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周测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7
高二语文周周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饕餮(tāo tiè)邂逅(xiè hòu)窈窕(yǎo tiǎo)B. 踌躇(chóu chú)蹉跎(cuō tuó)峥嵘(zhēng róng)C. 筵席(yán xí)蜚声(fēi shēng)逶迤(wēi yí)D. 箴言(zhēn yán)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旖旎(yǐ nǐ)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给旅客带来了不便。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曹雪芹。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
C. 鲁迅的《阿Q正传》是一篇讽刺小说,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4-10. (此处省略,可根据需要添加类似题目)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中的________篇。
2.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的作品。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诗句。
4.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首领是________。
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________的《水调歌头》。
6-10. (此处省略,可根据需要添加类似题目)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章内容省略,可根据需要添加)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窥豹一斑震耳欲聋B. 惊涛骇浪翻箱倒柜C. 恣意妄为翻山越岭D. 美轮美奂瞬息万变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B.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读起来十分有趣,值得推荐。
D. 由于缺乏经验,他处理问题的方法显得有些简单。
3. 下列各句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B.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C. 他的声音像一阵风吹过,让人心旷神怡。
D. 这座山就像一把利剑,直插云霄。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B.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作者是罗贯中。
C. 《西游记》中,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
D. 《水浒传》以梁山好汉的故事为主线,作者是施耐庵。
5.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一鸣惊人B. 前赴后继C. 振聋发聩D. 井井有条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讽刺小说,其中阿Q的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他有着“ (1)”的“精神胜利法”。
7. 《离骚》是屈原的一篇抒情诗,其中“ (2),青青子衿”是表达对友情的诗句。
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3)》,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4)》,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
1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5)》,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背影》一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
12. 请分析《荷塘月色》中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月色之美。
第三周——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周周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本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文本二:(《论语·学而》)1、下列对两则文本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弟子入则孝入:在家B.泛爱众,而亲仁泛:广泛C.贤贤易色易:轻视D.能致其身致:招致2、下列对文本一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古代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文中是对孔子的尊称。
B.弟子:多指门徒或接受他人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
文中指孔子的三千门徒。
C.悌:是敬爱兄长的意思。
“孝悌”是孔子非常重视的道德准则。
D.仁: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指有仁德的人。
3、下列对两则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谨信、爱众、亲仁等,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些比“学文”更重要。
B.孔子认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文”应该是在完善道德修行之后才追求的。
C.子夏认为道德修养是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
“贤贤”就是尊崇贤者,就是“亲仁”,是在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D.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4、把文本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父母,能竭其力。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5、这两则《论语》选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本一: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周测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周笃文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
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晓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
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只十六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太古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
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
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
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
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
流传之广,辐射之大。
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
古诗所构建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
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
”《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
”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
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
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
唱腔、对白多为韵语。
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
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
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
”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
周周测4语言文字运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在红色家风中,最深沉绵长的就是爱民、敬民、惠民的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此不仅身体力行,并且一以贯之....。
②没有谁的青春能够一直走在红地毯上,青年人欲成大事,就必须沿着既定目标前进,并付出旷日持久....的努力。
③台风“天秤”在2017年12月22日凌晨,以石破天惊....之势在菲律宾南部登陆,使当地防灾救灾体系受到了沉重打击。
④孩子在幼儿园得到的应是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呵护,而不是耳提面命....、针扎喂药之类的伤害。
⑤所谓“洗稿”,就是通过东拼西凑、改头换面....炮制“原创”作品。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互联网生态环境。
A.①④B.②③C.①⑤D.③⑤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
①一以贯之: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使用正确。
②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
此处不合语境。
③石破天惊:多用来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使用对象错误。
④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
这里望文生义。
⑤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
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了我国首台具有体验交互功能的美女机器人“佳佳”,不仅有和常人一般逼真的面庞,还能像真人一般和普通人交流。
B.村委会班子认为,在现代化形势下,财富的充足和可持续增长需要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要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C.“互联网+”创业创新,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D.只要我们沿着红船航向大力弘扬首创精神,进一步提振全党全国人民的精气神,就一定能够让“红船精神”凝聚起更为磅礴的民族复兴伟力。
答案:D解析:A项,偷换主语,可将“研制了”改为“研制的”,或者在“不仅”前加上“佳佳”。
高三年级语文周测一、现代文的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
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
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
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
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
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
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
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雄辩”是以口舌争胜,说话的人要显出他聪明,要博得群众的羡慕,要讲究话的“效果”,要拿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给人看,免不掉许多装模作样,愈显得出才气愈易成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沉默(mò)沉溺(nì)沉静(jìng)B. 翱翔(áo)翱擢(zhuó)翱翔(xiáng)C. 剔透(tī)剔刻(kè)剔剔(tì)D. 漠视(mò)漠然(mò)漠视(sh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被誉为“人民作家”。
B.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
C.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顽强的毅力,终于取得了胜利。
D. 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吹绿)B.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闲:空)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及:比得上)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化:变成)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其义自见(义:意义)B.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弹:弹奏)C. 春风得意马蹄疾(得:获得)D.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醒:清醒)5.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省略句)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倒装句)C.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状语后置句)D. 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判断句)6.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比喻)B.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拟人)C.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对偶)D.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句中的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衿:名词作主语)B.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高中语文周测分析报告前言本篇文档旨在对高中语文周测成绩进行分析和反思,以便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我们将对周测的整体情况进行概述,探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周测整体情况概述本次周测共有5道题目,题型涵盖了选择题、阅读理解和作文。
以下是各项成绩的概述:1.选择题:本次周测选择题共有20道题目,平均得分为65分,最高分为80分,最低分为50分。
2.阅读理解:本次周测阅读理解共有2篇文章,平均得分为70分,最高分为85分,最低分为55分。
3.作文:本次周测作文得分较为分散,平均得分为60分,最高分为75分,最低分为45分。
从整体情况来看,选择题和阅读理解相对得分较高,而作文成绩相对较低。
问题分析与建议选择题选择题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需要对知识点掌握程度较好,并具备一定的解题技巧。
通过分析选择题得分情况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容易出现选错答案的情况。
建议学生加强对课本内容的复习,并注重掌握重点、难点知识。
2.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存在问题,容易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忽略或曲解。
建议学生在做题时仔细阅读题目,并标注关键信息,以免产生歧义。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考察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题型,需要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并进行推理和判断。
通过分析阅读理解得分情况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容易将一些细节信息忽略。
建议学生在阅读理解题目时先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再进行针对性的解题。
2.部分学生对文章的推理和判断能力较弱,容易在答题时出现偏离原文观点的情况。
建议学生在解答一些需要推理和判断的问题时,先理清题目要求,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答题。
作文作文是考察学生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分析作文得分情况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在作文中存在语法、拼写错误较多的情况。
建议学生加强语法和拼写的基础训练,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精益求精(jīng yìng jīng yìng)B. 情不自禁(qíng bù zì jīn)C. 奋发图强(fèn fā tú qiáng)D. 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B. 我国科学家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非常出色,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3. 下列诗句中,意境优美的一项是:A.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C. 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D. 老师是我们的引路人。
5. 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愤怒、激愤B. 欢快、愉快C. 高兴、喜悦D. 沉重、重要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中的花朵像害羞的少女。
B. 蜜蜂在花丛中飞舞。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D. 老师是我们的引路人。
7. 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愤怒、激愤B. 欢快、愉快C. 高兴、喜悦D. 雪中送炭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C. 老师是我们的引路人。
D. 雨中的花朵像害羞的少女。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每周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____________,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令人____________: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50%以上。
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原因诸多,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防控孩子近视,已____________,不容丝毫延宕。
其中,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
据调查,孩子近视,一些家长____________,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
当然,不独防治近视,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不同以往的是,相关制度设计已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
只要这一制度发力发威,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一定能够得到遏制并扭转。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骇人听闻触目惊心刻不容缓不以为然B.危言耸听触目惊心迫在眉睫不以为意C.危言耸听惊心动魄迫在眉睫不以为然D.骇人听闻惊心动魄刻不容缓不以为意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A.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B.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C.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D.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2014年春学期高二语文周测三一、(18分,每小题3分)1.给加点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佝瘘窥看移徙狗且偷生B.丰硕仰慕忧虑舒展筋骨C.旦暮抚摸疏密弃之不顾D.鸡豚植树辍学千丝万缕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B.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的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D.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三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今年,国家审计署将加大对中央关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相关政策实施情况的审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B.尽管困难重重,赴海地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都是协同其他国家的国际救援队全力开展救灾工作,并与俄罗斯的救援队共享救灾信息。
C.目前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中,每5个孩子就有一个超重或肥胖,肥胖的重要原因是中国儿童的生活方式“由动到静”的改变所致。
D.判断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艺术才情,主要是看他能否借助一个看似浅显而又充满玄机的故事来表现主题。
5. 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A.上个世纪的后50年,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们站在波谲云诡....的世界政治舞台的风口浪尖,不辱使命,经受住了时代加于他们的一切考验。
B.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盛况空前,十万平方米的展厅里,布满了我国最新研制的高科技产品,参观者不绝如缕....。
C.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自然环境优美,草原文化浓郁,耳濡目染....,他的内心滋长了挥之不去的草原情愫,他的诗作也饱含了草原的体温和气息。
D.近几十年来,我们的科学研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研究人员的知识面窄,对外国的情况不甚了了....,结果研究工作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局限性。
6.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恰当的一组是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_________有加,然而,“宝库”和“殿堂”虽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甚至很遥远,普通百姓往往_______。
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图书馆_________“宝库”“殿堂”,______“知识公园”。
A.崇敬望而生畏不仅是而且是B.尊崇望而生畏不应是而应是C.崇敬敬而远之不应是而应是D.尊崇敬而远之不仅是而且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活着余华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
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
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
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
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
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转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
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
想想做牛真是可怜。
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
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
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
”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
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
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
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
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
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
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
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
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7. 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4分)8. 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4分)(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2分)(2)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2分)9. 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10.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6分)2014年春学期高二语文周测三班别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3分)二、(18分)7.(4分)8.(4分,每小题2分)(1)(2)9.(4分)10.(6分)2014年春学期高二语文周测三答案1、参考答案:B2、A。
解析:A.佝瘘—佝偻,狗且偷生—苟且偷生。
3、D。
解析:A搭配不当。
“表现了……故事”。
B杂糅。
应去掉“距离”或“深入研究”。
C第二句残缺主语,应在“促进了”前面加上“这些活动”。
4、D。
解析:A.成分残缺,缺宾语,在“的审计”后加上“力度”;B。
搭配不当,尽管……还;C。
句式杂糅5、B。
解析:A.波谲云诡:现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
B.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不合语境。
C.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中受到影响。
D.不甚了了: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
)6、C。
解析:崇敬:推崇、尊敬,尊敬:重视而且恭敬的对待;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敬而远之:表示尊敬但不愿意接近;“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不应是——而应是”表转折。
7、【答案】①老迈年高;②饱尝活着的痛苦和艰辛;③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解析】通读全文,按顺序分析提炼,由表及里,同时注意结合文本。
8、(1)运用比喻,将牛比喻为自己的孩子,形象生动地体现老人对亲人的渴望。
(2)细节描写,通过“沾满了泥”、“微微晃动”等细节表现出老人与牛的老态和劳作之后的疲惫。
【解析】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从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着手,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9、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环使文章结构完整。
【解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衬托形象、推动情节、升华主旨等,本文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可从以上几个角度和结构角度进行思考。
10、【答案】①“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②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③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④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答出三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分析文章题目可从内容、结构、情感、主旨等角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