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流通硬币》版别研究初探
- 格式:docx
- 大小:16.42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建国以来发行的五套人民币概况一、【第一套人民币】1、发行时间:1948年12月1日2、版别: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3、特点:第一套人民币带有明显的战争时代色彩。
一是印制质量粗糙,印制技术、工艺不统一,纸张易磨损;二是票面设计图案比较单调,色彩变化少;三是票券的面额、版制种类繁多;四是面额大(最大的50000元),单位价值低,在流通中计算时以万元为单位,不利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不便;五是票券防伪功能差。
4、作用:统一发行人民币是为迎接全国解放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它清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通货膨胀和中国近百年外币、金银币在市场流通买卖的历史,促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在建国初期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第二套人民币】1、发行时间:1955年3月1日,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
2、版别: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11个面额,其中1元券有2种,5元券有2种,1分、2分和5分券别有纸币、硬币2种。
为便于流通,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种硬币,与纸分币等值流通。
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别发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分别对票面图案、花纹进行了调整和更换。
由于大面额钞票技术要求很高,在当时情况下3、5、10元由苏联代印。
3、特点:一是消除了战时痕迹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版别少,面额小,单位价值大,方便流通;二是版面图案体现了各民族大团结,共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貌,具有好看、好认、好算、好使用“四好”特点;三是精心制作,印制技术和纸张质量都比第一套人民币好,防伪性能增强;四是钞券的印制,由部分依靠外援过渡到本国独立印制,1961年我国自制的水印纸研制成功,即用在第二套人民币钞券上。
第一套硬币分币(1、2、5分),材质是铝镍合金。
第一套硬币从1955年至1992年,我国共发行这三种面值的硬分币75枚。
1979年5分,1980年2分、5分,1981年1分、5分硬币,号称硬分币“五大天王”。
1分币28种,其中1960年、1965年至1970年、1988年至1990年均未发行1分硬币。
2分币27种,其中1955年、1958年、 1965年至1973年未发行2分硬币。
5分币20种,其中1958年至1973年,1975年、1977年均未发行5分硬币。
第二套硬币(1、2、5角,1元),三种角币材质是铜锌合金,一元硬币材质是铜镍合金。
第二套硬币这套硬币从1980年至1986年共七种不同的版别,每年4枚,计28枚。
其中,1982年、1984年、1986年的硬币最为稀少,收藏价值较高。
第三套硬币(1、5角,1元)是花卉系列为主题。
第三套硬币以上硬币的背面都是国徽为主图。
第四套硬币(1、5角,1元)也是以花卉系列为主题。
第四套硬币正面第四套硬币背面兰花1角,材质是铝锌合金(1999-2004),2005年开始材质为不锈钢。
荷花5角,2002年开始材质是钢芯镀铜。
菊花1元,1999年开始材质是钢芯镀镍。
现在开始收藏第三、第四套硬币比较容易,尽量收藏好品相的。
最近银行公布的硬币回收价格年份面值价格1957年1分1元1960年1分80元1962年1分30元中国硬分币收藏交易价格参考表1982 0.3 0.3 11983 0.3 1 0.51984 3 0.3 0.51985 0.5 0.3 0.51986 0.5 0.3 0.21987 0.3 0.2 0.31988 1360 0.2 0.31989 1340 60.5 0.31990 3500 0.5 0.31991 2 1.5 0.51992 60 60 2第一套人民币价格已涨到400万元面值10元的奥运钞被炒到2000元,第一版人民币报价高达400万元,而一张1962年版的背绿水印1角纸币目前被炒到了30000元的“天价”,升值幅度高达30万倍……钱币收藏上演了“天价小钱”的升值神话。
我国全部流通硬币及年份⼤盘点,值得收藏!我们现在⽤的硬币是第四套硬币,对于这套天天⽤的硬币,你⼜了解多少呢?它,会不会是你最熟悉的陌⽣⼈?今天⼩编就带⼤家⼀起来盘点⼀下我国的四套流通硬币,资料很齐全,建议收藏。
第⼀套硬币发⾏情况分币真正的铸造时间是从1957年开始,⽽版别的设计从1955年就已经开始。
⼀分从1955年断续发⾏⾄今,已发⾏流通36个年份。
具体年份如下:55、56、57、58、59、61、63、64、71、72、73、74、75、76、77、78、 79、80、 82、 83、 84、 85、86、 87、91、 00、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5⼆分从1956年断续发⾏⾄1991年,计划发⾏流通24个年份,具体年份如下:56、 59、 60、61、 62、 63、 64、 74、 75、 76、 77、 78、 79、 81、 82、 83、 84、 85、 86、 87、88、89、 90、 91展开剩余87%五分从1955年断续发⾏⾄1992年,计划发⾏流通16个年份,具体年份如下:55、56、 57、 74、 76、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硬分币版别情况1、⼀分硬币:82年⼀分有两种版别,有凸版、凹版之分,主要在于分币“分”字横折钩的钩上,⼀个向外凸,⼀个向⾥凹。
还有⼀点⼩区别,⼩写的币值“1”⼀个粗,⼀个微细⼀;其实是字体的区别,⼀个是宋体,⼀个是楷体。
2、⼆分硬币:83年⼆分有两种版别,区别的地⽅也主要在于分币的“分”横折钩的钩上,⼀个是宋体,⼀个是楷体。
3、五分硬币:56年五分有两种版别,常称粗版、细版,也有叫⼤星版、⼩星版;主要区别在于国徽五星⼤⼩不⼀样,⼀种五星⼤,⼀种五星⼩。
⼩星版珍稀⼀些。
其他年份的分币皆为⼀种版别。
1、全套难求;2、全新难求;3、存世量参差不齐831、872、 882、 902、 865等存世量较⼤。
《第一套流通硬币收藏(难易)分级表》——重新界定硬分币各品种的收藏地位一、Ⅰ级(★★★★★):“七大天皇”分币(七大珍)(发行量3000-1万,存世量珍罕,现市场参考价:2500-5000)1分:79年凸版81年平版84年平版2分:84年凸版5分:79年81年平版84年平版二、Ⅱ级(★★★★):“八大天王”分币(八小珍)(发行量2-8万,存世量珍稀,现市场参考价:1000-3000)1分:80年平版81年凸版2分:80年81年凸版82年凸版5分:80年81年凸版83年凸版三、Ⅲ级(★★★级):“25枚小天王”分币(稀少)(发行量19.2万-32万,存世量稀少,现市场参考价:10-200)1分:92-99年8枚2分:92-2000年9枚5分:93-2000年8枚四、Ⅳ级(★★级):“15小龙”分币(发行量上亿,但存世量较少,普品参考价:5-50;但包括79年以前的早期币的卷光全品相市场少见,参考市场价:150-3000元根据市场供求波动)1分:55、56、57、58、59、61、63年2分:56、59、60、61、62、63年5分:55、57年五、Ⅴ级(★级):“6小侠”分币(除了83-2凸版和82-1平版发行量较少外,发行量巨大,但由于版别特殊,其中72-1和78-1是唯一的平凸混合版,82-1,8 3-2是唯一平版凸版两个版别正式进入领域流通的分币,所以收藏价值较大,参考价:10-500元,其中以72-1全品和83-2凸版全品最为稀少)1分:72-1混合版、78-1混合版、82-1两种版别2分:83-2两种版别六、Ⅵ级(普通级):其它普通年号的分币(发行量巨大,79年以前的早期币有收藏价值,80年以后的后期币只有原光币有收藏价值,参考价:0.5-50元)珍稀版别硬分币收藏难度排序表(由难到易排序,同一行难度一致)一、七大天皇硬分币(七大珍):84-2(凸)84-1(平),84-5(平)81-1(平),81-5(平)79-1(凸),79-5二、八大天王硬分币(八小珍):81-1(凸),81-2(凸),81-5(凸)82-2(凸),83-5(凸)80-1(平),80-2,80-5【备注:流通硬分币版别定义】:“平版”(平)—主要是沈阳造币厂铸造的,特征:“平芒、圆弧勾、人字头平头”,具体为倒数第二个麦芒与飘带平行,分字提勾是平滑的圆弧勾,人字头是平的最主要最多见的流通硬分币版别;“平版”分币迄今为止共有85种(1分28种,2分34种,5分23种)。
人民币硬币发行资料及收藏建国后最早的硬币是1955年版1分、5分和1956年版2分铝币,是1957年开始正式发行的。
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已经发行了四套硬币。
第一套是新中国发行的1955年版流通金属分币,其面额有1分、2分、5分。
从1955年至1992年,我国共发行这三种面值的硬分币75枚。
1955年版硬币其材质均为铝镁合金。
随着我国集币热潮的高涨,硬分币渐成集币者手中的宠儿,其价格日益见涨。
目前,整套全新硬分币的售价已从1990年的几百元上涨为3000元以上。
部分年份的硬分币发行量非常稀少,只作为旅游纪念品(精装)卖给国外游客,基本上不在国内流通,故现在已踪迹难觅,其价格自然不斐,如1979年5分,1980年2分、5分,1981年1分、5分硬币,号称硬分币“五大天王”,每枚收藏价格都在200元以上,因而成为集币者梦寐以求、备受追捧的“珍品”,因为罕见,所以目前收藏市场上见有伪币,收藏者应谨慎。
从1955年1992年,新中国发行了75枚流通金属分币中,1分币28种,其中1960年、1965年至1970年、1988年至1990年均未发行1分硬币。
2分币27种,其中1955年、1958年、1965年至1973年未发行2分硬币。
5分币20种,其中1958年至1973年,1975年、1977年均未发行5分硬币。
由于发行数量及其流通时间长短不同,有些年份的硬币已很难找到,其收藏价值升值潜力均不可低估。
有关收藏投资人士认为,在具体操作时不必刻意追求“珍品”,宜选择那些发行量较小,正常流通渠道中不太多见,但收集起来又比较容易的品种。
如1955年、1957年、1992年的1分和1959年、1992年的2分这种较为稀罕的品种,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益。
对于那些发行量较大的品种,若是全品相收集,也可有所收获。
另外,应当指出的是,从1993至2000年,国家又发行了8套精装硬币,内装1、2、5分,1、5角,1元硬币各1枚。
其中的1、2、5分硬币不参与市场流通,是专供收藏用的,应该具有较大的增值空间,并且有可能成为中的珍品。
新中国四套流通硬币:每一枚都如数家珍我国的铝质硬分币自1957年12月1日开始发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决定发行数量。
当辅币流通顺畅,硬分币生产量就相对减少;辅币短缺,生产量就相应增加;有时社会上硬分币充裕,当年就停发新硬币。
还有仅仅发行用于装帧的少量成套硬币,作为旅游纪念品,或国际交往礼品。
如1979年5分;1980年2分、5分;1981年1分、5分,这五枚硬分币没有公开发行,仅存在装帧册中,发行量很少,在国内极为难找,成为集币者寻觅的珍品。
除了上述五种硬分币外,近年来也有专供配套的硬分币发行。
如由中国人民银行装帧的1992年一分、二分币;1993至1996年一分、二分、五分币,每种仅制造9.2-28万枚。
尤其是精制币发行量更少,只有2万套。
近年来这些硬分币没有以流通币形式投入市场,故而真正成了收藏品。
新中国的四套硬币第一套硬币为1分、2分、5分,材质是铝镍合金。
从1955年1992年,新中国发行了75枚流通金属分币中,1分币28种,其中1960年、1965年至1970年、1988年至1990年均未发行1分硬币。
2分币27种,其中1955年、1958年、1965年至1973年未发行2分硬币。
5分币20种,其中1958年至1973年,1975年、1977年均未发行5分硬币。
现在流通的依然是第一版1、2、5分硬币。
第二套是中国人民银行1980年4月发行的1角、2角、5角和1元四种面值的长城硬币,配合第三套纸币流通。
其中角币的材质为铜锌合金,元币材质为铜镍合金。
这套硬币从1980年至1986年共七种不同的版别,每年4枚,计28枚。
其中,1982年、1984年、1986年的硬币最为稀少,收藏价值较高。
第三套新版硬币从1991年开始铸造。
于1992年6月1日起在全国发行91年版新的壹角、伍角、壹元三种流通金属币,均呈圆形,材质壹角为铝镁合金,取消了边缘齿,采用内九边形。
伍角为黄铜合金,边形由周边连续丝齿改为间断丝齿。
普通流通硬币收藏2010年12月08日下午 06:59新中国成立至今,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是在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进入反攻阶段诞生的。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成立,同时发行了第一套第一批人民币,面值为10元、20元、50元3种。
1949年1月10日,又发行第二批1元、5元、100元3种券。
到1953年12月,共发行了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等12种面值、共计62种版别的人民币。
最小面值为1元,最大面值为5万元。
1955年5月10日,第一套人民币停止流通使用。
第二套人民币是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因为币面印刷的年号多为1953年,因而被人们俗称为53年版。
至1962年4月20日止,共发行了11种面值、13种版别的人民币。
主币有1元、2元、3元、5元、10元等5种,辅币有1角、2角、5角、1分、2分、5分等6种。
到1999年1月1日,第二套人民币(纸分币、硬分币除外)停止流通使用。
第三套人民币是从1962年4月20日起陆续发行的,到1980年4月15日止,共发行了7种面值、9种版别的人民币。
主币为1元、2元、5元、10元等4种,辅币为1角、2角、5角等3种,其中,1角券有3种版别。
有人认为,第三套人民币的分类,应包括第二套人民币同版无号纸分币3种,共计为12种。
从2000年7月1日起,第三套人民币停止在市场流通。
第四套人民币从1987年4月27日起陆续发行,到1997年12月31日止,共发行了9种面值、14种版别的人民币,主币有1元(80版、90版、96版3种)、2元(80版、90版两种)、5元、10元、50元(80版、90版两种)、100元(80版、90版两种)等共6种面值、11种版别,辅币有1角、2角、5角等3种。
第五套人民币从1999年10月1日起陆续发行。
至2010年已发行了6种面值、11种版别的人民币。
硬币的四种版式,作为钱币收藏着你竟然不知道?想要做个合格的钱币收藏者?这些硬币知识你知道吗?今天的科普文又来啦!按图案和文字划分,我国硬分币可以分成平芒版、露芒版、平露版和混合版4种。
1.平芒版平芒版又称平版,指的是硬分币背面图案中连接两根麦穗的飘带较长,飘带各从左右两根麦穗的外部第一颗麦粒的芒尖上飘出,向内绕一弧形,末端正好和第二颗麦粒的芒尖相平连接,“分”字提勾是平滑的圆弧勾,“刀”字横撇相连接,其背面特征概括为“平芒、分字圆弧勾、刀字横撇连”。
正面国徽图案直径略大。
平芒版主要由沈阳造币厂铸造。
平芒版的数量远远少于露芒版的,最早出现的平芒版是1955年的1分和5分,“四小龙”位在平芒版之列。
据初步统计,硬分币平芒版有如下年号:1分(31个)1955-1959、1961、1963-1964、1971、1973、1975、1977、1979-1982、1984-1987、1991-1992、2005-20132分(35个)1956-1957(注:1957年的2分,只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分管货币发行的马德伦副行长主编的《中国名片人*民*币》等相关人民币的设计与印制资料中有实物图样,是否为样币,一直是个谜,好似大众流通领域未有发现)1959-1964、1974-20005分(23个)1955-1957、1980-1981、1983-20002. 露芒版露芒版又称凸版,指的是硬分币背面图案中连接两根麦穗的飘带较短,飘带各从左右两根麦穗的外部第一颗麦粒的芒尖上飘出,麦芒被飘带遮挡。
飘带向内绕一弧形,末端落在第二颗麦粒的抽芒处,把第二颗麦粒的芒全部显露在外,“分”字提勾是凸出的拐角勾,“刀”字撇有小缺口,其背面特征概括为“露芒、分字拐角勾、刀字撇缺口”。
正面国徽图案直径略小。
露芒版主要由上海造币厂铸造。
最早出现露芒版的是1974年的1分和5分,最后出现露芒版的是2000年的1分(流通中偶见散币)。
832凸版已引起人民的广泛兴趣,并逐渐得到认可。
中国人民币硬币发展史本稿刊载于2007年7月上旬出版的第十三期《钱币》报上,本博客转载.硬币,即金属铸造的货币。
用金属铸造货币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
由于金属币具有使用方便,耐磨损,流通寿命长等优点。
它除了自身所具备的货币职能外,还有很高艺术欣赏和收藏保值功能。
新中国发行的硬币,大致可分为流通普通用的硬币;流通用的金属纪念币和收藏用的贵金属纪念币。
其中贵金属纪念币,即一般人俗称金银币,价格昂贵,发行量极少,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和创汇上考虑,在销售上目前主要注意开发国际市场同时,也开始培育、立足国内市场、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普及开来,这另有专题论述。
现就话说新中国流通用的普通硬币,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硬币,国家至今共发行有四套。
第一套硬币从1955年开始铸造,于1957年12月1日正式发行,1955年版铝镁合金的流通金属硬币,作为人民币的辅币。
共计有三种面值,分别为壹分、贰分、伍分。
呈圆形,边有齿,材质为铝镁合金。
正面图案均为国名和国徽,背面图案均为麦穗,面值和发行年份组成。
1965年至1970年间,因国内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情况,三种铝分币均停止生产和发行。
有的年代只发行一种或二种,到1992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了壹分币27种、贰分币26种、伍分币19种,笔者统计三种面值累计共有72种(枚),集全非常不易。
其中有如1979年伍分、1980年贰分、伍分,1981年壹分、伍分计五种,当年只铸造了很少一部份,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给国外游客,市面上基本没有流通过,在国内极为难找,成为集币者寻觅的珍品。
这套铝质硬分币,迄今为止,仍属我国法定的现行货币,可以和第四、第五套人民币等值混用。
没有只收不付和停止流通的通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硬分币,只是在物资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的今天,货币面额增大了,硬分币已自动失去流通职能,只有银行柜台上支付利息用铝质分币,市场上买卖双方不计硬分币了,这套铝质硬分币流通至今已经历50年,在流通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硬分币收藏知识转载自:人民币收藏/four.php中国人民银行受命于1955年开始铸造、于1957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的1分、2分、5分流通金属币被人们称为新中国第一套流通金属币或1955年版流通硬币。
我国第一套流通金属币是在物价稳定、商品交易日益扩大的的情况下,为了便利流通而发行的。
当时,分币流通非常频繁,纸分币很容易破损,不少人民群众来信要求政府发行硬分币以代替纸分币流通,因为金属铸币具有耐磨损,流通寿命长,使用方便,便于发展现代化的自动售货服务和有利于提高现金收付部门的工作效率等优点。
在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初期,我国货币为单一纸币。
1957年,我国在发行人民币纸币的同时,发行了流通金属币,完善了人民币币种。
设计者为我国北京印钞厂副总工程师刘延年先生。
此后,逐步形成了人民币纸币与金属币多品种多系列并存的货币体系。
从投产以来,除1965年至1970年六年之中及后来2001年至2004年四年之中未发行外,其它年份每年的生产量都达到了数亿枚之多。
截止2010年,按铸造年号统计,共发行了3种面额102个品种的硬币,其中,1分硬币41种,2分硬币34种,5分硬币27种,面值共2.44元。
这套硬币自发行到现在,流通时间已超过50年,是目前流通使用时间最长的人民币币种。
1955年版1分硬币的材质为铝镁合金,颜色为银白色。
圆形,直径18mm,厚度1.35mm,重量0.67g。
正面中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上部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
背面中部为“壹分”二字,周围是麦穗图案,上部为阿拉伯数字“1”,下部为铸造年号。
侧边缘为连续丝齿101个。
由沈阳造币厂、上海造币厂铸造。
按铸造年号统计,至2010年,共发行了41个年号的币品:1955、1956、1957、1958、1959、1961、1963、1964、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中国人民币硬币发展史本稿刊载于2007年7月上旬出版的第十三期《钱币》报上,本博客转载.硬币,即金属铸造的货币。
用金属铸造货币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
由于金属币具有使用方便,耐磨损,流通寿命长等优点。
它除了自身所具备的货币职能外,还有很高艺术欣赏和收藏保值功能。
新中国发行的硬币,大致可分为流通普通用的硬币;流通用的金属纪念币和收藏用的贵金属纪念币。
其中贵金属纪念币,即一般人俗称金银币,价格昂贵,发行量极少,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和创汇上考虑,在销售上目前主要注意开发国际市场同时,也开始培育、立足国内市场、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普及开来,这另有专题论述。
现就话说新中国流通用的普通硬币,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硬币,国家至今共发行有四套。
第一套硬币从1955年开始铸造,于1957年12月1日正式发行,1955年版铝镁合金的流通金属硬币,作为人民币的辅币。
共计有三种面值,分别为壹分、贰分、伍分。
呈圆形,边有齿,材质为铝镁合金。
正面图案均为国名和国徽,背面图案均为麦穗,面值和发行年份组成。
1965年至1970年间,因国内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情况,三种铝分币均停止生产和发行。
有的年代只发行一种或二种,到1992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了壹分币27种、贰分币26种、伍分币19种,笔者统计三种面值累计共有72种(枚),集全非常不易。
其中有如1979年伍分、1980年贰分、伍分,1981年壹分、伍分计五种,当年只铸造了很少一部份,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给国外游客,市面上基本没有流通过,在国内极为难找,成为集币者寻觅的珍品。
这套铝质硬分币,迄今为止,仍属我国法定的现行货币,可以和第四、第五套人民币等值混用。
没有只收不付和停止流通的通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硬分币,只是在物资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的今天,货币面额增大了,硬分币已自动失去流通职能,只有银行柜台上支付利息用铝质分币,市场上买卖双方不计硬分币了,这套铝质硬分币流通至今已经历50年,在流通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0年1元和1996年1元版本和品种分类一、 1990年1元1. 1990年1元硬币的年份:1990年版的1元硬币共有两个版本,分别是一般流通版和精制版。
2. 1990年1元硬币的面值:1990年1元硬币的面值为1元人民币,是我国货币体系中的基本单位之一。
3. 1990年1元硬币的材质:1990年1元硬币的材质为黄铜。
4. 1990年1元硬币的版别:1990年1元硬币的版别有一般流通版和精制版两种。
其中,一般流通版的制作工艺较为简单,而精制版则更为精美,质量也更加优良。
5. 1990年1元硬币的特点:1990年1元硬币的正面图案为国徽,背面图案为稻穗图纹。
6. 1990年1元硬币的存世量:1990年1元硬币由于较为常见,存世量相对较高。
二、 1996年1元1. 1996年1元硬币的年份:1996年1元硬币也存在一般流通版和精制版两种版本。
2. 1996年1元硬币的面值:1996年1元硬币的面值同样为1元人民币。
3. 1996年1元硬币的材质:1996年1元硬币的材质为铝合金,较为轻便。
4. 1996年1元硬币的版别:1996年1元硬币版别的划分与1990年相似,一般流通版和精制版共两种。
5. 1996年1元硬币的特点:1996年1元硬币正面图案为国徽,背面图案为嘉禾图案。
6. 1996年1元硬币的存世量:1996年1元硬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收藏热,因此存世量有所减少。
三、 1990年1元和1996年1元的品种分类1. 1990年和1996年1元硬币均分为一般流通版和精制版,两者在工艺、材质和图案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2. 由于1996年1元硬币在后期收藏市场上受到了一定关注和青睐,因此存世量相对较少,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3. 而1990年1元硬币则由于其较为常见,因此价格相对较为稳定,是收藏市场上比较理想的入门级货币。
1990年1元和1996年1元的版本和品种分类,无论是在年份、面值、材质还是版别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银行没有发行过硬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第一套硬币从1955年开始铸造,于1957年12月1日正式发行。
截至到201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了硬币218枚(种),其中硬分币118枚(种),元角币100枚(种)。
集全非常不易。
其中1981年壹分、1980年贰分、1979年伍分、1980年伍分、1981年伍分共计五种,当年只铸造了很少一部分,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给国外游客,市面上基本没有流通过,在国内极为难找,成为集币者寻觅的珍品,被称为第一套硬币中的"五大珍品币"。
这套铝质硬分币,迄今为止,仍属我国法定的现行货币,可以和第四、第五套人民币等值混用。
硬分币的主要分类(按类别):第一套 1955年-1964年19枚(分币)1971年-1979年19枚(分币)1980年-1990年41枚(分币)1991年-2000年30枚(分币)2005年-2013年9枚(分币)第二套1980年-1990年28枚(角币)第三套1991年-2001年31枚(角币)第四套1999年-2013年41枚(角币)一、第一套硬币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第一套硬币是1955年版铝镁合金流通金属硬币,是作为人民币辅币发行的。
硬币共计有三种面值,分别为壹分、贰分、伍分,币形呈圆形,边有齿,材质为铝镁合金,硬币正面图案均为国名和国徽,背面图案均为麦穗,面值和发行年份组成。
1965年至1970年间,因国内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情况,三种铝分币均停止生产和发行,1971年接着发行,不同年代发行品种也不尽相同。
截至2012年底所发行的分币全部列为第一套硬币。
第一套硬币按种类统计1955年-1979年一分有18个年份19枚,成分为铝镁合金;二分有13个年份13枚,成分为铝镁合金;五分有 6个年份 7枚,成分为铝镁合金。
(1956有大小五星之分)。
1980年-1990年一分有 8个年份12枚,成分为铝镁合金;二分有11个年份15枚,成分为铝镁合金;五分有11个年份14枚,成分为铝镁合金。
中国流通硬币简介一、第一套硬币1,2,5分发行时间是跟中国银行二版纸币同期发行,五几年一直到现在还有生产一分,推荐大家收藏大全套,适当参与卷盒的投资。
现在生产的一分仍然维持繁体字的制作,维持原貌,确实是中国硬币历史的奇迹。
二、第二套硬币(长城币)长城币是跟第三套纸币同期发行的硬币1980—1986年,跟三版纸币一起退出流通。
推荐大家收藏整套125角1元的同年份长城币,投资81,85年整卷盒的长城币和角币。
80,83年的各品种都上百了,82,84,86年只限量发行了一部分,特别是86年只发行了几百套,现在价格在15万左右一套。
只有81和85年的长城币角币价格还比较的合适。
长城是中国的象征,是收藏投资的好品种。
三、第三套硬币(老三花)牡丹一元,梅花五角,菊花一角是跟第四版人民币几乎同时发行。
牡丹一元是91—99年,梅花五角是91—2001年,菊花一角是91—99年,大全29枚,推荐大家收藏91—2000年的装帧册各一套,投资三花各一卷,一盒。
老三花也将跟随四版纸币一起退出是必然的。
老三花还在价值洼地,很有投资价值,91年的1分,92年的牡丹,93年的梅花,94年的菊花一角是这一套硬币的龙头品种。
三花大全已经开始配册消耗,感觉有些像三版纸币一开始礼品消耗一样。
没有消耗和沉淀体现不出投资价值,大家一定要关注和研究三花币,不要错过历史的机遇。
长城币消耗到现在已经出现了好品种,相信三花消耗一段时间后就像三版纸币会出现背水,背绿,红一角的稀有品种。
四、第四套硬币(新三花)菊花一元,荷花五角,兰花一角是跟第五版人民币同时发行的一版硬币。
菊花一元是99-2011年,荷花五角2002-2011年,兰花一角99-2011年,兰花2004年没有发行,99-2003年发行的是铝兰花,后期是钢的兰花。
此套硬币已经没有国徽图案了,材质也降低不少。
推荐大家适当参与收藏。
中国硬币(中华人民共和国流通金属币品鉴)第一套金属流通币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筹备发行流通货币,1955年开始铸造,于1957年12月1日正式发行,这套流通货币被人们称为新中国第一套流通金属币,属于第二套人民币范畴。
这套硬币共计有三种面值,分别为壹分、贰分、伍分。
呈圆形,边有齿,材质为铝镁合金。
正面图案均为国名和国徽,背面图案均为麦穗,面值和发行年份组成。
1965年至1970年间,因国内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情况,三种铝分币均停止生产和发行。
硬分币根据市场流通需要而发行,并不是每一年份都有,有的年代只发行一种或二种。
新中国硬币开门币(币面时间与铸造时间、发行时间均不一致的货币):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生产年号为1955年的铝质流通货币,1957年发行,这是新中国流通金属币的开门币。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起承上启下、开拓新局的历史意义,经济、文化意义重大,决定了其收藏意义非同凡响。
新中国最小货币单位:壹分、贰分、伍分,都是银白色,圆形,正面图案中部是国徽,国徽上方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背面图案中部分别是“壹分”、“贰分”、“伍分”两字,字的周围是麦穗图案,上方分别有阿拉伯数字“1”、“2”、“5”,下方有铸造年号,边都有直齿。
壹分币直径18毫米,质量0.67克,边厚1.35毫米,丝齿101个;贰分币直径21毫米,质量1.08克,边厚1.60毫米,丝齿115个;伍分直径24毫米,质量1.60克,边厚1.80毫米,丝齿123个.第一套金属流通币——硬分币壹分1分硬币铸造年号起始于1955年,材质为铝铜合金,颜色银白。
圆形,直径18毫米,厚度1.3毫米,重量0.67克。
正面中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上部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
背面中部为“壹分”二字,周围是麦穗图案,上部为阿拉伯数字“1”,下部为铸造年号。
侧边缘为连续丝齿。
按铸造年号统计,至今共发行的币种:1955、1956、1957、1958、1959、1962、1963、1964、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第一套人民币硬币邮品珍藏册中国硬币
为纪念中国人民银行成立58周年、中国邮政诞生110周年,经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邮政局联合批准近日,中国第一套人民币硬币邮品珍藏册——《中国第一套人民币硬币》正式发行堪称我国货币与邮票收藏双重领域的里程碑之作。
这是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次批准将已停止流通的人民币硬币以邮票及贵金属纪念章形式向民间发行。
近日在福州路465号上海书城三楼进行的发售活动引发了各界的高度关注。
《中国第一套人民币硬币》把新中国币王一元、五角、贰角、壹角硬币制成4版共32枚邮票;同时用2克纯金打造了在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秦半两”和采用8克纯金40克纯银原样复制的1986年币王纪念币;另外笈藏了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四套精装硬币是一部集邮票收藏、硬币收藏以及金银投资于一体的高级藏品,一举突破了以往传统的钱币收藏表现形式,圆了全国钱币爱好者50年来的梦想。
业内专家断言:《中国第一套人民币硬币》此次发行数量极少,其增值前景不可限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流通硬币》版别研究初探(序言)——【作者】:奉天收藏
——突破理论的瓶颈
在进入分币版别研究之前,首先要解决一个理论难题:即在流通分币中,普制币与精制币算不算不同版别?或者换一种说法,流通分币爱好者要不要把精制与普制分币作为不同版别并列收藏?
通过近几年对流通分币的研究和对硬币收藏市场的考证,我发现,在全国普遍的现象是流通分币的收藏还停留在多年一贯的初级水平上,即分币爱好者以收集全全品的1955-2010年102枚分币大全套(含五大天王)为终极目标,而对版别的研究则是甚为肤浅和混乱。
不仅如此,关于分币的精制与普制,有人认为精制分币与普制分币属于不同版别,有人反之。
其实,这是以后分币集藏的很重大的理论瓶颈问题之一,此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和限制着流通分币收藏市场的长期健康有序的发展。
我就此理论瓶颈问题,提出两点,第一,必须有利于广大爱好者集藏流通分币的积极性,有利于流通分币收藏市场长期健康的发展;第二,必须在收藏属性与欣赏属性上不会导致不伦不类而违背了收藏的和谐原则。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我提出对于分币集藏来讲,作为一般的爱好者,将不同于第二套流通硬币(长城币)、第三套流通硬币(三花币)和流通纪念币的收藏,流通分币的普制和精制我们不作为两种版别对待。
原
因,我想大多数流通分币爱好者会理解和支持的。
其一,普制和精制分币的铸造工艺差别较小,精制分币是在普制分币基础上进行抛光而成,喷砂不像长城币、纪念币那样明显,用肉眼几乎无法识别,由于材质和工艺的原因,随着精制分币的氧化使其与普制分币几乎无法区分,因此,两者在收藏与欣赏属性上差别很小,作为不同版别收藏意义不大;其二,就收藏市场而言,假如精制分币作为不同版别对待,所有精制分币纳入版别大全套的集藏范围,那么86年精制分币,将是所有流通分币爱好者集藏版别大全套不可超越的永远的噩梦(比长城币严重的多,但长城币必须跨越,因为2/4/6填补并占据了很重要的序列年号),将会成为流通分币版别大全集藏的不可跨越的永远的瓶颈,而大大地限制和阻碍着分币爱好者的集藏热情与流通分币收藏市场的长期健康的发展进程。
另外,分币的普制与精制不像长城币那样区分明显有抛光镜面和明显的喷砂工艺,分币分别就凸版和平版来说都是一个模具出来的,只有镜面的区别而没有喷砂的明显区别(尤其是国徽根本没有喷砂)。
所以分币再按照精制和普制区分版别意义不大,而只会导致分币爱好者自己加给自己紧箍咒,那就是86年号的精制分币(与进入流通的86分币是一种模具,版别都是平版)将是分币收藏者的噩梦。
所以我的意见是分币只区分设计模具的版别区分(即三种版别-----凸版即露芒拐角勾人字头顿笔版,平版即平芒圆弧勾人字头平头版、混合版即平芒拐角勾版),而不区分精制与普制。
否则分币爱好者想收集分币版别大全套再需要购买86套币的话,那将会是分币收藏者永远不可实现的梦想(是噩梦而不是美梦)了。
那么,流通分币的收藏方向与收藏目标是什么?对于绝大多数流通分币爱好者来讲,首先第一个目标要达到102枚年号大全套(最高水平是全部全品相),那么终极目标更上一个层级将会怎样?那就是不区分普制与精制分币,而着重于分币三个版别的收藏,而收集全第一套流通硬币116枚大全套(最高境界是全部全品相)。
当然对于极少的发烧友,根据自己的爱好可以考虑区分精制与普制而收集全国家发行过的所有
的普制分币与精制分币(需要花费20多万购买81-86精制套币,其中还包括84上海版),那也最终将导致81-86精制套币的分解(实践中将极其罕见)。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流通硬币》版别研究初探———流通分币的三种版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