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小蜗牛》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17 MB
- 文档页数:39
《小蜗牛》公开课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小蜗牛》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习使用“又……又……”的句型,体会小蜗牛的坚持和勇气,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学会使用“又……又……”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敢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生字词,学习使用“又……又……”句型。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蜗牛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小蜗牛道具。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蜗牛道具,引导学生说出小蜗牛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
4. 课文讲解: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理解小蜗牛的精神品质,学习使用“又……又……”句型。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又……又……”句型进行描述。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蜗牛》2. 主要内容:生字词:蜗牛、慢慢、葡萄、架子、勇敢、坚持句型:又……又……小蜗牛品质:勇敢、坚持、不怕困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又……又……”句型造句。
(3)谈谈你对小蜗牛精神品质的理解。
2. 答案:(1)略(2)例:妈妈做的蛋糕又香又甜。
(3)小蜗牛勇敢、坚持、不怕困难,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较好。
但在课文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又……又……”句型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其他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用“又……又……”句型进行描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公开课《小蜗牛》完整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第六单元《小蜗牛》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理解,对蜗牛生活习性的认识,以及通过课文学习培养细心观察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爬、慢、身、软”等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小蜗牛的情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难点:理解课文中小蜗牛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生字卡片、课文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蜗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眼中的蜗牛,从而引入课题。
2. 新课内容学习:a. 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在课堂上共同学习。
b.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c. 分析课文,理解小蜗牛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好。
3. 例题讲解:讲解生字词的书写方法,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生字词的书写练习,并进行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蜗牛》2. 生字词:爬、慢、身、软3. 课文大意:小蜗牛慢慢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4. 课堂练习:生字词书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爬、慢、身、软”各5遍,要求书写工整、规范。
b. 家长协助,用手机录音学生朗读课文,至班级群,进行互相学习与评价。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课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词,提高朗读能力。
课后反思如下:1. 对于生字词的教学,可以尝试采用游戏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幼儿园中班讲述《小蜗牛》PPT课件教案-快思网这是幼儿园中班叙述《小蜗牛》PPT课件教案,中班叙述《小蜗牛》PPT课件教案包含了PPT课件,活动目标是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故事夸张手法的幽默。
学说描述蜗牛爬行速度的话“小蜗牛爬呀爬,爬得很慢很慢,很久才爬回来”,通过理解小蜗牛爬了一季才爬了一个来回的爬行速度,进一步了解蜗牛的习性。
适用于小蜗牛相关的教学实践,所属栏目中班语言PPT。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故事夸张手法的幽默。
学说描述蜗牛爬行速度的话小蜗牛爬呀爬,爬得很慢很慢,很久才爬回来。
2.通过理解小蜗牛爬了一季才爬了一个来回的爬行速度,进一步了解蜗牛的习性。
3.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
活动预备:1. 挂图17号;《小伴侣的书.春天到》;磁带及录音机。
2. 小蜗牛贴片。
活动过程:一、出示小蜗牛形象贴片,谈话引题看!小蜗牛又要去旅行了,这次可是妈妈让它去的。
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认真听听,故事里的小蜗牛到哪儿去了,路上花了多长时间。
二、老师叙述故事一遍提问:故事里讲了什么?(了解故事也许内容)三、老师结合挂图讲故事提问:1. 春天到了,妈妈叫小蜗牛去干什么?小蜗牛是怎么爬的?为什么等它爬回家已经是夏天了?故事里怎么说的(学说:小蜗牛爬呀爬,爬得很慢很慢,很久才爬回来)2.夏天到了,妈妈叫小蜗牛去干什么?小蜗牛是怎么爬的?(学说:小蜗牛爬呀爬,爬得很慢很慢,很久才爬回来)3.秋天到了,蜗牛妈妈怎么说?小蜗牛怎么爬?(学说:小蜗牛爬呀爬,爬得很慢很慢,很久才爬回来)4.等小蜗牛爬回家已经是什么季节了?妈妈怎么说?小蜗牛为什么爬了这么久?(由于爬得太慢)5.你们觉得故事好听吗?小结:当然,小蜗牛不会爬这么长时间,这是故事里夸张的表现手法,让我们听起来觉得小蜗牛特殊好玩。
所以你就会觉得故事好听。
四、师幼合作讲故事1.请幼儿使用《小伴侣的书.春天到》第27-28页小蜗牛,看着图画听老师讲故事,故事中讲到小蜗牛怎么爬的地方,请幼儿一起来讲。
部编一年级上册《小蜗牛》精品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一年级上册《小蜗牛》单元,详细内容包括:课文《小蜗牛》及生字词学习,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生物——蜗牛,并学习与蜗牛相关的词汇及句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2. 通过故事学习,使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字词的正确读写,对蜗牛生活习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词汇的积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蜗牛模型、生字卡片。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蜗牛模型,引导学生说出对蜗牛的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PPT展示课文内容,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讲解生字词,解释蜗牛生活习性。
3.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例句,讲解句子的语法结构,让学生模仿造句。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子进行练习,巩固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蜗牛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小蜗牛》2. 生字词:蜗、牛、爬、慢、绿、叶、树、住、房、走3. 蜗牛特点:慢慢爬行、背上有壳、喜欢吃树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新学的词汇造句。
(3)画一幅蜗牛的画,并标注身体各部分名称。
作业答案:(1)略(2)例句:小蜗牛慢慢地爬上了树。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字词的正确读写二、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应用三、实践情景的引入与拓展四、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创造性一、生字词的正确读写1. 生字词的选择:选择与蜗牛相关的常用词汇,如“蜗、牛、爬、慢、绿、叶、树、住、房、走”等,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2.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生字卡片、PPT展示、口头练习等,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口头表达等多方面掌握生字词。
3. 课堂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生字词的学习中,如让学生上台演示、分组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公开课《小蜗牛》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小蜗牛》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语法点讲解、课文结构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3. 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语法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学习语法知识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蜗牛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小蜗牛的兴趣,导入新课。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辅导学生阅读。
3. 生字词学习:讲解本课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4. 语法点讲解: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知识点,让学生掌握并运用。
5. 课文结构分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6. 实践情景引入:设计小蜗牛爬行的情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描述。
7.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小蜗牛》2. 主要内容:生字词、语法点、课文结构、课后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3)课后练习题1、2、3。
2. 答案:(1)生字词抄写略。
(2)例句:小蜗牛慢慢地爬上了树。
(3)课后练习题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课外书籍,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3. 语法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4.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一、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是基础,也是重点。
《小蜗牛》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小蜗牛》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第二章“动物的运动”中的第一节“爬行动物”,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小蜗牛的生长环境、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及其特殊的生活方式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蜗牛的生活环境和身体结构,掌握其运动方式。
2. 通过对小蜗牛的学习,培养同学们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同学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蜗牛的身体结构及其运动原理。
教学重点:小蜗牛的生活环境、身体结构、运动方式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小蜗牛标本、放大镜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小蜗牛的生活场景,让同学们观察并思考:这些小蜗牛生活在哪里?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导入(10分钟)(1)讲解小蜗牛的生长环境、身体结构、运动方式。
(2)展示小蜗牛标本,让同学们观察、描述小蜗牛的特征。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例题讲解,让同学们掌握小蜗牛的身体结构和运动原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练习题,让同学们独立完成。
(2)针对同学们的答案进行讲解,解答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6. 互动环节(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小蜗牛及其生活环境?六、板书设计1. 小蜗牛的生长环境2. 小蜗牛的身体结构3. 小蜗牛的运动方式4. 小蜗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小蜗牛的生长环境、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并分析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同学们对小蜗牛的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同学们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了解更多关于小蜗牛的知识,提高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小蜗牛的身体结构及其运动原理。
2.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让同学们对小蜗牛产生兴趣。
部编一上课文第14课《小蜗牛》教学设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一年级语文第14课《小蜗牛》。
该课文选自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主要讲述了小蜗牛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详细内容包括:小蜗牛的梦想、与蚯蚓的对话、小蜗牛的努力和最终的胜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理解小蜗牛坚持不懈、努力向前的精神,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勇敢坚持的品质。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小蜗牛的精神品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小蜗牛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小蜗牛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小蜗牛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小蜗牛的梦想。
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4. 课文解析:通过PPT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小蜗牛与蚯蚓的对话,分析小蜗牛在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变化。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讲解语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蜗牛》2. 生字词:蜗、牛、梦、想、坚、持、努、力3. 课文重点句子:小蜗牛说:“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直到爬到树梢。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小蜗牛的故事。
3. 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梦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小蜗牛》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面对困难要勇敢坚持的道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加强对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