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语法(词性)
- 格式:ppt
- 大小:341.50 KB
- 文档页数:57
语法专题:现代汉语的词性及句子成分导语(一)定义词性:即词的性质,是根据词的特点划分词类的根据。
句子成分:即句子的组成成分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而把句子分为的不同组成成分。
(二)关系在某一个固定的句子成分中,需要使用固定词性的词语。
(三)词性的分类根据表示实际意义还是语法结构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与虚词(一)定义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
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二)分类实词大家族A、名词:表示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
当国歌国旗一起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里看到,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B、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存现、变化、消失、判断、心理活动等的词。
有一座破败的山顶小学,很多事情都从简或省略了,唯有国旗每天要升。
C、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D、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E、量词:表示计量单位的词。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些声音,也没有丝影子。
F、代词:是起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是谁?为什么偏偏是我的父亲?”多少次我问自己。
当我为这个世界的黑暗和痛苦发出第一声哭喊时,父亲就像山那边每一天升腾的那轮红红亮亮的太阳,点亮了我的整个世界。
就在那一刻,父亲把自己铸成了我永恒的向往。
虚词大家族A、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
雅颂中也很有一些挺出色的篇章,一般说来艺术价值的确极其不如国风。
小雅中偶尔有一些士大夫大肆抱怨或讽刺王室的诗,但他们毕竟缺少人民所受的切肤之痛,因而揭露社会现实必定缺乏深度。
现代汉语语法:词性学习方法:记住各类词性的特征,记住他们的区别,多做练习,多通过练习进行比较,并适当加以复习。
词的定义: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词的分类:汉语的词,根据其语法功能,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十二小类:名动形数量代(实词),副介连助叹拟(虚词)。
名词(一)定义:指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例如我们身边的事物:教室、灯、文具、电风扇等。
(二)小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名词(1)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2)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3)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4)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5)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
(6)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7)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8)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9)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10)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动词(一)动词的定义:表示行为、动作、心理活动、发展变化、存现消失等意义的词。
(二)动词的分类1 表示行为动作:走、跑、站、停、来、去、说、学习、起飞、审查、认识2 表示心理活动:想、觉得、爱、恨、怕、喜欢、讨厌、打算、希望、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3 表示发展变化:生长、成长、发生、演变4 表示存现消失:有、存在、失去、死亡、消失5 表示可能、意愿:能够、会、要、敢、能、应、肯、敢、得(děi)、应该、可以、必须、应当、愿意,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6 表示判断:是7 表示趋向: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升起、降落,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汉语语法根底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展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教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开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读。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忧。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煽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与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就是指词在语法上得分类,也就就是把汉语里得所有词,根据它们得词汇意义与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得结果就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得词叫名词、(1) 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 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 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 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 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 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得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就是、就就是、正就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3、形容词:表示事物得形状、性质或状态得词叫形容词。
(1) 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 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 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得词叫数词。
(1) 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 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得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得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得单位) 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得事物得名词。
汉语语法知识之一:词类和词性(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语素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练习:思考: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吗?举例说明思考:两个汉字肯定是两个语素吗?举例说明汉字定义: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是书写基本单元,传说是仓颉所创造的。
汉字的演变: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的分类:汉字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六种,即六书。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
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瓜是一个象形字。
“瓜”字中,两撇表示藤,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
“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
“形状像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种;“瓜皮船”是船的一种。
“像切瓜一样”,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义。
人们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
又指若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土地。
“傻瓜”,表示不聪明,这一词来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时期生活在瓜州(甘肃敦煌一带)姜姓人被称为“瓜子族”,他们十分勤劳,受人雇佣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们这种老实的习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实词虚词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一、名词: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1、表示人的,如:教师、学生、工人、老板、李白、白居易;2、表示具体事物的,如:房子、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3、表示抽象事物的,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4、表示处所的,如:云南、上海、江南、边疆、亚洲;5、表示时间的,如:过去、现在、今天、春节、早晨、黄昏;6、表示方位的,如:上、右、前、后、中、西、北、前面、后边、南面、中间、之下。
二、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的,如:说、笑、写、走、休息、学习;2、表示发展变化的,如:增加、扩大、提高、发生、出现;1、表示动作行为的,如:说、笑、写、走、休息、学习;2、表示发展变化的,如:增加、扩大、提高、发生、出现;3、表示心理活动的,如:爱、恨、喜欢、想念、重视、佩服;4、表示可能、意愿的,也叫能愿动词,如:能、会、敢、可、应、愿意;(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
)5、表示趋向的,也叫趋向动词,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上来、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6、表示判断的,也叫判断动词,只有一个“是”、“有”。
特征:(1)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2)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3)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 等表示动态(4)有些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1、表示形状的,如:大、小、高、胖、笔直、长、短;2、表示性质的,如:好、坏、美、纯粹、高明、美丽、诚实;3、表示状态的,如:快、慢、软、硬、拘谨、悠闲、忙碌、兴奋、激动。
4、表示颜色的,如:红、白、绿、黄、黑等。
现代汉语词性一、现代汉语词性的概念1.词性的定义词性是指词语的语法属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代词等种类。
每种词性都有其独特的语法功能和用法。
2.词性的分类现代汉语的词性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代词和量词等。
其中,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或实体,动词表示行为或状态,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方式、时间、地点或原因,介词表示事物间的关系,连词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代词表示代替名词的词语,量词表示数量。
二、名词1.名词的定义及特点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名词可以表示具体的实体,如桌子、书籍,也可以表示抽象的概念,如爱情、希望。
名词有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分,可数名词具有单数和复数之分,而不可数名词只有单数形式。
2.名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主语、宾语、定语、表语、状语等成分,其用法灵活多样。
名词的词义广泛,可以通过前缀、后缀、组合等方式构成新的名词,如农民→农业、学生→学校等。
三、动词1.动词的定义及特点动词是表示行为或状态的词语,能表示人或事物的活动、变化和行为。
动词的基本形式有实义动词和系动词之分,实义动词可以表示具体的行为或状态,系动词则表示主语的特征或状态。
2.动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动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谓语,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等变化形式丰富,可以通过不同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语法功能和语义意义。
四、形容词1.形容词的定义及特点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的词语,可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达事物的外貌、状态、品质等特征。
2.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形容词在句子中通常作为定语或表语,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起到描述事物的作用。
形容词可以通过前缀、后缀等方式构成新的词语,如美丽→漂亮、高→高大等。
五、副词1.副词的定义及特点副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方式、时间、地点、原因等的词语,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的修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