商鞅贪婪无度,在成秦相后, 大谈自己对秦国的贡献, 拿自己和 辅助秦穆公称霸诸侯的五羖gǔ大夫并论。后太子登位,商鞅立马 就被受过他刑罚的太子傅太子师报复。秦惠王以谋逆罪捉拿之, 商鞅出奔,夜欲就民舍,被民舍以不验证正身不能留宿为由拒绝( 被自己定下的制度所制,可悲可叹.作茧自缚用在商鞅身上实不过 分),后又逃之魏地,因痛恨其昔年诈败公子昂而不肯入之,最终 走返秦地被捉后遭车裂. 商鞅不能善终虽不全因其刻薄少恩、贪恋名位之失,但此是主因 。假使他定的法制能稍容人情,当不至于众叛亲离,被宵小一两句 谗言所害。假使他能用光明正大的手法攻城略地,何致魏人如此 恨他入骨。假使他能稍稍不恋权位,早早还政与王,也不至于触 动那么多权贵的神经. 概括商鞅一生,借一句俗语,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商鞅 被车裂,任谁也没有办法改变其最终的命运(当然他自己除外).
• 所以说,文公不是不想得到原国,而是不想以失去诚信的代价 来得到原国,不能以不诚的方法来得到。一定得以诚信得到, 这样归顺的国家就不止是原国了。文公可以说是知道自己所想。
• 凡是做主公的都要以诚信立天下,对人诚信并且对那些不是很 亲近的人也一样,不诚信就会让所有事都不顺。所以这次攻下 原诚信应该记为首功。
• 商鞅不屑与平淡一生,醉心于刑名(刑律)。他游历诸侯寻求着 发展空间,辗转来到了魏国, 魏相公叔座以商鞅之能为他用将祸及 魏国社稷为由极力向魏惠王引荐极擅刑名之术的商鞅,未果,魏相 因惜才洞悉魏惠王无意重用商鞅,劝鞅疾去,他问得秦孝公欲得天 下,乃西入秦.
• 入秦后的商鞅开始展现出他嗜血的一面了。受重用后的他立马提 议要改革古制,以新法治国,在新法出台之前受到秦国重臣的一致 反对,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使得秦孝公最终力排众议下决心变法. 于是,商鞅大行其道,将他的刑名之术搬到了陈旧的秦国。忌惮于 商鞅的残酷刑法,民众不敢懒做,更不敢偷盗,耻于私斗,勇于公斗。 经十余载持之以恒的变法,秦国终于壮大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