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笔试及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范围
- 格式:docx
- 大小:60.42 KB
- 文档页数:1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大纲学院:理学院加试科目:固体物理一、考试形式(一)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二)试卷结构第一部分:简答题,共40分第二部分:计算题、证明题,共60分二、考试内容(一)晶体结构1、单晶、准晶和非晶的结构上的差别2、晶体中原子的排列特点、晶面、晶列、对称性3、简单的晶体结构,二维和三维晶格的分类4、倒易点阵和布里渊区5、X射线衍射条件、基元的几何结构因子及原子形状因子(二)固体的结合1、固体结合的基本形式2、共价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与离子晶体,范德瓦尔斯结合,氢键,马德隆常数(三)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学性质1、一维链的振动:单原子链、双原子链、声学支、光学支、色散关系2、格波、简正坐标、声子、声子振动态密度、长波近似3、固体热容:爱因斯坦模型、德拜模型3、固体热容:爱因斯坦模型、德拜模型4、非简谐效应:热膨胀、热传导5、中子的非弹性散射测声子能谱(四)能带理论1、布洛赫定理2、近自由电子模型3、紧束缚近似4、费密面、能态密度和能带的特点5、表面电子态(五)晶体中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1、恒定电场作用下电子的运动2、用能带论解释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以及空穴的概念3、恒定磁场中电子的运动4、回旋共振、德·哈斯-范·阿尔芬效应(六)金属电子论1、金属自由电子的模型和基态性质2、金属自由电子的热性质3、电子在外加电磁场中的运动、漂移速度方程、霍耳效应二、考试要求(一)晶体结构a)理解单晶、准晶和非晶材料原子排列在结构上的差别b)掌握原胞、基矢的概念,清楚晶面和晶向的表示,了解对称性c)了解简单的晶体结构以及二维和三维晶格的分类d)掌握倒易点阵和布里渊区的概念,能够熟练地求出倒格子矢量和布里渊区e)了解X射线衍射条件、基元的几何结构因子及原子形状因子(二)固体的结合a)了解固体结合的几种基本形式b)理解离子性结合、共价结合、金属性结合、范德瓦尔斯结合等概念(三)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学性质a)熟练掌握并理解其物理过程,要求能灵活应用:一维链的振动(单原子链、双原子链)、声学支、光学支、色散关系b)清楚掌握格波、简正坐标、声子、声子振动态密度、长波近似等概念c)熟练掌握并理解其物理过程,要求能灵活应用:固体热容:爱因斯坦模型、德拜模型d)了解非简谐效应:热膨胀、热传导e)了解中子的非弹性散射测声子能谱(四)能带理论a)深刻理解布洛赫定理b)熟练掌握并理解其物理过程,要求能灵活应用:近自由电子模型c)熟练掌握并理解其物理过程,要求能灵活应用:紧束缚近似d) 深刻理解费密面、能态密度和能带的特点e) 了解电子表面态与晶体内部电子态的区别(五) 晶体中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a) 熟练掌握并理解其物理过程:恒定电场作用下电子的运动b) 能够用能带论解释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掌握空穴的概念c) 熟练掌握并理解其物理过程:恒定磁场中电子的运动d) 能够解释回旋共振、德·哈斯-范·阿尔芬效应(六) 金属电子论a) 熟练掌握金属自由电子的模型和基态性质b) 了解金属自由电子的热性质c) 熟练掌握并理解其物理过程:电子在外加电磁场中的运动、漂移速度方程、霍耳效应(七) 半导体电子论a) 了解带隙的分类及其对半导体中光电相互作用的影响;了解载流子有效质量的定义与计算b) 施主与受主的能级估计c) 载流子随温度变化的关系d) PN结的形成,能带结构,以及电流-电压特性e) 金属-绝缘体-半导体形成二维电子气体的机理二、主要参考教材1、黄昆编著,《固体物理学》,第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1日2、阎守胜编著,《固体物理基础》,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1日。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复试内容、参考书目、复试准备、复试资料经济学院一、复试内容1.专业素质与能力考核(笔试):占复试总成绩的30%。
(1)报考学术型研究生、金融和国际商务专业型研究生,主要考核基本概念、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分析能力等。
(2)报考公共管理硕士专业研究生:主要考核基本概念、时事政治知识和分析能力。
2.英语听说能力测试(面试):占复试总成绩的30%。
3.综合素质与能力考核(面试):占复试总成绩的40%。
4.同等学力(高职高专、本科结业、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的考生需加试本科课程《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概论》(MPA专业除外)。
加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
加试成绩不合格(满分100分,低于60分为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注:专业素质与能力考核、英语听说能力测试和综合素质与能力考核等三项复试内容中任何一项复试成绩不合格(满分100分,低于60分为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二、录取规则1. 学术型研究生和金融、国际商务专业型研究生复试结果按照考生“总成绩”排序,在各专业招生计划指标范围内录取。
总成绩计算公式为:总成绩=【初试统考科目成绩之和/3.5】×40% + 【初试自命题科目成绩/1.5】×20% + 复试成绩×40%2. 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复试后总成绩计算公式为:总成绩=【全国联考成绩/3】×60%+笔试成绩×20%+面试成绩×20%3、免试推荐研究生按提前录取对待,不参加复试及复试总成绩排序。
4.未参加复试者按自动放弃录取资格处理。
文法学院一、复试内容1、复试内容包括: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综合能力笔试和面试。
专业笔试(8:30-10:30),笔试内容参考入学考试大纲;外语测试(包括口语、听力)二、考生录取总成绩计算方法、录取总成绩=[(初试统考科目成绩之和)/2]×35%+[(初试自命题科目成绩之和) /3] ×25%+复试成绩×40%复试成绩=外语成绩*20%+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核(笔试)*40%+综合素质与能力(面试)*40%一、复试分数线:专业总分单科(满分=100分)单科(满分>100分)法学344 42 63新闻传播学359 54 81报考法律硕士(法学)315 42 63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315 42 63理学院一、复试方式及复试内容1、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一志愿考生以我校研招办网站公布的一志愿复试名单为准,调剂考生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出的复试通知为准)均需进行资格审查,资审不合格考生不予复试;2、复试内容(1)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在专业面试中进行考核)。
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与及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是指在考生通过初试之后,由高校对考生进行面试或笔试的环节。
与此同时,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是指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同等学力考生需要参加与考试专业相关的加试科目考试。
本文将探讨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和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的相关问题。
一、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内容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的内容通常包括面试和笔试两部分。
面试部分主要是对考生个人素质、学术研究经历、科研能力以及对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工作的认识和态度进行考察。
在面试中,考官可能就考生的论文或科研成果提问,要求考生进行现场陈述和讲解。
此外,考生还需要回答关于专业知识和研究方向的问题,以展示自己的学术素养和深厚的专业基础。
笔试部分则是通过文字形式对考生的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和基础能力进行考察。
考试内容通常由学校确定,可能包括专业课程知识、科研方法与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问题。
考试形式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论述题等。
二、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内容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的内容与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程相关,旨在测试考生在该专业领域的学术基础和能力。
加试科目通常由学校根据考生所报专业进行规定,并在标准科目的基础上设计相关考题。
加试科目的考试形式与普通科目类似,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论述题等。
考试内容包括该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方法技能等。
考生需要通过加试科目的考试来证明自己具备与普通硕士研究生相当的学术水平和能力。
三、复试和加试科目的重要性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和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复试和加试科目的考试结果是衡量考生是否适合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的重要标准。
考试结果直接关系到考生是否能够获得研究生的录取资格。
其次,通过复试和加试科目的考试,高校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考生的学术素养、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面试和笔试中,考官可以评估考生的学术潜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重要因素,从而为选择合适的研究生候选人提供参考。
最后,复试和加试科目考试是对考生学术能力的一种选拔,能够保证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质量和培养效果。
硕士研究生复试笔试含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及参考硕士研究生复试是选拔优秀学子的重要环节,其中笔试是考察考生基础学科知识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
对于含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的考生而言,备考策略和参考资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复试的考试形式、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以及备考参考资料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复试笔试的考试形式硕士研究生复试笔试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主要包括基础学科考试和专业课考试。
基础学科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在本学科基础知识和综合素养方面的掌握情况,包括数学、英语、政治等科目;而专业课考试则重点考察考生对所报考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此外,含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的考生还需参加相应的学科加试。
二、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的内容及参考资料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是指那些通过同等学力认定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考生需额外参加的科目考试。
具体的加试科目因各个学校和专业的要求有所不同,通常包括专业英语、专业数学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加试科目的参考资料。
1. 专业英语专业英语是硕士研究生加试科目中较为常见的一项。
备考专业英语时,考生可选择参考以下几种经典教材:《新编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解析与复习指导》、《翻译硕士考研英语翻译基础教程》等。
此外,考生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学术论文、英文期刊、专业书籍等进行积累和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2. 专业数学专业数学加试科目旨在考察考生在数学领域相关知识的熟练程度。
备考专业数学时,考生可以参考以下经典教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此外,考生还可以通过做题巩固自己的数学基础,参加相关的数学辅导班进行强化训练。
三、备考策略和建议针对硕士研究生复试笔试含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生可以采用以下备考策略和建议,以提高备考效果:1. 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根据自身情况和复试时间,合理安排每天的备考时间,并将时间分配到不同学科的学习和练习上。
2. 理清考试大纲和重点:仔细阅读考试大纲,了解每个科目的考察范围和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纺织学院082101纺织工程 01纤维制品加工02产业用纤维制品及其加工与应用03生物、医用纤维制品及成型技术70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33纺织材料学复试听力:F0001外语听力测试复试笔试:F0101专业综合(一)或F0102专业综合(二)复试面试:F0002综合面试同等学力加试:1、T0101数理统计2、T0102纺织材料学1、本硕士点也招收理工科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初试科目可选东华大学相应硕士点(含数学)考试科目,复试笔试科目为“专业综合(二)”。
2、初试科目考“纺织材料学”的考生,复试笔试科目必须选择“专业综合(一)”。
082122纤维工程01纤维加工化学02纤维生物技术03纤维成型、改性、变形技术10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33纺织材料学复试听力:F0001外语听力测试复试笔试:F0101专业综合(一)或F0102专业综合(二)复试面试:F0002综合面试同等学力加试:1、T0101数理统计2、T0102纺织材料学同纺织工程082102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01纺织材料结构、性能与成形02测试技术及仪器03产业用纺织材料结构、性能与应用04纺织品设计原理与应用技术52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33纺织材料学或834普通物理或845高分子物理(任选一)复试听力:F0001外语听力测试复试笔试:F0101专业综合(一)或F0102专业综合(二)复试面试:F0002综合面试同等学力加试:1、T0101数理统计2、T0102纺织材料学1、本硕士点也招收轻化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初试科目可选东华大学相应硕士点(含数学)考试科目,复试笔试科目为“专业综合(二)”。
2、初试科目考“纺织材料学”的考生,复试笔试科目必须选择“专业综合(一)”。
082121纤维材料物理01纤维材料表面物理与改性 02纺织力学03智能纺织材料物理 04纤维增强复合材料10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33纺织材料学或834普通物理(任选一)复试听力:F0001外语听力测试复试笔试:F0101专业综合(一)同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西华师范大学各硕士点复试阶段考试科目及考试内容范围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各硕士点复试阶段考试科目及考试内容范围001教育学院040101教育学原理专业课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考试内容范围:《心理学导论》,黄希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人员加试科目:1.中外教育史 2.教育心理学考试内容范围:《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孙培青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邵瑞珍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3教学论)专业课考试科目:教学论考试内容范围:《教学论稿》,王策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现代教学论》,杨小薇著,山西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人员加试科目:1.心理学 2.中外教育史考试内容范围:《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考试科目:教育经济学考试内容范围:《教育经济学导论》(修订版),邱渊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经济学》,靳希斌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人员加试科目:1.教育管理学 2.中外教育史考试内容范围:《教育管理学》,陈孝彬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新编教育管理学》,吴志宏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教育史》 (修订本),孙培青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077001教育技术学专业课考试科目:教育技术学综合考试内容范围:《教育技术学导论》,尹俊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网络教育应用》,祝智庭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同等学力人员加试科目:1.教育传播学 2.计算机辅助教育考试内容范围:《教育传播学》,南国农、李运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大纲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加试科目:环境化学1.绪论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及发展方向;环境污染物的类别、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迁移转化的简要过程。
2)我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我国大气、地表水、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2.大气环境化学1)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了解大气的主要成分、结构及主要污染物。
2)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了解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大气稳定度;辐射逆温层、气块的绝热过程和干绝热递减率、大气中各污染物的转化、大气颗粒物。
3)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了解光化学反应、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光化学烟雾、酸雨、温室气体、臭氧空洞的形成。
4)大气颗粒物:了解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消除、粒径分布、化学组成。
3.水环境化学1)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和污染物的存在形态:了解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天然水的有关酸碱度的计算、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水中营养元素及水体富营养化。
2)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了解水中无机污染物的吸附与解吸、溶解与沉淀、氧化与还原、配合作用。
3)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了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
4)水质模型:了解水质S—P模型、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模型。
4.土壤环境化学1)土壤的组成和性质:了解土壤组成、粒径分组、质地分组、土壤的吸附性、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
2)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及其机制:了解主要的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影响因素、转化规律和机制。
3)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了解土壤中农药的迁移、非离子型农药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5.生物体内污染物的运动过程及毒性1)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了解生物膜的结构和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2)污染物在体内的转运:了解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蓄积。
3)污染物的生物富集和转化:了解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富集、生物转化方式及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