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数字环卫系统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9.83 MB
- 文档页数:38
常州实施智慧环卫系统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智慧环卫系统的设计旨在提升常州市环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实现环卫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和高效运行。
具体设计目标如下:1. 提升环卫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全市统一的环卫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环卫工作的数据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
2. 提高环卫工作的效率,通过智能化设备和技术手段,减少人力投入和作业时间,降低环卫工作的成本。
3. 加强环卫工作的监管,实现对环卫车辆、设备和人员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环卫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4. 提升市民参与度,通过智慧环卫系统,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环卫工作,共同创建美好的城市环境。
二、系统组成智慧环卫系统主要包括环卫车辆管理子系统、环卫设备管理子系统、环卫人员管理子系统、环卫数据管理子系统和市民参与子系统。
1. 环卫车辆管理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用于管理市内的环卫车辆,包括车辆的实时定位、作业路径规划、作业状态监测等功能。
通过GPS定位技术、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对环卫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
2. 环卫设备管理子系统:该子系统用于管理市内的环卫设备,包括设备的状态监测、维护保养、故障报修等功能。
通过传感器、智能化设备等,实现对环卫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3. 环卫人员管理子系统:该子系统用于管理环卫人员的工作情况,包括人员的考勤管理、工作安排、培训管理等功能。
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环卫人员的智能化管理。
4. 环卫数据管理子系统:该子系统用于对环卫工作产生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呈现等功能。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5. 市民参与子系统:该子系统用于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环卫工作,包括市民的投诉举报、垃圾分类指导、环保知识普及等功能。
通过手机App、公众号等方式,提供便捷的沟通渠道和参与途径。
三、实施方案1. 建设统一的环卫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环卫数据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
该平台应具备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呈现的功能,能够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和数据来源。
GPS数字化管理平台技术方案目录1方案设计思路 (4)2系统说明 (7)2.1地理编码模块 (7)2.1.1综述 (7)2.1.2模块功能 (7)2.2数据交换子模块 (9)2.2.1综述 (9)2.2.2模块功能 (9)2.3构建与维护子模块 (9)2.3.1综述 (9)2.3.2模块功能 (9)2.4环卫资源管理子模块 (10)2.4.1综述 (10)2.4.2模块功能 (10)2.4.2.1人员数据管理 (10)2.4.2.2车辆数据管理 (11)2.4.2.3地埋式垃圾桶数据管理 (11)2.5人工保洁作业管理子模块 (9)2.5.1综述 (9)2.5.2模块功能 (9)2.6机械化保洁作业管理子模块 (10)2.6.1综述 (10)2.6.2模块功能 (10)2.7车辆监控管理子模块 (11)2.7.1综述 (11)2.7.2模块功能 (12)2.7.2.1车辆定位 (12)2.7.2.2车辆在线监控 (12)2.7.2.3轨迹回放 (12)2.7.2.4油耗管理 (12)2.7.2.5告警管理 (12)2.7.2.6车载移动视频监控 (19)2.7.2.7车辆实时调度管理系统 (19)2.8垃圾清运作业管理子模块 (19)2.8.1综述 (19)2.8.2模块功能 (20)2.9监管人员管理子模块 (14)2.9.1综述 (14)2.9.2模块功能 (14)2.9.2.1智能抽样管理 (14)2.9.2.2移动考核管理 (14)2.9.2.3考核工单管理 (14)2.9.2.4作业考核统计分析 (15)2.9.2.5考核标准管理 (15)2.10环卫设施动态管理子系模块 (15)2.10.1综述 (15)2.10.2模块功能 (15)2.10.2.1地埋式垃圾桶管理 (15)2.11视频监控子系模块 (23)2.11.1综述 (23)2.11.2模块功能 (23)2.12环卫作业综合评价子模块 (25)2.12.1综述 (25)2.12.2模块功能 (25)1方案设计思路数字化环卫管理平台是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视频监控技术,通过建立统一管理系统,实现对环卫作业效果、环卫作业车辆、环卫设施、废弃物终端处置的监管,以及对卫生环境的全程监控,使环卫作业问题能够及早发现、快速解决。
数字化环卫管理介绍我司已经建成数字化环卫管理系统,可实现监控调度中心、车辆作业系统、人员保洁管理、船只作业系统、垃圾清运系统、运用统计分析等功能,能体现车辆、船只及人员管理轨迹,车辆可视视频等信息,针对本项目服务点多而广的特点,可运用在项目的设备及人员日常监督管理上,提高服务监督效率,保障服务质量。
一、车辆及船只管理1、车辆管理轨迹2、车辆作业轨迹该功能可以完成:1、实时采集前端 GPS、作业状态记录仪数据;2、对实时上报数据进行解析,根据解析出的坐标;3、根据前端使用的地图类型对坐标进行转换,并在地图上实时定位车辆位置;4、根据上报频率在地图上实时刷新车辆位置;5、根据车辆当前行驶、作业等情况,用不同图标区分车辆作业、行驶、停止、断电等不同状态;6、可以查看各车辆当前速度、方向、油量等作业信息以及驾驶员、所属部门等基础信息。
系统可以根据事发位置在地图任意选择一个点作为中心点,可以时时查看该点指定半径范围内的当前的车辆位置、车辆状态;也可以根据选择的时间点、时间段和范围,查询历史记录,查看哪些车船曾经经过该位置点,当时是什么状态。
3、车辆可视视频车辆作业可视视频接入本公司显示屏(具有正前方、倒车、驾驶室三处视频监控)4、作业车辆可视视频接入本公司显示屏二、作业人员管理1、人员管理轨迹2、人员作业轨迹按照网格化管理思路划分作业区域,为每个人制定作业规划,规定责任区域、到岗时间、作业次数等指标。
通过给每名人员配备的GPS模块或电动车辆安装的GPS终端,实时采集人员位置数据,实现对保洁员管理。
结合作业区域和相关监控指标实现对人员位置实时定位、人员作业过程实时监控、历史作业轨迹回放、人员违规事件点查询预警、作业规划、考核评价等功能。
在电子地图上实时定位人员位置、监控人员运动轨迹,自动统计到岗、离岗时间、作业次数,并将这些数据进行自动汇总形成考评数据,可以导出打印。
通过实时作业监控解决了人员作业规划不合理、不按时到岗、越界办私事、无故滞留、聚众聊天等问题,通过自动化的数据统计避免了人为考核存在人情分、不公正的情况。
数字环卫智能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前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垃圾数量越来越多,环卫工作压力不断增加,传统的环卫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数字环卫智能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概述数字环卫智能管理系统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采集和处理城市环卫信息,实现环卫管理的全面智能化,通过对垃圾桶的智能化管理、环卫车辆的实时监测等措施,使得城市环卫管理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提出一套数字环卫智能管理系统建设方案,通过此方案的实施,解决城市环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城市环卫工作效率,节约管理成本,提升环境质量,打造智慧城市新样板。
建设方案数字环卫智能管理系统包含五个主要模块,具体如下:环卫设施智能化管理模块在城市各个角落安装智能垃圾桶,并与数字环卫智能管理系统相接,通过实时监测智能垃圾桶的状态、位置、是否满溢等信息,提高城市环卫设施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为城市提供更好更便捷的环卫服务。
环卫车辆智能化管理模块将每辆城市环卫车辆都配备上GPS定位装置和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的位置、运行路线、环卫车辆的使用情况等信息,并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解决究竟哪些道路更需要清扫、垃圾桶何时更需要清空等问题,提升城市环卫车辆监管和运转效率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现象。
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模块数字环卫智能管理系统将通过音视频识别和机器学习方法,实现对不同类型的垃圾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从而提高城市垃圾分类管理的智能化程度,降低垃圾处理成本,提高环境质量。
安全监测智能化管理模块城市环卫工作本身是一项较为危险的工作,数字环卫智能管理系统建设方案中将配备一种安全监测系统,该安全系统主要包括智能手环、智能帽子、智能鞋子等智能穿戴设备,通过这些设备来监测环卫工人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安全问题,提升城市环卫工作的安全性。
环卫投诉与监管智能化管理模块数字环卫智能管理系统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处理来自市民和环卫工作的投诉和监管信息,自动化地分析数据,识别热门话题,并实时反馈市民和管理部门,提高城市环卫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
数字智慧环卫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数字智慧环卫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环卫管理解决方案,旨在提升环卫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从系统设计、功能模块以及技术支持等方面详细介绍数字智慧环卫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数字智慧环卫管理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主要包含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展示三个主要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环卫车辆、垃圾箱等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用于实时监测环卫设施的使用情况和环境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负责接收、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使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生成环卫管理的决策支持。
数据展示模块:将处理好的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环卫管理人员,提供实时监控、数据查询和报表分析等功能。
2. 系统功能(1) 环卫车辆调度管理:根据实时数据分析车辆的位置和行驶情况,智能调度车辆的工作路线和时间,实现最佳路线规划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2) 垃圾桶监控管理:通过传感器监测垃圾箱的使用情况和填充度,及时通知环卫工人进行垃圾清理,避免垃圾溢出和恶臭现象。
(3) 环境监测管理:利用传感器监测环卫工作区域的空气质量、噪声等环境指标,实时报警和预测环境变化,提供环境质量评估与改善措施。
(4) 事件管理:记录环卫工作中的各种事件,如交通事故、设备故障等,提供事件处理的流程管理和统计分析,提升问题解决效率。
(5) 数据分析与报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生成图表、报表等形式的统计结果,为环卫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二、功能模块1. 环卫车辆管理模块- 车辆位置追踪与监控- 路线调度和优化- 车辆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2. 垃圾桶监控管理模块- 垃圾桶使用情况实时监测- 垃圾桶清理提醒和工作排程- 垃圾桶填充度分析和预测3. 环境监测管理模块- 空气质量监测与预警- 噪声监测与评估- 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监测4. 事件管理模块- 事件记录与分类- 事件处理流程管理- 事件统计和分析5. 数据分析与报表模块- 数据统计与分析- 报表生成与展示- 可视化的环卫管理指标监控三、技术支持1.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庞大的环卫数据进行存储、计算和分析,提供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
数字智慧环卫监测系统设计方案数字智慧环卫监测系统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环卫工作在城市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环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数字智慧环卫监测系统应运而生。
本方案旨在设计一套高效、智能化的环卫监测系统,以实现环卫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二、系统概述数字智慧环卫监测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1.环卫车辆检测模块: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相机等设备,实时监测环卫车辆的工作情况,包括车辆运行状态、工作路径、运输容量等信息;2.垃圾桶感知模块:通过在每个垃圾桶上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垃圾桶的使用情况,包括垃圾容量、是否已满等信息;3.环卫工人定位模块:通过在环卫工人手中安装定位设备,实时监测工人的位置信息,方便管理和调度;4.垃圾分类识别模块: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动判断垃圾分类情况,提高分类准确率;5.监测数据分析模块:通过对环卫车辆、垃圾桶、环卫工人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相关的报表和数据分析,以便管理人员进行决策。
三、系统功能1.环卫车辆监测功能:实时监测环卫车辆的工作状态、位置信息,以及运输容量等情况,确保路线规划合理、高效运输;2.垃圾桶检测功能:实时监测每个垃圾桶的使用情况,通过垃圾容量等信息,提供垃圾桶清理和维护的优化方案,避免垃圾溢出等问题;3.环卫工人管理功能:实时监测环卫工人的位置信息,实现对工人的调度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4.垃圾分类识别功能: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垃圾进行分类识别,提高垃圾分类准确率;5.监测数据分析功能:对环卫车辆、垃圾桶、环卫工人等数据进行分析,提供相关的报表和数据分析,为环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技术实现1.传感器技术的应用:通过安装传感器,监测环卫车辆、垃圾桶等设备的状态和使用情况;2.定位技术的应用:通过GPS等定位技术,实时监测环卫工人的位置信息;3.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利用深度学习和图像处理技术,对垃圾进行识别和分类;4.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将监测数据上传至云端进行存储和分析,提供实时的监测结果和分析报告;5.移动应用的开发:开发移动端应用,方便管理人员随时查看监测数据和处理工作。
智慧城市环卫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目录1 系统概述 .........................................................................................1.1系统实施目标 ...................................................................................1.2系统研发、设计目标 .............................................................................1.2.1 环卫基础数据建设 ..........................................................................1. 2.2 环卫作业区域管理 .........................................................................1.2.3 建立科学高效的作业考核体系 ................................................................1.2.4 实时监控调度 ..............................................................................1.2.5 数据可视化 ................................................................................1.3角色说明......................................................................................1.4管理组织关系 ...................................................................................1.5词汇、定义、参考文献 ...........................................................................二 系统总体设计 ....................................................................................2.1描述 .........................................................................................2.2设计方针......................................................................................2.3系统设计说明 ...................................................................................2.3.1 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2.3.2功能模块划分原则 ..........................................................................2.3.3 系统物理结构设计 ..........................................................................2.3.4 网络拓扑..................................................................................2.3.5 软件层次结构 ..............................................................................2.4软件功能设计 ...................................................................................2.4.1 系统管理..................................................................................2.4.2 作业对象管理 ..............................................................................2.4.3 地图管理..................................................................................2.5系统选型......................................................................................2.5.1 选型原则..................................................................................三 项目实施计划 ....................................................................................3.1系统进度计划 ...................................................................................3.2质量保证措施 ...................................................................................3.2.1 软件开发各阶段需要提交的文档 .............................................................3.2.2 过程管理..................................................................................3.2.3 需求管理..................................................................................3.2.4 项目计划..................................................................................3.2.5 项目跟踪与监控 ............................................................................3.2.6 软件质量保证 ..............................................................................3.2.7集成软件管理 ..............................................................................3.2.8 软件产品工程 ..............................................................................3.2.9 组间协调..................................................................................3.2.10 评审.....................................................................................3.2.11 培训 .....................................................................................3.3软件开发过程 ...................................................................................3.3.1 采用基于里程碑的生命周期模型 .............................................................3.3.2 采用迭代化的开发模式 ......................................................................3.3.3 迭代过程与传统的瀑布模型相比较 ...........................................................3.4质量管理......................................................................................3.4.1 测试......................................................................................3.4.2 评审......................................................................................3.4.3 SQA(软件质量保证) .........................................................................3.5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3.5.1 系统安全..................................................................................3.5.2 权限管理..................................................................................3.5.3 数据安全..................................................................................3.5.4 系统稳定性及出错处理 ......................................................................四 系统验收测试计划 ................................................................................4.1测试计划......................................................................................4.1.1 测试工作流程 ..............................................................................4.2测试标准......................................................................................4.2.1 功能测试: ................................................................................4.2.2 兼容性测试 ................................................................................4.2.3 性能测试..................................................................................4.2.4 测试阶段及策略 ............................................................................4.3验收方案......................................................................................4.3.1 验收方法..................................................................................4.3.2 验收内容..................................................................................4.3.3 验收实施步骤 ..............................................................................4.4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 .............................................................................4.4.1 技术支持服务 ..............................................................................4.4.2 免费系统维护服务 ..........................................................................4.5软件品质保证 ...................................................................................4.5.1需求阶段...................................................................................4.5.2设计阶段...................................................................................4.5.3编码阶段...................................................................................4.5.4测试阶段...................................................................................4.5.5发版试运行及结项 ..........................................................................4.6培训计划......................................................................................4.6.1 培训承诺..................................................................................4.6.2 培训目标..................................................................................4.6.3 培训地点..................................................................................4.6.4 培训内容..................................................................................4.6.5 现场培训..................................................................................1 系统概述1.1 系统实施目标当前,环卫日常工作管理及运作上还是按照传统管理模式进行,业务工作建立在工序细分和工作简单化、专业化基础上,相应的组织都是多层次、多部门的“金字塔”型的职能型组织机构。
GPS数字化管理平台技术方案目录1方案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系统说明 (7)2.1地理编码模块 (7)2.1.1综述 (7)2.1.2模块功能 (7)2.2数据交换子模块 (9)2.2.1综述 (9)2.2.2模块功能 (9)2.3构建与维护子模块 (9)2.3.1综述 (9)2.3.2模块功能 (9)2.4环卫资源管理子模块 (10)2.4.1综述 (10)2.4.2模块功能 (10)2.4.2.1人员数据管理 (10)2.4.2.2车辆数据管理 (11)2.4.2.3地埋式垃圾桶数据管理 (11)2.5人工保洁作业管理子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1综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2模块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机械化保洁作业管理子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1综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2模块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车辆监控管理子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常州市智慧环卫管理平台的实践与探索摘要: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常州市一直以来都在探索如何将提升环卫管理工作,促进环卫事业真正服务于百姓。
环卫工作人员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实时掌握全区环卫工作动态,实现传统环卫管理模式向智慧化、精细化、科学化转变。
关键词:环卫;管理平台;实践一、常州智慧环卫建设背景1.1信息化基础薄弱,任务艰巨。
环卫管理难题主要有四类:一是超负荷,管理工作量大,环卫管理人员无法做到全覆盖;二是实时和应急调度的能力不足,造成环卫事件滞留和市民不满;三是精细化管理无法实现,如车辆“空驶”、环卫工人“串岗”这些问题很难监管到;四是管理深度不够,如何收集环卫工作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信息,并将其加以利用,为后续环卫调度工作提供依据成为难题。
1.2市场化作业模式考验着环卫管理工作。
常州市环卫市场化起步早,市城管环卫部门一直注重本地环卫市场的培养,但随着近年来国内环卫市场的高速扩张,常州市很多环卫企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接洽业务并迅速得到发展壮大,而内部管理却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机制,管理水平不高,限制了环卫企业内部管理和作业效率。
常州市市区道路清扫保洁作业已经实现100%市场运作,环卫管理部门从“督察员”到“裁判员”身份的转变过程中,也面临着环卫企业偷漏报人数、机械化作业清扫不到位等一系列监管难题,市场化作业模式考验着环卫管理工作。
1.3周边城市环卫信息化建设已成趋势。
2011年是一个重要分界岭,常州周边城市(无锡、镇江)纷纷兴起地区环卫信息化建设工作。
苏州更是早在2008年就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起环卫信息化系统,形成全市垃圾产生、收集、清运、中转及末端处置的全流程在线监察与调度管理,环卫作业人员实际上岗执勤率超99%,餐厨垃圾集中收集率超60%,人力成本投入递减率35%以上,市民对城区整体环境卫生状况满意度提升至85.82%。
二、智慧环卫建设内容常州智慧环卫建设工作起步于2011年8月。
一期项目奠基,二期项目固本,经过近4年的建设与不断完善,建成覆盖全市的智慧环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