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煤化工行业大事记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6
盘点2012年煤炭界十大新闻2012年在经济走势趋缓的背景下,电力、水泥、钢铁等行业景气度明显下滑,整体用电量明显减少,煤炭供需失衡局面明显发生逆转,出现严重供过于求。
从2012年5月份开始,环渤海动力煤价格连续十三周下跌,累计下跌161元/吨,整体降幅达到为20.5%,上半年90家大型煤炭企业陷入亏损,“煤荒”变“煤慌”。
煤气层“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要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1万亿立方米,煤层气(煤矿瓦斯)产量达到300亿立方米,其中地面开发160亿立方米,基本全部利用,煤矿瓦斯抽采140亿立方米,利用率60%以上,瓦斯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85万千瓦,民用320万户,建成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煤层气产业化基地。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建成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已有产区稳产增产,新建产区增加储量、扩大产能,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实现产量快速增长。
继续做好煤矿区煤层气地面开发。
开展安徽、河南、四川、贵州、甘肃、新疆等省区煤层气开发试验,力争取得突破。
到2015 年,煤层气产量达到160 亿立方米。
“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煤矿瓦斯先抽后采、抽采达标,重点实施煤矿瓦斯抽采利用规模化矿区和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2015 年,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140 亿立方米。
中国山西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运营2月23日,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现货交易平台在太原启动,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和煤炭高端现货交易平台。
山西省常务副省长李小鹏表示,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担负着改革煤炭订货机制、建立健全煤炭交易体制机制以及搭建第三方服务平台的重要任务。
交易中心的启动运营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山西资源大省的优势,促进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建立健全我国能源供应保障和交易体系,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推动山西由煤炭生产大省向煤炭生产服务大省转变。
关于2012年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情况的通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12年是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煤炭工业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煤炭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为主攻方向,努力克服市场供需变化、库存上升、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在保障国家煤炭安全稳定供应的同时,煤炭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循环经济和生态矿山建设取得新进展,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为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煤炭经济运行缓中趋稳2012年,煤炭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前4个月煤炭供需基本平衡,价格平稳;5到9月煤炭市场供大于求态势明显,需求和价格大幅下降,库存急剧增加;进入10月份以来,煤炭需求有所回升,价格保持低位稳定。
煤炭产量增加、增速下滑。
据快报,2012年全国煤炭产量36.6亿吨,比上年增长4%左右,增速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
煤炭进口大幅增加。
全年进口煤炭2.89亿吨,同比增长29.8%;出口926万吨,同比下降36.8%;净进口2.8亿吨,同比增加7190万吨,增长34.5%。
进口煤对国内市场调节作用增强。
煤炭库存居高不下。
2012年末,煤炭企业存煤8500万吨,同比增加3120万吨,增长58%;重点发电企业存煤8113万吨,同比减少52万吨,下降0.6%,可用天数仍保持在19天以上。
煤炭企业去库存压力较大。
煤炭价格下降。
2012年12月28日中国煤炭价格指数170.7点,比年初下降28.8点,较10月份回升了3.1点。
2012年12月末秦皇岛港5500大卡市场煤平仓价630-640元/吨,比年初下降了170元/吨。
冶金煤价格较年初普遍下降300-400元/吨左右,去年9月份以来部分地区炼焦煤价格止跌并有小幅回升,涨幅大约在100-200元/吨。
2012年石化行业发展情况报告2012年12月27日 16:06发改委网站/chanjing/cyxw/20121227/160614135551.shtml2011年四季度以来,受国内外终端消费品市场需求疲软连带影响,今年上半年石化产业增速呈现逐月回落态势。
为促进经济发展增速企稳回升,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
从二季度末开始,石化产业基本扭转了增速持续回落的态势,逐步企稳回升。
一、产值增速回升,产量增长稳定今年1-11月,石化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8539亿元,同比增长12.5%。
其中,化工行业65380亿元,同比增长13.6%;炼油行业30486亿元,同比增长9.3%。
5月份以来,石化产业产值扭转了增速持续回落的态势,产值增速逐步趋稳并稳步回升,11月份产值达到9882亿元,同比增长17.2%。
预计全年实现产值将达到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左右。
1-11月,石化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左右,其中炼油行业同比增长6.1%,化工行业同比增长11.6%。
预计全年同比增速在10%左右。
1-11月,石化产业生产除乙烯及部分后加工产品外均保持一定增长,其中原油加工量42461万吨,同比增长3.2%;成品油25656万吨,同比增长5.4%;乙烯1355万吨,同比下降2.6%;合成树脂4736万吨,同比增长6%;合成橡胶(25940,630.00,2.49%)346万吨,同比增长7.5%;化肥6864万吨,同比增长13.4%;农药320万吨,同比增长19.7%;轮胎81198万条,同比增长4%。
二、产品价格止跌,企业效益趋好三季度以来,国家原油价格有所回升,大庆原油价格从7月份的101美元/桶回升到了11月份的107美元/桶。
受此影响,石油产品价格指数和化工产品价格指数呈现止跌回稳态势,其中多数石油产品价格指数已回升到100以上,炼油企业效益有所好转。
2012年石化业政策热点回顾编者按: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仍笼罩全球,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都陷入缓慢发展甚至衰退的状况。
对我国而言,来自外需的动力减弱,稳增长放在了工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扎实推进工作,稳中求进。
纵观全年,我国通过组建碳交易试点、淘汰落后产能、力推清洁能源推进节能减排,通过发布多项鼓励民资政策推动民资在能源领域的发展,通过发布规划确立未来石化业发展目标。
新年伊始,中国石化报炼化周刊特回顾过去一年发生的热点新闻事件,以飨读者。
事件一——“十二五”:14万亿元总产值目标关键词:年均增长13%,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节能减排2月3日,工信部发布了《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突出宏观指导作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规划为“十二五”期间石化和化学工业确立了总量目标:全行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左右,到2015年,总产值增长到14万亿元。
为实现这一目标,规划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节能减排3个方面又分别确立了目标。
在结构调整方面,从组织结构看,到2015年,全国炼厂平均规模超过600万吨/年,石油路线乙烯装置平均规模超过70万吨/年;从产品结构看,发展高档润滑油、工艺用油、高等级道路沥青、特种沥青;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聚氨酯及中间体、高性能纤维、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新型专用化学品等高端产品国内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从布局结构看,成品油“北油南运”状况得到改善。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三大石化产业区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形成3~4个2000万吨级炼油及3个200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配合国家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完善东北、西北、西南石化产业布局。
在技术创新方面,规划提出到2015年,行业科技投入达销售收入的1%。
在节能减排方面,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能源消耗降低20%、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8%、8%、10%、10%,挥发性有机物得到有效控制。
2012十大能源新闻作者:暂无来源:《能源》 2013年第1期2012年,能源界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在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浪潮中,中海油几度沉浮终有斩获,而三一却执着地走在状告奥巴马的路上;印度大停电导致大面积瘫痪,则超越了国界时刻警醒着每一个人;新能源的发展已全面开启,光伏却处在无休止的混战当中,凡此种种,构成了这一年斑斓的能源图谱。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中海油收购尼克森震动海内外,却也是一波三折。
从2012年7月23日中海油宣布与尼克森公司达成最终协议,这起收购案在政府审批过程中持续了近五个月的时间。
加拿大政府曾两次宣布延长审批时间,主要在于中海油曾在美国资本市场中曝出的内幕交易问题,一度为这起收购蒙上阴影。
根据收购协议,中海油支付151亿美元现金收购尼克森100%流通的普通股和优先股,同时还要接过尼克森高达43亿美元的债务。
12月7日,加拿大政府宣布,决定批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申请。
至此,中海油完成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最大宗收购。
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落地8月6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和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四个专题规划正式发布,预示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进入更大规模发展的新阶段。
《规划》确定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4.78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化年利用量达到4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9.5%以上。
基本原则是:市场机制与政策扶持相结合、集中开发与分散利用相结合、规模开发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国内发展与国际合作相结合。
核电建设闸门重启在经过一年半的停顿后,中国核电建设开始重启。
自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以来,中国暂停了核电项目的审批。
2012年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
会议明确,“十二五”时期只在沿海安排少数经过充分论证的核电项目厂址,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
2012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综述(转)2012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综述2012年由于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煤炭下游行业经营困难,煤炭产能过剩,产量增加量超过需求增加量,市场持续疲软,产品供过于求,库存积压比较严重,销售价格持续下滑,从全年的煤炭销售和生产经营形势来看,和刚过去的十年相比,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呈大幅度下滑趋势,给煤炭企业及煤炭贸易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煤炭产量增速下滑2012年虽然宏观经济减速,但仍然也在发展,煤炭产量也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不过,为了稳定市场,缓解供过于求的严峻局面,各省都不同程度采取了以销定产措施,三季度煤炭产量同比增速出现了负增长,全年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刚刚过去的两年。
据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测算,2012年全国原煤产量为38.6亿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快报数为36.6亿吨),再创新高,同比增加3.4亿吨,增长 9.64%。
其中,一季度为8.6亿吨,二季度为10.9亿吨,三季度为10.1亿吨,四季度为8.9亿吨。
据统计,2012年前11个月,全国煤炭产量 35亿吨,同比增长3.5%,增速同比回落7个百分点。
其中,山西产量8.3亿吨,增长5.2%;陕西产量3.68亿吨,增长1.1%;内蒙产量9.98 亿吨,增长14.3%,三省区合计占全国产量的60%左右。
进入12月份以来,三省区煤炭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二)对国内煤炭需求减少从全国煤炭消耗量来看,虽然整体上消费量还在增加,但由于煤炭进口量增幅急剧增加,挤压了对国内煤炭的需求空间,造成对国内自产煤炭需求不仅没有增加,而且出现了有可能相对减少的情况。
据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测算2012年前11个月,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约37.2亿吨,同比增长4.4%,增速同比回落5.6个百分点,其中,电力行业耗煤约17.8亿吨,同比增长2.5%,增幅回落10个百分点;钢铁行业耗煤约5.5亿吨,同比增长4.8%,增幅回落0.7个百分点;建材行业耗煤约5亿吨,同比增长8.5%,增幅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化工行业耗煤约1.8亿吨,同比增长11%,增幅回落1.8个百分点。
2012年国际化工十大新闻中化新网讯 1 百年柯达递交破产保护申请1月19日,拥有131年历史的照相胶片先驱——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因连年亏损、资不抵债,向法院递交了破产保护申请。
2 伊士曼化工47亿美元收购首诺1月27日,伊士曼化工公司宣布,将通过一次现金加股票交易以约3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首诺公司(Solutia)。
此项交易7月已完成,总价值约47亿美元。
首诺公司的加入令伊士曼化工公司的年销售收入接近100亿美元。
3 KEMYA上马世界级合成橡胶项目6月28日,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和埃克森美孚的关联公司共同宣布,双方的合资企业阿尔—朱拜勒石油化工公司(KEMYA)将兴建年产40万吨的世界级合成橡胶生产项目,项目预计2015年投产。
4 PPG与乔治亚海湾合并大宗化学品业务7月17日,PPG工业公司与美国乔治亚海湾公司宣布,PPG剥离大宗化学品业务,并将其与乔治亚海湾公司合并。
交易完成后,新合并公司年营业收入预计为50亿美元,将成为北美地区第三大氯碱生产商及第二大氯乙烯单体生产商。
5 杜邦49亿美元现金出售汽车涂料业务8月30日,私募股权公司凯雷集团和杜邦公司共同宣布,凯雷以49亿美元现金的价格收购全球领先的汽车和工业涂料供应商——杜邦旗下高性能涂料部门。
杜邦继续向农业、替代能源和先进材料等高利润、高增长业务转型的战略意图凸显。
6 全球最大SAP厂发生爆炸9月29日,日本触媒公司位于日本大阪附近的姬路市超高吸水性聚合物(SAP)工厂的丙烯酸储罐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导致姬路厂区全部停产。
该厂是全球最大的SAP生产厂,其丙烯酸和SAP年产能分别占全球的8.6%和20%,从而引发业内对SAP供应短缺的担忧。
7 俄石油收购TNK-BP公司10月22日,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宣布,将用171亿美元现金和该公司12.84%的股份收购BP持有的THK-BP公司50%的股份;同时将用280亿美元从AAR财团手中收购THK-BP公司另外50%的股份。
情报狗舆情快报——煤炭行业2012年8月28日1、中煤能源煤炭产量增速加快【东方早报】蒙陕地区煤炭资源有望发力,未来3年年均煤炭增量有望提高到2600万吨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煤能源,601898)主要经营煤炭生产和贸易、煤化(包含煤焦和煤化工)、煤矿装备制造和其他(包含有电力、电解铝和尚处于建设阶段的粉煤灰加工等)四大业务。
这4块业务中,目前看,无论从收入还是利润,煤炭业务都是公司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2011年,煤炭业务占到了公司总收入的81%左右,净利润更是占到公司净利润的97%。
其次是煤矿装备业务,2011年,煤机业务占到公司总收入9%左右,净利润占到4%。
虽然煤化和其他合计占到2011年总收入的10%,但是净利润却是亏损的。
中煤能源作为第二大市值的煤炭股,基金配置偏低,我们认为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2008年公司上市以来,公司产量增速偏慢,2009年公司原煤产量10080万吨,2011年原煤产量12916万吨,年增产量只有1418万吨,而同期神华年增产量3580万吨;另一方面,公司合同煤占比较高,超过了50%,煤炭价格上涨的过程中,由于合同煤价平稳,因而公司不能充分受益煤炭价格上涨。
我们认为,中煤能源未来3年的煤炭产量增速加快。
根据我们分析,公司资源储备和煤炭产量不匹配,储量最为丰富的蒙陕地区,年产量却只有185万吨,后续公司蒙陕地区煤炭资源有望发力,未来3年年均煤炭增量有望提高到2600万吨。
预计中煤能源2012-2014年的EPS分别为0.69元、0.81元和0.84元。
结合绝对和相对估值,公司的估值中枢是8.55元。
综合考虑公司PB估值行业最低,加上公司煤价上升阶段弹性大和煤化工业务一旦获批将放量,给予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原煤产量力争达2亿吨中煤能源目前有4块经营性资产:1.煤炭,公司煤炭资源分布于山西、蒙陕、江苏、黑龙江和新疆五大地区,其中山西和蒙陕各占半壁江山,煤炭产能则主要集中于山西、江苏和陕西三省,其中山西平朔矿区影响最大,2011年,公司自产原煤12916万吨,其中山西平朔矿区生产原煤10921万吨,占到原煤总产量的84%。
2012年中国能源行业十大新闻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能源革命”和建设“美丽中国”理念、资源性产品步入“阶梯时代”、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鼓励发展页岩气等一系列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领域大事。
中国能源网对2012年我国能源界发生的重大新闻进行全面梳理,广泛征求能源行业专家学者意见,评选出2012年能源行业十大新闻,以飨读者。
1、十八大报告首提“能源革命”“美丽中国”理念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首次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国务院发布《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时隔多年,国务院发布《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能源发展现状、面临的诸多挑战以及努力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和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的总体部署。
白皮书指出,中国能源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国际合作、改善民生”的能源发展方针,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努力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迎来“阶梯时代”2012年,我国资源价格改革步入“深水区”,水电油气定价机制逐步理顺。
从2012年7月1日起,全国除西藏和新疆以外的29个省(区、市)统一实行居民阶梯电价。
随着阶梯电价在全国施行,阶梯水价、阶梯气价也在部分省市展开,可以说阶梯化收费已成为未来我国资源品价格制定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已经全面迎来“阶梯时代”。
4、国家助力页岩气大发展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将改变全球能源地缘政治大格局。
2012年煤化工行业大事记来源:钢联资讯编者按:2012年,煤化工经济环境依旧复杂,国外欧债危机、美国财政悬崖,国内经济放缓、利好政策难出,产业自身产能过剩,等等,无一不影响着煤化工市场的走势,煤化工市场经历了难熬的一年。
在此,本网对即将过去的2012一年间煤化工行业发生的重大新闻进行全面梳理,分别就煤化工整个行业、煤化工各产品的重大事件做了解析。
◎《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新闻回放:石化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我部制定了《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钢联点评:《规划》)重要任务中提出,要突破现有煤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格局,鼓励石化化工企业与煤炭、电力等企业联合,形成若干个以大型企业为主体的“煤电化热一体化”产业集群和大型煤化工生产基地。
其中,煤化工仍坚持从严政策,炼油布局兼顾中西部需求。
在此次规划中对煤化工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篇幅,这也可能成为未来行业的发展重点之一。
◎“三条红线”严管水资源水价改革将稳步推进新闻回放: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主要目标。
《意见》提出,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钢联点评:目前生产一吨煤制油的耗水量约为9吨,煤制烯烃约为20吨,煤制二甲醚约为12吨,煤制天然气(甲烷)耗水量约为6吨,煤制乙二醇约为9吨。
由此看来,煤化工的高耗水已经成为最大隐忧和软肋。
西部上万亿煤化工项目审批有望提速的同时,其作为高耗水行业即将造成的环境压力也随之而来。
◎我国计划在19家煤化工企业中开展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新闻回放:3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先进煤气化节能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提出,在5年(2011~2015年)内,选择19家左右以煤为原料的大中型合成氨等煤化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形成一定规模的以先进煤气化技术为龙头的煤气化能力,争取替代780万吨常压固定床煤气化能力,实现年节约标准煤171万吨。
钢联点评:这意味着国家再一次明确淘汰和限制不符合国家节能降耗要求的间歇式固定床煤气化技术。
山西很多企业表示,国家政策的配套措施出台,让化肥企业坚定了对先进煤气化节能技术的信心。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新闻回放:国家能源局3 月22 日发布煤炭巟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重点任务包括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发展洁净煤技术,促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等。
《规划》是指导煤炭炭业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钢联点评:这次煤炭“十二五”规划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继续坚持推进煤炭生产的集约化、大型化。
将以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集团为重点,着力推动煤炭结构调整,提升行业发展的集约化水平。
大型煤矿的产量要占全国约60%。
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到1 万处以下。
这将成为“十二五”煤炭规划的主要目标。
此外,煤炭运输也成为这次煤炭“十二五”规划重要关注点。
煤炭深加工未有过多提及。
◎工信部:甲醇汽车今年将在山西上海陕西试点新闻回放:工信部3月28日发布《2012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称,今年我国将组织开展甲醇汽车试点,指导和推进山西、上海、陕西编制试点实施方案。
钢联点评:国内甲醇过剩情况较严重,推广甲醇汽油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过剩,更何况甲醇汽油还属于清洁能源,使其推广更具意义。
工信部甲醇汽车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表明国家对关系环保、节能的甲醇燃料的充分肯定,将激发地方推广甲醇燃料的热情,加速甲醇替代燃料的推广应用。
现今各地的甲醇汽油推广工作正在提速。
◎六部委将考核各地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新闻回放: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要求,2012年4月6日至20日,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将对各地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行考核。
钢联点评:近几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持续进行,但是焦炭的产量仍然呈现递增趋势,今年焦化化产品的产量应该也高于去年。
据中国石化联合会内部人士透露,预计年内出台的煤化工“十二五”规划或将推迟到明年年初。
◎苯产业链:出口不畅市场失衡新闻回放: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2012年)》(以下简称《法检目录》)中,苯、苯酚、环己烷、硝基苯、氯苯等10余种苯产业链产品被列入A/B类,即进口、出口均要先进行法定商检,再办理出入境手续。
钢联点评:此项调整弱化了苯的进出口市场,连续3个月来出口量大幅萎缩,进而影响到了整个产业链上产品的进出口及国内市场,量价同步萎缩,回暖无力。
预计这种现象仍要持续一段时间,待国内各企业以及一些中小口岸完善办理出口手续后,出口有望逐步恢复,迎来出口市场的转机。
◎山西全面推进焦化业兼并重组将在两年内完成新闻回放:5月4日,山西省政府公布《山西省焦化行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标志着山西全面推进焦化行业兼并重组。
这是山西继完成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之后,对传统支柱产业进行改造提升的又一大举措。
钢联点评:此次兼并重组的主体为200万吨级(产能不低于180万吨)独立常规焦化企业、钢铁企业和符合相关标准的煤炭企业。
今后4年内,山西将淘汰焦炭落后产能4000万吨以上,总产能不再增加。
独立焦化企业数量从160户减少到40户左右,独立常规机焦企业户均产能从70万吨提高到300万吨,全省前15位焦化企业产能占全省动态控制产能比例达到70%以上。
兼并重组若能顺利实施,对焦油、苯、硫酸铵这一类的焦化副产品的供应量来说肯定会产生一定影响,产量将有一点幅度的缩水。
◎陕西在建煤化工项目遭遇全面困局新闻回放:煤炭行业2012年整体进入“寒冬”,诸多煤炭企业纷纷停产,力求自保。
资料显示,陕西省原计划2012年煤炭销售量达到4.6亿吨,但现在已经将预期目标修正为“力争达到4亿吨”。
“价格下跌与销量缩水的现象叠加,使得煤炭企业的现金流大大缩水,一些早先承诺投资的煤化工项目即将面临资金困局。
”钢联点评:在煤炭量价齐跌的情况下,投资方利润减少,产量也急剧下降,导致现金流缩水,对于下游投资的煤化工项目或将无暇顾及,所以在建的煤化工企业在资金方面将面临最为严峻的考验。
据悉,陕西省已知的八大煤化工项目包括神华陶氏榆林煤炭综合利用、兖矿榆林煤间接液化、华电榆横煤制芳烃、陕煤化蒲城清洁能源煤制烯烃、大唐榆林煤电化一体化、中煤集团煤制烯烃、煤干馏多联产煤化一体化等,总投资高达3000亿元,但迄今无一例建成。
◎延安特大交通事故造成36人遇难新闻回放:8月26日凌晨2点40分许,包茂高速公路安塞段发生一起客车与运送甲醇货运车辆追尾碰撞交通事故,引发甲醇泄漏并导致两车起火,造成36人遇难,3人受伤。
受伤人员目前正在医院进行救治,遇难人员的名单身份信息正在核实当中。
钢联点评:一场36人遇难的交通事故牵出危化品运输隐患;甲醇西产东销为主的产业布局之下,运输安全监管亟待加码。
◎煤化工审批再度“开闸”潞安神华获发改委核准新闻回放:短暂蛰伏下,来自山西、内蒙古的几大煤炭巨头则吹响了上马煤化工的第二轮号角。
记者了解到,日前,潞安180万吨煤间接液化项目和同煤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已相继获得国家发改委“路条”。
此外,在宁夏地区,神华宁煤400万吨煤间接液化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最终核准。
钢联点评:越来越多的煤化工企业,甚至是煤炭、煤电企业开始涉足新型煤化工领域。
在陕北,榆林已经布局了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的煤化工产业链,遍布着神华、兖矿、华电、陕煤、大唐、中煤等大型国企的新型煤化工项目。
而继“十一五”期间“下令”严格审批煤化工项目后,“十二五”新型煤化工项目建设将提速。
◎甲醇期货上市满周岁定价避险功能渐显新闻回放:10月28日甲醇期货上市满周岁。
记者近期走访多家甲醇产业链企业发现,甲醇期货上市以来,为产业链上下游间的议价提供了更加透明的价格参考,也提供了风险对冲的平台,不少上游生产企业也跃跃欲试,甲醇期货的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钢联点评:期货盘因其严格监管下的公开、公平、公正性正在让这些企业对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重拾信心。
而需注意的一点是,甲醇期货挂牌上市以来,在国内宏观经济逐步探底、中东地缘政治阴晴难定、欧债危机反复交叠以及国内甲醇产能压力不断释放多股到合力作用下呈现独特运行轨迹,累计跌近一成。
◎纯苯直线上行助推苯市开创历史高位新闻回放:自7月初到11月底,国内纯苯结束跌势直线上扬,市场价格从7300元/吨冲高至10500元/吨,期间中石化共计调涨16次挂牌价,走高3200元/吨,涨幅高达43.84,创08年8月中旬以来历史新高。
受此利好支撑,整个焦化芳烃市场呈现热烈涨势。
钢联点评:从去年四季度开始,钢价大跌,钢铁市场陷入持续低迷。
受此影响,焦炭价格也一跌再跌,甚至个别品种与焦煤价格出现了倒挂。
在此情况下,焦化企业不得不大量限产以尽可能保价。
然而,焦化企业的限产却使焦炭的副产品苯类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其价格大幅上涨,甚至达到历史高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焦化企业减亏。
◎焦化准入条件拟纳入环保要求新闻回放:工信部网站11月15日开始公开征求对《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08年)》的修订意见。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中国炼焦行业协会获悉,此次修订主要将在准入条件中纳入最新的排放、能耗等标准,对准入条件中的产能等标准将不作修改;今年内将主要完成修订意见的征集,明年将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专家进行修订。
钢联点评:我国焦炭行业生产集中度普遍不高,而且近几年,我国的焦化行业长期处于产能过剩和价格低迷状况,行业监管在日益收紧。
此次焦化准入条件的修改,将会提高焦化行业的准入门槛,并加速企业的兼并重组进程。
◎国税总局再出新政新增消费税新闻回放:11月16日,国税总局再出新政,为打击避税行为,统一对液体石油产品征税,新政规定,“纳税人以原油或其他原料生产加工的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呈液态状(沥青除外)的产品,按规定征收消费税。
”2013年1月1日开始执行。
钢联点评:在石油价格处于高位的情况下,煤化工与以石脑油为原料的石化生产相比有着很大的成本优势。
此次新政中,对包括煤制油、煤焦油加氢这一类产品统一加征消费税,可能导致一些企业放弃煤焦油深加工,煤焦油与焦炉煤气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或会因此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