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音质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7
什么是好的音质,怎样辨别音质好坏我们倾听交响乐的跌宕起伏,我们欣赏北美票房冠军影片原声碟的扣人心玄,在感受摇滚乐的澎湃气势,但当你全神贯注为体验那“隆隆”的震撼时,你是否留意到,心爱的耳机还能够承受多少次这样的轰鸣呢?音质——声音的品质美妙的音乐、悦耳的歌声,人人都喜欢。
究竟好听的声音出彩之处是音质取胜还是音效略优呢?围绕声音效果这一问题,有多种探讨与争论。
有谈论音质的,也有探讨音效的,有标榜芯片的,还有崇拜耳机的。
但“音质”与“音效”这两个词的标准定义与理解,很难有统一的标准,主要靠每个人自己的感觉。
因此,也就导致了大家无休无止的争论。
笔者根据对声音和播放器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体验,在此提出如下观点:所谓音质就是声音的品质,声音的质量。
具体的描述声音,则包括音响、音调、音色及音型等方面的内容。
如果难以理解,可以用数码照片来比喻。
如果一幅照片色彩很纯正,细节层次很丰富,明暗很准确,我们可以说这幅照片单位“画质”很好。
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处理,可以把色彩浓度加深,对比度加强一些,锐化一下,或者加上一些艺术效果。
这样我们看起来照片好像是更漂亮了,但实际上已经对原有画质破坏了。
音质也是如此,我们调节均衡器使高低音加强,加上DFX插件等等,令我们听起来好像更悦耳动听,其实很多声音的细节已经丢失了。
有时候我们对声音或者图象进行处理和修饰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更符合个人的欣赏需求。
不过我们不要已为是提升了音质,总之,处理越多,插件越多,对音质破坏越多。
再说一点,现在很多人在比较什么播放软件音质好。
比较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懂得怎么比较,不然只会给人说无知。
我们一般听音乐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加上插件,但实际上,这时候我们比较的只是音效而已,不是音质。
如果去除音效的效果,我们实际上比较的就是播放软件的解码器了,如果使用同一款解码器的播放软件来说,几乎是不可能比较出差别来的。
即使是使用不同解码器,以MP3解码来说,基本上都是很成熟的技术。
声音质量的评价默认分类2007-02-26 10:00:19 阅读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音质标准所谓声音的质量,是指经传输、处理后音频信号的保真度。
目前,业界公认的声音质量标准分为4级,即数字激光唱盘CD-DA质量,其信号带宽为10Hz~20kHz;调频广播F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Hz~15kHz;调幅广播A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50Hz~7kHz;电话的话音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0Hz~3400Hz。
可见,数字激光唱盘的声音质量最高,电话的话音质量最低。
除了频率范围外,人们往往还用其它方法和指标来进一步描述不同用途的音质标准。
对模拟音频来说,再现声音的频率成分越多,失真与干扰越小,声音保真度越高,音质也越好。
如在通信科学中,声音质量的等级除了用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外,还用失真度、信噪比等指标来衡量。
对数字音频来说,再现声音频率的成分越多,误码率越小,音质越好。
通常用数码率(或存储容量)来衡量,取样频率越高、量化比特数越大,声道数越多,存储容量越大,当然保真度就高,音质就好。
声音的类别特点不同,音质要求也不一样。
如,语音音质保真度主要体现在清晰、不失真、再现平面声象;乐音的保真度要求较高,营造空间声象主要体现在用多声道模拟立体环绕声,或虚拟双声道3D环绕声等方法,再现原来声源的一切声象。
音频信号的用途不同,采用压缩的质量标准也不一样。
如,电话质量的音频信号采用ITU-TG·711标准,8kHz取样,8bit量化,码率64Kbps。
AM广播采用ITU-TG·722标准,16kHz取样,14bit量化,码率224Kbps。
高保真立体声音频压缩标准由ISO和ITU-T联合制订,CD11172-3MPEG音频标准为48kHz、44.1kHz、32kHz取样,每声道数码率32Kbps~448Kbps,适合CD-DA光盘用。
对声音质量要求过高,则设备复杂;反之,则不能满足应用。
一般以"够用,又不浪费"为原则。
3声音质量主观评价的四要素、对应指标声音的质量,只指经过传输、处理后音频信号的保真度。
目前,业界公认的声音质量标准分为4级,即数字激光唱盘CD-DA质量,其信号带宽为10Hz~20kHz;调频广播F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Hz~15kHz;调幅广播A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50Hz~7kHz;电话的话音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0Hz~3400Hz。
可见,数字激光唱盘的声音质量最高,电话的话音质量最低。
除了频率范围外,人们往往还用其它方法和指标来进一步描述不同用途的音质标准。
对模拟音频来说,再现声音的频率成分越多,失真与干扰越小,声音保真度越高,音质也越好。
如在通信科学中,声音质量的等级除了用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外,还用失真度、信噪比等指标来衡量。
对数字音频来说,再现声音频率的成分越多,误码率越小,音质越好。
通常用数码率(或存储容量)来衡量,取样频率越高、量化比特数越大,声道数越多,存储容量越大,当然保真度就高,音质就好。
声音的类别特点不同,音质要求也不一样。
如,语音音质保真度主要体现在清晰、不失真、再现平面声象;乐音的保真度要求较高,营造空间声象主要体现在用多声道模拟立体环绕声,或虚拟双声道3D环绕声等方法,再现原来声源的一切声象。
音频信号的用途不同,采用压缩的质量标准也不一样。
如,电话质量的音频信号采用ITU-TG·711标准,8kHz取样,8bit量化,码率64Kbps。
AM广播采用ITU-TG·722标准,16kHz取样,14bit量化,码率224Kbps。
高保真立体声音频压缩标准由ISO和ITU-T联合制订,CD11172-3MPEG音频标准为48kHz、44.1kHz、32kHz取样,每声道数码率32Kbps~448Kbps,适合CD-DA光盘用。
评测标准在评测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些音乐方面的术语。
“音质”这个名词,一般笼统的解释是声音的品质。
但是,在音响技术中它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⑴声音的音高,即音频的强度和幅度;⑵声音的音调,即音频的频率或每秒变化的次数;⑶声音的音色,即音频泛音或谐波成分。
评判某音频产品的音质好坏,主要是衡量声音的上述三方面是否达到一定的水准:即相对于某一频率或频段,音高是否具有一定的强度,并且在要求的频率范围内、同一音量下,各频点的幅度是否均匀、均衡、饱满,频率响应曲线是否平直:声音的音准是否准确,既忠实地放映了音源频率或成分的原来面目,频率的畸变和相移又符合要求;声音的泛音适中,谐波较丰富,听起来音色就优美动听。
还有一些术语:一、音质:音质是评价音响器材最基本、最广泛的评价术语。
二、音色:声音会像光线一样有颜色的,音色愈暖声愈软,音色愈冷声越硬。
音色可以用"美""高贵"等字眼来形容。
三、音场感:这项包括音场的形状、前后位置,高度、宽度、深度等项。
四、层次感:这是音场中由前往后一排排乐器的发声清晰程度,以及乐器与乐器之间的间隔清楚程度。
五、定位感:简单讲就是人声或乐器声发生点清楚、确定位准确。
通常说的声音发飘即是指定位感不好。
六、透明感:最好的透明感、声音是不会刺耳的是最耐听的,每对人耳对于耐听与不耐听的感受程度都不尽相同的。
因此对于透明感的好坏也就有不同的标准。
七、结像力与形体感:顾名思义,强像力就是将虚无飘渺的音像凝结成实体的能力。
换句话讲,也就是让人声或乐器声的形体展现的能力。
结像力好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音像的立体感。
八、解析力:音乐细微的变化都能表现得清楚。
九、整体平衡性:主要是指高、中、低频段的适当量感分配。
合理的高、中低量感就是整体平衡性,听音乐感觉到乐曲柔和但有力度,明亮,欢快而又有层次,明晰、融合而又立体感,临场感强。
评测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首先,要选择好在评测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耳塞或耳机(在下面的文章中,所有的耳塞或是头戴式耳机等,都统称为耳机)。
形容hi end 的音质
"Hi End" 的音质通常指的是高品质、高保真的音质。
以下是一些用来形容"Hi End" 音质的词语:1. 高保真:Hi End 音质的核心特点是高保真,即能够准确地还原原始音频信号,使听众能够听到最接近原始录音的声音。
2. 清晰:Hi End 音质具有非常高的清晰度,每个音符都能够被清晰地听到,没有杂音或失真。
3. 动态:Hi End 音质具有出色的动态范围,能够表现出音乐中从最轻柔的音符到最强烈的高潮之间的巨大差异。
4. 平衡:Hi End 音质在整个音频频率范围内具有平衡的表现,没有任何一个频率被过度强调或削弱。
5. 细节:Hi End 音质能够呈现出音乐中的许多细节,例如乐器的细微声音、歌手的呼吸声等。
6. 空间感:Hi End 音质具有出色的空间感,能够让听众感受到音乐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深度。
总的来说,Hi End 音质是一种非常高品质的音质,能够让听众享受到最纯粹、最真实的音乐体验。
耳机的评价语30字
1、这个耳机买回来就一直在用,用着很合适,主要是戴久耳朵也不会痛。
2、以前用过那么很迷你的耳机,只是看起来迷你,对我的耳朵不是很友好戴起来好不舒服,对比起来这个太棒了,电池很耐用,买回来这么久才需要充一次。
4、另外耳机的音质也清晰自然,试听过了,音质太棒了,重低音感特强,我喜欢。
5、不会卡顿,看视频也不会有延迟的现象,觉得比想像的好太多了。
6、耳机音质很好,电量持久度也不错,这个价格买起来真的很值,刚开始还只是想买来玩玩,买回来真的特别棒
7、试了下音质挺好的,以前老是买哪种有转化头的,动不动就换了,这次买的这样直接接头,希望会不错,包装也挺不错的,还有个收纳小袋袋,耳机不用胡乱塞!
8、音质还可以了,有立体声的感觉,声音也还挺清晰的。
毕竟这个价格,线材略感单薄,有点怕断呀,性价比确实很高了!
9、耳机到了迫不及待的拆开,全名k歌音质没有一点点杂音滋滋声音也没有,音质听歌也非常棒,还是相信一分钱一分货道理,耳机线跟手机自带一样做工完美没有刺刺的,材质非常好我觉得是正品,非常满意的一次购物
10、这耳机用料和音质都比我想象的要好,我以为耳机线是硬
线实际上很软,质量棒棒哒,佩戴舒适,音质很棒,非常好的东西,反应比较灵敏,切歌上一曲下一曲,物美价廉值得购买,隔音效果也不错,没毛病,推荐大家购买。
11、线的材质很柔软,音质绝对对得起这个价格,综合来看性价很高,推荐!等使用一段时间再看看
12、这个耳机音质超好,低音炮,听歌看视频都很爽,跟推荐!。
声乐节奏练习评价
一、有较好的声音条件,音质好,内在乐感好,给人以美感。
(2分)。
二、音准好,节拍、节奏感好,吐词清楚,歌词演唱无误,整体把握好。
(2分)。
三、演唱有呼吸支点,声音通畅,气息好,共鸣好,控制好,较为松弛,有一定的演唱技巧。
(2分)。
四、演唱富有激情,表情好,强弱把握好;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
(3分)
五、服饰、化妆得体,台风好,表演好,整体效果好。
(1分)
预赛评委评分把握:进入决赛者:9.00——9.95 淘汰者:8.99以下。
决赛评委评分把握:一等奖:9.95——9.99 二等奖:9.90——9.94 三等奖:9.80——9.89 优秀奖:9.79以下各评委给歌手的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评委的合计总分为该歌手的最后得分。
广播节目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1. 清晰度:声音质量主要体现在广播节目的清晰度上。
清晰度是指声音的表达是否准确、无噪音、无杂音,听众能够听到明确的声音和语言。
2. 自然度:声音质量中的自然度是指声音是否自然、流畅,听众是否能够感受到广播主播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3. 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音质特点,如高亢、低沉、明亮等。
优秀的声音质量应具备音色丰富、且符合广播节目的主题和风格。
4. 音量平衡:对于多声道广播节目,不同音效的音量应该能够平衡,避免某一声音过于突出或过于低沉。
5. 平衡频谱:广播节目的声音质量应当在频谱上能够保持平衡,即低音、中音、高音能够分布均衡,不出现频谱的偏差。
6. 音频动态范围:广播节目的声音质量应保持一定的动态范围,既要有足够的音量感,又要避免过度压缩,使得声音失真。
7. 清脆度:声音质量的清脆度是指语音的清澈程度,是否能够让听众感受到广播主播语音的生动和饱满。
8. 信噪比:声音质量的信噪比指的是有用信号与背景噪声的比例。
优秀的声音质量应当能够在有噪音环境下,保持有用信号的清晰度和辨识度。
9. 时域特性:声音质量的时域特性主要指频率响应、相位特性等,能够准确传递和还原声音的音调和节奏。
10. 空间感:声音质量的空间感主要指声源的定位和分布感,能够让听众感受到声音来自于一个具体的位置或者环境。
11. 声道分离度:在立体声或多声道广播节目中,声道分离度指的是不同声道的声音互不干扰,并能够清楚地分辨出各个声道的内容。
12. 音响效果:声音质量的音响效果包括回音、混响、立体声效果等,能够增强声音的现场感和观听的乐趣。
13. 音频失真程度:声音质量应当降低音频失真的程度,如畸变、噪声、杂音等,保持声音原始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14. 频率范围:声音质量的频率范围应涵盖人类听觉范围内的20Hz-20kHz,能够传递高低频的信息。
15. 声音厚度:声音质量的厚度是指声音的稳定感、柔软度和质感,能够给人以饱满、丰满的感觉。
⾳质主观评价基本术语及⾳质评价表⾳质主观评价基本术语及⾳质评价表主观评价⾳质,就是要⽐较以下四个要点的区别,分清⼆者在这四点的孰优孰劣,就可以有把握地说谁的⾳质相对更好。
⼀、选择⾳⾊⾳⾊,把它形象化就是指声⾳的⾊调。
⾊调分暖⾊调和冷⾊调,声⾳也是⼀样。
暖⾊调的⾳⾊听起来温和闲适(欧洲的产品⼤多数声⾳偏暖),适合听古典乐;⽽冷⾊调听起来则冷酷⼲脆(亚洲的产品⼤多数声⾳偏冷),适合听摇滚乐。
不建议拿不同⾳⾊的机器做⽐较,因为所谓“亚洲⾳”和“欧洲⾳”的声⾳取向不同,⾳⾊的冷暖⼤家各有所爱,这样的对⽐很容易主观化。
⼤家在购买之前也要先思考,哪种⾳⾊的机器更适合⾃⼰,⼀般以⾃⼰听得爽为准,这个没有绝对的标准。
⼆、对⽐声场对⽐声场,就是要对声⾳的“空间感”和“定位感”做对⽐。
当然,感觉空间越⼤、定位越准确就越好——就像赏画,当然是越⼤越清晰的画更显得⽓势磅礴。
(1)空间感在这⾥我要强调这个空间感,别以为简单,许多⼈听不出。
⽴体声是什么概念?声⾳是⽴体的,声⾳的位置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有⾼度、有深度、有宽度。
但许多⼈听到的空间是线性的,也就是说只有左右(或者说只有宽度)。
如果你听到的声⾳只是在脑壳中回响,那么⾸先你要做的,就是把声⾳赶出脑壳,这和想象⼒有关(做个想象⼒测试:闭上眼睛,想象⼀个苹果的样⼦,这时你的眼前是否浮现出⼀个⼤苹果的轮廓?)。
在欣赏⾳乐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正坐在观众席上,声⾳是从舞台上传来的,这时你会发现最明显的⼈声已经脱离了脑壳的束缚,在前⽅对你歌唱(给个提⽰,流⾏歌曲的架⼦⿎⼏乎都是摆在⼈的后⾯)。
想象⼒不强(没通过上⾯说的“想象⼒测试”就是想象⼒给丧失了)也没关系,请把⾳量尽量调⼩,你会发现这时声⾳离你远了——原来你坐在剧场的后排!线性的空间⼤⼩同样可以感觉,倘若想要听到⽴体的空间感只能多听多想,没话说,听出了⽴体的空间再做想像⼒测试,你会发现想象⼒⼜回来了(听⼈头⾳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头⾳乐凭借先进的录⾳技术,在⾳场的辨别上不需要太多想象⼒,但⼈头⾳乐的资源就太少了……)。
噪声测试指标噪音测试是对环境中存在的噪音进行测量和评估的过程。
噪音是一种由机械、气体、液体震动或其他声源引起的声音,它可能对人类听觉、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噪音进行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以评估和控制噪音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在进行噪音测试时,通常会使用不同的噪音测试指标来量化噪音水平和特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噪音测试指标。
1.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PL)声压级是衡量噪音强度的一种常见指标。
它是指噪音所引起的声压(即声音的压力)相对于参考压力(通常为20微帕斯卡)的对数值。
声压级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
较大的分贝值表示较高的声压水平,即噪音更大。
2.频率谱(Frequency Spectrum)频率谱是噪音中各个频率成分的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噪音的频率谱可以了解不同频率成分对总体噪音的贡献程度。
在噪音测试中,通常会使用频谱分析仪等设备来测量噪音的频率谱并绘制成频谱图。
3. A频权ing(A-weighting)A频权ing是一种对噪音进行滤波处理的方法。
这种滤波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模拟人耳对不同频率噪音的敏感度。
A频权ing可以将低频噪音和高频噪音的响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得测量结果更接近人类听觉对噪音的感知。
4.时间加权(Time Weighting)时间加权是一种对噪音进行时域加权的方法。
在噪音测试中,为了更好地模拟人对长时间持续噪音和短暂突发噪音的感知,通常会使用不同的时间加权方法,如快速时间加权(Fast Time Weighting)和慢速时间加权(Slow Time Weighting)。
5.声音音质(Sound Quality)声音音质是噪音中包含的频率、振动和谐波等特征对人类主观感知的影响。
对于一些特定应用场景,如音乐、语音通信等,声音的音质非常重要。
在噪音测试中,可以通过分析噪音的频谱、谐波等特征来评估其音质。
6.噪音显著性(Noise Annoyance)噪音显著性是指噪音对人类主观感知的不适程度。
如何辨别自己声音好不好听人的声音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也是展示个人个性和魅力的表现形式之一。
有些人天生拥有悦耳动听的声音,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拥有乏味或刺耳的声音。
那么,如何辨别自己的声音是好听还是不好听呢?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你分辨自己的声音质量。
首先,辨别声音是否好听的第一个依据是声音的音色。
音色是指每个人声音发出时的独特质感和音质。
好听的声音通常具有丰满、柔和、清澈、通透的特点,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而不好听的声音则可能显得尖锐、刺耳、沙哑、低沉等,会让人感到不快。
你可以通过录音、听录音或者让身边的人评价的方式来判断自己的声音音色是否好听。
其次,声音的音调也是辨别声音好听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音调是指声音在音高上的表现。
好听的声音通常具有平稳、流畅、富有变化的音调,能够给人带来听觉上的享受。
相反,不好听的声音可能会显得单调、刻板、缺乏变化,令人感到厌倦。
你可以通过练习唱歌、朗读或者演讲来培养自己的音调感觉,以提高声音的音调品质。
此外,声音的语速也对声音好听与否起着很大的影响。
语速是指说话或者唱歌时的速度和韵律。
好听的声音通常具有适度的语速、快慢有致、抑扬顿挫的特点,使人感到言之有物。
而不好听的声音可能显得过快、过慢或者无法把握语速的变化,给人留下随意或者乏味的感觉。
你可以通过参加朗诵、口语训练或者音乐课程来提高自己的语速掌握能力,进而改善声音的表达效果。
另外,声音的共鸣也是辨别声音好听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共鸣是指声音在发声器官(如喉咙、口腔、鼻腔等)内的反射、扩散和共振情况。
好听的声音通常具有丰富的共鸣,声音会更加饱满、有穿透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反,不好听的声音可能显得干燥、平淡、乏味,让人难以记住。
你可以通过参加声乐训练或者学习声音发声的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声音共鸣效果。
最后,辨别声音好听与否还需要考虑声音的表达和情感传达能力。
好听的声音通常能够自然地表达情感,给人以共鸣和感染力。
声环境的评价范围
以下是关于声环境的评价范围及逐条说明:
1. 噪音水平:评估噪音的强度和频率范围,包括交通噪音、工业噪音、机械噪音等。
2. 声音品质:评价声音的纯净度、清晰度和音质是否好,包括音乐、人声等。
3. 回声和混响:评估声音在空间中反射和吸收的程度,以及产生的回声和混响。
4. 声源定位能力:评估声音在环境中被人们准确地定位的能力。
5. 强度平衡:评估不同位置的声音强度是否平衡,避免过于明显的声音差异。
6. 声音的方向性:评估声音是否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并能准确地向特定的方向传播。
7. 声音的和谐度:评估不同声音之间的和谐性,避免产生冲突或杂乱的声音。
8. 交流噪声的可理解性:评估语音和交流中的噪声是否影响人们的理解能力。
9. 声音的动态范围:评估声音的最小和最大音量范围,以及其对人听力的冲击。
10. 声音的稳定性:评估声音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避免产生突然的变化或中断。
11. 声音的舒适度:评估声音对人听觉的舒适程度,避免产生刺耳或使人不适的声音。
12. 声环境的暂时性:评估声环境是否会发生暂时的变化,如临时施工或活动引起的噪音。
13. 声音的节奏和节拍:评估声音是否具有明确的节奏和节拍,以及人对此的感知。
14. 声音的持续时间:评估声音的持续时间,避免过长时间持续的噪音影响人的集中力。
15. 环境音的可行度:评估环境中的环境音是否符合人们的需求和期望,以及是否能提供适当的环境氛围。
声音评价标准收集了一些关于声音评价标准的文章怎样来评价一个声音的好与坏呢?我想这个问题很值得大家来值得的讨论的。
也就是主要靠两个方面来评价。
一是主观评价,就是靠人耳的听觉器官来感受声音给人的感觉;二是客观评价,就是声音实实在在的质量。
主观评价是靠听,客观评价是靠测,或者是以测的标准来衡量。
如果用这两种方法同时来评价音色的好与差那就比较全面了。
如果完全采用主观评价来估量音质的好与差,则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
影响主观评价的有诸多方面的因素。
1,人耳的灵敏度;由于每一个人的生理结构上,健康和发育上的差异,造成每一个人听觉灵敏度的不同,而且左右耳的听觉灵敏度也不同。
这样就造成每一个人的听觉灵敏度有所不同,就如同人体的视力一样,有人视力为左 1.5,右1.2,而有人为左0.5,右1各有所不同一样。
所以这对音色的评价是有很大影响的。
2,年龄对听觉的影响。
由于生理上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加,听觉器官如耳膜,耳蜗对不同频率感受点的组织弹性减弱,所以对高频声音的辨别能力逐渐会下降,这样,就影响了对音质评价的准确性。
3,受教育层次的影响;一个人文化程度的高低影响主观评价。
因为声学领域是一个多学科的,复杂的物理现象,它和物理,数学,建筑,音乐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要想对音色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是需要有相当层次和各方面的素质水平的。
所以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全面性以及层次深浅影响对音色的评价。
4,艺术的鉴赏能力;每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和艺术观念不同,造成对音色的艺术表现力的认识也有所不同。
这方面也是影响对音色的评价因素之一。
5,人在心理上的影响;每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心理状态(心态)下对音色都有不同的感受。
这也影响对音色的主观评价。
(呵呵,给你吃一个*,然后给你随便放一首嗨曲,那怕是音箱出来是破锣式的声音,你都会嗨的飘起来,如果把你从睡梦中搞醒来,在给你放一首你平时最喜欢的音乐,哪怕是发烧级的音响出来的声音,你都会认为那是你最讨厌的噪音)。
声音的音质与音色区别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信息传递、情感表达等重要功能。
在音乐、语音、环境声音等各个领域,我们都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声音的音质和音色可能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那么,声音的音质和音色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本文将从声音的定义、音质和音色的概念、特点以及区别等方面进行探讨。
### 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在空气中传播而产生的感觉,是一种能够被人类耳朵感知的物理现象。
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振动的频率和振幅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和音量。
而声音的音质和音色则是对声音质地和特点的描述,是对声音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和描述。
### 音质的概念和特点音质是指声音的质地、纯净度、清晰度等特征,是对声音品质的一种综合评价。
音质好坏的评判标准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对同一声音的感受可能会有所不同。
音质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音调的高低**:音质好坏与音调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但音质好的声音往往能够表现出更加丰富的音调变化。
2. **音量的大小**:音质好的声音在不同音量下能够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失真或者杂音。
3. **音色的丰富度**:音质好的声音具有更加丰富的音色,能够让人感受到更多的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
### 音色的概念和特点音色是声音的另一种特征,是指声音的独特质地和特点,是区分不同声音的重要标志。
音色是由声音的频谱成分和谐波组成的,不同频率的谐波组合形成了声音的独特音色。
音色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独特性**:每种声音都有其独特的音色特点,使得人们能够区分不同的声音来源。
2. **稳定性**:音色是声音的固有属性,不会因为音量或者音调的变化而改变。
3. **表现力**:音色能够传达丰富的情感和信息,是音乐、语音等艺术形式中重要的表现手段。
### 音质与音色的区别尽管音质和音色都是描述声音特征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简单来说,音质是对声音整体品质的评价,包括音调、音量、清晰度等方面;而音色则是对声音独特质地和特点的描述,是区分不同声音的重要标志。
声音评价标准收集了一些关于声音评价标准的文章怎样来评价一个声音的好与坏呢?我想这个问题很值得大家来值得的讨论的。
也就是主要靠两个方面来评价。
一是主观评价,就是靠人耳的听觉器官来感受声音给人的感觉;二是客观评价,就是声音实实在在的质量。
主观评价是靠听,客观评价是靠测,或者是以测的标准来衡量。
如果用这两种方法同时来评价音色的好与差那就比较全面了。
如果完全采用主观评价来估量音质的好与差,则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
影响主观评价的有诸多方面的因素。
1,人耳的灵敏度;由于每一个人的生理结构上,健康和发育上的差异,造成每一个人听觉灵敏度的不同,而且左右耳的听觉灵敏度也不同。
这样就造成每一个人的听觉灵敏度有所不同,就如同人体的视力一样,有人视力为左1.5,右1.2,而有人为左0.5,右1各有所不同一样。
所以这对音色的评价是有很大影响的。
2,年龄对听觉的影响。
由于生理上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加,听觉器官如耳膜,耳蜗对不同频率感受点的组织弹性减弱,所以对高频声音的辨别能力逐渐会下降,这样,就影响了对音质评价的准确性。
3,受教育层次的影响;一个人文化程度的高低影响主观评价。
因为声学领域是一个多学科的,复杂的物理现象,它和物理,数学,建筑,音乐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要想对音色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是需要有相当层次和各方面的素质水平的。
所以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全面性以及层次深浅影响对音色的评价。
4,艺术的鉴赏能力;每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和艺术观念不同,造成对音色的艺术表现力的认识也有所不同。
这方面也是影响对音色的评价因素之一。
5,人在心理上的影响;每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心理状态(心态)下对音色都有不同的感受。
这也影响对音色的主观评价。
(呵呵,给你吃一个*,然后给你随便放一首嗨曲,那怕是音箱出来是破锣式的声音,你都会嗨的飘起来,如果把你从睡梦中搞醒来,在给你放一首你平时最喜欢的音乐,哪怕是发烧级的音响出来的声音,你都会认为那是你最讨厌的噪音)。
音质评价一, 第三章(各种音乐声音品质和录制)1,流行音乐作品中的优良声音目前,作为优良音质的流行录音作品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良好的混录● 宽广的频率范围● 良好的音质平衡● 干净● 清晰● 圆润● 具有空间感同时还应具有:● 现场感● 良好的瞬态响应● 紧密的低音和鼓声● 宽广而又细腻的立体声声像● 宽广而收到控制的动态范围● 有新意的音响效果● 切合时宜的制作2,优良的混录所谓优良的混录,就是可以听到作品中的乐器和人声有令人满意的平衡。
每个细节都可以清晰地听到而又不过分地突出。
最重要的乐器或人声的响度最响,而次要的部分则位于背景声内。
成功的混录往往不会被注意。
当所有的声轨被正确地平衡好之后,没有什么声音被过分突出,也不会把什么声音加以隐藏。
当然,对音乐的演奏有各种广泛的选择自由,同样对于混录也可以有各自的兴趣爱好。
例如像舞曲的混录,可以有非常激烈的音速上的变化。
有时不希望都要很清晰地听到每种声音。
在某些稀有的场合,可能要在某些声轨上非常巧妙地加以混录后,以得到某中潜意识的效果。
混录必须要符合音乐的风格。
列如,对于一个大音量的摇滚音乐,通常不会像对待流行音乐那样进行混录。
摇滚乐的混录通常都是鼓声在前,人声仅仅比伴奏声稍大些,于此相反,流行歌曲总是歌声最大,而鼓声恰恰像在背景声中的“调味料”那样。
在混录期间的电平变化应该时隐藏的,或者应该十分敏感。
否则,会让人听到像某些乐器一会而跳出来独奏,事后又返回到乐队里的那种感觉。
3,宽广的频率范围宽广的频率范围意指具有扩展的低频和高频响应。
镲片的声音应该时清脆而又独特,但又没有嘶声和刺耳声,低鼓和低音提琴的发声应该深沉,而又不能沉闷或者是浑浊。
宽频响应主要源自高质量话筒的使用以及适当的均衡。
也可以在一条单独的混录内把“高保真”与“低保真”的声音分别加以分辨。
低保真的声音通常覆盖一段窄频率的范围并且可能时是真(变形)了的声音。
4,优良的音质平衡一部录音作品的综合音质平衡应该既不沉闷也没有高声尖叫。
也就是说,在听觉上的频谱不应该在低频或高频部分有所加重。
在低音部,中低音,中音,中高音和高音部分应该听到相等的比例。
任何一个频率相对于其他频段有所加重的现象,最终会导致听觉疲劳。
然而,舞厅中的那些混录,那种强烈的低音则时为符合大众的需要。
在流行音乐作品中,音质平衡或乐器的音色没有必要必须做到原声本色。
不过,仍有许多听众希望听到如吉他,长笛,萨克斯或钢琴之类原声乐器的真实的音色。
5,干净的声音所谓干净,既意味着无噪声和失真。
在优良的作品里不允许听到任何嘶嘶声,交流哼声以及是真的声音。
这里所指的失真是由录音过程中所附加上的是真,而不是指在电吉他功放或乐器箱中早已存在的畸变。
但也有些作品也有故意加入某些噪声或畸变。
干净也意味着“不浑浊”或没有过多的低频包围声或泄露声。
干净的混录应是整洁,没有过多的乐器演奏。
音乐的编排要是相似的乐器部分不能重叠,不要在同一时间有过多的乐器在相同的频率范围内演奏。
一般来说,乐器越少,则声音越干净。
太多的叠录会使混录声变得浑浊。
6,清晰度在音质清晰的录音作品里,乐器不可以做成群结队或者互相遮蔽。
它们有一定的分隔而又分明。
如同干净的声音那样,当乐器较为稀少或乐器声部占有不同的频率范围时,则清晰度会有得到提升。
列如,低音提琴提供低频,键盘着重在中低频,领奏吉他提供中频,而镲片则充满在整个高频区域。
此外,一件清晰的录音作品应该能充分地重现每件乐器的谐波成分。
也就是说,高频响应不应该被衰减。
7,柔和度柔和意指悦耳,不刺耳,无染色。
嘶嘶声是清晰的但又不致有刺破的感觉。
柔和的,不费力的声音使人松弛,紧张而又焦躁的声音使人耳或身体的肌肉紧张。
柔和度从频响上看应不出现高峰或凹陷,并且在中音部或高音部没有过分的提升。
同时还有极低的失真。
8,空间感当声音是宽阔而又空旷时,好像声音时围绕着乐器在空中飘荡似的感觉。
感觉没有空间或环境气氛,乐器声好像被紧闭的柜子里那样被阻隔(不过,有时需要这种效果)。
要活的空间感可以采用加入混响,把乐器声录成立体声,或者使用房间话筒或远距离拾音等方法来实现、9,快速的瞬态响应镲片和鼓类的起音通常时快速而又清晰。
低音吉他和钢琴可以时或者不需要快速地起音,这是根据歌曲的要求而定。
10,紧密的低音和鼓声底鼓和低音吉他应该是“捆绑”在一起,使它们像从单件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一种具有冲击力的起音。
鼓手和贝斯的演奏应巧妙地处理他们的声部。
如果有必要,他们要同时击打重音符。
11,宽广而又细腻的立体声声像立体声意指左右方向之间都有声音。
通常立体声声轨的声像被偏置在监听音箱之间立体声舞台上的某个位置上。
有些乐器声出现在极左或中右位置(被偏置到10点钟或2点钟的位置)。
经过声像调试后可获得左右之间平衡得很好的立体声舞台。
占有相同频率范围的乐器可以把它们的声像调节在中间位置的相对两侧,使得乐器声更易于区分。
12,宽广而又易于控制的动态范围动态范围是指阴凉地安排自最轻至最响时的范围。
具有宽广动态范围的录音作品在较大和较小的声音时能更引人注意,并可给音乐加入兴奋和激情。
为此,对声音不能进行过多的压缩(自动音量控制)。
一部分过分压缩的作品,它所发出的声音像被压扁似的—强音节和安静间隔之间失去了应有的对比影响效果,从而使声音变得平淡无味。
歌声经常需要一些压缩或作运行时的增益控制,因为歌声比起乐器背景声有更大的动态范围,歌手可能会唱出极大声音而使听众刺耳,或者是唱的太轻而把歌声淹没在混录声内。
压缩器可以使激烈的电平变化趋于平稳。
可使歌声维持在某种恒定的响度上。
其他乐器也可以通过压缩措施来获得好处。
13,有新意的音响效果音乐的声音很可能时很平淡或没有什么特色,缺乏个性或色彩。
相反,具有丰富想象力创作的音乐作品具有独特的悦耳的声音,这是通过与使用效果有关。
其中包括使用均衡,回声,混响,声音加倍,合唱,镶边效果,压缩,变形以及立体声效果等。
要吧声音制作得有新意或富于色彩,往往与追求精确度和保真度相矛盾,所以应该在这两个方面善于把握和平衡。
14,切合时宜的制作一件录音作品的发生方式应该包含像音乐风格和歌词等相类似的信息。
换句话说,作品的声音应该适合所特定内容的曲调和风格。
例如,有些摇滚音乐是粗旷而原生态的。
那么声音也应该又那样的风格。
一种宁静,文雅的制作肯定不适合于强劲的摇滚音乐。
甚至于带有大量的泄露声和背景声,使人想起时在娱乐场所或夜总会那种环境。
鼓声的作用尤为重要,所以在混录内应有较大的音量。
新时代,迪斯科,布鲁斯,流行音乐等都制作得十分吸引人。
它们的声音通常时紧密,柔和并具有空间感。
二, 古典音乐作品中的优良声音像流行音乐那样,古典音乐也应该是干净,宽广的频响以及良好的总体平衡。
但是由于古典音乐要追求的是声音的真实性—想现场演奏那样—它们还需要优良的建声条件,自然的平衡,音质上的准确性,合适的远近感以及精确的立体声声像定位。
1,优良的建声条件音乐厅或演奏大厅的建声应该与所演奏的音乐风格相适应。
尤其是混响时间既不能太短(干),也不能太长(洞穴般的)。
太短的混响时间可使音乐没有空间感或宏伟壮观的印象。
太长的混响时间则会把各个音乐搅乱在一起,形成一种模糊的,褪色的,无精打采的效果。
对于室内乐或独唱歌手的录音,理想的混响时间应在1.2S左右,录制交响乐时应为1.5S左右,管风琴的独奏应该在2S左右。
粗略地估计房间的混响时间的方法是:大声地拍手掌,用秒来估计房间内自拍手时至可听到的拍手声余音消失时的时间,即为大致的房间混响时间。
2,原声平衡当一件录音作品得到较好的平衡后,乐器的相对响度会大致与听众区理想的座位上所听到的相似。
咧如,小提琴的声响不太大,或者与管弦乐队的其他乐器相比显得柔和些,和声或者对位法的旋律是成比例地排列的。
一般来说,指挥,作曲家和演奏家是从建声方面来平衡音乐。
而录音师则用立体声对话筒的拾音来进行平衡。
但有师录音师需要吧某些乐器或声部的清晰度或平衡度加以提升。
然后再把所有的话筒信号加以混合。
对于这两种情况,为获取正确平衡,应请教指挥家。
3,音质的清晰度录音之后重放的音色或音质应该与现场的乐器声相同。
基波和谐波应该再现它们原有的比例。
4,合适的远近感远近感是指演奏员距离听众之间距离的感觉——也就是距离舞台的声音的多远。
演奏的声音是否就坐在第8排时所听到的声音,还是像出现在你膝下,还是像在另一间房间所发出的声音?音乐的风格最好要有合适的远近感。
清晰的,有节奏的给人以激情的音响最好用近距离拾音法,浪漫的乐曲最好用远距离拾音。
远近距离感的选择取决于制片人的口味。
于远近感密切相关的是被录环境或混响量的大小。
恰到好处的拾音距离能够使来自乐队的直达声和来自厅堂的环境声之间产生一种令人愉快的平衡。
5,精确的声像定位重放的乐器声应该与现场演奏时乐器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同。
位于乐队中间乐器声应该在两只音箱之间的中间位置上听到,乐队左边或右边的乐器声应该在左边或右边音箱上听到,偏左或偏右的乐器声也应该在两音箱之间的偏左或偏右处听到,依此类推。
大型乐队的声音应该偏布于两只音箱之间,而四重奏或独奏则战友较窄的分布区域。
在评价立体声像时,关键是要坐在与两只音箱有相等距离的位置上。
否则声像会偏向所就座的偏向某只音箱的一方。
审听者位置与音箱之间的距离要等于两只音箱之间的距离。
这样两音箱之间呈60度夹角。
这个角度正好是坐在听众区的最佳位置能看到乐队全貌时的角度。
一件乐器或一个乐器声部的重放范围应该与实际现场的范围相仿。
吉他应该是点声源,一架钢琴或弦乐声部应该有某些立体声分布。
每件乐器的位置应清晰地被定位在如就座在音乐厅理想座位上所听到的那种位置上。
重放的混响应该围绕观众,或至少应均匀地分布在两音箱之间。
虽然分隔式话筒录音技术可以获得某些环绕声效果,但使用环绕声录音技术能够录得更好的环绕观众的环境效果。
各种不同乐器的频率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