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收入准则下建筑行业之账务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4
新收入准则下建筑施工企业的账务处理【案例】2019年1月1日,甲建筑公司和乙公司签订一份写字楼建造合同,该工程造价7800万元,合同期限1年半,约定每半年结算一次,预计总成本6000万元。
假设该工程整体构成单项履约义务,并属于在某一时段履行的履约义务,甲公司采用成本法确定履约进度,不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解析】1.2019年6月30日2019年6月30日,该工程累计发生成本1800万元,甲公司与乙公司合同结算金额2400万元,上述价款均不含增值税额。
假设甲公司与乙公司结算时即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为:借:合同履约成本——工程施工 1800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 1800合同履约迕度=1800/6000=30%合同收入=7800×30%=2340万元借:合同结算——收入结转 2340贷:主营业务收入 2340借:主营业务成本 1800贷:合同履约成本——工程施工 1800借:应收账款 2616贷:合同结算——价款结算 24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16注意:“合同结算”科目余额60万元(2400-2340)。
该余额实质为合同负债,表明甲公司已经与乙公司结算但尚未履行履约义务的金额。
甲公司预计该部分履约义务将在2019年内完成,因此,在2019年6月30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合同负债”列示。
2.2019年12月31日2019年12月31日,该工程累计发生成本4500万元,甲公司与乙公司结算价款3000万元,上述价款均不含增值税额。
201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发生工程成本为2700万元(4500-1800)。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为:借:合同履约成本——工程施工 2700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 2700履约迕度=4500/6000=75%合同收入=7800×75%-2340=3510万元借:合同结算——收入结转 3510贷:主营业务收入 3510借:主营业务成本 2700贷:合同履约成本——工程施工 2700借:应收账款 3270贷:合同结算——价款结算 3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70注意:“合同结算”科目余额为借方450万元(3510-3000-60),实质是合同资产,表明甲公司已经履行履约义务但尚未与乙公司结算的金额。
新收入准则下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处理摘要:随着新收入准则的颁布,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针对建筑企业的合同履约进度确认、相关业务的收入确认被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文以“新收入准则下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处理”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对这一话题进行论述,以期相关研究内容能够为广大工作人员带去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新收入准则;建筑企业;会计核算新收入准则是如今企业推进会计管理和改革的主要依据,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新收入准则的推行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的财会工作水平,但是由于一些企业本身还存在着核算要点不清晰、制度不完善、人才紧缺等现实问题,[1]影响到会计核算的成效。
鉴于此,为了提高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探究新收入准则下的会计核算处理,就显得格外关键。
一、新收入准则下建筑企业会计核算遇到的影响新收入准则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收入计量标准变化、收入信息披露的变化、收入确认时间点的变化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于企业而言,其要基于建设企业的特殊性,识别这种影响,确保后续工作的开展都能建立在正确的收入准则应用导向下。
(一)收入计量标准变化所致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降低公允价值导致收入金额存在不确定性,二是缩小可变对价对收入金额所产生的影响。
1.降低公允价值导致收入金额存在不确定性由于新收入准则直接将合同作为计量收入的依据,将企业有权就自身所发生的,能够和客户直接关联的具体交易事项收取的对价金额,作为用以确认企业收入的标准。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其可以结合合同当中所约定的一些内容以及具体产生的原因、可变金额来计算收入,并不会受到公允价值的影响。
如此更有助于建筑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识别收入金额,规避公允价值所在的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所致的变动。
2.缩小可变对价对收入金额所产生的影响新收入准则的当中的收入可以被划分为可变对价部分、重大融资部分,非现金对价部分以及应付客户对价部分。
新收入准则下建筑施工企业账务处理
随着新收入准则的实施,建筑施工企业的账务处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合同收入的确认:新的准则要求企业按照合同的执行进度来确认收入,而不是简单地按照发票金额来确认。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控,及时进行收入确认。
2. 成本的确认:新的准则要求企业必须将所有与合同执行相关的成本都纳入到成本账户中,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成本进行精确的核算和分类,以确保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 变更处理:新的准则要求企业必须及时处理合同变更所带来的影响,包括收入和成本的调整。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合同变更进行及时的审批和处理,以确保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报告要求:新的准则要求企业必须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财务报告,包括合同收入、成本和利润的分析等。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报表的准确和及时。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新收入准则下的账务处理中,需要注重对合同的跟踪监控和成本的核算管理,加强对变更处理和报告要求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 1 -。
建筑业新收入准则下的会计分录
在建筑业新收入准则下,会计分录的制定变得更加复杂和严格。
新准则要求公司根据项目完成度和成本来确认收入,而不是简单地按照合同签署日期或发票日期确认收入。
因此,建筑公司需要重新审查其会计准则,以确保其会计记录符合新准则的要求。
下面是建筑公司在新收入准则下可能使用的一些会计分录:
1. 根据项目完成度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
贷:已确认收入
2. 确认预付款项:
借:预收账款
贷:应付账款
3. 费用确认:
借:费用
贷:应付账款
4. 税费确认:
借:应交税费
贷:现金/银行存款
以上是建筑公司可能会使用的一些会计分录,但具体分录应根据公司情况和新准则要求制定。
另外,建筑公司还应该密切监控项目的进度和成本,以便及时更新会计记录并确保符合新准则的要求。
建筑业新收入准则确认收入的会计分录作为建筑行业的一项重要规范,收入确认准则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在2018年,我国出台了新的《收入确认准则》,对建筑业的收入确认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定。
本文将以建筑业新收入准则确认收入的会计分录为主题,深入探讨其中的关键内容,并对新准则下的会计分录进行详细解读。
一、收入确认准则概述在探讨建筑业新收入准则确认收入的会计分录之前,首先有必要对收入确认准则进行概述。
我国旧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收入确认的基本原则,即收入应当能够可靠计量且能够确认的情况下,将其确认为收入。
而新的《收入确认准则》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确认标准和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更为细致和清晰的规定。
二、建筑业新收入准则确认收入的会计分录解析新的《收入确认准则》对于建筑业的收入确认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要求,包括合同履行状态、合同成本、变更、损耗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解析,并给出相应的会计分录。
1. 合同履行状态确认收入根据新准则,建筑企业应当根据合同履行的进度和情况,确认相应的收入。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应当根据已履行的进度,以合同价格和成本之差作为已发生的收入。
具体的会计分录可以表述为:借:已发生收入贷:在建工程款2. 合同损耗和变更处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合同损耗和变更的情况,建筑企业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对于合同损耗,应当根据实际损耗情况进行确认,相应的会计分录可表述为:借:已发生损耗贷:已确认收入对于合同变更,建筑企业应当根据变更后的合同价格和成本进行调整,并确认相应的收入。
具体的会计分录可表述为:借:已确认收入贷:未确认收入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建筑业新收入准则确认收入的会计分录是建筑企业在执行合同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新的准则明确了合同履行状态确认收入、合同损耗和变更处理等内容,为建筑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建筑企业在执行合同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对收入确认准则的准确理解和执行,确保相关会计分录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新收入准则下建筑公司会计科目设置大家好,今天我们聊聊一个干货满满的话题——新收入准则下,建筑公司会计科目怎么设置。
看着这堆字,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头大?别急,今天咱们就用最轻松的方式来搞定它。
说实话,会计这东西一听名字就让人头疼,但是如果把它放到实际工作中去,理解起来其实并不难。
今天我们就从建筑公司这个场景出发,一步一步把它梳理清楚。
建筑公司呢,跟其他公司不一样,它的业务复杂得很。
不仅仅是买卖商品那么简单,还有合同管理、施工进度、工程款支付这些琐碎的事情。
所以新收入准则出台后,建筑公司会计的“工具箱”得重新整理一下,把账目安排得井井有条。
以前会计科目的设置,可能比较单一,一些建筑公司会习惯把所有收入都放在一个“工程收入”科目里,可是这就有问题了。
那可不是一笔“灵活收入”,而是分成了不同阶段的、不同性质的收入,得有个专门的科目来区分才行。
那新收入准则要求咱们会计科目要精细化。
啥意思呢?就是说,你得从每个合同的每一阶段去细化,不是随便一笔写了事。
比如说,项目的收入按合同的履行进度来确认,也就是说你做了一部分工程,应该确认一部分收入,不是等到整个工程结束才去算账。
不同阶段的收入,还得分别处理。
比如,预付款、施工中的收入、竣工验收后的收入,甚至是质保期内的收入,都得有专门的科目来管理,确保账目清晰,减少差错。
具体来说,建筑公司需要设置哪些会计科目呢?首先是“合同收入”科目,这个是基础,得细分。
合同收入并不是一口气就能确认的,它是随着项目进度逐渐确认的。
所以,得有个“已完工收入”和“未完工收入”这样的细分科目,这样才能把不同阶段的收入分开处理。
然后呢,还有一个常见的科目,就是“预收款项”。
这主要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客户提前支付的款项。
哎,说实话,建筑公司挺喜欢这笔款的,毕竟提前拿到钱可以缓解一下资金压力。
可是,这笔钱不能马上就算收入,要等到合同履行完毕后,才能确认收入。
为了避免搞混,还是得有专门的科目来区分。
新收入会计准则下建筑企业会计核算一、新收入准则简介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通知(财会[2017]22号)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都要施行新收入准则。
旧准则的理论基础是利润表观,以利润表为重心;新准则的理论基础是资产负债观,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
新收入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以控制权转移替代风险报酬转移作为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采用控制模型代替风险报酬模型,比较容易判断和更客观。
在新收入准则下,不再区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和建造合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收入确认模式,而是采用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式:五步法模型,收入确认和计量大致分为五步:二、新收入准则应设置的相关会计科目1、合同履约成本(1)本科目核算企业为履行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所发生的、不属于其他企业会计准则规范范围且按照新收入准则应当确认为一项资产的成本。
企业因履行合同而产生的毛利不在本科目核算。
(2)本科目可按合同,分别“服务成本”“工程施工”等进行明细核算。
(3)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结转的合同履约成本。
2、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1)本科目核算与合同履约成本有关的资产的减值准备。
(2)本科目可按合同进行明细核算。
(3)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
3、合同取得成本(1)本科目核算企业取得合同发生的、预计能够收回的增量成本。
(2)本科目可按合同进行明细核算。
(3)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结转的合同取得成本。
4、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1)本科目核算与合同取得成本有关的资产的减值准备。
(2)本科目可按合同进行明细核算。
(3)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
5、应收退货成本(建筑企业一般不涉及)(1)本科目核算销售商品时预期将退回商品的账面价值,扣除收回该商品预计发生的成本(包括退回商品的价值减损)后的余额。
新收入准则建筑企业核算新收入准则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将收入会计处理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
本文将以建筑企业为例,通过对新收入准则的解析,探讨建筑企业如何进行核算。
一、收入定义和确认根据新收入准则,收入被定义为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
收入的确认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二是可以可靠地计量。
建筑企业在进行核算时,应根据合同的实质,确认与合同相关的收入。
合同即指与客户签订的、明确条款、双方意图一致的法律文件。
二、合同会计处理方法新收入准则规定,应根据收入的性质和实质,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
对于建筑工程,常见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三种:百分比完工法、现金收入法和履行实质未达到的合同法。
1.百分比完工法百分比完工法是指根据工程进度的百分比,将建筑工程在合同价款中的可实现收益与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相应比例上的确认。
按照建筑工程的完工进度,确认相应的收入和成本,并计提预估利润。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较长的执行期限的建筑工程。
2.现金收入法现金收入法指在合同工程实施期间,根据实际收到的款项确认收入,并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计提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装饰工程、小型建筑工程等工期较短,且收款和施工同时进行的情况。
3.履行实质未达到的合同法对于建筑企业遇到的实质未达到的合同,新收入准则规定应进行分期确认。
建筑企业在核算时,应将实际履约进度进行调整,并按照调整后的实际履约进度确认相应收入和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政府基建项目等特殊情况下,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方可使用。
三、变更合同金额处理对于已转移的控制权和预期可能获得的经济利益的合同变更,建筑企业应基于新收入准则进行处理。
当条件满足时,调整合同金额,并根据实际的控制权转移情况确认调整后的收入和成本。
四、其他重要事项1.与合同相关的资产、负债和近期预测现金流量的确定方法与金融工具一致。
2.是否将合同分解为多个组成部分应参考是否具备单独的经济意义。
如果具备经济意义,应将其作为独立的合同进行核算。
建筑行业会计如何做账附新旧收入准则建筑会计全盘账务处理建筑行业会计在做账时,可以按照新旧收入准则进行处理。
具体操作如下:1. 根据新收入准则,确定收入的确认时点和确认条件。
根据旧收入准则,确定收入的确认时点和确定方法。
2. 根据已签订的合同和合同款项,确定收入的计量依据。
根据合同条款和合同金额,确定收入的计量依据。
3. 根据合同条款和实际施工进度,计算已完工的工程量和已完工工程的收入,并进行确认。
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和已付款项,计算已完工的工程量和已完工工程的收入,并进行确认。
4. 根据合同条款和实际施工进度,计算暂估价款,并进行确认。
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和已付款项,计算暂估价款,并进行确认。
5. 根据合同条款和实际发生情况,计算变更工程量和变更工程的收入,并进行确认。
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和已付款项,计算变更工程量和变更工程的收入,并进行确认。
6. 根据合同条款和实际收款情况,计算应收账款和实收账款,并进行确认。
根据实际收款情况和已付款项,计算应收账款和实收账款,并进行确认。
7. 根据合同条款和实际发生情况,计算施工成本和其他相关费用,并进行确认。
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和已付款项,计算施工成本和其他相关费用,并进行确认。
8. 根据合同条款和实际发生情况,计算合同履约负债,并进行确认。
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和已付款项,计算合同履约负债,并进行确认。
9. 根据公司管理要求和税务要求,编制相关财务报表和税务申报表。
建筑行业会计全盘账务处理的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和整理公司的财务会计凭证和其他相关资料。
2. 根据凭证和资料,将公司的会计分录录入会计核算软件或纸质账簿中。
3. 根据会计分录,进行会计科目的借贷平衡和核对。
4. 根据借贷平衡核对结果,进行会计凭证的审核和确认。
5. 根据会计凭证和确认结果,进行会计分析和会计处理。
6. 根据会计处理结果,编制财务报表和管理报表。
7. 根据财务报表和管理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
新收入准则下建筑企业的全流程账务处理一、新收入准则下建筑合同的会计核算及案例分析(一)会计科目的设置1、“工程施工” 科目被“合同履约成本” 科目所替代,“合同履约成本”,记录工程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原材料、职工薪酬费;实际确认成本时,转入主营业务成本。
为方便核算,建筑业企业可在后者下设“合同履约成本——工程施工”明细科目。
2、“工程结算” 科目被“合同结算—价款结算” 科目所替代,贷方发生额表示已经完成且被发包方认可的工程量。
“合同结算——收入结算”,记录按实际履约进度应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一般是借方金额;“合同结算——价款结算”,记录当期客户实际结算的价款,一般情况下对于跨期合同,客户会多结算一部分价款,反映在贷方3、“存货跌价准备” 被“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 所替代。
4、根据履约进度确认收入和成本时,分别自“合同结算—收入结转”科目借方和“合同履约成本” 科目贷方结转。
这一点与原建造合同准则下“工程施工” 和“工程结算” 科目项目完工前一直不结转是完全不同的。
5、“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科目取消,相应内容直接进入利润表。
6、发包方支付的预付款项,不再通过“预收账款” 科目核算,一律计入“合同负债” 科目。
(二)新增会计科目的核算1、“合同资产”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
企业在客户实际支付合同对价或在该对价到期应付之前,已经向客户转让了商品的,应当按因已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借记本科目或“应收账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务收入”等科目;企业取得无条件收款权时,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2、“合同资产”与“应收账款”科目核算的根本区别“应收账款”代表的是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的权利,而“合同资产”并不是一项无条件收款权,而是一种有条件的收款权利,该收取合同对价的权力除了时间流逝之外,还取决于其他条件,如履约义务执行情况等。
建筑企业新收入准则会计分录首先,建筑企业新收入准则是在2018年颁布施行的。
新的准则要求企业将收入按照实质性完成程度进行确认,并且对于不同类型的合同,需要采用不同的会计准则进行处理。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会计分录。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他们的主要业务是建设工程。
为了更好的理解会计分录,我们先来看看建设工程过程中的一些流程:1.签署合同:建筑企业与客户签署合同,确定工程内容、费用、交付时间等。
2.工程进度:建筑企业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工程进度与客户进行交流,确认工程完成情况。
3.结算款项:当工程进度到达一定程度时,建筑企业会向客户发送结算证明,确认相关费用。
那么,在新的收入准则下,建筑企业的会计分录如何处理呢?首先,建筑企业需要根据实质性完成程度,确认收入的金额。
实质性完成程度是指工程已完成的比例,通常使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计算:1. 成本法:根据已完成的工作进度、已发生的成本和总预算进行计算。
2. 市价法:根据已完成部分的市场价值确定完成程度。
3. 工期法:根据预计工期和已完成的工期计算完成程度。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新的准则规定,当工程的实质性完成程度不能够足够准确地测算时,不能确认收入。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会计分录:1. 签署合同阶段会计分录:借:合同负债贷:预收款项当建筑企业与客户签署合同时,建筑企业应该将合同金额记为合同负债,并将预收款项记入贷方。
2. 工程进度阶段会计分录:借: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实现的收入贷:合同负债考虑到工程完成的实际情况,根据实质性完成程度,建筑企业应该将实现的收入记为借方,抵消合同负债。
3. 结算款项阶段会计分录:借:应收账款贷: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实现的收入当工程进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建筑企业应该向客户提供结算证明并确认相关费用,将应收账款记为借方,抵消已实现的收入。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新的收入准则会计分录需要根据实质性完成程度进行确认,同时需要将合同负债以及已实现的收入进行相应的处理。
建筑业新收入准则确认收入的会计分录(原创实用版)目录一、新收入准则下的会计科目设置二、建筑业新收入准则下的会计分录三、新收入准则对建筑业的影响正文一、新收入准则下的会计科目设置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建筑业开始执行新的收入准则。
在新的收入准则下,会计科目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包括以下新增科目:合同资产、合同资产减值准备、合同负债、合同结算、合同履约成本、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
这些科目的设置有助于更好地反映建筑业收入的确认和计量过程,从而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建筑业新收入准则下的会计分录根据新收入准则,建筑业在确认收入时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分录。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会计分录示例:1.当企业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时,借记“合同资产”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2.当企业发生合同履约成本时,借记“合同履约成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3.当企业确认合同资产减值损失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合同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4.当企业结算合同款项时,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合同结算”科目。
5.当企业发生合同负债时,借记“合同负债”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三、新收入准则对建筑业的影响新收入准则的实施对建筑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新收入准则明确了收入确认的原则和条件,有助于提高建筑业收入确认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其次,新收入准则对会计科目进行了调整,使得建筑业的会计处理更加规范和统一。
最后,新收入准则的实施有助于建筑业更好地把握市场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总之,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的新收入准则对建筑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建筑公司收入准则会计处理今天咱们来唠唠建筑公司收入准则的会计处理,这可是个很有趣(虽然有点小复杂)的事儿呢。
一、建筑合同的类型与收入确认的基础。
建筑公司嘛,签的合同类型多种多样。
有固定造价合同,就像盖一栋固定价格的房子,不管中间成本怎么变,价格基本定死了。
还有成本加成合同,这种合同就是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利润比例,成本越高,收入可能就越高(当然得合理哦)。
那收入确认的基础是啥呢?这里就涉及到新的收入准则啦。
以前的老办法有些地方不够准确,现在新准则更注重控制权的转移。
啥叫控制权转移呢?比如说,建筑公司给客户盖房子,当房子盖到某个阶段,客户能够开始使用这个房子的一部分功能了,那就可能意味着这部分的控制权转移了,就可以开始确认这部分的收入啦。
就好比我们盖一个商场,当商场的外立面和基本框架完成,商家就可以开始装修自己的店面了,虽然整个商场还没完全竣工,但对于商家来说,他们已经能对自己的店面空间有一定的控制权了,建筑公司这时候就可以考虑确认一部分与这个店面相关的收入啦。
这可比以前单纯按照工程进度百分比来确认收入要合理得多呢。
二、收入确认的步骤。
(一)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首先呢,得确定这是个有效的合同。
合同得有明确的双方权利和义务,比如说建筑公司要明确自己要盖啥样的房子,客户要明确啥时候给钱。
而且合同得是有商业实质的,不能是那种为了做做样子的假合同。
要是建筑公司和自己关联方签个不合理的高价合同,只是为了虚增收入,这可是不行的哦。
还有哦,合同得很有可能收到钱。
要是和一个信用超级差,根本就不可能付钱的客户签合同,那这个合同在收入确认的时候就得小心啦。
比如说有个小建筑公司,和一个刚成立的、没有任何资产担保的小公司签了个大工程合同,这个小公司看起来就不太可能付得起钱,那这个建筑公司在确认收入的时候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二)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一个建筑合同里可能有好多不同的活儿呢。
比如说盖房子这个大工程,可能还包括给房子安装特殊的智能系统,这就是不同的履约义务。
建筑业新会计准则帐目处理说到建筑业的会计准则,嘿!这可不是什么小事,真要谈起来,可能得聊上一整天。
不过呢,今天咱们就不拿学术话题折磨大家,而是用最接地气的方式,给大家聊聊新会计准则怎么影响建筑业的账目处理。
老实说,听到“会计准则”这几个字,大家的脑袋估计就要冒烟了,哈哈,别担心,今天我不会让你们的脑袋疼,咱们就像坐在一起喝个茶,轻松聊聊。
首先嘛,大家知道建筑业是个大规模的行业,不仅项目多,工地上面也忙得不行。
会计处理呢,说白了就是把这些繁杂的账目给理清楚,搞得明明白白。
这不,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大家也都要赶紧更新一下自己手里的账本了。
说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要问:“新准则到底能带来什么变化啊?我们以前不是也能搞定吗?”嘿,别急,问题来了!以前的旧准则嘛,简单来说,适合的是那些比较传统的账务处理方式,但随着时间推移,建筑行业发展变化这么快,老的办法就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了。
来,咱们从最基本的开始讲,建筑项目通常都分为几个阶段,什么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完工阶段,反正就像做饭一样,得分步骤来。
而以前啊,账务处理就像做个大杂烩,所有的钱全堆一块儿,一看就让人头晕。
现在的准则呢,要求分阶段、分项目地处理。
简单来说,你现在得明确每个阶段的收入和支出都要分清楚,不可以搞混了。
不然到最后结账时,明明一堆账单,一查起来发现怎么少了几千万,心里那个慌!就像做饭时把盐和糖搞错了,最后做出来的菜,大家都不敢吃,哈哈。
有了新准则,建筑企业在账务处理上就得更精细了。
合同收入的确认不再是你觉得该拿就拿的时代了。
以前老觉得合同签了,就开始算收入,反正等项目完工了再说。
现在嘛,得根据项目进度,按照实际完成的工程量确认收入。
比如说,你挖了一半的坑,结果老板问你,“喂,坑挖得怎么样了?”你不能一脸懵地回答:“差不多吧”,必须有据可依,必须能清楚地告诉老板,坑挖到哪了,收入应该算多少。
这样一来,账本就清清楚楚,财务报表也更有说服力,不容易出岔子。
新收入准则下建筑企业的正确会计核算新收入准则取代《企业会计准则15号一建筑合同》后,建筑企业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涉及到全国建筑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的确认和结转!具体的会计准则核算如下。
一、会计科目调整1、增设“合同履约成本\工程施工”科目(按照工程项目核算),核算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科目核算内容。
2、增设“合同资产”、“合同负债”科目,删除“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合同结算科目余额为借方的项目,调整到“合同资产\工程款(已完工未结算)”科目;合同结算科目余额为贷方的项目,调整到“合同负债\已结算未完工”科目。
【补充】“合同结算”:本科目核算同一合同下属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履约义务涉及与客户结算对价的合同资产或合同负债,在此科目下设置“合同结算—价款结算”科目反映定期与客户进行结算的金额,设置“合同结算—收入结转”科目反映按履约进度结转的收入金额。
3、“预收账款”科目调整为“合同负债”科目。
4、质保金从“应收账款”科目中调整至“合同资产”科目,质保期满调整到“应收账款”科目。
二、核算流程1.购买材料的账务处理:借:原材料等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当月未认证的可抵扣增值税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抵减)(简易计税差额)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2.项目发生实际成本的账务处理:借:合同履约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发票收到时转入应交税费科目)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3.收到预收款的账务处理(1)开不征税发票的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贷:合同负债应交税费-预交增值税(一般计税)应交税费-简易计税(简易计税)(2)开有税率发票的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一般计税)应交税费-简易计税(简易计税)4.主营业务成本确认的账务处理: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合同履约成本5.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投入法,按成本投入占概算成本推算履约进度确认收入金额)的账务处理:借:合同结算-收入结转贷:主营业务收入6.业主确认工程量(含质保金)的账务处理:借:应收账款合同资产-质保金合同负债-工程款-预收工程款(本次冲减预收工程款金额)贷:合同结算-价款结算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会计收入确认早已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一般计税)应交税费-简易计税(简易计税)应收账款-工程款-进度结算(本次冲减预收工程款金额)!7.期末将合同结算余额转入合同资产或合同负债的账务处理:(1)如果合同结算科目余额为借方的项目,则账务处理如下:借:合同资产-工程款贷:合同结算-工程款期末结转(2)如合同结算科目余额为贷方的项目,则账务处理如下:借:合同结算-工程款期末结转贷:合同负债-工程款8.质保期满—合同资产转入应收账款,并开具发票的账务处理借:应收账款贷:合同资产-质保金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一般计税)应交税费-简易计税(简易计税)三、几个重要科目的核算说明(一)“合同资产”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应该按照合同进行明细核算。
新收入准则建筑企业会计核算随着新收入准则的实施, 建筑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面临了一系列的改变和挑战。
本文将从收入确认、收入计量和收入报告三个方面来探讨新收入准则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收入确认新收入准则要求建筑企业在确认收入时需要满足以下五个关键要素: 身份的确定、掌握的权利、交易的发生、对报酬的期盼以及收入的可计量性。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 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对掌握的权利的判断和对报酬的期盼的估计。
建筑企业通常与业主签订合同, 并按合同约定的内容和金额进行工程建设。
根据新准则, 建筑企业需要评估合同中对掌握的权利的规定, 并根据工程进度和合同条款来确定收入确认的时间点。
此外, 对于长期工程项目, 建筑企业还需要根据工程进度和合同条款来估计报酬的期盼, 并将其纳入收入确认的范围。
二、收入计量新收入准则要求建筑企业在计量收入时需要分离出合同中与其他权益事项相关的组成部分, 并单独计量。
这主要体现在建筑企业在合同中提供的附加服务或其他权益事项上。
例如, 建筑企业在工程合同中可能包含了售后服务、保修或其他附加服务。
根据新准则, 建筑企业需要将这些附加服务的价格单独计量, 并将其从收入中分离出来。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出建筑企业在合同中提供的不同组成部分的价值。
三、收入报告新收入准则要求建筑企业按照合同履行的进度来报告收入。
这意味着建筑企业需要根据工程进度和合同条款来确定收入的时间点和金额。
此外, 建筑企业还需要披露与合同相关的重要信息, 如合同期限、合同条款、合同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等。
在收入报告方面, 建筑企业需要注意合同履行的进度和相关成本的确认。
根据新准则, 建筑企业需要将合同履行的进度和相关成本进行比较, 并根据比较结果来确定收入的报告金额。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出建筑企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所取得的实际进展和相关成本的消耗情况。
新收入准则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建筑企业需要根据新准则的要求, 对收入确认、收入计量和收入报告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
新收入准则下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科目以新收入准则下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科目为题,我将为您呈现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
标题:新收入准则下的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科目调整与优化在新收入准则的指引下,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会计科目的调整时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本文将从会计科目的调整与优化角度,介绍新收入准则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科目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新收入准则下的会计科目调整1.收入确认科目调整根据新收入准则,建筑施工企业在确认收入时需考虑以下因素:合同的执行进度、风险和控制权的转移、可变报酬以及其他相关合同条款。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原有的收入确认科目进行调整,确保符合新准则的要求。
2.合同成本科目调整新收入准则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根据预计可实现的合同收入来确认合同成本,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会计科目中,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新增或调整合同成本科目,以准确反映合同成本与收入的匹配关系。
二、新收入准则下的会计科目优化1.收入类科目优化根据新收入准则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优化收入类科目,将不同类型的收入细分为不同科目,以便更好地跟踪和分析收入来源、合同类型及收入变动情况。
这样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2.合同成本类科目优化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合同进行合同成本类科目的优化。
通过细化合同成本科目,将合同成本按照不同的结构、材料、人工等因素进行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合同成本的构成和变动情况,提高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效果。
三、应对策略1.合规培训和人员调整为了适应新收入准则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内部培训,提高财务人员对新准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需要对现有人员进行调整,确保具备适应新准则的技能和知识。
2.会计系统升级与优化建筑施工企业应考虑对现有会计系统进行升级与优化,以满足新准则下对会计科目的要求。
通过引入先进的财务软件和技术,可以更好地支持会计科目的调整与优化,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新收入准则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科目的调整与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新收入准则下建筑行业之账务处理
工程施工收入确认
(一)履约进度确认
工程施工合同属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企业应当在该段时间内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
工程施工合同使用投入法基于已发生的成本来计量其履约义务的履约进度。
当已发生的成本与履约进度不成比例,企业在采用成本法确定履约进度时需要进行适当调整,通常仅以其已发生的成本为限确认收入。
对于施工中尚未安装、使用或耗用的商品(本段的商品不包括服务)或材料成本等,当企业在合同开始日就预期将能够满足下列所有条件时,应在采用成本法确定履约进度时不包括这些成本:
(1)该商品或材料不可明确区分,即不构成单项履约义务;
(2)客户先取得该商品或材料的控制权,之后才接受与之相关的服务;
(3)该商品或材料的成本相对于预计总成本而言是重大的;
(4)企业自第三方采购该商品或材料,且未深入参与其设计和制造,对于包含该商品的履约义务而言,企业是主要责任人。
施工中尚未安装、使用或耗用的设备或材料成本等,满足条件时需要调整投入法,其结果是企业按设备采购成本的金额确认转让设备所产生的收人(即,零毛利),并将设备的成本排除在履约进度计量之外。
(二)可变对价
工程施工合同对价金额可能因折扣、回扣、退款、抵免、价格折让、激励措施、业绩奖金、罚款、索赔或其他类似项目而改变。
此外,企业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将根据一项或多项或有事项的发生有所不同的情况,也属于可变对价的情形。
合同中存在可变对价的,企业应当按照期望值或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可变对价的最佳估计数,但包含可变对价的交易价格,应当不超过在相关不确定性消除时累计已确认收入极可能不会发生重大转回的金额。
期望值是一系列可能发生的对价金额的概率加权金额的总和。
如果企业拥有大量具有类似特征的合同,则期望值可能是可变对价金额的恰当估计。
最可能的金额是一系列可能发生的对价金额中最可能发生的单一金额(即,合同最可能产生的单一结果)。
如果合同仅有两个可能的结果(例如,企业能够实现或不能实现业绩奖金目标),则最可能的金额可能是可变对价金额的恰当估计。
工程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标准,客户同意支付的额外款项,或者因工程进度等原因而须支付的罚款,属于工程施工合同可变对价。
(三)工程施工合同变更
工程施工合同变更需根据是否可明确区分及是否反映了单独售价等分为三种情形进行处理。
(四)由于同一施工合同下的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应当以净额列示,施工企业可以设置“合同结算”科目(或其他类似科目),以核算同一施工合同下属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履约义务涉及与客户结算对价的合同资产或合同负债,并在此科目下设置“合同结算—价款结算”科目反映定期与客户进行结算的金额,设置“合同结算—收入结转”科目反映按履约进度结转的收入金额。
工程施工合同账务处理
(一)科目设置
1.“合同履约成本”科目
本科目核算各项工程施工合同发生的实际成本,一般包括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等。
本科目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
成本项目一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
其他直接费包括有关的设计和技术援助费用、施工现场材料的二次搬运费、生产工具和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用、场地清理费用、临时设施摊销费用、水电费等。
间接费用是企业下属各施工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施工、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动保护费、固定资产折旧及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办公费、差旅费、财产保险费、工程保修费、排污费等。
其中,属于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等直接成本费用,直接计入有关合同履约成本,间接费用可先在本科目下设置“间接费用”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月份终了,再按一定分配标准,分配计入有关合同履约成本。
施工企业进行施工发生的各项费用,借记“合同履约成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原材料”等科目。
2.“合同结算”科目
(1)本科目核算在某一时段内履行履约义务的工程施工合同涉及与客户结算的对价。
(2)本科目应设置以下两个明细科目:
①合同结算—价款结算
a.本科目反应施工企业根据工程施工合同的履约进度向业主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办理结算的价款。
b.向业主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办理结算时,按结算单所列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合同结算—价款结算”“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c.本科目应按工程施工合同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d.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完工工程已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办理结算的价款
②合同结算—收入结转
设置“合同结算—收入结转”科目反映工程施工合同按履约进度结转的收入金额。
(二)施工合同账务处理流程
1.实际发生合同成本
借:合同履约成本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
2.确认计量当期收入并结转成本
借:合同结算—收入结转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合同履约成本
3.结算合同价款
(1)借:应收账款
借: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
贷:合同结算—价款结算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2)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资产负债表日,“合同结算”科目的期末余额在借方的,根据其流动性,在资产负债表中分别列示为“合同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期末余额在贷方的,根据其流动性,在资产负债表中分别列示为“合同负债”或“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
同一合同下的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应当以净额列示,不同合同下的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不能互相抵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