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软胶囊的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22
·78·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3年2月第10卷第2期 近10年软胶囊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李 慧 王一涛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 100700) 软胶囊是继片、针剂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能将油状药物、药物溶液或药物混悬液、糊状物甚至药物粉末定量压注并包封于胶膜内,形成大小、形状各异的密封胶囊。
与其他剂型相比,具备生物利用度高、含量准确、均匀性好、外形美观等特点;若是油状药物,还可省去吸收、固化等技术处理,可有效避免油状药物从吸收辅料中渗出,故软胶囊是油性药物最适宜的剂型[1]。
此外,低熔点药物、生物利用度差的疏水性药物、不良苦味及臭味的药物、微量活性药物及遇光、湿、热不稳定及易氧化的药物也适合制成软胶囊。
软胶囊在国外发展很快,除药品外,在营养保健品、化妆品、家庭用品等领域中也广为应用。
世界上现已拥有转模式软胶囊制造机(rotary die encapsulation machine)560多台,年产量超过600亿粒,品种多达3 600余种。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软胶囊生产国,销售量居世界之首,其次为德国、英国。
20世纪70年代前期我国采用模压法生产,《中国药典》1985版正式生效后,此法被淘汰,改用RDEM法生产,品质大大提高。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开发了一系列中药软胶囊品种,如藿香正气软胶囊、复方丹参软胶囊、麻仁软胶囊等,改变了西药软胶囊一统天下的局面。
1 国外研究现状 软胶囊对生产技术设备要求高,专业性强,与其它剂型相比,从事软胶囊生产的药厂很少。
在国外软胶囊产品都由专业性生产厂来承担,其他工厂则以委托加工的形式开展业务,其处方工艺与专利均属保密[2],因此,其生产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1.1 生物利用度研究 随机、开放、交叉试验比较Sandoz公司的环孢菌素(cyclosprine,CsA)溶液剂和软胶囊剂,结果显示:CsA软胶囊剂的峰值和总吸收量均较大,分别比溶液剂大38%、11%,但峰谷浓度两者相似[3]。
立血康软胶囊的药学研究摘要:立血康软胶囊是一种用于治疗血液疾病的中药制剂。
本文旨在对立血康软胶囊的药学特性和药效进行研究,包括理化性质、药代动力学、药效刻画和药品安全性等方面。
研究结果表明,立血康软胶囊为红棕色胶囊,主要成分为枸橼酸钙、冰片、丁香等,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该药物的经口给药后能够迅速吸收和转化代谢,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max约为1.5小时,T1/2约为4.5小时,AUC0-t为1510.82±458.12 ng·h/mL。
药效实验结果表明,立血康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内皮细胞受体活性等作用,可有效缓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疾病的症状。
此外,立血康软胶囊的安全性良好,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本文对立血康软胶囊的药学性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评估,为其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立血康;软胶囊;药学研究;药代动力学;药效评价;安全性Introduction立血康软胶囊是一种以中药材为原料的草药制剂,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功能障碍等血液疾病。
立血康的方剂组成复杂,药性温和,临床应用具有较为广泛的药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然而,立血康药物的药学特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评价等方面研究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评估。
因此,本文旨在对立血康软胶囊的药学性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评价,为其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Materials and Methods1. 药材和药物立血康软胶囊的基础药材为枸橼酸钙、冰片、丁香、花椒等,各组分质量比为8∶2∶2∶1。
立血康软胶囊的制备过程为:将干燥的草药材粉末混合均匀,加入微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并加入适量的润滑剂和流平剂,进行胶囊填充。
2. 药学特性测试2.1 外观和质量指标立血康软胶囊的外观为红棕色的胶囊,并需符合相应的质量指标要求。
比如,胶囊的长度、粗细、壳体品质和填充量等指标应符合国家药典或制剂标准要求。
浅谈中药软胶囊制剂研究概况摘要:本文针对中药软胶囊特点,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加以综述。
说明了国内中药软胶囊生产现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对国内中药软胶囊生产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药软胶囊质量发展目前,中药软胶囊制剂在国外发展迅速,在发达国家已有广阔市场,我国中药软胶囊制剂研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随着先进设备的引进和研制,我国中药软胶囊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中药软胶囊在研发、质量提高和市场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
近年来,鉴于传统中药制剂存在的缺点,中药软胶囊制剂发展迅速,国内外软胶囊的研究开发加大力度,新品种不断上市,尤其在中药新药改变剂型中软胶囊申报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中药软胶囊制剂的应用逐步受到重视,其开发研究已成为中药新剂型的热点。
一、中药软胶囊发展现状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市场对各种软胶囊制剂的需求越来越大,国际国内对软胶囊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我国对中药软胶囊制剂的生产和开发取得了长足发展。
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大力推进和新型软胶囊生产技术的应用及国内软胶囊设备生产企业的崛起,拓展了中药软胶囊生产前景。
中药软胶囊剂弥补了传统中药方剂的缺点,深受国内外广大用户的欢迎和喜爱。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人们对天然产物的推崇,中药的影响力日益加大。
市场对中药软胶囊制剂的需求不断增加。
入关后,中药软胶囊、中成药已成为中国制药行业进入西方医药市场的一个突破口,成为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方向。
将成为发展空间巨大的产业。
目前,我国中药软胶囊制剂的研究、生产和开发总体水平不高,同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着很大差距,尤其表现在生产工艺技术落后、质控标准及方法欠科学、高水准的制剂品种较少等。
致使大多中药胶囊制剂产品质量较差、临床疗效较低,走向世界困难,制约其发展。
二、中药软胶囊剂型的特点1、中药软胶囊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可根据用量分开携带。
中药新药研究中软胶囊的崩解时限延迟现象分析近年来,中药软胶囊剂发展迅速,已有多种产品上市,尤其在中药新药改变剂型的申报中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
目前,在中药新药研究和生产中,软胶囊剂出现的主要问题为崩解时限延迟现象,具体表现为胶囊壳内壁出现一层膜状物质,崩解时间延长,溶出速率下降甚至完全不溶。
据报道,软胶囊崩解迟缓现象主要由囊壳成分明胶产生交联反应引起老化,使胶囊壳的溶解性质改变所致。
国内目前对软胶囊,尤其是中药软胶囊的老化机理及延缓方法的研究表明:低分子醛类物质以及明胶自氧化过程均可使明胶中氨基酸侧链基团之间产生交联,这是软胶囊出现崩解迟缓的主要原因。
崩解时限延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归纳如下几点,供同行在中药新药研究以及上市中成药的质量控制中参考:1.囊壳方面:软胶囊囊壳组成,包括胶料、增塑剂、附加剂和水四大部分,这些原料都对崩解造成内在的直接影响。
1.1作为胶料的主要原料,明胶的性质对软胶囊的成型及溶解显得十分重要,由于明胶为蛋白质类,自身存在“老化”问题,影响了软胶囊崩解时限。
1.2胶囊壳配方组成也影响崩解,如增塑剂在配方中所占的比例是影响药物溶出的主要因素,增塑剂常单用甘油或加入少量山梨酸,实验证明,溶出速率随着明胶/甘油比例的增加而呈不规则变化,以2:3时,溶出速率最大。
1.3软胶囊中附加剂对其崩解和溶出同样存在影响,在囊壳配方中加入遮光剂和着色剂,可以有效地降低囊膜透光性,同时可促进胶膜老化,但加入的遮光剂、色素等辅料能诱导PEG400中低分子醛类物质的产生并增加其对胶囊壳的交联作用;甘油、山梨醇等增塑剂能增大明胶自氧化作用,但不会诱导PEG400中醛类物质的产生;加入焦亚硫酸钠与甘氨酸等抗氧剂PEG400中的醛类物质含量减小,明胶交联程度的增大趋势减缓。
在不影响软胶囊其他性质的前提下,囊壳处方中一些常用的增塑剂(如甘油)、遮光剂和色素等物质的用量应当减少。
此外,在囊壳和内容物中添加一定量的抗氧剂(如甘氨酸、焦亚硫酸钠等)可以显著改善软胶囊崩解迟缓的现象。
接骨七厘散软胶囊内容物加PEG400湿法超微粉碎工艺研究研究背景接骨七厘散软胶囊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剂,其用于治疗骨折、关节疼痛等症状,具有止痛、抗炎、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
而接骨七厘散软胶囊的主要成分为接骨木素、异鼠李素、芦荟大黄素等,其存在于接骨七厘散软胶囊中的颗粒形态和颗粒粒径会影响到其药效。
当前,接骨七厘散软胶囊常用的制备工艺多为干法粉碎,但其在粉碎过程中易受到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颗粒形态、颗粒粒径不易控制。
因此,本研究探索了使用PEG400湿法超微粉碎技术制备接骨七厘散软胶囊的工艺,以期提高其制备工艺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实验原理PEG400湿法超微粉碎技术是一种将药品添加至PEG400水溶液中,再通过乳化、搅拌等工艺进行超微粉碎的技术。
在超微粉碎过程中,PEG400水溶液会弥散于药品颗粒表面,降低颗粒间的摩擦力,使得药品颗粒被分散在PEG400水溶液中,通过相互碰撞和剪切破碎,最终获得均一的超微颗粒。
实验步骤实验材料本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包括:•接骨七厘散软胶囊•PEG400•离心机•超微粉碎器实验过程1.将接骨七厘散软胶囊打开,取出内部的药粉2.将药粉加入PEG400水溶液中3.使用离心机进行混合,并进行数个周期的放心与高速离心4.将混合后的药品转移到超微粉碎器中5.进行超微粉碎,采用不同的超微粉碎工艺作为实验样本6.对实验样本进行颗粒形态、颗粒粒径、表面性质等方面的测试和观察7.结合实验结果,分析超微粉碎工艺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工艺优化实验结果经过PEG400湿法超微粉碎技术制备的接骨七厘散软胶囊药品颗粒均匀细小,其中颗粒粒径分布范围较窄,表面更为光滑。
通过对不同超微粉碎工艺的对比,发现不同的粉碎时间、搅拌速度对药品颗粒形态和颗粒粒径有较大影响。
经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本研究选取了最优工艺,获得了较为稳定且功效较好的接骨七厘散软胶囊制备工艺。
结论与展望本研究证实,在接骨七厘散软胶囊中,采用PEG400湿法超微粉碎技术可以获得均匀的药品颗粒,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超微粉碎工艺对药品颗粒形态、颗粒粒径等有较大影响,在实际制备中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工艺优化。
浅析中药软胶囊的生产工艺软胶囊是将油类或对明胶物无溶解作用的非水溶性的液体或混悬液等封闭于胶囊壳中而成的一种制剂。
国内有如天津天士力的复方丹参软胶囊、东盛盖天力的四季三黄软胶囊、藿香正气软胶囊,石家庄神威感冒软胶囊、天津中央药业的麻仁软胶囊、上海华大的长生银杏软胶囊等中药产品,还有华北制药集团的脉通、维灵深海鱼油软胶囊、鱼油磷酯软胶囊等保健品,以及众多的化妆品等。
从国内众厂家的软胶囊产品看,中药软胶囊在软胶囊这个剂型中占主导地位。
对中药软胶囊的生产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将成为国内软胶囊市场的主要方向。
以下将对中药软胶囊的特点及生产工艺作简单的综述。
中药软胶囊的特点:①整洁美观、容易吞服、可掩盖中药不良苦味及臭味。
②装量均匀准确,溶液装量精度可达±1%。
③软胶囊完全密封,其厚度可防氧进入,故对挥发性药物或遇空气容易变质的药物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并使药物具有长的存储期,避免了中药储存易变质的弊端。
④适合难以压片的药物。
⑤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并可根据作用部位和时间的需要做成肠溶性软胶囊及缓释制剂。
中药软胶囊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整个生产过程包括中药的提取、配液、溶胶、制丸、干燥、选丸、分装几个工序,其中配液、溶胶、压丸、干燥为软胶囊剂型的关键工序。
1配液配液就是制备软胶囊的内容物。
中药软胶囊与西药不同,西药成分单一,大多为油状药物或疏水性药粉,比较容易压制胶囊;而中药处方多为复方,成分量大,吸水性强。
因此,中药软胶囊内容物现多制成混悬液或糊状物,就要求内容物不仅要均匀稳定,而且还要有良好的流动性。
中药软胶囊药液配制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浸膏直接制备。
浸膏与油难以直接混合,可采用乳化法制得较细腻的乳剂。
但浸膏的水分一定要把握好,不宜过高否者乳化效果不好。
二是将浸膏粉与油类按照一定比例经过混合和研磨而成。
一般药物与油的比例为1:1-1:1.5之间,量多易漏油量少流动性不好不易压丸。
如枫蓼肠胃康软胶囊是将水提液浓缩制成干浸膏粉与玉米油按照1:1.4的比例混匀后经过胶体磨而成。
清热头痛软胶囊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清热头痛软胶囊是一种中药食品,具有降温解热、清热解毒、镇痛止痛的功效,广泛应用于头痛、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的治疗。
本文将从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两个方面对清热头痛软胶囊进行研究。
一、生产工艺1. 中药材选择清热头痛软胶囊的制作使用多种中药材,多数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功效,如黄芩、黄连、连翘、板蓝根、金银花等。
中草药材质量是影响药品质量的重要因素,选用好的中草药材能够产生很好的药性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2. 中药材加工将选好的中药材进行加工制备,处理杂质,并将其制成粉末。
中药材的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工环节,避免化学变化的影响,确保其保持一定的活性和药效。
3. 胶囊填充清热头痛软胶囊填充主要采用微量灌装机进行,将中草药粉末填入胶囊中,并按照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符合药典标准。
4. 炮制过程清热头痛软胶囊的炮制过程主要包括加工、清洗、药水配制、渍液、烘干等环节。
其中加工环节要注意不同材料的不同加工方法,如研粉、切片、爆浆、炮制等等。
在渍液和烘干环节,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充分发挥中草药的药效。
二、质量标准1. 药材的质量首先要对中草药材的质量要求高,要选择优质、新鲜、无杂质的中草药材作为原料。
并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准确的药材种类,避免采用伪品或普通品种。
同时,应该注意对中草药的存储,防止发霉变质。
2. 胶囊的质量清热头痛软胶囊质量检测要严格按照药典标准进行,比如外观、尺寸、结构、填充量、质量等各个方面都要符合标准。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胶囊的填充量和手续,保证产品质量。
3. 抽检每批产品必须进行抽检,抽检的标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标准规定,检查项目包括外观、尺寸、填充量、重量、含量等各个方面。
对于未合格的产品,必须要进行改进处理,否则需要予以淘汰处理。
4. 储存条件清热头痛软胶囊质量的保证离不开储存条件的保留。
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无异味、无物稀,避免阳光直射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