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棉区杂交棉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53.54 KB
- 文档页数:2
新疆棉区棉花高产栽培技术阿布都外力・胡达瓦迪牙森・吐尔孙摘要:棉花是新疆地区的优势作物之一,由于新疆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以及气候相对干燥等环境特点的影响,新疆棉区所产棉花的棉纤维柔韧度好,市场售价也要高于全国其他省份的棉花价格。
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别从栽培时间、田间管理等方面,对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细节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新疆棉区;高产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机械化;作者简介:阿布都外力•胡达瓦迪(1965-),男,维吾尔族,新疆莎车人,新疆莎车县喀尔苏乡农技站站长,大专,农艺师,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1尽早栽培,保证热量1.1合理选择棉花品种不同棉花品种的生育期、环境适应能力、抗逆性以及产量质量均有较大差异。
因此,要想提高棉花栽培的经济效益,必须要结合莎车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科学选择棉花品种。
莎车县常用的高产棉花品种新陆早62号、中棉42号等。
1. 2适期播种新疆棉区无霜期较短,如果播种时间过晚,棉花牛长后期容易因光热不足而使产量、质量受到影响。
因此,棉花播种应当坚持“适早播种”的原则。
以莎车县为例,正常年份一般在4月上旬,地表气温达到10°C以上后即可开始播种,最迟在4月中旬之前完成播种工作。
如果气温较低,可以适当延迟至4月下旬。
为了预防苗期病害或是岀现“高脚苗”,还可以在播种前进行必要的种子处理,例如进行脱绒处理、药剂处理等,可以促进棉花种子尽快发芽和健康生长。
1. 3地膜覆盖早春播种时地温较低,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还能够有效提高地温,并且间接达到除草、控盐的效果。
棉花播种工作结束后,立即进行地膜覆盖,直到5月下旬棉苗露出地表5cn)左右后,可以揭掉地膜。
通过实际测量发现,采用地膜覆盖的棉田地表温度要高于露地地表温度3°C 左右。
另外,莎车县部分地区的土壤有 盐碱化现象,通过地膜覆盖,可以将土壤蒸发的水分再次还出,也能够在一定 程度上缓解盐碱化和干旱缺水问题。
国审棉Z1112机采高产高效农艺配套栽培技术付 杰(新疆锦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奎屯 833200)摘要:Z1112由新疆兵团第七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锦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陕5051为母本、97-185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
适宜在北疆早熟棉区黄萎病无病或轻病棉田种植。
在满足水肥和其他管理条件下,增产潜力大。
本文确定Z1112早熟非转基因陆地棉采用机械采摘各项配套技术与经济指标,总结与机采棉配套的早熟、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达到职工丰产增收,团场增效。
关键词:棉花;Z1112;机采;优质高产高效;配套技术国审棉Z1112因产量高,增产潜力大,加工后的皮棉品级优异,颇受纺织企业的青睐;皮棉市场成交价格高,带来的经济效益好,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兵团第七师非转基因机采棉主要品种。
本文确定Z1112机采棉各项技术与经济指标,总结与机采棉配套的早熟、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探究机采棉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管理模式,用于指导农业大田生产。
1 品种选育Z1112由新疆兵团第七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锦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育而成。
亲本组合为陕5051×97-185。
陕5051是本所引进的种质资源,97-185是本所育成的优质品系。
2002年以陕5051为母本、97-185为父本进行杂交,对杂交后代连续进行南繁北育、抗病鉴定、品质测试和田间选择。
2009年性状稳定,陆续参加各级品系比较试验。
2016年7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16009。
2 特征特性2.1 农艺性状 Z1112属早熟非转基因陆地棉,生育期123d。
Ⅱ式果枝,株型较紧凑,茎秆硬,生长势强,后期不早衰。
叶片中等大小,叶量少,植株通透性好。
结铃性强,棉铃卵圆形,铃较大,铃嘴突出,铃面较光滑,单铃重6.0g,衣分43.2%,子指11.5g,霜前花率96.5%。
抗逆性好,抗倒伏,易脱叶,吐絮畅,始果节高度≥20cm,采净率高,适宜机采,丰产性好。
杂交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杂交棉栽培
1、营养钵育苗.苗床与大田按1:15比例备钵土,床面宽1.1m,床面长不超过15m.每亩按2500个钵备足钵土.麦套移栽棉4月5日左右、油后移栽棉4月20日左右、麦后移栽棉4月30左右播种育苗为宜,棉花苗龄严格控制在一个月之内;苗床出苗80%以上时,揭膜通风降温散湿,防高温烧苗烧芽;子叶平展后防旺长线苗,并在真叶前和移栽前10天搬钵2次.
2、棉苗移栽.移栽时棉苗真叶2-3片,苗高12-15cm,麦套移栽棉4月底至5月初晴天爽土打洞移栽;油后移栽棉5月中旬抢墒及时移栽棉苗;麦后移栽棉5月下旬移栽;密度1800-2000株/亩;栽后要及时查苗补缺提弱棉,搞好中耕松土、灭茬、破板结;若遇干旱天气,及时灌水抗旱,做好肥水管理,防止栽后僵苗.
3、蕾期管理.棉株现蕾后除掉第一果枝以下的叶枝、赘芽,注意保留主茎叶;边行和宽行套种的棉花可保留叶枝1-2个,并注意叶枝有4个果枝时打顶.当棉株具有3-5个果枝时,开沟深施蕾肥,结合中耕松土除草,搞好起垄培蔸,防治病虫.
4、花铃期管理.当棉株平均坐1个大桃前重施花铃肥;当棉株果枝18-22层左右时打顶,时间以8月10日左右为宜;做到"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提倡打小顶,摘掉一叶一心.打顶前后亩用缩节安4-5g兑水45公斤喷雾;8月上旬普施补桃肥,做好抗旱和防治病虫害;8月中旬至9月上旬根外追肥一次.
5、吐絮期管理.不摘笑口花,不摘露水花,不带壳收花,不夹杂碎叶,及时抢摘危烂桃,做到分收、分晒、分藏、分售.
第1页共1页。
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择优良品种、育苗、高标准移栽、加强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棉花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杂交棉;育苗;移栽;田间管理中图分类号s562.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9-0204-01潜山县地处季风北亚热带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长,适于棉花的生长发育。
为进一步探讨潜山县棉区高产高效优质的栽培措施,在借鉴异地经验的基础上,现将了杂交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1选择优良品种应选择产量高、纯度好、综合抗性强的优质杂交棉花品种,如楚杂180、岱杂1号等。
2育苗2.1播前准备苗床宜选背风向阳、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地段,最好选在大田田头。
苗床于年前深翻冻垡,精细施肥,除去杂草。
面积按1∶10~15留足,苗床一般长8m,宽1.34m。
钵土要求松、细、肥。
施土杂肥或沟塘泥30.0~37.5t/hm2,灶灰30.0~37.5t/hm2。
制钵前15d每畦苗床施人畜粪50kg、经腐熟的饼肥1kg和磷肥0.5kg;制钵前7d 再施尿素、氯化钾各0.5kg,肥土充分拌合。
营养钵要求在3月份,最迟在清明前做好。
要求选用口径7~8cm、钵高10cm的大制钵器。
制钵前1d分上、下午在钵土上各浇1次透水。
制钵时,钵土干湿度以手捏成团、齐胸落地即散为宜。
制成的钵随地排放,采用三角形排紧排匀,放钵畦面要整平,并撒施1层呋喃丹拌合的细沙土,钵间缝隙也要用细沙土填平,钵的数量要做足,排好的钵要用农膜盖好。
2.2适期播种温度稳定在10℃(膜内床温可达18℃)以上时为安全播种期。
沿江棉区一般在4月上中旬,黄淮棉区一般在4月下旬。
播种前1d营养钵要浇足水,并喷25%多菌灵3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
每钵放包衣种1~2粒,然后均匀盖2cm厚细潮土。
播种后插好弓架,盖好薄膜。
支架中间高度45cm,两边薄膜与钵土距离10cm左右。
2.3苗床管理苗床四周沟道要疏通,确保及时排水降湿。
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摘要总结了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好制种基地、制种规格、育苗、苗床管理、移栽、人工去雄授粉、去除父本与杂株、田间管理、及时拾花与晾晒等内容,以供棉花制种者参考。
关键词棉花;杂交制种;育苗;移栽;人工去雄授粉;田间管理中图分类号s5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7-0166-01棉花杂交制种虽费工费时,但效益很高,正常年份收入可达6万元/hm2,目前制种面积逐渐扩大。
为提高制种产量、保证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抓住关键环节,加强管理,科学种植,保证种子合格达标。
现将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选好制种基地棉花制种基地应选在农民种植棉花水平高、易管理的地点,委派技术人员驻点,并进行定点、定面积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管理。
2制种规格最好选择一熟制田块,麦棉套种应选择3-1式120~130cm一带的种植模式,即3行小麦1行棉花,全采用等行距种植。
母本栽1.95~2.25万株/hm2。
父母本田间种植比例以1∶5为标准,即父本种植3 900~4 500株/hm2,父本一般集中种在地头,便于采花。
父母本要用标记物分开。
3育苗4月上旬,趁晴天足墒播种,拱棚育苗。
苗床以东西向为好,长10~15m,宽1.3~1.5m,深0.13~0.15m,可育2 500株。
一般采用塑料育苗钵、土制营养钵、方块育苗等方法。
每钵1~2粒,播后覆湿润细土,厚度2~3cm。
4苗床管理播后及时做好拱棚盖膜保温保湿。
一般播种至出苗,苗床温度控制在30~35℃为宜。
当棉苗有70%~80%出土后,可视气温情况于早上8时左右,将棚膜两头揭开通风;出苗至一叶期,床温应控制在25~30℃,高于30℃应及时掀膜通风,严防烧苗,注意炼苗,防止高脚苗。
如遇低温阴雨天气及时盖膜。
喷施多菌灵防治立枯病,苗床及四周撒施毒饵防治地下害虫。
拔除苗床杂草,遇旱及时浇水,并注意防治苗床蚜虫、红蜘蛛等。
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1棉花杂交制种技术
杂交技术是农业种植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通过两个及以上相异种类和品种的组合,将它们的特性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种类。
在棉花种植中,杂交制种技术是一种可行的、高效的选择,促进了棉花的高产。
2棉花杂交制种的优点
第一,杂交技术能够较大程度地减少棉花的自交授粉,增加植株的公比,提高棉花产量。
第二,利用杂交技术可以获得耐病虫、易熟性、抗力强等优良性状综合型棉花新品种,可以提高棉花种植的效益。
最后,利用杂交制种技术也能够形成更多对外部环境抗击力强的优良品种。
3栽培管理技术
棉花的栽培管理技术是棉花产业的关键。
根据不同的土壤和气候,应合理配置不同品种的棉花种子。
此外,要根据棉花的生长特点灌溉、施肥,合理安排农事管理活动,并及时实施杂草防治、多项病虫害防控技术。
4总结
棉花杂交制种技术和栽培管理技术是棉花种植最重要的技术。
如果能够做到准确的品种选择和合理的栽培管理,加之该产业的强大政
策支持,就一定可以促进棉花的高产栽培制种,为我国富裕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为实现机采棉优质、高产、高效,抓好播前准备、出全苗出壮苗、HI 间管理和收获四个生产环节。
首先,在棉花品种的筛选上应朝着高产、优质、生育期期与无霜期相宜、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第二,对现有的棉花栽培技术模式进一步更新与完善,与机采相适应\配套;第三,拓宽思路,探索适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技术,为棉花生产取得新发展而努力。
1主要技术指标1.1三膜十二行播种机采用1.25m的地膜覆盖,边行采光面宽14cm。
1.2行距配置:三膜十二行单膜行距(10 + 66 + 10) cm,接行行距应控制在66±2cm,平均行距38cm。
应采用15穴的点种器(株距9.5cm,理论株数18467株)实行精量点种。
1.3三膜十二行播种机采用采用一膜一管,滴灌带置于两个中行的中间。
或一膜两管。
1.4产量结构:亩保苗株数1.65万株,亩收获株数1.5万株以上,单株果枝台数7〜8台,亩果枝台数10万台左右,亩铃数10万个,单铃重5g, 亩产450〜480kg。
2主要栽培技术2.1土地准备2.1.1秋收后秸秆还田:秸秆割茬高度5cm以下,秸秆粉碎长度为5〜6cm,做到到头到边,抛洒均匀,无集堆、无漏割现象。
2.1.2残膜回收:在秸秆粉碎还田前或后,用搂膜耙进行残膜回收;在播种前必须进行机械或人工捡拾残膜,减少残膜对土地的污染。
2.1.3全层施肥:每亩基施60-100公斤油饼+ 25公斤复合肥+ 5公斤硫酸钾+ 1~2公斤硫酸锌,为保证施肥质量必须做到不重不漏,施量准确,抛撒均匀,到头到边。
2.1.4秋季耕地平地作业:耕地作业:应达到〃深、齐、平、碎、严、净〃六字标准。
耕翻深度35cm, 应做到翻空均匀,覆盖严密,不重耕、不漏耕,地头地边整齐。
平地作业:达至广齐、平、碎〃,做到不重不漏,到头到边,地表平整, 无明显垄沟、土包和沟坑,无残草土堆。
2.1.5及时秋耕冬灌或者春灌,冬灌亩灌量100~180方,春灌亩灌量60~80方,做到灌水均匀,不重不漏。
新疆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也是我国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农产品之一。
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居全国之首,其高产栽培技术不仅对其在国内棉花市场中的竞争力至关重要,同时也有着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本文将从新疆棉花的环境特殊性入手,介绍新疆棉花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新疆棉花的环境特殊性新疆棉花种植区域地处内陆干旱的荒漠区,气候干燥,水资源匮乏。
加之土壤盐碱化现象严重,这些环境因素都成为了新疆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的瓶颈。
1. 合理选择品种新疆属于短棉地区,因此选择适应性强、矮性、早熟、产量高、品质好的中早熟矮秆棉品种较为适宜,如晋棉 40、晋棉 41、河棉 8 号等品种,这些品种早期成熟,故省去了膨胀期的生长,为新疆棉花的高产栽培奠定了基础。
2. 种植密度在新疆,矮秆棉间距应该控制在 67 厘米左右,每亩种植棉籽 6.75 千克,成活 8万株左右。
这种密度的种植方法能维持优越生态环境,使棉花植株得到良好的光照和空气流通,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
3. 施肥新疆棉花种植区域土地多盐碱,通常使用 50-60 千克硫酸铵、150 千克钙超磷酸、10 千克氯化钾和 10 千克硼砂来进行营养供给。
这样,不仅可以改善棉花的土壤,使其在低氮低磷的状态下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同时也为新疆棉花提供了优质的营养供给。
4. 防治病虫害新疆的病虫害防治也比其他地区更为艰难。
为防治红麻蚜、白花蚜等灰蚜,需要定期使用几氟蚜胺、多菌灵等药剂进行喷洒。
同时,还需要进行测土定量和土壤调理,保持土壤稳定性,以避免出现盐碱化现象。
5. 种植技术新疆棉花采取全机械化技术,大规模、高密度、标准化种植,尽可能保留水、肥、土、生命资源。
同时,还需考虑棉田排水、排气、保持水分利用率、提高生态系统循环利用率等环境因素。
新疆棉花矮秆种植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中,解决了矮秆棉良种研究推广不足所带来的棉田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是新疆棉花高产的重要手段,可以在不降低品质的情况下提高棉花产量,对于维护我国棉纺工业和保障国际市场份额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棉花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植物之一,作为经济植物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棉花杂交制种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品质和产量的技术,它在棉花种子繁育和栽培技术中起着重要作用。
棉花杂交制种技术主要是在仿种或原株上交换芽球或花粉,以获得合成或复合品种。
棉花种子育种主要是根据育种目标,挑选适合的自交系或杂交系,考察其各类性状的表现,准确挑选优良的母本,以此获得优质的杂交种子。
这些棉花杂交种子的优质性状有色泽亮丽,纤维纤维长度高,纤维细度较高,产量高,品质好,耐病性强等。
一、杂交种以早熟和高产性为主,确定棉花栽培时间,使棉花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生育期;二、选择优质温室苗木,以提高棉花繁育地林地户每亩收获棉花种子数量;三、植株密度要增加,且对棉花内部空间要求较高,扩大棉花覆盖面积,改善作物株性,提高棉花高效利用的比例。
此外,均衡施肥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栽培技术。
施肥是保证高产种植效果的基础,棉花的施肥技术包括基肥、回肥、播种后施肥等。
在棉花的栽种期,尽量采用施肥机械先加肥,及时施肥,以免植株缺肥,造成产量损失。
适度控制盐碱,是保证棉花高产和高品质的关键技术之一。
棉花栽培地里,土壤碱土和盐害都会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有时甚至会造成棉花的死亡。
因此,在棉花的栽培中,应采用膜施肥和根瘤菌肥料,结合播种前灌施碱肥,持续地开展团施肥,来控制土壤中盐碱含量以及确保良好生长状态。
农药抗病施用也是棉花栽培的一项重要技术,以预防及控制重要病害,促进增产。
根据现实可得出:以化学农药为主,但要注意不能使用毒性大的化学药剂,防治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的基本原则,采用正确的技术,能够极大的提高棉花产量,提高沉滞的经济效益,促进棉花种植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浅谈棉花种植模式、品种及发展对策罗志明(沙湾县农技推广中心)棉花是沙湾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常年种植面积都在65万亩以上,棉花生长的好坏、产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棉农经济收入,而且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影响甚大。
沙湾县属于北疆棉区,北疆棉区无霜期短,热量条件有限的气候特点,决定着我们地区特有的栽培模式(高密度矮、密、早)、栽培品种(早熟),主要表现在有限的无霜期内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热等资源,提高棉花单产,并使植棉效益最大化。
一、棉花种植的主要模式1、一膜四行种植模式:(1)采用140-145厘米幅宽地膜,膜上行距30+45+30厘米,接行行距55-60厘米,株距8.5-10厘米,理论密度1.6-1.8万株,保苗密度1.5-1.6万株。
(2)采用140-145厘米幅宽地膜,膜上行距10+66+10厘米,接行行距55-60厘米,株距8.5-10厘米,理论密度1.6-1.8万株,保苗密度1.5-1.6万株。
(3)采用140-145厘米幅宽地膜,膜上行距30+45+30厘米,接行行距55-60厘米,株距11-12厘米,理论密度1.3-1.5万株,保苗密度1.2-1.4万株。
(4)采用110-120厘米幅宽地膜,膜上行距20+40+20厘米,接行行距55-60厘米,株距12厘米,理论密度1.5-1.6万株,保苗密度1.3-1.4万株。
(5)采用110-120厘米幅宽地膜,膜上行距10+60+10厘米,接行行距55-60厘米,株距12厘米,理论密度1.5-1.6万株,保苗密度1.3-1.4万株。
2、一膜六行种植模式:1、采用180厘米地膜,膜上行距20+45+20+45+20厘米,接行行距55-60厘米,株距11厘米,理论密度1.7-1.8万株,保苗密度1.5-1.7万株。
2、采用180厘米地膜,膜上行距10+60+10+60+10厘米,接行行距55-60厘米,株距11厘米,理论密度1.7-1.8万株,保苗密度1.5-1.7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