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格式:pptx
- 大小:604.78 KB
- 文档页数:22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背景介绍1945年二战结束后,苏联陷入了经济困境。
为了摆脱困境,苏联领导人展开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试图加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这些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到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深刻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苏联经济在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由一个中央计划委员会统一规划和决策。
经济资源分配和生产活动全都按照预先规定的计划进行。
这种体制强调国家掌控经济发展方向和速度,但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缺乏市场调节机制、低效益等。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上,而农业和服务业相对落后。
国家投资大量资金进行重工业建设,特别是军工生产。
这导致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迅速提高,但农村地区因缺乏投资和技术支持而落后。
三、苏联的经济改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苏联领导人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以提高苏维埃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
这些措施的主要内容包括:1. 更加市场化的经济体制苏联的经济改革开始于1965年。
1965年11月,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23届全会上,贝利亚被捕,勃列日涅夫和顿涅茨克尔克雷姆林宫的力量对决,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苏联各层级的领导人感到必须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以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改革的第一步是开放经济市场,鼓励农民和工人生产更多的物品和服务,并将它们出售给市场。
这些改革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2. 优先发展轻工业和消费品在改革过程中,苏联领导人明确提出,优先发展轻工业和消费品生产,改变农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局面。
这有助于增加人们的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3. 科技革新和现代化苏联领导人也认识到科技革新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在高科技、能源、电子和材料等方面投入巨资,以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
四、对苏联经济改革的评价苏联在经济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问题也不少。
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经济体制的过度集中和计划化,导致了产品效率低下、供应不足、质量不佳等问题。
同时,苏联对于追求高质量、卓越标准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法的认识是滞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