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传输损耗测试实验报告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11.00 KB
- 文档页数:10
光纤损耗的测试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光纤损耗的测试实验目的:1. 掌握光纤损耗测试方法;2. 了解光纤损耗与光纤实际应用的关系;3. 观察不同因素对光纤损耗的影响。
实验器材:1. 一根光纤;2. 光纤损耗测试仪;3. 光源;4. 光功率计;5. 滤光片;6. 直流电源。
实验步骤:1. 将光源和光功率计与光纤损耗测试仪相连;2. 通过直流电源给光源供电;3. 调整光源的功率以及滤光片的位置,使得光纤输入的光功率稳定在一个合适的范围;4. 将被测光纤连接到光纤损耗测试仪的端口;5. 观察光功率计显示的数值,并记录下来;6. 通过调整光纤的连接方式、弯曲度以及距离等因素,重复步骤5;7. 分别测试不同长度的光纤,如10米、20米、30米等;8. 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在进行实验时,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1. 光纤损耗与光纤的连接方式有关,直插连接方式损耗较小,而弯曲连接方式损耗较大;2. 光纤损耗与光纤的弯曲度有关,弯曲度越大,损耗越大;3. 光纤损耗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损耗与距离呈线性关系。
实验分析:1. 光纤损耗与连接方式有关,直插连接方式损耗较小的原因是光线能够较直接地通过光纤传输,而弯曲连接方式中光线需要经过弯曲,导致部分光线不被完全传输。
2. 光纤损耗与弯曲度有关的原因是弯曲会引起光纤中光线的折射和反射,从而导致部分光线能量的损失。
3. 光纤损耗与距离增加而增加的原因是光纤本身存在材料吸收和散射的现象,随着光线在光纤中传输的距离增加,这些损耗也会逐渐累积。
实验结论:光纤损耗的大小与光纤的连接方式、弯曲度以及传输距离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实际应用中,应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控制光纤的弯曲度,并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光纤的长度,以降低光纤损耗,保证传输质量。
实验改进: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改进:1. 增加实验样本数量,对更多不同规格、材质的光纤进行测试,以验证实验结果的一般性;2. 在实验中加入光纤连接头的测试,以了解连接头对光纤损耗的贡献;3. 在实验过程中,控制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一致,只改变一个因素进行测试,以便更准确地观察不同因素对光纤损耗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纤的基本特性和测量方法。
2. 掌握光纤光功率计的使用方法。
3. 学习光纤连接器的安装与调试技术。
4. 通过实验,加深对光纤传输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光纤是一种传输光信号的介质,具有低损耗、高带宽、抗电磁干扰等优点。
本实验主要研究光纤的以下特性:1. 光纤的衰减特性:光纤的衰减是指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光纤本身的材料特性、连接质量等因素引起的能量损失。
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长度光纤的衰减,了解光纤的衰减特性。
2. 光纤的连接特性:光纤的连接质量直接影响光纤系统的性能。
本实验通过连接器安装与调试,掌握光纤连接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光纤的反射特性:光纤的反射特性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与连接器、光纤与光纤之间的反射现象。
本实验通过测量光纤的反射损耗,了解光纤的反射特性。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光纤光功率计2. 光纤跳线3. 光纤连接器(ST、SC、FC等)4. 光纤熔接机5. 光纤衰减器6. 光纤清洁工具四、实验步骤1. 光纤衰减特性测量1.1 将光纤跳线的一端连接到光纤光功率计的输入端口,另一端连接到待测光纤的一端。
1.2 将光纤光功率计的输出端口连接到光纤跳线的另一端。
1.3 测量不同长度光纤的输出功率,记录数据。
1.4 根据公式计算光纤的衰减系数。
2. 光纤连接器安装与调试2.1 清洁光纤连接器与光纤端面。
2.2 将光纤连接器与光纤端面紧密对接。
2.3 使用光纤熔接机对光纤连接器进行熔接。
2.4 测量熔接后光纤的输出功率,确保连接质量。
3. 光纤反射特性测量3.1 将光纤衰减器连接到光纤光功率计的输入端口。
3.2 将光纤连接器连接到光纤衰减器的一端。
3.3 测量光纤连接器的反射损耗。
3.4 改变光纤连接器的方向,再次测量反射损耗。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纤衰减特性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长度光纤的衰减系数,分析光纤的衰减特性。
2. 光纤连接特性通过实验,可以掌握光纤连接器的安装与调试技术,确保连接质量。
光线损耗测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光线损耗测试,研究光纤传输系统中的光信号损耗情况,了解光纤传输的性能及可靠性。
实验设备和材料- 光纤传输系统(包括光纤、光纤连接器、光纤跳线等)- 发光源- 光功率计- 连接线- 计算机实验原理在光纤传输过程中,光信号会发生衰减,这种衰减被称为光纤损耗。
光纤损耗的主要原因包括衰减、散射、弯曲等。
本实验通过使用发光源产生光信号,通过光功率计测量经过不同光纤距离后的光功率,从而计算光纤传输系统的光线损耗。
实验步骤1. 连接光纤传输系统:将发光源通过连接线与光纤传输系统相连。
2. 清洁光纤接口:使用纯净的酒精棉球清洁光纤连接器,确保连接器表面干净,没有灰尘或油脂。
3. 设置发光源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发光源的输出功率、光波长等参数。
4. 连接光功率计:使用光纤跳线将光功率计与光纤传输系统中的光纤连接器相连。
5. 设置光功率计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光功率计的波长、检测范围等参数。
6. 测量光功率:打开发光源和光功率计,记录光功率计所测量到的光功率值。
7. 更改光纤距离:改变光纤传输系统中的光纤长度,如增加或减少光纤跳线的长度。
8. 重复步骤6和步骤7,测量不同光纤长度下的光功率。
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实验测得的光功率数据,可以得到光纤传输系统中不同光纤长度下的光功率值。
通过计算光功率的差值,即可得到光纤传输中的光线损耗。
实验数据示例:光纤长度(m)光功率(dBm)-10 -3.520 -6.230 -9.040 -12.8根据上述数据,可以绘制出光功率随光纤长度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光纤长度的增加,光功率呈线性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光纤传输系统中存在光线损耗。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光纤传输系统在不同光纤长度下的光线损耗。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确定光纤传输系统的衰减特性,进一步评估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光纤传输系统的光线损耗会对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产生影响,因此减少光纤传输系统的光线损耗对于提升系统的性能十分重要。
光纤测量实验报告1、掌握光功率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2、利用光功率计测量1310nm及1550nm光纤的损耗二、实验装置ld激光器,光功率计,直径相同的圆柱型物体若干,光纤跳线若干。
1、ld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是以一定的半导体材料做工作物质而产生激光的器件。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的定的鞭策方式,在半导体物质的能带(导带与价带)之间,或者半导体物质的能带与杂质(山吉或信士)能级之间,同时实现非均衡载流子的粒子数探底回升,当处在粒子数探底回升状态的大量电子与空穴无机时,便产生受激发射促进作用。
电注入式半导体激光器,通常就是由砷化镓(gaas)、硫化镉(cds)、磷化铟(inp)、硫化锌(zns)等材料做成的半导体面结型二极管,沿正向偏压转化成电流展开鞭策,在结平面区域产生受激发射。
2、光功率计光功率计是指用于测量绝对光功率或通过一段光纤的光功率相对损耗的仪器。
在光纤系统中,测量光功率是最基本的,非常像电子学中的万用表;在光纤测量中,光功率计是重负荷常用表。
通过测量发射端机或光网络的绝对功率,一台光功率计就能够评价光端设备的性能。
用光功率计与稳定光源组合使用,则能够测量连接损耗、检验连续性,并帮助评估光纤链路传输质量。
3、直径不同的圆柱型物体分别存有笔芯、针管、胶棒等圆柱型物体,如下图右图。
如下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后,首先将光纤拉直,在不进行缠绕的情况下测得初始光功率,再将光纤在不同的圆柱型外缠绕不同的圈数,分别记录下此时的光功率计显示的损耗值,列表分析数据并画出损耗曲线。
四、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波长值为1310nm(初始光功率值为5.37dbm)2、波长值1550nm(起始光功率值2.40dbm)(1)直径d=5mm(3)直径d=17mm(4)直径d=19mm(5)直径d=30mm1、相同波长的光在光电切换中会存有相同的效率2、光纤的弯曲会为光的传输带来损耗,这个损耗与光纤弯曲的曲率半径以及缠绕的圈数有关。
光纤测试报告一、引言。
光纤作为一种传输信号的重要媒介,其性能的稳定和可靠性对于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对光纤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光纤的测试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为光纤的使用和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二、光纤测试内容。
1. 光损耗测试。
光损耗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传输过程中的衰减程度,是衡量光纤传输质量的重要指标。
我们使用OTDR(光时域反射仪)对光纤进行了全程测试,测量了不同长度和不同类型光纤的光损耗情况,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2. 端口反射测试。
端口反射是指光信号在光纤连接端口处的反射程度,对于光纤连接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通过使用光功率计和光源对光纤连接端口进行了反射测试,得出了不同连接方式和不同连接器类型的端口反射情况,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3. 光纤色散测试。
光纤色散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过程中由于折射率不同而产生的时间延迟,对于光信号的传输速度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使用光谱分析仪对光纤进行了色散测试,得出了不同波长和不同光纤类型的色散情况,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4. 光纤折射率测试。
光纤的折射率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过程中的折射程度,对于光信号的传输速度和质量同样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使用折射率测试仪对光纤进行了折射率测试,得出了不同类型光纤的折射率情况,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三、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测试,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1. 不同长度和不同类型的光纤在光损耗上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光纤进行使用。
2. 端口反射对于光纤连接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需要注意连接方式和连接器类型的选择。
3. 光纤色散和折射率对于光信号的传输速度和质量有着直接影响,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和使用。
四、结论。
本报告对光纤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为光纤的使用和维护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光纤的测试实验报告
《光纤的测试实验报告》
光纤是一种用于传输光信号的先进技术,其在通信、医疗、工业控制等领域都
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光纤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
测试实验,并将结果进行了报告。
首先,我们对光纤的损耗进行了测试。
通过在不同长度的光纤上发送光信号,
并测量接收端的光功率,我们得出了光纤在不同长度下的损耗曲线。
实验结果
表明,光纤的损耗随着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在可接受的范
围内。
其次,我们对光纤的带宽进行了测试。
通过发送不同频率的光信号,并测量接
收端的带宽,我们得出了光纤在不同频率下的传输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光纤
的带宽在高频率下会有所减小,但在常规通信频率范围内能够满足需求。
此外,我们还对光纤的折射率进行了测试。
通过测量光纤中不同位置的折射率,并进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光纤的折射率分布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光纤的
折射率在不同位置有所差异,但整体上符合设计要求。
最后,我们对光纤的耐压性进行了测试。
通过在光纤上施加不同程度的压力,
并测量光纤的传输性能,我们得出了光纤在不同压力下的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光纤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承受压力,并且不会对传输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光纤的测试实验报告,证明了光纤在传输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都具有良好的表现。
这些实验结果为光纤的应用提供了有
力的支持,也为光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光纤的测试实验报告光纤的测试实验报告一、引言光纤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输媒介,广泛应用于通信、医疗、工业等领域。
为了确保光纤传输的可靠性和性能,对光纤进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光纤测试的方法和结果,以及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光纤的传输损耗、带宽和衰减等性能指标,以评估光纤的质量和性能。
三、实验装置和方法1.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使用的实验装置包括光纤测试仪、光源、光功率计、光纤连接器等。
2. 实验方法:(1)传输损耗测试:将光源与光纤连接,通过光功率计测量光纤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计算传输损耗。
(2)带宽测试:采用频域反射法(FDR)进行带宽测试,通过测量光纤的频率响应曲线,计算带宽。
(3)衰减测试:使用光源和光功率计,测量光纤在不同长度下的输出功率,计算衰减值。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传输损耗测试结果:经过多次测试,得到光纤的传输损耗为0.5 dB/km。
传输损耗越低,表示光纤的质量越好,传输距离越远。
2. 带宽测试结果:通过频域反射法测试,得到光纤的带宽为10 Gbps。
带宽越高,表示光纤的传输速率越快,能够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需求。
3. 衰减测试结果:在不同长度下进行衰减测试,得到光纤的衰减值为0.2 dB/km。
衰减值越低,表示光纤的信号损耗越小,传输距离越远。
五、实验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本次测试的光纤传输损耗较低,说明光纤的质量较好,适合用于长距离传输。
2. 光纤的带宽达到了10 Gbps,能够满足目前大部分数据传输需求。
3. 光纤的衰减值较小,表明光纤的信号传输效果良好,适用于高质量的数据传输。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光纤的传输损耗、带宽和衰减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得到了相应的结果。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可以评估光纤的质量和性能,为光纤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光纤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输媒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其进行测试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光纤损耗实验报告光纤损耗实验报告引言:光纤通信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速、大容量和低损耗的特点使其在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损耗,这些损耗对于信号的传输质量和距离限制起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测量,了解光纤损耗的原因和特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量光纤的损耗,并分析其原因。
通过实验,我们将探究光纤损耗与波长、纤芯直径、光纤长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验证光纤损耗与传输功率的指数关系。
二、实验原理光纤损耗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过程中所遭受的能量损失。
光纤损耗主要包括吸收损耗、散射损耗和弯曲损耗。
1. 吸收损耗:光纤材料对特定波长的光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当光信号通过光纤时,部分能量会被光纤材料吸收,从而导致能量损失。
2. 散射损耗:光在光纤中传输时,会与材料的微观不均匀性或杂质发生散射,使光信号的能量散失,从而产生散射损耗。
3. 弯曲损耗:当光纤被弯曲时,光信号会在弯曲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导致能量损失。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光纤、光源、光功率计等。
2. 将光纤连接到光源和光功率计上。
3. 设置光源的波长和功率,并记录下初始的光功率值。
4. 通过调节光源的功率,记录不同功率下的光功率值。
5. 改变光纤的长度,记录不同长度下的光功率值。
6. 改变光纤的纤芯直径,记录不同直径下的光功率值。
7. 结束实验,整理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光功率与波长、光纤长度、纤芯直径之间的关系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纤损耗与波长成正比关系:随着波长的增加,光纤的吸收损耗也会增加。
这是由于光纤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能力不同所导致的。
2. 光纤损耗与光纤长度成正比关系:当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光的能量会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这是由于光在光纤中的传输过程中,会与材料发生吸收和散射,从而导致能量损失。
1. 了解光纤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测试方法。
3. 验证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指标。
4. 提高对光纤通信技术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光纤通信技术是利用光波在光纤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再将其转换回电信号。
光纤通信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等优点。
实验中采用的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1. 光源: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
2. 光纤:传输光信号。
3. 光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回电信号。
4. 信号处理器:对光信号进行处理。
5. 测试设备:对光纤通信系统进行性能测试。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光纤通信实验平台2. 光源3. 光纤4. 光检测器5. 信号处理器6. 测试设备7. 电脑8. 光纤连接器1. 连接实验平台,确保各部分连接正确。
2. 设置光源,调整输出功率。
3. 将光纤连接到光源和光检测器之间。
4. 通过测试设备,对光纤通信系统进行性能测试。
5.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纤传输损耗实验结果:在实验中,光纤传输损耗为0.3dB/km。
分析:光纤传输损耗是影响通信距离和传输速率的重要因素。
本实验中,光纤传输损耗在可接受范围内,满足实际通信需求。
2. 光纤传输速率实验结果:在实验中,光纤传输速率为10Gbps。
分析:光纤传输速率是衡量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中,光纤传输速率达到10Gbps,满足高速数据传输需求。
3. 光纤传输时延实验结果:在实验中,光纤传输时延为5μs。
分析:光纤传输时延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所需的时间。
本实验中,光纤传输时延在可接受范围内,满足实时通信需求。
4. 光纤传输稳定性实验结果:在实验中,光纤传输稳定性良好,未出现信号中断或衰减现象。
分析:光纤传输稳定性是保证通信质量的关键。
本实验中,光纤传输稳定性良好,满足实际通信需求。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光纤传输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光纤光缆传输特性测试实验实验八单模光纤损耗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单模光纤损耗的定义2.掌握单模光纤弯曲损耗测试方法二、实验内容1.测量单模光纤不同弯曲半径的损耗三、预备知识1.了解单模光纤的特点、特性四、实验仪器1.ZY12OFCom13BG3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1台2.FC接口光功率计1台3.万用表1台4.FC/PC-FC/PC单模光跳线1根5.扰模器(可选)1台6.连接导线 20根五、实验原理在单模光纤中只传输LP01模, 没有多模光纤中各种模变换、模耦合及模衰减等问题, 因此其测量方法也与多模光纤有些不同。
对于单模光纤而言, 随着波长的增加, 其弯曲损耗也相应增大, 因此对1550nm波长的使用, 要特别注意弯曲损耗的问题。
随着光纤通信工程的发展, 最低衰减窗口1550nm波长区的通信必将得到广泛的运用。
CCITT对G.652光纤和G.653光纤在1550nm波长的弯曲损耗作了明确的规定:对G.652光纤, 用半径为37.5mm松绕100圈, 在1550nm波长测得的损耗增加应小于1dB;对G.653而言, 要求增加的损耗小于0.5dB。
图8-1 单模光纤弯曲损耗测试实验框图此处可不用扰模器, 可其它东西实现光纤的弯曲也可。
弯曲损耗的测量, 要求在具有较为稳定的光源条件下, 将几十米被测光纤耦合到测试系统中, 保持注入状态和接收端耦合状态不变的情况下, 分别测出松绕100圈前后的输出光功率P1和P2, 弯曲损耗可由下式计算得出。
)lg(1021P P A(8-1) 相同光纤, 传输相同波长光波信号, 弯曲半径不同时其损耗也必定不同, 同样, 对于相同光纤, 弯曲半径相同时, 传输不同光波信号, 其损耗也不同。
由于按照CCITT 标准, 光纤的弯曲损耗比较小, 在实验中采用减小弯曲半径的办法提高实验效果的明显性。
实验测试框图如图8-1所示。
即先测量1310nm 光纤通信系统光纤跳线没有进行缠绕时输出光功率P0, 再测单模光纤跳线按照图8-2中两种方法进行缠绕时的光功率P1和P2, 即可得到单模光纤传输1310nm 光波时的相对损耗值;同样, 组成1550nm 光纤传输系统, 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得到单模光纤传输1550nm 光波时的相对损耗值。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光纤的基本特性和结构。
2. 掌握光纤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了解光纤连接、衰减、色散等关键参数的测量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纤作为一种传输信息的介质,其性能参数直接关系到光通信系统的质量和效率。
本实验主要测量以下光纤参数:1. 光纤长度:通过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量光纤的长度。
2. 光纤衰减:通过插入损耗测试仪测量光纤在特定波长下的衰减。
3. 光纤色散:通过色散分析仪测量光纤在特定波长下的色散。
4. 光纤连接损耗:通过插入损耗测试仪测量光纤连接器的插入损耗。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光纤测试仪:包括光时域反射仪(OTDR)、插入损耗测试仪、色散分析仪等。
2. 光纤跳线:用于连接测试仪和被测光纤。
3. 被测光纤:用于测试的光纤。
4. 光纤连接器:用于连接被测光纤和跳线。
四、实验步骤1. 光纤长度测量- 将被测光纤连接到OTDR上。
- 启动OTDR,进行光纤长度测量。
- 记录测量结果。
2. 光纤衰减测量- 将被测光纤连接到插入损耗测试仪上。
- 选择测试波长,设置测试参数。
- 进行衰减测量,记录结果。
3. 光纤色散测量- 将被测光纤连接到色散分析仪上。
- 选择测试波长,设置测试参数。
- 进行色散测量,记录结果。
4. 光纤连接损耗测量- 将被测光纤连接到跳线上,再将跳线连接到插入损耗测试仪上。
- 进行连接损耗测量,记录结果。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光纤长度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X米- 分析: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被测光纤长度准确。
2. 光纤衰减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Y dB- 分析: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被测光纤衰减符合要求。
3. 光纤色散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Z ps/nm·km- 分析: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被测光纤色散符合要求。
4. 光纤连接损耗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A dB- 分析: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被测光纤连接器质量良好。
华侨大学工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光通信技术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实验1 光纤传输损耗测试学院:工学院专业班级:13光电*名:**学号:**********指导教师:***2016 年05 月日预 习 报 告一、 实验目的1)了解光纤损耗的定义2)了解截断法、插入法测量光纤的传输损耗二、 实验仪器 20MHz 双踪示波器万用表 光功率计 电话机光纤跳线一组光无源器件一套(连接器,光耦合器,光隔离器,波分复用器,光衰减器)三、 实验原理光纤在波长λ处的衰减系数为()αλ,其含义为单位长度光纤引起的光功率衰减,单位是dB/km 。
当长度为L 时,10()()lg (/)(0)P L dB km L P αλ=-(公式1.1) ITU-T G .650、G .651规定截断法为基准测量方法,背向散射法(OTDR 法)和插入法为替代测量方法。
本实验采用插入法测量光纤的损耗。
(1)截断法:(破坏性测量方法)截断法是一个直接利用衰减系数定义的测量方法。
在不改变注入条件下,分别测出长光纤的输出功率2()P λ和剪断后约2m 长度短光纤的输出功率1()P λ,按定义计算出()αλ。
该方法测试精度最高。
图1.1 截断法定波长衰减测试系统装置(2)插入法插入法原理上类似于截断法,只不过用带活接头的连接软线代替短纤进行参考测量,计算在预先相互连接的注入系统和接受系统之间(参考条件)由于插入被测光纤引起的功率损耗。
显然,功率1P 、2P 的测量没有截断法直接,而且由于连接的损耗会给测量带来误差,精度比截断法差一些。
所以该方法不适用于光纤光缆制造长度衰减的测量。
但由于它具有非破坏性不需剪断和操作简便的优点,用该方法做成的便携式仪表,非常适用于中继段长总衰减的测量。
图1.2示出了两种参考条件下的测试原理框图。
MF滤模器1212参考条件(a )注入系统检测器测量系统(b )图1.2 典型的插入损耗法测试装置图1.2(a )情况下,首先将注入系统的光纤与接收系统的光纤相连,测出功率1P 然后将待测光纤连到注入系统和接收系统之间,测出功率2P ,则被测光纤段的总衰减A 可由下式给出121210lg[()/()]()r A P P C C C dB λλ=+-- (公式1.2)式中r C 、1C 、2C 分别是在参考条件、实验条件下光纤输入端、输出端连接器的标称平均损耗值(dB )。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纤损耗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光纤损耗的测量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光纤损耗的理论知识。
二、实验原理光纤损耗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过程中由于散射、吸收、辐射等原因而造成的能量损失。
光纤损耗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结构、长度、波长等。
光纤损耗的测量方法有插入法、截断法、背向散射法等。
本实验采用插入法测量光纤损耗。
插入法是将光功率计、光纤跳线和光无源器件连接起来,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光功率,计算出光纤损耗。
三、实验仪器1. 光功率计2. 万用表3. 双踪示波器4. 光纤跳线一组5. 光无源器件一套(连接器、光耦合器、光隔离器、波分复用器、光衰减器)四、实验步骤1. 将光功率计、光纤跳线和光无源器件连接起来,组成测试系统。
2. 将光功率计设置在测量光功率的频率上。
3. 在测试系统中,将光功率计置于光纤的起始端,记录光功率值P1。
4. 将光功率计置于光纤的末端,记录光功率值P2。
5. 根据公式P2/P1 = 10lg(损耗)计算光纤损耗。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光纤长度:2km2. 光功率计测量频率:1550nm3. 测试系统光功率值:- 起始端:P1 = -10dBm- 末端:P2 = -30dBm根据公式计算光纤损耗:P2/P1 = 10lg(损耗)(-30dBm)/(-10dBm) = 10lg(损耗)3 = 10lg(损耗)lg(损耗) = 0.3损耗= 10^0.3 ≈ 2.00dB六、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光纤损耗约为2.00dB。
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说明本实验结果可靠。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验证了光纤损耗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2. 插入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光纤损耗测量方法。
3. 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说明实验方法可靠。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连接光纤跳线和光无源器件时,注意清洁光纤端面,避免灰尘和污垢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在测量光功率时,确保光功率计设置在正确的频率上。
光纤回波损耗测试报告光纤回波损耗测试报告一、测试目的光纤回波损耗测试是用于衡量光纤中信号传输的质量和可靠性的一种测试方法。
本次测试旨在检测光纤回波损耗的数值,并评估光纤的传输性能。
二、测试设备1. OTDR(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用于发射测试信号,并测量光纤中的回波信号。
2. 光纤衰减器:用于模拟光纤中的信号衰减。
3. 光纤连接器和适配器:用于连接测试光纤。
三、测试步骤1. 准备工作:连接OTDR与光纤,确保连接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 设置参数:调整OTDR的测试参数,包括波长、脉冲宽度和平均时间等。
3. 校准OTDR:进行OTDR的校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开始测试:启动OTDR,发送测试信号,并记录回波信号的强度和时间。
5. 分析数据:通过OTDR的分析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6. 生成报告:根据测试结果生成测试报告,包括光纤回波损耗数值、曲线图和分析结论等。
四、测试结果经过测试,光纤回波损耗为XX dB(分贝)。
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光纤的传输性能良好,回波损耗在正常范围内。
回波信号在光纤中的衰减较小,传输质量可靠。
五、结论通过光纤回波损耗测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光纤回波损耗数值在正常范围内,光纤传输质量良好。
2. 光纤的衰减较小,传输信号可靠性高。
3. 光纤连接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得到了验证。
六、建议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对光纤的使用和维护提出以下建议:1. 避免光纤弯曲和拉伸,以免影响传输信号的质量。
2. 定期检查光纤连接器和适配器,并确保其稳定性和准确性。
3. 防止光纤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和损伤,保持光纤的清洁和完好。
七、备注本次测试是基于指定的测试条件进行的,测试结果仅适用于当前测试场景。
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光纤的传输性能可能有所变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评估。
八、附件测试曲线图。
光纤传输实验实验报告光纤传输实验实验报告引言光纤传输技术作为一种高速、高带宽、低损耗的通信传输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光纤传输的原理和特性,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
一、实验设备和方法1. 实验设备本实验采用的设备包括光纤传输装置、光源、光探测器、光纤衰减器等。
2. 实验方法首先,将光源与光纤传输装置连接,通过调节光源的功率,观察光纤传输的亮度和稳定性。
然后,将光探测器与光纤传输装置连接,记录光探测器输出的信号强度。
最后,通过调节光纤衰减器,模拟不同距离下的光纤传输损耗情况。
二、实验结果和分析1. 光源功率调节通过调节光源的功率,我们观察到光纤传输的亮度和稳定性会有所变化。
当光源功率较低时,光纤传输的亮度较暗,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不稳定;当光源功率较高时,光纤传输的亮度较亮,但也容易产生过度饱和的现象。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调节光源功率,以保证光纤传输的稳定性和适当的亮度。
2. 光探测器输出信号强度将光探测器与光纤传输装置连接后,我们记录了光探测器输出的信号强度。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光源功率的增加,光探测器输出的信号强度也相应增加。
这表明光纤传输的信号强度与光源功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此外,我们还发现,当光源功率过高时,光探测器输出的信号强度会达到一个饱和值,进一步增加光源功率并不会显著提高信号强度。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光纤传输的距离和信号要求,选择适当的光源功率。
3. 光纤传输损耗通过调节光纤衰减器,我们模拟了不同距离下的光纤传输损耗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光纤传输距离的增加,光纤传输的信号强度会逐渐减弱。
这是由于光在光纤中的传输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损耗,导致信号衰减。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当光纤传输距离较长时,信号强度的衰减速度会更快。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光纤传输的距离和信号要求,选择合适的光纤衰减器,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三、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光纤传输的原理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掌握光纤传输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验证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指标。
二、实验原理光纤传输是利用光导纤维传输光信号的一种通信技术。
光纤具有传输损耗低、频带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纤传输实验主要包括光源、光纤、光电探测器等部分。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光源:LED光源、激光光源等。
2. 光纤:单模光纤、多模光纤等。
3. 光电探测器: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等。
4. 光功率计:用于测量光功率。
5. 光时域反射仪(OTDR):用于测量光纤长度、损耗等。
6. 光纤连接器:用于连接光纤。
7. 光纤测试架:用于固定光纤和仪器。
四、实验内容1. 光源与光纤的连接(1)将光源与光纤连接器连接,确保连接牢固。
(2)将连接好的光纤插入光纤测试架。
2. 光功率测量(1)将光功率计与光源输出端连接。
(2)开启光源,调整光功率计,记录光功率值。
3. 光纤损耗测量(1)将光纤的另一端连接光电探测器。
(2)开启光源,调整光功率计,记录光纤输入端的光功率值。
(3)将光纤连接器拔掉,记录光纤输出端的光功率值。
(4)计算光纤损耗:光纤损耗 = (光纤输入端光功率 - 光纤输出端光功率) / 光纤输入端光功率。
4. 光纤长度测量(1)将光纤的另一端连接光电探测器。
(2)使用OTDR测量光纤长度。
5. 光纤传输性能测试(1)将光纤连接器拔掉,记录光纤输出端的光功率值。
(2)调整光源功率,观察光功率变化。
(3)调整光纤长度,观察光功率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源与光纤的连接牢固,无光泄露现象。
2. 光功率测量结果符合实验原理,光功率值稳定。
3. 光纤损耗测量结果符合实验原理,光纤损耗较低。
4. 光纤长度测量结果符合实验原理,光纤长度准确。
5. 光纤传输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光源功率和光纤长度的增加,光功率逐渐降低。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了光纤传输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单模光纤的基本特性和传输原理。
2. 掌握单模光纤的传输性能测试方法。
3. 分析影响单模光纤传输性能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单模光纤是一种只允许一个模式(即一个光波)传输的光纤,具有低损耗、高带宽、抗干扰等优点。
本实验主要测试单模光纤的传输性能,包括传输损耗、色散、非线性等参数。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单模光纤跳线(2m)2. 光功率计3. 光源(激光器)4. 光纤连接器5. 光纤测试仪6. 光纤熔接机7. 光纤衰减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确保设备连接正常。
2. 将光源、光纤跳线、光纤测试仪连接好,并进行校准。
3. 使用光纤熔接机将两根单模光纤连接起来,形成测试链路。
4. 在测试链路中插入光纤衰减器,调整衰减器至预定值。
5. 利用光功率计测量光源发出的光功率和接收到的光功率,计算传输损耗。
6. 测量不同波长下的传输损耗,分析光纤的色散特性。
7. 调整光源功率,观察非线性效应,分析光纤的非线性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传输损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单模光纤的传输损耗为0.5dB/km。
结果表明,该单模光纤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2. 色散特性实验中,分别测量了1550nm、1310nm和1260nm三个波长下的传输损耗。
结果表明,光纤在1550nm波长处的损耗最小,适合作为长距离通信的传输波长。
同时,随着波长的增加,光纤的传输损耗逐渐增大,说明光纤存在色散特性。
3. 非线性特性通过调整光源功率,观察非线性效应,发现当光源功率达到一定值时,传输损耗会急剧增大,说明光纤存在非线性效应。
在正常工作范围内,非线性效应对传输性能的影响较小。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测试了单模光纤的传输性能,验证了单模光纤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
2. 通过实验,掌握了单模光纤的传输损耗、色散和非线性特性。
3. 为后续的单模光纤应用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光纤连接器的清洁,避免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光纤损耗测试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对光纤总损耗和损耗系数以及光纤损耗谱的测试的多种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光学测试仪表。
3、利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进行光纤故障分析并判断。
二、实验仪器1、稳定化光源(λ=1310nm,λ=1550nm)一台2、光功率计一台3、光时域反射仪(OTDR)一台三、实验内容1、插入法测试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传输损耗2、光时域反射仪测试1、连接图2、参数设置折射率:1.4675;范围:0-6km;脉宽:100ns。
3、测试曲线(附图片)4、测试结果并计算答:经OTDR测试得到反射峰AB两点间光纤长度为 1.957km,两点间损耗为1.512dB,取样距离63.80cm四、思考题:1、比较三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答:剪断法测量结果最精确,但具有破坏性;插入法在工程中更加常用,属于非破坏性测量;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试比较方便,工程量少,测试结果直观易懂,成本高。
2、对光纤的传输损耗规律进行总结;答:光纤衰耗系数是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最重要的特性参数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多模和单模光纤通信的中继距离。
衰耗系数的定义为:每公里光纤对光信号功率的衰减值。
其表达式为:a= 10 lg pi/po 单位为db/km其中:pi 为输入光功率值(w 瓦特)po 为输出光功率值(w 瓦特)使光纤产生衰耗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吸收衰耗,包括杂质吸收和本征吸收;散射衰耗,包括线性散射、非线性散射和结构不完整散射等;其它衰耗,包括微弯曲衰耗等。
3、光时域反射法测试光纤损耗为什么需要连接标准光纤?答:由于光纤中的活动连接器和机械接头等特征点产生反射后引起OTDR 接收端饱合而带来的一系列“盲点”称为盲区。
不仅OTDR 前面板的活动连接器,而且光纤中其它的活动连接器都会引起盲区。
衰减盲区:从反射峰的起始点到接收器从饱合状态恢复到线性背向散射上0.5dB 点之间的距离。
事件盲区:从反射峰的起始点到接收器从饱合峰值恢复1.5dB 之间的距离。
华侨大学工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光通信技术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1 光纤传输损耗测试
学院:工学院
专业班级:13光电
姓名:林洋
学号:1395121026
指导教师:王达成
2016 年05 月日
预 习 报 告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光纤损耗的定义
2)了解截断法、插入法测量光纤的传输损耗
二、 实验仪器 20MHz 双踪示波器
万用表 光功率计 电话机
光纤跳线一组
光无源器件一套(连接器,光耦合器,光隔离器,波分复用器,光衰减器)
三、 实验原理
光纤在波长λ处的衰减系数为()αλ,其含义为单位长度光纤引起的光功率衰减,单位是dB/km 。
当长度为L 时,
10()
()l g (/)(0)
P L dB km L P αλ=-
(公式1.1) ITU-T G .650、G .651规定截断法为基准测量方法,背向散射法(OTDR 法)和插入法为替代测量方法。
本实验采用插入法测量光纤的损耗。
(1)截断法:(破坏性测量方法)
截断法是一个直接利用衰减系数定义的测量方法。
在不改变注入条件下,分别测出长光纤的输出功率2()P λ和剪断后约2m 长度短光纤的输出功率1()P λ,按定义计算出()αλ。
该方法测试精度最高。
图1.1 截断法定波长衰减测试系统装置
(2)插入法
插入法原理上类似于截断法,只不过用带活接头的连接软线代替短纤进行参考测量,计算在预先相互连接的注入系统和接受系统之间(参考条
件)由于插入被测光纤引起的功率损耗。
显然,功率1P、2P的测量没有
截断法直接,而且由于连接的损耗会给测量带来误差,精度比截断法差一些。
所以该方法不适用于光纤光缆制造长度衰减的测量。
但由于它具有非破坏性不需剪断和操作简便的优点,用该方法做成的便携式仪表,非常适用于中继段长总衰减的测量。
图1.2示出了两种参考条件下的测试原理框图。
(a)
(b)
图1.2 典型的插入损耗法测试装置
图1.2(a )情况下,首先将注入系统的光纤与接收系统的光纤相连,测出功率1P 然后将待测光纤连到注入系统和接收系统之间,测出功率2P ,则被测光纤段的总衰减A 可由下式给出
1212
10l g [()/()]()r A P
P C C C d B λλ=+-- (公式1.2) 式中r C 、1C 、2C 分别是在参考条件、实验条件下光纤输入端、输出端连接器的标称平均损耗值(dB )。
图1.2(b )情况下,首先将参考系统连在注入系统和接收系统之间,测出功率1P ,然后如图(a )一样,测出功率2P ,则被测光纤段的总衰减可由下式给出
1210lg[()/()]()A P
P dB λλ= (公式1.3) 情形(a )中,由于连接器的质量可能会影响测试精度;情形(b )中,
采用了光学系统进行精密耦合,代替了连接器的耦合,可以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当只需要知道光纤的实际衰减时,它比较合适。
当被测光纤段带有连接器而且需要和其它元件串在一起时,情形(a )的测试结果更有意义。
试验平台中我们采用了插入法测量光纤的损耗,试验框图如1.3所示:
(a )
扰模器
(b )
图1.3 插入损耗测试框图
(3)光时域反射计(OTDR )测试
背向散射法是通过光纤中后向散射光信号来提取光纤衰减及其他信息的,诸如光纤光缆的光学连续性、物理缺陷、接头损耗和光纤长度等。
它是一种间接地测量均匀样品衰减的方法。
下面分析背向散射法的测量原理。
将光功率为0P ,脉冲宽度为0T 的窄带光脉冲注入光纤,由于衰减,在传输距离Z 之后,光功率()P Z 为
(/10)
0()10Z
P Z P α-= (公式1.4)
式中,α是衰减系数。
由于瑞利散射的作用,在Z 处的光功率总有一部分
背向散射回光纤输入端。
Z 处的背向散射光功率为
(/10)
2(/10)()()()10
(0)()10Z Z bs P Z P Z Z P Z ααγγ--== (公式1.5) 式中,()Z γ是在Z 处光纤的瑞利背向散射系数,定义Z 为
0()(/2)g R Z V T S γα= (公式1.6)
式中,R α是瑞利散射系数;g V 是光在光纤中的群速度;S 代表背向散射功率与瑞利散射总功率之比,它与光纤结构参数(芯径、相对折射率差)
有关。
设0Z =处的背向散射光功率为
0(0)(0)bs P
P γ= (公式1.7) 由公式(1.7)和式(1.5),可得0~Z 之间的平均衰减系数为
(0)5(0)
[lg lg ]()()
bs bs P Z P Z Z γαγ=
- (公式1.8) 如果光纤轴向不均匀,α不是常数,则公式(1.8)表示的衰减系数
包含了一项与结构参数有关的待定项,这样,直接从背向散射曲线上求得的α并不能代表实际的衰减系数,这也就是该方法的缺点所在。
假定光纤的结构参数沿轴向均匀时,(0)()Z γγ=,则0~Z 间的平均衰减系数为
(0)
5lg
()
bs bs P Z P Z α= (公式1.9) 这时就可以从背向散射曲线求得实际的平均衰减系数了。
图1.4是一个典型的背向散射法测试系统框图。
这里不再介绍各部分的作用和要求。
利用背向散射原理制成的仪表称为光时域反射计,简称OTDR 。
图1.5示出了在对数坐标上的一条典型OTDR 曲线,曲线上A-B 间的衰减是
1
()()2A B A B A V V λ→=- (公式1.10)
式中,A V 、B V 是以对数刻度的背向散射功率电平,平均衰减系数为
()2A B A B
A V V L L λα→-=
= (公式1.11) 式中,L 是待测光纤的长度。
若光纤轴向不均匀时,取从两端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平均衰减系数,从而消除了公式(1.8)中的待定项。
背向散射法虽属替代方法,可是它被广泛的用在光纤光缆的研制、生产以及光通信工程的施工维护中。
数据获取系统
图1.4 背向散射法测试曲线
V V 图1.5 典型OTDR 曲线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采用插入法测试光纤的传输损耗系数,如果配置了光时域反射仪OTDR,则可采用背向散射法。
1)如图1.3(a)所示,选择光发模块A,通过开关KP102选择数字光源驱动电路,KP101选择“数字”。
实验平台加电并复位系统后(复位用来使系统从最初状态开始运行,复位键按下后,液晶屏上将出现提示:“欢迎你”,“请选择”等字样,之后便可输入操作者的选择),从键盘输入方波,此时用光功率计测试S点(即光发送机的FC连接头)的输出功率P1,此值定为光纤的入射功率。
2)按图1.3(b)连接好待测光纤,将S点输出的光信号输入扰模器,经过待测光纤后,测出光功率P2,光纤的总损耗A=P2-P1 (dBm),然后就可粗略的估算出每公里光纤的损耗值。
3)调节RP103,改变光发送模块A数字信号的发送功率,重复步骤1)和2)4次,计算每公里光纤的损耗值。
注:此实验的开设必须具备扰模器和2公里以上的光纤(需另外配置)
实验报告五、实验原始数据
指导老师签名:
时间:
六、数据处理
实验报告
七、实验结论及分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