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_前庭觉概述.ppt
- 格式:ppt
- 大小:475.00 KB
- 文档页数:15
《感统》ppt课件contents •感统概述•生理基础与感知系统•儿童发展阶段性特点与需求•评估方法与标准制定•训练方案设计及实施过程•效果评价与长期跟踪管理目录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简称感统)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介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定义感统理论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艾尔丝(AyresA.J )于1969年首先系统提出。
1970 年欧美、日本先进国家,问题儿童日趋严重,经数百位专家共同研究,终于在1972 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J.Ayres) 根据脑功能研究,提出感觉统合理论。
爱尔丝博士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正确反应。
发展历程定义与发展历程感统失调现象及原因•感统失调现象: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药力是无效的,必须通过训练才能纠正;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病症;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
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
•感统失调原因: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与孕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有关。
例如:先兆流产、怀孕时用药或情绪处于应激状态、早产、剖腹产,出生后家长摇抱少,“襁褓期”延长,尤其是没让孩子经过爬就会走路,孩子静坐多,活动少,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等。
这些问题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
健康科普-感觉统合中的前庭觉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作用协调的学习过程。
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感觉统合的整个形成过程第一步:先由身体各个感觉器官接收到各种感觉信息,这个时候需要触觉发挥它巨大的作用;第二步:由前庭觉发挥作用来过滤和筛选前面所接收到的感觉信息,并将其传送至大脑进行辨别和整合;第三步:通过辨别和整合后,最终指挥我们的身体做出相对的反应,这一系列的过程都离不开触觉和前庭觉,它们任何一项感觉系统发展不好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同时也会影响本体觉的发展。
1. 何为前庭平衡觉前庭平衡觉系统会告诉我们哪里是上面、哪里是下面。
我们的身体是否直立的,还会告诉我们自己目前相对于地表的位置,告诉我们自己与物体目前是否在移动,并让我们了解自己的移动方向和速度。
事实上,战斗、逃离、寻找食物等基本功能都需要依靠前庭平衡觉提供正确的信息。
前庭平衡觉接收器位于内耳的毛细胞中,犹如一个可让感觉信息穿越的“前厅"。
前庭平衡觉是其他感觉的根基,如楼的地基一样,如果前庭平衡觉无法持续正确的运作,其他感觉就无法持续表现出来,神经系统就难以”启动。
2. 前庭觉的形成过程在我们的感觉系统中影响智力发展最直接且严重的就是前庭觉的发展。
前庭觉的发展是从胎儿时期就开始的,当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没出生时,透过妈妈的身体活动,从而带动羊水的摇晃与震荡。
这时胎儿的前庭觉就开始和地心引力做互动。
出生后,逐渐发展为能够帮助稳定视觉聚焦、辨别身体位置、调整身体姿势以协调身体重心的重力感。
3.前庭觉系统失调前庭平衡觉接收器位于我们的内耳中,前庭平衡觉失调是指内耳接收到的感觉信号无法在大脑中有效率地进行信息编码,而有前庭平衡觉问题的孩子,难以处理有关重力、平衡和移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