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细菌的遗传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6.89 MB
- 文档页数:91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习题与题解一、填空题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事例很多,其中最直接的证明有1928年Griffith的细菌转化实验、Avery等的1944年发表的细菌细胞抽提物的降解、转化实验和1952年Alfred等进行的35S、32P标记的T2噬菌体繁殖实验。
而1956年,H.Fraenkel-Conrat用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所进行的拆分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也是遗传物质。
2、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单倍体;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二倍体。
3、大肠杆菌基因组为双链环状的在细胞中以紧密缠绕成的较致密的不规则小体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该小体被称为拟核。
4、酵母菌基因组最显著的特点是高度重复。
酵母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完成后,在其基因组上发现了许多较高同源性的DNA重复序列,称之为遗传丰余。
5、质粒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但从细胞中分离的质粒大多是3种构型,即CCC型、OC型和L型。
6、转座因子1)是细胞中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能改变自身位置(如从染色体或质粒的一个位点转到另一个位点,或者在两个复制子之间转移)的一段DNA序列。
2)原核微生物中的转座因子有三种类型:插入序列(IS)、转座子(Tn)和某些特殊病毒(如Mu)。
3)转座因子可引发多种遗传变化,主要包括插入突变、产生染色体畸变、基因的移动和重排。
7、在普遍性转导中,噬菌体可以将供体细菌染色体的任何部分转导到受体细菌中;而在局限性转导中,噬菌体总是携带同样的片段到受体细胞中。
8、细菌的结合作用是指细菌与细菌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9、线粒体遗传特征的遗传发生在核外,且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以外,因此它是一种细胞质遗传。
10、丝状真菌遗传学研究主要是借助有性过程和准性生殖过程,并通过遗传分析进行的,而准性生殖是丝状真菌,特别是不产生有性孢子的丝状真菌特有的遗传现象。
准性生殖是指不经过减数分裂就能导致基因重组的生殖过程。
细菌的遗传分析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细菌遗传物质的主要类型是什么?A. DNAB. RNAC. 蛋白质D. 糖类答案:A2. 在细菌中,哪种物质负责携带遗传信息?A. 质粒B. 染色体C. 噬菌体D. 细胞壁答案:B3. 细菌的基因重组通常通过哪种方式发生?A. 转化B. 转导C. 接合D. 所有以上答案:D4. 细菌的突变通常会导致什么结果?A. 抗药性增强B. 代谢速率改变C. 形态结构变化D. 所有以上答案:D5. 细菌的遗传分析中,哪种技术可以用来确定DNA序列?A. PCRB. 凝胶电泳C. 南方杂交D. 北方杂交答案:A二、填空题1. 细菌的染色体通常是________,并且可以在细胞分裂时被复制和传递给子代。
答案:环状双链DNA分子2. 在细菌中,________是一种小型的、环状的DNA分子,可以在细菌间进行水平基因转移。
答案:质粒3. 细菌的基因突变可能是由于________、化学物质或________引起的。
答案:紫外线辐射、自发突变4. 通过________技术,可以将细菌的DNA片段插入到载体中,用于基因克隆和表达。
答案:重组DNA技术5. 细菌的遗传分析中,________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DNA序列的技术,通过标记的探针与目标DNA的互补配对来实现。
答案:南方杂交三、简答题1. 简述细菌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其可能的影响。
答案:细菌基因突变的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
点突变是指单个核苷酸的改变,可能导致氨基酸的改变或不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则涉及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的增加或减少,可能导致移码突变,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突变可能对细菌的生存和适应性产生重要影响,如抗药性的产生或代谢途径的改变。
2. 描述细菌接合的过程及其在遗传学研究中的意义。
答案:细菌接合是指两个细菌通过直接接触进行遗传物质的交换。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细菌的质粒或染色体片段可以转移到另一个细菌中,从而实现基因的水平转移。
第七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转座因子:具有转座作用得一段DNA序列、2.普遍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得现象称为普遍转导。
3.准性生殖:就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得两性生殖方式,这就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得体细胞间发生得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4.艾姆氏试验:就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得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就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得简便有效方法5.局限转导:通过部分缺陷得温与噬菌体把供体得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得基因整合,重合,形成转导子得现象、6.移码突变:诱变剂使DNA序列中得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增添或缺失,从而使该处后面得全部遗传密码得阅读框架发生改变、7、感受态: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得一种生理状态、8、高频重组菌株:该细胞得F质粒已从游离态转变为整合态,当与F菌株相接合时,发生基因重组得频率非常高、9、基因工程:通过人工方法将目得基因与载体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受体细胞,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新得遗传性状得一种育种措施称基因工程。
10、限制性内切酶:就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得特定序列,并能在识别位点内部或附近进行切割得内切酶。
11.基因治疗:就是指向靶细胞中引入具有正常功能得基因,以纠正或补偿基因得缺陷,从而达到治疗得目得。
12.克隆:作为名词,也称为克隆子,它就是指带有相同DNA序列得一个群体可以就是质粒,也可以就是基因组相同得细菌细胞群体。
作为动词,克隆就是指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将一个特定得基因或DNA序列插入一个载体DNA分子上,进行扩增。
二、填空1.微生物修复因UV而受损DNA得作用有光复活作用与切除修复、2.基因组就是指一种生物得全套基因。
3.基因工程中取得目得基因得途径有 _____3_____条。
4.基因突变可分为点突变与染色体突变两种类型。
细菌的遗传分析教案教案标题:细菌的遗传分析教案目标:1. 了解细菌的遗传特征和分析方法。
2. 掌握细菌遗传分析的基本实验步骤和技术。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发学生对细菌遗传分析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细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细菌的遗传特征对其生存和适应环境的影响。
知识讲解:3. 介绍细菌的基本遗传特征,包括DNA结构、基因、突变等概念。
4. 解释细菌遗传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如药物抗性研究、疾病传播机制等。
5. 介绍细菌遗传分析的基本实验步骤,包括细菌培养、DNA提取、PCR扩增、凝胶电泳等。
实验设计:6.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细菌遗传分析实验,可以选择具体的细菌种类和研究目标。
7. 学生列出实验所需材料和步骤,并解释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预期结果。
实验操作:8. 学生按照实验设计完成实验操作,包括细菌培养、DNA提取、PCR扩增等。
9. 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细节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10. 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PCR产物的凝胶电泳结果分析。
11.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和讨论,解释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影响。
总结:12. 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回顾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实验操作的可行性。
13. 引导学生思考细菌遗传分析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作业:14.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细菌遗传分析的前沿研究和应用。
15.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讨论等内容。
评估:16. 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估,包括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结果讨论的深度。
17. 针对学生的评估结果,提供个别或整体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 细菌培养基和培养器具- DNA提取试剂盒- PCR扩增仪和相关试剂- 凝胶电泳设备和试剂-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计算机和投影仪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实验室或研究机构,了解实际细菌遗传分析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概述:遗传(heredity or inheritanc® 和变异(variation)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遗传即生物的亲代将一整套遗传因子传递给子代的行为或功能。
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
基因型(ge no type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表型(phe no type)某一生物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
饰变( modification)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8.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8.1.1三个经典实验1. 经典转化实验:1928年F.Griffith以Streptococcus pneumoniae为研究对象进行转化(transformation)实验。
1944年O.T.Avery等人进一步研究得出DNA是遗传因子。
S strun A2. 噬菌体感染实验:1952年Alfred D.Hershey和Martha Chase用32P标记病毒的DNA,用35S标记病毒的蛋白质外壳,证实了T2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
3.植物病毒的重建实1956年H.Fraenkel-Conrat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与TMV 近源的霍氏车前花叶病毒(Holmes ribgrass mosaic virus,HRV)所进行的拆分与重建实验证明,RNA也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8.2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基因组(genome是指存在于细胞或病毒中的所有基因。
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单倍体(haploid);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二倍体(diploid )。
基因组通常是指全部一套基因。
由于现在发现许多非编码序列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目前基因组的含义实际上是指细胞中基因以及非基因的DNA序列的总称,包括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调控序列以及目前功能还尚不清楚的DNA序列。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习题与题解一、填空题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事例很多,其中最直接的证明有1928年Griffith的细菌转化实验、Avery等的1944年发表的细菌细胞抽提物的降解、转化实验和1952年Alfred等进行的35S、32P标记的T2噬菌体繁殖实验。
而1956年,H.Fraenkel-Conrat 用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所进行的拆分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也是遗传物质。
2、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单倍体;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二倍体。
3、大肠杆菌基因组为双链环状的在细胞中以紧密缠绕成的较致密的不规则小体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该小体被称为拟核。
4、酵母菌基因组最显著的特点是高度重复。
酵母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完成后,在其基因组上发现了许多较高同源性的DNA重复序列,称之为遗传丰余。
5、质粒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但从细胞中分离的质粒大多是3种构型,即CCC型、OC型和L型。
6、转座因子1)是细胞中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能改变自身位置(如从染色体或质粒的一个位点转到另一个位点,或者在两个复制子之间转移)的一段DNA序列。
2)原核微生物中的转座因子有三种类型:插入序列(IS)、转座子(Tn)和某些特殊病毒(如Mu)。
3)转座因子可引发多种遗传变化,主要包括插入突变、产生染色体畸变、基因的移动和重排。
7、在普遍性转导中,噬菌体可以将供体细菌染色体的任何部分转导到受体细菌中;而在局限性转导中,噬菌体总是携带同样的片段到受体细胞中。
8、细菌的结合作用是指细菌与细菌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9、线粒体遗传特征的遗传发生在核外,且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以外,因此它是一种细胞质遗传。
10、丝状真菌遗传学研究主要是借助有性过程和准性生殖过程,并通过遗传分析进行的,而准性生殖是丝状真菌,特别是不产生有性孢子的丝状真菌特有的遗传现象。
准性生殖是指不经过减数分裂就能导致基因重组的生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