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业务知识讲座(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33.50 KB
- 文档页数:26
法律援助知识讲座(新)2013.10第一部分法律援助的含义、特征和法律规定一、法律援助的含义案例1:以案释义-阐明什么是法律援助(南京付某某工伤案例:受援范围、受援对象、管辖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解除合同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概念: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及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并减免服务费的一项法律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也称法律救助、法律扶助制度等,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司法救济制度。
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是指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减免收费的法律服务制度。
广义、狭义之分:第一,以法律援助主体的不同划分。
广义的法律援助,包括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提供的法律援助。
例如,《司法部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称:“法律援助,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
”狭义的仅指由律师提供的法律援助。
第二,从受援者得到援助的渠道不同划分。
狭义的法律援助,是指律师无偿或者少收律师费而提供的法律援助。
广义的法律援助,是指律师无偿地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人民法院以缓收、减收或者免收诉讼费用的方式提供的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二、法律援助的特征三、1、法律援助是国家行为或者是行政行为,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
它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公民应尽的义务;(与律师自行提供法律援助的区别)现阶段,在我国现在仍有很多律师在自行为公民提供减免费用的法律服务,特别是对于一些影响比较大的案件。
国家不禁止但也不提倡,对于一些真正做公益事业的律师给予扶持,去年,在我省就成立有专门从事公益服务的律师所。
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为,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说这是一个特征,这要从法律援助发展的三个阶段来看:(1).“作为恩惠的法律援助”在法律援助的产生初期,它最初是由民间组织,如宗教团体、慈善机构等,基于良心或者道义所从事的针对穷人的慈善行为。
法律援助培训讲课稿《法律援助条例》一、申请法律援助条件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户籍在杭锦后旗或者在杭锦后旗务工且持有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的公民;2、有充分理由证明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属于法律援助受案范围;4、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
5、该案件属于杭锦后旗人民法院(或杭锦后旗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经济困难标准:一般情况下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25元/年以下或城镇居民在杭锦后旗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外来务工人员经济困难标准参照杭锦后旗有关规定执行。
为切实保障弱势群体中的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残疾人就属于法律援助范围的事项申请法律援助的,其经济困难标准应比照健全人适当放宽。
对因不可抗力或意外事故等导致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可认定为经济困难。
二、法律援助受案范围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7、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主张权利的;8、因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请求赔偿的;9、因公受伤害请求补偿、赔偿医疗费的。
10、刑事案件;11、在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过程中受到损害,主张权利的;12、军人及家属、残疾人、未成年人、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件;13、因环境污染、公共卫生、安全生产产生的民事权益案件;14、因假劣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造成损失请求赔偿的案件;15、农村土地侵权案件;16、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询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17、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18、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19、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20、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21、其他确实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事项。
法律援助培训讲课稿法律援助培训讲课稿一、法律援助申请受理程序(一)申请:1、申请人需要法律援助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可以直接向市或县区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也可以向设立在各镇、街道的法律援助工作站提出申请。
申请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填写申请表,载明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法律援助的事实和理由、申请人的经济情况等;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或者代为转交申请的有关机关工作人员予以记录、代为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
2、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当提交下列证件、证明材料:(1)法律援助申请表;(2)有效身份证明,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3)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经济困难证明;(4)与法律援助事项相关的其他材料。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申请法律援助的,可以通过办理案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或者所在监狱、看守所、强制隔离戒毒所转交申请,或由其家属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
(二)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申请人户籍在所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或申请的事项发生、处理或申请人住所地在所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2、有充分理由证明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属于法律援助受案范围;、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5、该案件属于所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人民法院(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三)经济困难标准:公民获得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按照我市最低工资标准。
凡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人员均视为经济困难的人员。
无需提供经济困难证明材料的情形1、享受特困供养待遇的;2、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3、由慈善机构出资供养的;4、残疾且无固定收入的;5、老年且无固定收入的;6、依靠抚恤金、救济金生活的;7、因意外事件、自然灾害、重大疾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正在接受政府临时救助的;8、因见义勇为自身权益受到损害,主张民事权益的;9、学生在校因遭受人身损害主张民事权益的;10、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或者工伤保险待遇的;11、人民法院给予司法救助的;12、依照国家规定,军人、军属申请法律援助免予经济困难条件审查的;1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