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平菇立体种植技术
- 格式:wps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3
粮菇立体共生栽培技术粮菇立体共生栽培技术主要是指:玉米封垄后,利用玉米田遮阴、潮湿的有利条件和农村丰富的秸秆资源,在玉米田的垄沟内栽培平菇,从而实现玉米和平菇立体共生,粮菇双收的栽培方式。
一、技术原理粮菇立体共生栽培技术,有效地运用了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物种间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群落共生原理,以及多种成分协调和促进的原理,是农业生态工程技术中农业生物立体共生技术的实际应用。
粮菇立体共生栽培技术优势显著。
一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玉米田垄沟内栽培平菇,节约用地;二是充分利用空间,玉米与平菇立体共生,互为有利;三是充分利用农田小气候的环境优势,7、8月份是北方雨季,空气湿度大,特别是玉米封垄后遮阴,潮湿为平菇生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充分利用农村闲置资源,该技术既可有效利用农村大量闲置的秸秆,又可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二、技术要点1.原材料准备(1)菌种:以美味侧耳539为主栽品种,栽培1平方米平菇需三级菌种12个罐头瓶。
(2)培养料制备:种菇培养料以玉米轴、玉米秸等农作物秸秆为主,用前粉碎成直径不大于0.5厘米的颗粒状。
玉米轴与玉米秸混合比例以8:2为佳,其重量占总用料的90%;麦麸子占8%;过磷酸钙占1.5%;生石灰占0.5%;再加入占料重0.2%的多菌灵。
种1平方米平菇需15公斤~17公斤培养料。
(3)种菇玉米地选择:应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易排易灌,且易看护的玉米地块。
2.培养料处理培养料需经发酵灭菌,方能接种。
发酵时首先将粉碎好的原料按比例混拌均匀,并把多菌灵兑水均匀拌入料中,再加适量清水,使培养料水分达65%左右。
然后将料堆成高1米~1.3米,宽1.5~1.7米,长度随料多少而定的长方形堆,用塑料膜覆盖升温。
当料堆的40厘米深处温度达60℃时,计时24小时~28小时后进行翻堆,使料堆1层与4层,2层与3层互换。
当新堆40厘米深处温度升至56℃时,再计时24小时后翻堆,方法同前。
大约需7天左右,经3次~4次翻堆后,培养料为茶褐色,并有一种发酵香味,即为发酵适度,将料堆摊开降温24小时,重新调节湿度为65%待用。
玉米芯种植平菇配方方法玉米芯种植平菇可以减少种植的成本,提高种植的效率。
那么玉米芯种植平菇的配方有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玉米芯种植平菇配方,希望对您有用。
玉米芯种植平菇配方玉米芯80%、麦麸10%、尿素1%、过磷酸钙2%~3%、石膏2%、石灰2%~3%g霉灵0.1%料水比1∶1.6~1.8。
按50kg玉米芯加水85kg。
先将石灰、石膏兑入水中混匀加入玉米芯,不能让水流走。
当料充分湿润后堆成1.2~1.5m、高1~1.2m,长自定。
料堆四周每隔40cm用3~5cm木棒打孔,孔深至底。
在料堆表面及周围喷洒一遍氯氰菊酯,盖上薄膜,膜四周撑起,或不盖。
待料温升至62℃保持48h翻堆,边翻边加入麦麸,拌匀后再堆成原来的形状,打孔、覆盖。
待料温再次升到60℃时,维持36h,进行第二次翻堆,调节水分,以后每天翻一次,第三次翻堆时加尿素及过钙。
直到培养料呈棕褐色,腐熟均匀、颜色一致、质地松软有弹性,伴有清香味,料内有一定量的“白线菌”时,说明料已发酵成功。
此时加入0.1%的克霉灵,再闷24h即可散堆降温,待料温降到30℃以下时装袋接种。
玉米芯种植平菇方法一、培养料配方1.玉米芯(新玉米轴粉碎成黄豆大)88%、草木灰1%、石膏粉1%、石灰粉1%、新麦麸皮8%、磷肥1%。
2.玉米芯97%、石膏粉2%、磷肥1%。
3.玉米芯87%、阔叶木屑10%、石膏粉1%、石灰粉1%、磷肥1%。
二、制栽培种的时间安排一般低温型的2028、2027等平菇菌种7月份制母种。
8月份制原种。
9~10月制栽培种。
11~12月规模生产菌棒、春节前后上市。
三、建堆发酵玉米芯将玉米芯等原料按配比拌料后使含水量达到60%,pH值5.5~6.5,建堆一般宽1.5~1.8米,高1~1.5米,堆长随地势而定,堆料地面上垫麻袋片或草帘,建堆后用2米长,直径5厘米光滑木棍扎空通氧,孔深1~1.5米,孔距相间30~40厘米,料上盖湿麻片或草帘。
料温升到60℃,保持18小时,倒堆使发酵料上下倒人中间,外倒内,继续按第一次发酵的办法管理。
塑料筒袋立体栽培平菇的方法与步骤在城市中,空间越来越紧张,但是吃新鲜蔬菜水果的需求不减,栽培菇类蔬菜已成为不错的解决方法。
在家中,以立体栽培平菇为例,很多人采用的方式是在蘑菇菌包培育好后,在泥土中挖个坑,排水后直接种植。
但为了避免外来杂质对菌梗造成损害,同时利于菌柄和菌盖的生长,更方便的栽培方式是使用塑料筒袋。
准备工作1.菌包的选购菌包是种菌袋,里面含有蘑菇的种子。
因为不同的菇类在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下生长,所以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种植条件的菌包。
常见的平菇、金针菇适合温度在20℃左右、湿度在75%左右、无光线或微光线照射的环境。
对于初次种植的人来说建议选择比较耐蚊虫的菌包品种,从而提高收获率。
2.培养环境的准备栽培立体平菇需要有较好的通风、温度适宜、无虫害及微生物繁殖情况。
有两个方法可以准备好适宜的培养环境:–通过外面的空气给菇身提供更多的新鲜空气,可以打开窗户和门,提出放大桶,带来自然流通的新鲜空气。
–制造温湿度,使用空气净化器或者加湿器,在室内的环境中控制温湿度。
3.准备工具用手套和口罩在操作时保护自己的卫生,避免在培养环境受到外部污染。
4.准备培养土立体栽培平菇的培养土主要是玉米秸秆和麸皮混合而成,比例为3:1。
栽培过程1.打洞将装有菌包的袋子挂在适当的高度,使用细绳与卡子将袋子捆绑起来。
在袋子上打一系列小孔,把菌包均匀分散在袋子里,平放在架子中间,打孔并使其均匀分布。
打孔可以利用针、剪子等工具。
2.布菇培养土根据自己菌袋的数量准备好足够的培养土。
将培养土倒入干净的盆中,彻底混合和推动保证细小块不会塞住孔洞。
(注:非必须步骤。
设置菇盆在底部内嵌有离水板,防止水进入气孔。
)3.均匀加料将混合好的培养土均匀地倒进袋子中,每个袋子加料量不要过高,保证菌根能够正常发育。
4.引菌菇包完全打开,用手揉碎松松的菇包,将种菌均匀地撒上覆盖土。
再将菇袋放在室温下通风的地方,透过袋子看到菌体生长的情况,如果菌体长出,可以移到暗处继续生长。
平菇、玉米立体种植技术
郝永趵
【期刊名称】《蔬菜》
【年(卷),期】2000(000)002
【摘要】@@ 自1995年以来,我县部分菇农利用平菇、玉米间作技术进行平菇生产,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平均每667m2产平菇5600kg,玉米630kg,总收入达10800元,除去费用3200元,每667m2可获纯收入7600元.现将立体间作种植的经验作如下介绍.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郝永趵
【作者单位】250300,山东省长清县蔬菜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S5
【相关文献】
1.玉米平菇紫木耳立体种植技术研究 [J], 刘新宇;高保民;等
2.甘蓝、菠菜、玉米、菜豆、平菇、木耳立体种植技术 [J], 王成业;曲萍
3.小麦(蚕豆)——棉花—平菇了立体种植技术 [J], 曹旭存;曹美琴
4.玉米、平菇、紫木耳立体种植技术研究 [J], 彭保宏;黄炎;胡玉梅;邹俊
5.玉米、平菇、紫木耳立体种植技术研究 [J], 彭保宏;黄炎;胡玉梅;邹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玉米芯发酵平菇种植技术玉米芯发酵平菇种植是一种使平菇高产的种植方式,那么玉米芯发酵平菇的种植技术你们知道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玉米芯发酵平菇种植技术,希望对您有用。
玉米芯发酵平菇种植技术1.栽培设施本文介绍的平菇栽培以拱形大棚为主,大棚东西走向效果好。
每个大棚长40余米、宽9米,棚内面积在360平方米左右。
大棚中间高2.3米、边墙高1.0米,上用竹竿做支撑,竹竿上覆塑料薄膜,薄膜上面覆盖草苫。
在低温季节可以间隔拉开草苫透光增温,提高棚内温度,还便于通风。
南北两面侧墙每隔0.5米开20cm×20cm的通风窗。
每个大棚可以放26cm×55cm的菌袋1万余个。
2.栽培季节平菇栽培主要在秋季。
分早秋和晚秋栽培,早秋栽培在8月底发酵装袋。
晚秋栽培一般在10月上旬发酵制袋。
早秋栽培气温高、菌丝生长快,出菇早,产量低,但菇价较高,能取得较好的栽培效益。
晚秋栽培菌袋成功率高、菇质较好。
3.培养料配方常用的培养料配方为玉米芯89%、尿素2%、钙镁磷肥4%、石灰5%,水适量。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对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培养料配方进行了研究,改进配方为玉米芯92.5%、尿素1.5%、磷酸二铵1%、石灰5%,水适量。
这个配方具有发酵方便、出菇整齐的特点。
研究还发现,在玉米芯中添加30%的棉籽壳可以降低污染率、提高栽培产量。
4.玉米芯处理选择无霉变、无虫害的玉米芯。
玉米芯要粉碎后使用,一般用粉碎机粉碎成直径0.4-1cm左右的颗粒。
5.培养料发酵培养料发酵质量是决定平菇发酵料栽培成败和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
按照配方准备各种原料,先将玉米芯预湿至无白芯,然后加入辅料混拌均匀,建堆发酵。
将料堆成高0.8-1m、长、宽根据场地而定的料堆,每隔30cm左右,用直径10cm木棍打直通地面的通气孔,以利通气。
待堆温中上层温度升到65℃维持24小时后翻堆,翻堆时将外面的料翻到中间,中间的料翻到外面,整理好料堆打通气孔后继续发酵,当料堆中心温度再次升到65℃维持24h时再翻堆。
玉米田间套平菇高效栽培技术于2000~2003年在实施省农业厅丰收计划时,对玉米田间套平菇高效栽培的多种模式进行了探讨,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1玉米栽培技术在确保玉米高产、平菇高效的前提下,推广玉米指标化高产栽培技术,重点抓好五项关键措施。
1.1根据作物特点,选好大田选用地势平坦,近水源,涝能排,耕层深的砂壤土地块。
要疏通好沟渠,确保配套、畅通。
1.2选用良种、合理密植选用良种是实现玉米高产、间套平菇高效的关键,为了得到良好的遮阳效果,要选用高秆、抗倒伏、单株增产潜力较大而又抗逆性强的中晚熟品种,如农大108、掖单22号等。
玉米实收株数应不低于52500株/公顷,以确保玉米产量。
1.3合理施肥、增加投入,为玉米高产打好基础合理施肥、增加投入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关键。
早春耕整地时要注意施足底肥,一般1公顷施用土杂肥45000kg,磷酸二铵300kg,深耕整平,并撒施呋喃丹农药,杀灭地下害虫。
夏玉米间套平菇田,秋种时注意增施底肥。
1.4合理确定种植方式为了有利于平菇的栽植和管理,可适当调整玉米行间距。
宜采用东西行向且大小行种植方式,即大行距100cm、小行距80cm、株距18cm,实收株数61760株/公顷。
地块两端留1m左右的保护行,并种上玉米。
1.5加强田间管理夏玉米间套平菇田,要求麦收前10d 左右在预留行内套种玉米,麦收后及时中耕灭茬,要求全部的磷,钾肥,微肥,氮肥总量的40%和呋喃丹农药在定苗时一次开沟追施,其余氮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
为了不使平菇间套受到影响,创造安全的生长环境,在平菇栽植前喷洒一遍农药,预防后期病虫害。
2平菇问套栽培技术2.1选择适宜的平菇菌株玉米间套平菇,由于其环境条件与菇房的温湿度不同,加之玉米田间温度高、湿度小等特点,应选择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宜大田栽培的高温型或广温型品种,如高温831、九华191等。
要求平菇品种的菌丝体生长温度为15~30℃,子实体生长温度20~28℃。
文章编号:1002)0659(2004)01)0010)03新技术 玉米香菇立体种植出菇期管理技术隋 华1X,刘克祥1,高宝岩1,李小刚1,田殿明2,张玉华3(1.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天津 300061;2.天津市东丽区军粮城镇,天津东丽 300300;3.天津市东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天津东丽 300300)摘要:本文介绍了玉米香菇立体种植中香菇出菇期主要管理技术及异常出菇情况,对农民更好地掌握此项技术、提高陆地香菇产量和改善商品性状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玉米;香菇;立体种植;管理技术中图分类号:S513;S646.1+2文献标识码:B我市露地香菇转色期一般于5月底~6月初完成,如果温度适宜,就可以出菇。
但由于此时我市气温较高,香菇菌丝休眠,待7月底或8月初温差较大时,方可大量出菇(有时雨季也出1~2次菇)。
一般我市当年可出6茬香菇,每茬间隔半个月左右,一直持续到10月底或11月初。
第2年3月中旬到4月底可陆续出两茬香菇。
1 香菇原基的形成及主要技术1.1 香菇原基的形成香菇完成转色后,表明菌丝体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这时只要外界温度适宜,就可分化出香菇原基,进入出菇期。
一般在气生绒毛状菌丝倒伏后,进入转色阶段,就可逐渐促进香菇原基的形成。
香菇原基形成的特征是转色层(菌膜)暴裂,露出不规则的白色菌丝突起,俗称爆米花,继而变成浅褐色,并从爆裂处逐步隆起,隆起的组织团慢慢增大,进而分化成菇蕾出菇。
1.2 香菇原基形成的条件1.2.1 要有一定的温差香菇是典型的变温结实性食用菌,温差越大,原基形成的越多。
昼夜温差最好在10e 以上。
温差大小也要根据品种而灵活掌握。
我市夏季仅靠自然温差不能满足香菇原基形成所需的条件,要通过昼夜揭开和遮盖草帘人为地增加温差。
1.2.2 要有一个阶段性的干湿度差即让香菇菌丝在干干湿湿的条件下生长,充分积累营养。
若始终处于高湿状态下,菌丝容易老化,出菇晚,即便出菇,菇体也小,容易开伞,菇码稀,商品性差,产量低。
玉米芯平菇种植最简单方法
种植玉米芯平菇最简单的方法如下:
1.准备好材料:玉米芯、平菇菇种、菜板、菜刀、喷壶等。
2.准备玉米芯:将玉米去掉外壳,削掉玉米粒,留下玉米芯。
将玉米芯在开水中煮一会,使其软化。
3.准备平菇菇种:将平菇菇种泡在清水中10分钟左右,然后捞出备用。
4.开始种植:将玉米芯放在菜板上,用菜刀将其切成长度约10厘米的小段。
在玉米芯上均匀撒上平菇菇种。
5.培育:将玉米芯小段放入塑料袋中,并在袋中喷上适量水份,然后将塑料袋放入阴凉处培育。
6.照顾:每天喷适量的水份,保持适度的湿度,并定期反复玉米芯小段,使其可以更好的吸收养分。
7.台式灯阵式插座采摘:在平菇长到成熟的时候,即可采摘摆脱塑料袋。
采摘后可以再次加热来保持新鲜状态。
以上就是玉米芯平菇种植最简单的方法,可以在家庭即可完成,十分简易。
玉米平菇立体种植技术
一、平菇播种及发菌
1.菌种选择平菇菌种宜选用生物效率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品种。
当地选用品种为中温型“佛罗里达”。
2.培养料的选择及配方适于平菇栽培的培养料较多,如棉籽壳、玉米芯、豆秸等,可根据当地情况就地取料。
培养料要求新鲜、无霉变。
使用前暴晒2~3天,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
另外玉米芯和豆秸作培养料,需先经粉碎,然后在1%石灰水中浸泡24h,沥去多余水分备用。
各种培养料配方:(1)棉籽壳100%,外加石灰1%;(2)玉米芯90%,麦麸10%,外加石灰l%;(3)豆秸90%,麦麸10%。
外加石灰1%。
上述3种配方均需将培养料充分拌匀,加水。
料水比为1:1.2,即含水量约为60%。
3.接种方法为了能与玉米遮阴期相吻合,平菇接种时间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
选用规格20cmx 40cm、厚4丝的聚乙烯塑料袋,用种量为培养料的10%。
采用两端和中间3层播种方式。
在塑料袋中间用直径2.5cm左右的木棒插洞,以利通气。
4.发菌阶段管理发菌场地应选择通风阴凉、不被阳光直射的地方,并用饱和石灰水等喷洒杀菌。
发菌时采用料袋堆垛方式,堆垛不可过高过厚。
以防通风不良或堆内温度过高。
堆上加盖遮阴物。
以创造黑暗阴凉的发菌环境。
发菌期间要观测料内温度。
若料内温度达28℃以上,则需向覆盖物上喷水降温,还要定期检查污染情况,剔除
污染菌袋。
二、玉米播种
1.品种选择为了得到良好的遮阴效果,要选用抗倒伏、晚熟、抗逆性强的品种。
如:农大198、掖单13。
2.大田准备选用近水源,涝能排、耕层深的砂壤土地块。
667m2施土杂肥3000kg、磷酸二铵10kg,深耕整平后,撒施呋喃丹等农药,杀灭地下害虫。
3.田间设计及玉米播种平菇、玉米播种条幅宽均为40cm。
条幅间设管理走道宽40cm。
两端留1m保护行,种植玉米。
两端各留0.5m宽排水沟,田间条幅布局为:玉米——平菇——走道——平菇——玉米。
玉米播种一般在4月上中旬进行。
先将玉米条幅起宽40cm、高2~5cm的垄,然后播种玉米。
如墒情不良,则需先浇水造墒。
玉米的株行距均为20cm,即每畦播种两行玉米。
播后覆土覆膜,待玉米出苗后,破膜,引苗出土。
三、菌袋移置
5月底,玉米进入小喇叭口期,已有一定的遮阴效果,就可将发好的菌袋移至田间出菇。
在平菇种植条幅上开深15cm,宽40cm 的畦沟。
随之灌足底水。
待水下渗后。
脱去菌袋外的塑料袋。
并自中间断开。
将截面向下置于畦沟内,并覆2~3cm细土,喷洒适量水,以利菌块保湿。
一周后即进入出菇期。
四、田间管理
1.平菇管理在玉米大田间作平菇,由于大田气候相对恶劣且不易控制,故需进一步加强某些环节的管理。
(1)为了保证田间空气湿度,应增加喷水次数。
实践证明。
当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时,需进行喷水。
晴朗天气上午9时和下午5时少量喷水,中午12时和下午2时增加喷水量就可保证田间空气湿度85%~90%。
(2)如遇阴雨天气,应在雨前采菇,或用塑料薄膜弓形遮盖,以免雨水溅起的泥水影响菇体质量,同时注意排水,避免畦内积水。
(3)高温季节,应覆土保护菌丝越夏。
8月中上旬气温较高,在平菇条幅上覆土10~15cm,防止菌丝经高温老化、衰老,促其安全越夏。
至9月上旬,气温有所下降,去土喷水继续进行出菇管理。
(4)出菇后期,因玉米秸秆枯死。
遮阴效果较差,可采取辅助遮阴措施,如在平菇上方拉编织布或在玉米收获前于行间种扁豆、菜豆等爬蔓植物,以解决后期遮阴问题。
(5)注意平菇虫害防治。
生长后期田间易发生跳虫危害,多密集在平菇菌盖表面或菌褶内,此时防治措施是将蓖麻籽油的水溶液洒于菇体上,或在两茬菇采收间期喷洒敌百虫800~1000倍液,2~3次即可收效。
2.玉米管理在玉米生长期间可按常规管理,注意玉米螟、金龟子等害虫的防治。
收获时,应掰下果穗,保留完整的秸秆,以继续保持其较好的遮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