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虫啉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_徐肖平
- 格式:pdf
- 大小:122.39 KB
- 文档页数:2
22%吡虫啉·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摘要22%吡虫啉•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吡虫啉•毒死蜱乳油是防治水稻稻飞虱的较好药剂,对水稻安全,持效期在7d左右,建议使用剂量以1 200~1 500mL/hm2,即264~330g.a.i/hm2为宜,施药适期应在稻飞虱低龄若虫发生盛期,按用药量对水750L/hm2均匀喷雾。
关键词22%吡虫啉•毒死蜱乳油;水稻稻飞虱;防效受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委托,泾县植保站于2007年度进行了江苏省苏科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22%吡虫啉•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稻飞虱的田间试验,目的是通过田间试验,明确22%吡虫啉•毒死蜱乳油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及最佳使用剂量,为农药登记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试验对象为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水稻品种为新香优80。
1.2试验地点试验设在安徽省泾县昌桥乡童疃行政村金桥组,试验田为双季晚稻田,选择的田块为扁石泥田,土壤肥力均匀,排灌方便。
该试验田水稻栽培、管理条件与当地农业实践一致,供试水稻品种为新香优80,分蘖盛期。
1.3试验设计和安排试验药剂为22%吡虫啉•毒死蜱乳油,江苏省苏科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对照药剂为40%毒死蜱乳油,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江苏禾笑化工有限公司。
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22%吡虫啉•毒死蜱乳油198 g.a.i/hm2(A)、264g.a.i/hm2(B)、330g.a.i/hm2(C);40%毒死蜱乳油360g.a.i/hm2(D);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g.a.i/hm2(E);清水空白对照(CK)。
重复4次,每个小区面积30m2,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之间筑埂隔开,并设隔离行。
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摘要] 对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药后3天,各处理的防效达到最高值,其中2.86g/667m2剂量,防效达97.05%;药后7天各药剂处理防效下降,为更好地防治稻飞虱,建议将该药与其它药效期较长的药剂合理混合使用。
[关键词] 吡虫啉稻飞虱药效试验[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1650 (2013)05-0126-01水稻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的发生为害,给粮食生产造成较大损失。
为了寻找防治稻飞虱的新农药,以供生产上轮换使用,降低该虫的抗药性,笔者于2012年开展了田间用药试验,摸清供试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最佳用量,明确该药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药剂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市场购买)。
2.试验方法试验在广西上林县明亮镇溯浪村委文定庄水稻田进行,设4个处理: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43g/667m2,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14g/667m2,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86g/667m2和清水,每个处理4次重复,共16个小区,小区间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24m22。
试验于2012年5月6日在本地虫虫源第3代稻飞虱若虫盛发初期施药,用利农hd40016升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进行常量喷雾,施药液量60kg/667m2,对水稻茎叶进行喷雾,施药时均匀周到,侧重于水稻下部。
3.调查方法采用平行多点跳跃法取样,利用拍盘法调查,每小区取10点,每点2丛,每小区共调查20丛,拍打稻丛,统计白色磁盘上飞虱数,根据下列公式计算防治效果,使用dmrt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ck0活虫数×pt1活虫数防治效果(%)=(1- ————————————)×100ck1活虫数×pt0活虫数式中:ck0为对照区药前; ck1为对照区药后;pt0为处理区药前; pt1为处理区药后。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药效试验摘要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白背飞虱)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8%毒死蜱乳油、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10%醚菊酯乳油、10%哌虫啶悬浮剂、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乙虫腈悬浮剂、20%异丙威乳油、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等药剂药效较高,均可作为田间防治稻稻飞虱(白背飞虱)的药剂使用,建议进行轮换用药。
大面积使用时,从防效和成本上考虑,建议于稻飞虱若虫高峰期,按用药量对水450 kg均匀透彻喷施。
关键词药剂;水稻白背飞虱;防效;安全性;试验水稻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属同翅目,飞虱科,俗称蜒虫,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1-2]。
白背飞虱在我国广西、福建清化以南地区可以产卵,在自生稻、晚稻残株及游草上越冬。
其越冬北界大概在北纬26°以北。
江西1年发生5~7代,是江西早稻和中晚稻主要害虫,尤以早稻为主。
其发生普遍、危害重。
白背飞虱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水稻基部吸食叶鞘汁液,受害轻时,叶尖部褪绿变黄;严重时全株枯死。
穗期被害还造成抽穗困难、枯孕穗或稻穗变褐色、秕谷多。
受其危害一般减产10%~20%,严重达40%~60%以上,甚至绝收[3-4]。
为评价各种试验药剂对水稻稻飞虱(白背飞虱)的防效及安全性等,为大面积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该试验。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江西省宜黄县凤冈镇马停桥村旁农作物病虫害观测场一季晚稻试验田中。
所选试验田为丘陵山区中稻田,试验地为黏土,偏酸性,有机质含量及肥力水平较高,土质较好,灌溉条件较好,前作为冬闲田,抛秧时间为6月10日,田间种植密度为25~30丛/m2,施药时水稻处于圆秆拔节期,长势良好。
各试验小区的土壤、栽培及水肥管理等条件一致,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生产实践。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褐飞虱药效试验摘要经测定,温岭市目前防治水稻褐飞虱常用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已对褐飞虱产生抗性。
几种药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褐飞虱低龄若虫期用药,以48%奥邦乳油1 500mL/hm2+25%虱奇可湿性粉剂900g/hm2混用效果最好,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单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750g/hm2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药剂;褐飞虱;防效褐飞虱为温岭市水稻重大害虫。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变化、环境条件改变和药剂抗药性产生等影响,2005年、2006年单季(晚)稻褐飞虱连续大暴发,对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筛选高效的防治药剂,有效控制褐飞虱的发生危害,特进行本项试验。
1 试验材料和方法1.1 供试药剂25%好虱净乳油(有效成分:噻嗪酮+异丙威),温州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噻嗪酮),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生产;35%毒斯崴乳油(有效成分:毒死蜱+敌敌畏),杭州宇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0%新农宝乳油(有效成分:毒死蜱),浙江新农化工有限公司生产;20%消蜒清乳油(有效成分:仲丁威),江西赣州宇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25%虱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噻嗪酮),江苏瑞泽农化有限公司生产;48%奥邦乳油(有效成分:毒死蜱+辛硫磷),浙江平湖农药厂生产;2.5%胜功乳油(有效成分:高效氯氟氰菊酯),南通正达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1.2.1 试验处理。
试验设8个药剂处理,分别为25%好虱净乳油1 125 mL/hm2(A),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750g/hm2(B),35%毒斯崴乳油1 500mL/hm2(C),40%新农宝乳油1 500mL/hm2(D),20%消蜒清乳油1 500mL/hm2(E),48%奥邦乳油1 500 mL/hm2(F);48%奥邦乳油1 500mL/hm2+25%虱奇可湿性粉剂900g/hm2(G),2.5%胜功乳油750mL/hm2(H);同时设立空白对照(CK)。
吡虫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一、农药检测报告概述
本文记述了一次经过检测后发现,用吡虫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结果,该检测报告的总结是:吡虫啉农药是一种有效的植物保护产品,具有良好
的农药效果。
二、试验现场
此次试验现场位于基地内,包括受试的植物和目标昆虫。
用于农药检
测的植物种类有水稻、玉米、蔬菜等不同类别,其中昆虫种类有白粉虱、
小菜蛾、棉铃虫、灰色飞虱等。
三、试验结果
在此次试验中,使用的吡虫啉农药检测结果显示,水稻和玉米的可抑
制率分别为94.5%和95.8%,棉铃虫的可抑制率达到了100%,对小菜蛾、
灰蝽和灰色飞虱的抑制率达到了99.1%,95.7%和98.7%。
这些结果显示,
吡虫啉农药在田间条件下有良好的效果。
四、总结
根据此次试验报告,可以得出结论:吡虫啉农药具有明显的农药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由于吡虫啉农药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它能有效抑制害虫,能降低害虫对作物的危害,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因此,在使用农药的时候应注意农药的安全性和危害性,同时还应考虑农
药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5种药剂防治水稻田稻飞虱药效比较试验霍邱县是安徽省粮食生产大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约11万hm2,水稻种植面积约13万hm2。
受沿淮特殊的小气候影响,该县农作物病虫发生种类多,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仅稻飞虱一种害虫年发生面积就达6.67万hm2次,重发年份更高,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筛选和推广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1-5],对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选用5种药剂,采用茎叶喷雾法防治稻飞虱,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药剂 70%吡虫啉WG,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市售;25%噻虫嗪WG,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5%吡蚜酮WP,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5%噻嗪酮WP,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市售;40%毒死蜱EC,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
1.2 试验田概况试验田设在霍邱县户湖镇桃花村同田组程万江农户承包地,该田土壤质地为马肝土,pH6.7,有机质18.5g/?,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面积约1 000?。
前茬为小麦,施肥、管理与当地生产水平一致。
试验田水稻品种为宁粳3号,5月20日浸种,5月23日水育秧,6月22日移栽,株行距20cm×24cm。
试验田杂草以稗草和莎草为优势杂草,水稻移栽后用22%苄?乙可湿性粉剂进行常规田间除草。
试验用药时,试验田水稻处于孕穗末期,药前基数调查平均100丛稻飞虱3 850头左右。
其中,白背飞虱虫量约占90%,褐飞虱虫量约占10%;稻飞虱1~2龄若虫约占75%,3龄及其以上若虫约占20%,成虫约占5%。
1.3 试验处理及设计试验处理见表1,试验设6个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
每小区面积为30m2,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间作小埂隔开,做到单排单灌,小区间肥水管理、栽培条件基本一致。
1.4 施药时间与方法施药于2012年8月16日上午9时左右开始,施药器械使用山东卫士牌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试验名称: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承担单位:云南省勐海县植保站试验地点:勐海县曼贺村委会曼谢傣村技术负责人:70%吡虫啉防治水稻白背飞虱试验示范1 试验目的根据农业部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云南省农科院两千害虫测报与防控技术研究项目。
为做好水稻稻飞虱的防控工作,筛选、示范和推广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药剂,掌握70%吡虫啉不同剂量防治稻飞虱防治效果,对稻田主要天敌种群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试验条件2.1 供试作物:水稻2.2 防治对象:白背飞虱2.3 试验地点:勐海县勐混镇曼蚌村2.4 土壤类型:胶泥土2.5 土壤肥力:中等3 试验设计与方法3.1 供试药剂70%吡虫啉、50%噻嗪酮 40%毒死蜱3.2 小区试验处理试验5处理三重复3.3 大田示范处理示范药剂:70吡虫啉,每亩4克,由农户按常规方式施用,对照参照小区对照,不另设置。
3.4 施药时间和方法2015年5月8日施药,水稻处于分蘖期,白背飞虱处于低龄若虫期,采用卫士牌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4 调查内容及方法4.1 调查时间和次数药前调查虫口基数和主要天敌种群数量,施药后3天(5月11日),7天(5月14日),15天(5月16日),分别调查虫口基数和主要天敌种群数量。
4.2 调查方法每处理平随机取样,,共查10丛,用40×30Cm白瓷盘沾水放到水稻中小部,快速拍打2—3次,迅速端起数其虫量。
4.3 药效计算方法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量-施药后虫量)÷[施药前虫量×100]。
防治效果%=(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4.4 其它调查项目4.4.1 气象资料施药当天即5月8日为晴天,日均湿度相对湿度施药调查期天气状况(详见天气情况表)。
五、试验结果与分析1、试验调查数据(1)结果分析表中数据表明药后3天每亩用70%吡虫啉2克效果最好90.7%其余防治效果均较为理想,防效分别为88.53%、89.71%、87.36%,药7天和15天吡虫啉2克加噻嗪酮20克防治效果最好,79.32%、77.4%,40%毒死蜱防治效果最差56.21%、64.55%生物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药后3天、7天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药后15天,差异显著。
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防治稻飞虱效果研究摘要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防治稻飞虱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对稻飞虱成虫、低龄若虫、高龄若虫的防效较好,用量在270~360 mL/hm2对蜘蛛等天敌安全。
综合考虑,建议在稻飞虱成虫孵化高峰或迁入高峰期及若虫孵化高峰期使用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360 mL/hm2,效果较好。
关键词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稻飞虱;防效近几年灰飞虱虫量大,引发水稻条纹叶枯病及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相继大发生;褐飞虱迁入早,峰次多,繁殖快,常引起水稻后期”冒穿”。
2010在新沂地区发现了由白背飞虱传毒危害造成的南方黑条矮缩病病株,由于它主要在水稻本田期传毒,防治措施难以及时到位,危害后补难度更大。
为了摸索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的效果,进一步示范水稻主要害虫的药效及推广价值,筛选出对稻飞虱防治的优良药剂以及25%吡蚜酮·吡虫啉最佳田间使用时间,在马陵山镇十里长沟的手栽稻田进行了此试验。
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点选择在新沂市马陵山镇十里长沟一种植户田中,稻田土壤肥力一致,灌溉方便,面积为2 133.33 m2,地势平坦,黏性壤土,保水能力较强。
种植水稻品种为镇稻99,小区栽培规格为22 cm×25 cm,生长均匀一致,田间保持水层。
1.2试验药剂及对象供试药剂为: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8%扑虱灵可湿性粉剂(丰山集团);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连云港市东金化工有限公司);20%毒死蜱乳油(广东立威化工有限公司)。
试验对象为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3种稻飞虱的成虫、低龄若虫、高龄若虫,对天敌的伤害及稻纵卷叶螟的防效作为参考。
1.3试验设计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540 mL/hm2(A)、360 mL/hm2(B)、270 mL/hm2(C);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D);48%扑虱灵可湿性粉剂450 g/hm2(E);20%毒死蜱乳油1 350 mL/hm2(F);以喷清水作对照(CK)。
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摘要为筛选出适合崇明区防治稻飞虱的药剂,选用7种药剂开展了对稻飞虱的防效试验。
结果表明,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20%呋虫胺悬浮剂、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5 d防效均达到83%以上。
说明这些药剂均可作为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水稻稻飞虱;药剂;防效中图分类号 S435.112+.3;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9)09-0088-01上海市崇明区稻飞虱发生量大,群集危害,常导致水稻倒伏甚至枯死,减产严重甚至失收。
化学防治是控制水稻害虫的重要手段[1],但是由于化学农药使用不合理,导致害虫的耐药性或抗药性不断加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被破坏[2]。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高毒、高残留农药已不适用于现代农业生产。
因此,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是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关键,同时对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为探寻高效、低毒、低残留优良药剂,为崇明区大面积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2016年在光明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农业技术中心实验农场进行了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筛选出了适合本地区的稻飞虱防治药剂。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崇明区光明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农业技术中心实验农场5号田。
1.2 试验材料供试药剂有7种,分别为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20%呋虫胺悬浮剂(江苏华农生物化学有限公司)、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江阴市农药二厂有限公司)、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江苏省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供试水稻品种为光明粳2号。
1.3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8个处理,分别为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120 g/hm2(A)、20%呋虫胺悬浮剂600 g/hm2(B)、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900 g/hm2(C)、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0 g/hm2(D)、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50 g/hm2(E)、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375 g/hm2(F)、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300 mL/hm2(G)、清水对照(CK)。
吡虫啉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孔丽萍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稻飞虱是我省水稻上危害最大、发生面积最广的害虫之一。
10%吡虫啉是近年来国内厂家生产的用于防治稻飞虱的新型农药,具有速效、长效、低毒等特点,很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我站在建阳市将口镇利用湖南南天公司生产的吡虫啉进行防治稻飞虱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总页数】1页(P44)
【作者】孔丽萍
【作者单位】福建省植保植检站,3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
【相关文献】
1.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J], 徐忠民
2.22%吡虫啉·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J], 程武俊
3.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J], 王惠媛;蔡慧娟;付冬姬
4.5%吡虫啉乳油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J], 程英;金剑雪;李忠英;李凤良
5.异丙威+吡虫啉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J], 陆炳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
万兆忠
【期刊名称】《科学种养》
【年(卷),期】2011()7
【摘要】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普遍,为害严重。
在此虫的防治上,农户每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但仍然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为了开发新一代超高效稻飞虱防治药剂,特将南京第一农药厂生产的10%吡虫啉可湿
性粉剂与另外几种药剂进行药效对比,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总页数】1页(P28-28)
【关键词】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药效试验;稻飞虱;防治药剂;药效对比;超高效;农药厂
【作者】万兆忠
【作者单位】贵州省松桃县孟溪镇农业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122.2
【相关文献】
1.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J], 周陆礼
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甘蓝蚜虫的药效试验 [J], 卓静萍;李春辉;李锡宏
3.乙虫腈10%悬浮剂和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J], 陆晓峰;吉用铨;孟爱中;张维根
4.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 [J], 彭兰凤
5.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J], 冯丽芳;李树香;李光雄;叶朝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