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860.00 KB
- 文档页数:8
绝密*启用前2010年安徽芜湖市中考试题解析数学本试卷分选择题和填空题和解答题,共三大题24小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0安徽芜湖,1,4分)-6的绝对值是()A.6 B.-6 C.+16D.-16【分析】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6是负数,它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6【答案】A【涉及知识点】绝对值【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求绝对值的方法,考查知识点单一,有利于提高本题的信度.【推荐指数】★2.(2010安徽芜湖,2,4分)2010年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用科学计数法可记作()A.238×108B.23.8×109C.2.38×1010D.0.238×1011【分析】238亿可表示为2.38×10000000000,10000000000=1010,因此23800000000=2.38×1010.【答案】C【涉及知识点】科学记数法【点评】科学记数法是每年中考试卷中的必考问题,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这种计数法称为科学记数法),其方法是(1)确定a,a是只有一位整数的数;(2)确定n;当原数的绝对值≥10时,n为正整数,n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为负整数,n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前零的个数(含整数位数上的零).本题还要注意把亿进行转化,1亿=1×108【推荐指数】★★3.(2010安徽芜湖,3,4分)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是()【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从俯视图看,排除B和C,从主视图或者左视图看,可以排除D。
2010年安徽省中考试题数 学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每一个小题都给出代号为A 、B 、C 、D 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每一小题:选对得 4 分,不选、选错或选出的代号超过一个的(不论是否写在括号内)一律得0分.1.(2010安徽,1,4分)在-1,0,1,2这四个数中,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 )A .1-B .0C .1D .2【分析】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 【答案】B【涉及知识点】正、负数的概念【点评】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概念,考查知识点单一,属于基础题. 【推荐指数】★ 2.(2010安徽,2,4分)计算x x ÷3)2(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28x B .26x C .38x D .36x【分析】先将系数相除得2,再将字母及其指数相除得2x 【答案】A【涉及知识点】单项式除法【点评】熟悉单项式除法法则即可解决,属于简单题. 【推荐指数】★3.(2010安徽,3,4分)如图,直线1l ∥2l ,∠1=550,∠2=650,则∠3为…………………………( )A .500.B .550C .600D .650【分析】可将∠3看成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和对顶角相等可求出三角形的其他两个内角,再用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出∠3.【答案】C【涉及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点评】本题考查综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两个知识点,属于简单题. 【推荐指数】★★4.(2010安徽,4,4分)2010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289万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89万正确的是…………………………()A.2.89×107. B.2.89×106 .C.2.89×105. D.2.89×104.【分析】289万=2890000【答案】B【涉及知识点】科学记数法【点评】科学记数法是每年中考试卷中的必考问题,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这种计数法称为科学记数法),其方法是(1)确定a,a是只有一位整数的数;(2)确定n;当原数的绝对值≥10时,n为正整数,n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为负整数,n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前零的个数(含整数位数上的零).【推荐指数】★5.(2010安徽,5,4分)如图,下列四个几何体中,其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中只有两个相同的是【分析】正方体的三视图都是正方形;球的三视图都是圆;直三棱柱的主视图是矩形,两边长分别是棱长、底面上的高,俯视图是矩形,两边长分别是棱长、底面的边长,左视图是正三角形;圆柱的主视图、俯视图都是矩形且这两个矩形全等;左视图是圆,符合题意.【答案】D【涉及知识点】视图与投影【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已知物体画三视图的能力,属于简单题.【推荐指数】★★★★6.(2010安徽,6,4分)某企业1~5月份利润的变化情况图所示,以下说法与图中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A.1~2月份利润的增长快于2~3月分利润的增长B.1~4月份利润的极差于1~5月分利润的极差不同C.1~5月份利润的的众数是130万元D.1~5月份利润的的中位数为120万元【分析】1~2月份利润增长10万元,2~3月份利润增长20万元;1~4月份利润的极差与1~5月份利润的极差都是30万元;1~5月份利润的的中位数为115万元【答案】C【涉及知识点】折线统计图、极差、众数、中位数【点评】折线统计图是统计图之一,极差、众数、中位数等都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法宝”,属于中档题.【推荐指数】★★★★7.(2010安徽,7,4分)若二次函数52++=bx x y 配方后为k x y +-=2)2(则b 、k 的值分别为………………( )A .0,5B .0,1C .—4,5D .—4,1【分析】可将配方后的式子展开,比较两个解析式的系数,二次项系数都是1,一次项系数相等,常数项相等【答案】D【涉及知识点】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点评】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在二次项系数是1的情况下,一般是配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本题将顶点式化简成一般式,再由待定系数法即可写出b 、k 的值,属于中档题.【推荐指数】★★★ 8.(2010安徽,8,4分)如图,⊙O 过点B 、C .圆心O 在等腰直角△ABC 的内部,∠BAC =90°,OA =1,BC =6,则⊙O 的半径为………………( ) A .10 B .32 C .13 D .23【分析】因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延长AO 交BC 于D ,连接OB ,则AD=BD=DC=21BC=3,所以OD=A D -OA=2,由勾股定理,得:OB=13 【答案】C【涉及知识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点评】求圆的半径是圆中常见的计算题,基本方法是构造以半径为斜边,半弦长、弦心距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属于中档题.【推荐指数】★★★【典型错误】选D ,将AB 当成圆的半径;选B ,仍将AB 当成圆的半径,但以为:AB=33BC ;选A 的同学还是将AB 当成圆的半径了,用:101322=+。
2010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分析——沪八范根深2010年安徽省的中考数学试卷遵循《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评价的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努力实现数学学科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试卷的编制既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又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还注重考查学生能否结合具体情境发现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能否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否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所解决的问题。
试题紧扣双基,贴近生活和时事,既考虑到了知识的覆盖面,又突出了重点。
试卷在注意控制难度的同时,又有比较恰当的区分度,是一份非常成功的中考数学试卷。
下面我结合2010年安徽省的中考数学试题进行简要分析,并谈几点我自己的感想。
1、试题结构今年中考的数学试卷试题结构与往年相同,继续保持了中考命题思路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具体情况如下表:本套试题严格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界定的内容、要求,依据2010年的安徽省中考《考试纲要》,着重考查了“双基”,考查了数学中的重点、重要知识,考查了作为初中生必需必备的数学能力。
试题的覆盖面广,分值分布合理,难易度适当。
主要考查内容包括:①“数与代数”:正负数的概念,整式、根式、分式的运算,科学计数法,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与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应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等。
②“空间与图形”:平行线的性质;特殊图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菱形、圆)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种几何变换(旋转、平移与轴对称);图形与坐标;视图;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简单的推理证明。
③“统计与概率”:从统计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用枚举法列出所有可能情况,进行简单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
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归纳思想,配方思想,类比思想,待定系数法,特殊值法,反证法等。
试题还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在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的同时,突出了“观察、操作、实验、猜想、探究”能力的考查。
2010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1.(2010•安徽)在﹣1,0,1,2这四个数中,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A.﹣1 B.0 C.1 D.22.(2010•安徽)计算(2x)3÷x的结果正确的是()A.8x2B.6x2C.8x3D.6x33.(2010•安徽)如图,直线l1∥l2,∠1=55°,∠2=65°,则∠3为()A.50°B.55°C.60°D.65°4.(2010•安徽)2010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289万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89万正确的是()A.2.89×107B.2.89×106C.2.89×105D.2.89×1045.(2010•安徽)如图,下列四个几何体中,其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中只有两个相同的是()A.B.C.D.6.(2010•安徽)某企业1~5月份利润的变化情况图所示,以下说法与图中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A.1~2月份利润的增长快于2~3月份利润的增长B.1~4月份利润的极差于1~5月份利润的极差不同C.1~5月份利润的众数是130万元D.1~5月份利润的中位数为120万元7.(2010•安徽)若二次函数y=x2+bx+5配方后为y=(x﹣2)2+k,则b、k的值分别为()A.0,5 B.0,1 C.﹣4,5 D.﹣4,18.(2010•安徽)如图,⊙O过点B、C.圆心O在等腰直角△ABC的内部,∠BAC=90°,OA=1,BC=6,则⊙O 的半径为()A.B.2C.3D.9.(2010•安徽)下面两个多位数1248624…、6248624…,都是按照如下方法得到的:将第一位数字乘以2,若积为一位数,将其写在第2位上,若积为两位数,则将其个位数字写在第2位.对第2位数字再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第3位数字…,后面的每一位数字都是由前一位数字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的.当第1位数字是3时,仍按如上操作得到一个多位数,则这个多位数前100位的所有数字之和是()A.495 B.497 C.501 D.50310.(2010•安徽)甲、乙两个准备在一段长为1200米的笔直公路上进行跑步,甲、乙跑步的速度分别为4m/s 和6m/s,起跑前乙在起点,甲在乙前面100米处,若同时起跑,则两人从起跑至其中一人先到达终点的过程中,甲、乙两之间的距离y(m)与时间t(s)的函数图象是()A.B.C.D.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1.(2010•安徽)计算:×﹣=_________.12.(2010•安徽)不等式组的解集是_________.13.(2010•安徽)如图,△ABC内接于⊙O,AC是⊙O的直径,∠ACB=50°,点D是BAC上一点,则∠D=_________度.14.(2010•安徽)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由下列条件中的某一个就能推出△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_________.(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都填写在横线上)①∠BAD=∠ACD;②∠BAD=∠CAD;③AB+BD=AC+CD;④AB﹣BD=AC﹣CD.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90分)15.(2010•安徽)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a=﹣1.16.(2010•安徽)若河岸的两边平行,河宽为900米,一只船由河岸的A处沿直线方向开往对岸的B处,AB 与河岸的夹角是60°,船的速度为5米/秒,求船从A到B处约需时间几分.(参考数据:≈1.7)17.(2010•安徽)点P(1,a)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它关于y轴的对称点在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上,求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18.(2010•安徽)在小正方形组成的15×15的网络中,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的位置如图所示.(1)现把四边形ABCD绕D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画出相应的图形A1B1C1D1,(2)若四边形ABCD平移后,与四边形A′B′C′D′成轴对称,写出满足要求的一种平移方法,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A2B2C2D2.19.(2010•安徽)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下,某市的商品房成交价由今年3月份的14000元/m2下降到5月份的12600元/m2(1)问4、5两月平均每月降价的百分率是多少?(参考数据:≈0.95)(2)如果房价继续回落,按此降价的百分率,你预测到7月份该市的商品房成交均价是否会跌破10000元/m2?请说明理由.20.(2010•安徽)如图,AD∥FE,点B、C在AD上,∠1=∠2,BF=BC.(1)求证:四边形BCEF是菱形;(2)若AB=BC=CD,求证:△ACF≌△BDE.门票价格一览表指定日普通票2 00元平日优惠票100元……某旅行社准备了1300元,全部用来购买指定日普通票和平日优惠票,且每种至少买一张.(1)有多少种购票方案?列举所有可能结果;(2)如果从上述方案中任意选中一种方案购票,求恰好选到11张门票的概率.22.(2010•安徽)春节期间某水库养殖场为适应市场需求,连续用20天时间,采用每天降低水位以减少捕捞成本的办法,对水库中某种鲜鱼进行捕捞、销售.九(1)班数学建模兴趣小组根据调查,整理出第x天(1≤x≤20且x为整数)的捕捞与销售的相关信息如表:20鲜鱼销售单价(元/kg)单位捕捞成本(元5﹣/kg)捕捞量(kg)950﹣10x(2)假定该养殖场每天捕捞和销售的鲜鱼没有损失,且能在当天全部售出,求第x天的收入y(元)与x(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天收入=日销售额﹣日捕捞成本)(3)试说明(2)中的函数y随x的变化情况,并指出在第几天y取得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23.(2010•安徽)如图,已知△ABC∽△A1B1C1,相似比为k(k>1),且△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a>b >c),△A1B1C1的三边长分别为a1、b1、c1.(1)若c=a1,求证:a=kc;(2)若c=a1,试给出符合条件的一对△ABC和△A1B1C1,使得a、b、c和a1、b1、c1都是正整数,并加以说明;(3)若b=a1,c=b1,是否存在△ABC和△A1B1C1使得k=2?请说明理由.2010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1.(2010•安徽)在﹣1,0,1,2这四个数中,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A.﹣1 B.0 C.1 D.2考点:有理数。
2011年安徽省中考试题数 学(本试卷共8大题,计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每一个小题都给出代号为A 、B 、C 、D 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每一小题:选对得 4 分,不选、选错或选出的代号超过一个的(不论是否写在括号内)一律得0分.1.(2011安徽,1,4分)-2,0,2,-3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是……………………………………【 】A .2B .0C .-2D .-3 【分析】. 【答案】A【涉及知识点】【点评】本题考查,属于基础题. 【推荐指数】☆ 【典型错误】 2.(2011安徽,2,4分)安徽省2010年末森林面积为3804.2千公顷,用科学计数法表示3804.2千.正确的是………………………………………………………………………………………………………【 】A .3102.3804⨯ B .41042.380⨯ C .6108042.3⨯ D .7108042.3⨯【分析】.【答案】C【涉及知识点】【点评】本题考查,属于基础题. 【推荐指数】☆ 【典型错误】 3.(2011安徽,3,4分)下图是五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其左视图为………………………【 】【分析】. 【答案】A【涉及知识点】【点评】本题考查,属于基础题. 【推荐指数】☆☆ 【典型错误】4.(2011安徽,4,4分)设119-=a ,a 在两个相邻整数之间,则这两个整数是……………………【 】 A .1和2 B .2和3 C .3和4 D .4和5 【分析】. 【答案】C【涉及知识点】【点评】本题考查,属于基础题. 【推荐指数】☆☆ 【典型错误】 5.(2011安徽,5,4分)从正五边形的五个顶点中,任取四个顶点连成四边形,对于事件M :“这个四边形是等腰梯形”,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事件M 是不可能事件 B .事件M 是必然事件 C .事件M 发生的概率为51D .事件M 发生的概率为52 【分析】 【答案】B【涉及知识点】【点评】本题考查,属于基础题. 【推荐指数】☆☆☆ 【典型错误】 6.(2011安徽,6,4分)如图,D 是△ABC 内一点,BD ⊥CD ,AD=6,BD=4,CD=3,E 、F 、G 、H 分别是AB 、AC 、CD 、BD 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 的周长是…【 】A .7B .9C .10D .11 【分析】. 【答案】D【涉及知识点】【点评】本题考查,属于基础题. 【推荐指数】☆☆☆ 【典型错误】 7.(2011安徽,7,4分)如图,⊙O 的半径是1,A 、B 、C 是圆周上的三点, ∠BAC=36°,则劣弧BC 的长为………………………………………【 】 B第6题图 G HF EDC B A第10题图PM N D CBAA .5π B .52πC .53πD .54π 【分析】. 【答案】B【涉及知识点】【点评】本题考查,属于基础题. 【推荐指数】☆☆☆ 【典型错误】8.(2011安徽,8,4分)一元二次方程x x x -=-2)2(的根是………………【 】 A .1- B .2C .1和2D .1-和2【分析】. 【答案】D【涉及知识点】【点评】本题考查,属于基础题. 【推荐指数】☆☆ 【典型错误】9.(2011安徽,9,4分)如图,四边形ABCD 中,∠BAD=∠ADC=90°,AB=AD=22,CD=2,点P 在四边形ABCD 的边上.若P 到BD 的距离为23,则点P 的个数为………………………【 】 A .1 B .2C .3D .4 【分析】A 到BD 的距离为2,故在AB 、AD 存在, .【答案】B【涉及知识点】【点评】本题考查,属于基础题. 【推荐指数】☆☆☆☆ 【典型错误】 10.(2011安徽,10,4分)如图所示,P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一点,过P 垂直于AC 的直线交菱形ABCD 的边于M 、N 两点,设AC=2,BD=1,AP=x ,△AMN 的面积为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的大致形状是…………………………………………………………………【 】第9题图D CBAA .B .C .D .【分析】⎪⎪⎩⎪⎪⎨⎧<<-≤<=)21(),2(2)10(,212x x x x x y .【答案】C【涉及知识点】【点评】本题考查,属于基础题. 【推荐指数】☆☆☆☆ 【典型错误】二、填空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1.(2011安徽,11,5分)因式分解b ab b a ++22=_______________.【分析】.【答案】2)1(+a ab【涉及知识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完全平方公式)【点评】本题考查,属于基础题. 【推荐指数】☆☆ 【典型错误】 12.(2011安徽,12,5分)根据里氏震级的定义,地震所释放的相对能量E 与震级n 的关系为:n E 10=,那么9级地震所释放的相对能量是7级地震所释放的相对能量的倍数是_______________.【分析】.【答案】100【涉及知识点】数的乘方,整式除法. 【点评】本题考查,属于基础题. 【推荐指数】☆☆ 【典型错误】 13.(2011安徽,13,5分)如图,⊙O 的两条弦AB 、CD 互相垂直,垂足为E ,且AB=CD ,已知CE=1,ED=3,则⊙O 的半径是_______________ 【分析】过O 作AB 、CD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则OM=ON=1.【答案】5【涉及知识点】勾股定理,圆的对称性. 【点评】本题考查,属于基础题. 【推荐指数】☆☆☆ 【典型错误】14.(2011安徽,14,5分)定义运算)1(b a b a -=⊗,下面给出了关于这种运算的几个结论: ①6)2(2=-⊗;②a b b a ⊗=⊗;第13题图③若0=+b a ,则ab b b a a 2)()(=⊗+⊗; ④若0=⊗b a ,则0=a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在横线上填上你认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分析】.ab ab b a b a b b a a b b a a 22)()()()(22222=++-=+-=-+-=⊗+⊗ 【答案】①③ 【涉及知识点】【点评】本题考查,属于基础题. 【推荐指数】☆☆☆☆ 【典型错误】 三、(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5.(2011安徽,15,8分)先化简,再求值:12112---x x ,其中2-=x . 【分析】. 【答案】原式=11)1)(1(1)1)(1(2)1)(1(21+=+--=+--+--+x x x x x x x x x …………………………(6分)当2-=x 时,原式、1121-=+-……………………………………………………(8分)【涉及知识点】分式、分式的运算与化简,简单题。
2024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1.(4分)(2024•安徽)(﹣2)×3的结果是()A.﹣5 B.1C.﹣6 D.6考点:有理数的乘法.分析:依据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肯定值相乘,可得答案.解答:解:原式=﹣2×3=﹣6.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法,先确定积的符号,再进行肯定值的运算.2.(4分)(2024•安徽)x2•x3=()A.x5B.x6C.x8D.x9考点:同底数幂的乘法.分析:依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 m•a n=a m+n计算即可.解答:解:x2•x3=x2+3=x5.故选A.点评:主要考查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娴熟驾驭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4分)(2024•安徽)如图,图中的几何体是圆柱沿竖直方向切掉一半后得到的,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A.B.C.D.考点:简洁几何体的三视图.分析:俯视图是从物体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解答:解:从几何体的上面看俯视图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三种视图,驾驭定义是关键.留意全部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三视图中.4.(4分)(2024•安徽)下列四个多项式中,能因式分解的是()A.a2+1 B.a2﹣6a+9 C.x2+5y D.x2﹣5y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分析:依据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可得答案.解答:解:A、C、D都不能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A、C、D不能因式分解;B、是完全平方公式的形式,故B能分解因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意义,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是解题关键.5.(4分)(2024•安徽)某棉纺厂为了解一批棉花的质量,从中随机抽取了20根棉花纤维进行测量,其长度x(单位:mm)的数据分布如下表所示,则棉花纤维长度的数据在8≤x<32这个范围的频率为()棉花纤维长度x频数0≤x<8 18≤x<16 216≤x<24 824≤x<32 632≤x<40 3A.0.8 B.0.7 C.0.4 D.0.2考点:频数(率)分布表.分析:求得在8≤x<32这个范围的频数,依据频率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在8≤x<32这个范围的频数是:2+8+6=16,则在8≤x<32这个范围的频率是:=0.8.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表,用到的学问点是:频率=频数÷总数.6.(4分)(2024•安徽)设n为正整数,且n<<n+1,则n的值为()A.5B.6C.7D.8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分析:首先得出<<,进而求出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n的值.解答:解:∵<<,∴8<<9,∵n<<n+1,∴n=8,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得出<<是解题关键.7.(4分)(2024•安徽)已知x2﹣2x﹣3=0,则2x2﹣4x的值为()A.﹣6 B.6C.﹣2或6 D.﹣2或30考点:代数式求值.分析:方程两边同时乘以2,再化出2x2﹣4x求值.解答:解:x2﹣2x﹣3=02×(x2﹣2x﹣3)=02×(x2﹣2x)﹣6=02x2﹣4x=6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代数式求值,解题的关键是化出要求的2x2﹣4x.8.(4分)(2024•安徽)如图,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 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A.B.C.4D.5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设BN=x,则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AN=9﹣x,依据中点的定义可得BD=3,在Rt△ABC 中,依据勾股定理可得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解:设BN=x,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AN=9﹣x,∵D是BC的中点,∴BD=3,在Rt△ABC中,x2++32=(9﹣x)2,解得x=4.故线段BN的长为4.故选:C.点评: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涉及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中点的定义以及方程思想,综合性较强,但是难度不大.9.(4分)(2024•安徽)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动点P从A点动身,按A→B→C的方向在AB和BC上移动,记P A=x,点D到直线P A的距离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分析:①点P在AB上时,点D到AP的距离为AD的长度,②点P在BC上时,依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PB=∠P AD,再利用相像三角形的列出比例式整理得到y与x的关系式,从而得解.解答:解:①点P在AB上时,0≤x≤3,点D 到AP 的距离为AD的长度,是定值4;②点P在BC上时,3<x≤5,∵∠APB+∠BAP=90°,∠P AD+∠BAP=90°,∴∠APB=∠P AD,又∵∠B=∠DEA=90°,∴△ABP∽△DEA,∴=,即=,∴y=,纵观各选项,只有B选项图形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函数图象,主要利用了相像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难点在于依据点P的位置分两种状况探讨.10.(4分)(2024•安徽)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长为2,若直线l满意:①点D到直线l的距离为;②A、C两点到直线l的距离相等.则符合题意的直线l的条数为()A.1B.2C.3D.4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分析:连接AC与BD相交于O,依据正方形的性质求出OD=,然后依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解答.解答:解:如图,连接AC与BD相交于O,∵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长为2,∴OD=,∴直线l∥AC并且到D的距离为,同理,在点D的另一侧还有一条直线满意条件,故共有2条直线l.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正方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点D到O的距离小于是本题的关键.czsx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1.(5分)(2024•安徽)据报载,2024年我国将发展固定宽带接入新用户25000000户,其中25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2.5×107.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肯定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肯定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肯定值<1时,n是负数.解答:解:将25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2.5×107户.故答案为:2.5×107.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12.(5分)(2024•安徽)某厂今年一月份新产品的研发资金为a元,以后每月新产品的研发资金与上月相比增长率都是x,则该厂今年三月份新产品的研发资金y(元)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y=a(1+x)2.考点:依据实际问题列二次函数关系式.分析:由一月份新产品的研发资金为a元,依据题意可以得到2月份研发资金为a×(1+x),而三月份在2月份的基础上又增长了x,那么三月份的研发资金也可以用x表示出来,由此即可确定函数关系式.解答:解:∵一月份新产品的研发资金为a元,2月份起,每月新产品的研发资金与上月相比增长率都是x,∴2月份研发资金为a×(1+x),∴三月份的研发资金为y=a×(1+x)×(1+x)=a(1+x)2.故填空答案:a(1+x)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依据实际问题二次函数列解析式,此题是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可以用公式a(1±x)2=b来解题.13.(5分)(2024•安徽)方程=3的解是x=6.考点:解分式方程.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答:解:去分母得:4x﹣12=3x﹣6,解得:x=6,经检验x=6是分式方程的解.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肯定留意要验根.14.(5分)(2024•安徽)如图,在▱ABCD中,AD=2AB,F是AD的中点,作CE⊥AB,垂足E在线段AB上,连接EF、CF,则下列结论中肯定成立的是①②④.(把全部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①∠DCF=∠BCD;②EF=CF;③S△BEC=2S△CEF;④∠DFE=3∠AEF.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分析:分别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AEF≌△DMF (ASA),得出对应线段之间关系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①∵F是AD的中点,∴AF=FD,∵在▱ABCD中,AD=2AB,∴AF=FD=CD,∴∠DFC=∠DCF,∵AD∥BC,∴∠DFC=∠FCB,∴∠DCF=∠BCF,∴∠DCF=∠BCD,故此选项正确;延长EF,交CD延长线于M,∵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MDE,∵F为AD中点,∴AF=FD,在△AEF和△DFM中,,∴△AEF≌△DMF(ASA),∴FE=MF,∠AEF=∠M,∵CE⊥AB,∴∠AEC=90°,∴∠AEC=∠ECD=90°,∵FM=EF,∴FC=FM,故②正确;③∵EF=FM,∴S△EFC=S△CFM,∵MC>BE,∴S△BEC<2S△EFC故S△BEC=2S△CEF错误;④设∠FEC=x,则∠FCE=x,∴∠DCF=∠DFC=90°﹣x,∴∠EFC=180°﹣2x,∴∠EFD=90°﹣x+180°﹣2x=270°﹣3x,∵∠AEF=90°﹣x,∴∠DFE=3∠AEF,故此选项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学问,得出△AEF≌△DME是解题关键.三、(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15.(8分)(2024•安徽)计算:﹣|﹣3|﹣(﹣π)0+2024.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第一项利用平方根定义化简,其次项利用肯定值的代数意义化简,第三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5﹣3﹣1+2024=2024.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娴熟驾驭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6.(8分)(2024•安徽)视察下列关于自然数的等式:32﹣4×12=5 ①52﹣4×22=9 ②72﹣4×32=13 ③…依据上述规律解决下列问题:(1)完成第四个等式:92﹣4×42=17;(2)写出你猜想的第n个等式(用含n的式子表示),并验证其正确性.考点:规律型:数字的改变类;完全平方公式.分析:由①②③三个等式可得,被减数是从3起先连续奇数的平方,减数是从1起先连续自然数的平方的4倍,计算的结果是被减数的底数的2倍减1,由此规律得出答案即可.解答:解:(1)32﹣4×12=5 ①52﹣4×22=9 ②72﹣4×32=13 ③…所以第四个等式:92﹣4×42=17;(2)第n个等式为:(2n+1)2﹣4n2=2(2n+1)﹣1,左边=(2n+1)2﹣4n2=4n2+4n+1﹣4n2=4n+1,右边=2(2n+1)﹣1=4n+2﹣1=4n+1.左边=右边∴(2n+1)2﹣4n2=2(2n+1)﹣1.点评:此题考查数字的改变规律,找出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四、(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17.(8分)(2024•安徽)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给出了格点△ABC(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1)将△ABC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请画出△A1B1C1;(2)请画一个格点△A2B2C2,使△A2B2C2∽△ABC,且相像比不为1.考点:作图—相像变换;作图-平移变换.分析:(1)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2)利用相像图形的性质,将各边扩大2倍,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相像变换和平移变换,得出变换后图形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18.(8分)(2024•安徽)如图,在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高速马路l1和l2间有一条“Z”型道路连通,其中AB段与高速马路l1成30°角,长为20km;BC段与AB、CD段都垂直,长为10km,CD段长为30km,求两高速马路间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析:过B点作BE⊥l1,交l1于E,CD于F,l2于G.在Rt△ABE中,依据三角函数求得BE,在Rt△BCF中,依据三角函数求得BF,在Rt△DFG中,依据三角函数求得FG,再依据EG=BE+BF+FG即可求解.解答:解:过B点作BE⊥l1,交l1于E,CD于F,l2于G.在Rt△ABE中,BE=AB•sin30°=20×=10km,在Rt△BCF中,BF=BC÷cos30°=10÷=km,CF=BF•sin30°=×=km,DF=CD﹣CF=(30﹣)km,在Rt△DFG中,FG=DF•sin30°=(30﹣)×=(15﹣)km,∴EG=BE+BF+FG=(25+5)km.故两高速马路间的距离为(25+5)km.点评:此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主要是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及运算,关键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加以计算.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19.(10分)(2024•安徽)如图,在⊙O中,半径OC与弦AB垂直,垂足为E,以OC为直径的圆与弦AB的一个交点为F,D是CF延长线与⊙O的交点.若OE=4,OF=6,求⊙O的半径和CD的长.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相像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由OE⊥AB得到∠OEF=90°,再依据圆周角定理由OC为小圆的直径得到∠OFC=90°,则可证明Rt△OEF∽Rt△OFC,然后利用相像比可计算出⊙O的半径OC=9;接着在Rt△OCF中,依据勾股定理可计算出C=3,由于OF⊥CD,依据垂径定理得CF=DF,所以CD=2CF=6.解答:解:∵OE⊥AB,∴∠OEF=90°,∵OC为小圆的直径,∴∠OFC=90°,而∠EOF=∠FOC,∴Rt△OEF∽Rt△OFC,∴OE:OF=OF:OC,即4:6=6:OC,∴⊙O的半径OC=9;在Rt△OCF中,OF=6,OC=9,∴CF==3,∵OF⊥CD,∴CF=DF,∴CD=2CF=6.点评: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平分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也考查了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和相像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0.(10分)(2024•安徽)2024年某企业按餐厨垃圾处理费25元/吨、建筑垃圾处理费16元/吨的收费标准,共支付餐厨和建筑垃圾处理费5200元.从2024年元月起,收费标准上调为:餐厨垃圾处理费100元/吨,建筑垃圾处理费30元/吨.若该企业2024年处理的这两种垃圾数量与2024年相比没有改变,就要多支付垃圾处理费8800元.(1)该企业2024年处理的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各多少吨?(2)该企业安排2024年将上述两种垃圾处理总量削减到240吨,且建筑垃圾处理量不超过餐厨垃圾处理量的3倍,则2024年该企业最少须要支付这两种垃圾处理费共多少元?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分析:(1)设该企业2024年处理的餐厨垃圾x吨,建筑垃圾y吨,依据等量关系式:餐厨垃圾处理费25元/吨×餐厨垃圾吨数+建筑垃圾处理费16元/吨×建筑垃圾吨数=总费用,列方程.(2)设该企业2024年处理的餐厨垃圾x吨,建筑垃圾y吨,须要支付这两种垃圾处理费共a元,先求出x的范围,由于a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x=60时,a值最小,代入求解.解答:解:(1)设该企业2024年处理的餐厨垃圾x吨,建筑垃圾y吨,依据题意,得,解得.答:该企业2024年处理的餐厨垃圾80吨,建筑垃圾200吨;(2)设该企业2024年处理的餐厨垃圾x吨,建筑垃圾y吨,须要支付这两种垃圾处理费共a元,依据题意得,,解得x≥60.a=100x+30y=100x+30(240﹣x)=70x+7200,由于a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x=60时,a值最小,最小值=70×60+7200=11400(元).答:2024年该企业最少须要支付这两种垃圾处理费共11400元.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六、(本题满分12分)21.(12分)(2024•安徽)如图,管中放置着三根同样的绳子AA1、BB1、CC1;(1)小明从这三根绳子中随机选一根,恰好选中绳子AA1的概率是多少?(2)小明先从左端A、B、C三个绳头中随机选两个打一个结,再从右端A1、B1、C1三个绳头中随机选两个打一个结,求这三根绳子能连结成一根长绳的概率.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专题:计算题.分析:(1)三根绳子选择一根,求出所求概率即可;(2)列表得出全部等可能的状况数,找出这三根绳子能连结成一根长绳的状况数,即可求出所求概率.解答:解:(1)三种等可能的状况数,则恰好选中绳子AA1的概率是;(2)列表如下:A B CA1(A,A1)(B,A1)(C,A1)B1(A,B1)(B,B1)(C,B1)C1(A,C1)(B,C1)(C,C1)全部等可能的状况有9种,其中这三根绳子能连结成一根长绳的状况有6种,则P==.点评:此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用到的学问点为:概率=所求状况数与总状况数之比.七、(本题满分12分)22.(12分)(2024•安徽)若两个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都相同,则称这两个二次函数为“同簇二次函数”.(1)请写出两个为“同簇二次函数”的函数;(2)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y1=2x2﹣4mx+2m2+1和y2=ax2+bx+5,其中y1的图象经过点A (1,1),若y1+y2与y1为“同簇二次函数”,求函数y2的表达式,并求出当0≤x≤3时,y2的最大值.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专题:新定义.分析:(1)只需任选一个点作为顶点,同号两数作为二次项的系数,用顶点式表示两个为“同簇二次函数”的函数表达式即可.(2)由y1的图象经过点A(1,1)可以求出m的值,然后依据y1+y2与y1为“同簇二次函数”就可以求出函数y2的表达式,然后将函数y2的表达式转化为顶点式,在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就可以解决问题.解答:解:(1)设顶点为(h,k)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a(x﹣h)2+k,当a=2,h=3,k=4时,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2(x﹣3)2+4.∵2>0,∴该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上.当a=3,h=3,k=4时,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3(x﹣3)2+4.∵3>0,∴该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上.∵两个函数y=2(x﹣3)2+4与y=3(x﹣3)2+4顶点相同,开口都向上,∴两个函数y=2(x﹣3)2+4与y=3(x﹣3)2+4是“同簇二次函数”.∴符合要求的两个“同簇二次函数”可以为:y=2(x﹣3)2+4与y=3(x﹣3)2+4.(2)∵y1的图象经过点A(1,1),∴2×12﹣4×m×1+2m2+1=1.整理得:m2﹣2m+1=0.解得:m1=m2=1.∴y1=2x2﹣4x+3=2(x﹣1)2+1.∴y1+y2=2x2﹣4x+3+ax2+bx+5=(a+2)x2+(b﹣4)x+8∵y1+y2与y1为“同簇二次函数”,∴y1+y2=(a+2)(x﹣1)2+1=(a+2)x2﹣2(a+2)x+(a+2)+1.其中a+2>0,即a>﹣2.∴.解得:.∴函数y2的表达式为:y2=5x2﹣10x+5.∴y2=5x2﹣10x+5=5(x﹣1)2.∴函数y2的图象的对称轴为x=1.∵5>0,∴函数y2的图象开口向上.①当0≤x≤1时,∵函数y2的图象开口向上,∴y2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y2取最大值,最大值为5(0﹣1)2=5.②当1<x≤3时,∵函数y2的图象开口向上,∴y2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3时,y2取最大值,最大值为5(3﹣1)2=20.综上所述:当0≤x≤3时,y2的最大值为20.点评:本题考查了求二次函数表达式以及二次函数一般式与顶点式之间相互转化,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开口方向、增减性),考查了分类探讨的思想,考查了阅读理解实力.而对新定义的正确理解和分类探讨是解决其次小题的关键.八、(本题满分14分)23.(14分)(2024•安徽)如图1,正六边形ABCDEF的边长为a,P是BC边上一动点,过P作PM∥AB交AF于M,作PN∥CD交DE于N.(1)①∠MPN=60°;②求证:PM+PN=3a;(2)如图2,点O是AD的中点,连接OM、ON,求证:OM=ON;(3)如图3,点O是AD的中点,OG平分∠MON,推断四边形OMGN是否为特别四边形?并说明理由.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①运用∠MPN=180°﹣∠BPM﹣∠NPC求解,②作AG⊥MP交MP于点G,BH⊥MP于点H,CL⊥PN于点L,DK⊥PN于点K,利用MP+PN=MG+GH+HP+PL+LK+KN求解,(2)连接OE,由△OMA≌△ONE证明,(3)连接OE,由△OMA≌△ONE,再证出△GOE≌△NOD,由△ONG是等边三角形和△MOG是等边三角形求出四边形MONG是菱形.,解答:解:(1)①∵四边形ABCDEF是正六边形,∴∠A=∠B=∠C=∠D=∠E=∠F=120°又∴PM∥AB,PN∥CD,∴∠BPM=60°,∠NPC=60°,∴∠MPN=180°﹣∠BPM﹣∠NPC=180°﹣60°﹣60°=60°,故答案为;60°.②如图1,作AG⊥MP交MP于点G,BH⊥MP于点H,CL⊥PN于点L,DK⊥PN 于点K,MP+PN=MG+GH+HP+PL+LK+KN∵正六边形ABCDEF中,PM∥AB,作PN∥CD,∵∠AMG=∠BPH=∠CPL=∠DNK=60°,∴GM=AM,HL=BP,PL=PM,NK=ND,∵AM=BP,PC=DN,∴MG+HP+PL+KN=a,GH=LK=a,∴MP+PN=MG+GH+HP+PL+LK+KN=3a.(2)如图2,连接OE,∵四边形ABCDEF是正六边形,AB∥MP,PN∥DC,∴AM=BP=EN,又∵∠MAO=∠NOE=60°,OA=OE,在△ONE和△OMA中,∴△OMA≌△ONE(SAS)∴OM=ON.(3)如图3,连接OE,由(2)得,△OMA≌△ONE∴∠MOA=∠EON,∵EF∥AO,AF∥OE,∴四边形AOEF是平行四边形,∴∠AFE=∠AOE=120°,∴∠MON=120°,∴∠GON=60°,∵∠GON=60°﹣∠EON,∠DON=60°﹣∠EON,∴∠GOE=∠DON,∵OD=OE,∠ODN=∠OEG,在△GOE和∠DON中,∴△GOE≌△NOD(ASA),∴ON=OG,又∵∠GON=60°,∴△ONG是等边三角形,∴ON=NG,又∵OM=ON,∠MOG=60°,∴△MOG是等边三角形,∴MG=GO=MO,∴MO=ON=NG=MG,∴四边形MONG是菱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四边形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恰当的作出协助线,依据三角形全等找出相等的线段.- 21 -。
2011年安徽中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1、(2010•安徽)在﹣1,0,1,2这四个数中,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A、﹣1B、0C、1D、2考点:有理数。
分析: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小于0的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0.解答:解:A、﹣1<0,是负数,故A错误;B、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0,正确;C、1>0,是正数,故C错误;D、2>0,是正数,故D错误.故选B.点评: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010•安徽)计算(2x)3÷x的结果正确的是()A、8x2B、6x2C、8x3D、6x3考点:整式的除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
分析:根据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和单项式的除法法则解答.解答:解:(2x)3÷x=8x3÷x=8x2.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积的乘方的性质,单项式的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2010•安徽)如图,直线l1∥l2,∠1=55°,∠2=65°,则∠3为()A、50°B、55°C、60°D、6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邻补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对顶角相等求出∠3所在三角形其余两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3的度数.解答:解:如图所示:∵l1∥l2,∠2=65°,∴∠6=65°,∵∠1=55°,∴∠1=∠4=55°,在△ABC中,∠6=65°,∠4=55°,∴∠3=180°﹣65°﹣55°=60°.故选C.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4、(2010•安徽)2010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289万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89万正确的是()A、2.89×107B、2.89×106C、2.89×105D、2.89×104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2010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教师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1.(4分)在﹣1,0,1,2这四个数中,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A.﹣1 B.0 C.1 D.2【微点】有理数.【思路】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小于0的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0.【解析】解:A、﹣1<0,是负数,故A错误;B、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0,正确;C、1>0,是正数,故C错误;D、2>0,是正数,故D错误.故选:B.【点拨】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4分)计算(2x)3÷x的结果正确的是()A.8x2B.6x2C.8x3D.6x3【微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整式的除法.【思路】根据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和单项式的除法法则解答.【解析】解:(2x)3÷x=8x3÷x=8x2.故选:A.【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积的乘方的性质,单项式的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4分)如图,直线l1∥l2,∠1=55°,∠2=65°,则∠3为()A.50°B.55°C.60°D.65°【微点】对顶角、邻补角;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思路】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对顶角相等求出∠3所在三角形其余两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3的度数.【解析】解:如图所示:∵l1∥l2,∠2=65°,∴∠6=65°,∵∠1=55°,∴∠1=∠4=55°,在△ABC中,∠6=65°,∠4=55°,∴∠3=180°﹣65°﹣55°=60°.故选:C.【点拨】本题重点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4.(4分)2010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289万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89万正确的是()A.2.89×107B.2.89×106C.2.89×105D.2.89×104【微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思路】应先把289万整理为用个表示的数,科学记数法的一般形式为:a×10n,在本题中a为2.89,10的指数为整数数位减1.【解析】解:289万=2 890 000=2.89×106.故选B.【点拨】将一个绝对值较大的数写成科学记数法a×10n的形式时,其中1≤|a|<10,n 为比整数位数少1的数.5.(4分)如图,下列四个几何体中,其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中只有两个相同的是()A.B.C.D.【微点】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思路】如图,图中有正方体、球体、直三棱柱以及圆柱体,根据三视图易得出答案.【解析】解:正方体和球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以及俯视图都是相同的,排除A、B;直三棱柱的正视图是一个矩形,左视图是一个三角形,俯视图也是一个矩形,但与正视图的矩形不相同,排除C;圆柱的正视图以及俯视图是相同的,都是矩形,因为直径相同,左视图是个圆,故选:D.【点拨】本题只要了解清楚各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即可得解,难度一般.6.(4分)某企业1~5月份利润的变化情况图所示,以下说法与图中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A.1~2月份利润的增长快于2~3月份利润的增长B.1~4月份利润的极差于1~5月份利润的极差不同C.1~5月份利润的众数是130万元D.1~5月份利润的中位数为120万元【微点】折线统计图;中位数;众数;极差.【思路】解决本题需要从统计图获取信息,再对选项一一分析,选择正确结果.【解析】解:A、1~2月份利润的增长为10万元,2~3月份利润的增长为20万元,慢于2~3月,故选项错误;B、1~4月份利润的极差为130﹣100=30万元,1~5月份利润的极差为130﹣100=30万元,极差相同,故选项错误;C、1~5月份利润,数据130出现2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130万元,故选项正确;D、1~5月份利润,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100,110,115,130,130,中位数为115万元,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拨】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运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7.(4分)若二次函数y=x2+bx+5配方后为y=(x﹣2)2+k,则b、k的值分别为()A.0,5 B.0,1 C.﹣4,5 D.﹣4,1【微点】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思路】可将y=(x﹣2)2+k的右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再与y=x2+bx+5比较,即可得出b、k的值.【解析】解:∵y=(x﹣2)2+k=x2﹣4x+4+k=x2﹣4x+(4+k),又∵y=x2+bx+5,∴x2﹣4x+(4+k)=x2+bx+5,∴b=﹣4,k=1.故选:D.【点拨】本题实际上考查了两个多项式相等的条件:它们同类项的系数对应相等.8.(4分)如图,⊙O过点B、C.圆心O在等腰直角△ABC的内部,∠BAC=90°,OA=1,BC=6,则⊙O的半径为()A.B.2C.3D.【微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思路】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知:若过A作BC的垂线,设垂足为D,则AD 必垂直平分BC;由垂径定理可知,AD必过圆心O;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易求出BD、AD的长,进而可求出OD的值;连接OB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O的半径.【解析】解:过A作AD⊥BC,由题意可知AD必过点O,连接OB;∵△BA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BC,∴BD=CD=AD=3;∴OD=AD﹣OA=2;Rt△OB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B.故选:D.【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9.(4分)下面两个多位数1248624…、6248624…,都是按照如下方法得到的:将第一位数字乘2,若积为一位数,将其写在第2位上,若积为两位数,则将其个位数字写在第2位.对第2位数字再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第3位数字…,后面的每一位数字都是由前一位数字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的.当第1位数字是3时,仍按如上操作得到一个多位数,则这个多位数前100位的所有数字之和是()A.495 B.497 C.501 D.503【微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思路】多位数1248624…是怎么来的?当第1个数字是1时,将第1位数字乘2得2,将2写在第2位上,再将第2位数字2乘以2得4,将其写在第3位上,将第3位数字4乘2的8,将8写在第4位上,将第4位数字8乘2得16,将16的个位数字6写在第5位上,将第5位数字6乘2得12,将12的个位数字2写在第6位上,再将第6位数字2乘2得4,将其写在第7位上,以此类推.根据此方法可得到第一位是3的多位数后再求和.【解析】解:当第1位数字是3时,按如上操作得到一个多位数36 2486 2486 2486 2486 ….仔细观察36 2486 2486 2486 2486 …中的规律,这个多位数前100位中前两个为36,接着出现2486 2486 2486…,所以36 2486 2486 2486 2486 …的前100位是36 2486 2486 2486…2486 2486 1486 24(因为98÷4=24余2,所以,这个多位数开头两个36中间有24个2486,最后两个24),因此,这个多位数前100位的所有数字之和=(3+6)+(2+4+8+6)×24+(2+4)=9+480+6=495.故选:A.【点拨】本题,一个“数字游戏”而已,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其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目,理解题意.这是安徽省2010年中考数学第9题,在本卷中的10道选择题中属于难度偏大.而产生“难”的原因就是没有“读懂”题目.10.(4分)甲、乙两个准备在一段长为1200米的笔直公路上进行跑步,甲、乙跑步的速度分别为4m/s和6m/s,起跑前乙在起点,甲在乙前面100米处,若同时起跑,则两人从起跑至其中一人先到达终点的过程中,甲、乙两之间的距离y(m)与时间t(s)的函数图象是()A.B.C.D.【微点】函数的图象.【思路】甲在乙前面,而乙的速度大于甲,则此过程为乙先追上甲后再超过甲,全程时间以乙跑的时间计算,算出相遇时间判断图象.【解析】解:此过程可看作追及过程,由相遇到越来越远,按照等量关系“甲在相遇前跑的路程+100=乙在相遇前跑的路程”列出等式v乙t=v甲t+100,根据甲、乙跑步的速度分别为4m/s和6m/s,起跑前乙在起点,甲在乙前面100米处,则乙要追上甲,所需时间为t=50,全程乙跑完后计时结束t总200,则计时结束后甲乙的距离△s=(v乙﹣v甲)×(t总﹣t)=300m由上述分析可看出,C选项函数图象符合故选:C.【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函数图象与实际结合的问题,需注意相遇的时间、全程时间以及最后甲乙的距离这几个点.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1.(5分)计算:2.【微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思路】先做乘法,再化简,最后合并.【解析】解:原式=32.故答案为:2.【点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仿照实数的运算顺序进行,先乘除,再加减.12.(5分)不等式组的解集是2<x≤4.【微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思路】本题可根据不等式组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即可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解析】解:由①得x>2,由②得x≤4,∴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4.故填空答案:2<x≤4.【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求法,其简便求法就是用口诀求解.求不等式组解集的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无解).13.(5分)如图,△ABC内接于⊙O,AC是⊙O的直径,∠ACB=50°,点D是上一点,则∠D=40度.【微点】圆周角定理.【思路】欲求∠D的度数,需先求出同弧所对的∠A的度数;Rt△ABC中,已知∠ACB 的度数,即可求得∠A,由此得解.【解析】解:∵AC是⊙O的直径,∴∠ABC=90°;∴∠A=180°﹣90°﹣50°=40°,∴∠D=∠A=40°.【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圆周角定理的应用.14.(5分)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由下列条件中的某一个就能推出△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②③④.①∠BAD=∠ACD;②∠BAD=∠CAD;③AB+BD=AC+CD;④AB﹣BD=AC﹣CD.【微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思路】可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来判断①②是否正确;③④要通过作等腰三角形来判断其结论是否成立.【解析】解:应添加的条件是②③④;证明:②当∠BAD=∠CAD时,∵AD是∠BAC的平分线,且AD是BC边上的高;则△ABD≌△ACD,∴△BAC是等腰三角形;③延长DB至E,使BE=AB;延长DC至F,使CF=AC;连接AE、AF;∵AB+BD=CD+AC,∴DE=DF,又AD⊥BC;∴△AEF是等腰三角形;∴∠E=∠F;∵AB=BE,∴∠ABC=2∠E;同理,得∠ACB=2∠F;∴∠ABC=∠ACB,即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④△ABC中,AD⊥BC,根据勾股定理,得:AB2﹣BD2=AC2﹣CD2,即(AB+BD)(AB﹣BD)=(AC+CD)(AC﹣CD);∵AB﹣BD=AC﹣CD①,∴AB+BD=AC+CD②;∴①+②得:,2AB=2AC;∴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②③④.【点拨】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本题的难点是结论③的证明,能够正确的构建出等腰三角形是解答③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90分)15.(8分)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a=﹣1.【微点】分式的化简求值.【思路】这是个分式除法与减法混合运算题,运算顺序是先做括号内的减法,此时要注意把各分母先因式分解,确定最简公分母进行通分;做除法时要注意先把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而做乘法运算时要注意先把分子、分母能因式分解的先分解,然后约分.【解析】解:原式•,当a=﹣1时,原式.【点拨】考查分式的混合运算需特别注意运算顺序及符号的处理,也需要对通分、分解因式、约分等知识点熟练掌握.16.(8分)若河岸的两边平行,河宽为900米,一只船由河岸的A处沿直线方向开往对岸(参的B处,AB与河岸的夹角是60°,船的速度为5米/秒,求船从A到B处约需时间几分.考数据: 1.7)【微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思路】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求出AB的长,可过B作河对岸的垂线,在构建的直角三角形中,根据河岸的宽度即AB与河岸的夹角,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B的长,进而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得出结果.【解析】解:如图,过点B作BC垂直于河岸,垂足为C.在Rt△ACB中,有:AB600.∴t2 3.4(分).即船从A处到B处约需3.4分.【点拨】应用问题尽管题型千变万化,但关键是设法化归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必要时应添加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17.(8分)点P(1,a)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它关于y轴的对称点在一次函数y =2x+4的图象上,求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微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关于x轴、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思路】先求出点P(1,a)关于y轴的对称点,代入y=2x+4,求出a的值,再把P点坐标代入y即可求出k的值.【解析】解:点P(1,a)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1,a),∵点(﹣1,a)在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上,∴a=2×(﹣1)+4=2,∵点P(1,2)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k=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点拨】此题结合对称,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将坐标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出k的值.18.(8分)在小正方形组成的15×15的网格中,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的位置如图所示.(1)现把四边形ABCD绕D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画出相应的图形A1B1C1D1,(2)若四边形ABCD平移后,与四边形A′B′C′D′成轴对称,写出满足要求的一种平移方法,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A2B2C2D2.【微点】作图﹣平移变换;作图﹣旋转变换.【思路】(1)D不变,以D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得到关键点A,C,B的对应点即可;(2)最简单的是以C′D′的为对称轴得到的图形,应看先向右平移几个单位,向下平移几个单位.【解析】解:(1)旋转后得到的图形A1B1C1D1如图所示;(2)将四边形ABCD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6个单位,四边形A2B2C2D2如图所示.答案不唯一.【点拨】本题考查旋转和平移作图,掌握画图的方法和图形的特点是解题关键.19.(10分)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下,某市的商品房成交价由今年3月份的14000元/m2下降到5月份的12600元/m2(1)问4、5两月平均每月降价的百分率是多少?(参考数据:0.95)(2)如果房价继续回落,按此降价的百分率,你预测到7月份该市的商品房成交均价是否会跌破10000元/m2?请说明理由.【微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思路】(1)设4、5两月平均每月降价的百分率是x,那么4月份的房价为14000(1﹣x),5月份的房价为14000(1﹣x)2,然后根据5月份的12600元/m2即可列出方程解决问题;(2)根据(1)的结果可以计算出7月份商品房成交均价,然后和10000元/m2进行比较即可作出判断.【解析】解:(1)设4、5两月平均每月降价的百分率是x,则4月份的成交价是14000﹣14000x=14000(1﹣x),5月份的成交价是14000(1﹣x)﹣14000(1﹣x)x=14000(1﹣x)(1﹣x)=14000(1﹣x)2∴14000(1﹣x)2=12600,∴(1﹣x)2=0.9,∴x1≈0.05=5%,x2≈1.95(不合题意,舍去).答:4、5两月平均每月降价的百分率是5%;(2)不会跌破10000元/m2.如果按此降价的百分率继续回落,估计7月份该市的商品房成交均价为:12600(1﹣x)2=12600×0.952=11371.5>10000.由此可知7月份该市的商品房成交均价不会跌破10000元/m2.【点拨】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和实际生活结合比较紧密,正确理解题意,找到关键的数量关系,然后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0.(10分)如图,AD∥FE,点B、C在AD上,∠1=∠2,BF=BC.(1)求证:四边形BCEF是菱形;(2)若AB=BC=CD,求证:△ACF≌△BDE.【微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思路】(1)根据∠1=∠2,AD∥FE,可得∠1=∠FEB,则BF=EF;又BF=BC,所以EF=BC.根据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得证;(2)根据已知条件易得四边形ABEF、CDEF都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对边相等.运用SSS 判定:△ACF≌△BDE.【解析】证明:(1)∵AD∥FE,∴FE∥BC∴∠FEB=∠2.∵∠1=∠2,∴∠FEB=∠1.∴BF=EF.∵BF=BC,∴BC=EF.∴四边形BCEF是平行四边形.∵BF=BC,∴四边形BCEF是菱形.(2)∵EF=BC,AB=BC=CD,AD∥EF,∴四边形ABEF、CDEF均为平行四边形.∴AF=BE,FC=ED.又∵AC=BD,∴△ACF≌△BDE.【点拨】此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方法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知识点.菱形的判别方法是:①定义;②四边相等;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来确定.21.(12分)上海世博会门票价格如表所示:门票价格一览表指定日普通票200元平日优惠票100元……某旅行社准备了1300元,全部用来购买指定日普通票和平日优惠票,且每种至少买一张.(1)有多少种购票方案?列举所有可能结果;(2)如果从上述方案中任意选中一种方案购票,求恰好选到11张门票的概率.【微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思路】(1)根据每种至少买一张和1300元全部用来购买指定日普通票和平日优惠票,来列举出所有情况;(2)看恰好选到11张门票的情况占总情况数的多少即可.【解析】解:列表得:购票方案指定日普通票平日优惠票一 1 11二 2 9三 3 7四 4 5五 5 3六 6 1(2)由(1)得共有6种情况,恰好选到11张门票的情况有1种,所以概率是.【点拨】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22.(12分)春节期间某水库养殖场为适应市场需求,连续用20天时间,采用每天降低水位以减少捕捞成本的办法,对水库中某种鲜鱼进行捕捞、销售.九(1)班数学建模兴趣小组根据调查,整理出第x天(1≤x≤20且x为整数)的捕捞与销售的相关信息如表:鲜鱼销售单价(元/kg)20单位捕捞成本(元/kg)5捕捞量(kg)950﹣10x(1)在此期间该养殖场每天的捕捞量与前一天末的捕捞量相比是如何变化的?(2)假定该养殖场每天捕捞和销售的鲜鱼没有损失,且能在当天全部售出,求第x天的收入y(元)与x(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天收入=日销售额﹣日捕捞成本)(3)试说明(2)中的函数y随x的变化情况,并指出在第几天y取得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微点】二次函数的应用.【思路】(1)由图表中的数据可知该养殖场每天的捕捞量比前一天减少10kg;(2)根据收入=捕捞量×单价﹣捕捞成本,列出函数表达式;(3)将实际转化为求函数最值问题,从而求得最大值.【解析】解:(1)根据捕捞量与天数x的关系:950﹣10x可知:该养殖场每天的捕捞量与前一天减少10kg;(2)由题意,得y=20×(950﹣10x)﹣(5)×(950﹣10x)=﹣2x2+40x+14250;(3)∵﹣2<0,y=﹣2x2+40x+14250=﹣2(x﹣10)2+14450,又∵1≤x≤20且x为整数,∴当1≤x≤1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10≤x≤2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10时即在第10天,y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4450.【点拨】此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要运用图表中的信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求函数最值问题,从而来解决实际问题,比较简单.23.(14分)如图,已知△ABC∽△A1B1C1,相似比为k(k>1),且△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a>b>c),△A1B1C1的三边长分别为a1、b1、c1.(1)若c=a1,求证:a=kc;(2)若c=a1,试给出符合条件的一对△ABC和△A1B1C1,使得a、b、c和a1、b1、c1都是正整数,并加以说明;(3)若b=a1,c=b1,是否存在△ABC和△A1B1C1使得k=2?请说明理由.【微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思路】(1)已知了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为k,则对应边a=ka1,将所给的条件等量代换即可得到所求的结论;(2)此题是开放题,可先选取△ABC的三边长,然后以c的长作为a1的值,再根据相似比得到△A1B1C1的另外两边的长,只要符合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及相似比都是整数即可;(3)首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b与c的关系,然后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来判断题目所给出的情况是否成立.【解析】(1)证明:∵△ABC∽△A1B1C1,且相似比为k(k>1),∴k,a=ka1;又∵c=a1,∴a=kc;(2)解:取a=8,b=6,c=4,同时取a1=4,b1=3,c1=2;此时2,∴△ABC∽△A1B1C1且c=a1;(3)解:不存在这样的△ABC和△A1B1C1,理由如下:若k=2,则a=2a1,b=2b1,c=2c1;又∵b=a1,c=b1,∴a=2a1=2b=4b1=4c;∴b=2c;∴b+c=2c+c<4c,4c=a,b+c<a,而应该是b+c>a;故不存在这样的△ABC和△A1B1C1,使得k=2.【点拨】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应用.。
2010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分析太湖县教育局教研室余学明太湖县刘畈中学胡继开2010年安徽省的中考数学试卷遵循《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评价的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努力实现数学学科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试卷的编制既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又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还注重考查学生能否结合具体情境发现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能否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否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所解决的问题。
试题紧扣双基,贴近生活和时事,既考虑到了知识的覆盖面,又突出了重点。
试卷在注意控制难度的同时,又有比较恰当的区分度,是一份非常成功的中考数学试卷。
下面本人结合太湖县的中考数学阅卷情况,对2010年安徽省的中考数学试题和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谈几点启示,供大家参考。
一、试题分析1、试题结构今年中考的数学试卷试题结构与往年相同,继续保持了中考命题思路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具体情况如下表:2、试题特征本套试题严格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界定的内容、要求,依据2010年的安徽省中考《考试纲要》,着重考查了“双基”,考查了数学中的重点、重要知识,考查了作为初中生必需必备的数学能力。
试题的覆盖面广,分值分布合理,难易度适当。
主要考查内容包括:①“数与代数”:正负数的概念,整式、根式、分式的运算,科学计数法,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与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应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等。
②“空间与图形”:平行线的性质;特殊图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菱形、圆)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种几何变换(旋转、平移与轴对称);图形与坐标;视图;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简单的推理证明。
③“统计与概率”:从统计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用枚举法列出所有可能情况,进行简单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
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归纳思想,配方思想,类比思想,待定系数法,特殊值法,反证法等。
试题还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在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的同时,突出了“观察、操作、实验、猜想、探究”能力的考查。
例如第9题着重考查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探究能力。
第18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第23题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猜想、实验与论证能力。
(2)注重考查学生必要的运算(估算)能力和基本的推理能力。
考查人人都能获得的必需的数学,人人都要学的有价值的数学。
例如第2题,第11题,第12题,第15题都是直接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涉及实数的计算,整式的运算,分式的运算,二次根式的计算和不等式的运算。
第3题,第13题,第20题是考查学生简单的几何推理能力和几何运算能力。
第16题,第19题题干给出了参考数据,主要考查学生引用参考数据及估算的能力。
(3)注重对学生“应用意识”的考查。
要求学生能够分析问题,建立恰当有效的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本套试题涉及到实际应用的试题有第4、6、10、16、19、21、22题等,约有54分,占36%。
问题的背景都非常贴近生活和时事,如世博会门票销售问题、商品房交易问题、城镇就业问题、市场销售问题、河道宽度问题、企业利润问题、阳光体育问题等,学生对背景既感到新颖又感到亲切,便于考场的发挥。
(4)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进行考查。
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创新是思维的高级阶段,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套试卷的第9、14、18、20、23题都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也使试卷具有恰当的区分度,符合中考试题具有部分选拔功能的要求。
3、试题的难度今年的数学试卷与去年相比难度有所下降,试题的起步较低,坡度不大。
试题着眼于全体学生,以基础性试题为主,难度较大的试题只有两三题,这突出了中考检测性与选拔性相结合的特点。
阅卷后随机抽取了300份试卷进行分析,得到试题的难度值如下表:表二4、试题的考查层次按照中考考试纲要,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分为四个层次。
本套试题的考查层次分布大致如下表:5、试题的考查点及得分简析(1)选择题选择题的得分情况如下表:表四从表四可知,选择题的难度较低,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1~7题学生得分情况较好,其中第5题有部分同学对“其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中只有两个相同”这句话理解不清而导致错选。
第6题有部分学生对统计中的极差、众数、中位数、增长率理解不透彻而错选。
出现错误较多的是第8、9、10三题。
第8题主要是部分学生误把AC看做⊙O的半径而错选C。
第9题部分学生理解、归纳不到位,发现不了规律而无法做出答案。
第10题ABCD四个选项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干扰,学生首先要理解开始时是乙追甲的追及问题,求出何时乙追上甲,后来再弄清甲乙谁先到达终点,何时到达终点,从而解决问题。
(2)填空题填空题的得分情况如下表:从表五可知,填空题的前三题都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学生得分情况良好。
第14题难度较大,学生得分很不理想,其具体解析详见本文第5面。
(3)解答题解答题的得分情况如下表:表六从表六可知,解答题的整体难度不大,只有第22题、第23题学生感到有些棘手。
其中第15题,第16题,第17题分别考查分式的运算,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式,都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大部分学生都能得满分。
第15题有部分同学由于计算不认真而失分,第16题有部分同学审题时没注意到参考数据(7.13≈)而失分,第17题有些同学不理解关于y 轴对称点的特征而失分,反映出这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第18题主要考查图形变换。
将初中所学的三种全等变换(旋转、平移与轴对称)放在同一问题中考查,是一道绝妙的好题。
大部分学生能解答出(1)问,不能解答出(2)问,此题得分不理想,说明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探索、发现、描述的能力不足。
第19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要求学生理解平均降低率的含义,能建立恰当的方程模型,在求解时要充分注意应用参考数据(95.09.0≈),在第(2)问中要求学生会正确进行估算。
本题部分学生由于解题不够规范而导致失分,也有一些学生不能建立恰当的方程模型来求解,说明这部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不足。
第20题有多种证明方法,大多数学生都能给出证明, 但书写时有部分学生条理不清楚,而导致部分失分。
说明部分学生思维混乱,缺乏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第21题考查具体情境中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以时事“上海世博会门票”为背景,突出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对于第(1)问列举所有可能结果,学生有多种解决方法,可以用枚举法,可以用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求正整数解来解,也可以用不等式来求解,是一道考查学生应用能力的好题。
本题学生得分良好。
第22题着重考查函数知识。
涉及到“一次函数中k 的含义”,“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对称轴” ,“讨论函数的增减性”等。
这些知识对学生后续的高中学习十分有用,为初中升高中进行了有效衔接,可以说本题解答的好坏足以判定学生在初中阶段是否完成了为继续就读于高中所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能力。
本题学生得分一般,其具体解析详见本文第5面。
第23题是试卷的压轴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第(1)问由相似比切入,第(2)问让学生给出特例并加以说明,第(3)问则在特例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反证法证明其不存在,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步步深入。
本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是整卷中难度最大的一题,区分度较好,优秀学生能在这一题充分展示自己的数学才华,起到了较好的“选拔”作用。
二、学生解答分析1、学生的成绩分布从随机抽取的300份试卷考查学生的总成绩,其中最高分为满分150分,最低分为0分(缺考),平均分为94.4分,及格率为63.34%,各分数段的分布如下表:表七数学试卷试题难度适当,试卷较好地体现了中考的学业水平测试功能和高中录取的选拔功能。
2、学生易错题的解答分析在阅卷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导致许多学生普遍失分的易错题,下面对此加以分析: 第8题、如图,⊙O 过点B 、C 。
圆心O 在等腰直角△ABC 的内部,∠BAC =900,OA =1,BC =6,则⊙O 的半径为……( ) (A )10 (B )32 (C )23 (D )13简析:本题其实并不难,主要根据轴对称性考查圆的垂径定理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反向延长线段OA 交BC 于点D ,可知A D ⊥BC ,由等腰直角△ABC ,∠BAC =900,BC =6,可知AD=CD=3,AC=23,再连OC ,在R t △ODC 中利用勾股定理便可求得正确答案OC=13。
许多同学误把AC 看做⊙O 的半径而错选C,这说明同学们审题不够仔细。
还有一些同学无法判断A D ⊥BC ,从而无从下手,说明他们对图形的轴对称性理解不透彻。
第9题、下面两个多位数1248624……、6248624……,都是按照如下方法得到的:将第一位数字乘以2,若积为一位数,将其写在第2位上,若积为两位数,则将其个位数字写在第2位。
对第2位数字再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第3位数字……,后面的每一位数字都是由前一位数字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的。
当第1位数字是3时,仍按如上操作得到一个多位数,则这个多位数前100位的所有数字之和是…………………………………………( ) (A )495 (B )497 (C )501 (D )503简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问题中发现规律,再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学生只要看懂了题意,就能写出当第1位数字是3时,这个多位数是362486248……,从而发现6248循环出现的规律而解答本题。
部分学生无从下手说明其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归纳发现能力不足,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第14题、如图,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高,由下列条件中的某一个就能推出△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都填写在横线上)①∠BAD =∠ACD ②∠BAD =∠CAD , ③AB+BD =AC+CD ④AB-BD =AC-CD简析:本题实质上是一个开放性试题,将几何中的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代数中的平方差公式、方程组进行综合。
本题的难点在于如何使用勾股定理。
此定理有两种类型:a 2+b 2型及 a 2-b 2型。
涉及到垂线问题,经常用a 2-b 2型。
由勾股定理AD 2=AB 2-BD 2, AD 2=AC 2-CD 2,所以AB 2-BD 2= AC 2-CD 2,即(AB+BD )(AB-BD )=( AC+CD )(AC-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