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物性学-食品的电物性及其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3.87 MB
- 文档页数:20
1 简述食品物性学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食品物性学主要以食品的物理学性质为基本内容:食品的力学性质、光学性质、热学性质和电学性质等。
⑴食品的力学性质包括食品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振动、流动、破断等的规律,以及其与感官评价的关系等。
⑵食品的热学性质包括比热容、潜热、相变规律、传热规律及与温度有关的热膨胀规律等。
⑶食品的电学性质主要指食品及其原料的导电特性、介电特性、以及其他电磁核物理特性。
⑷食品的光学性质指食品物质对光的吸收、反射及其对感官反应的性质。
基本方法:(1)食品物性学是一门牵涉多学科领域的科学。
研究时应掌握一定物理学、物理化学、食品生化、高分子化学及食品工程原理等知识。
同时也涉及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内容,所以应注意综合运用这些知识。
(2)食品物性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科学。
研究学习时,要求对食品加工有较多的实践经验。
食品物性学研究往往没有现成的模型或仪器,需要自己设计测试装置或有实验结果建立模型。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科学,并做到善于应用它去解决食品开发中的各种问题。
(3)食品物性学是一门新的体系尚未形成的科学,有许多领域的研究还仅仅是一些初步的试验,系统的结论还需今后长期的研究。
所以,研究学习时要善于综合联想、大胆创新,对本学科内容举一反三、开拓新的研究思路,不仅真正掌握它的研究方法,而且能对食品物性学体系的形成做出贡献。
2 简述虎克模型、阻尼模型、滑块模型、麦克斯韦模型、开尔芬—沃格特模型、四要素模型和多要素模型的基本力学特征。
⑴虎克模型是用一根理想的弹簧表示弹性的模型,也称“弹簧体模型”或“虎克体”。
虎克模型完全代表弹性体的表现,即加载荷的瞬间同时发生相应的变形,变形的大小与受累的大小成正比。
⑵阻尼模型流变学中把物体黏性用一个阻尼体模型表示,称为“阻尼体模型”或“阻尼体”。
阻尼模型瞬时加载荷时,阻尼体及开始运动;当去载荷时,阻尼模型立刻停止运动,并保持其变形,没有弹性反复。
绪论:1)食品的质量因素:营养特性、感官特性、安全性。
2)流变学:流变学( Rheology)是研究物质在力的作用下变形和流动的科学。
3)食品流变学:食品流变学是在流变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以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为基础,主要应用线性粘弹性理论, 研究食品在小变形范围内的粘弹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测量食品在特定形变情况下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流变响应。
食品流变学的研究对象是食品及其原料的力学性质。
(了解)通过对食品流变学特性的研究,可以了解食品的组成、内部结构和分子形态等,为产品配方、加工工艺、设备选型及质量控制等提供方便和依据。
4)其他几个性质稍作了解.第一章1)物质的结构:是指物质的组成单元(原子或分子)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作用达到平衡时在空间的几何排列.分子内原子之间的几何排列称为分子结构,分子之间的几何排列称为聚集态结构。
食品物质:聚集态结构2)高聚物结构研究的内容:1 高分子链的结构:近程结构(一级结构)、远程结构(二级结构);2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又称三级或更高级结构。
3)高分子内原子间与分子间相互作用:吸引力(键合原子之间的吸引力有键合力,非键合原子间、基团间和分子间的吸引力有范德华力、氢键和其他力。
)和推拒力(当原子间或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由于内层电子的相互作用,呈现推拒力。
)键合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在食品中,主要是共价键和离子键。
范德华力包括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范德华力是永远存在于一切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作用距离0.26nm,作用能比化学键能小1一2个数量级。
氢键:它是极性很强的X一H键上的氢原子与另一个键上电负性很大的Y原子之间相互吸引而形成的(X一H…Y).氢键既有饱和性又有方向性.氢键的作用能为12一30kJ/mol氢键作用半径一般为0。
17一0。
20nm。
氢键可以在分子间形成,也可以在分子内形成。
疏水键并不是疏水基团之间存在引力,而是体系为了稳定自发的调整。
食品物性学
食品物性学是食品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致力于研究食品的物
理性质和物理性能,以帮助开发、分析和评估食品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物性研究通常集中在液体食品、固体食品和混合食品之间的
不同物理性质上。
其中一个重要的物性是流变特性,它涉及食物的流
动过程,以及它们在物理上如何发生改变。
例如,液体食品的流变特
性可以用来测量液体的粘度,以及它们在流动过程中的变化。
此外,
固体食品的流变特性也很重要,例如分析固体食品的硬度和口感。
其他重要的物性有流体动力学、热学、电学和营养学特性。
食品
中的流体动力学特性可以用来测量食物的流速、流动方式和混合情况。
热学特性涉及食物的温度和热量传输,以及这种传输如何影响食物的
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电学特性会影响食物的电解质在其中的分布,
从而影响食物的品质。
最后,营养物性可以用来研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确定哪些成分具有最大的营养价值。
总之,食品物性学是一个复杂和多样化的科学,通过对食品中不
同物性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食物的制作、保存和运输过程,确保
向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食品。
浅谈食品的物性及应用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吴达摘要本文论述了食品物性学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向及研究的重要意义,并简要介绍了食品电特性及流变性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关键词:物性学电特性流变性食品一.食品物性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食品物性学是以食品及其原料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物理性质的一门科学。
也有人称为食品物理学,它与食品化学,营养生理学被称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极为重要的基础学科。
由于食品本身的复杂性及物理性质在人们对食品感官评价中的特殊位置,食品物性学包含了比物理学本身更广泛的学科领域,即食品物性学不仅包括对食品本身理化性质的分析研究,而且包括食品物性对人的感官产生的所谓感觉性质的研究。
二、食品物性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食品物性学的学习对于了解食品与加工、烹饪有关的物理特性,了解食品的结构和生理变化,建立起对食品品质客观的评价方法,以及改善和提高食品品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通过对无形的实验研究,可以了解食品生化性质的变化。
食品物性学与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和食品化学等课程一样,是食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物理学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延伸,是食品科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是判食品之美和分析食品之理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它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从食品流变到食品质构,再到食品基本物理特征、力学特性、热学特性、光学特性、电磁特性和声学特性等,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三、食品物性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食品物性研究的内容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客观地认识和表征食品对象.对其信息进行科学的量化、管理和评定;二是物性的分析综合及其利用方面,使食品在生命全过程中所受到的外部物理作用充分有效地适应和利用所面向的对象的属性。
为食品工程和设备设计提供基础数据,随着食品物性研究的深入和物性在生产中的应用,食品新技术将不断涌现。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不但在量上,而且在质上,不但在营养上,还要求在感观上,这大大提高了食品工业的难度。
食品物性学对食品加工的应用通过学习《食品物性学》这门课程,使我加深了对食品物性概念的正确理解,并学习了测定各物性的仪器,方法以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食品物性主要是指食品及食品原料的物理特性和工程特性,包括食品的基本物理特征、食品的流变特性、食品质构、食品热物性、电特性、光学性质等,我们利用这些性质对食品在加工和检测方面的技术不断地研究,来开发新技术和增加经济效益,提高食品质量和获得消费者满意的食品。
下面通过简单的举例来学习各物性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1食品的基本物理特征及应用基本物理性质包括圆度、球度、提及、表面积、密度、空隙率、曲率半径等,由于食品形态的不同,使每一种食品都会以自己固有的状态存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利用基本的物理性质来鉴别不同的食品和食品不同的品质,现在主要有食品分选,分级,品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我们利用筛分法来分离谷物和种子,可以除去壳,梗或草籽等异物;在果蔬分类中,可以利用带孔的筛子分类器来分离不易产生损伤的物质,剔除不符合规格尺寸大小的水果;对于非球形的水果蔬菜可以采用质量分类器;密度分离法也可以用来分离谷粒和果蔬等,这种方法可以判断果蔬的成熟度;另外,密度分离法还可以用到食品加工的分离工序,比如乳业种用离心法分离乳脂和脱脂乳;"表面积会影响谷物、种子和其他物质在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流失,植物叶片面积和组成壳用来划分及预测其蒸发、呼吸及光合作用速度,水果蔬菜的表面积可用来研究贮藏过程中的呼吸速率、浸泡过程中的吸水率等"(节选自李云飞编著的《食品物性学》)。
2食品的流变特性及应用食品流变学(Rheology)是流变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食品物质流动和变形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经常要遇到有关食品物质的流动,变形等问题,这此问题不仅反映了食品物质的特性,同时也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质量,产品加工及设备设计。
食品流变学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一是用于食品加工工艺方面,根据各种食品物质的不同流变特性,改进加工工艺,或者通过改变食品物质的温度、浓度及加工过程中的剪切速率和受剪切的时间、添加各种表面活性剂等各种方法,改进食品物质的流变特性,使其具有更好的加工性能,提高产品质量。
食品的电学特性应用原理引言食品的电学特性应用在现代食品加工和食品质量检测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食品的电学特性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对食品的成分、质量和安全性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和检测。
本文将介绍食品的电学特性应用的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实际应用。
1. 食品的电导率食品的电导率是指食品对电流的导电能力,它与食品中的电解质含量密切相关。
食品中含有的电解质,如盐和酸等,会使食品的电导率增加。
通过测量食品样品在特定电场下的电导率,可以间接评估食品中的电解质含量。
电导率测量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盐分含量、酸碱度以及某些污染物的存在情况。
•食品的电导率是与食品成分和结构有关的,例如,含有较高水分和蛋白质含量的食品通常具有较高的电导率。
•食品的电导率还受温度和电场强度的影响。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校正。
2. 食品的电容性和介电特性食品的电容性和介电特性是指食品对电场的响应能力和电场中的能量储存能力。
电容性和介电特性与食品的成分和结构相关,可以用来评估食品的水分含量、粘度和微观结构等特性。
•食品的电容性与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密切相关,因为水是良好的电介质。
•食品的介电常数(介电性能)可以反映食品中各种成分对电场的响应情况,从而用于评估食品中成分含量的变化。
3. 食品的电阻性和电阻率食品的电阻性和电阻率是指食品对电流通过的阻力。
通过测量食品的电阻性和电阻率,可以评估食品的成分和结构随着温度和频率的变化情况。
•食品的电阻性与食品中的电解质含量和水分含量有关。
•食品的电阻率也受食品的结构和形态的影响,例如,颗粒状的食品比均匀的食品具有较高的电阻率。
4. 食品的电化学特性食品的电化学特性包括食品的氧化还原电位和电流。
食品中的一些组分对电解质的反应产生特定的电位和电流,可以用来评估食品的新鲜度、抗氧化能力和安全性。
•食品的氧化还原电位可以反映食品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情况。
•食品的电流可以用来评估食品中存在的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
食品物性学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食品物理特性的基础 (2)2.1食品结构与物性(重点) (2)2.2食品形态(微观重点) (3)2.3食品中的水分(重点) (4)2.4植物性食品组织结构(了解) (4)2.5乳蛋类食品组织结构(了解) (6)2.6动物性食品组织结构(了解) (8)第三章食品物料的基本物理特征 (9)第四章食品的流变特性 (21)第五章食品质地学基础 (31)5.1食品质地概念及研究目的 (31)5.2食品质地的分类及研究方法 (31)5.3食品质地的评价术语 (33)5.4食品质地感官检验 (34)5.5质地的仪器测定 (39)5.6两者之间的关系 (40)第六章颗粒食品特性 (40)6.1概念及基本性质 (40)6.2堆积状态 (40)6.3振动特性 (40)6.4流动特性 (44)第七章食品的传热特性与测定 (46)7.1水和冰的热物理性质 (46)7.2食品材料热物理性质的测量 (47)7.3差示扫描热量测定和定量差失 (47)第八章食品色彩科学与光学性质 (48)8.1食品与色彩 (48)8.2颜色的光学基础 (48)8.3食品的光物性 (50)第九章食品电学特性 (53)9.1概述 (53)9.2基本概念 (55)9.3食品电特性的测定 (56)9.4食品电特性的应用 (56)第一章绪论1.2食品物性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1.3食品主要物理特性及应用1.3.1基本物理特性1.3.2力学特性1.食品的力学性质包括食品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振动、流动、破断等的规律,以及其与感官评价的关系等。
布拉班德粉质仪快速粘度分析仪(RVA)法国肖邦流变发酵测定仪质构仪(物性仪)1.3.3光学特性食品的光学性质指食品物质对光的吸收、反射透射及其对感官反应的性质。
CR-300色差计CS-210精密色差仪1.3.4热学特性DsC:差示扫描热量测定DAT定量差示热分析1.3.5电学特性食品的电学性质主要指:食品及其原料的导电特性、介电特性,以及其它电磁和物理特性。
电物性在食品加工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刘海玲;杨春瑜;杨春莉;景志刚【摘要】概述了电学特性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电磁波,静电场和电阻抗三个方面.介绍了静电加工新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概括了电物性在食品微生物和食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并对电物性在食品加工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包装与食品机械》【年(卷),期】2015(033)001【总页数】4页(P42-45)【关键词】食品;电学特性;原理;品质检测;应用【作者】刘海玲;杨春瑜;杨春莉;景志刚【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黑龙江省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黑龙江省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黑龙江省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黑龙江省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1食品材料的电物性是食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构成食品材料的粒子大都带有某种电荷,可以形成电势差或电动势[1]。
因此,如何利用电磁场或电场对食品进行有效地加工处理也是食品加工学的一个重要方向[2]。
本文简述了几种食品加工学中的电物性加工方法。
希望通过对这方面的的学习研究中,发现其优缺点,获取更好的电物性加工思路,进而促进电物性在食品加工中的研究进展。
1 电磁波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电磁波首先由詹姆斯·麦克斯韦于1865年预测出来,而后由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赫兹于1887年至1888年间在试验中证实存在。
下面主要介绍微波、红外线和紫外线在食品加工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
1.1 微波在食品加工的应用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制造第一台微波炉起到现今,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将微波能技术应用到食品、制药、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及多个领域的尖端技术中,特别在食品加工中有许多成功的应用,包括微波萃取、微波干燥、微波杀菌、微波膨化、微波烹调和微波解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