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艺术大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5
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Pablo Ruiz Picasso,1881—1973),他是20世纪视觉艺术方面最有独创性、最全面、最强有力的人物。
他的一生画风多变,从忧郁的蓝色到多情的玫瑰色,再变回新古典主义,接着又变成超现实主义,他的每一次风格变化都引起画坛一片惊奇,他也都取得成功。
他的作品对西方的艺术流派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881年10月25日,西班牙马拉加一位图画教师的妻子产下一个浑身青紫的男婴,助产士以为这是个死胎,便撂在桌子上忙着照料产妇去了。
幸亏他的叔叔,当地有名的布拉斯科医生及时赶到,他经验丰富,判定婴儿并没死去,便立即着手抢救。
过了好一阵子,婴儿才脱离窒息状态,“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开始呼吸人世间的气息。
这个被宣判为死婴的孩子便是后来举世闻名的艺术家——毕加索。
毕加索来到世界上不久,便显露出他与绘画艺术的天然渊源。
据说小毕加索学会的第一个音节就是“匹兹”,毕加索好像是在向母亲索要一支铅笔,以便用它涂涂画画,小毕加索的确很早就喜欢用笔在纸上画一些纠缠不清的螺旋形。
毕加索常在父亲的画室找乐趣,一次他父亲嫌他太吵闹,给了他一张纸和一支笔,任由他胡乱涂画,可不一会,他竟完成了一幅“作品”,递给父亲,等待夸奖。
他父亲看着纸上潦乱的线条,不知是何物,小毕加索居然发音含混地告诉父亲这是一块小甜饼。
自然,小时候对毕加索影响最深的是他的父亲。
他看到儿子对画画很有兴趣,就对他进行训练,先教他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接下来让毕加索学会吃苦,练习基本功。
毕加索常常坐在父亲的画室,一边认真观察一边认真画画,画坏了从头再来。
他的画在父亲的指导下和靠着自己的勤奋进步很大。
毕加索6岁那年,他被父亲送进马拉加最好的一所公立学校读书。
毕加索此时对绘画艺术的兴趣与日俱增,同时他对普通教育的反感和抵制情绪也在与日俱增。
他对学校安排的课程总是打不起精神去学,作业马马虎虎,能逃则逃,考试能躲则躲。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说课稿(一)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第二课《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以马蒂斯的生平、作品中造型色彩的艺术风格以及晚年的艺术巅峰之作—剪纸,作为主要线索。
选择了多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旨在引导学生从他的艺术以及不朽的艺术生命力的角度,认识和了解这位影响20世纪画坛的艺术巨匠。
了解马蒂斯一生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不断超越自我的生平,激发学生不满足过去,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
二、学情分析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在教材中展示了马蒂斯的剪纸和绘画作品及生平简介,并选择了一些相关的小资料,学生对于马蒂斯的的艺术作品不了解,初次接触时并不接受他的这种艺术风格,甚至有的觉得他的作品“乱七八糟”。
需要学生在认识、观察、欣赏马蒂斯作品后,需要依靠自己的思考完成对艺术家和作品的分析,并根据本课知识进行简单的剪纸创作。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以教材中的文字提示为线索,了解马蒂斯生平及在造型、色彩上的艺术风格,对“野兽派”有初步了解。
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了解剪纸艺术是他的艺术巅峰。
学习马蒂斯剪纸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作品。
2、能力目标:观察、比较、归纳,能够总结马蒂斯的艺术特点。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评价马蒂斯的作品,能力强的学生能发生发表自己较为独特的观点。
3、情感目标:了解马蒂斯晚年带病创作,达到个人艺术巅峰的事实,学习做事有恒心,不轻言放弃、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马蒂斯艺术特征,学习他一生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2、学习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的方法,体会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给观者带来的观感。
难点:对马蒂斯较为抽象的物象造型的认识与理解。
五、说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卡纸、彩纸、剪刀、双面胶、和彩笔等工具。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第二课的内容。
学习领域属于欣赏.评述领域。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从马蒂斯的艺术风格以及不朽的艺术生命力的角度,认识和了解这位影响20世纪画坛的艺术巨匠。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
1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发挥白板优势,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马蒂斯生平及在造型、色彩上的艺术风格,对“野兽派”有初步了解。
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了解剪纸艺术是他的艺术巅峰。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归纳,能够总结马蒂斯作品的艺术特点。
学习用马蒂斯剪纸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作品。
3.情感目标:了解马蒂斯晚年带病创作,达到个人艺术巅峰的事实,学习做事有恒心,不轻言放弃、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马蒂斯艺术风格,体会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的观感。
教学难点对马蒂斯较为抽象的物象造型的认识与理解。
二、教学方式教法1.情境创设法:借用白板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资源,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评价激励法: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学法自主探究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创设多种学习机会,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探究,感悟艺术大师马蒂斯作品的艺术风格特点。
三、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件、手工制作工具。
四、教学过程(一)参观画展,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个画展,想不想去呀?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感受艺术大师作品的魅力。
(利用课件滚动播放一组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课件展示全组作品)2.艺术大师们的作品各具风格,谁来说说哪一幅作品的色彩给你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最大?你能说说这幅画为什么能吸引自己眼球呢?3.你们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谁?他就是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20世纪艺术史上100位大师的作品(11)■ 陈 卉/译弗朗兹・马尔克1880-1916 弗朗兹・马尔克1880年2月8日生于慕尼黑。
作为一名风景画家的儿子,马尔克在服完一年兵役后,改变了原来学习语言学的计划,决定成为一名艺术家。
1900至1902年,马尔克在慕尼黑学院跟随加布瑞尔・冯・哈克尔和威廉・冯・德塞学习。
次年,访问巴黎期间,他接触到了日本木刻艺术和印象派的作品。
1904至他父亲去世的1907年,马尔克的情绪极为抑郁。
1907年,马尔克再次访问巴黎,他对凡高、高更、立体派和表现主义艺术表现出极大兴趣。
1910年,马蒂斯作品展给他以极深的印象。
在此期间,马尔克通过向艺术家教授动物解剖学课程而获得稳定的收入。
1910年,马尔克的首次个展在慕尼黑的布拉克尔艺术展览馆举办,并且结识了奥古斯特・马克和收藏家波恩翰德・克勒。
他公开维护慕尼黑新艺术家联盟,1911年遇见康定斯基后,正式被邀请加入该组织。
在慕尼黑新艺术家联盟因内部纷争解体后,马尔克和康定斯基开始筹划青骑士年鉴。
青骑士首次展览于1911年12月在海因里希・唐豪瑟位于慕尼黑的现代画廊举办。
两个月后,马尔克邀请一些桥社成员参加了在慕尼黑汉斯・高茨画廊举办的青骑士第二次展览。
1912年5月,青骑士年鉴出版,里面主要是马尔克的文章。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马尔克立刻应征入伍。
不久之后,马克在一次战役中的阵亡使马尔克深受打击。
战争期间,马尔克出版了《来自战地的素描》。
1916年3月4日,马尔克在凡尔登去世。
《黄色的牛》 1911年 布面油彩 140.5×189.2cm 1949年收藏 画于辛德尔斯多夫的《黄色的牛》,参加了1911年12月18日在慕尼黑开幕的青骑士首展。
它属于马尔克成熟风格的早期作品。
画面的颜色具有象征性,与马尔克的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1910年12月,马尔克与奥古斯特・马克通信期间,马尔克写到“蓝色代表男性理论,严厉、苦涩、精神和智慧。
20世纪西⽅最伟⼤的前10位艺术家油画世界 ArtYouhua——分享世界油画,欣赏各国艺术——《泰晤⼠报》180万艺术读者评选20世纪最伟⼤的100位艺术家。
我们⼀起认识下其中前⼗位艺术家,毕加索、塞尚、克⾥姆特、莫奈、杜尚、马蒂斯、波洛克、安迪·沃霍、德库宁和蒙德⾥安。
——导语10位著名画家【1】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我的每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
”毕加索是当代西⽅最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极端变形和夸张的⼿法,呈现了畸形的社会和扭曲的⼈性,创造极富表现⼒的艺术语⾔。
《亚威农少⼥》1907《格尔尼卡》1937《格尔尼卡》是毕加索最著名的的抽象画,也是他蜕变时期(1932 - 1945)的代表作。
将⽴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结合,通过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创造出⼏何彩块堆积的抽象造型,⽣动呈现了灾难、痛苦与兽性的复杂情感。
《阿尔及尔的⼥⼈O版》毕加索的蓝⾊时期(1900-1903),受好友⾃杀和象征主义影响。
浓郁的蓝⾊调代表着贫⽼与孤苦,悲伤与绝望。
⼈⽣《La Vie》由于⽣活状态好转,画作由忧郁蓝⾊转为轻快的玫瑰红,进⼊了他的玫瑰时期(1904-1906)。
《⼿持烟⽃的男孩》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物,也是少数能在⽣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
遗世作品多达⼆万多件,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
天赋和才情,让后⼈叹为观⽌。
【2】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我⽋你的绘画真理,将在画中告诉你。
”塞尚被誉为“现代艺术之⽗”。
他重视⾊彩视觉的真实性,追求理性与秩序。
其“客观”观察⾃然⾊彩的独特性,迥异于以往“理智”或“主观”观察⾃然的⼿法,开辟了美术史上的新纪元。
《埃斯泰克的海湾》《圣维克多⼭》塞尚特有的⽴体的形及其透视安排,⾼⼭巍然庄严,⼭崖的简略形体潜藏着的运动。
塞尚的静物之美是得到公认的。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案(一)【教学目标】:认知:通过欣赏,感受马蒂斯的艺术特色,通过阅读和收集资料,了解马蒂斯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生涯,尝试使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作品。
能力:感受与我国传统剪纸不同的外国剪纸,体会马蒂斯的独特剪纸艺术风格。
情感: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培养学生乐于了解多元化文化艺术的成就。
【教学重点】:了解马蒂斯的绘画艺术造型、色彩运用、感受和认识中国传统剪纸与马蒂斯剪纸的不同,以及马蒂斯所特有的剪纸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使用马蒂斯的剪纸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创作剪纸作品【教学准备】:学生:彩色卡纸、剪刀、胶水教师:课件、彩色卡纸、剪刀、胶水、以及剪纸作品一张【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竖起你们的耳朵先来听一段音乐,听完之后告诉老师你从中得到哪些感受?出示课件中的画作和播放音乐生:音乐是狂野、热情、欢动、带有跳跃节奏的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幅画,通过刚才你从音乐中得到的独特感受再来结合这幅画的色彩,想一想他们是不是有相似之处呢?生:都富有动感师:很好,这幅具有动感色彩的画作来自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板书《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二)新授1:我们的教材中有一段关于马蒂斯的生平小资料,当你看完这段小资料,你们对马蒂斯的一生又有什么感悟?资料中提到他是野兽派的代表人,他和野兽派又有怎样的故事?(马蒂斯一生对艺术有着坚持不解的追求,即使是在患病后仍然坚持艺术创作)2:比较和观察雷诺阿的《少女像》和马蒂斯的《戴帽的女人》这两幅画,你能从中发现什么不同?(马蒂斯的这一幅肖像画中在人物的面部使用了我们平时不太使用的绿色、蓝色、黄色、红色,并且人物后面的背景色出现了大量的没有调和的大色块,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野兽派的画家热衷运用鲜明、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使用直率、粗放的笔法大色块的组合给人最强烈的色彩感觉,同时马蒂斯的这幅作品被评论家称为野兽派的画作,他是野兽派的代表人)3:了解了马蒂斯与野兽派再来看一下马蒂斯的绘画造型是属于下列哪种风格的?简练写实夸张(简练和夸张)4:马蒂斯的绘画色彩又有什么特点?比较马蒂斯的《戴帽的女人》写实油画《水果》、装饰画《待嫁的新娘》、蒙德里安《色块》(带有夸张装饰、色块组合的特点)5:马蒂斯的绘画艺术很有特点,那么请同学们从时光岁月中找一找马蒂斯早期和晚期的艺术作品有哪些不同点?出示马蒂斯的《金鱼》、剪纸作品《跳舞的人》(马蒂斯从早期的写实绘画艺术转变为更加简练、独特的剪纸艺术,他在晚期又以剪纸为艺术创作高峰期,我们就沿着他晚年的剪纸创作来重点看一下他的剪纸艺术)6:比较中国传统剪纸和马蒂斯的剪纸有何区别与相似?中国剪纸的造型形象生动马蒂斯的剪纸造型简练夸张中国剪纸的色彩单色套色鲜艳丰富马蒂斯的剪纸色彩鲜艳丰富中国剪纸的制作方法一气呵成马蒂斯的制作方法画剪拼贴欣赏马蒂斯的剪纸《小鹦鹉与美人鱼》各种颜色鲜艳的珊瑚、海草图形,以及像果实一样的小鱼和水母、还有小鹦鹉的侧面和美丽的小人鱼,相映成趣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梦幻色彩、诗一样的海底世界。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案设计
授课教师:王颖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马蒂斯的生平。
2、通过作品欣赏,能够总结马蒂斯在造型、色彩上的艺术风格,对“野兽派”有初步了解。
3、通过对马蒂斯剪纸作品的欣赏,了解剪纸艺术是他的艺术巅峰,知道二至三幅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
1、了解马蒂斯的艺术特征,学习他一生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
2、学习欣赏马蒂斯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给观者带来的观感。
教学难点:
对马蒂斯较为抽象的物象造型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作品导入
出示《戴帽的女人》引导学生这件作品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学生回答引入作者艺术大师马蒂斯。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看课本了解那些知识点,教师检测。
三、作品欣赏:
1、《蓝衣女人》创作于1937年。
画中的人物手拿念珠在沉思,带
着黄色含羞草编成的头冠,犹如火圈萦绕头上。
小组讨论这件作品在色彩和造型上的艺术风格。
给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色彩上主张色块的组合对比,色彩很大胆夸张,造型上采用夸张的手法,富有强烈的装饰性。
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安详与平静的感觉。
2、《金鱼》这件作品作于1912年。
面对这件作品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赏析剪纸作品
这位画家娴熟的运用线条和色彩的技能,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晚年因为疾病成了“用剪刀画画的人”
《常春藤与花》是他晚年优秀作品。
这件作品主要用了哪几种颜色?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以红、绿、蓝、黄四种颜色展现了常春藤勃勃的生机。
绿色、蓝色的叶子,仿佛在阳光下跳动。
红色的花撒在叶片之间,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学生研讨《王者之悲》《小鹦鹉与美人鱼》
三、检测环节
马蒂斯的作品在色彩上注重什么?马蒂斯的绘画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游戏反馈
出示马蒂斯的作品与其他画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加深知识点。
四、教学总结
1、通过本课的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马蒂斯以野兽派的风格解放绘画,在艺术史上留下了热闹喧嚣的一页。
他追求最简单的色彩和线条,没有任何束缚,正像同学们的作品一样单纯、可爱、充满幻想。
下节课我们继续沿着马蒂斯的足迹用剪纸的技法创造一件剪纸作品。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
学生对于马蒂斯的的艺术作品不了解,初次接触时并不接受他的这种艺术风格,甚至有的觉得他的作品“乱七八糟”。
我深感欣赏教学的难,一是难在让学生感受作品;二是难在把握欣赏的尺度,教得太深,学生不理解,太浅,居于表面又不行。
因此,我先从他的作品入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接着贯穿他的生平,让学生逐渐了解“野兽派”的艺术风格,以及马蒂斯造型夸张,多用单纯的线描和色块的组合,形成装饰感的画风,并与其他画派的绘画风格做对比,体会马蒂斯绘画风格的创新性和他有恒心、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以及他剪纸艺术的巅峰。
在教学设计时,我将教学分成两大块内容,一是欣赏和感悟马蒂斯的作品,了解其作品的风格。
二是在此基础上了解“野兽派”,“野兽派”的相关内容很多,我把它集中在让学生了解其造型的夸张特点和色彩的鲜明对比上,而且这一知识点是要让学生在欣赏和感受马蒂斯的作品后自己去整理和归纳的。
两个环节中只要处理好了第一个内容,那么第二部分的知识也就迎刃而解了。
由于马蒂斯的作品造型夸张,也很抽象,色彩表现很富装饰性,这些和学生以往欣赏的作品有很大出入。
因此,课前我在网上查找了有关对马蒂斯的作品评述的资料,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去欣赏和评述这些作品。
这样以来,学生不仅理解了艺术作品的内涵,而且在欣赏的同时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加深了学
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从而尊重和接受世界多元文化。
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了艺术大师马蒂斯,同时让学生了解了“野兽派”的由来及包括马蒂斯在内的“野兽派”画家的绘画风格。
同时,通过课件将不同画家的作品和马蒂斯的艺术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不同,进而更加深认识。
了解完马蒂斯的艺术语言之后,又埋下伏笔第二节课让同学们进行“走近马蒂斯”的彩色纸剪贴创作,让知识点更巩固,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