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32
桥梁施工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桥梁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桥梁施工的主要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桥梁的分类、构造和设计原理,掌握桥梁施工的基本工艺和方法,了解桥梁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措施。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桥梁施工的分析和设计,具备桥梁施工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进行桥梁施工的现场管理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桥梁施工的基本原理、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和施工管理等方面。
1.桥梁施工的基本原理:包括桥梁的分类、构造和设计原理,桥梁施工的流程和步骤。
2.桥梁施工工艺:包括桥梁基础施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桥梁装饰施工等。
3.桥梁施工设备:包括桥梁施工所使用的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和工具。
4.桥梁施工管理:包括桥梁施工的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桥梁施工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桥梁施工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桥梁施工工艺和设备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桥梁施工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桥梁施工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备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条件。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形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一、设计资料1 桥面净宽净-7 +2×1.5m人行道2 主梁跨径及全长标准跨径=21.70m(墩中心距离)计算跨径=21.20m(支座中心距离)主梁全长=21.66m(主梁预制长度)3 设计荷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3.04 设计安全等级二级5 桥面铺装沥青表面处厚5cm(重力密度为23),混凝土垫层厚6cm (重力密度为24),T梁的重力密度为256 T梁简图如下图主梁横截面图二、设计步骤与方法Ⅰ. 行车道板的内力计算和组合(一)恒载及其内力(以纵向 1m 宽的板条进行计算)1)每延米板上的恒载 g沥青表面: 0.05×1.0 ×23 = 1.15混凝土垫层: 0.06×1.0 ×24 =1.44T梁翼板自重:合计:2)每米宽板条的恒载内力悬臂板长弯矩剪力(二)汽车车辆荷载产生的内力1)将车辆荷载后轮作用于铰缝轴线上,后轴作用力为140kN,轮压分布宽度如图 5 所示,车辆荷载后轮着地长度为 a2 = 0.20m ,宽度 b 2= 0.60m ,则得:a1 = a2 + 2H = 0.2 + 2×0.11= 0.42mb1 = b2 + 2H = 0.6 + 2× 0.11 = 0.82m荷载对于悬臂梁根部的有效分布宽度:2)计算冲击系数μ结构跨中截面的惯矩:翼板的换算平均高度:cm主梁截面重心位置:cm则得主梁抗弯惯矩:结构跨中处单位长度质量:混凝土弹性模量E:取由以上数据可得简支梁桥的基频:Hz按照《桥规规定》f介于1.5Hz和14Hz之间,冲击系数按照下式计算:由于这是汽车荷载局部加载在 T 梁的翼缘板上,故冲击系数取 1+ =1.223)作用于每米宽板条上的弯距为:作用于每米宽板条上的剪力为:(三)内力组合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内力组合计算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内力组合计算Ⅱ.主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一)当荷载位于支点处时(应按杠杆原理法计算)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规定,在横向影响线上确定荷载沿横向最不利的布置位置。
桥梁工程1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桥梁的分类、结构及功能。
2. 学生能掌握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了解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3. 学生能了解桥梁工程中的力学原理,如受力分析、稳定性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桥梁设计原则,独立完成小型桥梁的设计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力学原理,分析桥梁结构在受力时的稳定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桥梁模型的制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桥梁工程,培养对工程建设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能够关注桥梁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的基本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实际工程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桥梁基本概念:介绍桥梁的定义、分类、结构及功能,参考教材第1章。
2. 桥梁设计原则:讲解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如受力分析、材料选择等,参考教材第2章。
3. 桥梁施工技术:阐述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桩基施工、上部结构施工等,参考教材第3章。
4. 桥梁力学原理:分析桥梁结构在受力时的稳定性、承载能力等,参考教材第4章。
5. 桥梁设计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小型桥梁的设计方案,参考教材第5章。
6. 桥梁模型制作:组织学生分组制作桥梁模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结合教材第6章。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桥梁基本概念(第1章)第二周:桥梁设计原则(第2章)第三周:桥梁施工技术(第3章)第四周:桥梁力学原理(第4章)第五周:桥梁设计实践(第5章)第六周:桥梁模型制作与展示(第6章)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有序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桥梁工程相关知识。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学生姓学教学院专业年指导教职单2017年7月目录1.设计资料 (1)1.1题目 (1)1.2设计资料 (1)1。
3设计内容 (3)1。
4参考资料 (3)2。
计算说明书 (5)2.1各种参数计算 (5)2。
2桥面板内力计算 (6)2。
2。
1单悬臂板内力计 (6)2.2.2铰接悬臂板内力计算 (7)2。
2。
3主梁内力计算 (8)2。
2.4横隔梁内力计算 (18)2。
2。
5挠度、预拱度计算 (21)11。
设计资料1。
1题目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 形梁桥计算1.2设计资料1. 主梁细部尺寸单片主梁的梁宽为1.78m ,其细部尺寸如图1-1所示图1—1单片主梁示意图2. 桥梁净空一净14+2米(如图1-2所示)图1—2桥梁横断面示意图3. 跨径和全长(如图1—3所示)图1—3主梁立面图标准跨径主梁30.00b l m =;计算跨径29.50b l m =;预制全长29.96l m =全;4. 上部结构主梁布置图(如图1-4所示)(单位:cm )图1-4主梁布置图5.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人群23.0/KN m 。
6. 材料主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50,容重263/KN m ;桥梁铺装为C25混凝土垫层厚6。
5~17cm ,容重253/KN m ,沥青混凝土厚2cm;容重243/KN m 。
7. 设计方法杠杆原理法、偏心压力法和极限状态设计法等。
8.设计依据(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JTG D62—2004).1。
3设计内容1.桥面板内力计算计算T梁翼板所构成的铰接悬臂板和悬臂板的设计内力。
2.主梁内力计算1)计算各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2)计算主梁在荷载作用下跨中截面的弯矩、支点和跨中截面的剪力;3.进行主梁内力组合,并画出主梁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一、设计资料1桥面净宽净-7 +2 X.5m人行道2 主梁跨径及全长标准跨径l0 =21.70m (墩中心距离)计算跨径 l =21.20m (支座中心距离)主梁全长I全=21.66m (主梁预制长度)3 设计荷载公路— I 级;人群荷载 3.0kN m 24 设计安全等级二级5 桥面铺装沥青表面处厚5cm (重力密度为23kN m3),混凝土垫层厚6cm (重力密度为24 kN m3),T梁的重力密度为25 kN m36 T 梁简图如下图沥青混凝土50mm"水泥混凝土垫层60mm二、设计步骤与方法I •行车道板的内力计算和组合(一)恒载及其内力(以纵向1m宽的板条进行计算)1)每延米板上的恒载g沥青表面g i : 0.05 X1.0 X23 1.15 kN m混凝土垫层g2: 0.06 X1.0 X24 1.44 kN mT 梁翼板自重g3: g30.08 0.14 1.0 25 2.75 kN m2悬臂板长I。
160 1820.71m弯矩M Ag 1gl1 2-5.34 (0.71)2 1.35kNm22)每米宽板条的恒载内力剪力Q Ag gl o 5.34 0.71 3.79 kN(二)汽车车辆荷载产生的内力主梁截面重心位置:11130 160 1811130 18 -2 2160 18 11 130 1841.18 cm则得主梁抗弯惯矩:I c 丄 160 18 113 1601218 1141.2211~21 18122181302130 41.226.63 106m 4结构跨中处单位长度质量m cm cG 15.45 1039.81.577 103 2 2Ns /m混凝土弹性模量E :10取 E 2.80 1010 N / 由以上数据可得简支梁桥的基频:10O.。
6630003.790 Hz31.577 10按照《桥规规定》f 介于1.5Hz 和14Hz 之间,冲击系数按照下式计算:1 1 0.1767Inf 0.0157 1.22由于这是汽车荷载局部加载在 T 梁的翼缘板上,故冲击系数取 1+ =1.223)作用于每米宽板条上的弯距为:Pb 1140 20.82… M Ap 1 I 。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结构和设计原理,掌握桥梁工程的主要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的兴趣和热情。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桥梁工程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2)掌握桥梁工程的主要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3)了解桥梁工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桥梁工程问题;(2)具备一定的桥梁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力;(3)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桥梁工程进行仿真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创新进取的精神风貌;(3)增强学生对社会、环境负责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结构和设计原理,以及桥梁工程的主要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
具体内容包括:1.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桥梁工程的组成和结构类型;3.桥梁工程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4.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5.桥梁工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结构和设计原理;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桥梁工程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桥梁工程案例,使学生掌握桥梁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4.实验法:学生进行桥梁工程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桥梁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桥梁工程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动画和视频,形象直观地展示桥梁工程的特点和魅力;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桥梁工程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一、课程设计总体要求(一)目的与教学要求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是桥梁工程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座简支梁桥上部结构与支座的设计计算工作。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1)回顾并巩固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关于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设计和计算、构造等重要指示,并且深化知识;(2)结合交通背景,对一座简支梁桥的横断面形式进行布置、设计,在这一过程中,结合行业规范,掌握桥梁横断面布置的基本要求和布置特点;(3)进一步加深对桥梁结构上作用荷载、作用效应计算办法的理解,加深对桥梁横向分布概念的理解与计算方法;(4)通过上部结构与支座的设计,掌握桥梁结构的传力路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结构整体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为了使同学们能够在要求的时间期限内完成课程设计,教学要求如下:(1)本次课程设计内容较多,也是同学们第二次重要的工程训练环节,要求同学们以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的态度来对待;(2)课程设计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座简支梁桥上部结构及支座的计算书1份,做为给予课程设计成绩单依据;(3)课程设计完成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工作,提倡互相讨论、交流,但不得互相抄袭。
一旦发现有抄袭的现象,抄袭者与被抄袭者都将被要求重做设计,最高仅可取得及格成绩;(4)要求同学在课程设计进行前,仔细阅读指导书和教材中的计算示例,仔细阅读课程设计提供的技术资料,然后根据个人的情况,安排好课程设计完成的时间,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简支梁桥是一种最常见桥梁结构形式,因此本课程设计简支梁桥的上部结构及支座设计计算为主要内容。
二、课程设计指导(一)参考资料本课程设计采用的计算原则、计算公式、计算符号等均以《结构设计原理》教材或交通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设计规范》(JTG D60-2004)为基准。
因而,同学应在已学的结构设计原理中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知识基础上,参照公路桥涵设计的相关资料,理解和学习公路桥涵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计算方法,参考资料有:(1)叶见曙,《结构设计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2)邵旭东,《桥梁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3)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设计规范》(JTG D6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4)交通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5)张继尧,《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梁桥》,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二)计算书与图纸要求(1)计算书要求有计算基本资料以及各部分计算的详细过程。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10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工程实践,使学生掌握桥梁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
1.了解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桥梁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3.熟悉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
4.能够运用桥梁工程的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桥梁设计。
5.能够分析桥梁工程的施工问题和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
6.能够撰写桥梁工程的设计报告和施工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的安全、质量和环保意识的重视。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工程责任感。
3.激发学生对桥梁工程的创新热情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工程实践。
1.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桥梁的分类、组成部分和功能。
2.桥梁的设计原理:包括梁桥、拱桥和悬索桥的设计计算方法。
3.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包括桥梁基础施工、桥梁主体结构施工和桥梁装饰施工。
4.桥梁工程的质量管理:包括桥梁工程的验收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桥梁工程的基本知识和设计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桥梁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桥梁工程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工程责任感。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1.教材:选择权威的桥梁工程教材,提供学生系统学习的基础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桥梁工程参考书籍,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桥梁工程的实例和设计原理。
4.实验设备:准备桥梁工程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1. 引言本是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的完整版,旨在对桥梁工程进行全面细致的设计和分析。
本课程设计涵盖了桥梁工程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要求、施工方案、材料选择、结构分析等。
2. 设计要求2.1 桥梁的功能要求2.2 桥梁的工作环境要求2.3 桥梁的荷载要求2.4 桥梁的使用年限要求2.5 桥梁的安全性要求2.6 桥梁的经济性要求3. 桥梁的基本参数3.1 跨径3.2 桥宽3.3 桥高3.4 支座类型3.5 基础类型4. 材料选择4.1 桥面铺装材料4.2 桥梁主要构件材料4.3 防腐材料4.4 各种连接材料5. 结构分析5.1 静力分析5.2 动力分析5.3 稳定性分析5.4 疲劳分析5.5 桥梁振动分析6. 施工方案6.1 承包方式6.2 施工流程6.3 施工安全措施6.4 施工设备选型6.5 施工组织7. 经济性分析7.1 桥梁建设投资7.2 桥梁运营成本7.3 桥梁维护费用7.4 桥梁使用寿命8. 附件清单:附件一:桥梁设计图纸附件二:桥梁计算报告附件三:材料选型表格附件四:施工方案说明书9. 法律名词及注释:9.1 桥梁设计规范:桥梁设计的法律依据。
9.2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中的组织管理。
9.3 承包方式:桥梁工程的承包方式。
---二: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1. 引言本为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的完整版,旨在为学生提供详细的桥梁设计指南。
本涵盖了桥梁工程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基本原理、结构分析、材料选择、施工方案等内容。
2. 设计基本原理2.1 桥梁设计的目标2.2 桥梁设计的要求2.3 桥梁工作原理3. 结构分析3.1 桥梁荷载分析3.2 桥梁受力分析3.3 桥梁承载能力计算4. 桥梁材料选择4.1 桥梁主要构件材料的选择4.2 桥面铺装材料的选择4.3 防腐材料的选择5. 桥梁施工方案5.1 施工组织设计5.2 施工流程安排5.3 施工工艺和设备选择6. 桥梁验收与维护6.1 桥梁验收标准6.2 桥梁维护方法6.3 桥梁维护周期7. 附件清单:附件一:桥梁设计图纸附件二:结构分析计算表格附件三:材料选型表格附件四:施工组织设计报告8. 法律名词及注释:8.1 桥梁设计规范:桥梁设计的法律依据和技术要求。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一、设计背景桥梁作为我国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区域、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
为了培养具备桥梁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桥梁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桥梁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设计任务本次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为:设计一座中等跨度的钢筋混凝土梁桥。
设计内容包括:桥型选择、结构计算、图纸绘制、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
三、设计步骤1. 调研与分析(1)收集相关资料:查阅桥梁工程相关书籍、规范、案例等,了解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2)现场考察:对设计地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
(3)分析需求:根据交通流量、车辆荷载、桥梁功能等因素,确定桥梁的规模、结构形式和主要技术指标。
2. 桥型选择根据调研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桥型。
本次设计选用中等跨度的钢筋混凝土梁桥,主要优点如下:(1)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造价较低。
(2)适用范围广,可满足不同地形、地质条件。
(3)承载能力较强,能满足设计年限内的交通需求。
3. 结构计算(1)确定计算模型:根据桥梁结构特点,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
(2)荷载分析:分析桥梁所承受的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
(3)内力计算:计算桥梁各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包括弯矩、剪力、轴力等。
(4)截面设计:根据内力计算结果,进行桥梁各构件的截面设计。
4. 图纸绘制根据结构计算结果,绘制桥梁施工图,包括总布置图、结构详图、施工详图等。
5. 施工组织设计(1)编制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施工顺序等。
(2)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周期,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3)施工质量控制:制定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4)施工安全管理:制定安全生产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通过本次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桥梁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为今后从事桥梁工程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题目: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计算二、设计资料1. 桥面净空:净-9+2×0.75m(人行道)2. 主梁跨径及全长原则跨径:13.00m(墩中心距离)主梁全长:12.50m(支座中心距离)计算跨径:12.96m(主梁预制长度)3. 设计荷载:公路—II级,人群3.0KN/m2。
4. 材料:钢筋:主筋用HRB335级钢筋,其她用R235级钢筋。
混凝土:C50,容重26kN/m3;桥面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容重23kN/m3;桥面铺装混凝土垫层:容重24kN/m3。
5. 设计根据⑴《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D60—),简称“桥规”⑵《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D62—),简称“公预规”⑶都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6. 参照资料⑴构造设计原理:叶见曙,人民交通出版社;⑵桥梁工程:姚玲森,人民交通出版社;⑶桥梁计算示例丛书《混凝土简支梁(板)桥》(第三版) 易建国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三、计算1. 主梁截面设计图1-1 桥梁横断面和主梁纵断面图(单位:cm )2. 计算主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本次设计跨内设有三道横隔梁,具备可靠横向联系,且承重构造宽跨比为:B/l =5×200/1250=10.8>0.5,故不可以用偏心压力法绘制影响线和计算横向分布系数c m 。
如前所述具备可靠横向联系,故可采用比拟正交异性板法(或G-M 法)绘制影响线和计算横向分布系数c m 。
2.1 计算几何特性(1)主梁抗弯惯矩x I 和比拟单宽抗弯惯矩x J①求主梁界面重心位置x (见图2-1):翼缘板厚按平均厚度计算,其平均板厚为:cm h 12)1410(211=+=则cm x 3.291811012)18200(551811021212)18200(=⨯+⨯-⨯⨯+⨯⨯-=图2-1 (单位:cm ) ②抗弯惯性矩x I 为:423234516150)3.292110(1101811018121)2123.29(1218212182121cm I X =-⨯⨯+⨯⨯+-⨯⨯+⨯⨯=主梁比拟单宽抗弯刚度:cm m b I J x x /10258.2200451615044-⨯===(2)横隔梁抗弯惯矩y I 和比拟单宽抗弯惯矩y J 翼缘板有效宽度λ计算计算图示如图2-2所示图2-2 横隔梁截面特性计算示意图(单位:cm )①横隔梁尺寸取两边主梁轴线间距,即 m b l 84'==m c 03.32/)14.02.6(=-= cm h 70'= 379.00.803.3/'==l c cm b 14'= 依照'/l c 比值查表可得翼板有效工作宽度λ379.0'/=l c 时,534.0/=c λ∴ m c 62.1534.003.3534.0=⨯=⨯=λ②求横隔梁截面重心位置y :cm 228014121622218014212121622y 2=⨯+⨯⨯⨯⨯+⨯⨯⨯=③横隔梁抗弯惯矩为:3238014121)21222(121622121622121⨯⨯+-⨯⨯⨯+⨯⨯⨯=y I 422100.2)22280(8014m -⨯=-⨯⨯+ 则横隔梁比拟单宽抗弯惯矩为:cm m a I J yy /1023.3620102452--⨯=⨯== (3)主梁和横梁抗扭惯矩 对于主梁梁肋:主梁翼板平均厚度: cm h 121= 由 295.0,18.01211018/==-=c b t 查表得则: 43-33m 1084.28.1098.0295.03/12.02⨯=⨯⨯+⨯=Tx I cm m b I J Tx Tx /1042.1200/00284.0/45-⨯=== 对于横隔梁梁肋;1.0019.02.6/12.01132223111<==+=b h h b c h b c I Ty查表得311=c ,但由于持续桥面板单宽抗扭惯矩只有独立宽扁板者一半, 可取1c =1/6;22h =0.14/(0.8-0.12)=0.206,查表得2c =0.290433310434.114.068.090.02.612.061m I Ty -⨯=⨯⨯+⨯⨯=cm m b I J TY TY /10231.062010434.14631--⨯=⨯== 2.2 计算抗弯参数θ和抗扭参数α650.010237.310258.25.1254544=⨯⨯==--Y X J J L B θ 046.010*******.2210)231.042.1(4.02)(45=⨯⨯⨯+⨯=⋅+=--E E J J E J J G y x c Ty Tx α 则21.0=α2.3 计算各主梁横向影响线坐标 (1)跨中荷载横向分布系数①已知650.0=θ,查“G —M ”图表得影响系数1K 和0K 值如下表所示;表2-1 影响系数1K 和值0K图2-3 梁位关系图(尺寸单位:cm )对于1号、5号梁: 12/'4.06.0B B K K K += 对于2号、4号梁: 2/'B K K =对于3号 号梁: 0'K K = (0K 表达梁位在0点位置) ②列表计算各梁横向分布系数η表2-2 各主梁横向分布影响线坐标值绘制横向分布影响图:图2-4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单位:cm )汽车荷载距人行道边沿距离不不大于50cm ,人行荷载取2/0.3m KN ,人行道板以单侧m KN /6线荷载作用在人行道上。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范本一、课程目标本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范本旨在让八年级学生通过对桥梁工程的学习,实现以下知识、技能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桥梁的基本结构、分类及功能;(2)掌握桥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3)了解桥梁施工中的常见工艺及其作用。
2.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桥梁结构,进行简单的桥梁设计;(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3)提高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桥梁工程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对工程建设的责任感,强化安全意识;(3)通过了解桥梁建设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活动课程,以桥梁工程为载体,结合物理、数学、美术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有限,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本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范本的教学内容如下:1. 桥梁基本知识:- 桥梁的定义、功能及分类(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桥梁的组成、结构及受力分析(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二节)2. 桥梁设计原理:- 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应教材第三章第一节)- 桥梁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对应教材第三章第二节)3. 桥梁施工工艺:- 桥梁施工中的常见工艺(对应教材第四章第一节)- 施工工艺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四章第二节)4. 实践活动:- 桥梁设计实践活动(结合教材第三章内容)- 小组合作制作桥梁模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桥梁基本知识学习,进行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第二周:桥梁设计原理学习,布置相关课后作业;第三周:桥梁施工工艺学习,组织学生参观桥梁施工现场;第四周: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进行桥梁设计和模型制作。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组成;2. 了解桥梁工程的设计原则、施工方法及养护措施;3. 掌握桥梁工程中涉及的主要力学原理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桥梁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识图、绘图、计算和分析桥梁工程结构的能力;3.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桥梁工程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质量观,注重工程质量、安全及环保。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桥梁工程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和土木工程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从事桥梁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 桥梁工程概述:介绍桥梁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发展历程,让学生对桥梁工程有整体的认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 桥梁工程概述2. 桥梁结构组成与设计原则:讲解桥梁的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支座系统及附属结构,阐述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教材章节:第二章 桥梁结构组成与设计原则3. 桥梁工程力学原理:分析桥梁工程中的受力特点,讲解力学原理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桥梁工程力学原理4. 桥梁施工技术:介绍桥梁施工的常用方法、工艺及设备,让学生了解桥梁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
教材章节:第四章 桥梁施工技术5. 桥梁养护与管理:讲解桥梁养护的重要性、方法及管理制度,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养护管理的意识。
教材章节:第五章 桥梁养护与管理6. 桥梁工程案例分析与讨论:通过分析典型桥梁工程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桥梁工程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结构特点;2. 掌握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步骤;3. 熟悉桥梁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和安全措施;4. 了解桥梁工程的养护与维修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桥梁工程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2. 学会使用桥梁设计软件进行简单桥梁的设计;3. 能够运用桥梁施工技术,完成桥梁模型的搭建;4. 掌握桥梁工程项目的管理与组织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桥梁工程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桥梁工程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为实现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中将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桥梁工程概述- 桥梁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桥梁工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 桥梁设计原理- 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 桥梁结构体系与受力特点- 桥梁设计的主要步骤与注意事项3. 桥梁施工技术- 桥梁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桥梁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桥梁施工安全措施及质量管理4. 桥梁工程实例分析- 著名桥梁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桥梁设计、施工及养护5. 桥梁工程管理与组织- 桥梁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桥梁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桥梁工程项目的组织与实施6. 桥梁养护与维修- 桥梁养护与维修的重要性- 桥梁检查、评估与养护策略- 桥梁加固与改造技术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系统组织桥梁工程的相关知识。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对应教材相关章节。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范本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范本一、设计背景与要求:现代桥梁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领域之一,承担着连接城市和地区的重要任务。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掌握桥梁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通过独立设计一个具体的桥梁项目,深入了解桥梁的结构、材料和施工过程,并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并最终完成设计图纸和技术报告。
二、课程设计内容:1. 桥梁选址和设计参数的确定;2. 桥梁结构设计(包括桥墩、桥面、支撑结构等);3. 桥梁材料的选择;4. 桥梁施工技术方案;5. 桥梁设计图纸的绘制;6. 桥梁设计报告的撰写。
三、设计流程:1. 桥梁选址和设计参数的确定: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桥梁的具体位置,并确定桥梁的设计参数,包括桥梁跨径、荷载标准等。
2. 桥梁结构设计:根据桥梁的设计参数,学生进行桥梁的结构设计,包括桥墩的形式、桥面板的形式等。
3. 桥梁材料的选择:学生根据桥梁的结构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等。
4. 桥梁施工技术方案:学生根据桥梁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制定桥梁的施工技术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施工步骤等。
5. 桥梁设计图纸的绘制:学生根据桥梁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绘制桥梁的设计图纸,包括平面图、剖面图等。
6. 桥梁设计报告的撰写:学生根据桥梁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技术方案等,撰写桥梁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计算结果、安全分析等。
四、成果要求:1. 完成桥梁的设计图纸;2. 完成桥梁设计报告。
五、考核方式:1. 课程设计及报告:50%;2. 技术交流与答辩:30%;3. 设计图纸质量:15%;4. 设计过程的规范性和工作纪律:5%。
六、参考资料:1. 《桥梁工程设计手册》;2.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规范》;3. 《桥梁结构设计原理》;4. 《混凝土桥梁设计与实践》。
以上为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范本,仅供参考。
具体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完整版
目录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桥梁设计说明------------------------------------------------------------------3计算书---------------------------------------------------------------------------4参考文献-----------------------------------------------------------------------27评语-----------------------------------------------------------------------------28桥梁总体布置图--------------------------------------------------------------29主梁纵、横截面布置图-----------------------------------------------------30桥面构造横截面图----------------------------------------------------------31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 (10人以下为一组)
1、单跨简支梁桥上部结构设计
(标准跨径为23米,计算跨径为22.5米,桥面净空:净—8.5+2×1.50米)
二、设计基本资料
1、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2、河床地面线为(从左到右):0/0,-3/5,-4/12,-3/17,-
2/22,
-2/27,0/35(分子为高程,分母为离第一点的距离,单位为米);地质假定为微风化花岗岩。
3、材料容重:水泥砼23 KN/m3,钢筋砼25 KN/m3,沥青砼21
KN/m3
4、桥梁纵坡为0.3%,桥梁中心处桥面设计高程为2.00米
三、设计内容
1、主梁的设计计算
2、行车道板的设计计算
3、横隔梁设计计算
4、桥面铺装设计
5、桥台设计
四、要求完成的设计图及计算书
1、桥梁总体布置图,主梁纵、横截面布置图(CAD出图)
2、桥面构造横截面图(CAD出图)
3、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书
4、主梁内力计算书
5、行车道板内力计算书
6、横隔梁内力计算书
五、参考文献
1、《桥梁工程》,姚玲森,,人民交通出版社.
2、《梁桥》(公路设计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3、《桥梁计算示例集》(砼简支梁(板)桥),,人民交通出版社.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 )含条文说明.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 )含条文说明
六、课程设计学时
2周
桥梁设计说明
桥梁设计包括纵.横断面设计和平面布置。
1.纵断面设计
桥梁纵断面设计包括确定桥梁的总跨径.桥梁的分孔.桥道的标高.桥上和桥头引道的纵坡以及基础的埋置深度。
(1)本梁桥根据水文计算来确定。
标准跨径为23.00m(墩中心距离)。
本桥的跨径较小,因此上部结构的造价较低,墩台的造价较高。
为了结构受力合理和用材经济,分跨布置时要考虑合理的跨径比例。
(2)本梁桥为跨河桥梁,桥道的标高应保证桥下排洪和通航的需要,结合桥型.跨径等一起考虑,以确定合理的桥道标高。
(3)桥上纵坡不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
2.横断面设计
桥梁横断面的设计,主要是决定桥面的宽度和桥跨结构横截面的布置。
桥面的宽度决定于行车和行人的交通需要。
(1)本梁桥桥面行车道净宽为:净-82 1.50
m+⨯m人行道
(2)为了利于桥面排水,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桥面铺装,设置从桥面中央倾向两侧的 1.5%-3.0%的横向坡度,本桥设置为
1.5%。
3.平面布置
(1)桥梁的线形及桥头引道要保持平顺,使车辆能平稳地经过,小桥的线形及其公路的衔接,应符合路线布设的规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