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显微镜的使用和玻片制作
- 格式:pptx
- 大小:3.20 MB
- 文档页数:26
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流程准备工作在开始使用显微镜之前,确保你已经准备好以下工具和材料:•显微镜•样品片•盖玻片•显微镜载玻片•镊子•酒精棉球•干净的软布步骤一:准备样品1.将待观察的物体制备成样品片。
2.将样品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步骤二:调节显微镜1.将显微镜放在平稳的台面上。
2.调节光源,确保其光线均匀和稳定。
3.调节聚光镜,使光线能够通过样品。
步骤三:放置样品1.使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并轻轻放在样品上。
2.确保盖玻片与样品之间没有气泡。
步骤四:观察样品1.将样品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上。
2.调节目镜,使样品清晰可见。
3.转动物镜,放大样品的细节。
步骤五:调节焦距1.使用调焦轮或调焦手柄,逐步调整焦距。
2.确保样品的不同层面都可以清晰地观察到。
步骤六:调节照明1.使用亮度调节旋钮调整照明强度。
2.确保样品适度照明,既不过亮也不过暗。
步骤七:移动样品1.使用样品移动手柄或显微镜台,将样品移动到感兴趣的区域。
2.确保移动过程中不要碰触到样品或移动时抖动过大。
步骤八:记录观察结果1.使用笔和纸,记录观察到的物体特征和细节。
2.如果需要,可以使用相机连接显微镜,将观察结果拍摄下来。
步骤九:结束观察1.将样品从显微镜载玻片上取下。
2.使用酒精棉球和软布清洁显微镜的镜片和外部表面。
3.将显微镜放回原位并妥善保管。
以上就是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流程。
请注意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损坏仪器和样品。
在观察过程中也要专心致志,注意细节并记录观察结果。
玻片标本的制作步骤
制作玻片标本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细胞、组织或其他微小结构的重要步骤之一。
以下是一般的玻片标本制作步骤:
1. 样本采集:从生物体或实验材料中采集样本。
样本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的目的,可以是细胞、组织、细菌、植物等。
2. 固定:将采集到的样本迅速进行固定,防止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变形和腐败。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乙醛、Bouin 液等。
3. 脱水:将固定的样本逐渐浸泡在酒精或其他脱水剂中,以逐渐去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适于包埋。
4. 清理:在脱水后,对样本进行透明化处理,使用透明介质如苯酚、二甲苯等,以清理组织并使其透明。
5. 浸渍:将样本浸入熔点较低的石蜡或石蜡切片液中,以替代透明介质。
这个步骤有助于使样本更容易被切割。
6. 包埋:将样本置于熔化的石蜡中,并在冷却过程中形成坚固的块。
这个块包含了样本,以便于后续的切割。
7. 切割:使用组织切片机或切片刀,将包埋好的块切成非常薄的切片。
这些切片通常在准备的玻片上展开。
8. 贴片:将切好的组织切片贴附到玻片上。
这通常涉及到使用一些胶水或其他贴片剂。
9. 染色:为了增强细胞和组织的对比度,通常需要染色。
使用不同的染色剂可以突显细胞器和细胞结构。
10. 封片:在玻片上覆盖一层透明的封片剂,以保护样本,并确保标本的保存。
制作好的玻片标本现在可以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研究,从而获取细胞和组织的详细信息。
每个步骤的具体细节和使用的药物或化学试剂可能会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样本类型而有所不同。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流程介绍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通过放大物体的细小细节,使我们能够能够看到肉眼无法见到的微观世界。
本文将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流程,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显微镜。
步骤一:准备工作1.确保工作环境:选择一个安静、稳定的工作环境,避免外界干扰。
2.清洁显微镜:使用干净而柔软的布或纸巾轻轻擦拭显微镜的外部表面,确保镜片干净无尘。
步骤二:调整光源1.打开光源:根据显微镜的类型,打开透射光源或反射光源。
透射光源通常是显微镜底部的灯泡或LED灯,反射光源则位于显微镜上方。
2.调节光源亮度:通过旋转或滑动光源控制器,调节光源的亮度,以便能够清楚地观察样本。
步骤三:样本制备1.准备样本:将待观察的样本制备在玻片上。
这可能涉及到切片、染色、加液等处理过程,根据样本类型选择合适的方法。
2.放置样本:将玻片放置在显微镜的玻璃载物台上,确保样本位于显微镜下方的物镜位置。
步骤四:调节物镜1.使用低倍物镜:将显微镜调至低倍镜(如4x),通过旋转物镜转盘,使低倍物镜对准样本。
2.调节粗调焦轮:使用粗调焦轮,缓慢地向上或向下旋转,直到样本出现初步清晰的图像。
3.使用高倍物镜:将显微镜转到所需的高倍物镜(如40x或100x)。
4.调节细调焦轮:使用细调焦轮,缓慢地旋转,逐步调整焦点,以获得最清晰的图像。
步骤五:观察和记录1.观察样本:通过看眼镜筒或将目镜对准眼睛,通过目镜观察样本。
根据需要,可以通过调节目镜的位置来适应视觉需求。
2.调节照明和对比度:根据样本的特性和需要,调整光源的亮度以及显微镜的对比度,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3.记录观察结果:使用笔和纸,或者使用电子设备,记录您观察到的样本细节、结构和特征。
步骤六:结束工作1.关闭光源:结束观察后,关闭光源以节省能源,并避免无谓的照明。
2.清理显微镜:使用干净的布或纸巾,轻轻擦拭显微镜的外部表面和物镜,以去除灰尘和污渍。
3.收纳显微镜:将显微镜放回存储箱或架子上,确保它在安全和干燥的环境中。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报告一、引言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它可以放大物体的细节,使我们能够看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节。
在生物学中,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细胞和微生物等微小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本报告将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观察细菌形态结构。
二、材料和方法1. 显微镜:本次实验使用的是光学显微镜。
2. 细菌样本:从实验室中获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菌样本。
3. 玻片和盖玻片:用于制作样品载玻片。
4. 意式染色剂:用于染色处理,增强对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三、显微镜使用方法1. 调整光源:打开显微镜后,在透明底座上放置一个白色纸片,调整光源位置和亮度,使得纸片上呈现均匀明亮的白色。
2. 调整目镜:将目镜对准眼睛,调节焦距,使得目视舒适且清晰。
3. 调整物镜:选择合适的物镜,将其转至位置,并调节焦距,使得样品清晰可见。
4. 调整聚光镜:根据需要调整聚光镜的大小和位置,以增强样品的亮度和对比度。
四、细菌形态结构观察方法1. 制作载玻片:在干净的玻片上挤出一滴细菌悬液,在另一个玻片上盖上一张盖玻片,轻轻压紧。
2. 意式染色处理:将制作好的载玻片浸泡在意式染色剂中,静置5-10分钟。
3. 洗涤处理:用蒸馏水洗涤载玻片数次,直到洗涤后水不再有颜色。
4. 干燥处理:将载玻片放置在通风处晾干。
五、结果与讨论1. 观察细胞形态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细菌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
如球菌呈圆形或半球形,链状菌呈长条状等等。
通过染色处理后观察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这些形态特征。
2. 观察细胞大小: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测量细菌的大小。
不同类型的细菌大小也不同,如球菌直径一般在0.5-1微米之间,链状菌长度则在数十到数百微米之间。
3. 观察细胞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一些特殊的结构,如某些细菌具有鞭毛、纤毛或胞外多聚物等附属结构。
这些结构对于细菌的运动和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安全。
玻片制作方法简介玻片是用于显微镜观察的一种常用实验工具。
制作玻片是指将样本固定在玻璃片上,以便于观察和保存。
本文将介绍制作玻片的基本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
材料准备制作玻片所需的材料如下:1.样本:可以是细胞、组织、细菌等。
2.玻璃片:常见的玻璃片尺寸为 76×26 毫米。
3.填料:用于固定样本的材料,例如甘油或明胶溶液。
4.盖片:透明的薄玻璃片,常见尺寸为 22×22 毫米。
5.显微镜用消毒液:用于清洁玻片和工作区域。
6.显微镜用刷子:用于清洁玻片和玻璃片。
制作步骤1.准备工作区:清洁工作台,并用显微镜用消毒液擦拭玻片和盖片,确保无尘和无污染。
2.固定样本:将样本取出,放置在玻璃片上。
3.添加填料:根据样本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填料,并将其滴在样本上。
注意使用适量的填料,以充分覆盖样本。
4.压平样本:用另一个玻璃片轻轻地按在样本上,使样本均匀地分布在玻璃片上。
同时,确保填料被压平并固定在样本周围。
5.清理玻片:用显微镜用消毒液和刷子清洁玻片的边缘和表面,以去除多余的填料。
6.盖合盖片:将盖片从一个角度缓慢放在玻片上,使其与玻片有接触,然后轻轻地按下盖片,以避免形成气泡。
7.完成制作:检查玻片是否清洁无尘,并确保样本适当固定在玻片上。
8.存储玻片:将制作完成的玻片放置在干燥、洁净的地方,以避免污染和损坏。
9.清理工作区:将使用过的材料清理干净,并用显微镜用消毒液擦拭工作台。
注意事项1.注意安全:在制作过程中,遵循实验室的安全规定,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2.选择合适的填料:根据样本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填料,以确保样本能够被固定并保持其自然形态。
3.压力控制:在压平样本时,要注意控制力度,以避免样本的损坏或不均匀。
4.避免产生气泡:在盖合盖片时,要缓慢放置并轻轻按下,以避免形成气泡。
5.避免污染和损坏:制作完成后,将玻片妥善存放,避免污染和损坏。
结论制作玻片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
通过遵循正确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制作出清晰、可靠的玻片,用于显微镜观察和研究。
玻片标本的制作步骤玻片标本是指将生物组织或细胞等微小物体制成玻片,用于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
制作玻片标本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材料准备制作玻片标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生物样品、切片刀、切片盘、显微镜玻片、盖玻片、荧光染色剂、脱水剂、透明剂、显微镜等。
生物样品可以是动植物组织、细胞、微生物等。
切片刀要选择锋利、切割平稳的刀片。
切片盘要选用透明的材质,以便观察切片过程。
显微镜玻片要选用清洁、无毛刺、无气泡的玻片。
盖玻片要足够大,以覆盖整个切片。
荧光染色剂用于标记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或核酸。
脱水剂用于去除样品中的水分,透明剂用于使样品变得透明,方便观察。
二、制作步骤1. 取样品从动植物组织、细胞、微生物中取出需要观察的部位或细胞,将其放置在切片盘中。
2. 固定样品将样品固定在切片盘中,可以使用甲醛、酒精、乙醇等固定剂,不同的固定剂会对样品的某些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
3. 切片使用切片刀将样品切成薄片,薄片的厚度约为几微米至几十微米4. 荧光染色对于需要进行荧光染色的样品,可以在切片前或切片后进行染色。
荧光染色剂可以标记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或核酸,使其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5. 脱水将切片放置在脱水剂中,去除样品中的水分。
脱水剂可以使用乙醇、丙酮等。
6. 透明将脱水后的切片放置在透明剂中,使其变得透明。
透明剂可以使用二甲苯、山梨醇等。
7. 制片将透明的切片放置在显微镜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压平。
8. 固定用甲醛或其他固定剂将盖玻片固定在玻片上。
三、注意事项1. 切片时要注意刀片的锋利度和切割角度,以免样品被破坏或变形。
2. 染色时要注意荧光染色剂的浓度和染色时间,过度染色会影响观察结果。
3. 制片时要注意盖玻片的大小和厚度,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4. 固定时要注意固定剂的浓度和时间,过度固定会影响样品的总之,制作玻片标本需要仔细的操作和专业的知识,只有在正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下才能得到准确的观察结果。
实验报告实验1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一、实验名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二、实验目的: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熟练使用显微镜进行试验观察。
2、能够分析显微镜常见故障的原因,并作适当处理。
三、实验内容:1、利用高、低倍显微镜观察一些永久装片。
2、将所观察到的镜像绘制成图片。
三、实验器材:显微镜、装片或切片等。
四、实验原理:1、显微镜的用途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是研究生物学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要研究许多细微的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
2、显微镜的构造光学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遮光器和光源等。
3、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光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两由大部分组成。
由目镜和物镜组成成像系统,由反光镜和旋转光样构成照明系统。
五、实验步骤:1、低倍镜的使用(1)取镜和放置: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轻轻地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离实验桌边缘5cm为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镜端与孔保持2厘米距离)。
转动遮光器,使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用手转动反光镜对向光源。
直到目镜里看到白亮的视野。
(3)放置玻片标本:把要观察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有标本的一面向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然后用压片夹压住。
(4)调节焦距:下降镜筒,侧目注视物镜头,用手旋转粗准焦螺旋直到物镜头接近装片为止。
上升镜筒,左眼注视目镜内,用手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从目镜内看清物像为止。
再轻微来回转动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2、高倍镜的使用(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像调节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
玻片标本是生物标本的一种。
从保存时间长短分,有临时玻片标本和永久玻片标本。
从制作的方法来分,有切片、装片、涂片和压片等装片用微小的生物或从生物体上撕下、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玻片标本,如草履虫装片、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一、实验目的1、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的方法2、观察几种生物体细胞3、掌握生物绘图的基本要求4、继续练习使用显微镜二、试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消毒牙签、碘-碘化钾溶液、吸水纸、西红柿果实、黄瓜、洋葱、三、实验步骤(一)制作临时装片1、取干净载玻片、盖玻片各一块2、用吸管滴1---2滴清水在载玻片中央3、把需要观察的动植物组织放到水滴中4、盖上盖玻片5、用吸水纸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两滴染色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7、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目的】认识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
【实验类型】学生分组实验。
【材料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牙签、玻璃杯、吸管、0.9%生理盐水、稀碘液(或龙胆紫)、吸水纸。
【方法步骤】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用清水漱口,再取一根牙签放在0.l%的高锰酸钾溶液里消毒后,在自己的口腔壁轻轻刮几下。
3.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几下,再盖上盖玻片。
4.在盖玻片的一侧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将标本全部浸湿。
5.先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注意观察细胞的形状,缩小光圈,辨认细胞膜(为什么?)。
然后再用高倍显微镜放大,观察着色较浅的是什么结构?着色较深的又是什么结构?【实验结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扁平、多边形的,形状不很规则。
因为细胞膜很薄,虽然着了色,在较强的光线下,轮廓还是不很分明,所以必须缩小光圈。
在细胞膜里着色较浅的是细胞质,着色较深的是细胞核。
在实验报告用点线法画至少两种所观察的细胞(实验结束时交)四、生物绘图的方法和要求生物科学绘图,不同于美术作品,它以科学性为标准,要求形体正确,比例正确,倍数正确,即形象必须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