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5
市政道路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建设发展很快,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出行安全,所以在路面建设中,从设计到施工,以及材料的选择和运营管理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和一体化考虑。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市政道路工程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相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平整、无接缝、不扬尘易清洗、不透水、耐久等优点,且施工期短、养护维修方便可再生利用、利于分期修建,在有汽车通过时,振动小、噪音低、路面略有弹性、行车舒适度高。
因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实际建设中被广泛采用。
1.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质量问题1.1裂缝裂缝是路面建设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一般分为两种类型,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荷载型裂缝主要是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裂缝,而非荷载型裂缝主要是由于沥青是感温性非弹性材料,在气候、温度产生变化时,产生温度裂缝,主要包括温度疲劳裂缝和低温收缩裂缝;还有由于施工工艺不当或者施工材料不合格产生的裂缝。
其裂缝类型的表现形式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其中横向裂缝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缺陷。
1.2车辙车辙是指在行车荷载的长期重复作用下,路面形成的永久性带状凹槽,而且伴随有路面纵向裂缝以及轮迹两侧路面的不同程度隆起。
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车辆行驶舒适度和路面安全性及使用期限。
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沥青混合料配级设计不合理导致稳定性差或者基层及面层施工时压实不足,使其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形成辙槽。
其对路面造成的损害和行车危险如下:①导致路面变形,路面平整度大大降低。
②路面遭受常年的磨损致使车辙处的沥青层厚度变薄,从而导致路面整体强度收到影响,使得其他路面病害更易产生。
③由于路面不平整,造成行车不便,车辆需在行驶途中变换车道或者超车,对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产生影响,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1.3泛油沥青由于热稳定性较差,在行车荷载或者温度的作用下,从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向上移动,使得过多沥青溢出地表的现象叫做泛油。
浅谈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摘要】:市政道路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安全和一个城市的形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以下内容将简要分析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供大家参考学习之用。
【关键词】:市政道路;质量控制;工程设计;施工组织abstract: municipal road quality directly affects the safety of people travel and the image of a city, it should cause enough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will briefly analyze the strengthening of municipal road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by for everybody reference to learning to use.key words: municipal roads; quality control; engineering desig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前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市政道路工程迎来了建设的高潮。
市政道路施工是市政道路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市政道路整体的质量是否能满足设计及规范标准的要求。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安全,也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所以应加强对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控制。
本文以下内容将简要分析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供大家参考学习之用。
2、市政道路简介市政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
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是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开,供汽车专用的快速干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大的通行能力。
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论文摘要: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因为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影响大。
影响市政道路项目质量的原因非常多.因此.要确保建设项目质量,保护建设项目的应用安全和环境质量,就要关注每一个参建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协调:增强标准市政道路项目的建设队伍:加强项目监理单位的监督功能:提高市政道路项目施工企业的质量控制意识与增强施工质量控制,以完成供应一个跟设计文件和合同相符的建设项目产品。
前言随着中国市政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市政道路建设市场竞争也愈来愈激烈。
项目质量变成生存的根本与竞争的关键方法,因此质量管理已愈来愈受到高度的注重与关注。
所以,道路项目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城市的每一项经济建设,增强市政道路项目施工管理提升项目质量势在必行。
1 市政道路项目施工的特征1.1 准备期短,开工急城市道路项目一般由政府出资建设,出于减少项目建设对城市平常生活的干扰这一目的.对施工周期的需求又非常严格,项目只可以提前,不能够推后,施工企业常常依据工期,倒排进度计划,不免缺少周密性。
1.2 施工场地狭窄,动迁量大因为城市道路项目通常是在市内的大街小巷实施施工.旧房拆迁量大,场地狭窄,经常影响施工路段的环境与交通,给市民的生活与生产带来了不便,对道路项目实施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也增加了难度。
1.3 地下管线复杂城城市道路项目建设进行当中,常常遇到与供热、给水、煤气、电力、电信等管线部位不明的状况,如果盲目施工非常有可能挖断管线,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与严重的社会影响。
2 增强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措施2.1 增强施工材料管理与控制(1)增强对施工材料源生产厂家的调查,供货厂家要优选。
像查厂家的生产许可证,对沥青材料、矿粉、石灰、粉煤灰、外加剂、石材和成品、半成品构件,还要检验和其质量有关的文件:供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和试验报告要在订货前得到,并对产品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样验收实验,以生产重要工序、隐蔽项目为核心,让质量监督的力度加大。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之浅见就目前的城市市政道路路施工质量而言,施工的械化程度较高,路面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工艺也逐渐严格,市政道路的检验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尽管道路建设单位都有非常严格的市政道路施工标准,但是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着影响行车安全及行车舒适性的各种隐患。
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施工经验,对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以下几点分析,以供同行参考并指正。
1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1.l 道路路基施工申的常见质量问题1.1.1 路基出现沉降、下陷。
引起道路路基出现沉降、下陷的主要原因有:道路的填方路基因压实不充分而引起的下沉;通道及下水道的构造与路基衔接处因材料使用不当或者是碾压时没有得到充分的压实,从而造成得路基下沉;未对填土地基进行科学处理或者是所处理方法不当来造成的道路地基沉降;在进行路基施工时,路基土壤中的含水量超标,导致在填土时无法达到道路施工的规定压密度,从而留下的道路路基沉降、下陷的安全隐患。
1.1.2 市政路面出现纵向裂缝。
引起市政路面出现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有:路基起始填筑宽度没有达到要求。
一些道路施工单位在路基填充到一定高度时,检查出填土宽度没有达标或者是中线发生偏位,然后再进行填补镶边操作,而在镶边的过程中,并没有自下上的进行分层填筑压实,导致了道路竣工后的镶边沉降,从而产生路面的纵向裂缝;在进行植被清理或者是软基清挖时,没有完全的清理到位或者是所堆放的淤泥没有全部的清理到路外,就进行了填土施工,引起道路路基边缘沉降,从而产生纵向裂缝;对于半填半挖的路段路基,在填挖交界处没有按规定挖台阶,并进行分层的填筑压实,也容易引起路面的纵向裂缝:道路的路基压实不充分,也会产生路面的纵向裂缝。
所以在路基施工过程中,要适当对填土进行加宽处理。
1.2 检查井出周边出现下沉,凹陷的施工问题一般的市政道路的铺助设施较多,因此绝大多数的雨水井都直接装设在行车道上,不少的排水管及检查井也被装设在行车道上,当其井背宽度比较小时,回填夯实就变的非常困难,对压实的检查也不易进行。
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论文3篇1公路桥梁工程中预应力的应用在加固施工中的应用预应力技术还能对已完成的公路桥梁建筑实行加固,使构件的结构性能增强,提升已完成的公路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
在加固时,通常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和桥面补强加固法等。
若需要改变施工时混凝土的初始应变,则能够事先对建筑构件增加预应力,具备一定水准预应力的构件在初弯矩作用下,压应变和拉应变都会减小,从而提升了建筑工程的承载力应变增量。
2站在预应力的角度,分析我国在公路桥梁建设中存有的问题我国公路桥梁的工程存有很多问题,接下来作者根据走访调查结果,归纳总结几点常见的问题。
2.1一端张拉工艺在我国,对于跨越度较大的公路桥梁工程来说,在施工作业中通常会使用预应力一端张拉工艺。
这种技术的使用会使跨越箱梁的横隔板数目增多,摩擦力增大,孔道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一端张拉工艺的受力不平衡,使建筑材料发生定向性的偏移。
解决这个问题最常见的办法就是利用两端张拉工艺取代一端张拉工艺,因为两端张拉工艺是对桥梁公路的两端同时增加拉力,建筑材料的受力平衡,不会发生定向偏移。
这能有效地避免一端张拉工艺存有的问题,还能减小公路桥梁项目中出现裂缝的概率。
2.2结构张拉力在作者的调查中发现,结构张拉力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施工单位的操作不规范,没有严格控制建筑工程中的张拉力问题。
除此之外,结构张拉力还和操作员工的工作态度、细心水准、专业知识相关,结构张拉力质量不过关最终就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
2.2波纹管堵塞如果说结构张拉力还存有操作习惯、专业知识的影响因素,那么波纹管堵塞的问题就是建筑员工的工作态度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施工员工没有按照既定的程序操作,导致波纹管的定位不准,从而影响波纹管两端接头的紧密度,最终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问题。
3站在预应力的角度,分析如何控制施工质量(1)在施工过程中,员工理应严格遵照国家颁布的《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使用预应力技术时要经过严格的计算配比以及混凝土结构分析。
论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摘要: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发展,车流量日益加大,对市政道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路基作为路面的基础及道路的主体,其施工质量决定着整个道路工程的完成质量,决定了道路工程完成后能否正常使用及使用年限的长短。
本文针对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阐述,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1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要求1.1 结构稳定性路基结构在整个市政道路工程中是荷载的主要承担者,这里所说的荷载主要包括结构层及大小型车辆等,为防止自然条件下路基结构在此类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损坏甚至是整体失稳坍塌等现象,要求路基整体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1.2 强度为保证路基在行人车辆等荷载作用下不至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变形及损坏,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加强对回填土的质量控制,保证市政道路路基密实性,加强碾压来保障路基结构的强度。
1.3 水温稳定性所谓路基的水温稳定性是指路基在温度及湿度变化的作用下,其强度和刚度发生变化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路基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共同作用下,其强度会大幅降低,特别是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由于水温的变化,路基发生周期性冻融变化,形成冻胀与翻浆,路基强度和刚度急剧下降。
因此,为确保路基在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强度和刚度不致下降太多,就要求路基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
2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2.1 施工测量、放样工艺在工程开工前按图纸及有关规定进行线路及高程的复测,水准点及控制桩的核对和增设,并对路线横断面进行测量与绘制。
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控制点(桩)的闭合,道路的中线准确的定位,道路原状横断面的测量,设计道路边线的确定,管线定位及测量,模板边线及高程,竣工高程及线型。
另外,认真熟悉图纸。
复测后检查与设计是否有误;为满足施工期间引点需要,在中线复测中增设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和加桩的地面标高;在每道工序施工测量放线时,测量误差要满足规范要求,保证纵横断面定位的精度,使施工路基及构造物的定位及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质量要求;注意道路下面覆盖的管网路线,以免在施工中造成损失。
探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都在大力开展市政工程建设,市政道路工程有许多不同于其他道路工程的特点,这是由于城市道路范围内有各种管线和地下设施需同时施工,城市交通的需要又不允许工期过长,各种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步建设,加大了工程的复杂性,经常出现一些特殊的质量通病。
本文对路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对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预防办法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质量控制abstract:along with our count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ontinues to develop, each district is in developing of municipal construction,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is unlike many other road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this is because the city road within the scope of various pipelines and underground facilities and construction, city traffic needs and do not allow time is too long, all kinds of city public facilities, traffic facilities and road construction, synchronous construction, increased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ject, often appear some special quality common fault. the roadbed constructio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are discussed, the common quality problem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offer reference.key words:municipal road;roadbed;construction quality;quality control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大方面,即 4mie,指: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市政工程道路路基施工也不例外。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及其控制要点论文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及其控制要点论文摘要:当前城市交通开展日新月异,日益兴旺进步的同时,市政道路的质量也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承当了更重的责任。
道路路基的施工质量与路面使用品质息息相关,路基工程要想到达巩固、稳定、平安的高质量要求,离不开施工过程的精心规划与落实。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1.1结构稳定性在行车荷载以及自然因素作用下,路基结构可能会发生整体失稳,导致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采取一定的相关措施,因地制宜,保障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1.2强度为保证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至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变形,要求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
1.3水温稳定性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共同作用下,路基的强度会有相当一局部程度的降低。
尤其是处于季节性冰冻地区的地基,水温状况的变化会使其发生周期性冻融作用,形成冻胀、翻浆等现象,迅速降低路基的强度。
在不利的水温状况下,想要保证路基的强度不会显著降低,水温稳定性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2.1 工程设计对工程质量的制约高质量的设计才能创造高质量的工程,工程设计是工程施工的重要前提。
作为一个工程,应在经验丰富的结构工程师负责之下选择适宜的设计理念,做到因地制宜,优中选优,才能创造优秀的设计方案。
反之,如果一旦设计中的测量数据误差较大、结构方案存在明显缺陷较多,那么会埋下无法弥补的隐患的种子。
2.2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工艺影响工程质量在市政道路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出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交付有关监理部门加以审核,并根据工程的实际状况,筛选并敲定适合的施工方案与工艺。
收到征地拆迁等因素影响,市政道路的施工存在很大变数,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恰当调整,与多变的市政道路施工组织动态方案相适应。
2.3工程参与人员对工程质量工程质量的最终情况如何,与现场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关系很大。
对于施工技术人员而言,应对工程的总体情况有着熟练的了解,对设计意图和要求有着精准的把握。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初探1、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市政工程质量也逐步走上系统化、法制化的轨道,电脑技术将会普遍地运用到工程质量管理中,施工人员和质量检查人员的素质将会有很大提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将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我国市政道路的质量管理水平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然而,影响道路质量的因素很多,有设计方面因素,有建材的品质因素,有施工的因素,而施工质量又与施工人员的责任心、技术素质,以及操作机械、施工工艺等有关。
道路最终的成品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质量的好坏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谈几点看法。
2、质量问题的表现(1)变表现为长官意志,项目随意变更:考虑不周不得不变。
投资变(主要是资金不确定所致),工期任意变,施工过程中变更多,决策失误更得变。
变是必然的,但变得太多太快,带来的损失必然是巨大的。
如建设资金不到位,只好变项目,即使项目不变,施工单位负担沉重,偷工减料的事很难避免,给工程质量带来极坏的影响。
特别是个别领导为了搞形象工程,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赶工期,迫使雨天路基填筑;更有甚者,冒雨摊铺面层沥青混合料,其结果可想而知。
(2)差主要是质量意识差,施工人员素质差,施工方法、工艺差,机械设备差,检测手段差,路面平整度差,外部环境差等。
(3)粗表现为立项粗,设计粗,图纸粗,施工前的准备粗,管理过程粗,施工程序粗,检测数据粗,验收粗等。
(4)漏设计漏项,施工漏做,工序之间漏检,监理、施工方面管理中疏漏等。
(5)裂因工期紧,管网沟槽回填较深又无时效期而造成下沉断裂。
路基压实、养护不够造成开裂,沥青抗老化能力差,造成路面网裂等。
这些差距若不尽早根除,差距将越来越大,势必损害城市的形象和政府在市民中的形象。
3、提高城市道路工程质量的措施3.1、材料控制(1)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试)验报告及复试报告。
并注明使用工程项目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经办签名及原件存放点。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城市交通的日益发展,对市政道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道路路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使用品质。
路基施工的土石方工程量较大,施工程序复杂,与排水桥涵,防护路面等工程相互交错,关系密切,并受地质、地貌、气象、地方环境等条件的影响。
要做到路基的坚固而稳定,就必须精心施工,才能建成高质量的路基工程。
2.路基施工的质量要求 2.1结构稳定性:为防止路基结构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整体失稳,发生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一定措施来保证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2强度:为保证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致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变形,要求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
2.3水温稳定性: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强度将会显著降低。
特别是季节性冰冻地区,由于水温状况的变化,路基将发生周期性冻融作用,形成冻胀和翻浆,使路基强度急剧下降。
应保证在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强度不致显著降低,这就要求路基具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
3. 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3.1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目前多采用机械化施工或综合机械化施工法,采用配套机械,主机配以辅机,相互协调,共同形成主要工序的综合机械化作业的方法,能极大地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造价,保证施工安全。
因此,所采用的机械必须满足路基施工的要求,特别是
压实设备合理配备,是保证路基强度的关键。
3.2严格施工程序:必须认真按规定要求做好组织、物质、技术及现场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小桥涵、挡土墙、盲沟等小型构造物通常是与路基施工同步进行,避免路基填筑后又来开挖修建这些构造物,影响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控制;施工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精心地开展工作:路基土石方施工程序:路堤基底处理一选择填料一确定路堤填(挖)方式一路基压实。
4.质量控制的关键程序 4.1施工测量:其内容主要包括:导线、中线及水准点复测。
操作的要点:一是要认真熟悉图纸,复测后检查与设计是否有误:二是为满足施工期间引用需要,在中线复测中增设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和加桩的地面标高:三是在每道工序施工测量放线时,测量误差要满足规范要求,必须保证纵横断面定位的精度,使施工路基及构造物的定位及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质量要求。
四是要注意道路下面覆盖的管网路线,以免在施工中造成损失。
4.2路基土方施工。
区域内所有改建及新建工程,路基土方施工多为填方路基,很少有挖方路基。
4.2.1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一是分层填筑,满足上一层压实要求后,再填压下一层,压实前必须对含水量进行测定,含水量符合要求后再碾压,避免返工浪费;二是干密度试验标定要准确,对不同的土质要分别标定干密度,不可以用同一个干密度去评定不同土质的压实度。
三是分段施工,纵向搭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
否则路基会出现不均匀沉陷,影响路面平整度。
当路基稳定受到地下水影响时应在路堤底部填以水稳性优良不易风化的砂石材料或
用无机结合料(石灰、水泥等固化材料)进行加固处理使基底形成水稳性好的厚约20cm~30cm 的稳定层。
4.2.2松铺厚度的控制。
松铺厚度与土质类别、压实机具功能、碾压遍数等有关,应根据实际情况保证压实度为原则,路床顶面层最小松铺厚度不应小于8cm。
4.2.3严格控制路堤几何尺寸和坡度。
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比设计宽度宽出30cm,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压实合格后,最后削坡不得缺坡,以保证路堤稳定性。
4.2.4掌握压实方法。
压实应先边后中,以便形成路拱:先轻后重,以适应逐渐增长的土基强度;先慢后快,以免松土被机械推动。
同时应在碾压前,先整平,由路中线向路堤两边整成2%~4%的横坡。
在弯道部分碾压时,应由低的一侧边缘向高的一侧边缘碾压,以便形成单向超高横坡。
前后两次轮迹需重叠12cm~20cm。
应特别注意控制压实均匀,以免引起不均匀沉陷。
4.2.5机械作业的合理安排。
应根据工程地形地貌路基断面形状、用土量、土方调配情况,合理地规定机械运行路线,应有全面、详细的机械运行作业图据的施工。
土的含水量不够时,配洒水车洒水。
含水量较大配翻晒机械翻晒并用压路机碾压。
合理的组织及调备机构是保证施工进程及质量重要因素,也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关键。
5、小桥涵洞及其他构筑物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桥台台背、涵洞两侧及涵顶、挡土墙墙背的填筑在这些构造物
基本完成后进行,由于场地狭窄,又要保证不损坏构造物。
因此,填筑压实比较困难,而且容易积水。
如果填筑不良完工后填土与构造物连接部分出现沉降差,影响行车的速度、舒适与安全,甚至影响构造物的稳定。
5.1填料:在下列范围内一般应选用渗水性土填筑:台背顺路线方向上部距翼墙尾端不少于台高加2m,下部距基础内缘不少于2m;拱桥台背不少于台高的3倍~4倍;涵洞两侧不少于孔径的2倍挡土墙墙背回填部分。
如果台背采用渗水土有困难时,在冰冻地区自路堤顶面起2.5m以下非冰冻地区高水位以下,可用与路堤相同的填料填筑。
特别注意不要将构造物基础挖出来的劣质土混入填料中。
5.2填筑桥台背后填土应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涵洞、管道缺口填土,应在两侧对称均匀回填;涵顶填土的松铺厚度小于50cm~100cm 时,不得通过重型车辆或施工机械,靠近构造物100cm范围内不得有大型机械行驶或作业。
5.3排水桥涵等结构物处填土。
在施工中要竭力防止雨水流入,对已有积水应挖沟或用水泵将其排除。
对于地下渗水可设盲沟引出。
当不得不用非渗水土填筑时应设置横向盲沟或用粘土等不透水材料封顶。
挡土墙墙背也要做好反滤层使水能顺利地从泄水孔流出去。
5.4压实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状态下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20cm。
密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如设计无专门规定.则按路基压实标准执行。
用非渗水土填筑时,必须加强压实措施.或对填土性能进行改善处理(如掺生石灰) 以提高强度和减少雨水的渗入。
6. 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6.1严格控制不合格的
土填入路基。
路基填土不经选择,把表层土、带草皮的土及腐殖土等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导致路堤出现强度不均匀,达不到压实标准,甚至出现路基沉陷等质量问题。
6.2保证达到压实标准。
由于施工方法不对,路基的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使路面产生病害。
防治办法就是不同的土质不能混填,分别对不同的土质进行击实试验,标准实验要准确应通过铺筑试验路获得相关的技术参数来指导施工,确保压实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验纵横坡度,保证每层土的厚度均匀,压实度均匀,坚持桥头涵洞处规范填土,保证达到压实标准。
6.3软土区域注意路基的稳定性。
原水塘、水田地区路基季节性处于过湿状态,致使路基沉陷,产生路面病害。
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换填水稳性好的土,抛石挤淤等处理措施,使路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7. 结束语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
但由于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影响大,且工艺比较复杂.因此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
所以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