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2)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5
词类分析和词性确定1.实词与虚词的区别实词与虚词的区别,除了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是否具有词汇意义之外,它们还有五个不同:能否成句是否定位能否相互结合是否开放使用频率的高低实词﹢﹣﹢﹢﹣虚词﹣﹢﹣﹣﹢2.实词与虚词之间的中间层次增加中间层次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清楚地显示词类之间的共性和个性。
因为根据共性可以归纳为较大的类,根据个性又可以划分为较小的类。
①主体词(名词、动词、形容词)②数代词(数词、量词、代词)③修饰词(副词、区别词)④声音词(叹词、拟声词)⑤关系词(介词、连词)⑥语助词(助词、语气词)3.实词与实词的区别鉴别实词和实词,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
对语法功能有两种理解:第一,指能够在句子中担任什么句子成分。
第二,指某个词可以跟哪类词结合,结合后是什么关系。
第二点比第一点更重要,因为汉语的词类根句子成分不是一一对应的。
坚持第二点,确定词性时不必进入句子,就不会给句子成分限定死了。
受“不”修饰带宾语做定语受名量词修饰词性公平﹢﹣﹢﹣形容词公布﹢﹢﹣﹣动词公共﹣﹣﹢﹣区别词公寓﹣﹣﹣﹢名词4.如何鉴别虚词的词性判断虚词的语法功能,主要看它跟实词或短语的结合以及结合后的关系。
跟实词的结合语法关系词性的爸爸的妈妈偏正关系助词和爸爸和妈妈联合关系助词对对爸爸妈妈介宾关系介词吗爸爸妈妈吗表示疑问语气语气词5.如何鉴别“没有”的词性被否定的词语肯定形式提问形式动词名词性的词语有……有没有……?例:他没有钱。
例:他有钱。
例:他有没有钱?副词动词性的词语……了……了没有?例:他没有来。
例:他来了。
例:他来了没有?6. 如何鉴别动态助词“了”与语气词“了”的词性附着在什么词之后在句中的位置助词“了1”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句中语气词“了2”名词之后句尾动态助词表示动作已经完成或实现,称为“了1”。
语气词表示新情况出现或一种变化,称为“了2”。
如果“了”附着在动词之后,同时又出现在句尾,可以解释为动态助词与语气词的重合,成其为“了1+2”。
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汉语(Hànyǔ)又称华语、中国话、中文等~属汉藏语系~至少15亿使用者~是中国、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亦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欢迎阅读参考!!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1 / 28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2 / 28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2)现代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六类. 。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实词。
例如: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可分指人和指物、指时刻、指处所(地方)等四类。
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李白、白居易。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刻的:春天、明年、凌晨、星期天、如今、刚刚、去年。
表处所(地方)的:云南、上海、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办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分两种:第一:单纯的:上、下、前、后、左、右、中、东、南、西、北、内、外。
第二:合成的:以上、往常、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后边、南面、里头、外面、中间。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进展、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1、表示普通动作行为:来、去、讲、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坐、听、看、批判、宣传、保卫、学习、研究、举行、开始、停止、禁止。
2、表示存在变化消逝: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进展、生长、死亡、泯灭3、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想念、计划、喜爱、希翼、胆怯、担心、讨厌、重视、注重、恭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如此的动词前面往往能够加上"非常、十分"。
4、表示推断(推断动词):是、有5、表示也许意愿必要(助动词、能愿动词):能、可以、会、能够、愿、情愿、肯、敢、要、应、应当、应该、配、值得、得(dei)、也许、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普通的动词前面,如"得去、可以做、能够思考、情愿学习、应该讲明、也许进展"。
6、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去、进来、到里面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开来、开去、起、起来,它们往往用在普通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三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等名称的词,能够用数量短语修饰而一般不用否定副词“不”、“没”修饰。
1.名词的语法特征①名词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和宾语。
例如:人都来全了。
ﻫ文章不是这样写出来的。
ﻫ昨天我在图书馆看了一天书。
大会现正在向各位代表征集意见。
ﻫ②名词一般可以用数量短语修饰。
例如:ﻫ(一桶)水(一道)闪电(两件)衣服(两个)孩子(三瓶)啤酒ﻫ③名词前一般不能加副词,但少数几个副词可以加在名词前面。
例如:ﻫ商店里光人。
ﻫ书店里净新书。
ﻫ④名词经常作介词的宾语,共同组成介词短语,例如:[用毛笔]写字[向朋友]致意[从那天]开始[给老人]看病ﻫ[在国内]征集2. 名词的类型①一般名词ﻫ一般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ﻫ一般名词不受“不”、“没”等副词的修饰,在句中充当主语和宾语。
ﻫ根据名词前面出现的量词,可以将一般名词分为个体名词与集合名词。
ﻫ个体名词可以计个体量,前面可以受个体数量短语修饰。
例如:ﻫ(一棵)树(两盘)磁带(三头)牛(八辆)卡车(九朵)玫瑰ﻫ集合名词不能计个体量,只能用集合量词修饰。
例如:ﻫ(一批)衣物(一些)马匹(一些)青年(一部分)群众(一部分)船只②抽象名词ﻫ抽象名词是表示抽象概念意义的名词。
例如:ﻫ作风道德境界气氛风尚思想心灵灵感党性友谊观念想法原因内容形式政治文化社会革命欲望力量交际裨益师资修饰抽象名词的量词限于“种”、“点”、“类”等,例如:(一种)观点(一种)境界(一点)灵感(一点)裨益ﻫ个别抽象名词可以受动量短语修饰。
例如:(一场)革命(一次)苦头(一阵)痛苦(一番)斗争③专有名词专有名词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的名称,一般不用量词修饰。
例如:ﻫ中国北京香港渤海泰山长城太阳火星地壳国务院葡萄糖酸钙李白鲁迅钱学森诺贝尔爱因斯坦中文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央电视台④时间名词时间名词是表示时间的名词。
例如:春天秋天春节元旦清明中秋早晨晚上今年明天周末来年来日刚才今天昨天课外目前开端开始现在星期天ﻫ时间名词是名词中比较特殊的一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一、副词: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限制、修饰作用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具体分类如下:(1)表程度: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太、比较、相当、多么(2)表范围:全、都、总、共、总共、统统、只、只有、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尽、净、就、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切、一味、统统、唯独。
(3)表时间: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就要、马上、立刻、顿时、赶紧、终于、老(是)、总(是)、早就、起初、原先、一向、从来、偶尔、随时、忽然、永远、始终。
(4)表频率: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偶尔、又、再、还、也、屡次、经常、不断、反复、曾经、仍然(5)表肯定、否定: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6)表语气: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大概、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却、倒、必定、或许(7)表示情貌: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渐渐、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
3、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
时间副词不能做定语。
如:不能说“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
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不能说“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
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不能说“从曾经、到刚刚”。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一、副词: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限制、修饰作用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具体分类如下:(1)表程度: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太、比较、相当、多么(2)表范围:全、都、总、共、总共、统统、只、只有、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尽、净、就、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切、一味、统统、唯独。
(3)表时间: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就要、马上、立刻、顿时、赶紧、终于、老(是)、总(是)、早就、起初、原先、一向、从来、偶尔、随时、忽然、永远、始终。
(4)表频率: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偶尔、又、再、还、也、屡次、经常、不断、反复、曾经、仍然(5)表肯定、否定: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6)表语气: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大概、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却、倒、必定、或许(7)表示情貌: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渐渐、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
3、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
时间副词不能做定语。
如:不能说“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
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不能说“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
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不能说“从曾经、到刚刚”。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就是表示人或事物得词。
例如:指人得: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得: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得: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得: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得: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得)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得)(二)动词动词就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得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瞧、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就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得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得意思,就是时态得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就是:AA瞧——瞧瞧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就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得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就是”I、“就是”用在名词前边就是动词,这种“就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就是周树人”、“牛就是反刍动物”、“她就是个开车得”、“就是她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就是丰年,我就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得了”等里面得“就是”仍就是动词,作谓语。
II、“就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得确”、“实在”得意思,可以瞧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就是〕懂了”、“她〔就是〕勇敢”、“这样做〔就是〕好”。
让知识带有温度。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2种词性。
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女口“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情、办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女口“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进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普通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熟悉"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意、恭敬、了解、信任、佩服、想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非常”。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情愿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 )、能够、应当、应该、情愿、可以、可能、必需”,这些能愿动词经常用在普通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情愿学习、应当说明、可能进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普通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推断动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外形、性质、色彩、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靡、胆小、丑恶、漂亮、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洁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现代汉语的词性12种分类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2 种词性。
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 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现代汉语词性分类现代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例如: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李光有在吗?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李老师有教过你吗?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有受伤吗?受伤没有?3.助动词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格式里的词。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1.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2.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3.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4.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5.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有变化等的词。
例如:1.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实行、开始、停止、禁止2.表示存有、变化、消失:存有、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3.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4.表示判断:是5.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能够、愿、愿意、肯、敢、要、理应、应该、配、值得6.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开去、过去(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
例如:1.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2.表形状、5.颜色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3.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4.表数量的:很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四)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
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
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
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
此外还有倍数、分数、概数。
(五)量词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二(词的分类)第二、三节词的分类(上下)1.词类划分的标准词类指的是词在语言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
语法上给词分类,目的是说明句法结构的规律,指明词的用法。
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给词分类只能以词的语法功能为依据。
(词类划分的标准历来有三种说法:意义;意义和功能;功能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指词的组合能力,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能充当什么句法成分,不能充当什么句法成分;二是能跟什么词组合,不能跟什么词组合,组合以后产生什么样的关系。
2.词类和词性词类和词性是两个概念:词类指称的对象是集体,指词性相同的一类词;词性指称的对象是个体,指类别相同的一个一个的词。
3.现代汉语的词类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
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和附着,包括连词、介词、助词。
此外还有叹词和象声词,它们是比较特殊的词类,也归入虚词。
4.区分动词与形容词词的归类,难度最大的是区分动词与形容词。
这里把动词与形容词作个比较:第一,“能带宾语的是动词”,“不能带宾语的是形容词”。
这区分动词与形容词的充分条件。
但根据这充分条件,只能确定“能带宾语的都是动词”,却不能说“不能带宾语的都是形容词”。
因为不及物动词也不能带宾语。
第二,能加“很”(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是形容词(其中一个语素有显示程度的作用,这个形容词不受程度副词修饰)。
但这个条件也不很充分,因为有的动词也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能带“很”),如动词“了解”就可以带“很”。
不过,动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主要是表现心理活动的动词,其他动词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
所以,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加“很”)还是可以作为动词与形容词的一个辅助区别条件。
另外,还有一类形容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充当谓语,只能用来修饰名词,如“初级”、“西式”、“国营”、“主要”等,我们称它们为“非谓形容词”。
第三,动词与形容词都可以重叠,但动词重叠后表示“尝试”的意味,如“休息休息”;而形容词重叠表示某种程度,如“冷清――冷冷清清”表示程度的加强,“(个子)高――(个子)高高的”表示程度恰到好处。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六类. 。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实词。
例如: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可分指人和指物、指时间、指处所(地点)等四类。
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李白、白居易。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去年。
表处所(地点)的:云南、上海、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分两种:第一:单纯的:上、下、前、后、左、右、中、东、南、西、北、内、外。
第二:合成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后边、南面、里头、外头、中间。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1、表示一般动作行为: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2、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3、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怕、担心、讨厌、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4、表示判断(判断动词):是、有5、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应当、应该、配、值得、得(dei)、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6、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开来、开去、起、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2、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第一:“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第二:“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例如: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有受伤吗?(错)受伤没有?(对)[3]、助动词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
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
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
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
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
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
例:1、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平常。
2、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
3、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
4、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
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不能在其词前面加“很”:例如“雪白”、“血红”。
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此。
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
例如单音节: AA式高——高高(的)大——大大(的)红——红红(的)慢——慢慢(的)双音节:AABB式老实——老老实实整齐——整整齐齐清楚——清清楚楚大方——大大方方或A里AB式马虎——马里马虎胡涂——胡里胡涂慌张——慌里慌张小气——小里小气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
用在名词前表示程度适中,兼带有爱称的感情色彩。
如“高高的个子”、“红红儿的脸”。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端正、纯洁、坚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
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
“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也应看作动词。
(四)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的数目和次序的词。
如:半、一、二、十、百、千、万、亿、零。
1、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
2、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等等。
3、分数: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
格式是“几分之几”。
如“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等。
4、倍数: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
如“一倍、十倍、百倍”等。
5、概数:概数的表示法有两种: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数目接实词之六类,故此处从(七)开始)。
(七)副词: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1、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
2、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
3、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
4、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
5、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
副词语法特点:1.[1]、副词通常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又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2]、副词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又如:①这办法好得< 很> 。
②这办法好< 极> 了。
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说了又说吃得下就吃说清楚再走下大雨也去(2)前后配合用的:又…又越…越也…也不…不既…又非…不(3)和连词配合用的: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虽然…却如果…就不论…都即使……也除非……才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
例如: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
(副);②你没有《诗经》吗?(动)。
“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
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
”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
”4.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
例如: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
②这件衣服特别好看。
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
④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词性。
例如: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特别)任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
可见“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
又如:可以说“意见一致”,也可以说“(一致)意见”,“一概”没有这种用法。
能作谓语、定语、状语,而意义不变的是形容词,不能作谓语、定语的是副词。
5.“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
因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
分别比较下边两组词:白布白跑一趟;老朋友老说不完;怪事怪好看;净水身上净是泥。
(八)介词: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例如:1、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2、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3、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就、凭、用、靠、拿4、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5、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管、论、顺、连6、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7、表排除的:除了、除非介词语法特点: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1. 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
例如:〔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从早上〕作<到晚上>(表时间),〔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对学生〕负责(表对象)〔连根〕拔起来(表对象)〔比过去〕更好(表比较)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
例如: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
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
2.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
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