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学
- 格式:docx
- 大小:24.69 KB
- 文档页数:6
中医食疗学中医食疗学史丽萍绪论一、中医食疗学的概念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和服法,以及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
二、食疗的基本概念(一)食疗的概念“食疗”又称“食治”是应用食物于病人或用食忌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二)食养的概念“食养”是应用食物于健康人群以达到养生之目的。
三.食疗与药疗的区别食疗,是用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方法;是利用食物,并以饮食物的形式运用的;适应范围较广;主要针对非健康人群,其次才是用于患者,作为药物或其它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是随着日常饮食生活比较自然地被接受的;而且还能给人感官上、精神上以享受。
药物疗法,主要用药物,并以药剂的形式运用的;适应范围较局限,主要针对病人,其次才用于不健康的人群,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各有偏长,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
应利用其所长,相互配合。
四、食疗的特点1.历史悠久,文献丰富2.独特的食养卫生学说3.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4.具有民族和地方的特色5.防治并重,以防为主第一章中医食疗学的发展史一、食疗的萌芽药食同源最早的药物都是食物。
最早的医疗方法正是饮食疗法。
火的发现“炮生为熟”、“以化腥臊”使食物中的蛋白质易于吸收酒的发明对医药和食疗饮料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酒能“通血脉”、“行药势”,同时还可作溶剂、制造药酒等,以后酒还发展成麻醉剂。
二、周秦汉时期的食疗西周时期《周礼?天官》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设置和分工。
食医(专管食疗的的医官)食疗在这一时期已具雏形。
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提出“凡欲诊病,必问饮食居处”,要求“治病必求其本”,“药以祛之,食以随1之”的治疗原则。
强调“人以五谷为本”,指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
” 书中还将多种食物分列于五味之下,以治五脏之疾病。
并总结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制原则。
中医食疗学试题及答案一、中医食疗学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中医食疗学?中医食疗学是指利用食物的药性和营养成分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门医学科学。
2. 中医食疗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中医食疗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脏腑系统和气血津液的运行规律以及食物的药性和营养成分对人体的影响等。
3. 中医食疗学中哪些食物适合治疗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多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适合治疗脾胃虚弱的食物包括山药、红枣、黄豆、莲子等。
4. 爱喝咖啡的人需要补充什么食物?咖啡因会导致身体的水分流失,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另外,可以补充些含有维生素B和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豆类等。
5. 中医食疗学如何调理人体气血不足?气血不足会导致人体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可以通过摄入富含铁质的食物来改善气血不足,如瘦肉、动物肝脏、黑豆等。
6. 如何利用中医食疗学缓解失眠?失眠多与心肾不交或心火旺盛有关。
可以通过进食一些具有镇静安神作用的食物来缓解失眠,如山药、香蕉、莲子等。
7. 如何利用中医食疗学预防感冒?感冒多与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
可以通过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来提高免疫力,如柑橘类水果、苹果等。
8. 中医食疗学如何帮助减肥?中医食疗学强调调整饮食结构和合理运用药膳,以达到减肥的目的。
如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比例,选择低脂肪、低热量的食材等。
9. 在中医食疗学中,如何调理肝火旺盛?肝火旺盛主要表现为易怒、失眠等。
可以通过摄入富含维生素B群、绿叶蔬菜等清热解毒的食物来调理肝火旺盛。
10. 孕妇在中医食疗学中应该如何调理饮食?孕妇在中医食疗学中需要注意补充营养,避免食用不新鲜、不洁、不卫生或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
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食物,如鱼类、瘦肉、蔬菜和水果等。
二、答案解析1. 中医食疗学是指利用食物的药性和营养成分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门医学科学。
中医食疗学通过合理运用食物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第一章中医食疗学的概念、起源与发展中医食疗学是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
它是建立在古代食疗本草学和有关“食疗”的理论知识、临床经验基础之上的。
从其学术思想之萌芽、发展到学科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第一节中医食疗学的概念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科学。
中医食疗学主要是在食疗本草学的基础上充实、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它的基本内容可见于有关食疗本草之类的书籍,其次则散见于某些医书或中医临床书籍中。
在古代,能体现中医食疗学这一概念的术语是“食疗”或“食治”。
虽然有“疗”、“治”之称,但其内容并不主要利用食物来治疗疾病,而主要是指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并辅助药物防治疾病。
之所以有“疗”、“治”之称,可能由于《本草求真》所说的“食物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的原因,故不能从表面上去理解。
“食疗”离不开食物的性能和应用(包括食物的营养作用),食疗本草学则主要是研究各种食物的性能和应用的学科,并涉及有关食疗学知识。
如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食治”一卷既分类介绍了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及虫鱼的性能、应用,又在卷首序论中论述了食疗的意义、原则和饮食宜忌。
而它的主要内容属于食疗本草学范围。
其后有关食疗本草学书籍所论述的范围基本与此相似。
唯有食疗本草学在它主要研究对象以外,涉及中医食疗学知识较多而比较集中。
所以说它是中医食疗学形成的基础。
而象《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古今医统大全》等书籍,中医食疗学内容,只是全书所涉及的一部分。
无论怎样,这都说明中医食疗学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今天,食物在维护健康、防治疾病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医药和营养学界也正在逐步开始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和利用。
可以说,中医食疗学是一门古老而新崭新的科学。
中医食疗学用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方法是食物疗法(也可称为食疗),它和药物疗法有很大的不同。
《中医食疗学》《中医食疗学》教学大纲(试行)(供中医、康复、护理专业使用)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教研室刘继林一、前言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主要研究食物的性能和应用,并利用物或配合适当的中药,用以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科学。
它是中医药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丰富的营养学内容,在今天正成为一门古老而新的科学。
中医食疗学是中医、康复、护理专业和中药专业营养与食疗方向的专业课。
它所采用的食疗方法是中医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人类健康长寿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或了解中医食疗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或了解散 100 种食疗原料(食物不少于80% )的性能与应用:掌握或熟悉 30 种症状或疾病的食疗(饮食宜忌、辨证配食等)。
本课程分上篇、中篇和下篇三部分。
上篇 ? 中医食疗学基础 , 介绍中医食疗学的起源与发展 , 食物的性能与应用 , 食疗的基本原则、主要食疗法,以及饮食卫生等:中篇 ? 食疗原料的性能与应用,包括粮食与硬果、蔬菜、水果与鲜果、禽畜肉类及其副产品、鱼类及其它水产品、茶用原料,以及食疗常用中药 200 种以上;下篇 ? 常见症状和疾病的食疗,分为症状和疾病两部分,分别介绍其概念、饮食宜忌和辨证配食的内容。
除了要求讲授的内容外,凡与其它课程交叉,或较易理解的部分,可适当留作自学。
教学中应以中医学药理论为指导,以中医食疗学理论、知识和食疗原料的性能、应用为重点,突出辨证配食的原则。
具体食物要讲清性能,突出重点或特殊功能,并联系应用、用法及使用注意等;对于中药,要重点讲清在食疗上的应用或特点。
症状或疾病的食疗,既要突出辨证配食的原则,又要注意食物的特殊功能。
此外,还要处理好本课程与中药、方剂学和临床各科的关系,以及食疗与营养学的联系与区别。
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
由于食疗原料数量较多,故要尽量采取归纳比较的方法。
教学法中要尽可能配合标本、图片等;在有条件时组织学生到医院营养科参观或见习,以加深印象,获得感性认识。
中医食疗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食疗学是中医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下哪项不是中医食疗学的主要内容?A. 食物的性味归经B. 食物的药性分类C. 食物的功能与作用D. 食物的种植与采购方法答案:D2. 中医食疗学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味为调”,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A. 肉类 - 助B. 谷物 - 养C. 蔬菜 - 作充D. 果蔬 - 作助答案:D3. 中医食疗学根据食物的性味与归经,可以辅助调理人体的脏腑功能。
以下食物性味与归经的搭配匹配不正确的是?A. 辛温归肺B. 酸寒归肝C. 苦凉归心D. 甘平归脾答案:C4. 中医食疗学强调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不同的体质应采取不同的食疗调理方法。
以下体质与调理方法的搭配不正确的是?A. 阳虚体质 - 补阳B. 阴虚体质 - 补阴C. 湿热体质 - 清热D. 血瘀体质 - 补气答案:D5. 中医食疗学在治疗疾病时,不能完全依赖食物,还应结合其他中医疗法。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疗法?A. 针灸B. 推拿C. 食疗D. 理疗答案:C二、简答题1. 中医食疗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中医食疗学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理论以及中医体质学说,通过对食物的性味与归经的分析,结合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特点,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2. 中医食疗学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中医食疗学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脏腑功能的调整和修复,改善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疾病症状,以及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
3. 中医食疗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在实际应用中,中医食疗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食疗方案应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不同体质、不同病情需要采取不同的食疗方法。
- 食物的准备和烹饪应注意合理搭配,避免过度加工或烹饪过火导致营养流失。
- 食疗方法应与其他中医疗法相结合,综合治疗疾病。
- 食物的摄入量应适度,避免过度进食或偏食导致营养不均衡。
中医食疗学,美容1️⃣ 中医食疗学基础概览中医食疗学,作为中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药食同源”的理念,即通过日常饮食调养身体,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及美容养颜的目的。
它依据中医理论,将食物按照其性味归经进行分类,利用食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阴阳失衡,从而实现内外兼修的美容效果。
2️⃣ 中医食疗与美容的内在联系2.1 气血调和:中医认为,皮肤的光泽、弹性与气血的充盈程度密切相关。
食疗通过补充益气养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枸杞等,能有效改善面色苍白、皮肤松弛等问题,使肌肤焕发自然光彩。
2.2 排毒养颜:体内毒素的积累是导致皮肤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食疗中推荐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芹菜、黑木耳)及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食材(如绿豆、菊花),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净化肌肤环境。
2.3 调节内分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对维持皮肤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食疗通过调理肝肾、调和气血,如食用黑豆、黑芝麻、核桃等滋养肝肾的食物,以及玫瑰花茶、月季花茶等调节内分泌的茶饮,有效缓解因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色斑、痘痘等问题。
3️⃣ 中医食疗美容实践指南3.1 美白淡斑食疗方:针对肤色暗沉、色斑问题,可尝试服用含有维生素C 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疗方,如柠檬蜂蜜水、猕猴桃汁,以及用白芷、白茯苓等中药制成的面膜,内外兼修,促进黑色素代谢,提亮肤色。
3.2 抗皱紧致食疗法:为抵抗皮肤老化,增加皮肤弹性,推荐食用富含胶原蛋白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猪蹄、鱼皮、燕窝等,同时搭配具有滋养肝肾、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疗方,如桃红四物汤,从内而外滋养肌肤,减少皱纹产生。
3.3 祛痘控油食疗策略:针对油性皮肤及痘痘问题,应注重清热解毒、利湿排脓的食疗原则,多食用绿豆、冬瓜、黄瓜等寒凉性食物,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同时可饮用金银花茶、菊花茶等,以调节油脂分泌,改善皮肤状态。
综上所述,中医食疗学在美容领域的应用,不仅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智慧,也为现代人追求自然、健康的美容方式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路径。
中医食疗一.概念中医食疗定义:中医食疗学是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专门研究各种食物在人体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实用性学科,为本草学的一个分支。
食疗的定义:又称食治,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二.食物的性能包括性、味、归经、功效等内容。
1.性:指食物具有的不同属性,包括寒、凉、温、热、(平)等,习称“四气”2.味:即“滋味”,包括辛、甘、酸、苦、咸5种,习称“五味”3.功效:食物的功效是对食物的预防,治疗,保健等作用和疗效的直接概括。
是事物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物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每一种食物都具有中药学理论意义上的功效,这些功效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协调阴阳:如河虾壮阳,银耳滋阴,葱白通阳调理气血:如菠菜养血,黄豆益气,萝卜行气,醋活血调整脏腑:如蜂蜜润肺,海参补肾,洋葱和胃,百合清心祛邪除病:如菠萝清暑,酒散寒,鸽肉祛风解毒,海带消痰。
三.应用食物的基本原则1.整体的原则(1)因时制宜:春季多食蔬菜,夏季多吃冬瓜、绿豆,秋季多食梨子,冬季多食羊肉、狗肉。
(2)因地制宜:东南沿海地区潮湿,宜食清淡,多食祛湿的食物;西北高原地区寒凉,宜多食性温热、散寒、生津、润燥的食物。
(3)因人制宜:儿童宜选用性平和、易消化,又能健脾开胃的食物;老人宜选用补益作用的食物;男性以阳气偏衰为主,多食补气助阳食物,女性有经孕产乳,容易伤阴血,宜食清凉阴柔食物。
2.辨证施食原则虚证补益:脾胃虚弱食莲子,藕;胃阴不足食水果,不宜食干果。
实证祛邪:食积中焦者食山查、萝卜;气滞胃脘疼痛,宜食橘子,不能食柿子表证发散:芫荽里实通泄:湿热泄泻,马齿苋3.辨病施食原则4.平衡膳食原则: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避免偏食四.食物禁忌1.病中禁忌:患病期间不能食用某种食物。
疮疡皮肤病患者:忌发物,如公鸡、牛肉、鲤鱼、辛辣之物。
阴虚热盛:忌辛辣肾结石:忌菠菜、豆腐。
虚寒泄泻:忌生冷、寒凉2.关于发物发热之物:姜、椒、羊肉、狗肉。
中医食疗学是中医药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以食物为治疗手段,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和食物的烹制方法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以下是中医食疗学的一些特点:
个体化:中医食疗学注重因人而异,根据个体的体质、病情和生活环境来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不同,所以食疗方案需要因人而异。
综合性:中医食疗学将食物的味道、性质、功效、烹调方法等综合考虑,以达到平衡身体的目的。
它综合运用中医理论中的五行学说、阴阳平衡理论和经络学说等,将食物与身体的相互关系结合起来。
顺应自然:中医食疗学强调顺应自然的节气和环境变化,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食材和烹调方法,以滋养身体,增强免疫力和适应能力。
食物药用性:中医食疗学认为食物具有药用性,不仅能提供营养,还可以调理身体,防治疾病。
通过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效果。
防治结合:中医食疗学注重预防为主,通过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和饮食习惯的调整,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同时,对于已经出现的疾病,中医食疗也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提高疗效。
经验总结:中医食疗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实践,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经典的食疗方案。
这些方案经过世代医家的实践验证,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中医食疗学的特点在于它综合运用中医理论、注重个体化、顺应自然和食物药用性,将食物与身体的相互关系结合起来,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天然、安全、经济的保健方法。
中医食疗学摘要:中医食疗学是以中医药里学为指导,专门研究各种食物在人体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实用性学科,在今天也已经成了一门古老而崭新的学科。
关键词:中医食疗(一)中医食疗学概念:中医食疗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以“养”、“疗”、“防”结合的主要内容的学科。
食养、食疗和药膳均为中医术语,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与正常饮食密切相关。
食养是应用食物于健康病人以达到养生之目地。
食疗是应用食物于病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药膳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将药物和食物相配伍,采用独特的烹调技术制成色、香、味、形、效俱全的特殊食品,根据作用的不同又分为保健药膳和治疗药膳两类。
(二)学习的收获古往今来,中国人都十分讲究养生之道,而中国的饮食文化又是博大精深,吃也是大有学问的。
利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方法,在中国医学中称为“饮食疗法”,或称之“食疗”、“食治”。
早在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就曾指出:“安身之本,必资之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
斯之二事,有灵之所要也。
若忽而学,诚可悲夫,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
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若能用食平病,释情遭疾者,可谓良工。
”由此可见,中医食疗的重要作用及临床意义。
通过《中医食疗学》课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及它们在中医学中运用。
金、木、水、火、土代表和作用不同的脏腑,不同的脏腑各有其功能,而脏腑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既然要进行食疗,那么我们首先必须要弄清楚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引起疾病的原因,主要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
然后,我们要对症下药。
而对症下药之前,我们要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确定病症,之后才能根据药性下药。
不同的药食有不同的味,而不同味道的药食则有不同的功效。
通过学习,使我掌握了不少滋补养生的食谱,以后我就可以针对自己不同时候的不同需要进行食疗,可谓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