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去雕饰
- 格式:docx
- 大小:15.44 KB
- 文档页数:1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什么意思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些诗词歌赋中出现的成语或说法。
其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成语叫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这句成语虽然简短,却蕴含了着深邃的哲理。
本文将详细解释该成语的意思,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 成语解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一句形象地描绘出美丽事物诞生过程和纯真天性的成语。
它意味着真正的美丽来自自然本身,不需要过多的人工装饰和虚饰。
清水代表真实,芙蓉代表美丽,而雕饰则表示人为的装点和修饰。
2. 源自古文化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出自杜牧的《秋夜寄邱员外》一诗。
这句诗描绘了清澈的水中绽放的芙蓉花,以及芙蓉花天然的美丽。
后来,这句诗被人引申为成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 寓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成语传达的是一种对自然的推崇和对真实的追求。
它告诉我们,真实的美丽源于自然,而为人们所称道和喜爱。
这个成语强调了在人们追求美的过程中,应该珍惜自然的本真与纯粹。
不管是人的外貌、品质,还是任何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事物,都应该尊重它的本质,不要过度进行修饰或矫饰。
同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给人们传递了追求内在美、强调真实性的重要价值观。
它教导人们在外貌和生活表现中,更加注重内在修养和道德品质。
4.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而有深刻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4.1 美容行业在美容行业,人们倾向于拥有天然的美丽。
这个成语告诉人们,不需要过度修饰自己的外貌,真实自然的美丽才是追求。
很多人因此选择自然的护肤品和美容方法,去追求清水出芙蓉般的自然美。
4.2 古代文化艺术在古代文化艺术中,人们也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
以书法和绘画为例,古人注重的是勾勒出物象的本真与气质,避免大量的装饰和虚饰。
他们将自然的美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给人以精神愉悦和共鸣。
4.3 人际关系这个成语还可以应用于人际关系中,教导人们在交往中表现真实和真诚。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全诗是李白的哪首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全诗是李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宛如出清水的芙蓉,有大自然天然去雕饰。
这首诗是李白在江夏临别时赠写太守韦良宰的,通过写古述今表达了他对自身境遇和对乱世的忧愤。
这是诗人写的最长一首抒情诗,诗人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同韦良宰的交往为中心,尽情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感慨。
其中如“十月到幽州”之句所产生的歧义,作为一个大诗人,他不可能感觉不到这一点。
对于此只能作一种解释,这是诗人在事后有意造出的一种恍惚语境。
他知道这首诗不只是写给这一个老朋友看的,他是有意向世人明示自己在乱世中的态度与先见之明。
原文: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
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
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
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
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
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
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
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
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
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
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
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
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
蹉跎不得意,驱马还贵乡。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
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
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
贤豪间青娥,对烛俨成行。
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
欢娱未终朝,秩满归咸阳。
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
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
炎凉几度改,九土中横溃。
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
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
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
公卿如犬羊,忠谠醢与菹。
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
帝子许专征,秉旄控强楚。
节制非桓文,军师拥熊虎。
人心失去就,贼势腾风雨。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出自唐代李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解释:宛如出清水的芙蓉,如大自然中本就存在一般,毫无雕刻打磨的痕迹。
此诗是李白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滞留江夏时所作的一首自传体长诗(按此诗作年,王谱、詹谱、王增谱、安谱、郁本、安本作公元759年,黄谱、裴谱作公元760年)。
诗人因受永王之败的牵连,被流放至夜郎,中途获上赦宥。
此诗是在他被赦免后所作。
在这个时候与韦良宰这样一个老朋友相见,李白的感慨当然是很深的。
其中最强烈的莫过于他已由旧日的御前歌手沦为一个流犯,而对方已由一介平凡的知县成为名镇一方的主座了。
其中一个首要缘由就是韦良宰在骚动变乱中作出了与李白不同的选择。
面对老友,李白除了叙及他们的交往始末,着意向他诉说了本身的不幸与委屈,还告诉老朋友骚动变乱前自己北上幽州就是为了探察安禄山的虚实。
这如同下面诠释入永王幕的缘故一样,也是为了消除老朋友的误会,表明自身在政治态度上的清白。
这是诗人写的最长一首抒情诗,诗人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同韦良宰的交往为中心,尽情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感慨。
其中如“十月到幽州”之句所产生的歧义,作为一个大诗人,他不可能感觉不到这一点。
对于此只能作一种解释,这是诗人在事后有意造出的一种恍惚语境。
他知道这首诗不只是写给这一个老朋友看的,他是有意向世人明示自己在乱世中的态度与先见之明。
此诗流传最广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两句。
其意思是,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喻指文学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
雕饰:指文章雕琢。
这两句诗赞美韦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也表示了李白自己对诗歌的见解,主张纯美自然——这是李白推崇追求的文章风格,反对装饰雕琢。
李白自己的作品也正是如此,后人经常引用这两句评价李白的作品。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意思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这句话的意思是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
这里指作文学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文雅脱俗,此文的雕饰指对文章的雕琢修饰。
这句话中的“清水出芙蓉”指的是荷花从水中生长出来的美丽场景,形容清新、淡雅、自然之美。
与此类似的成语还有“粉墨登场”、“山清水秀”等,都是形容清新自然之美。
“天然去雕饰”则是指李白在诗歌中强调自然,反对过度雕琢修饰。
这与李白的诗歌风格有关,他主张纯美自然,反对装饰雕琢,强调真正的美是没有太多修饰的。
总的来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话是在形容清新自然的美,以及李白对诗歌风格的见解,主张纯美自然,反对过度雕琢修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著名的典故,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美的象征。
清水出,如同芙蓉花开,明净清澈;天然去,意味着天然美,没有雕饰,自然而纯粹。
这句典故是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理解的体现,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对美的独特审美观念。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话最早出自《毛诗》,这是《尚书·洪范》的乐府诗,以形容水的清澈澄明,清风荡漾,风景如画。
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美的追求。
这句话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成为中国美学的重要理念之一。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话中蕴含着中国人对美的独特审美观念。
中国古代对美的追求,不像西方文化那样追求豪华奢侈,而是崇尚天然纯粹。
在中国人的审美理念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强调的正是自然之美,注重内在的美和纯粹的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对于中国人来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一种美的境界和品质。
它并不是外在的物质追求,而是内心的美的体现。
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所倡导的“无为而治”的理念相通的。
在中国文化中,美并不是通过雕饰和繁复装饰来达到的,而是通过天然和淳朴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品格来实现的。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中国人对美的理解的一种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古代美学的特色之一。
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是各个文化和民族的共同关注。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作为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理念,对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品味产生了深远影响,也蕴含着中国人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这种追求和理念,不仅体现在中国美术、古建筑、文学等方面,也贯穿于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中。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中国人永恒的审美理念,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理念贯穿始终。
在古代中国的绘画、雕刻、书法等艺术形式中,都能够看到这一审美理念的体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意思
1、节选诗歌如下: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
朱门拥虎士,列戟何森森。
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
2、节选诗歌译文:
宛如出清水的芙蓉,有大自然天然去雕饰。
逸兴满溢*素的襟怀,无时不想到你的招寻约请。
朱门拥立虎士,兵戟罗列森森。
剪竹凿石,溪流清深宛然而去。
3、赏析:
这是诗人写的最长一首抒情诗,诗人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同韦良宰的交往为中心,尽情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感慨。
其中如“十月到幽州”之句所产生的歧义,作为一个大诗人,他不可能感觉不到这一点。
对于此只能作一种解释,这是诗人在事后有意造出的一种恍惚语境。
幸福就好,不要晒出来,因为晒多了,迟早有一天会晒干的,所以低调。
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意思“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思是:宛如出清水的芙蓉,有大自然天然去雕饰。
说明自然才是最美的,真正的美是没有太多修饰的。
这句话出自《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作者是李白。
拓展资料:《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自传体长诗,是李白集中最长的一首诗。
此诗作于李白从流放夜郎途中被赦免后滞留江夏时,诗人回顾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开篇叙述了自己谪仙人的来历以及自己的遭遇,又讲述了与朋友结交的过程,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的清白主张以及积极入仕的愿望,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感慨。
其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两句流传甚广,可看成李白诗风的写照。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原文: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
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
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
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
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
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
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
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
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
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
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
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
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
蹉跎不得意,驱马还贵乡。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
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
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
贤豪间青娥,对烛俨成行。
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
欢娱未终朝,秩满归咸阳。
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
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
炎凉几度改,九土中横溃。
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
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
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
公卿如犬羊,忠谠醢与菹。
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
【古诗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意思出处这句诗的意思是清洁的水中才会生长出无暇的芙蓉,天然的事物胜过抄经过雕琢掩饰的事物。
出自李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
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
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
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
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
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
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
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
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
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
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
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
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
蹉跎不得意,驱马还贵乡。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
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
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
贤豪间青娥,对烛俨成行。
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
欢娱未终朝,秩满归咸阳。
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
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
炎凉几度改,九土中横溃。
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
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
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
公卿如犬羊,忠谠醢与菹。
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
帝子许专征,秉旄控强楚。
节制非桓文,军师拥熊虎。
人心失去就,贼势腾风雨。
惟君固房陵,诚节冠终古。
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
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
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
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
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
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
扫荡六合清,仍为负霜草。
日月无偏照,何由诉苍昊。
良牧称神明,深仁恤交道。
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
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
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
送此万里目,旷然散我愁。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原诗及释义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这句话出自唐朝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中,是用来形容女子自然美丽的诗句。
清水出芙蓉,清水代表的是自然的纯净,芙蓉是一种花卉,象征女子的纯洁美丽。
这一句话表达了女子自然美丽,无需任何装饰的状态。
天然去雕饰,雕饰是指人工加工的痕迹,这句话意味着女子的美丽不需要人工加工的装饰,反而这些装饰会破坏了女子的自然之美。
这一句诗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崇敬与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对于女性的审美观念。
- 1 -。
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天生丽质难自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胪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出自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诗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诗句。
意思是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
喻指文学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
这两句诗赞美韦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也表示了自己对诗歌的见解,主张纯美自然——这是李白推崇追求的文章风格,反对装饰雕琢。
天然去雕饰
时间:2018-02-25 21:05:18 | 作者:学霸
鲁迅先生曾说过:“有真意,去雕饰,少做作,少卖弄。
”这里所说的粉饰,应是指华丽的外观,欲掩盖本来的内容。
即为做作,卖弄。
由此,我不由想到了:天然去雕饰。
雕饰者,做作,卖弄也。
做人做事应当去雕饰。
依稀记得,那一场“大跃进”让中国至少倒退了十年。
一颗白菜有十斤,一头母猪赛大象……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浮夸的风气,在中国的上空“兴风作浪”了一个“世纪”。
更有卖弄者,如东施效颦,在网络上大肆晒名车,晒豪宅,引起大量网民的羡慕,嫉妒,恨。
所以才有了上天对郭美美的“待遇”。
为人多天然,为事去雕饰。
方能在方圆之间书写人生,在世间活得坦荡自如。
坦荡为人,光明做事。
忠君爱国者有如岳飞,为君主抛头颅,洒热血。
收复失地,大败金兵。
为人所敬仰,所爱戴。
他的英名更是千古流传。
做事光明磊落。
为官公正贤明者更有青天大人-包拯。
他从不让好人蒙冤受屈。
他所到之处,作奸犯科者无不闻风丧胆。
他更是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进谏,为民请命。
因此,他被人们称为“包青天”。
但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为人处世,十分矫揉造作,十足像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曾闻一名高级干部,据传公正贤明,十年如一日为民服务。
直到东窗事发,才知一切都是掩饰工作。
他贪污受贿十余万。
收红包,走后门。
做过的坏事数之不尽,真可谓无所不为。
他的“羊皮”终究还是暴露了。
他不但欺骗了世人,更欺骗了他的家人。
他的结局,无不提醒着我们,做人勿做作,做事勿卖弄。
著名书画家傅山曾说,宁巧勿拙,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
这与庄子的率性而为,追求随意而为是一致的。
庄子的率性,正是去雕饰的最好体现。
无为而治,无为而动,无为而静。
是谓心无一物。
古有圣人无为治,今有后人去雕饰。
天然去雕饰,你本来就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