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3485-2016医疗器械公司程序文件【共34个程序】
- 格式:pdf
- 大小:4.69 MB
- 文档页数:78
一级文件页次Page 16 of 336
目标。
5.3.4总经理应将质量方针传达到管理、执行、验证和作业等层次,使全体员工正确理解并坚决执
行。
5.3.5本公司应持续地对质量方针进行适宜性评审,必要时可对其进行修改以适应本公司内、外
环境的变化,具体过程按《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执行。
5.3.6对质量方针的批准、发布、评审和修改都应实行控制,实行方法详见《文件、资料和记录管
理程序》。
5.4 策划
5.4.1 质量目标
5.4.2 质量目标设定原则:
a.质量目标的设定应体现质量方针的涵义;
b.质量目标应具有可测量性;
c.质量目标应分解到各部门形成子目标,通过完成子目标确保总的质量目标的完成。
5.4.3在建立体系之初,由总经理在总结公司历年经营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本年度的质量目标和
各部门的分解目标(具体见附录1),并在管理评审会上评审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
此后
在每年的管理评审会上回顾上一年的质量目标。
5.4.4各部门对设定的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每半年进行回顾性总结。
5.4.5管理者代表如发现质量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存在问题时,应组织有关部门或管理者代表进行分
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5.4.6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5.4.
6.1逻辑结构图:。
更改历史1.0目的为了确保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处于受控状态,使各工作场所均使用有效版本的文件,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性使用,对各类文件进行控制,并确保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能满足YY/T0287-2017 idt ISO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及《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附录的要求。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也包括外来文件。
3.0职责3.1质管部3.1.1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下简称体系文件)的管理和控制。
3.1.2按要求对所有体系文件的归档、发放、回收、作废和保管,确保在所有文件适用的地点获得相关有效文件,并从所有使用地点及时回收已经作废的文件,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3.1.3组织维护文件编码规则,并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引性文件和表单的文件编号予以控制发放。
3.1.4负责整理及保存产品的医疗器械文档。
3.2各部门负责人3.2.1根据文件的适用性,组织本部门的相关程序文件和三级文件的制定、修订或补充,以及组织对相关程序文件和三级文件进行审核。
3.2.2负责安排对本部门适用文件的接收、保管和贯彻实施,并在文件作废时按质管部的要求及时回收作废版本。
3.3生产图纸等技术文件由质管部归口控制,由质管部负责统一发放。
4.0工作程序4.1文件的分类4.1.1质量手册;4.1.2程序文件;4.1.3医疗器械文档(包含技术文件和作业文件及部分外来文件);4.1.3.1医疗器械文档应包括以下内容:a.医疗器械的概述、预期用途/预期目的和标记,包括所有的使用说明;b.医疗器械文档规范;c.制造、包装、贮存、处理和经销的规范或程序;d.测量和监视程序;4.1.3.1.1医疗器械文档规范,可包括:a) 适用的国家、行业标准(可列出适用标准清单);b) 适用的法律、法规(可列出适用法律、法规清单);c) 产品技术要求/产品标准。
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技术要求。
YY/T 0287-2017 idt ISO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全套体系文件汇编(1份手册+22份程序文件)文件清单序号文件名称文件编号1 质量手册MC-YQMS-M-012 文件控制程序MC-YQMS-P-013 记录控制程序MC-YQMS-P-024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MC-YQMS-P-035 能力、意识和培训控制程序MC-YQMS-P-046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MC-YQMS-P-057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的控制程序MC-YQMS-P-068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MC-YQMS-P-079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MC-YQMS-P-0810 采购控制程序MC-YQMS-P-0911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MC-YQMS-P-1012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MC-YQMS-P-1113 产品防护控制程序MC-YQMS-P-1214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MC-YQMS-P-1315 计算机软件确认控制程序MC-YQMS-P-1416 信息反馈控制程序MC-YQMS-P-1517 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和忠告性通知控制程序MC-YQMS-P-1618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MC-YQMS-P-1719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程序MC-YQMS-P-1820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MC-YQMS-P-1921 数据分析控制程序MC-YQMS-P-2022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MC-YQMS-P-2123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MC-YQMS-P-22 •依照最新标准ISO13485:2016标准编写,手册引用的程序文件名称与提供的程序文件保持一致;各程序文件部门职责划分与组织架构职责、权限保持一致无矛盾无冲突;•文中采用了一致性的关键词或特殊符号,如日期、部门、公司名称等,为批量替换提供了便利;•质量手册全文可预览,各程序文件已建立书签,方便查看。
质量手册文件编号:MC-YQMS-M-01版本:A0(依据YY/T 0287-2017 idt ISO13485:2016标准编制)编制:审核:批准:××××××有限公司发布修订履历目录0.1 颁布令 (5)0.2 任命书 (6)0.3 企业概况 (7)0.4 组织架构图 (8)1 范围 (9)1.1 总则 (9)1.2 删减和不适用说明 (9)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0)3 术语和定义 (10)4 质量管理体系 (11)4.1 总要求 (11)4.2 文件要求 (12)5 管理职责 (16)5.1 管理承诺 (16)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6)5.3 公司的质量方针 (17)5.4 策划 (17)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18)5.6 管理评审 (23)6 资源管理 (25)6.1 资源提供 (25)6.2 人力资源 (25)6.3 基础设施 (26)6.4 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 (27)7 产品实现 (28)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28)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28)7.3 设计和开发 (30)7.4 采购 (33)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35)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35)7.5.2 产品的清洁 (36)7.5.3 安装活动 (36)7.5.4 服务活动 (36)7.5.5 无菌医疗器械的专用要求 (37)7.5.6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37)7.5.7 灭菌过程和无菌屏障系统确认的专用要求 (37)7.5.8 标识 (37)7.5.9 可追溯性 (38)7.5.10 顾客财产 (38)7.5.11 产品防护 (38)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40)8 测量、分析和改进 (41)8.1 总则 (41)8.2 监视和测量 (41)8.2.1 反馈 (41)8.2.2 抱怨处理 (42)8.2.3 向监管机构报告 (42)8.2.4 内部审核 (43)8.2.5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44)8.2.6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45)8.3 不合格品控制 (46)8.4 数据分析 (47)8.5 改进 (49)附件1 质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51)附件2 部门职责与权限 (53)附件3 程序文件清单 (58)附件4 ISO9001:2015与ISO13485:2016对应关系表 (59)0.1 颁布令规范医疗器械生产和质量管理,实施YY/T 0287-2017标准,是本公司在质量管理上走向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需要。
1、目的为了规范本公司医疗器械批生产记录历史记录(医疗器械历史记录DHR)管理,特编制本程序文件。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包括销售到美国的医疗器械产品。
3、职责3.1 品管部:批生产记录(DHR)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实施原材料、过程、成品的检验和试验,形成检验过程记录。
负责产品批生产记录(DHR)的验证和批准放行,由文控中心负责整理并归档。
3.2 生产部:负责实施生产,并形成生产过程记录,并按批提交至品管部。
3.3 货仓部:负责形成成品的入库、出库记录、发货记录并按批提交至品管部。
3.4 业务部:负责整理销售订单或顾客合同、形成生产批号、发布发货指令并按批提交至品管部。
4、定义5.1 批生产记录/产品历史记录(DHR):是指该批产品生产历史过程中产生的记录。
5、内容5.1产品历史记录(DHR)要求5.1.1批生产记录/产品历史记录(DHR)的建立证明该批成品按照产品主记录所要求的全部生产过程已经完成,确保每批或单个产品的DHR得到保持,并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便于实现可追溯性。
5.1.2产品历史记录(DHR)应包含以下信息或指明其位置1)生产日期;2)生产数量;3)交付放行数量;4)验收记录,证明产品按照主记录(DMR)生产的记录;5)每台产品的原始标识标签和粘贴使用的标签;6)使用的任何产品标识如生产批号或流水号。
5.1.2 品管部依据经批准的有效的产品主记录,编制发布产品历史记录(DHR)清单,主要包括批生产历史信息和记录。
5.2 产品历史记录(DHR)清单用于规定并记录每台、每组或每批特定产品所涉及的全部记录,包括验证和批准的信息,其内容根据具体产品类别确定,但至少包括:原材料入库/出库数量;检验数量;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批号;生产数量;成品入库数量;不符合/不合格情况;记录名称、编号、存档位生产线编号等,关键参数的控制情况。
5.2.1 生产任务通知单用于记录生产部门当日的生产任务信息,内容至少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数量、生产批号和流水号等。
文件制修订记录为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达到客户满意。
并符合国食药监械[2008]766号关于印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规定。
2.0范围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的监测、再评价工作。
3.0权责3.1 总经理:批准发布医疗器械公告性通知或产品追回。
3.2 管理者代表:组织对不良事件的报告、评价和控制。
3.3 销售部门:负责不良事件日常检测及信息采集、内外部工作协调、答复客户。
3.4 质量部:不定期对不良事件整改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管理。
4.0程序要求4.1术语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医疗器械再评价,是指对获准上市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重新评价,并实施相应措施的过程。
严重伤害,是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危及生命;(二)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者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伤;(三)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上述永久性伤害或者损伤。
4.2 不良事件发现、报告4.2.1 销售部门主动向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收集其产品发生的所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对已交付的医疗器械实施有效监测,一旦发现有可疑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进行详细记录,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并立即向管理者代表汇报。
4.2.2 由质量部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报告。
其中,导致死亡的事件于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导致严重伤害、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事件于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报告。
认为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但是应当及时告知被越过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
4.2.3 质量部在首次报告后的20个工作日内,填写《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补充报告表》,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报告。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为加强本公司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后的监督管理,控制存在缺陷的医疗器械产品,消除医疗器械安全隐患,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特制定本程序。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交付后发现不合格品的响应与处理。
3.0组织和职责3.1主责部门本程序的主责部门为销售部,主管领导为管理者代表和分管领导。
——负责依据本程序落实控制与消除产品缺陷的主体责任,主动对缺陷产品实施召回;——负责收集医疗器械安全相关信息,对可能的缺陷产品进行调查、评估;——负责通知经销商,及时召回缺陷产品,对召回医疗器械进行标识、隔离及存储管理工作;——管理者代表和分管领导负责召回过程的监督和上报。
3.2相关部门各部门负责协助完成召回的处置。
——生技部和质量部负责协助对缺陷产品的评估和纠正;——质量部负责根据《产品信息告知程序》要求,发布忠告性通知,由管理者代表上报监管机构。
4.0程序4.1医疗器械召回的含义医疗器械召回,是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其已上市销售的某一类别、型号或者批次的存在缺陷的医疗器械产品,采取警示、检查、修理、重新标签、修改并完善说明书、软件更新、替换、收回、销毁等方式进行处理的行为。
4.2存在缺陷的产品范围(一)正常使用情况下存在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合理风险的产品;(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的产品;(三)不符合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质量管理有关规定导致可能存在不合理风险的产品;(四)其他需要召回的产品。
4.3医疗器械缺陷的调查与评估4.3.1 不良事件及缺陷的调查与收集按照法规规定建立健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收集、记录医疗器械的质量投诉信息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对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调查和评估。
并及时将收集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或者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和调查。
更改历史1.0目的为防止本公司出售的医疗器械不合格产品的使用或因其使用而造成对病人潜在的伤害或违背医疗器械规定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售后才发现的不合格的忠告性通告或产品的召回。
3.0职责3.1总经理负责批准发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品的忠告性通知或产品的召回;3.2质管部负责编制医疗器械不合格品的忠告性通知或产品的召回通知;3.3质管部负责提供追溯产品的追溯性记录,以利于调查;3.4质管部负责对追溯程序的技术性判断;3.5经营部负责发布忠告性通知、产品的召回;3.6质管部对医疗器械不合格品的忠告性通知或产品的召回工作的检查;3.7在紧急情况下,当总经理不在公司时,且通讯无法联络时,应由本公司现场的最高领导批准发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品的忠告性通知或产品的召回;3.8管理者代表在当企业的生产条件不再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可能影响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时,应当立即向企业负责人报告,协助企业负责人及时开展停止生产活动、原因调查、产品召回等风险控制措施,并主动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4.0工作程序4.1定义4.1.1忠告性通知:在医疗器械交付后,由生产企业发布的通知。
由生产企业发布的通知,旨在以下方面给出补充信息和/或建议采取的措施:(一)医疗器械的使用;(二)医疗器械的改动;(三)医疗器械返回生产组织,或(四)医疗器械的销毁4.1.2医疗器械召回:是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其已上市销售的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采取警示、检查、修理、重新标签、修改说明书、软件升级、替换、收回、销毁等方式消除其产品危害的行为。
4.2忠告性通知的发布4.2.1医疗器械的任何事项的改变,经营部均应向顾客发布忠告性通知,例如:(一)产品结构和使用环境发生较大的改变时;(二)发现产品存在非预期的故障和事故隐患时;(三)产品发生质量事故,存在严重缺陷需要召回或销毁时;(四)存在设计缺陷的;(五)其他按法规要求需要发布忠告性通知的相关事件发生时;如因法规要求提高而达不到其要求时。
文件编号:HFJMJ/B-2017发放编号:JMJ-001受控状态:0受控□非受控版本状态:C/0程序文件本《程序文件》是依据最新YY/T0287-2017idt ISO 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和GB/T19001-2016/IS0900U2015《质量管理体系一要求》以及国家药监局2014第64号令《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编写2017年6月28日发布2017年7月28日实施XXXXX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1...................................................................................................................................................文件控制程序HFJMJQM/B-4. 2. 4 (3)2...................................................................................................................................................记录控制程序HFJMJQM/B-4. 2. 5-2017 (9)3内部沟通管理程序HFJMJQM/B-5. 5. 3-2017 (11)05人力资源控制程序HFJMJQM/B-6. 2-2017 (17)06基础设施控制程序HFJMJQM/B-6. 2-2017 (20)07工作环境控制程序HFJMJQM/B-6. 4-2017 (23)08产品实现的策划控制程序HFJMJQM/B-7. 1-2017 (27)09与顾客有关过程的控制程序HFJMJQM/B-7. 2-2017 (29)12 采购控制程序HFJMJQM/B-7. 4-2017 (47)13生产和服务过程控制程序HFJMJQM/B-7. 5. 1-2017 (51)14 服务控制程序HFJMJQM/B-7. 5. 4-2017 (57)15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可追溯性控制程序HFJMJQM/B-7. 5. 8/7. 5. 9-2017. . 59 16 产品防护控制程序HFJMJQM/B-7. 5. 11-2017 (62)17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HFJMJQM/B-7. 6-2017 (64)18 顾客反馈系统控制程序HFJMJQM/B-8. 2. 1/8. 5. 2-2017 (66)19客户抱怨处理控制程序HFJMJQM/B-8. 2. 2-2017 (69)附件一:客户抱怨处理流程图 (72)20向监管部门报告重大事项程序HFJMJQM/B-8. 2. 3. 1-2017 (73)21不良事件报告控制程序HFJMJQM/B-8. 2. 3. 2-2017 (75)22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HFJMJQM/B-8. 2. 4-2017 (78)23过程和产品的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HFJMJQM/B-8. 2. 5/8. 2. 6-2017 (82)2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HFJMJQM/B-8. 3-2017 (84)25医疗器械召回控制程序HFJMJQM/B-8. 3. 3. 1-2017 (87)26忠告性通知发布和实施控制程序HFJMJQM/B-8. 3. 3. 2-2017 (90)27医疗器械再评价控制程序HFJMJQM/B-8. 3. 3. 3-2017 (92)28数据分析控制程序HFJMJQM/B-8. 4-2017 (94)29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控制程序HFJMJQM/B-8. 5.2/8. 5. 3-2017 (97)01文件控制程序HFJMJQM/B-4.2.41、目的为了保证文件的可橾作性、系统性、协调性、完整性,防止无效文件的非预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