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磷脂的生产
- 格式:pdf
- 大小:3.89 MB
- 文档页数:22
生命科学与技术系生化技术综合实验报告设计(论文)题目鸡蛋中卵磷脂的提取与鉴定姓名学号所属系专业年级电子邮箱指导教师电子邮箱年月摘要卵磷脂是甘油、胆碱、磷酸、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一种磷脂类物质,它是构成细胞膜、核膜、质体膜等生物膜的本成份、研究发现卵磷脂具延缓衰老、促进神经传导、提高大脑活动、增强记忆力,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出现脂肪肝、降低血清胆固醇等方面的作用。
被英国科学家喻为“健脑的黄金、养心的极品”。
在西方国家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
卵磷脂在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其中以蛋黄中含量最为丰富。
卵磷脂按照其纯度的高低,一般分为PC50、PC 60 、PC 70、PC80、PC 90、PC95等产品形式。
最高可以提纯到98%,因为其纯度越高,氧化性能越强,故提纯到98%的卵磷脂需要做氢化处理。
然后保存。
未经过氢化处理的卵磷脂,一般要求在充氮的密封容器中。
纯净的卵磷脂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无味的白色固体,由于制取或精制方法、储存条件不同而呈现淡黄色至棕色。
利用95%乙醇在蛋黄溶液里进行浸提取,再加入乙醚过滤,加入一定量的丙酮在旋转干燥仪器中把乙醇蒸发出来,取溶胶性的物质,加入丙酮冲洗除杂,冲洗多次取得粗品,让后再加入无水乙醇溶解,加入金属沉淀剂进行精提取,取出少量精品,在碱性条件下溶解,分别用钼酸铵,斐林试剂,滤纸,氢氧化钠,对卵磷脂进行定性检测关键词:蛋黄卵磷脂;提取;纯化;鉴定。
卵磷脂的提取与鉴定卵磷脂(lecithin) 是一种含磷的类脂类生理活性物质, 同时又是一种天然表面活性剂 [1~2], 化学名称为磷脂酰胆碱,它是构成细胞膜、核膜、质体膜等生物膜的基本成份,空间结构的卵磷脂分子是由一个极性的“头部”(甘油和胆碱磷酸脂部分) 和两条非极性的“尾巴”(两个依附于甘油主框架上的脂肪酸) 组成, 它是典型的两性电解质 [3]主要集中在大脑、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及心、肝、肾、生殖腺等重要器官内) ,是人体必需的胆碱和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 [4] 纯净的卵磷脂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无味的白色固体,由于制取或精制方法、储存条件不同而呈现淡黄色至棕色。
卵磷脂提取与纯化技术研究进展刘文倩;廖泉;赵玲艳;邓放明【摘要】文章简述卵磷脂的生理生化及保健特性,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卵磷脂的分离提取及精制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卵磷脂的生产制备研究与应用前景.【期刊名称】《食品与机械》【年(卷),期】2014(030)001【总页数】5页(P267-271)【关键词】卵磷脂;磷脂酰胆碱;提取;精制【作者】刘文倩;廖泉;赵玲艳;邓放明【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卵磷脂广义上指一类不溶于丙酮的磷脂混合物,包括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肌醇磷脂、磷脂酸、磷脂酰丝氨酸、及少量甘油三酯和糖脂等;狭义的卵磷脂即指磷脂酰胆碱。
卵磷脂根据来源分为植物性卵磷脂和动物性卵磷脂。
植物性卵磷脂主要来源于植物油脱胶时产生的副产品,其中以大豆最高,约含2%~3%,其中磷脂酰胆碱约30%。
动物性卵磷脂中以蛋黄含量最多,约10%,磷脂酰胆碱含量约70%[1]。
卵磷脂根据制得途径和磷脂酰胆碱含量又可以分为浓缩卵磷脂、去油卵磷脂、高纯度精制卵磷脂和改性卵磷脂。
由于卵磷脂结构中同时存在亲水的磷酸脂基团和疏水的脂肪酸基团,使其具有很好的表面活性,因此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作为乳化剂、黏度调节剂和稳定剂添加到焙烤食品、巧克力、奶粉、人造黄油、蛋黄酱等食品中[2-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卵磷脂的保健作用及理化功能就得到了反复的试验与验证,尤其是蛋黄卵磷脂和大豆卵磷脂,研究[5]发现蛋黄卵磷脂相比于大豆卵磷脂饱和脂肪酸比例大,氧化性好且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项目五卵磷脂的生产A背景卵磷脂属于一种混合物,是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以及卵黄之中的一组黄褐色的油脂性物质,其构成成分包括磷酸、胆碱、脂肪酸、甘油、糖脂、甘油三酸酯以及磷脂。
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
卵磷脂有时还是纯磷脂酰胆碱的同义词。
1.基本介绍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然而,真正了解卵磷脂的人却很少。
1844年法国人Gohley从蛋黄中发现卵磷脂(蛋黄素),并以希腊文命名为Lecithos(卵磷脂),通用药品名称为Lecithin,也自此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卵磷脂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人类生命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它的滋养和保护。
卵磷脂存在于每个细胞之中,更多的是集中在脑及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肝、心、肾等重要器官。
2.研究进展磷脂最早是由Uauquelin于1812年从人脑中发现,Golbley于1844年从蛋黄中分离出来,并于1850年按照希腊文lekithos(蛋黄)命名为Lecithin(卵磷脂)。
1861年Topler又从植物种子发现了磷脂的存在。
1925年Leven将卵磷脂(磷脂酰胆碱)从其他磷脂中分离出来。
而迄今为止最为丰富的大豆磷脂是在1930年发现的。
磷脂和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的最主要成分。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磷脂研究在生命科学和脑科学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3]。
3.卵磷脂生产工艺丙酮提取法:是指利用含有卵磷脂的大豆油能够溶于化学溶剂丙酮的原理,在卵磷脂原料中不断的加入丙酮,逐步将大豆油去掉,从而留下卵磷脂。
此方法卵磷脂的提取效率较高,工艺成熟,因此成本较低,是大部分卵磷脂产品采用的生产方法,但是因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剂,因此卵磷脂中会有化学溶剂丙酮的残留,并且大豆中天然的植物香味和色素也会被丙酮一同除去,所以产品颜色较白,气味较淡。
B实验项目原理卵磷脂可在植物的水化油或动物的脑和蛋黄中提取,尤以蛋黄中含量最高,卵磷脂不溶于极性溶剂,尤其是丙酮,故常以丙酮作为卵磷脂的沉淀剂. 丙酮可除去卵磷脂中的油,脱去多余的水,同时因细胞结构成份的破碎使蛋白质与脂质结合的某些化学键打开,促使某些结合酶释放到溶液中。
大豆卵磷脂的生产工艺流程示例文章篇一:《大豆卵磷脂的生产工艺流程》嗨,小伙伴们!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讲特别有趣的东西——大豆卵磷脂的生产工艺流程。
你们可能会想,大豆卵磷脂是啥呀?嘿嘿,这可是个很厉害的东西呢。
我先给你们说说大豆卵磷脂从哪儿来的。
它呀,当然是从大豆里来的啦。
大豆就像一个小小的宝藏,里面藏着好多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大豆卵磷脂就是其中之一。
首先呢,得把大豆收集起来。
就像我们收集小贝壳一样,农民伯伯们辛辛苦苦地把成熟的大豆从田地里收割回来。
这些大豆可都是饱满又健康的呢。
然后,要把大豆清洗干净。
这就好比我们洗澡一样,得把身上的脏东西都洗掉。
大豆上面可能会有泥土啊、杂质啊什么的,清洗干净才能进行下一步。
接下来,就是要把大豆压碎啦。
想象一下,把一颗大大的豆子变成小小的碎块,就像把一块大石头敲成好多小石子似的。
这个过程可重要了,因为只有把大豆压碎了,才能把里面的东西提取出来。
然后呢,就到了提取的环节。
这就像是从沙子里找金子一样不容易呢。
要用到一种特殊的溶剂,把大豆里的卵磷脂溶解出来。
这个溶剂就像是一个魔法药水,能够把卵磷脂从大豆的其他成分里分离出来。
我就想啊,这是不是就像用一个特别的工具把藏在盒子里的宝贝取出来一样呢?在提取出来之后,还要进行过滤。
过滤就像是用一个筛子把不好的东西筛掉。
那些杂质啊,就被留在筛子外面了,只有纯净的含有卵磷脂的溶液才能通过。
这时候的溶液就像是过滤后的清水,干净又透明。
再之后呢,要把溶剂去掉。
这溶剂就像一个调皮的小跟班,现在不需要它了,就得想办法把它赶走。
通常会用一些加热或者减压的方法,让溶剂挥发掉。
这就好比让一阵风吹走那些不需要的东西一样。
下面就是干燥的过程啦。
卵磷脂现在还是湿湿的呢,就像刚洗完澡的小狗狗一样。
要把它干燥,让它变成干燥的粉末或者颗粒状。
这个干燥可不能太着急,得慢慢来,就像我们烤小饼干一样,火太大就容易烤糊了。
还有哦,在生产的过程中,有好多叔叔阿姨在看着呢。
卵磷脂知识简介什么是卵磷脂?卵磷脂是天然合成磷脂家族的成员,可在几乎任何细胞中找到。
回溯卵磷脂的英文字(lecithin)的资源来自希腊文(lekithos),原意为“蛋黄”,而一般卵磷脂的制品都是由大豆提炼的。
很久以来,食品工业界都认为卵磷脂是脂溶性的乳化剂,只可以用于像人造黄油或巧克力中。
但是,卵磷脂的真正功能却远远超过了它。
经由特殊改良技术,美国舒莱公司早已将卵磷脂的功能及一些物理特性升华,远远超出其自然特性的限制,例如:速溶性、悬浮性、润滑性、喷涂性和对干粉的防尘性等等。
食品加工中的重要原料改良或“纯化”卵磷脂在今日食品加工工业中已经成为一种极其珍贵的原料。
它具有特别表面活化特性并适用于各种食品,例如:速溶饮料、婴儿奶粉、酱料或浓汤、香精、脱模剂、口香糖和脱脂烘焙糕点及膨化制品。
大豆的加工及卵磷脂从严格筛选只用高品质的大豆作为加工原料,到卵磷脂成品运输均有监控及品质保证。
舒莱公司生产工艺的第一步,是根据颜色及规格大小对大豆原料进行精心的筛选。
而后,经清洗除去大豆中的杂质,再经过匀湿处理,压碎,去壳,并拈磨成豆粕。
接着用己烷将豆粕中的油萃取出来,再加入少许水份溶解粗油中的磷脂,使其不溶于油,此时产品为干燥状态,然后加入大豆及脂肪酸使其溶解,这就是标准型的卵磷脂,或再经纯化,制成精制卵磷脂系列产品。
常用卵磷脂术语卵磷脂产品是按以下特性加以分类:⏹丙酮不溶物值(AI值)用以测定卵磷脂表面活化功能基,主要成份是磷脂及糖脂。
以百分比表示。
⏹酸值(AV)以卡尔登等比刻度(Gardner Scale)表示。
大多数的卵磷脂介于11(淡蜂蜜黄)至17(深琥珀色)之间。
⏹己烷不溶物值(HI值)用以测定大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非脂性的残留物,其主要成份是豆粉微粒。
标准过滤产品应低于0.1%HI值。
以百分比表示。
⏹水份(H2O)用卡尔菲斯方法(Karl Fisher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测定,即以水份滴定感应器来测定水份的含量。
卵磷脂是一种天然的表面活性剂, 包括胆碱磷脂( PC )、乙醇胺磷脂( PE )、肌醇磷脂( PI)、丝氨酸磷脂( PS) 等, 而狭义的卵磷脂仅指胆碱磷脂( PC )。
其来源极为广泛, 主要存在于动、植物的细胞之中, 是生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动物体中含量多的有心、肝、脑、肾、骨髓和卵等; 植物体中以油料作物种子含量较为集中。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人们对卵磷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发现卵磷脂的功能主要有: 它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调节并控制与生物膜结合的酶的活性; 强化脑部功能、增强记忆力; 调节胆固醇的代谢; 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预防老年性痴呆等。
卵磷脂在禽卵卵黄中的含量最为丰富, 尤其在鸡、鸭卵黄中的含量最高, 可占蛋黄总重量的3%左右, 达干物质总重的8% ~ 10%。
除蛋黄外, 动物及人体的脑、神经系统、心、肝、肾、肺、血液、肌肉等组织中和精液、肾上腺及细胞中含有丰富的磷脂。
植物界中磷脂主要存在于各种植物油籽, 如核桃仁、大豆、花生、松子等种子中, 其磷脂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大致成正比, 其中以大豆的含量较高。
常态下, 纯净的卵磷脂为淡黄色透明或半透明黏稠状, 有清淡柔和的香味, 等电点pH 是6.7, 易溶于氯仿, 可溶于乙醚、乙醇等有机溶剂,也能溶于水成为胶体状态, 但不溶于丙酮。
不同的卵磷脂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不同, 故可用有机溶剂来提取分离卵磷脂。
卵磷脂具有较强的吸水性, 由于分子中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 在储放过程中易受到光照、空气和温度的影响而变质, 产生能溶血的有毒物质, 因此需在低温干燥下保存, 不能放置在阳光直射、潮湿、高温处, 以免分解变质。
1.卵磷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发现, 卵磷脂的功能主要有: ( 1) 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形成脂质分子层, 可调节并控制与生物膜结合的酶的活性; ( 2) 强化脑部功能、增强记忆力; ( 3) 调节胆固醇的代谢, 保证血液中一定量的胆固醇; ( 4) 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 5) 保护肝脏、防治脂肪肝; ( 6)预防老年性痴呆; ( 7) 治疗神经失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