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17.68 KB
- 文档页数:5
第14课《背影》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江苏省扬州《背影》是记事散文,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往事。
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
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
作者当时20岁,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三、字词1.读音辨人。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
1931年留学英国,次年回国。
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拒绝领取“美援”救济粮,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
毛泽东同志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等。
二.写作背景析簌.(sù)游逛.(ɡuànɡ)妥贴.(tiē)踌躇..(chóu chú)琐屑.(xiè)箸.(zhù)晶莹.(yínɡ)差使(chāi)蹒跚(pán shān)奔丧(bēn sānɡ)2.词语释义差使:旧社会在机关里做事叫“当差”,文中指职务。
交卸: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精神不振作。
文中指衰颓败落。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四、结构层次第一部分: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
开篇点题。
第二部分(从“那年冬天”到“我的眼泪又来了”):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的真挚感情。
【第一层(从“那年冬天”到“我们便同行”):交代这次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1.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总结本文旨在对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进行总结,简要概述该单元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并给出一些建议和反思。
一、内容概述该单元主要讲述了诗歌的分类和鉴赏,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1. 诗的形式分类:韵文诗和无韵文诗,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
2. 赏析现代诗歌:研究现代诗人的作品,感受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3. 朗读表演:通过朗读诗歌并进行表演,提升口语表达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熟悉诗歌的分类和特点,理解韵律对诗歌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节奏和语调。
三、建议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朗读表演,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意义,阅读诗歌时注重情感体验和内涵的发掘。
3. 加强和语文其他知识的联系,将诗歌研究与其他单元内容进行整合,提升学科间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结束后,应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在诗歌的分类和鉴赏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提升,不仅提高了审美能力,还培养了良好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发展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上是对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总结,希望能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十六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1、本文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简洁,生动优美,典雅。
2、说明方法:举例子(最多)3、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由现象引出原理(由表及里)4、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更形象化5、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以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预报农时的作用。
6、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7、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称为物候学。
8、物候现象的来临的决定因素(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空间因素),古今的差异(时间因素)。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十七奇妙的克隆1、四个小标题:使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本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3、说明方法:引用,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做诠释4、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以变成十株葡萄…(化高深为浅显易懂)5、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6、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一个群体,也叫“克隆”。
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
7、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的实验)生物顺序8、本节说明技术在不断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9、鲫鱼(鱼类)→蟾蜍(两栖类)→老鼠(哺乳类)(从低等到高等)10、克隆绵羊“多利”标志着:○1标志着克隆技术取得了新的成就○2既是人类的福音,又是人类的噩兆。
11、克隆技术牵涉到伦理道德问题。
12、克隆技术的利:○1可以繁殖“高附加值牲畜” ○2挽救珍稀动物○3防治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拟物,强调其作用十八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恐龙无处不在1、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2、语言特色:①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多②多处运用了设问句③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明白如画。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战争记忆第1课新闻两则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绥.suí聿.yù2.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泽东。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 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重点汇总一、课文梳理1. 《背影》:朱自清的这篇散文,以“背影”为线索,回忆了父亲在火车站为“我”送别的情景。
通过对父亲艰难地穿过铁道去买橘子的“背影”的细致描写,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展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文章还叙述了家庭的变故以及父子间的情感变化,从起初的不理解到后来的愧疚与思念,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也反映了父子之间复杂而深厚的情感关系。
2. 《白杨礼赞》:茅盾的这篇抒情散文,采用象征手法,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为描写对象。
先描绘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氛围;再细致刻画白杨树的外形,如“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突出其正直、团结、向上的特点;进而由树及人,赞美了北方农民以及抗日军民的坚韧不拔、团结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民族精神的歌颂与呼唤。
3.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严文井在文中先感慨生命的易逝,如“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然后通过对小草、小牛犊等生命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认识到生命的神奇与不朽,“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鼓励人们要热爱生命,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价值。
第四单元:《修辞的魅力》知识点总结一、修辞手法的概念及分类修辞手法是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通过对词句的修饰和运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性,从而达到更好的表达和传达作用。
修辞手法可分为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借代、反问等多种类型。
1.比喻比喻是借用某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方法,通过比拟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表现事物之间的通联。
例如:他的声音像夜莺一样婉转动听。
2.拟人拟人是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征、行为和感情,以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例如:大地在欢迎春天的到来时,红花、绿叶向它们点头致意。
3.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的描述进行程度的加强,以突出作品的效果和形象的生动性。
例如:她可是穿越了亿万年来的时间,才走到我的面前。
4.排比排比是通过将相同或类似的句式结构进行并列,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例如:他们为了灭火,不计生命,不顾一切,不怕牺牲。
5.借代借代是借用寓意的形象,暗示某种含义,以增强作品的深刻性和意蕴。
例如:明月从云间出来,犹如一位害羞的新娘。
6.反问反问是作者以问句的形式来表达某种观点或态度,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难道这一切都是偶然的吗?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现1.增强表现力修辞手法通过对语言的运用和修饰,使作品更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2.丰富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丰富作品的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加多姿多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增加趣味性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作品的阅读体验。
4.引导思考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引导读者思考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深层次的内涵,增强作品的思想性和感染力。
三、修辞手法在阅读中的应用1.加深理解在阅读中,应当注意作品中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把握,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2.感受语言魅力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加语言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使作品更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应当细心感受语言的魅力。
以下是八上语文第四单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特别是一些多音字和形近字。
理解和分析本单元的文言文,包括《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
重点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文言文的句式和语法。
深入理解本单元的古诗,包括《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等。
需要掌握诗歌的主题、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
学习本单元的现代文,包括《三峡》、《短文两篇》等。
需要理解文章的主题、情感、表现手法等,并能够进行一定的赏析。
了解本单元的文学常识,包括各个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等。
掌握本单元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包括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完成本单元的练习和测试,包括课后的练习题、单元测试卷等。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可能因教材和教学实际而有所不同。
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教材和老师的指导,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词语知识重点字音:第13课《背影》交卸(xiè)狼藉(jí)簌(sù)赋闲(fù)惟(wéi)游逛(guàng)妥帖(tuǒ)踌躇(chóuchú)拣(jiǎn)zhù)迂(yū)蹒跚(pánshān)倾(qīng)拭(shì)晶莹(yíng)颓唐(tuí)琐屑(箸(记xiè)惦(diàn)第14课《白杨礼赞》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恹恹欲睡(yānyān)虬枝(qiú)婆娑(suō)秀颀(qí)倔强(jiàng)第15课《散文二篇》茸毛(róng)蔓延(màn)凋谢(diāo)洗涤(dí)俯瞰(kàn)遏制(è)第16课《昆明的雨》炽(chì):热烈、旺盛。
密匝(zā)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重点词语: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的得到的(妙语佳句)。
语出陆游的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主宰:支配;统治;掌握。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倦怠:疲乏困倦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
婆娑:盘旋(多指舞蹈)。
泛出:透出。
鄙视:轻视;看不起。
鲜腴:新鲜肥美。
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
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
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一般写作“瞠目结舌”。
二、课文内容梳理《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极好的叙事散文。
作者通过对几年前回乡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情景的追述,特别是通过对凝聚着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
《白杨礼赞》以白杨树为象征,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知识点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脸颊.(jiá)荒谬.(miào)溃.退 (kuì) 抑扬顿挫B.畸.形 (qí) 蒙昧.(mèi)窒.息(zhì)鹤唳鸡群C.炽.热(zhì)锃.亮(zèng)寒噤.(jìn) 和颜悦色D.瞥.见(piē)盎.然 (àng) 胆怯.(qiè)正襟危坐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同学们就毕业晚会究竟怎样开展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春天在人们期盼中走来:南方绿草如茵,春暖花开;北方涣然冰释....,溪流潺湲。
C.我对他说:“王明,这段时间幸好有我鼎立相助....,你的语文成绩终于突破100分啦!”D.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卢永根夫妇捐出毕生积蓄八百多万元,这一善举真是石破..天惊..。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B.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C.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D.在本届世乒赛上,运动健儿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体冠军。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青岩古镇入选‘中国古镇’特种邮票。
”句中“入选”和“邮票”依次是动词、名词。
B.“新闻阅读”“百鸟朝凤”“殚精竭虑”依次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
C.消息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新闻特写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D.“盲人女教师刘芳就像一朵开在大山深处的百合花。
”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6、对下列语句进行正确排序的一项是()①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确立了唯物主义生物进化观点。
16 散文二篇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中心观点。
2.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永久的生命严文井【课前习·朗读与积累】1. 严文井(1915-2005),原名,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
2.给加点字注音。
兴.味洗涤.卑.微牛犊.茸.毛消逝.繁殖..凋.谢臼.齿蔓.延混.为一体【课中习·质疑与释疑】3. 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各段中心句划分层次作者情感1.2.3.4.5.4.了解背景,理解主旨。
背景:主旨:5.研讨课文,揣摩写法课文高唱生命的凯歌,可是第一段却讲到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与标题相去甚远,是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写法:作用:6.品味语言,重组成文。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请从赞美生命的角度,自由命题,从课文中选取三四个佳句形成一篇小文章。
然后朗诵给同学们听。
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课前习·朗读与积累】1. 罗素((1872-1970),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获1950年。
2.给加点字注音。
遏.制濒.临深渊.星辰.飓.风震颤.俯瞰.【课中习·质疑与释疑】3. 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4.体会感悟既然活得这么苦,作者为什么认为这是值得的?5.思考人生我的人生追求:【课后习·拓展与延伸】这两篇议论性散文语言既睿智又形象,既理性又富有感情,请摘录文中的修辞句,并按格式赏析。
例: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严文井《永久的生命》)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命比作花朵,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生命个体会凋谢,但生命现象却永存,会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更加美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3.1. 过去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一、谈生命易逝。
(无奈)2.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3.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 二、谈生命永久。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孕yùn育萌méng发销声匿nì迹连翘qiáo点拨:注意多音字“翘”字的读音。
2.解释下列词语。
(1)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2)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3)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本课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4)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3.用恰当词语填空。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家(称谓) 竺可桢(人名)。
2.说明文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两种,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3.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三种。
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最基本的特征。
【第17课奇妙的克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胚pēi胎蟾蜍chán chú 两栖qī类分泌mì濒bīn临繁衍yǎn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2)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奇妙的克隆》的作者是谈家桢。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臀tún 骨骼gé 铱yī潮汐xī尘埃āi硅guī追溯sù点拨:“臀”不要误读成dian2.解释下列词语。
记背手册(第四单元)14.背影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诗集《雪朝》(与人合作)。
散文代表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绿》《春》等。
字音字形【易错读音】迂.(腐)(yū)交卸.(xiè)簌.簌(sù)踌躇..(chóu chú)颓.唐(tuí)琐屑..(suǒ xiè)举箸.(zhù)丧.事(sāng)【易错字词】赋闲狼藉蹒跚搀扶惨淡勾留妥帖触目伤怀祸不单行不能自已词语运用◆根据下列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下列成语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触目伤怀【释义】怀:心。
看到(家庭败落的境况)心里感到悲伤。
【用法】中性词,近义词有:触目伤心等。
【判断】回到物是人非的故园,他每每触目伤怀。
(√)2.祸不单行【释义】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用法】贬义词,近义词有:雪上加霜、避坑落井、横遭不幸等。
【判断】你这样做,对他来说简直是祸不单行!(×)主题识记本文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散文。
作者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来构思全文,追忆了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父亲形象,表达了父子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二、重点讲解课文重点句子赏析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白描、动作描写:把父亲买橘子时的情景再现出来,真实朴素地表现了父亲爱子之深。
“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等词语三、素养提升本文用白描记叙事实,抒情气氛浓厚。
作者追忆了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通过对回家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的描述,特别是对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描写,刻画一位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现了父子真挚深厚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之情。
第一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
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湖(wú)击溃(kuì)督战(dū)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 í)港摧枯拉朽(xiǔ)歼灭(jiān)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 āng)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发(bān)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三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2019年秋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含答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4.背影迂. 拭. 搀. 交卸. 狼藉. 簌.簌 赋.闲 游逛. 踌躇.. 马褂. 蹒跚.. 颓.唐 琐屑.. 触.目伤怀15.白杨礼赞开垦. 主宰. 倦怠. 丫.枝 倔强.. 婆娑.. 虬.枝 伟岸.. 傲.然 宛.然 秀颀. 鄙.视 妙手偶.得 坦荡如砥. 潜滋.暗长. 恹.恹欲睡 旁逸.斜出 不折不挠.16.散文二篇兴.味 洗涤. 卑.微 牛犊. 茸.毛 消逝. 繁殖. 凋.谢 遏.制 濒.临 深渊. 星辰.17.昆明的雨乍. 辟邪.. 鲜腴. 篱笆.. 格调.. 吆喝.. 暮.年 情.味 苔痕.. 密匝.匝 连绵.不断 张目结.舌二.根据意思写出词语14. 背 影1.乱七八糟的样子( )2.纷纷落下的样子。
( )3.把财物等出卖和典当出去。
( )4.凄惨暗淡,不景气。
( )5. 课文指失业在家。
( )6.短时间停留。
( )7.犹豫。
( )8.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 )9.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 )10.衰颓败落。
( )11.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 )12.自我控制。
已,停止,课文是“控制”的意思。
( )13.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 )14.细小而而琐碎的事。
( )15. 白杨礼赞1.视力所及的范围。
( )2.黄土地和绿植被纵横交叉在一起。
( )3. 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 )4.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
()5.(性情)刚强不屈。
()6.纵横驰聘,冲杀突击。
()7.美而高。
()8.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9.暗暗地生长。
()10、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
()11.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12.高耸在天空中。
()13.枝叶扶疏,形容姿态优美。
()16.散文二篇1.向四周扩展延伸。
()2.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3.冲荡;清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
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四单元
十六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本文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简洁,生动优美,典雅。
说明方法:举例子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由现象引出原理
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更形象化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以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预报农时的作用。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称为物候学。
物候现象的来临的决定因素: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十七奇妙的克隆
四个小标题:使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本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引用,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做诠释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以变成十株葡萄…
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一个群体,也叫“克隆”。
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生物顺序
本节说明技术在不断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鲫鱼→蟾蜍→老鼠
0、克隆绵羊“多利”标志着:○1标志着克隆技术取得了新的成就○2既是人类的福音,又是人类的噩兆。
1、克隆技术牵涉到伦理道德问题。
克隆技术的利:○1可以繁殖“高附加值牲畜”○2挽救珍稀动物○3防治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
……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拟物,强调其作用
十八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恐龙无处不在
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
语言特色:①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多②多处运用了设问句
③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更加生动形象,明白如画。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板块构造理论
现代的两栖动物:举人们熟悉的例子来使概念更浅显易懂。
本文的专业术语:使更有权威性,科学性
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南极大陆→极地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的多么天衣无缝: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说的一个显而易见的证据。
被压扁的沙子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也许”表示估计“最终”表明作者的信心
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强调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同时体现了作者的幽默。
因为斯石英只有在撞击下才形成,所以由被压扁的沙子
推导出恐龙灭绝的原因
两文作比较:①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②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③说明内容1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化石证明板块构造说2用“斯石英”证明恐龙灭绝是由撞击形成的
④说明语言逻辑性强,简明精炼,风趣幽默
十九生物入侵者
事理说明文通常用逻辑顺序
本文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
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生物入侵者的危害:1破坏生态系统
造成经济损失没有天敌危害
物种多样性遭破坏两个因素
不受同类食物竞争
不同科学家的不同态度:①经过“物竞天择”,可制约生物入侵者,达到新的平衡
②任由发展,会给当地的人类和自然造成重大的危害
二十落日的幻觉
第2段主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生动、形象,使文学性、可读性更强。
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过渡句,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
下的作用。
第4段中“1871年……10倍以上。
”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什么说明方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强的可信度,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
”
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