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 格式:docx
- 大小:13.93 KB
- 文档页数:1
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基本特点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发展的历史必然。
这是因为,创立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历史条件已经具备,马克思、恩格斯承担起创立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历史重任而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大工业充分发展,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充分暴露,并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或是社会经济根源。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政治条件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和独立的政治运动的开展,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政治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一个人数众多的工业无产阶级出现了,并日益成熟。
伴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无产阶级开始了独立的政治运动。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巨大进步和成就,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思想文化条件。
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学说和生物进化论),加速了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思想理论界,它所提供的事实材料,沉重地打击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推动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萌生。
在社会科学方面,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6世纪的以来,特别是19世纪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
4、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主观条件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的主观努力。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进行了艰苦的理论研究和创作,而且深入社会,亲自参加和领导了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
在理论创造与实际运动的实践中完成了立场和世界观的转变,成为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哲学上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上的共产主义者、无产阶级的领袖。
二、《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诞生的根本标志。
1、论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答: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明朗化,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
工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且也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经济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表现。
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这说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镣铐,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明朗化,生产力强烈要求建立与其本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表现在阶级关系上,也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为公开对抗。
1831年11月到1834年4月,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至1848年英国工人掀起的宪章运动,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都是工人阶级采取独立的政治行动的鲜明标志。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不仅源于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而且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人类思想文化上一切优秀的遗产合乎规律的发展的结果。
工业革命造成了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工人运动的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英法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兴起。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科斯广泛吸取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成果加以批判继承,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2、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答:(一)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1、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列主义的初步传播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日益成熟。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空想社会主义(1)原因: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2)形成: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3)主张:空想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批判者,表达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
(4)地位: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
(5)作用: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6)局限①空想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无效性: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1)实践意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2)理论意义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②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提示:错误。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2.《共产党宣言》(1)意义:《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内容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③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社会主义思想源头:空想社会主义(1)形成: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2)意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3)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4)代表人物:圣西门:建立“实业制度”(采用说服的办法);傅立叶:(人人劳动、男女平等、没有城乡差别,没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并以普通的协作代替文明社会的个人竞争);欧文:(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
(1)三大工人运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意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3)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三种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无产阶级为了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而进行的反对资产阶级斗争。
政治斗争:为了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巩固无产阶级政权而进行的阶级斗争。
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最重要的最有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式。
思想理论斗争:是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在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主要任务时向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同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思想进行长期的斗争。
第2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空想社会主义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
《共产党宣言》;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二、要求学生认识: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前提;(2)19世纪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午台,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力量,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条件。
2、马克思、恩格斯亲身参加革命斗争实践,批判、继承前人思想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事件。
从此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三、要求学生培养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思考,回答:"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诞生在19世纪40年代"?等问题,从而培养归纳要点,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难点:空想社会主义。
教法:讲述分析法、谈话法教具:马克思、恩格斯两幅人像挂图,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简表及有关投影片。
(导读提纲)。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新课:先提问:19世纪哪些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如何?导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的要求,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那么,科学社会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呢?讲述新课:板书课题后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1、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是什么?2、为什么会出现空想社会主义?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一、空想社会主义(板书)1、历史条件:19世纪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迅速发展起来。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展,社会财富聚集到资本家手中,从事劳动生产、创造财富的工人则更加贫困。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摘要:从当时的经济条件、社会阶级基础、理论前提三方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矛盾阶级理论1 定义科学社会主义【1】即科学的政治学理论,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马克思的这两个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政治科学,或者说是一门政治学;不是社会学.。
2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1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发生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工场到大机器生产的转化,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但也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激化,经济危机频繁发生。
1825年英国首先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此后每隔十年左右就要猛烈的爆发一次。
1836年英国再次爆发了经济危机并波及美国,1847年的危机则席卷整个欧洲和美国,形成世界性的的经济危机。
危机使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同时,工业革命在造就一个人数远远超过它的无产阶级。
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2.2 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变,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成熟,欧洲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而出现,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比过去更尖锐,发生了多起大规模的政治罢工和武装起义。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得到进一步发展。
其中比较典型的运动有1831年和1834年英国工人掀起的宪章运动,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2】。
2.3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1)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他们的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商品价值的来源,即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的劳动量,这是伟大的发现。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篇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条件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条件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回答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它们在理论上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以及正面和反面的经验,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
主要内容:第一、德国的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黑格和费尔巴哈。
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形式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他把发展辩证法的主体不是物质世界,而是一种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费尔巴哈则是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论证了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原理,并由些出发发展了他的人本主义哲学,但他同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因此,他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
这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依据。
第二、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它的创始人是配第,由斯密发展,完成者是李嘉图。
最积极的成果是提出并论证了劳动价值论,科学地说明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时间)决定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租的源泉。
同时,比较正确地指出了资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但局限于把资本主义认定为人类社会永恒的、理想的制度。
古典政治经济学为人们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提供了有益的材料。
第三、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最高阶段。
一是其社会历史观具有丰富的唯物史观萌芽,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二是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三是天才地预测了未来社会的许多特征和原则。
这些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它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
又称科学共产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3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从广义的角度讲,作为完整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正像任何一种社会思想或理论的产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样,科学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科学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它的创始人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
追溯历史的渊源,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这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革命。
本文主要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思想条件角度出发,阐述这一伟大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一、社会经济条件由产业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社会化大工业生产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准备了经济条件。
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在欧洲许多国家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一场产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这一基本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出现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日益明显暴露出来,体现在以下三点变化上:第一,工厂制度或企业制度确立起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经济制度取得了完全胜利。
第二,劳动生产率迅速增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提高。
第三,雇佣劳动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形成了两个彻底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彻底暴露。
二、社会政治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1、三大工人运动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产业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日益贫困化且逐渐觉悟、成熟的现代无产阶级,其标志是1831年和1834年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1848年的英国宪章运动和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2、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三大表现1)无产阶级斗争的目标已不限于革命民主主义,也不仅仅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而是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和政治主张2)无产阶级已抛弃了独行侠式的斗争方式,采取了有组织的游行、罢工武装起义等斗争形式。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主要包括:
一是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到高度发达。
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种具有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规范的社会结构,这主要体现在工人阶级的出现,工厂制度的根深蒂固,社会上各种社会关系的复杂重叠,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等方面。
二是工人阶级主义思想的兴起。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也日益壮大,他们倡导平等、自由、公平的社会理念,他们开始反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并以社会秩序的改革为目标而斗争。
三是精神和自由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教育、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精神自由,摆脱封建社会中愚昧、保守的传统思想。
四是学识分子的参与。
很多学者和社会活动家都加入了反对封建制度、反抗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来,他们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念,为社会秩序的改革提供了思想和行动的指导。
1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1社会经济条件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发生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业工场到大机器生产的转化,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但也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激
化,经济危机频繁发生。
1825年英国首先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
以后每隔十年左右就要猛烈的爆发一次。
1836年英国再次爆发了经济危机并波及
美国,1847年得危机则席卷整个欧美和美国,形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危机使许
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同时,工业革命在造就一个人数远远超过它的无产阶级。
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2.2形成的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变,促使了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成熟,欧洲无产阶级开
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而出现,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
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比过去更尖锐,发生了多起大规模的政治罢工和
武装起义。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得到进一步发展。
其中比较典型的运动
有1831年和1834年英国工人掀起的宪章运动,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
织工人起义。
2.3产生的理论基础
1)英国古典经济学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他们的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商品价值的来源,即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它的劳动量,
这是伟大的发现。
2)德国古典哲学
代表人物: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黑格尔创立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揭示了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但他的哲学观点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
费尔巴哈在唯心主义长期统治德国后,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他的唯物主
义是形而上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