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地区及荒漠化的治理
- 格式:ppt
- 大小:6.29 MB
- 文档页数:53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
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地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对本区的影响很小;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印度洋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
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章节: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教案内容: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1. 荒漠化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降低或丧失,地表植被破坏,土壤贫瘠,水分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导致土地无法维持原有生产和生态功能的过程。
2. 荒漠化的类型:根据荒漠化的成因和特点,可将其分为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两种类型。
自然荒漠化是由于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活动等导致的荒漠化;人为荒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不当耕作等导致的荒漠化。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1. 现状: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近40%。
近年来,荒漠化范围不断扩大,程度加剧,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2. 危害:荒漠化导致土地资源退化,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加剧水资源短缺,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诱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危害人类健康。
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降水不足等;地质活动,如地壳运动、地震等;自然植被的破坏,如病虫害、火灾等。
2.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如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当耕作,如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等;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土地破坏。
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1.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沙障固沙等;2. 工程措施:建设防沙林带、固沙工程、土地改良工程等;3. 农业技术措施:合理灌溉、改良耕作制度、调整产业结构等;4. 政策与管理措施:制定和实施荒漠化治理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荒漠化治理管理体系等。
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1. 案例选择: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化治理案例,如新疆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内蒙古的沙化土地治理等。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荒漠化的含义及成因班级:学号:姓名:【学习要求】1.掌握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
2.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能说明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3.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自主探究】知识结构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大。
2、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其主要表现:1、过度2、过度3、过度探究点一荒漠化的概念和发生过程探究材料:课本16页前两段探究问题1:荒漠化的概念和发生的过程分别是什么?查读世界气候类型图,读下图回答(1)-(4)题(1)分析图中以B为代表的荒漠带形成的主要原因。
(2)图中B、D、E三处的荒漠延伸到海岸的原因。
(提示结合洋流分布图)探究点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探究材料:课本图2.1和2.2探究问题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以干旱为主的原因是什么。
(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②气候:干旱是其最为的显著的自然特征。
(2)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探究材料:课本P17-19内容探究问题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是什么?【例题2】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如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
回答(1)~(3)题。
(1)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说法正确的是()A.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99%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在400mm以下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2)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甘肃、河北B.新疆、内蒙古C.陕西、宁夏D.青海、西藏(3)占全国荒漠化比例最高的省区,其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植被人为破坏严重B.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D.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
我国西北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比较严重,为了治理该现象,采取了多项措施:
1. 植树造林:在沙漠地区种植抗旱、耐寒的树种,如沙漠柳、柠条等,有效控制沙漠化。
2. 林草复合系统:通过人工种植草场,改善土地水分状况,提高植被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
3. 沙漠治理:采取掩埋、覆盖、植被等方式治理荒漠化区域,例如在荒漠化地区覆盖石笼网,防止沙漠风吹扬沙土。
4. 开展沙地防护林工程:在若干城市和县乡公路河滩地带、沙漠荒漠地区地下水面稳定区、山间谷地等区域建设养护林道,发挥生态环境保护作用。
以上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效改善了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状况。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西北地区位于我国的北部内陆地带,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土地退化严重,导致了大规模的荒漠化现象。
荒漠化对于生态环境和
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那么,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是什么呢?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气候条件的限制。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仅有100~400毫米不等,而蒸发量较大,使得水资源变得非常有限。
这导致了水资源的不足,进而引发了土地
的退化和植被的枯萎,最终形成荒漠化。
二是人类活动的破坏。
过度
的开垦、过度的放牧等人类活动,使得植被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因而
也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恢复植被。
通过大规模的造林、护林和林果混交等方法,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减缓荒漠化进程。
二是科学种植。
选用适合当地环境
的树种,培育抗旱性强的植物,使种植成功率更高。
三是合理利用。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种植方式,控制草场利用量等,以减少人类
活动对土地的破坏。
四是加强管理。
制定荒漠化防治规划,建立荒漠
化监测系统,加强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的管理和保护,从源头上减少
荒漠化。
总之,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我们通过种种措施,
不断加强荒漠化防治,保护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高二地理 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 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 高二地理 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2.1荒漠化的防治——一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编写:郭竹青 审核:高强 编写时间:2014-9-4 课型:新授 编号:04 班级: 姓名:【自主预习案】【学习目标】1、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结合具体区域图,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具体原因及解决措施【知识自主探究】(一)荒漠化1.土地荒漠化的形成 ⑴概念 指发生在 及一些 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⑵形成是 等自然因素与 相互作用的产物。
⑶主要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 _______和 。
⑷影响 已成为当今 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 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范围 地形区范围行政区划范围2.地貌特点: 地形以 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 西部(新疆境内)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
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图示:⑵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西东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高山环绕盆地地形 青藏高原隆起位置高二地理 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 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 高二地理 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本区条件分析: ①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②物质条件 ——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加剧荒谟化进程。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⑴来自于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 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图2,4) 3⑴绿洲:在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区。
⑵次生盐渍化形成: 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 措施不当;②干旱气候条件下 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中国西北荒漠化知识点总结一、荒漠化的定义和原因荒漠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导致土地逐渐变成荒漠的过程。
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1. 干旱气候: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导致土地水分不足,植被无法生长。
2. 过度放牧:长期以来,西北地区存在着过度放牧现象,牲畜过度啃食植被,使得植被无法恢复,土地逐渐变成荒漠。
3. 过度开荒:为了发展农业和工业,人们对荒漠地区进行过度开荒,破坏了地下水位,导致土地变得干燥,无法种植庄稼。
4. 水土流失:长期以来,西北地区存在着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现象,导致土地贫瘠,无法种植农作物。
二、荒漠化的影响1. 生态环境恶化:荒漠化导致植被减少,土地沙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大量植被消失,土壤贫瘠,无法种植作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2. 经济发展受阻:荒漠化导致土地退化,农作物无法种植,牲畜无法放牧,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3. 人民生活受影响:荒漠化导致土地无法耕种,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长期以来,很多人离开家乡去其他地区寻找生计。
三、荒漠化治理为了应对荒漠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实施退耕还林:政府在荒漠化地区推行了退耕还林政策,大规模植树造林,加速植被恢复。
2. 推行水土保持措施: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水土保持的投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土壤流失,保护土地资源。
3. 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政府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对荒漠化的防治。
4. 发展沙漠旅游业:政府鼓励发展沙漠旅游业,通过旅游开发,提高当地经济收入,同时也能够保护沙漠环境。
四、未来展望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未来,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大对荒漠化的治理力度,采取更多的措施,提高土地的保护和治理水平,实现荒漠化的根本控制。
同时,也需要注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强对荒漠化地区的投入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