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及特点规律研究_张玲娜
- 格式:pdf
- 大小:173.82 KB
- 文档页数:3
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了网络的主要用户群体之一。
他们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进行学习、社交、娱乐等活动。
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汇总分析。
一、大学生的网络使用频率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网络,其中有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每天都会花费超过4个小时在网络上。
这些时间主要用于学习、社交、娱乐和购物等方面。
而仅有不到5%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很少使用网络,甚至从不使用。
在网络使用目的方面,调查显示,大学生最主要的目的是学习和获取信息。
超过9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会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和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
大学生也会利用网络进行社交和娱乐,有约70%的学生表示他们每天都会使用社交平台进行交流和娱乐活动。
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会利用网络进行购物和生活服务等活动。
这些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学习和社交娱乐两个方面。
在网络使用习惯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比例远远高于使用电脑。
有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更愿意通过手机进行网络访问和使用,而仅有不到20%的人表示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电脑。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主要的网络访问工具。
调查还发现,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进行社交和娱乐活动,其次则是使用学习网站和在线课程进行学习和获取信息。
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不仅仅是一种行为习惯,还涉及到了健康、学习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有近4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的网络使用时间已经超过了理想的范围,此外还有约2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的网络使用往往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而且,也有一些大学生表示他们的网络使用已经成为了一种依赖,甚至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在使用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时,大学生更容易沉迷导致学习效率下降,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特点研究90后大学生的成长,伴随着网络的兴起。
网络有着动态性、开放性、共享性、互联性、复杂性等特点,吸引着广大的大学生。
所以,要了解大学生网络信息需求以及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就必须对生活在网络环境下的90后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得出网络在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网络生活研究还是很多的,有对大学生网络沉迷的研究、大学生网络恋爱的研究、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研究等。
但是专门针对90后大学生的研究还是不多。
随着90后进入大学,各种网络现象层出不穷,90后作为大学生的主体,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征。
因此,全面了解90后网络生活的特点,分析网络生活对他们造成的影响,对于如何正确引导90后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90后大学生主要网络生活的分类及分析1.查找资料大学生常常通过使用搜索引擎、数据库等工具,或访问一些专业网站,查找获取相关信息。
90后大学生已经不习惯在图书馆一页一页查资料地进行研究,对他们来说,借助网络是获取信息最快捷的途径。
2.浏览新闻对于关注时事的同学来说,浏览新闻是上网的最主要内容,而由于各种即时信息提醒工具的存在,无论有无目的或兴趣,新闻浏览都是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网络聊天现在的大学生主要通过QQ、MSN、飞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聊天,网上匿名交友在90后大学生的聊天目的中并不普遍。
90后大学生网络聊天,主要还是工作沟通,或与朋友保持联系,联络情感,或通过网络群对一些问题进行集体交流或展开讨论。
4.观看视频视频能部分替代电视的功能,但相对电视,网络电视互动性更强,自由度更高,因而也更受90后大学生的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们观看视频中,美国电视剧、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和台湾综艺节目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5.SNS社交在当今90后大学生中,主要通过人人网实现SNS社交。
网络与自我意识——“90后”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摘要:本研究以90年代出生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扩展了的同一性状态客观测量的标准化问卷’’,对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状况与网络使用状况进行调查。
得出以下结论:1、接触网络年龄越早的个体自我统一性完成所需时间越长;2、人际关系不好的大学生上网时间更长;3、大学生能分清网络的虚拟与真实;4、真实世界越不自由越易引发网络围攻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自我统一性一、研究背景“90后”指的是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正在作为互联网的一种新生代力量而崛起。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1月),10-19岁的网民高达31.8%,手机网民在10-29岁年龄段的分布最为集中,占到了整体手机网民的73.2%。
自我同一性指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
自我同一性是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中青春期(12-18岁)的核心概念。
Marcia划分了四种同一性状态:同一性获得、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和同一性扩散。
国内外都对此做过一定的研究。
Goossens发现,在意识形态和人际关系同一性领域,处于延缓状态的青少年最多,占60%,扩散状态人数占16-19%,早闭状态和获得状态人数均在11%左右。
因此,大学生较多处于同一性延缓状态和扩散状态。
国内王树青等人发现,处于延缓状态的人数占一半以上,其他三种状态的人数比例各占10%左右。
同一性的发展关系着青少年健全人格发展,良好的社会适应,并对其以后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鲜少有学者将“90后”青少年网络使用问题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联系在一起,我国多看到网络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研究网络成瘾问题。
本研究分析网络给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带来的影响,力图对网络介入“90后”少年生活的程度进行调查,研究网络对青少年的发展尤其是自我意识、自我心理协调所带来的影响,取证是否网络信息对当代“90后”青少年的社会意识即社会认同感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为提供如何帮助高科技下的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指导。
山西独立院校“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
由于网络信息的庞大和在线交流的开放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尤其是在当前90后大学生群体中,他们作为数字原生代,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和认知可能存在着一些特殊性。
对山西独立院校的90后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了解他们在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和问题,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字数:159】1.2 研究意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而“90后”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和态度对于未来的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山西独立院校“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为今后的教育改革和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分析和总结现实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为提升“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和政治素养,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为未来社会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为了解山西独立院校“90后”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在网络上花费大量时间,主要浏览社交媒体、新闻网站和视频平台。
他们对政治话题的关注度普遍较低,更倾向于关注娱乐、时尚等内容。
很多学生对于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的认知程度也较为薄弱,缺乏对国家政策和发展的了解。
“00后”大学生的网络认识及利用状况调查【摘要】00后大学生是当前大学生中的主要群体,其对网络的认识和利用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他们的网络使用习惯、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娱乐消费、网络学习情况以及网络社交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00后大学生倾向于使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但网络安全意识有待加强。
网络娱乐消费方面,他们更倾向于观看视频和听音乐。
在网络学习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网络学习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帮助,但也存在过度依赖网络的情况。
在网络社交使用方面,他们更愿意通过社交平台与他人交流。
综合调查结果,建议00后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加强安全意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注重学习与娱乐的平衡,提升网络素养,健康科学地利用网络资源。
【关键词】00后大学生、网络认识、网络利用状况、调查、网络使用习惯、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娱乐消费、网络学习、网络社交使用、结论、未来发展建议1. 引言1.1 00后大学生的网络认识及利用状况调查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00后”大学生作为网络技术的原生用户,对于网络的认识和利用方式也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为了深入了解“00后”大学生的网络认识及利用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着重探讨了“00后”大学生的网络使用习惯、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娱乐消费、网络学习情况以及网络社交使用等方面。
通过这些调查内容,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00后”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行为和态度,为他们更好地利用网络提供参考和建议。
本次调查将对“00后”大学生的网络认识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其网络利用状况的特点和规律,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00后”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的生活状态,为他们提供更加便利和安全的网络环境,促进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
愿我们的调查成果能够为“00后”大学生的网络认识和利用状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支持。
互联网下的90后-大学生网络化研究报告互联网下的90后-大学生网络化研究报告(专业营销策划公司观点) 近日,国内领先的专注于年轻群体市场研究的专业学术机构CMI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校园营销研究所)宣布推出“互联网下的90后-大学生网络化生活研究报告”。
这是国内第一份关于90后大学生在互联网下生长过程中的生活形态专项研究报告。
“互联网下的90后-大学生网络化研究报告”由CMI(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校园营销研究所)、IMI(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下属创研市场信息研究所)、新鲜传媒Freshmedia(国内领先的校园营销专业机构)三方合作,通过对全国8个一、二线城市,33所高校,1600位17岁-21岁的90后人群进行深入的调查访问,以及50位典型性同学的深度访谈,请每位受访学生首先针对90后群体特征进行自剖式回答,详细的描绘了90后群体的主要特征、消费态度和消费行为,以及90后人群对互联网的态度、主要应用、评价等网络化生活状态。
同时,还探讨和阐述了对90后这一新消费群体的营销方法创新以及媒体沟通创新等热点问题。
“互联网下的90后”分上中下三篇。
“互联网下的90后”上篇——90后其人上篇中用三章的篇幅对90后大学生作了整体描述和分析,并着重探讨了90后大学生生活形态的方方面面和多种形态的社会价值观。
A、个性90后不是统一型号的“社会产品”,可以说“有个性”是90后最突出的特征,50位参与深度访谈的90后大学生中,有14人直接为90后群体贴上“有个性”的标签。
90后的个性要从两个层面去解读,从整体上去看,与其他几代人相比,90后的个性是突出的、鲜活的;而从每个个体去看,90后的个性是多元的、差异化的。
在群体内部处处彰显着不同个性的张力,这就是90后最大的个性。
所谓“有个性”,不仅是指90后群体由内而外都散发着与众不同的特质,同时也意味着找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标签来概括这个群体的难度系数极高。
更为复杂的是,90后大学生对“个性”的认识还存在些许差异。
“90后”大学生“手机控”现象调查及对策分析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下,手机作为一种高度普及的信息交流工具,已经成为大学校园覆盖面最大的传播媒体。
随着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遍使用,手机使用及手机文化所带来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个人心理发展等方面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给高校开展日常学习、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90后”大学生“手机控”的现象做一个调查及相应的对策分析。
一、大学生“手机控”现象调查分析(一)手机娱乐对“90后”大学生学习影响的时间控制分析此次调查覆盖浙江中医药大学所有在校大学生,分别在寝室,图书馆和教学楼三个地点发放问卷,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40份,回收率达100%。
有效问卷223份,无效的12份。
无效问卷的产生是因为有的同学为对整份问卷进行完整作答,有的同学答案前后矛盾,无实际意义。
问卷中的问题针对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购买手机考虑因素、手机娱乐的时间、手机娱乐的场景、手机娱乐的情绪等因素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有63%的大学生每天会花0.5小时到三小时的时间进行手机娱乐,有15%的大学生每天甚至会花3小时及以上的时间进行手机娱乐,手机娱乐占去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时间,同时也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进行手机娱乐时,有63%的人表示,自己一旦进行手机娱乐,就很难停下来,其中有46%的人进一步表示,自己有时因为手机娱乐而忘记时间,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自己曾因为手机娱乐而影响了正常的作息时间,不能合理的控制手机娱乐的时间长度,从而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高中时,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自由支配时间少,学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学习之中,所以明确规定,中学生不许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到了大学,大学生手机的拥有率基本达到100%,大学主张自主学习,学生有较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变化,部分学生很难有效转变,所以难以处理好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分配。
90后大学生网络娱乐行为分析及对策一 90后大学生网络娱乐行为现状及特征分析本次采取问卷调研方式,以浙江大学求是学院学生(均为90年后出生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就网络娱乐的主要时间、地点方式、频率、主要内容等进行了调查。
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4份。
同时也采取了访谈法,对8名学生及家长进行了一对一访谈。
通过调查和访谈,我们认为90后大学生的网络娱乐行为主要存在以下特征:1 网络娱乐时间碎片化,手机上网为主要娱乐方式,网络娱乐依赖性强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娱乐呈碎片化趋势,主要集中在睡觉前,完成作业后,无课时间,或者在乘坐交通工具时。
有95%的同学在睡前有用手机或电脑上网娱乐的习惯。
此外,每天平均上网在2~4小时以内的大学生占大多数为80.5%,2小时以下为8.3%,4小时以上为11.2%。
此外,71%的大学生认同手机已经超越电脑成为最主要的娱乐和社交工具,82%的大学生认为上网主要是为了自己娱乐而非交际。
通过调查和访谈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网络娱乐的依赖程度逐步加深,甚至出现沉迷网络现象。
52%的大学生表示没有电脑和手机的情况下不知道该做什么,35%的大学生有过上课时偷偷用手机娱乐的经历,73%的大学生有因为网络娱乐沉迷不知不觉就延迟了睡觉时间的经历,更有4%的大学生有过通宵玩游戏的情况。
总体来说,随着高考的结束和大学的开放式管理,离开了父母的管束,大学生有了更多的网络娱乐时间,而网络娱乐尤其是手机上网成为了最主要的大学生娱乐方式,且对其依赖感日益增强。
2 娱乐形式多元化,娱乐趣味同质化大学生在网络娱乐的时间里主要在做什么是我们最好奇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把时间花在网络娱乐上,但是对于娱乐的形式,还是存在多元化的趋势。
57%的大学生最喜欢网络游戏,包括网页游戏和手机游戏等,而大多玩网络游戏的同学喜欢画面感逼真,游戏操作程度复杂,游戏难度较大,需要团队作业的大型网游,集中在较为流行的“英雄联盟”“魔兽世界”“穿越火线”等。
信息网络对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摘要:对正处于成长期和思想转型期的90后大学生而言,信息网络对其学习和生活都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通过对90后在校大学生的调研实证数据,对信息网络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如何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行为引导。
关键词:信息网络;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1 信息网络的特点随着3G技术的应用,现在人们早已不止局限于电脑上网,90后的大学生比其他群体更多的使用了手机上网。
网络信息的特点也更突显出来。
1.1网络的技术特征,包括海量信息,免费资源和交流平台等。
这些特征就像双刃剑,不仅仅是给我们带来方便。
用户需要从海量信息中辨识自己需要的内容;免费的资源给我们提供了方便,也包含着病毒和垃圾文件。
1.2网络的社会属性,包括网络的交互性、自主性和强时效性。
在一个真正互动的环境中,信息不再依赖某一方发出,而是在交流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不再由某个人控制传播,人人都是信息传播的参与者。
在大学校园中,最广泛涉及的一个网络特征是强时效性。
学校公告、就业信息、通知会议等通过网站、飞信、电子邮件等网络手段第一时间传达到相关学生手中,快捷方便,节省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2 90后大学生的特点“90后”大学生成长在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却面临各种思想观念的融合与冲撞的环境中。
他们优点突出,个性鲜明,同时思想上的困惑与矛盾、意志的薄弱之处也显而易见。
而此时,他们正将步入社会或已经步入社会,在他们身上所表现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方面的新变化也必将随着他们的成长一起进入到社会。
这里针对信息网络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的影响进行调查,探求信息网络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及影响的原因。
3 实例分析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的方式进行。
调查问卷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进行,由项目组成员分别到各高校现场发放。
问卷样本构成情况如下表1表1 问卷施测有效样本构成情况一览表问卷涉及30个子问题,主要调查内容包括:(1)每天使用网络的平均时间;(2)每月用于网络的花费;(3)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4)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5)使用网络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对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合集五篇]第一篇:大学生对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大学生对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如果把我们的学生比作羊,那么高中生活就像圈养而大学生活则是放养。
高中时家长、老师限得严,课业又重,所以大部分学生对网络还是比较少接触的。
到了大学,课业少,靠着“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和“考前突击三十天,快快乐乐过好年”的口号,许多大学生对网络放松了警惕和自我约束,将放松进行到底成了放纵,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的网络生活方式现状不大乐观。
经过调查,我发现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总体是令人担忧的,当然,万绿丛中一点红,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令人欣慰的地方。
下面,我们将对生活方式的基础模型进行分类。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比较突出的不好的生活方式。
1.游戏型。
打游戏成了大部分大学生,尤其是男生的消遣,大部分是课余消遣,而部分大学生则将游戏当成了抛头颅洒热血的对象,宿舍和网吧则成了主要战场。
在当今电子竞技发达且发展迅猛的大背景下,各种大型网游层出不穷,像魔兽、CF、DNF、LOL等大型网游更是游戏界里的常青藤。
这些游戏大大占据了不少大学生的生活时间,使得他们忽略了主要的学习,逃课、考试作弊现象屡见不鲜。
2.电视型。
当韩剧作为“泡菜文化”进军中国的先头部队时,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女生,成了首当其冲的“受溺者”。
熬夜看韩剧成了家常便饭,各种高富帅明星引发了新的追星潮。
同时,不少国产的宫斗剧、都市剧,还有各种层次参差不一的综艺节目也让当代大学生付出了不少时间。
另外,也有很多大学生对连载动漫情有独衷。
追剧成了“电视型”大学生的每天首要目标,至于上课、作业神马的,只能呵呵了。
3.“黄”型。
由于中国传统教育对性方面教育的缺失,网络作为各种资源的汇聚地,成了不少大学生“第一课”的“导师”。
由于没有正确的性观念,加上大学生生理成熟期的到来,部分大学生迷上了网络色情,利用网络,尤其是“快播”、“云播”等播放器,收看不良的色情小说、视频。
9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及其对策研究本文围绕“网络时代”的特点及“9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探讨了作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的90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正确使用网络的现实意义和有效方式,提出了通过开展网络素质教育、建立引导型自媒体等相关意见,以引导90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标签:9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高校网络文化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人类已经迈入信息化的网络时代。
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给全球范围内的人类活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全新的网络世界里,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学生喜爱的新型学习娱乐方式,网络还为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等方面提供了便利,但也给广大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带来了危机与隐患。
经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研究资料,本文以湖南城市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认真分析其心理特殊性,深刻反思他们的网络行为及其原因。
本文分别从社会(国家)、学校、个人三个角度出发,同时结合现代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的特征,由点及面,从研究湖南城市学院9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推及各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及产生的问题的有效教育对策;引导90后大学生合理地使用网络,发挥其正向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
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正日益成为高校及高校教师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现状(一)90后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以湖南城市学院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根据对湖南城市学院90后大学生的调查发现,60%的学生每天在网络上花费两小时,上网时长6小时左右的学生占比26.5%。
由调查数据可知,湖南城市学院9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大。
(二)90后大学生网络的应用情况从研究来看,大学生应用网络来查找学习资料、社交、浏览音影图书、下载软件、利用网络工作或炒股票等。
大学生网络方式的主要类型有网络学习、网络社交、网络娱乐、网络交易等。
调查显示:80%左右的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是用来获取知识、搜集资料、查询信息、完成网络课件。
浅析“90后”大学生闲暇生活状态作者:尹志丽经素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28期摘 ; ;要:本文把闲暇时间、闲暇活动和闲暇心态三个视角综合起来,结合课题组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90后”大学生闲暇生活状态,从而得出当代高校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具有闲暇时间较充裕、闲暇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呈现网络化和个体化等特点;同时存在缺乏规划和使用闲暇时间的自觉性和主体性,闲暇活动层次不高,以及闲暇价值观存在偏差等问题。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 ;闲暇生活 ; ;状态1.引言自2008年至今,“90后”大学生成为各大高校的学生主体,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弹性学分制的实施,“90后”高校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占有量大大增加,闲暇生活成为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科学的健康的闲暇会促进个性的张扬与创造性的发展,有助于克服社会心理问题的产生,同时,良好的大学生闲暇群体活动趋势,会对社会闲暇活动产生方向性引导”[1],也就是大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念,是否具备闲暇能力,将关系到他们闲暇生活质量的高低,也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与生命的质量高低,更关系到未来社会发展优劣,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2.闲暇/闲暇生活/闲暇教育2.1闲暇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对“闲暇”的理解不同,它最初出自拉丁语“licere”,意指合法的或被允许的,泛指在劳动之余获得许可进行的活动;古法语“leisir”是指人们摆脱劳动后的自由时间和自由活动;英文中的“leisure”,即闲暇、休闲之意。
我国学术界,有的学者使用“闲暇”一词,有的学者使用“休闲”,闲暇主要指人的自由时间和自由活动,而休闲更多地是指人的一种精神状态。
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认为[2],如果把有关闲暇的种种定义进行归类,则分别是时间(time)、活动(activity)、存在状态(state of existenee)和心态(State of mind)。
关于“90后”互联网消费行为的调研报告作者:王梦遥来源:《商》2016年第27期摘要:在21世纪,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购”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电脑的大力普及,以互联网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模式应运而生,而这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是当下最为年轻人热捧的网上购物。
美国知名的互联网统计公司发布的《中国“90后”网络行为调査报告》中,就着重从媒介、社交网络、网购电商等方面进行数据的演示并达成初步的结论。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透过网络消费的背景,分析出“90后”网络消费的现状;同时也希望能多方面了解网购这一运作过程,充分挖掘其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网络消费;“90后”;现状;建议一、“90后”互联网消费的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购物越来越被以年轻人为首的团体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购物形式。
网络购物,顾名思义就是用户通过互联网检索商品信息,并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然后填上私人支票帐号或信用卡的号码,厂商通过邮寄的方式发货,或是通过快递公司进行送货上门。
2009年以来,以网络购物、网上支付、旅行预订为代表的商务类应用持续快速增长,并引领其他互联网应用快速发展,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
因此网购正在不知不觉得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2015年“双十一”仅天猫淘宝的交易额达到了912.17亿。
从目前的主流年代的分法上来看,在我国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90后”大学生,作为最先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群体,“90后”对电脑和互联网则更是极其青睐,毫无疑问“90后”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网络消费人群的主力军之一。
由于这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所关注的信息和内容往往是整体网络发展的趋势和潜在的新兴细分盈利市场。
二、“90后”网络消费的现状(一)网络消费的频率“90后”网购用户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保守消费型、领袖型、追求名牌/流行型、实惠型,在网购次数、网购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网络生存状态调查与分析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扩张和强力渗透,网络生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使大学生们受益的同时,也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21世纪是网络世纪,我们90后一代又被称为是网络的一代,而网络带给我们的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下面我们将有一个简单的调查与分析。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想要分析它就必须要了解它。
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可以让人类的生活更便捷和丰富,从而促进全球人类社会的进步。
并且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让人类最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让人类的生活更快乐。
可以让我们获得大量的资料,从各个地方,各个年代,真正的实现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根据辩证法,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
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使用网络最多的人群,而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生存状态又是怎样的呢?为此我暗访了我们学校大一,大二的理工类和文史类的学生们使用网络的状况。
我从上网的场所,每天上网的时间,上网目的以及网络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的调查。
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其中一大部分人都是在学校门口的网吧上网的,少部分的学生自己带了电脑利用学校的校园网上网。
上网的时间基本都在1~3小时,上网主要都是看看影视节目,聊聊qq,玩玩网络游戏,但基本不会太长时间,少数有彻夜玩网络游戏的现象存在,大一的学习相对比较轻松,所以网络对学习也没多大的影响。
大二的学生已经经历的一年的大学生活,对大学的向往和新奇感都已经消失了,所以相比大一会有很大的改变。
大二95%的学生自己都带了电脑,所以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是在寝室上网的,但也有一些人不满学校的网速仍然去网吧上,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说上网玩网络游戏的明显的增多了,也会经常上网查找一些学习上的资料,同学们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知道以后要干什么,想干什么,所以有少部分的学生已经开始做准备了。
网络也开始对学习生活有了很大的影响,专心学习的,网络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对于喜欢玩网络游戏的人来说,网络占用了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