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安全电子教案(新版)第三章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 格式:ppt
- 大小:168.50 KB
- 文档页数:39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单位:南宫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姓名:崔新东一、指导思想目前,我们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计算机病毒的泛滥,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而应对威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学生的心里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深刻认识、高度警惕、学会防范。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节采用了“亲历体验—>理解概念->分析特征->共商对策->练习强化”这一主线开展教学。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2、掌握病毒的基本特征;3、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4、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自主总结病毒发作引起的计算机故障;通过网络交流经验,并合作进行病毒防治的探索,培养协作能力;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并应用到日常信息活动中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正确态度面对计算机病毒;2、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自觉应对计算机病毒对信息系统的威胁;3、自觉遵守有关的道德、法律及法规。
三、教学重点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2、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3、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学会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操作;2、增强学生在日常信息处理和交流过程中的病毒防范意识。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与Internet相连,带音响设备和无线话筒);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3、web服务器(支持ASP);4、“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学习资源网;5、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系统。
六、教材分析本节课节选自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著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重要内容。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黑客与病毒,成了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尤其是计算机病毒,已在个人电脑中泛滥成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危害,成为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教案关于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教案模板(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教案模板(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教案1一、在使用电脑过程中应该采取哪些网络安全防范措施:1、安装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并经常升级;2、注意经常给系统打补丁,堵塞软件漏洞;3、不要上一些不太了解的网站,不要执行从网上下载后未经杀毒处理的软件,不要打开MSN或者QQ上传送过来的不明文件等。
二、如何防范U盘、移动硬盘泄密:1、及时查杀木马与病毒;2、从正规商家购买可移动存储介质;3、定期备份并加密重要数据;4、不要将办公与个人的可移动存储介质混用。
三、如何将网页浏览器配置得更安全:1、设置统一、可信的浏览器初始页面;2、定期清理浏览器中本地缓存、历史记录以及临时文件内容;3、利用病毒防护软件对所有下载资源及时进行恶意代码扫描。
四、如何设置windows操作系统开机密码:按照先后顺序,依次使用鼠标点击“开始”菜单中的“控制面板”下的“用户账户”,选择账户后点击“创建密码”,输入两遍密码后按“创建密码”按钮即可。
五、为什么要定期进行补丁升级:编写程序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软件也免不了会出现BUG,而补丁是专门用于修复这些BUG的。
因为原来发布的软件存在缺陷,发现之后另外编制一个小程序使其完善,这种小程序俗称补丁。
定期进行补丁升级,升级到最新的安全补丁,可以有效地防止非法入侵。
六、计算机中毒有哪些症状:1、经常死机;2、文件打不开;3、经常报告内存不够;4、提示硬盘空间不够;5、出现大量来历不明的文件;6、数据丢失;7、系统运行速度变慢;8、操作系统自动执行操作。
七、为什么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网页、电子邮件链接或附件: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钓鱼网站、病毒、木马程序。
不明来历的网页、电子邮件链接、附件中,很可能隐藏着大量的病毒、木马,一旦打开,这些病毒、木马会自动进入电脑并隐藏在电脑中,会造成文件丢失损坏甚至导致系统瘫痪。
(计算机病毒及防备)教案(计算机病毒及防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具体概念;能够说出计算机病毒的七大特点;能够复述常用的计算机病毒防备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法,提升对于计算机病毒的认识,提高交流能力。
3.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并且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以及防治。
(难点)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以及如何爱护计算机安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案例:1999年4月26日上午,在公司的办公室里,小王嚷着:“我的机器怎么死机了。
〞没方法,只好重新启动计算机,却发觉显示器屏幕突然变成刺眼的蓝底的警告信息,然后又死机了。
她焦急得不得了,计算机里存放着很多重要的文件,而且还有好多事情等着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呢。
不一会儿,一些同事的计算机也出现了同样的甚至更为严峻的问题。
这时,能够上网的同事传出了坏消息,在一个网站有一则新闻报道称全世界已有数以万计的计算机雜痪了,罪魁祸首是一个新的计算机病毒——CIH病毒。
这一次CIH病毒的爆发,使许多国家和地区受到了严峻的经济损失。
教师:“从上面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病毒的发作往往很突然,而且计算机病毒有着很大的危害,它会破坏我们的计算机,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我们又该如何防护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获得答案。
〞——引入新课——计算机病毒及防备。
(二)新知探究任务一:认识计算机病毒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我们把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资料,并能自我复制、传播的程序,都归到“计算机病毒〞的范畴之中。
计算机病毒也被称为“有害代码〞。
我国在1994年2月28日公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爱护条例)的第二十八条中,对计算机病毒作了明确的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人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防治计算机病毒》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和危害。
(2)学生能够掌握常见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范方法。
(3)学生能够学会使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工具进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和危害。
(2)常见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范方法。
2、教学难点(1)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正确使用和设置。
(2)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传播途径。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考能力。
4、演示法演示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操作技能。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计算机病毒攻击导致系统瘫痪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防治计算机病毒。
2、知识讲解(20 分钟)(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代码或指令集合,它能够自我复制并在计算机系统中传播,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介绍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如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隐蔽性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列举计算机病毒可能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如数据丢失、系统崩溃、隐私泄露、网络瘫痪等,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病毒防治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15 分钟)展示一些常见的计算机病毒案例,如“熊猫烧香”“勒索病毒”等,分析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造成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教学设计(2)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自觉应对计算机病毒对信息系统的威胁。
四、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征;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和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解决措施:教师讲解及视频演示五、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难点:计算机病毒的表现形式解决措施:视频演示六.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说明“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教师讲解——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学生练习”,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七、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课件展示两个动画形象,“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教师:最近大头儿子迷上了电脑,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然后专心致志地上网,甚至痴迷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小头爸爸非常困惑:“电脑网络究竟有什么魔力,这么吸引孩子呢?”请同学们告诉小头爸爸,我们使用互联网都可以做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2、提出问题:教师: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方便,也使我们生活变得这么的丰富多彩,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肆无忌惮地使用互联网,而不会给我们造成任何困扰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一段视频(关于互联网安全的),提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3、教师讲解3.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讲述小王与小李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小王买电脑一年多,不见他使用,小李深感奇怪,就问他:“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开电脑呢?”小王垂头丧气地答:“真倒霉,电脑买来第二天就中毒了,我一年不开电脑,就是想把病毒饿死再说!”师:听完了故事,很多同学都在笑,大家想想,小王的这个想法可能实现吗?师:我听见有的同学说可能,有的说不可能,那么计算机病毒到底可不可以被饿死呢?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计算机病毒,看看它到底可不可能被饿死。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2013年版)》的第1章第4节的内容。
在此章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Office 2010的操作,以及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的发展、信息的表示和存储、多媒体技术简介等内容。
此章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包括概念、特点、分类、危害、预防等,并从理论的认识出发,实现对计算机安全防护的简单设置,提高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从更深的层次认识和掌握计算机安全防护的相关操作。
2.教学内容(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与分类(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4)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二、教学对象分析此章节教学对象为职业技术学校一年级学生,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水平;通过对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有能力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也渴望在平时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能够独自解决一些安全故障。
所以在《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这个知识内容上,将计算机运行时的异常现象和计算机病毒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充分触发和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再把学习的动力转化为学习的能力,在思考与探究中快乐地学习,获取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1.专业能力(1)能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2)能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分类与特点2.方法能力(1)能判断计算机运行时的异常现象(2)能根据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的情况提出解决措施3.社会能力(1)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难点:判断计算机运行时的异常现象,并能够根据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的情况提出解决措施。
五、教学策略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本章节教与学的基础,强调“做中学,学中做”、“理实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