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镇规划建设标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247.79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新农村建设下的乡镇规划问题探讨摘要: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当中,新农村建设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而乡镇规划作为一项系统复杂,流程繁多的工程项目,其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对新农村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从新农村建设下的乡镇规划来进行分析,针对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镇规划一、新农村建设下的乡镇规划具有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而乡镇经济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下无疑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乡镇在政治区域上是作为县级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因此,要想使新农村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乡镇的合理规划是其重要的突破口。
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在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下,乡镇经济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乡镇发展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新农村建设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只有做好乡镇发展规划,将乡镇区域内的社会以及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分配,这样才能够推动乡镇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下的乡镇规划需要注意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新农村建设目标之下,相比于传统的乡镇规划,新农村建设下的乡镇规划比传统的乡镇规划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体现出的功能作用也更多,更加人性化。
因此,这就需要在现代新农村建设目标理念之下,对乡镇区域规划做出更多的考虑和调查分析。
对乡镇规划已不再是区域上的简单规划,还需要在区域范围外注重对周边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能够促进乡镇区域规划之内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统筹协调的科学合理规划布局。
并且还需要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合理规划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以便达到在新农村发展目标下,具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使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互统一,相互协调,这便是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项目乡镇规划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就湘阴县包市村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思考之体会摘要:以湘阴县包市村新农村规划为例,从总体构思、空间布局、村庄居住组团、村庄产业布局等方面介绍了新农村规划建设,提出了规划实施措施,阐述了规划特色和体会,积累了新农村规划建设经验。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布局,特色,体会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实际开展新农村建设。
我们在对该村现状充分调研、与村支“两委”座谈、征求部分村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湘阴县包市村新农村建设规划》(2009年~2020年) 。
1 背景资料包市村是湘阴县城西镇的一个行政村, 村地处城西镇南部。
北接南阳镇渔场,东接白乌村,西接刘家坝村,南与合同村隔河相望。
村民在包公庙机埠处较集中,该村村域总户数453户,总人口1594人。
全村总面积:2967.9公顷。
耕地面积151.8公顷,鱼塘面积63.1公顷,粮食总产量1500t 。
农村经济总收入860多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
至2008年, 该村没有企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商品粮种植为主,只有一些村民搞一些零散的特种养殖业,具有洞庭湖垸区治理的代表性。
2 村庄规划布局2. 1 总体构思本着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本,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良的生态环境,强调整体性,通过对现状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效力,为村民营造环境优美、居住舒适、卫生安全的憩息之地。
2. 2 空间布局该村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因势利导将村庄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把绿地建设融入到村庄建设中,其空间布局为南密北疏,各类用地主要位于村道路南部,靠近主公路,以达到人、自然、村庄三者之间情景交融,和谐共处的目的。
2. 3 村庄居住组团由于历史及生产方式的原因,村民居住建筑分散。
规划将整个村庄的居住用地整体搬迁至村域南部,整合为一个组团,面积为15.18 ha 。
整个组团围绕中心绿地展开布局,用地包括:住宅、公建、道路、绿化四类用地。
关于城乡规划中的美丽村庄建设的思考摘要:伴随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规划体系也进入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时代。
村庄规划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全域土地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背景下,我们需要识别村庄规划中与国土空间规划相矛盾的地方,并更新和完善村庄规划细则,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城乡规划;乡村振兴;实现路径;分析研究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举措和重要经济战略部署,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
城乡规划是我国各级政府在城乡发展工作中的建设方案与规划行为,主要内容是对城乡基建、交通、居住、消防、绿化等进行的合理布局,合理投入资源对城乡生产环境进行建设。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科学的城乡规划方案能够更好地使乡村振兴战略得到有效落实。
因此对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实现路径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1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规划的意义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升级阶段,它的核心在于实现乡村振兴。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国城乡融合、社会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变农村资源利用模式、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农村保障农民权益、实行民主管理、构建民生和谐的需要,更是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提升农民思想素养的需要。
建设美丽乡村,规划先行。
美丽乡村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规划的路径来促进农村的持续发展,实现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美丽乡村规划对于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的影响。
如在规划编制理念、社会参与规划编制、规划内容评议、规划实施的方式和途径、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针对美丽乡村规划的编制规则进行探讨,以求对美丽乡村规划编制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新农村建设与村庄规划建设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点之一。
而村庄规划建设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与村庄规划建设的关系和意义。
一、村庄规划与农村发展村庄规划是农村发展的基础。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目标。
从管理角度来看,村庄规划有助于提高农村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二、村庄规划与环境保护村庄规划也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在村庄规划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保护和修复村庄周边的自然环境,减少生态破坏。
例如,通过合理设计村民居住区域和农田分布,可以保持农村的生态平衡,提升农村生活的品质。
三、村庄规划与农业发展村庄规划对于农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合理规划农田面积和农产品种植布局,可以提高农业效益,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村庄规划还可以促进农业和农民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四、村庄规划与农民生活村庄规划是农民生活改善的关键。
通过规划建设集中居住区、商业区、文化娱乐区等公共空间,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配套设施,增加农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规划建设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也有助于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五、村庄规划与就业创业合理的村庄规划还可以促进就业创业机会的增加。
规划建设农村产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厂,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农民就近就业,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
与此同时,规划建设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可以为农民提供创业支持和培训,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六、村庄规划与农民健康村庄规划不仅关注农民的物质生活,也重视他们的身心健康。
规划建设农村医疗机构和健身休闲设施,可以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和健身服务,促进农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此外,规划建设绿色食品供应网络,有助于提高农民的饮食品质和健康水平。
七、村庄规划与文化传承村庄规划还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农村的文化遗产。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规划思考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而如何促进农村建设还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
现如今,随着城市化建设节奏的不断加快,不仅带动了城乡经济发展,也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本文针对新农村建设中乡镇规划展开深入思考,并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及其乡镇规划原则进行分析,也总结出几点有效的规划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进而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且为当地人民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镇规划;思考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注重新农村建设,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结合问题制定可行方案,以此来带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笔者也该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针对新农村建设中乡镇规划展开深入分析,在实际乡镇规划过程中也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能够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的利润空间,进而切合实际的将乡村规划落实和贯彻下去。
1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多的作用,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
第一,新农村建设在乡镇规划中,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往往剩余劳动力比较多,所以更加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将剩余劳动力充分的利用起来,这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
同时,为了解决乡镇规划工作滞后等问题,管理人员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要加大管理力度避免盲目扩张或者是违法建设问题的出现,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第二,乡镇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可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广大农民带来更更多的经济收入,这对于农村未来发展也非常的重要,当然,领导人员也要将新农村建设纳入社会发展中,更要做好规划,只有科学规划,才能推动农新农村建设顺利有序的展开,且加速乡镇规划建设速度。
2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规划原则分析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规划也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
首先,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它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状况来展开乡镇规划,只有科学规划,才能够真正的解决“三农”问题,且促进乡镇各项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也能够将自身的优势以及特色产业展示和推广出去。
对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思考摘要:近几年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很多的城市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和经验,不过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何结合现状并有所发展,对于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现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笔者相关工作经验对新农村规划建设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总结与探索。
关键词:新农村;问题现状;具体措施1新农村规划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有关数据和调研发现,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下许多乡镇都已经采取具体的建设措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建设景象,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村庄规划有待提高。
近年来村庄规划较以往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虽然一直提倡应从农村角度进行农村发展规划,但仍有较多乡镇套用城市化方式来解决农村问题,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理解不够全面,以至造成部分新农村就是翻版的城市小区,缺乏结合农村经济、自然等自身特点的特色新农村。
部分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过于分散,宅基占地较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基础设施投资战线较长,配套设施还不够全面,公共设施用地难以实现集中化配置。
2)部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依然薄弱,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有限,部分新农村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村内污水、垃圾处理不当,这致使村庄的居住环境质量较差。
3)缺乏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乡村景观的保护,忽视村落与自然的和谐。
规划设计中,缺乏居民理想的日常休憩交往的公共绿地和室外活动场所。
4)对农村住宅的简单整合与诠释,兵营式的布局,缺乏合适的规划,形成呆板单调的布局。
农村居民住宅区设计暴露出的弊端给在推进城镇化中的农村发展造成一定障碍,未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在向城镇化过渡转型中,应以积极方式改造农民的居住形态。
2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具体措施2.1科学合理进行规划布局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科学合理的进行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
浅谈新农村建设下村庄规划与建设的思考摘要:为响应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召,近年来,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促进国家发展,加快和加强村镇管理规划,改善农村生态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有利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兴旺繁荣。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自然环境;空间结构;交通组织;产业规划引言:城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村庄规划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新农村建设中,各地要加快村庄规划和建设,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受到广泛的关注,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搞好农村规划是关键。
1.建设新农村的必要性1.1 我国村庄的发展历史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多样,地域广阔。
村庄规划建设的结构和功能受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的影响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传统村庄建设中的建筑物风格能代表各自的地域风情,但长期以来村庄的规划整治不集中,没有统一规范的结构和布局。
还存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建筑破旧,公共设施落后,卫生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等问题。
因此需进一步加大村庄规划和建设力度,来使村庄的结构和功能规范完整。
1.2 新农村村庄规划的任务村庄规划和建设主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
基于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村庄的地理区域条件和发展现状,合理开发、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因地制宜。
调整村庄生产结构,合理规划村庄分布和道路等设施建设,使生态相融合、协调发展。
村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在掌握该地区的历史演变,自然条件及目前和施工条件的基础上来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利用村庄土地,来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农村居住环境得以更好的发展。
1.3 新农村村庄规划的基本原则村庄规划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耕地;将弘扬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工作做好,使历史与现代科技相适应。
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加强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新农村的建设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形成有地域特色的新农村。
基于乡镇规划建设标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考王波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快,同时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对于各个方面出现的问题都进行了较为仔细的研究,同时对于施工方法,施工的过程和对于建设的结构方面都进行了必要的改善,制定更高的标准,如今对于基于乡镇规划建设标准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乡镇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考在现如今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因为其本身存在着对于建设结构、建设成本和对于乡镇发展方面的问题,导致了其本身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的缓慢,同时由于我国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积累的比较少,起步晚,因此对于现如今对于新乡村结构的推广过程发展的比较慢,本文主要简述在乡镇规划建设标准下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具体的解决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讲述。
1 论我国在乡镇建设标准下新农村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1 不同地方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应有所差别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对于不同地方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有所差别,同时也因为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对于新农村的建设认为就是一切从头开始,将以往的建筑全部进行拆除,这就极大的浪费了建设的资源,也极大的破坏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以及不能发挥其原有的使用的效果,并且也不能满足民众日常的使用需求,这对于新农村的文化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对于一个乡村来说,邻里之间沟通的方便与否直接关系到其乡村和睦情况的发展,如果对于其工业或者农业建设到现如今和城市一样的模式,将严重影响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对于新农村建设计划的完善,如果其在建设初期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很容易造成其对于日后不能够满足正常的新农村发展的需求,这将严重影响到整个地区对于改革水平。
1.2 对于城乡的统筹规划在新农村的建设前期应当对于其建设地点和建设结构有着明确的规划,很多的新农村在建设完成之后,因为归属问题同样也不能够很快的完成发展,新农村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拉进了乡村和城市的发展差距,但是新农村在建设的初期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其缺少具体的发展方向,没有文化底蕴,同时对于发展经济上也存在着极大的不足。
关于乡村建设规划的几点思考 (2)关于乡村建设规划的几点思考 (2)精选3篇(一)乡村建设规划的几点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完善基础设施: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
要注重乡村交通、供水、电力、通信等方面的建设,提高居民生活便利性和工作效率。
2. 保护传统文化: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要注重保护乡村的传统建筑、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加强对乡村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研究和传承。
3. 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乡村经济的发展是乡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要注重发展农村产业,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可以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农村旅游等方式,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4. 改善生态环境:乡村建设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要加强农业耕地的保护和恢复,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通过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生态农业以及农村环保工作等方式,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
5. 加强社会服务:乡村建设要注重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
要加强农村教育、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推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总之,乡村建设规划需要全面考虑乡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注重乡村特色的保护和发展,并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实现乡村和谐、繁荣的目标。
关于乡村建设规划的几点思考 (2)精选3篇(二)关于乡村建设规划的几点思考:1. 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乡村建设规划应该综合考虑乡村资源、环境、经济等因素,追求可持续发展。
比如在规划中要注重保护农田、水源、生态系统等自然资源,同时重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2. 注重人居环境建设:在乡村建设规划中,应当注重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提供更舒适的住房条件。
此外,还需要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包括水、电、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3. 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乡村建设规划还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建筑、民俗风情、乡土文化等。
基于乡镇规划建设标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考摘要: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乡镇规划建设标准的指导性,避免盲目的使乡村城市化、现代化,使新农村建设陷入建设规划误区,影响了我国农村建设的健康、稳定、持续持续发展。
新农村规划中要重视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将农村建设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形成城乡经济、文化等统一发展的和谐状态,注重乡村生态、文化等的保护和发展,建立绿色、环保、文化底蕴浓厚的农村建设规划方案,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标准;新农村建设;误区;思考我国是农业大国,在乡镇建设规划中必须立足我国广大农村的客观现状,克服盲目跟风、盲目建设等弊端,结合不同村落条件,因地制宜的展开新农村建设,避免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误区,最大程度的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们生活水平,实现农业发展的科技化、现代化和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1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误区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不切实际的大兴土木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大误区,一方面,受传统思想影响,一些人认为新农村就是农村的城市化、现代化,将楼房、别墅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而不够重视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科技发展,往往劳民伤财,还达不到预期的农村建设发展目标,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农村乡俗文化的畸形发展。
另一方面,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过于追求政绩,追求表面的浮华,却忽略了新农村长期的、持续的发展,导致农村大众不能充分的享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富裕和实惠。
其次,新农村建设中对于城乡统筹规划考虑不足,致使城乡不能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只是乡村追着城市跑,模仿城市建设形势,而不能很好的结合自己资源、文化等特点,发展特色的新农村建设。
2 基于乡镇规划建设标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考乡镇规划建设标准是在节约可耕地、不占良田、不污染环境等理念下发展起来的,要求新农村建设达到交通便利、环境可持续发展、农业实现生态循环发展等,总之,不可陷入建设规划误区,要联系实际,结合城市建设规划经验和农村特色及农村客观现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提高农村的居住、生产环境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基于乡镇规划建设标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考
发表时间:2018-09-27T16:45:46.73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19期作者:史虓
[导读]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乡镇规划建设标准的指导性,避免盲目的使乡村城市化、现代化,使新农村建设陷入建设规划误区,影响了我国农村建设的健康、稳定、持续持续发展。
史虓
菏泽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74000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乡镇规划建设标准的指导性,避免盲目的使乡村城市化、现代化,使新农村建设陷入建设规划误区,影响了我国农村建设的健康、稳定、持续持续发展。
新农村规划中要重视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将农村建设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形成城乡经济、文化等统一发展的和谐状态,注重乡村生态、文化等的保护和发展,建立绿色、环保、文化底蕴浓厚的农村建设规划方案,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标准;新农村建设;误区;思考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乡镇建设规划中必须立足我国广大农村的客观现状,克服盲目跟风、盲目建设等弊端,结合不同村落条件,因地制宜的展开新农村建设,避免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误区,最大程度的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们生活水平,实现农业发展的科技化、现代化和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1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误区
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不切实际的大兴土木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大误区,一方面,受传统思想影响,一些人认为新农村就是农村的城市化、现代化,将楼房、别墅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而不够重视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科技发展,往往劳民伤财,还达不到预期的农村建设发展目标,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农村乡俗文化的畸形发展。
另一方面,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过于追求政绩,追求表面的浮华,却忽略了新农村长期的、持续的发展,导致农村大众不能充分的享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富裕和实惠。
其次,新农村建设中对于城乡统筹规划考虑不足,致使城乡不能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只是乡村追着城市跑,模仿城市建设形势,而不能很好的结合自己资源、文化等特点,发展特色的新农村建设。
2 基于乡镇规划建设标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考
乡镇规划建设标准是在节约可耕地、不占良田、不污染环境等理念下发展起来的,要求新农村建设达到交通便利、环境可持续发展、农业实现生态循环发展等,总之,不可陷入建设规划误区,要联系实际,结合城市建设规划经验和农村特色及农村客观现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提高农村的居住、生产环境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2.1 新农村建设应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变农村面貌的基本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应着重考虑。
①重视农村建设中的路、桥建设,统一规划乡村道路,对占路建筑进行劝阻、疏通,确保农村道路的宽度和统一,并且对高低差距较大的庄基进行规整,使农村房屋看上去井然有序。
②采用水泥铺设村路,将村道与交通主道通畅的连接起来,方便村庄交通,实现乡镇规划的交通标准,提高乡村与外界的连通性。
此外,如村庄靠近河流,要规划修建实用、结实、美观的桥梁,以满足村庄的交通需求。
③规划建设乡村饮水工程,实现农村的自来水到户,让每户村民吃上放心水、方便水,完善村庄的水道网,解决各家各户的供水、排水问题,提高农村大众的生活方便性和生活质量。
2.2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生态、环境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乃至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在环境日益恶化的大背景下,新农村建设更要重视生态的优化和环境的保护。
①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重视农业的高效、生态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依然要走农业为主道路。
例如,发展林业,建设林下养殖、种植,林地可为畜牧业、种植业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提高了畜牧业、种植业的收益,而且双方相互影响,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如林下养鸡,林地为鸡的养殖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食物,鸡的排泄物又为林地提供了天然的肥料,促进了林地树木的生长。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因地制宜的规划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乡镇农业经济的崛起和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
②新农村规划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决不可以毁坏生态谋求发展,一定要避免新农村建设规划误区,决不能大搞拆毁房屋,盲目建设楼房、别墅等,避免新农村发展陷入僵局。
③重视古民居的保护和开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生态经济,让农村成为农民生存的依赖。
如发展乡村旅游业,树立标新立异的“农家乐”品牌,以旅游业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的繁荣、兴盛。
2.3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明的重要组成,是我国深远文化历史中的瑰宝,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对促进新农村发建设展有积极意义。
①规划开发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使农村文化融入社会发展之中,得到更多传播和发展的机会。
例如,古居民居的保护和开发,使城市人领略乡村建筑风情的同时,体验乡村文化,促进乡村建设发展。
②新农村建设中避免模仿,要有自己的特色,保留独特的本土文化,从而促进乡镇整体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例如,房舍建设中,避免模仿城市建筑、澳洲风情等,保留我国乡村的独特建筑风格,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之美,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
③农民是一个实践生活非常丰富的群体,他们对美、对艺术有着独特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适当的听取“民意”,结合当地的风土民情、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等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性、艺术性、文化性,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乡镇规划建设标准下新农村的建设规划要避免传统思想下的建高楼、建别墅等行为,要避免简单的复制城市建设规划模式,应结合乡村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布局和规划,注重规划中城乡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以城市经济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将乡村建设
成为城市的花园,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健康质量,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发展、持续发展,共建文明、特色、繁荣的中国新农村。
参考文献:
[1]章朝辉.基于乡镇规划建设标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J].江西建材,2013,(4).
[2] 方丽琴.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意义及发展策略探讨[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8).
[3] 刘瑞强,张沛.西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地域特色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4] 任致远.关于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建设简议[J].城市发展研究,2015,(1).
[5] 况亚兰.村镇规划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政策关系[J].中国科技投资,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