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沉降(环境监测岗位专业考试)
- 格式:docx
- 大小:46.15 KB
- 文档页数:22
第二节分光光度法(一)基础知识分类号:P2-O一、填空题1.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朗伯—比尔定律,根据不同浓度样品溶液对光信号具有不同的,对待测组分进行定量测定。
答案:吸光度(或吸光性,或吸收)2.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校正波长是为了检验波长刻度与实际波长的,并通过适当方法进行修正,以消除因波长刻度的误差引起的光度测定误差。
答案:符合程度3.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比色皿表面不清洁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每当测定有色溶液后,一定要充分洗涤。
可用涮洗,或用浸泡。
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比色皿脱胶损坏。
答案:相应的溶剂 (1+3)HNO3二、判断题1.分光光度计可根据使用的波长范围、光路的构造、单色器的结构、扫描的机构分为不同类型的光度计。
( )答案:正确2.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试样测定时,由于不同浓度下的测定误差不同,因此选择最适宜的测定浓度可减少测定误差。
一般来说,透光度在20%~65%或吸光值在0.2~0.7之间时,测定误差相对较小。
( )答案:正确3.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常量组分含量。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微量组分。
4.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同一组比色皿之间的差值应小于测定误差。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测定同一溶液时,同组比色皿之间吸光度相差应小于0.005,否则需进行校正。
5.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摩尔吸光系数随比色皿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摩尔吸光系数与比色皿厚度无关。
三、选择题1.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下列因素中不是产生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原因。
( )A.所用试剂的纯度不够的影响 B.非吸收光的影响C.非单色光的影响 D.被测组分发生解离、缔合等化学因素答案:A2.分光光度计波长准确度是指单色光最大强度的波长值与波长指示值。
( )A.之和 B.之差 C.乘积答案:B3.分光光度计吸光度的准确性是反映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一般常用标准溶液进行吸光度校正。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模拟题(质控类)一、判断题(50题)1. 根据《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环境监测人员取得上岗合格证后,有编造数据、弄虚作假者即取消持证资格,收回或注销合格。
()2. 对环境监测人员实施持证上岗考核时,对没有标准样品的环境监测项目,可采取实际样品测定、现场加标、留样复测、现场操作演示和提问等方式进考核。
()3. 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管理评审每年不少于2次。
()4. Dixon检验法用于一组测定值的一致性检验和剔除一组测定值中的异常值,可用于检出一个异常值。
()5. 最佳测定范围是校准曲线的直线范围。
()6. 线性范围是方法检出限到曲线最高点之间的浓度范围。
()7. 内部质量控制的方式不包括空白样分析。
()8. 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风速、风向、湿度、温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等。
()9. 为提高工作效率,玻璃器皿和量器可以在110~120℃的烘箱中烘干。
()10.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中,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11. 采集气态污染物的溶液吸收法属于直接采样法。
()12. 20℃时,100mlA级滴定管的总容量允差为±0.10ml。
()13.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对于空气自动监测中的气态污染物监测仪器,对于不具有自动校零/校跨的系统,一般每5~7天进行1次零/跨漂检查。
()14.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PM10采样头至少每6个月清洗1次。
()15. 环境空气手工监测时,采样仪器临界限流孔流量每月校准1次,流量误差应小于8%。
()16. 采集水中底质样品时,船体或采泥器冲击搅动底质不影响继续采样。
()17. 灵敏度是指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臵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1、量值溯源?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称为量值溯源。
实现量值溯源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是校准和检定。
2、空气污染系数简称污染系数,是某一地区某方位风向频率与该方位风速的比值。
某方位下风向受污染的时间与该方位风向频率成正比,而污染浓度与该方位的平均风速成反比。
空气污染系数综合了风向和风速的作用,代表了某方位下风向空气污染的程度。
3、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物质、能量输入输出的稳定。
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平衡。
任何生态系统都不是孤立的,会与外界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会经常遭到外界的干扰。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4.综合评价技术系指在科学掌握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污染源排放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区域自然状况、环境管理措施实施等相关信息,科学客观地评价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的技术、方法和标准。
5综合分析的目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目的主要是:(1)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和相关信息的综合分析,科学、客观、完整地分析环境质量在时间、空间的分布规律和特征,提高为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制定环境决策和实施环境管理服务的针对性和效能。
(2)通过对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分析,揭示环境质量变化与各影响环境质量变化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有关环境政策、规划、措施实施的环境效果,为环境污染防治提出重点方向和目标建议。
(3)根据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需要,促进环境监测战略、方针、技术路线和监测技术方法的完善和发展。
(4)提高环境质量报告和发布信息的科学化、公众化的水平。
6 湖泊、水库营养状况评价所采用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包括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等级评价指标: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
环境监测上岗考试酸沉降离子色谱法试题集(一)基础知识分类号:P4-0一、填空题1.离子交换色谱主要用于有机和无机、离子的分离。
答案:阴阳2.离子排斥色谱主要用于酸、酸和的分离。
答案:有机无机弱醇类3.离子对色谱主要用于表面活性的离子、离子和络合物的分离。
答案:阴阳金属4.离子色谱仪中,抑制器主要起降低淋洗液的和增加被测离子的,改善的作用。
答案:背景电导电导值信噪比5.离子色谱分析样品时,样品中离子价数越高,保留时间,离子半径越大,保留时间。
答案:越长越长6.离子色谱中抑制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的是树脂填充抑制柱、管状纤维膜抑制器,后来又有了平板微膜抑制器。
目前用得最多的是抑制器。
答案:自身再生7.在离子色谱分析中,为了缩短分析时间,可通过改变分离柱的容量、淋洗液强度和,以及在淋洗液中加入有机改进剂和用梯度淋洗技术来实现。
答案:流速二、判断题1.离子色谱(IC)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一种。
( )答案:正确2.离子色谱的分离方式有3种,即高效离子交换色谱(HPIC)、离子排斥色谱(HPIEC)和离子对色谱(MPIC)。
它们的分离机理是相同的。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它们的分离机理是不同的。
3.离子色谱分析中,其淋洗液的流速和被测离子的保留时间之间存在一种反比的关系。
( )答案:正确4.当改变离子色谱淋洗液的流速时,待测离子的洗脱顺序将会发生改变。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待测离子的洗脱顺序不会改变。
5.离子色谱分离柱的长度将直接影响理论塔板数(即柱效),当样品中被测离子的浓度远远小于其他离子的浓度时,可以用较长的分离柱以增加柱容量。
( )答案:正确6.离子色谱分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分离机理、抑制原理是相似的。
( )答案:正确7.离子色谱分析样品时,可以用去离子水稀释样品,还可以用淋洗液做稀释剂,以减小水负峰的影响。
( ) 答案:正确8.离子色谱分析中,水负峰的位置由分离柱的性质和淋洗液的流速决定,流速的改变可改变水负峰的位置和被测离子的保留时间。
本书按照要素或对象、手段和项目进行了分类,按要素或对象设章、按类设节,有关内容具体说明如下:一、分类原则按照要素或对象分为六大类,即水和废水、酸沉降、海水、噪声和振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和室内装修装饰材料中有害物质。
每大类中,结合监测程序(如采样和现场监测等)、监测手段(如重量法、容量法、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等)和监测项目进行分类,将技术上有共性的监测项目合在一类,并按照监测手段设立了基础知识试题,各监测项目特定的技术要求包括在各自的专项试题中。
二、分类号顾名思义,分类号是分类的编号。
分类号由“英文字母+系列号”构成。
英文字母采用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大写表示:水和废水用“W”(water)表示,酸沉降用“P”(precipitation)表示,海水用“S”(seawater)表示,噪声、振动用“N”(noise)表示,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用“V”(vehicle)表示,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用“M”(material)表示。
系列号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采用顺序数字表示,例如W1、W20等;另一种是包括基础知识的情况,系列号中包括两部分数字,中间用“-”分开,即为“XX-YY”形式,XX表示顺序数字,YY为“0”表示基础知识,其他数字表示各监测项目的专项知识,例如W3-0表示重量法的基础知识,W3—1表示重量法测定硫酸盐的专项知识,W3-0和W3—1一起构成重量法测定硫酸盐的试题。
基础知识试题是该类的公用基础知识试题,专项试题是除基础知识以外的、与具体监测项目相关的试题。
三、监测方法每个分类号包括了一个或多个监测方法,以“主要内容”的形式列在各类试题之前。
部分试题后面标注的顺序号(即①、②等),表示该试题与“主要内容”中具体监测方法的对应关系,以便于了解试题内容的出处:试题后面没有标注顺序号的,表示该试题与“主要内容”中所有监测方法均有关。
一道试题后面有多个顺序号标注的,表示该试题与多个监测方法相关,即多个监测方法都涉及该试题内容,属于一题多用。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模拟题(质控类)一、判断题(50题)1. 根据《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环境监测人员取得上岗合格证后,有编造数据、弄虚作假者即取消持证资格,收回或注销合格。
()2. 对环境监测人员实施持证上岗考核时,对没有标准样品的环境监测项目,可采取实际样品测定、现场加标、留样复测、现场操作演示和提问等方式进考核。
()3. 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管理评审每年不少于2次。
()4. Dixon检验法用于一组测定值的一致性检验和剔除一组测定值中的异常值,可用于检出一个异常值。
()5. 最佳测定范围是校准曲线的直线范围。
()6. 线性范围是方法检出限到曲线最高点之间的浓度范围。
()7. 内部质量控制的方式不包括空白样分析。
()8. 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风速、风向、湿度、温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等。
()9. 为提高工作效率,玻璃器皿和量器可以在110~120℃的烘箱中烘干。
()10.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中,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11. 采集气态污染物的溶液吸收法属于直接采样法。
()12. 20℃时,100mlA级滴定管的总容量允差为±0.10ml。
()13.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对于空气自动监测中的气态污染物监测仪器,对于不具有自动校零/校跨的系统,一般每5~7天进行1次零/跨漂检查。
()14.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PM10采样头至少每6个月清洗1次。
()15. 环境空气手工监测时,采样仪器临界限流孔流量每月校准1次,流量误差应小于8%。
()16. 采集水中底质样品时,船体或采泥器冲击搅动底质不影响继续采样。
()17. 灵敏度是指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环境监测技术竞赛试题一、填空题(10分,每题1分)1、水样旳pH值最佳现场测定。
否则,应在采样后把样品保持在0~4℃,并在采样后 6 h之内进行测定。
2、原则溶液从滴定管滴入被测溶液中,两者到达化学反应式所示旳化学计量关系时旳点,叫做理论终点,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恰好发生颜色变化旳转变点,叫做滴定终点。
3、在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旳试验室分析中,对有些斜率较为稳定旳校准曲线,在试验条件没有变化旳状况下,使用此前旳校准曲线时,必须测定2个原则点,测定成果与原曲线对应点旳相对偏差均应不不小于5 %,否则应重新制备曲线。
4、直接称量法包括:常规称量、固定称量和减量称量。
5、气态污染物旳采样措施包括:直接采样法、有动力采样法和被动式采样法。
6、量器旳原则容量一般是指在20 ℃时旳容量。
7、列入强检目录旳环境监测仪器,应按计量法旳规定定期进行检定,贴上三色标签,其中黄色标签代表准用。
8、敏捷度与检出限亲密有关,敏捷度越高,检出限越低。
9、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50 m范围内不能有明显旳污染源,不能靠近炉、窑和锅炉烟囱。
10、每次测量前、后必须在测量现场对声级计进行声学校准,其前、后原则示值偏差不得不小于0.5 dB,否则测量成果无效。
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采集水中悬浮物样品时,对漂浮或浸没旳不均匀固体物质,应认为它 B 悬浮物物质。
A. 属于B. 不属于2、平均风速不小于 B m/s时,很有助于污染物旳扩散和稀释,不合适进行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
A .4.0 B.4.5 C. 5.0 D . 553、近似数运算中,18.3+1.4546+0.877等于 A 。
A.20.6B.20.63C.20.632D.20.63164、滴定管活塞密合性检查操作为:在活塞不涂凡士林旳清洁滴定管中加蒸馏水至零标线处,放置C min,液面下降不超过1个最小分度者为合格。
A.5 B.10 C.15 D. 305、质量旳国际单位制名称是 C 。
环境监测上岗考核试题一、 选择题环境监测26.水质自动监测常规五参数是: 。
( )A. pH 、氨氮、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浊度B .高锰酸盐指数、浊度、TOC 、水温、化学需氧量C. pH 、电导率、浊度、水温、溶解氧D .氨氮、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浊度、水温5.目视比色法测定浊度时,水样必须经 后方可测定。
( )②A .静置24hB .悬浮物沉降后 C. 摇匀答案:C5.酸沉降监测项目中, 为逢雨(雪)必测的项目,同时记录当次降雨(雪)的量。
( )②A .EC 和-24SOB .pH 和-24SO C .EC 和pH答案:C2.环境敏感点的噪声监测点应设在 。
( )A .距扰民噪声源1m 处B .受影响的居民尸外1m 处C .噪声源厂界外1m 处答案:B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2—2001)规定的技术要求中不包括 指标。
( )A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 .游离甲醛C .可溶性铅D .砷答案:D1.定电位电解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二氧化硫中,读数完毕后,将采样枪取出置于环境空气中,清洗传感器至仪器读数在 mg /m 3以下后,才能进行第二次测试。
( )A . 1B . 15C .20D .50答案:C现场采样1.文字描述法检测水中臭氧时,采样后应尽快检测,最好在样品采集后 h 内完成。
( )②A .2B .6C .12D .24答案 B9.湿沉降采样器宜设置在开阔、平坦、多草、周围 内没有树木的地方。
也可将采样器安在楼顶上,但周围 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 )②A .100m ,2mB .50m ,2mC .100m ,1 m答案:A4.环境空气采样中,自然沉降法主要用于采集颗粒物粒径 μm 的尘粒。
( )③A.大于10 B.小于10 C.大于20 D.大于30 E.大于100答案:D4.室内空气采样系统流量要保持,采样前和采样后要用一级皂膜流量计校准采样系统_______流量,误差不得超过____。
环境监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优先污染物:通过优先选择旳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
2、背景断面:反应进入当地区河流水质旳初始状况。
3、净化断面(削减断面):当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到达最大程度混合时,其污染状况明显减缓旳断面。
4、控制断面:为了确定特定污染源对水体旳影响,评价污染状况,以控制污染物排放而设置旳采样断面。
5、酸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旳物质旳总量。
6、碱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旳物质旳总量。
7、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用一定旳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所消耗旳氧化剂旳量,以氧旳质量浓度mg/L表达,它是水体被还原性物质污染旳重要指标。
8、生化需氧量(BOD):是指由于水中旳好氧微生物旳繁殖或呼吸作用,水中所含旳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时所消耗旳溶解氧旳量。
9、总有机碳(TOC):是以碳旳含量表达水中有机物旳总量,成果以碳旳质量浓度(mg/L)表达。
10、总需氧量(TOD):指水中旳还原物质,重要是有机物在燃烧中变成稳定旳氧化物所需要旳氧量,成果以O2旳含量(mg/L)计。
11、大气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出旳污染物扩散到某个地区旳室外空间,污染物质旳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等原因综合影响而引起某个地区居民中大多数人旳不适感,并使健康和福利受到恶劣影响。
12、硫酸盐化速率:指大气中含硫污染物(重要是二氧二碳)转化为硫酸盐微粒旳速度。
13、降尘:是指大气中自然沉降于地面上旳灰尘,又称自然降尘。
14、总悬浮颗粒物(TSP):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旳颗粒物。
15、声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定面积旳声能量。
在噪声监测中,声功率是指声源总声功率,单位为W。
16、声强:声强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单位面积旳声能量,单位为W/m217、声压:是由于声波旳存在而引起旳压力增值。
18、总体:研究对象旳全体。
第八章质量管理一、填空题1.国家环境原则涉及国家环境质量原则、环境基础原则、原则、原则和原则。
答案:污染物排放(或控制) 环境监测措施(或环境监测分析措施) 环境原则样品2.我国化学试剂分为四级,优级纯试剂用G.R表达,标签颜色为色,分析纯试剂用A.R表达,标签颜色为色,化学纯试剂用C.P 表达,标签颜色为色。
答案:绿红蓝3.生物样品采集中,应特别注意避免和样品旳。
答案:沾污代表性4.气体原则旳传递是指将国家一级原则气体旳传递到上旳过程。
原则传递旳逆过程称为原则旳溯源,当进行系统误差分析时,可逆向逐级检查各环节对误差旳奉献,追踪因素,从而保证监测数据质量。
答案:精确时值例行工作所用旳原则气体5.在空气和废气监测中,如果现场污染物浓度不清晰,采气量或采样时间应根据和来拟定。
答案:原则规定旳浓度分析措施旳测定下限6.在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旳实验室分析中,对有些斜率较为稳定旳校准曲线,在实验条件没有变化旳状况下,使用此前旳校准曲线时,必须测定个原则点,测定成果与原曲线相应点旳相对偏差均应小于%,否则应重新制各曲线。
答案:两57.在水污染源在线监测中,运营维护人员每月应对每个站点所有自动分析仪至少进行1次质控样实验,采用国家承认旳两种浓度旳质控样进行实验,质控样品浓度一种应接近浓度,另一种应超过相应排放原则浓度,每种样品至少测定次,质控样测定旳相对误差应不大于原则值旳±%。
答案:废水实际 2 10二、判断题1.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整个环境监测过程旳全面质量管理。
( )答案:对旳2.进行水样分析时,应按向批测试旳样品数,至少随机抽取10%~20%旳样品进行平行双样测定。
( )答案:对旳3.对拟修约旳数字,在拟定修约位数后必须持续修约到所拟定旳位数。
( )答案:错误对旳答案为:对拟修约旳数字,在拟定修约位数后应当一次修约获得成果,而不得多次持续修约。
4.仪器校准、空白实验、原则物质对比分析和回收率测定,都是减少系统误差旳措施。
沉降观测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 沉降观测的目的是监测建筑物的()。
A. 位移B. 倾斜C. 变形D. 振动答案:C2. 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应设置在()。
A. 建筑物内部B. 建筑物外部C. 建筑物基础D. 建筑物顶部答案:B3. 沉降观测的周期应根据()来确定。
A. 建筑物的重要性B. 建筑物的使用功能C. 建筑物的施工阶段D. 建筑物的荷载变化答案:D4. 沉降观测数据的误差允许范围一般不超过()。
A. 1mmB. 2mmC. 3mmD. 4mm答案:B5. 沉降观测时,观测点的布置应考虑()。
A. 均匀分布B. 随机分布C. 集中分布D. 任意分布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共15分)1. 沉降观测中常用的仪器包括()。
A. 水准仪B. 全站仪C. GPSD. 经纬仪答案:A、B、C2. 沉降观测时,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A. 观测人员的技术水平B. 观测仪器的精度C. 观测环境的温度D. 观测点的设置位置答案:A、B、C、D3. 沉降观测数据处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 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B. 观测数据的趋势分析C. 观测数据的季节性变化D. 观测数据的异常值处理答案:A、B、C、D4. 沉降观测报告中应包含以下哪些内容()。
A. 观测点的布置图B. 观测数据的原始记录C. 观测结果的分析报告D. 观测结论和建议答案:A、B、C、D5. 沉降观测中,以下哪些情况需要增加观测频率()。
A. 建筑物出现裂缝B. 建筑物荷载突然增加C. 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变化D. 建筑物施工进度加快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共10分)1. 沉降观测的目的是监测建筑物的位移。
()答案:×(应为变形)2. 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可以设置在建筑物内部。
()答案:×(应设置在建筑物外部)3. 沉降观测的周期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来确定。
环境监测试卷(时间:120分钟)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1.国家环境标准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标准、标准和标准。
2.我国化学试剂分为四级,优级纯试剂用G.R表示,标签颜色为色,分析纯试剂用A.R表示,标签颜色为色,化学纯试剂用C.P表示,标签颜色为色。
3.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对生产稳定且污染物排放有规律的排放源,应以为采样周期,采样不得少于个周期,每个采样周期内采样次数一般应为3~5次,但不得少于次。
4.在采样(水)断面同一条垂线上,水深5-10m时,设2个采样点,即处和处;若水深≤5m时,采样点在水面处。
5.工业废水的分析应特别重视水中对测定的影响,并保证分取测定水样的性和性。
6. 引起水样水质变化的原因有作用、作用和作用。
7.待测溴化物及含溴化合物的水样需冷藏并保存。
8.水流量的测量包括、、三方面。
9.塞氏圆盘又称,它是用较厚的白铁皮剪成直径200mm的圆板,在板的一面从中心平分为4个部分,以制成。
10.测量水的pH值时,应适当进行搅拌,以使溶液均匀并达到电化学平衡,而在读数时,则应,,以使读数稳定。
11.酸沉降监测中,降雨(雪)时每h采样一次,若一天中有几次降雨(雪)过程,可合并为一个样品测定;若遇几天连续降雨(雪),则将上午至次日上午的降雨(雪)视为一个样品。
12.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不同施工阶段分别为:、打桩、和。
13.气态污染物的直接采样法包括采样、采样和采样。
14.对除尘器进出口管道内气体压力进行测定时,可采用校准后的标准皮托管或其他经过校正的非标准型皮托管(如S形皮托管),配压力计或倾斜式压力计进行测定。
15.采集烟尘的常用滤筒有玻璃纤维滤筒和滤筒两种。
1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等速采样的原理是:将烟尘采样管由采样孔插入烟道中,采样嘴气流,使采样嘴的吸气速度与测点处气流速度,并抽取一定量的含尘气体,根据采样管上捕集到的颗粒物量和同时抽取的气体量,计算排气中颗粒物浓度。
环境监测上岗考试酸沉降采样试题集分类号:P1一、填空题1.湿沉降自动采样器的基本组成是接雨(雪)器、、和样品容器等。
②答案:防尘盖雨传感器2.为确保采样的质量,要将湿沉降自动采样器采集到的样品量根据接雨(雪)器的口径换算成降雨(雪)量,比较降雨(雪)量的计算值和雨量计的测量值,计算值应在雨量计测量值的之间。
②答案:80%~120%3.干沉降监测中,SO2、O3、NO、NO2、PM10、PM2.5等均为自动站监测,气态HNO3、NH3、HCl、气溶胶等则用法进行样品采集,然后分析测定,该方法同时也可监测空气中的SO2等。
②答案:多层滤膜4.酸沉降监测点位的选择应有,除考虑点位附近的土地使用情况基本不变外,还应考虑点位周围地形特征、土地使用特征及——。
②答案:代表性气象状况5.酸沉降监测中,降雨(雪)时每h采样一次,若一天中有几次降雨(雪)过程,可合并为一个样品测定;若遇几天连续降雨(雪),则将上午至次日上午的降雨(雪)视为一个样品。
②答案:24 9:00 9:006.湿沉降采样器与较大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应至少为障碍物高度的,或从采样器仰望障碍物顶端,其仰角不大于30°。
②答案:两倍二、判断题1.酸沉降监测采样时,干湿接样器应处于平行于主导风向的位置,湿罐处于下风向。
( )②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干湿接样器应处于平行于主导风向的位置,湿罐处于上风向。
2.湿沉降自动采样器的防尘盖必须在降雨(雪)开始1min内打开,在降雨(雪)结束后5min内关闭。
( )②答案:正确3.湿沉降监测使用的采样容器,在使用前需要确定其是否清洗合格,检测方法为:以少量去离子水做模拟降雨,用离子色谱法检查模拟降雨样品中的C l—浓度,如果与去离子水无显著差异,则认为合格;或者测定其电导率,电导率值小于0.15mS/m则视为合格。
( )②答案:正确4.湿沉降样品采集后,依次进行如下操作:先将样品过滤,然后测定其电导率和pH,再将剩余样品保存于冰箱中以备分析离子成分。
(一)酸沉降(环境监测岗位专业考试)第一节酸沉降采样分类号:P1一、填空题1.湿沉降自动采样器的基本组成是接雨(雪)器、、和样品容器等。
②答案:防尘盖雨传感器2.为确保采样的质量,要将湿沉降自动采样器采集到的样品量根据接雨(雪)器的口径换算成降雨(雪)量,比较降雨(雪)量的计算值和雨量计的测量值,计算值应在雨量计测量值的之间。
②答案:80%~120%3.干沉降监测中,SO2、O3、NO、NO2、PM10、PM2.5等均为自动站监测,气态HNO3、NH3、HCl、气溶胶等则用法进行样品采集,然后分析测定,该方法同时也可监测空气中的SO2等。
②答案:多层滤膜4.酸沉降监测点位的选择应有,除考虑点位附近的土地使用情况基本不变外,还应考虑点位周围地形特征、土地使用特征及——。
②答案:代表性气象状况5.酸沉降监测中,降雨(雪)时每h采样一次,若一天中有几次降雨(雪)过程,可合并为一个样品测定;若遇几天连续降雨(雪),则将上午至次日上午的降雨(雪)视为一个样品。
②答案:24 9:00 9:006.湿沉降采样器与较大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应至少为障碍物高度的,或从采样器仰望障碍物顶端,其仰角不大于30°。
②答案:两倍二、判断题1.酸沉降监测采样时,干湿接样器应处于平行于主导风向的位置,湿罐处于下风向。
( )②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干湿接样器应处于平行于主导风向的位置,湿罐处于上风向。
2.湿沉降自动采样器的防尘盖必须在降雨(雪)开始1min内打开,在降雨(雪)结束后5min内关闭。
( )②答案:正确3.湿沉降监测使用的采样容器,在使用前需要确定其是否清洗合格,检测方法为:以少量去离子水做模拟降雨,用离子色谱法检查模拟降雨样品中的C l—浓度,如果与去离子水无显著差异,则认为合格;或者测定其电导率,电导率值小于0.15mS/m则视为合格。
( )②4.湿沉降样品采集后,依次进行如下操作:先将样品过滤,然后测定其电导率和pH,再将剩余样品保存于冰箱中以备分析离子成分。
环境监测采样人员上岗/培训考核试题姓名:部门:时间:成绩:一、判断题(共15题每题2 分)1、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一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或者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布点采样.(对)2、标准符号GB 与GB/T含义相同。
(错)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中标准状况时以温度、压力0℃,101kPa时的体积为依据的(错)4、水样在(1—5℃)保存,能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减缓物理和化学作用的速度。
(对)5、水泥厂竣工验收监测,应在设备正常生产工况和设计规模75%以上时进行.(错)6、降尘是总悬浮颗粒物的一部分。
(错)7、通常称pH<5.6的降水为酸雨。
(对)8、采集有组织排放污染物时,采样点位应设在弯头、阀门等下游方向不小于6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2倍直径处。
(错)9、采集饮食油烟时,采样次数为连续5次,每次10分钟.(对)10、定电位电解法测定烟道二氧化硫时,硫化氢的影响是正值时,测定前应除去.(对)11、定电位电解法测定烟道氮氧化物时,为排除二氧化硫产生的干扰,采样时可让气体样品先经过由4种钾盐组成的混合溶液。
(对)12、采集无组织排放的氯化氢样品时,应使样品先通过0.45微米的滤膜.(错)13、采集总悬浮颗粒物样品时,应将称量过的滤膜毛面向上,采集完毕,应将毛面滤膜向里对折放入滤膜袋种。
(对)14、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和社会噪声。
(对)15、透明度的测定方法只有塞氏盘法.(错)二、填空题(共10题,每空题2 分,共20分)1、测定pH时应停止搅动、静置片刻以使读书稳定.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中第二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排污单位的外排口。
3、用于测定COD的水样,在保存时需加入硫酸,使 pH≤2 。
4、需要在现场测定的项目有 pH 、 DO 、透明度、氧化还原电位等5、现场质控样包括平行样和现场空白 .6、每批水样,应选择部分项目加采现场空白样,与样品一起送回实验室分析。
第二节分光光度法(一)基础知识分类号:P2-O一、填空题1.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朗伯—比尔定律,根据不同浓度样品溶液对光信号具有不同的,对待测组分进行定量测定。
答案:吸光度(或吸光性,或吸收)2.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校正波长是为了检验波长刻度与实际波长的,并通过适当方法进行修正,以消除因波长刻度的误差引起的光度测定误差。
答案:符合程度3.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比色皿表面不清洁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每当测定有色溶液后,一定要充分洗涤。
可用涮洗,或用浸泡。
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比色皿脱胶损坏。
答案:相应的溶剂(1+3)HNO3二、判断题1.分光光度计可根据使用的波长范围、光路的构造、单色器的结构、扫描的机构分为不同类型的光度计。
( )答案:正确2.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试样测定时,由于不同浓度下的测定误差不同,因此选择最适宜的测定浓度可减少测定误差。
一般来说,透光度在20%~65%或吸光值在0.2~0.7之间时,测定误差相对较小。
( )答案:正确3.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常量组分含量。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微量组分。
4.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同一组比色皿之间的差值应小于测定误差。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测定同一溶液时,同组比色皿之间吸光度相差应小于0.005,否则需进行校正。
5.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摩尔吸光系数随比色皿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摩尔吸光系数与比色皿厚度无关。
三、选择题1.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下列因素中不是产生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原因。
( )A.所用试剂的纯度不够的影响B.非吸收光的影响C.非单色光的影响D.被测组分发生解离、缔合等化学因素答案:A2.分光光度计波长准确度是指单色光最大强度的波长值与波长指示值。
( )A.之和B.之差C.乘积答案:B3.分光光度计吸光度的准确性是反映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一般常用标准溶液进行吸光度校正。
( )A.碱性重铬酸钾B.酸性重铬酸钾C.高锰酸钾答案:A4.分光光度计通常使用的比色皿具有性,使用前应做好标记。
( ) A.选择B.渗透C.方向答案:C5.使用分光光度法测试样品,校正比色皿时,应将注入比色皿中,以其中吸收最小的比色皿为参比,测定其他比色皿的吸光度。
( )A.纯净蒸馏水B.乙醇C.三氯甲烷答案:A6.朗伯,比尔定律A=kcL中,摩尔吸光系数k值表示该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收能力愈强,比色测定的灵敏度就愈高。
( )A.愈大B.愈小C.大小一样答案:A7.在比色分析中为了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必须选择摩尔吸光系数有色化合物,选择具有最大众值的波长作入射光。
( )A.大的B。
小的C.大小一样答案:A8.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比色皿应选择材质的。
( )A.石英B。
玻璃答案:A9.一般常把nm波长的光称为紫外光。
( )A.200~800 B.200~400 C.100~600答案:B10.一般常把nm波长的光称为可见光。
( )A.200~800 B.400(或380)~800(或780) C.400~860答案:B11.朗伯-比尔定律A=kcL中,摩尔吸光系数k值与无关。
( )A.入射光的波长B.显色溶液温度C.测定时的取样体积D.有色溶液的性质答案:C12.一般分光光度计吸光度的读数最多有位有效数字。
( ) A. 3 B. 4 C.2答案:A四、问答题1.分光光度法是环境监测中常用的方法,简述分光光度法的主要特点。
答案:(1)灵敏度高;(2)准确度高:(3)适用范围广;(4)操作简便、快速:(5)价格低廉。
2.简述校正分光光度计波长的方法。
答案:校正波长一般使用分光光度计光源中的稳定线光谱或有稳定亮线的外部光源,把光束导入光路进行校正,或者测定已知光谱样品的光谱,与标准光谱对照进行校正。
3.简述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选用比色皿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
答案:(1)测定波长。
比色液吸收波长在370nm以上时可选用玻璃或石英比色皿,在370nm以下时必须使用石英比色皿;(2)光程。
比色皿有不同光程长度,通常多用10.0mm的比色皿,选择比色皿的光程长度应视所测溶液的吸光度而定,以使其吸光度在0.1~0.7之间为宜。
4.如何检查分光光度计的灵敏度?答案:灵敏度是反映仪器测量性能的重要指标,检查方法为:配制0.001%重铬酸钾溶液,用1cm比色皿装入蒸馏水作参比,于440nm处测得的吸光度应大于0.010。
若示值<0.010,可适当增加灵敏度的挡数,如仍不能达到该值,应检查或更换光电管。
5.在光度分析中,如何消除共存离子的干扰?答案:(1)尽可能采用选择性高、灵敏度也高的特效试剂;(2)控制酸度,使干扰离子不产生显色反应;(3)加入掩蔽剂,使干扰离子被络合而不发生干扰,而待测离子不与掩蔽剂反应;(4)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以消除干扰;(5)选择适当的波长以消除干扰:(6)萃取法消除于扰;(7)其他能将被测组分与杂质分离的步骤,如离子交换、蒸馏等;(8)利用参比溶液消除显色剂和某些有色共存离子干扰;(9)利用校正系数从测定结果中扣除干扰离子影响。
6.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什么情况下可用溶剂作空白溶液?答案:当溶液中的有色物质仅为待测成分与显色剂反应生成,可以用溶剂作空白溶液,简称溶剂空白。
7.一台分光光度计的校正应包括哪4个部分?答案:波长校正:吸光度校正;杂散光校正;比色皿校正。
8.在光度分析中酸度对显色反应主要有哪些影响?答案:(1)对显色剂本身的影响;(2)对溶液中各元素存在状态的影响;(3)对显色反应的影响。
9.简述朗伯-比尔定律A=kcL的基本内容,并说明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答案:朗伯—比尔定律是比色分析的理论基础,它可综合为光的吸收定律,即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均匀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式中:A—吸光度;k—吸光系数;C—待测物浓度;L—液层厚度。
10.简述在朗伯-比尔定律中,吸光系数与摩尔吸光系数的区别。
答案:在朗伯-比尔定律A=kcL中,K是比例常数,它与入射光的波长、溶液的性质有关。
如果有色物质溶液的浓度c用g/L表示,液层厚度以cm表示,比例常数众称为吸光系数。
如果浓度c用mol/L表示,液层厚度以cm表示,则比例常数k称为摩尔吸光系数。
摩尔吸光系数的单位为L/(mol·cm),它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光度。
11.简述在光度分析中如何用镨钕滤光片对光度计的波长进行校正。
答案:用特制的镨钕滤光片(预先在精密度较高的仪器上进行校正过)校正仪器波长时,通常用573nm和586nm的双峰谱线校正。
12.简述在光度分析中如何选择显色剂。
答案:(1)显色剂的灵敏度要高;(2)显色剂的选择性要好;(3)所形成的有色化合物应足够稳定,而且组成恒定,有确定的组成比;(4)所形成的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之间的差别要大;(5)其他因素如显色剂的溶解度、稳定性、价格等。
13.简述在光度分析中共存离子的干扰主要有哪几种情况。
答案:(1)共存离子本身有颜色影响测定;(2)共存离子与显色剂生成有色化合物,同待测组分的有色化合物的颜色混在一起;(3)共存离子与待测组分生成络合物降低待测组分的浓度而干扰测定;(4)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存在时因破坏显色剂而影响测定。
14.简述在光度分析中引起偏离光吸收定律的原因。
答案:(1)由于入射光单色性差而引起偏离:(2)由于溶液中的化学变化而引起偏离(待测物质离解、缔合);(3)由于介质的不均匀性而引起偏离。
五、计算题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六价铬,已知溶液含六价铬140μg/L,用二苯碳酰二肼溶液显色,比色皿为20mm,在波长540nm处测得吸光度为0.220,试计算摩尔吸光系数(Mcr=52)。
答案:(1)计算摩尔数:140×10-6/52=2.7×10-6(mol/L)(2)计算摩尔吸光系数:0.220=k×2×2.7×10-6k=4.1×104L/(mol·cm)2.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Fe3+,已知含Fe3+溶液用KSCN溶液显色,用20mm的比色皿在波长480nm处测得吸光度为0.19,已知其摩尔吸光系数为1.1×104L/(mol·cm),试求该溶液的浓度(MFe=55.86)。
答案:(1)计算溶液的摩尔浓度:0.19=1.1×104×C×2C=0.19/(1.1×104×2)=8.6×10-6(mol/L)(2)计算溶液的浓度:C=8.6 ×10-6×55.86=482×10-6(g/L)参考文献[1]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编写组.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2] 刘珍.化验员读本.3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3] 《环境监测技术基本理论(参考)试题集》编写组.环境监测技术基本理论(参考)试题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4]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上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5] 国家环境保护局《指南》编写组.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和创建优质实验室指南.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命题:邢建韩瑞梅审核:韩瑞梅刘端阳(二)氯化物分类号:P2-1一、填空题1.《大气降水中氯化物的测定硫氰酸汞高铁光度法》(GB/T 13580.9—1992)测定大气降水中氯化物的最低检出浓度为mg/L,测定范围为mg/L。
答案:0.03 0.4~6.02.在进行大气降水中氯化物测定的样品前处理时,应选用孔径为0.451am的有机微孔滤膜作过滤介质。
该滤膜的孔径,孔隙率,过滤速度快。
答案:均匀高3.测定大气降水中氯化物时,样品测定前,需用滤膜过滤。
滤膜使用前应放入中浸泡h,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后,再进行过滤操作。
答案:去离子水24二、问答题简述用硫氰酸汞高铁光度法测定大气降水中的氯化物时,制备硫氰酸汞的方法。
答案:称取5g硝酸汞溶于200m1硝酸溶液中,加入3mol/L硫酸铁铵溶液,在搅拌下,滴加硫氰酸钾溶液至试样呈微橙红色为止。
生成硫氰酸汞白色沉淀,用G3砂芯漏斗过滤,并用水充分洗涤,将沉淀放入干燥器中自然干燥,贮于棕色瓶中。
参考文献[1] 大气降水中氯化物的测定硫氰酸汞高铁光度法(GB/T13580.9—1992).[2] 大气降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GB/T13580.2—1992).命题:董玉珍审核:池靖董玉珍(三)硫酸盐分类号:P2-2一、填空题1.目前我国用来测定水中硫酸盐的方法有、、、EDTA 滴定法和离子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