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语文基础选择题汇编+语文基础知识题目集锦
- 格式:doc
- 大小:191.50 KB
- 文档页数:35
中考考点之古诗词鉴赏(一)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选出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C )(2分)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
C.“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2、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C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3、对本诗的赏析错误的是( B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对)B、“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错)C、“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对)D、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对)4、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 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诗鉴赏试题练习共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语文中考中常出现的考点。
为了更好地备战中考,我们需要进行古诗鉴赏的试题练习。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几道典型的古诗鉴赏试题,以及相应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题目:“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王维的作品,请分析诗中的意境及艺术手法。
(15分)参考答案:1. 诗中的意境是什么?诗人通过描绘古原上的晚霞、野草和飞鸟,表达了离别时的怀念之情。
古原代表的是远古时期,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和神秘感,而晚霞、野草和飞鸟是古原上的自然景象,具有深刻的意蕴。
2. 诗中的艺术手法有哪些?(1)借物抒情:古原上的晚霞、野草和飞鸟被诗人妙用,成为表达离别之情的重要元素。
通过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呈现了一种细腻、温馨的情感氛围,让读者感触颇深。
(2)运用对仗:诗中大量使用了对仗,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周密的对仗结构使诗歌更加优美、流畅,也更能渲染出赋别时的悲凉之感。
二、题目:“登高”是杜甫的作品,请结合诗意描述杜甫的思想及反映的现实。
(15分)参考答案:1. 诗中的思想是什么?诗人通过登高远望,突显了自己追求高尚理想的坚定信念,表达了对远大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他也体现了人世间的无常与短暂,对于人生志向和社会价值的思考和关注。
2. 诗中反映的现实有哪些?(1)反映了修建长城的残酷现实:诗中提到“长城如铁,山河重叠”,这是表现中国早期外交政策的一种方式,但同时也暗示着修长城的残酷现实,长城既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也是历史的接续,它的修筑历尽千辛万苦。
(2)反映了国家的危机:诗中出现了“明月几时有”的问句,疑惑不解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忧虑。
此外,诗人还痛切地表现出生命的短暂和无奈的真实感受,这也是诗人对时代及人生状况的反思。
三、题目:下面列出几句诗句,请选择唐代哪篇词作品。
(10分)“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恐你依旧魂梦里。
中考古诗鉴赏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下列对《望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
B. 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高大巍峨。
C. 颈联中“割”字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D. 尾联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答案:A解析: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以问句开篇,并非设问统领下文。
2. 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春望所见,“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
B. 颔联通过花和鸟来写春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 颈联写诗人因战乱而思念亲人,“连三月”表明战事持续时间长。
D. 尾联以“白头搔更短”刻画了诗人忧愁焦虑的形象。
答案:B解析: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不是拟人。
3. 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B.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对群童的愤怒和谴责。
C.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
D.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深沉,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答案:B解析:“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的是群童的顽皮和生活的艰难,并非诗人对群童的愤怒和谴责。
4. 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描绘出边塞奇异的雪景。
B.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离愁别绪。
C.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写出了饯别宴上的热闹场面。
D. 这首诗以“雪”为线索,描绘了西北边塞的壮丽雪景和诗人对友人的深情送别。
答案:D解析:这首诗以“雪”为背景,以“送”为线索。
5. 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自己长期被贬谪的遭遇,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愤懑。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试题汇编(附参考答案及解析)一、【2022黑龙江绥化市】赏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A.《送杜少府之而州》一诗中,诗人用一个“望”字,即把目标从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移向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充满深情厚意。
B.《送杜少府之在蜀州》和《渡荆门送别》都是送别友人的诗,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奔腾之景。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之情。
D.《渡荆门送别》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
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2两首诗中画出的两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二、【2022辽宁盘锦市】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夕次盱眙①县韦应物落帆逗②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③,听钟木眠客。
[注释]①盱眙:曾是淮南西道的属地,也称准镇。
②逗:短暂停留。
③秦关:韦应物的故乡。
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一二句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是旅人前行的路,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换乘驿车到别处去,暗含奔波之意。
B.[乙]诗五六句写城池暗黑,人们纷纷归家,大雁飞藏的芦苇丛,在晚霞余光的映照下,闪现出一片耀眼的白色。
C.两首诗三四句都是写景,[甲]诗用“正”“悬”写出了平野开阔的大景;[乙]诗用“波涛”“夕阳”等意象营造了浩渺、壮阔的意境。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解析】“水何”六句描写了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以及海岛上草木茂盛的景色,为后文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做了铺垫。
因此这一景物的描写目的不是突出自然环境的美好,而是渲染一种气氛,为抒情服务。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附答案一、古诗词赏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涣《登鹳雀楼》解析:此诗写作者在登高远望时,眼前景色宽阔,山河壮丽,意境飘逸,用意深远,表现了人的追求与向上的精神。
这首诗既有自然风光的描绘,又有人生哲理的借鉴,寓意深刻,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解析:此诗描绘了滕王阁的壮观景色,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落日的霞光和孤鹜的飞翔鲜明地描绘出来,表现了自然的生命力和美好的人文景观,是一首典雅、唯美的景物描写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登鹳雀楼》解析:此诗描绘了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远眺黄河和孤城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简洁自然,凝练深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错,必有一得。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解析:此诗以春蚕为比喻,表达了劳动对于生命的消耗和过程的有限性。
后两句则是表达了人生常常会出现失误和错误,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人生的必然经历,只有经过这些才能更好地前进。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将进酒》解析:此诗写作者在品尝美酒时,回忆起汪伦送自己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句简洁明快,寓意深远,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饮酒诗歌。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清照《如梦令》解析:此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生命的乐观态度。
前两句意思是说,人天生有各自的才华,必定会得到应有的发挥和回报;后两句则表达了即便中途失败或遭遇挫折,也必能重新开始,再获成功。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如满月西楼。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解析:此诗描绘了夜晚在牛渚江上停泊,远望峨眉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故友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
初中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
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________。
二、选择题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首诗?A. 王维《鸟鸣涧》B. 孟浩然《春晓》C.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D. 杜甫《春夜喜雨》答案:B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答案:B3. 以下哪首诗是描写秋天景色的?A. 李白《望庐山瀑布》B. 王之涣《登鹳雀楼》C. 杜牧《秋夕》D. 王安石《泊船瓜洲》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悯农》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答案:《悯农》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和对粮食来之不易的感慨。
2. 分析《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两句诗的意境。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空旷、寂静的冬日景象,通过“千山鸟飞绝”和“万径人踪灭”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冷清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
四、赏析题1. 赏析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两句诗。
答案:这两句诗通过对地理位置的简洁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京口瓜洲一水间”描绘了两地之间仅一水之隔的地理特点,而“钟山只隔数重山”则进一步强调了距离的接近,但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家乡之间难以逾越的障碍,体现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无奈的心境。
2. 分析《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答案:这两句诗通过对历史时间的跨越和地理空间的延伸,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认识。
“秦时明月汉时关”通过历史时间的对比,强调了边塞的古老和战争的持久,而“万里长征人未还”则描绘了将士们远离家乡、长期征战的艰辛,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对和平的渴望。
中考语文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中考语文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2015四川宜宾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13.“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3分)【参考答案】:12.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2分,意近即可)13.(3分)①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②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③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④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
(1点1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
若学生没有分类概括而仅罗列原词句笼统作答给1分)2015四川南充诗词鉴赏。
(5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3分)(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参考答案】:12(1)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通顺写出大意2分。
)(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2015河南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
(共4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分)【参考答案】:19.思乡(意思对即可。
1分)20.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1分)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专题训练: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带答案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翻译: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分析: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飞往衡阳,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分析: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错误,这首词表达的思乡,建功立业的情怀。
二、江城子作者: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古诗赏析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举头望明月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B. 黄河入海流C. 欲穷千里目D. 会当凌绝顶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王昌龄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含义。
答案:这句诗通过“秦时明月汉时关”来表达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同时暗示了边关的古老和战争的持久。
2. 解释一下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描绘的景象。
答案:这句诗描绘了江南地区南朝时期佛教盛行,寺庙众多的景象,同时“烟雨中”增添了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四、赏析题1. 阅读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并分析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这句诗通过描绘原野上草的枯荣更替,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循环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和离别之情的抒发。
2. 分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蕴含的意境。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美好愿望的寄托。
“千里共婵娟”意味着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五、写作题1. 以“春夜喜雨”为题,写一首五言绝句。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以下为示例)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 以“秋日登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散文。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以下为示例)秋日登高秋风送爽,天高云淡。
我站在山巅,极目远眺,只见层林尽染,金黄一片。
部编版全六册古诗词选择题及答案资料内容:全六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选择题,附有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目录: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期中课外古诗词:五、峨眉山月歌/李白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八、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期末课外古诗词:九、秋词(其一)/刘禹锡十、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十二、潼关/谭嗣同一、《观沧海》曹操【习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分析:D 解析:“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分析:A.有误,应是“观”字统领全篇;B.有误,不是“由远及近”应是“由近及远”;D.有误,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而不是抒发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
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复习诗词鉴赏练习题中考真题附参考答案 (一)随着初中语文复习的深入,诗词鉴赏也成为了备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我整理了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复习诗词鉴赏练习题中考真题附参考答案。
一、《将进酒》1、诗中的“江山如画”是借景抒情法的运用。
其中“江山”作为景物,嵌在“将进酒,杯莫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抒情语句之间。
请分析一下借景抒情的作用。
答:借景抒情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景物的描述来增强诗歌的感情色彩。
在《将进酒》中,作者通过“江山如画”来表现江山的美丽尤似画中之物,这样的写法既突出了江山之美的特点,也为情感描述营造了一个逼真的场景。
当然,江山、美景也成为了情感表达的点睛之笔,使读者顿时铭记诗歌。
2、诗中作者的情感是“豁达”的,这种文学情感的传达可以从哪些方面解读?答:大家在读《将进酒》时,也许会有一种豁达、奋斗、向上的感觉。
作者通过豪迈奋发的笔调,表达了自己的豁达和向上的情感。
首先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里呼吁读者不留遗憾地享受人生中的美好时光,包括情爱生活、工作事业等;其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里表达了对美的追求,暗示要把自己打扮得比美野花、比美江山更美丽;最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里表达出向往自由、追求真诚的思想,鼓舞了人们向前发展的信心和勇气。
二、《赋得古原草送别》1、诗中作者用了很多景物和古迹来强调自己的情感,这种手法叫什么?请谈谈此种手法和其作用。
答:这种手法称为借景抒情,即通过景物的恰当描写寄托自己的感情或表达思想。
在《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中,作者把湖泊、草原、古迹等丰厚的自然景物,融合到了自己的感情表达中,使诗歌既有艺术欣赏的价值,又能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写法即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性,又让诗歌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2、诗中的终咏草原,是怎样表达的?答:诗中的情感渐渐高涨,到最后变得激昂豪迈,而最后一句“老去菟丝空伫立,白首乌园芳草齐。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7 诗词鉴赏1.(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诗句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的人生态度最为接近的是哪一项?()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里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这个古老的风俗在本诗颈联有所体现,请描绘这一联的画面。
2.(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古诗词鉴赏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
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③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④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吟啸:高声吟咏。
②芒鞋:草鞋。
③料峭:形容微寒。
④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词的上片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所展现的画面。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3.(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前六句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后两句用众山的“低小”反衬出泰山的“高大”。
B.开篇两句以问答的形式从远望的角度既表明了泰山所处的位置,又写出了春天的泰山一片青绿的景象。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运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附答案(7)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附答案(7)文章来自:1、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句(c)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
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
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c)A、“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3、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
“风正”是风大之意。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
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汇编及答案全套一、单项选择题1.古诗赏析,完成下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 “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2.选出下列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诗的首联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字里行间饱含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诗的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
C.诗的颈联不仅充满哲理意味,还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酬答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3.下面对这首司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睛。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A.《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
B.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往昔岁月中沉湎于午桥宴饮,流连于洛城繁华,昼夜游乐,豪情不再。
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表现了词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喟:经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D.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更”一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语文基础选择题汇编+语文基础知识题目集锦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一)古诗赏析(4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一词,透过这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2分)1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答案:11.国破或:破(2分)12.C(2分)(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4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分)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分)答案:14.破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15.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
(三)古诗文阅读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2分)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11.(2分)诵读下面句子,请分别用“/”把句中一处主要停顿标示出来。
①直挂云帆济沧海②奉命于危难之间答案:10.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11.①直挂云帆/济沧海②奉命于/危难之间中考语文基础选择题汇编一、(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睥睨(bì)哂笑(shěn)广袤无垠(mào)B.奔丧(sàng)诓骗(kuāng)忧心忡忡(chōng)C. 凹凼(dàng)腼腆(tiǎn)浑身解数(xiè)D. 箱箧(qiè)戏谑(nüè)众目睽睽(kuí)2.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 宫廷大庭广众砥砺周道如坻B.侧隐高深莫测愚昧梦寐以求C.阴晦明察秋毫游弋悬梁刺股 D. 标致格物致知呼吁深恶痛急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日前,公安部召开紧急视频会议,下发紧急通知,__全国公安机关坚决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安全的违法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
②浙江省出台的房产《实施意见》提出,要严格__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
③读了《傅雷家书》后,我们不禁为傅雷___的教子精神而深深地感动。
④解读一名一物,必须要有事实依据,绝对不能____。
A.部署控制苦口婆心断章取义B.布置限制苦口婆心断章取义C.布置控制苦心孤诣望文生义D.部署限制苦心孤诣望文生义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学会了与阳光对话,你就会从闪动在叶子上的光点里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你就会从松软的泥土里感知阳光温暖的语言力度。
B.“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金秋的繁华在这摧枯拉朽的变革中已渐去渐远。
C.杨红缨引领的校园文学系列小说,与郑渊洁的科幻小说,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等等,渐渐构成这十年中国少儿阅读的基本生态,颠覆了以往百科全书为主导的“功利化阅读”。
D.有人发出设立“中国手书日”的号召,呼吁人们在一年中的某一天,放弃手机、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用手书方式写一封家信,记一篇日记,抄写几首古诗词等,颇有几丝浪漫主义色彩。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出师表》中又为后主刘禅提出了以“亲贤远小”为核心的三条建议。
B.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形象,比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故乡》中的“我”以及《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
这些人物都来自他的小说。
C. 在《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中诗人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抚摩着被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国土,抒发了内心深处的爱与恨,怜与悲,愁苦与希望。
D.《威尼斯商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二(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倒坍( tā) 枭鸟(xiāo)鳞次栉比( zhì )B. 阴霾(mái)庖代(bāo)义愤填膺(yīng)C.慰藉(jiè )虬须( qiú ) 影影绰绰(chāo)D.风靡(mǐ)羼水( chàn ) 顶礼膜拜(m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A. 骸骨骇人听闻血腥睡眼惺忪B. 侧隐高深莫测周到周道如砥C. 衷心折中是非瞻望高瞻远瞩D. 锦障重峦叠嶂河川望眼欲穿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两棵梨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此时尤为幽绝。
②.学校正积极春季运动会,各项工作都作了明确而细致的分工。
③.一群四五岁孩子表演的《猫》剧十分有趣。
他们或唱或跳,或打或闹,将猫的各种举止神态模仿得。
④.用心去花开的声音!你会发现那才是天下最美的风景!A. 斑驳筹备惟妙惟肖聆听B. 斑斓筹划栩栩如生倾听C. 斑斓筹备栩栩如生倾听D. 斑驳筹划惟妙惟肖聆听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C.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
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D.德国联邦司法部长表示:“连接德国和中国的不仅是经济合作,政治、文化方面我们在不断靠近。
‘德中法制对话’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 《孔乙己》选自《呐喊》,是鲁迅最得意的小说之一。
小说不仅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还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人们同情心的普遍缺失。
B. 《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两则故事均节选自《庄子》,《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庄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C.《曹刿论战》选自《战国策》,文章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D. 夏洛克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早期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吝啬鬼形象,他为人阴险、凶残、贪婪。
三、基础知识(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稽首(qǐ)分外(fèn)徇情枉法(xùn)B.恣雎(zì)诓骗(kuāng)一舸无迹(kě)C.挑衅(xìn)枘凿(nuì)风驰电掣(chè)D.寒噤(jìn)犷野(guǎng)风雪载途(zǎi)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A.静谧一愁莫展徘徊金榜题名B.慰籍杯盘狼藉旁骛漫不经心C.愧怍冥思苦想儒雅妇孺皆知D.贻误阿谀奉承丘陵脍灸人口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南方地区遭受暴雨袭击,国家气象局加强了对天气的实时监控和趋势分析。
B.近年,大蒜、白糖、苹果等大幅涨价,疯狂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糖络新词。
C.近年来,我们与大自然这个朋友的关系日益恶化,罪恶的黑手一次次戕害着与我们休戚与共的大自然,无穷的索取让原本美丽的家园变得伤痕累累。
D.我珍惜阳光,因为她给我温暖;我珍惜绿叶,因为她给我生机;我珍惜星空,因为她给我幻想。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②回到有人的地方,③时而到岸旁嬉戏,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⑥藏在灯芯草丛中A.③①⑥⑤②④B. ①④⑤⑥③②C.①②③⑥⑤④D. ③②①④⑤5.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
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诗画无不注重绘声绘色,讲究笔力、风神、意境等……因此,古人曰:“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D.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出于自己直觉的驱使?四(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洗濯(dí)喑哑(ān)断壁残垣(yuán)B.伫立(zhù)发怵(shù)面面相觑(qù)C.襁褓(qiáng)栈桥(zhàn)顶礼膜拜(mó)D.剽悍(piāo)纤绳(qiàn)弃弓绰刀(chāo)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A.筹划一愁莫展纯粹出类拔粹B.浮躁口干舌燥题词题纲契领C.耻辱人所不齿真谛根深蒂固D.端祥详略得当娇柔矫揉造作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沉默不仅仅是一种权利,而且还是一种境界和。
②杭州西溪湿地有着的江南水乡风光,处处富有诗情画意。
③在这次国事访问中,奥巴马大部分时间都地谈论着美国当下经济和就业话题。
A.功夫典范煞有介事B.工夫典范一本正经C.工夫典型煞有介事D.功夫典型一本正经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刷牙是一件悲喜交加的事情,因为一手拿着杯具(悲剧);一手拿着洗具(喜剧)。
B.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是一段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旅程。
而我相信,真正的成熟,是从不抱怨开始的。
C.白话文(又叫语体文,就是用现代语写录的语言)从什么时候起用作小学教材,我记不真切了,大概在七、八十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