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新资料
- 格式:pptx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67
食管癌的健康教育资料(含基本知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食管癌是上消化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很高,是全世界的一大健康问题。
1基本知识食管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
我国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食管癌,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区之一,其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占第四位,居世界首位。
其发病率亦有明显的地域差,高发区分布于太行山区、四川盆地、大别山区、闽南及地区。
据统计,此病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2:1),80%的患者在50岁以上。
该病的发病原因与进食亚硝胺类化合物、真菌污染的食物、真菌性食管炎、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微量元素缺乏、进食过热过快等有关。
50%的食管癌发生于食管中段,30%发生于下段,上段食管癌少见,颈段食管癌更少。
分鳞状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常见)和癌肉瘤四种类型。
早期时,90%的患者有症状,但也有10%的患者无任何症状。
早期可表现为进粗硬食时有哽噎感、吞咽时食管内疼痛、胸骨后闷胀、隐痛、食管内异物感等。
2治疗方案(一)手术治疗我国食管外科起始于1940年,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
目前我国食管癌手术切除率已达59~92%,手术死亡率仅2~3%,术后5年生存率为8~30%,I期食管癌更高达90%以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外科手术是食管癌首选治疗方法。
只要全身状况良好,无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无远处转移,都应考虑手术。
至于病变长度,一般来说颈段3cm,胸上段长度4cm,胸下段长度5cm切除率高,7cm切除率降低,但这都是相对的,在无远处转移及外浸的情况下,10cm的肿瘤也能切除。
(二)放射治疗1.单纯性放疗:对颈段及上段癌,手术难度大及有手术禁忌的病人,可考虑行放射治疗。
2.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1)术前放疗:主要用于有外浸的Ⅲ期病人,①使肿瘤缩小,提高切除率;②降低淋巴神经的转移率;③提高生存率。
(2)术后放疗:对术后有“高危”复发转移的病人,对切除不彻底有癌残留的病人。
食管癌开题报告范文食管癌开题报告范文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据统计,每年全球约有50万人死于食管癌,其中中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尤其是河北、山东等省份。
然而,由于食管癌的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困难,导致许多患者已处于中晚期才被确诊,使得治疗难度大大增加,预后也大大降低。
因此,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食管癌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食管癌的发病机制研究通过对食管癌患者的病理组织进行分析,探究食管癌的发病机制。
采用免疫组化、基因测序等技术手段,研究食管癌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寻找潜在的致病因素和靶向治疗的可能性。
2. 食管癌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通过对食管癌早期病例和健康人群的对比研究,寻找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结合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以及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建立食管癌早期诊断的综合评估模型,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3. 食管癌治疗策略的研究通过对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副作用。
结合个体化医疗的理念,探讨个体化治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前景,为临床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三、研究预期成果1. 揭示食管癌的发病机制,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 确定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标志物,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3. 探索个体化治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前景,为临床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四、研究进展和计划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食管癌发病机制的初步研究,初步发现了一些与食管癌相关的基因表达异常。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同时,我们也已经开始进行食管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筛选工作。
我们将收集更多的食管癌早期病例和健康人群的样本,通过生物学实验和数据分析,筛选出最具有潜力的标志物。
cSC0食管癌诊疗指南2020要点-MEDICAL-CARE-HEALTH-十-一一一一一一目录-CSCO诊疗指南证据类别/1-CSCO诊疗指南推荐等级/2-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2更新要点/3-1食管癌的诊断原则/13-1.1无症状健康人群的食管癌筛查/14-1.2诊断基本则/18-1.3病理学诊断原则/22-1.3.1离理诊断/22-1.3.2附录/28-■1.4期/33-14.1T、N、M的定义/34-1.4.2预后分组/35-1.4.2.1食管鳞状细胞病理TNM分期pTNM预后分组/35-1,42.2食管腺逗/食管胃交界部腺愿病理TNM分期pTM预后分组/37-1.4.2.3食管鳞状细胞庭临床TNM分期cTNM预后分组/40-1.4.24食管腺愿/食管同交界部腺延临床TNM分期cTNM顶后分组/41-17目录-1.4.2.51-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分期YPTNM预后分组(食首鳞状细胞逗与管腺痘/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相同/42-■1.4.3说明/43-2食管癌的治疗原则/45-■2.1非远处转性食管癌的治疗/46-2.1.1早期食首内镇治疗/46-2.12可切除食管癌的治疗148-2..3术后辅助治疗/57-2.1.4常用围手术期化疗方案/61-2.1.5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的疗/66-■2.2转移性食管癌的治疗原则「70-22.1远处转移性食管的治疗原则/70-22.局部区域复发食管海的治疗/72-2.2.3常用转移性/复发食管化疗方案/74-3食管癌的随访/ 1-18CSCO诊疗指南证据类别-证据特征-CSCO专家共识度-水平-来源-1A-高-严谨的Meta分、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致共识-研究-支持意见会80%-B-基本一致共识,但争议小-支持意见60% 80%-2A-稍低-一殷质量的Meta分析、小型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良好的大型回顾性研究、病-一对照研究-2B-一殷质量的Ieta分析、小型随机对照-3-非对照的单臂临床研充、病例报告、专无共识,且争议大-家观点-支持意见<60%》CSCO诊疗指南推荐等级-标准-「级推荐-1A类证据和部分2A类证据-一般情况下,CSC0指南1A类证据和部分专家共识度高旦在中国可及性好的-2A类证据作为I级推荐。
国际抗癌联盟(UICC)尚未对食管胃结合部癌做出定义,并建议对于发生于食管胃结合部的恶性肿瘤仍采用食管癌或胃癌来分类。
但是食管癌和胃癌在分类上有较大不同,两者在流行病学资料、诊断、治疗方面的数据不具可比性。
比如,食管癌淋巴引流主要是到食管旁淋巴结、纵隔淋巴结等处,分为NO(淋巴结阴性)和N1(淋巴结阳性);而胃癌淋巴引流主要是到腹部淋巴结,按数目分为NO(淋巴结无转移)、N1(1~6个淋巴结阳性)、N2(6~15个淋巴结阳性)、N3(>15个淋巴结阳性)。
目前,关于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分型主要有Siewert分型和Liverpool 分型。
(一)Siewert分型此分型是Siewert等基于食管胃结合部的解剖学特点提出的分型,也称Munich分型。
他们认为,远端食管癌和贲门癌应属同一种疾病,即食管胃结合部癌(AEG)。
AEG是指肿瘤中心位于解剖学上贲门远近各5cm这段范围内的癌。
可分为三型:Ⅰ型:远端食管癌,位于食管胃结合部上1~5cm处。
Ⅱ型:贲门癌,位于食管胃结合部上lcm~下2cm处。
Ⅲ型:贲门下癌,位于食管胃结合部下2~5cm处。
Siewert等研究发现,相对于Ⅱ、Ⅲ型AEG患者,Ⅰ型患者有以下特点:①男性患者比例大。
②更倾向于有裂孔疝、胃食管反流病史。
③与肠化生、Barrett食管等关系较为密切,80%的Ⅰ型患者有肠化生改变。
④Ⅰ型淋巴引流方向向上可至纵隔,向下可至腹部,而Ⅱ、Ⅲ型主要引流至腹部。
(二)Liverpool分型英国利物浦的Dolan等对远端食管癌和贲门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病理学和分子机制等研究后也指出两者是同一种疾病,并于1999年根据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提出了Liverpool分型。
该分型将自咽至十二指肠间的上消化道分为食管、食管胃结合部和胃三部分,又将食管以胸廓入口和第8胸椎为界分为上、中、下三部分,胃以角切迹为界分为近侧胃、远侧胃和重叠部分胃(含近、远侧各超过50%者)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