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周测试卷
- 格式:docx
- 大小:204.71 KB
- 文档页数:5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宝丰一高09-10学年高二9月月考物理第一卷 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每道题有一至四个不定项答案,每小题4分,选不全者得2分)1..关于点电荷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两个带电体的形状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B.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作点电荷C.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作点电荷D两个带电的金=属小球,不一定能将它们作为电荷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处理2.真空中有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 和B ,相距为r ,带电量分别为q 和8q ,它们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为F ,有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C ,大小跟A 、B 相同,用C 跟A 、B 两小球反复接触后移开,此时,A 、B 间的作用力大小为 ( )A .F/8B .3F/8C .7F/8D .9F/8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由q F E =可知此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 与F 成正比B .由公式q E P =φ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势φ与q 成反比(注:φ是电势符号的大写形式,下面同此,不再说明)C .由Uab=Ed 可知,匀强电场中的任意两点a 、b 间的距离越大,则两点间的电势差也越大D .公式C=Q/U ,电容器的电容大小C 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U 无关4. 关于匀强电场中场强和电势差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电场强度越大,则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也越大B.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和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C.沿着电场线方向,任何相同距离上的电势降低必定相等D.电势降低的方向就是电场强度的方向5.如图所示,四个电场线图,一正电荷在电场中由P 到Q 做加速运动且加速度越来越大,那么它是在哪个图示电场中运动. ( )6. 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分别与一电源的正负极相连,在保持开关闭合的情况下,将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增大,则电容器的电容C 、电容器所带电量Q 和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 的变化情况是 ( )A.C 、Q 、E 都逐渐增大B. C 、Q 、E 都逐渐减小C.C 、Q 逐渐减小,E 不变D. C 、E 逐渐减小,Q 不变A B C D7. 如图所示,实线是一个电场中的电场线,虚线是一个负检验电荷在这个电场中的轨迹,若电荷是从a 处运动到b 处,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电荷从a 到b 加速度减小B .b 处电势能大C .b 处电势高D .电荷在b 处速度小8.如图所示,在点电荷Q 的电场中,已知a 、b 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c 、d 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无穷远处电势为零.甲、乙两个带粒子经过a 点时动能相同,甲粒子的运动轨迹为acb ,乙粒子的运动轨迹为adb .由此可以判定 ( )A .甲粒子经过c 点与乙粒子经过d 点时的动能相等B .甲、乙两粒子带同种电荷C .甲粒子经过c 点时的电势能小于乙粒子经过d 点时的电势能D .两粒子经过b 点时具有相同的动能9. 下列关于电势高低的判断,哪些是正确的 ( )A .正电荷从A 移到B 时,其电势能增加,A 点电势一定较低B .正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 移到B ,A 点电势一定较高C .负电荷从A 移到B 时,合外力作正功,A 点电势一定较高D .负电荷从A 移到B 时,电势能增加,A 点电势一定较高10.关于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公式可知E 与F 成正比,与q 成反比B .由公式U=Ed 可知,在匀强电场中,E 为恒值,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与这两点间的距离成正比C .电场强度为零处,电势不一定为零D .无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当它在电场中移动时,若电场力做功,它一定是从电势高处移到电势低处,并且它的电势能一定减少11. 如图所示,图中a 、b 为竖直向上的电场线上的两点,一带电质点在a 点由静止释放,沿电场线向上运动,到b 点恰好速度为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带电质点在a 、b 两点所受的电场力都是竖直向上的B .a 点的电势比b 点的电势高C .带电质点在a 点的电势能比在b 点的电势能小D .a 点的电场强度比b 点的电场强度大12. A =B 在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且到连线上中点O 的距离相等,如图所示, 则( )A.同一电荷在A,B 两点的电势能相等B.把正电荷从A 点沿直线移动到B 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先增大后减少C.把正电荷从A 点沿直线移动到B 点,电荷的电势能先减少后增大D.A 、B 连线上的任意两点的电势差为零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24分)13. 在静电场中有a、b、c三点,有一个电荷q1=3×10-8 C,自a移到b,电场力做功3×10-6 J.另有一个电荷q2=-1×10-8 C,自a移到c,电场力做功3×10-6J,则a、b、c三点的电势由高到低的顺序是,b、c两点间的电势差Ubc为V.14. 如图1-47所示,A、B、C、D是匀强电场中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已知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φA=15V,φB=3V,φC=-3V,由此可得D点电势φD是___________15.一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两极板水平放置,两极板间距为d,接到电压为U的电源上,两极板间一个质量为m的带电液滴处于静止,此液滴的电量q =________,若将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变为d/2 ,带电液滴将向________运动,(填“上、下、左或右”),电容器的电容将_______ 。
宝丰一高2020┄2021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物理命题人------- 审核人------10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4分,其中3、4、9、10、11题为多选题,选错得0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1.真空中有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和B,相距为r,带电量分别为q和8q,它们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为F,有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C,大小跟A、B相同,用C跟A、B两小球反复接触后移开,此时,A、B间的作用力大小为()A.F/8B.3F/8 C.7F/8 D.9F/82.在点电荷+ Q形成的电场中有一点A,当一个-q的检验电荷从电场的无限远处被移到电场中的A点时,电场力做的功为W,则检验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及电场中A点的电势分别为( )A.EA=-W ΦA=W/q B.EA=W ΦA=-W/qC.EA=WΦA=W/q D.EA=-W ΦA=-W/q3.如图所示,在等量异种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有A、B、C三点,A为两点荷连线的中心,B为连线上距A为d的一点,C为连线中垂上距A也为d的一点,关于三点的场强大小、电势高低比较,正确的是()A.EB>EA>EC B.EA>EB>ECC.ΦA=Φc>ΦB D.ΦB=Φc>ΦA4.关于电势的高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B.电势降低的方向一定是电场线的方向;C.正电荷在只受到电场力作用下,一定向电势低的方向运动;D.负电荷在只受到电场力作用下,由静止释放,一定向电势高的地方运动。
5.在静电场中,关于场强和电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一定高; B.电势为零的地方场强也一定为零;C.场强为零的地方电势也一定为零;D.场强大小相同的点电势不一定相同。
6.四种电场的电场线如图2所示.一正电荷q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由M点向N点作加速运动,且加速度越来越大.则该电荷所在的电场是图中的()7.如图,真空中O点有一点电荷,在它产生的电场中有a、b两点,a点的场强大小为Ea,方向与ab连线成60°角,b点的场强大小为E b,方向与ab连线成30°.关于a、b两点场强Ea、E b及电势、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C.D.8.如图所示,悬线下挂着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它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整个装置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为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平衡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为mg/Eq;B.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曲线运动;C.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匀速运动;D.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022-2023学年(上)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数学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椭圆 3的焦点坐标为( )A. (土V^,0)B.(0,土很)c. (±2,0) D.(0,±2)由椭圆方程可知,【2=3,。
2=1,所以。
2=。
2_》2=2,且焦点在y 轴,故选:B2.已知向量. = (1,0,2),人=(4,2,2),且a-b = 6,则向量q 与夹角的余弦值为( )「应C.-----51A.-5R 4oD.------------53D.-5由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可得o ・Z7 = x + 4 = 6,解得尤=2,所以,方=(2,2,2),7 a-b所以,cos<a,b>=a /15aib6___打x2右—5,故选:C.3.已知直线l:kx-2y-4k + l = 0 ,当实数上变化时,Z 恒过点( )4A.(0,0)B.C.(4,1)D.直线Z 的方程可化为—4) + 1 —2y = 0,由<x-4 = 0[1-2,=。
‘ 解得x = 41,y =一24因此,直线/恒过定点[勺;]故选:B.4.已知向量方=(0,1,1), /? = (1,-2,2).若a + b 与向量c = (-l,2m,-3)平行,则实数m =£2A.2B.-2 D.~2因为向量】=(0,1,1),/?=(1,-2,2)所以a+b—(1,-1,3)又a+b与向量。
=(一1,2m,-3)平行-12m 所以一二——1-1-3 T所以m=-,2故选:D.5.直线y=x被椭圆子+匕=i截得的线段长为()22^3D4^3厂厂—B. C.右33B联立<,解得<$x=——3*L或1V6"——3V6x=------3y=------3y=jt子+丈—123a/3"V 厦I匝]所以,2直线y 二x交椭圆工2+匕=1于点a2、B(46—匝,HE I M\(2^Y c M所以,|AB|=J—-—x2=—-—.故选:B.6.已知直线心+5y—3=0与工―3y+〃=0互相垂直,且交点为(p,l),则m+n+p= ()A.24B.20C.18D.10C因为两直线互相垂直,所以m+5x(-3)=0,得m=15,直线为15x+5y—3=0,代入交点(P』),得15〃+5—3=0,p=一土,再将交点e,l]代入直线尤一3y+〃=。
2015-2016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高二(上)第一次周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科学研究、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酒精可以除去水壶中的水垢B.真假毛线可以通过灼烧的方法进行鉴别C.三聚氰胺(结构如图)的摩尔质量为l26gD.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比加糖还甜,糖尿病人可以放心食用2.八角茴香属于草本植物,是我国民间常用做烹调的香料.医学研究成果显示,从八角茴香中可提取到莽草酸,莽草酸有抗炎、镇痛作用,也是合成对禽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的一种药物“达菲”的前体.莽草酸的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莽草酸的分子之间可能发生酯化反应B.莽草酸的分子式为C7H4O5C.莽草酸中含有苯环D.莽草酸不能使溴水褪色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有机物燃烧只生成CO2和H2O,且物质的量相等,则此有机物的组成为C n H2n B.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C.和是同系物D.1mol可以和4mol氢气加成4.已知:H2(g)+F2(g)═2HF(g)△H=﹣270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氢气与1L氟气吸收270kJ热量B.1 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形成2 mol HF(g)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 mol H2(g)和1 mol F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5.将V1 mL 1.0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0 mol/L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6.25℃,101k 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约为57.3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H=﹣57.3kJ/molB.KOH(aq)+H2SO4(aq)=K2SO4(aq)+H2O(l)△H=+57.3kJ/molC.C8H18(l)+O2(g)=8CO2(g)+9H2O(g)△H=﹣5518kJ/molD.2C8H18(g)+25O2(g)=16CO2(g)+18H2O(1)△H=﹣11036kJ/mol 7.已知:CH4(g)+2O2(g)=CO2(g)+2H2O(g)△H=﹣Q1;2H2(g)+O2(g)=2H2O(g)△H=﹣Q2;H2O(g)=H2O(l)△H=﹣Q3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H2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A.4Q1+0.5Q2B.4Q1+Q2+10Q3C.4Q1+2Q2 D.4Q1+0.5Q2+9Q38.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②升高温度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④加入生成物⑤加入MnO2.A.全部B.①②⑤C.②D.②③9.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s)B.v(B)=0.3 mol/(L•s)C.v(C)=0.8 mol/(L•s)D.v(D)=1 mol/(L•s)10.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A. B.C.D.1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过程的是()A.液态水变成水蒸气B.酸碱中和反应C.弱酸电离D.NH4Cl晶体与Ba(OH)2•8H2O混合搅拌12.下列燃烧反应的反应热不是燃烧热的是()①H2(g)+O2(g)═H2O(l)△H1②C(s)+O2(g)═CO(g)△H2③S(s)+O2(g)═SO2(g)△H3④2H2S(g)+3O2(g)═2SO2(s)+2H2O(l)△H4.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体系压强,活化分子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分子间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D.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14.如图所示,△H1=﹣393.5kJ•mol﹣1,△H2=﹣395.4kJ•mol﹣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A.C(s、石墨)═C(s、金刚石)△H=+1.9 kJ•mol﹣1B.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C.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D.1 mol石墨的能量比1 mol金刚石的总能量大15.如图表示某可逆反应在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和能量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C.a与b相比,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不同D.a与b相比,a的反应速率更快16.在气体反应中,改变条件: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大压强;④移去生成物;⑤加入催化剂.能使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A.①⑤B.①③C.②⑤D.③⑤17.已知:①1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仅指反应放出的热量B.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C.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的个数D.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19.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最小的是()A.2A(l)+B(l)=2C(g)△H1B.2A(g)+B(g)=2C(g)△H2C.2A(g)+B(g)=2C(l)△H3D.2A(l)+B(l)=2C(l)△H420.0.2molKOH的稀溶液与1L0.1mol/L的H2SO4溶液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KOH(aq)+H2SO4(aq)=K2SO4(aq)+H2O(l);△H=﹣11.46kJ/mol B.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H=﹣114.6kJ/molC.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H=+114.6kJ/molD.KOH(aq)+H2SO4(aq)=K2SO4(aq)+H2O(l);△H=﹣57.3kJ/mol 21.已知:①2C(s)+O2(g)=2CO(g)△H1②2CO(g)+O2(g)=2CO2(g)△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H为0.5△H1 kJ/molB.②能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碳的燃烧热△H=0.5(△H1+△H2)D.碳的燃烧热小于CO的燃烧热22.用纯净的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CO2,实验过程记录如图所示.根据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OE段表示反应速率最快B.EF段表示反应速率最快,收集的CO2最多C.FG段表示收集的CO2最多D.OG段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速率逐渐增快23.将气体A2和B2各1mol注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C,平衡时测得c(A2)=0.58mol/L,则c(B2)=0.16mol/L,c(C)=0.84mol/L,则C的分子式为()A.AB2B.A2B4 C.AB D.A2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1分.)24.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实验中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用50mL0.50mol/L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25.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g)的△H=﹣99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C分别表示,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填“有”或“无”)影响.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填“升高”或“降低”),△H(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图中△H=KJ•mol﹣1.三、计算26.在一个容积为3L的密闭容器内进行如下反应:N2(气)+3H2(气)⇌2NH3(气).反应开始时,n(N2)=1.5mol,n(H2)=4.4mol,2min后,n(H2)=0.8mol.试用H2、N2和NH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并求出2min末的N2的浓度.2015-2016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高二(上)第一次周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科学研究、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酒精可以除去水壶中的水垢B.真假毛线可以通过灼烧的方法进行鉴别C.三聚氰胺(结构如图)的摩尔质量为l26gD.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比加糖还甜,糖尿病人可以放心食用【考点】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食物中淀粉、蛋白质、葡萄糖的检验.【分析】A.水垢的成分的碳酸钙;B.毛线燃烧会有焦羽毛味;C.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D.该八宝粥中含有桂圆、红豆、糯米等物质,属于糖类.【解答】解:A.水垢的成分的碳酸钙,与酒精不反应,故A错误;B.真假毛线灼烧时气味不同,毛线有焦羽毛味,故B正确;C.三聚氰胺,其化学式为C3H6N6,摩尔质量单位为126g/mol,故C错误;D.该八宝粥中含有桂圆、红豆、糯米等物质,属于糖类,糖尿病人慎用,故D 错误.故选B.2.八角茴香属于草本植物,是我国民间常用做烹调的香料.医学研究成果显示,从八角茴香中可提取到莽草酸,莽草酸有抗炎、镇痛作用,也是合成对禽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的一种药物“达菲”的前体.莽草酸的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莽草酸的分子之间可能发生酯化反应B.莽草酸的分子式为C7H4O5C.莽草酸中含有苯环D.莽草酸不能使溴水褪色【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OH、碳碳双键、﹣COOH,结合醇、烯烃、羧酸的性质来解答.【解答】解:A.莽草酸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羧基、羟基,所以莽草酸的分子之间可能能发生酯化反应,故A正确;B.莽草酸的分子式为C7H1005,故B错误;C.莽草酸分子结构中含有环烯,不是苯环,故C错误;D.含有碳碳双键,可使溴水褪色,故D错误.故选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有机物燃烧只生成CO2和H2O,且物质的量相等,则此有机物的组成为C n H2n B.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C.和是同系物D.1mol可以和4mol氢气加成【考点】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分析】A.有机物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可能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B.甲烷为正四面体;C.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D.1mol苯环能与3mol氢气加成.【解答】解:A.有机物燃烧只生成CO2和H2O,且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只能说明有机物的组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不能确定有无氧元素,故A错误;B.甲苯中含有甲基,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故B错误;C.和官能团不同,一个有羟基,一个没有,不是同系物,故C错误;D.苯环和双键能与氢气加成,1mol可以和4mol氢气加成,故D正确.故选D.4.已知:H2(g)+F2(g)═2HF(g)△H=﹣270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氢气与1L氟气吸收270kJ热量B.1 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形成2 mol HF(g)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 mol H2(g)和1 mol F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分析】H2(g)+F2(g)═2HF(g)△H=﹣270kJ•mol﹣1,为放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能量总和大于生成物的能量总和,从微观角度说,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mo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的氢气和1mol 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是体积,故A错误;B.液态氟化氢的能量比气态氟化氢的能量低,根据能量守恒,1mol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大于270kJ,故B错误;C.化学反应中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明在相同条件下,形成2 mol HF(g)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 mol H2(g)和1 mol F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故C正确;D.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故D错误.故选C.5.将V1 mL 1.0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0 mol/L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分析】A.从图示观察起始温度即为实验时环境温度;B.根据图示所测溶液温度变化进行分析;C.根据c酸V酸=c碱V碱进行计算;D、根据一个反应无法得出此结论.【解答】解:A.从图示观察起始温度即为实验时环境温度,因此该实验开始时温度是20℃,故A错误;B.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过程放出热量,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故B正确;C、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盐酸体积为30mL,则碱的体积为20mL,c(NaOH)==1.5mol/L,故C错误;D.只是该反应放热,其他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故D错误;故选B.6.25℃,101k 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约为57.3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H=﹣57.3kJ/molB.KOH(aq)+H2SO4(aq)=K2SO4(aq)+H2O(l)△H=+57.3kJ/molC.C8H18(l)+O2(g)=8CO2(g)+9H2O(g)△H=﹣5518kJ/molD.2C8H18(g)+25O2(g)=16CO2(g)+18H2O(1)△H=﹣11036kJ/mo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分析】A、中和热是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醋酸是弱酸,电离要吸热;B、中和热是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C、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反应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D、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反应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反应热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解答】解:A、因醋酸是弱酸,电离要吸热,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H不是﹣57.3kJ/mol,故A错误;B、反应是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不符合中和热的概念,故B错误;C、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水是气体,不是稳定氧化物,故C错误;D、热化学方程式中是2mol物质燃烧,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2C8H18(l)+25O2(g)=16CO2(g)+18H2O(l)△H=﹣11036kJ/mol,故D正确;故选D.7.已知:CH4(g)+2O2(g)=CO2(g)+2H2O(g)△H=﹣Q1;2H2(g)+O2(g)=2H2O(g)△H=﹣Q2;H2O(g)=H2O(l)△H=﹣Q3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H2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A.4Q1+0.5Q2B.4Q1+Q2+10Q3C.4Q1+2Q2 D.4Q1+0.5Q2+9Q3【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根据n=计算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根据体积比较计算甲烷、氢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燃烧放出的热量,注意燃烧后恢复至常温,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应选择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解答】解: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氢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5mol,甲烷和氢气的体积之比为4:1,所以甲烷的物质的量为:5mol×=4mo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5mol﹣4mol=1mol,由①CH4(g)+2O2(g)=CO2(g)+2H2O(g)△H=﹣Q1;②2H2(g)+O2(g)=2H2O(g)△H=﹣Q2③H2O(g)=H2O(l)△H=﹣Q3根据盖斯定律①+③×2可得,CH4(g)+2O2(g)═CO2(g)+2H2O(l)△H1=﹣(Q1+2Q3),根据盖斯定律②+③×2可得,2H2(g)+O2(g)=2H2O(l)△H=﹣(Q2+2Q3),4mol甲烷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Q1+2Q3)kJ,1mol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0.5×(Q2+2Q3),所以放出的热量为4×(Q1+2Q3)+1×0.5×(Q2+2Q3)=4Q1+0.5Q2+9Q3kJ,故选:D.8.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②升高温度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④加入生成物⑤加入MnO2.A.全部B.①②⑤C.②D.②③【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反应物的浓度不一定变化;②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浓度不一定变化;④加入生成物,浓度不一定变化;⑤MnO2只在特定反应中是催化剂,并不是对所有反应都有用.【解答】解: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反应物的浓度不一定增加,如固体、纯液体,反应不一定加快,故①错误;②升高温度,增加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有效碰撞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故②正确;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浓度不一定增加,如固体、纯液体,反应不一定加快,故③错误;④加入生成物,浓度不一定变化,如固体、纯液体,故④错误;⑤MnO2只在特定反应中是催化剂,MnO2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⑤错误.故选C.9.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s)B.v(B)=0.3 mol/(L•s)C.v(C)=0.8 mol/(L•s)D.v(D)=1 mol/(L•s)【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分析】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然后再进行比较.【解答】解:都转化为D物质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对于2A+B⇌3C+4D,A、υ(A)=0.5 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2υ(A)=1mol/(L•s),B、υ(B)=0.3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4υ(B)=1.2mol/(L•s),C、υ(C)=0.8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υ(C)=×0.8mol/(L•s)=1.1mol/(L•s),D、υ(D)=1 mol/(L•s),故速率B>C>A=D,故选B.10.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A. B.C.D.【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由题意可知,图中实线表示的块状的碳酸钙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虚线所示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利用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来解答.【解答】解:固体表面积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加入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较块状碳酸钙反应速率大,即相同时间内虚线所示的曲线对应的损失的质量大,因为a>b导致最终损失的质量a>b,由图象可知,只有C符合,故选C.1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过程的是()A.液态水变成水蒸气B.酸碱中和反应C.弱酸电离D.NH4Cl晶体与Ba(OH)2•8H2O混合搅拌【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A.水蒸气的能量比液态水高;B.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C.电离是吸热过程;D.铵盐与碱反应是吸热反应.【解答】解:A.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吸热过程,故A错误;B.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正确;C.弱酸电离是吸热过程,故C错误;D.NH4Cl晶体与Ba(OH)2•8H2O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B.12.下列燃烧反应的反应热不是燃烧热的是()①H2(g)+O2(g)═H2O(l)△H1②C(s)+O2(g)═CO(g)△H2③S(s)+O2(g)═SO2(g)△H3④2H2S(g)+3O2(g)═2SO2(s)+2H2O(l)△H4.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考点】燃烧热.【分析】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分析,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能量.【解答】解:①H2(g)+O2(g)═H2O(l)△H1符合燃烧热的定义,故正确;②C(s)+O2(g)═CO(g)△H2生成产物不是稳定氧化物,故错误;③S(s)+O2(g)═SO2(g)△H3符合燃烧热的定义,故正确;④2H2S(g)+3O2(g)═2SO2(s)+2H2O(l)△H4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H4所以不是燃烧热,故错误;所以错误的是②④;故选:B.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体系压强,活化分子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分子间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D.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A.增大压强,使浓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B.加入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C.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分子间的碰撞,只有能发生反应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D.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解答】解:A.增大压强,使浓度增大,活化分子浓度增加,化学反应素速率增大,但活化分子数不变,故A错误;B.加入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但活化分子总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B错误;C.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分子间的碰撞,只有能发生反应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故C错误;D.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能够增大,故D正确.故选D.14.如图所示,△H1=﹣393.5kJ•mol﹣1,△H2=﹣395.4kJ•mol﹣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A.C(s、石墨)═C(s、金刚石)△H=+1.9 kJ•mol﹣1B.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C.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D.1 mol石墨的能量比1 mol金刚石的总能量大【考点】反应热和焓变;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先根据图写出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盖斯定律写出石墨转变成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拆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来解答.【解答】解:由图得:①C(S,石墨)+O2(g)=CO2(g)△H=﹣393.5kJ•mol﹣1②C(S,金刚石)+O2(g)=CO2(g)△H=﹣395.4kJ•mol﹣1,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则A、因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故A正确;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金刚石能量大于石墨的总能量,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C错误;D、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金刚石能量大于石墨的总能量,故D错误;故选:A.15.如图表示某可逆反应在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和能量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C.a与b相比,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不同D.a与b相比,a的反应速率更快【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催化剂的作用.【分析】由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加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反应热不变,对于可逆反应,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常数不变,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故B正确;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D.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反应速率增大,则b反应速率大,故D错误.故选B.16.在气体反应中,改变条件: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大压强;④移去生成物;⑤加入催化剂.能使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A.①⑤B.①③C.②⑤D.③⑤【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增大压强,只能增大活化分子数,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可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等措施.【解答】解: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增大压强,只能增大活化分子数,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而②和⑤既能增大活化分子数,又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移去生成物,浓度降低,活化分子和活化分子的百分数都减小,故选C.17.已知:①1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A.热化学方程式应标出反应热;B.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来解答;C.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来解答;D.反应中的热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解答】解:A.热化学方程式应标出反应热的数值,故A错误;B.H2(g)+Cl2(g)=2HCl(g)的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436kJ•mol﹣1+243kJ•mol﹣1﹣2×431 kJ•mol﹣1=﹣183kJ•mol﹣1,故1mol氢气与1mol氯气反应时放出热量为183KJ,△H=﹣183kJ/mol,故B错误;C.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436kJ•mol﹣1+243kJ•mol﹣1﹣2×431 kJ•mol﹣1=﹣183kJ•mol﹣1,故1mol氢气与1mol氯气反应时放出热量为183KJ,△H=﹣183kJ/mol,故C正确;D.当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时,放出的热量是原来的一半,△H=﹣91.5kJ/mol,故D错误.故选C.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仅指反应放出的热量B.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C.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的个数D.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考点】反应热和焓变;热化学方程式.【分析】A、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是断裂化学键吸收的热量和生成化学键放出的热量共同决定反应的反应热;B、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还原反应,燃烧一定是放热的;C、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的个数;D、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解答】解:A、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是断裂化学键吸收的热量和生成化学键放出的热量共同决定反应的反应热,可以是放热反应,也可以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B、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还原反应,燃烧一定是放热的;故B正确;C、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是表示对应物质的量条件下的反应焓变,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的个数,故C正确;D、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是表示对应物质的量条件下的反应焓变,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的个数,可以是分数,故D正确;故选A.19.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最小的是()A.2A(l)+B(l)=2C(g)△H1B.2A(g)+B(g)=2C(g)△H2C.2A(g)+B(g)=2C(l)△H3D.2A(l)+B(l)=2C(l)△H4【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热符号为“﹣”,反应物的总能量越高,生成物的总能量越低,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反应热越小,结合物质的状态进行判断,同一物质的能量g>l>s.【解答】解:各反应中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同一物质的能量g>l>s,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为:B=C>A=D,生成物的能量为:A=B>C=D,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越高,生成物的总能量越低,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故C 放出的热量最多,反应热符号为“﹣”,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反应热越小,故C 的反应热最小,故选C.20.0.2molKOH的稀溶液与1L0.1mol/L的H2SO4溶液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KOH(aq)+H2SO4(aq)=K2SO4(aq)+H2O(l);△H=﹣11.46kJ/mol B.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H=﹣114.6kJ/molC.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H=+114.6kJ/molD.KOH(aq)+H2SO4(aq)=K2SO4(aq)+H2O(l);△H=﹣57.3kJ/mo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分析】根据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H=﹣57.3 kJ/mol,据此。
2020-2021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单选题)真空中电量分别为Q1、Q2的两个点电荷,相距为r时,相互作用力为F,则()A.如果Q1、Q2恒定,当距离变为r/2时,作用力将变为2FB.如果其中一个电荷的电荷量和它们的距离都减半时,作用力将不变C.如果每个电荷的电量和它们的距离都加倍时,作用力不变D.如果将它们的电荷量都加倍,距离变为2r时,作用力将变为2F参考答案:C2. 下列关于电磁波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磁波是一种物质 B.电磁波具有能量C.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公式c=适用于电磁波参考答案:C3. (2014秋?崂山区校级期中)如图,在研究电流热效应的实验中,为了比较在相同时间、相同电流的情况下发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则()A. 实验时A、B两条电阻丝的电阻取相同值B. 实验时A、B两条电阻丝应并联C. 温度计温度升高多的产生热量多D. 最后得出产生热量跟电阻成反比参考答案:C解:本题要研究的时相同时间、相同电流下的电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故应将两电阻串联使电流相同;为了研究与电阻的关系,两条电阻丝应取不同值;煤油升高的温度与吸收的热量有关;故温度计温度升高多的产生的热量多;最后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正比;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4. 一只标有“220V,100W”的灯泡接在U=311sin314tV的交流电源上,则()A. 与灯泡串联的电流表读数为0.64AB. 该灯泡能正常发光C. 与灯泡并联的电压表读数为311VD. 通过灯泡的电流i=0.64Sin314tA参考答案:BD5. (单选)压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如图所示,将压敏电阻平放在电梯内,受力面向上,在其上面放一质量为的物体,电梯静止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0.下列电压表示数随时间变化图象中,能表示电梯竖直向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参考答案:A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如图所示,两根相距为L的竖直平行金属导轨位于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导轨电阻不计,另外两根与上述光滑导轨保持良好接触的金属杆ab、cd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若要使cd静止不动,则ab杆应向_____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作用于ab杆上的外力大小为_________.参考答案:上 2mgR/(B2L2) 2mg7. 已知某交变电流按如图所示的规律变化.则这个交变电流的最大值是______A,有效值为______A。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一、单选题1.椭圆2213y x +=的焦点坐标为( )A.()B.(0,C .()2,0±D .()0,2±【答案】B【分析】根据椭圆方程直接求2c ,再根据焦点的位置,写出焦点坐标.【详解】由椭圆方程可知,23a =,21b =,所以2222c a b =-=,且焦点在y 轴,所以椭圆的焦点坐标是(0,. 故选:B2.已知向量()1,0,2a =,(),2,2b x =,且6a b ⋅=,则向量a 与b 夹角的余弦值为( )A .15BCD .35【答案】C【分析】利用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可求得x 的值,再利用空间向量夹角余弦的坐标表示可求得结果.【详解】由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可得46a b x ⋅=+=,解得2x =,所以,()2,2,2b =,所以,6cos ,52a b a b a b⋅<>===⨯⋅. 故选:C.3.已知直线:2410l kx y k --+=,当实数k 变化时,l 恒过点( ) A .()0,0 B .14,2⎛⎫ ⎪⎝⎭C .()4,1D .10,2⎛⎫⎪⎝⎭【答案】B【分析】将直线l 的方程变形为()4120k x y -+-=,解方程组40120x y -=⎧⎨-=⎩可得出直线l 所过定点的坐标.【详解】直线l 的方程可化为()4120k x y -+-=,由40120x y -=⎧⎨-=⎩,解得412x y =⎧⎪⎨=⎪⎩,因此,直线l 恒过定点14,2⎛⎫⎪⎝⎭.故选:B.4.已知向量()0,1,1a =,()1,2,2b =-.若a b +与向量()1,2,3c m =--平行,则实数m =( ) A .2 B .2-C .12-D .12【答案】D【分析】先算出a b +,在利用空间向量平行的性质求解 【详解】因为向量()0,1,1a =,()1,2,2b =- 所以(1,1,3)a b +=-又a b +与向量()1,2,3c m =--平行 所以123113m --==- 所以12m =, 故选:D.5.直线y x =被椭圆2212y x +=截得的线段长为( ) ABCD【答案】B【分析】求出直线y x =与椭圆2212y x +=的交点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得结果. 【详解】联立2212y x y x =⎧⎪⎨+=⎪⎩,解得x y ⎧=⎪⎪⎨⎪=⎪⎩x y ⎧=⎪⎪⎨⎪=⎪⎩所以,直线y x =交椭圆2212y x +=于点A ⎝⎭、B ⎛ ⎝⎭,所以,AB ==故选:B.6.已知直线530mx y +-=与30x y n -+=互相垂直,且交点为(),1p ,则m n p ++=( ) A .24 B .20C .18D .10【答案】C【分析】首先根据两条直线垂直求m ,再根据两条直线过交点(),1p ,代入后分别求,p n .【详解】因为两直线互相垂直,所以()530m +⨯-=,得15m =,直线为15530x y +-=,代入交点(),1p ,得15530p +-=,215p =-,再将交点2,115⎛⎫- ⎪⎝⎭代入直线30x y n -+=,即23015n --+=,得24731515n =+=, 所以18m n p ++=. 故选:C7.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CA CB ==,12CC =,AC BC ⊥,E 、F 分别是11A C 、11B 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 与C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17B .1617C .715D .513【答案】B【分析】以点C 为坐标原点,CA 、CB 、1CC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可求得异面直线AE 与CF 所成角的余弦值. 【详解】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C BC ⊥,以点C 为坐标原点,CA 、CB 、1CC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0,0A 、()0,0,0C 、1,0,22E ⎛⎫ ⎪⎝⎭、10,,22F ⎛⎫⎪⎝⎭,1,0,22AE ⎛⎫=- ⎪⎝⎭,10,,22CF ⎛⎫= ⎪⎝⎭,则416cos ,17171722AE CF AE CF AE CF ⋅<>===⋅⨯. 因此,异面直线AE 与C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617.故选:B.8.若直线:l y x b =+与曲线2:2C x y =-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 ) A .({}2,22⎤-⋃-⎦ B .{}2,22⎡⎤-⋃-⎣⎦C .()2,2-D .{}2,2-【答案】A【分析】考虑当直线l 与曲线C 相切且切点在第四象限时,实数b 的值;考查直线l 分别过点()0,2-、()0,2时,直线l 与曲线C 的公共点个数,数形结合可得出实数b 的取值范围.【详解】由22x y =-可得222x y +=,且0x ≥,故曲线C 为圆222x y +=的右半圆, 作出直线l 与曲线C 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当直线:l y x b =+即0x y b -+=与曲线C 相切且切点在第四象限时,0b <22b =,解得2b =-,当直线l 过点(0,2-时,直线l 与曲线C 有两个公共点,此时2b =- 当直线l 过点(2时,直线l 与曲线C 只有一个公共点,此时2b =结合图形可知,若{}(22,2b ∈--时,直线l 与曲线C 只有一个公共点.故选:A.9.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波罗尼斯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齐名,他发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定值()1λλ≠的点所形成的图形是圆.后来人们将这样得到的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2,0A -,()2,0B ,动点P 满足2PA PB=,则动点P 形成的阿波罗尼斯圆的方程为( ) A .()22632x y -+= B .()22616x y ++= C .()22616x y -+= D .()22632x y ++=【答案】D【分析】设出P 点坐标,由2PA PB =进行化简,从而求得P 点的轨迹方程.【详解】设(),P x y ,依题意PAPB =,则2212PA PB=,222PA PB =, 所以()()2222222x y x y ⎡⎤++=-+⎣⎦, 221240x y x +++=,()22632x y ++=.故选:D10.已知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底面边长为2,且该四棱柱的外接球表面积为17π,M 为BC 的中点,则点1D 到平面1AB M 的距离为( )A .97B C D .187【答案】D【分析】首先根据正四棱柱与外接球的关系,求得四棱柱的高,再以点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平面1AB M 的法向量,利用向量公式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详解】设正四棱柱的高为h ,由其外接球的表面积为17π,可知2417r ππ=,3h =.以D 为坐标原点,1,,DA DC DD 的方向分别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1(2,0,0),(2,2,3)A B ,1(1,2,0),(0,0,3)M D ,所以11(0,2,3),(1,2,0),(2,0,3)AB AM AD ==-=-.设平面1AB M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23020y z x y +=⎧⎨-+=⎩,可取(6,3,2)n =-,则点1D 到平面1AB M 的距离为1187||36AD n n ⋅-==.故选:D11.已知圆()222:0O x y r r +=>与圆22:86160C x y x y ++++=交于A 、B 两点,且四边形OACB 的面积为3r ,则AB =( ) A .95B .165C .245D .365【答案】C【分析】设OC AB M ⋂=,分析可知点M 为AB 的中点,由四边形OACB 的面积为3r ,可得出AB 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关于r 的等式,解出r 的值,即可求得AB . 【详解】如下图所示:圆C 的标准方程为()()22439x y +++=,圆心为()4,3C --,半径为3,由题意可知,OA OB =,CA CB =,OC OC =,OAC OBC ∴△≌△, 所以,AOC BOC ∠=∠,所以,OC AB ⊥, 设OC AB M ⋂=,则M 为AB 的中点, 故四边形OACB 的面积为()115322S OC AM BM AB r =⋅+=⨯⨯=,则65r AB =,故1325AM AB r ==,所以,2245OM OA AMr -=,2229925r CM AC AM∴=-=-,又因为455r CM OC OM =-=-, 所以,29495255r r -=-,解得4r =,因此,624255r AB AM ===. 故选:C.12.已知点F 为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左焦点,过原点O 的直线l 交椭圆于P 、Q 两点,若4PF QF =,60PFQ ∠=,则C 的离心率e =( )A .215B .45C .255D .75【答案】A【分析】设椭圆C 的右焦点为E ,连接PE 、EQ ,求出120EPF ∠=,利用椭圆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求出PE 、PF ,利用余弦定理可得出a 、c 的等量关系式,即可得出椭圆C 的离心率的值. 【详解】设椭圆C 的右焦点为E ,连接PE 、EQ ,如下图所示:因为过原点O 的直线l 交椭圆于P 、Q 两点,则P 、Q 关于原点对称,即O 为PQ 的中点, 又因为O 为EF 的中点,所以,四边形PEQF 为平行四边形,则PE QF =, 所以,180120EPF PFQ ∠=-∠=,因为44PF QF PE ==,且2PE PF a +=,所以,25a PE =,85a PF =,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28442cos12025a c EF PE PF PE PF ==+-⋅=,则21c =,因此,椭圆C 的离心率为21c e a ==故选:A.二、填空题13.若直线1:340l x ay --=与2:18920l x y a -+=平行,则直线1l 与2l 之间的距离为______.【答案】355##355 【分析】利用两直线平行可求出a 的值,再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得直线1l 与2l 之间的距离. 【详解】因为12//l l ,则1827a -=-,解得32a =, 所以,直线1l 的方程为33402x y --=,即6380x y --=, 直线2l 的方程为18930x y -+=,即6310x y -+=, 所以,直线1l 与2l 之间的距离为()228135563d --==+-. 故答案为:355. 14.如图,圆C 与圆22:16O x y +=内切于点A ,与x 轴、y 轴分别相切于点E 、F ,则圆C 的半径为______.【答案】424-【分析】连接OA 、CE 、CF ,则点C 在线段OA 上,CE OE ⊥,CF OF ⊥,设圆C 的半径为r ,分析可知四边形OECF 为正方形,可得出关于r 的等式,解之即可.【详解】连接OA 、CE 、CF ,则点C 在线段OA 上,CE OE ⊥,CF OF ⊥,设圆C 的半径为r ,由切线长定理可得OE OF =,因为CE OE ⊥,CF OF ⊥,OE OF ⊥,所以,四边形OECF 为正方形,则其边长为r ,所以,OC ,故)14OA OC AC r =+==,解得4r =.故答案为:4.15.已知点()4,2P 在动直线()()220m x n y -++=上的射影为点M ,若点()5,4N ,则MN 的最大值为______.【答案】【分析】判断出M 点的轨迹,从而求得MN 的最大值. 【详解】设动直线()()220m x n y -++=为l , 动直线()():220l m x n y -++=过点()2,2Q -,点()4,2P 在动直线()()220m x n y -++=上的射影为点M , 所以PM l ⊥,所以M 点的轨迹是以,P Q 为直径的圆,圆心为()3,0C ,半径为22PQ ==CN =所以MN 的最大值为+=故答案为:16.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的两个焦点分别为1F 、2F P 在椭圆上,若1260F PF ∠=,且12PF F △C 的方程为______.【答案】22163x y +=【分析】利用椭圆的定义、余弦定理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2b 的值,结合椭圆的离心率可求得2a 的值,即可得出椭圆C 的方程.【详解】设1PF m =,2PF n =,由椭圆的定义可得2m n a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2212121242cos60c F F PF PF PF PF m n mn ==+-⋅=+-()22343m n mn a mn =+-=-,所以,()2224433a cb mn -==,则12221343sin 603243F PF b S mn ====△ 所以,23b =,又因为2222223212c c a b e a a a a -==-=,可得26a =. 因此,椭圆C 的方程为22163x y +=.故答案为:22163x y +=.三、解答题17.已知点()0,1N -,直线:342l x y +=,直线m 过点N 且与l 平行,直线m 交圆()22:13C x y -+=于两点A 、B . (1)求直线m 的方程; (2)求线段AB 的长. 【答案】(1)3440x y ++= (2)226AB =【分析】(1)设直线m 的方程为340x y c ++=,将点N 的坐标代入直线m 的值,求出c 的值,可得出直线m 的方程;(2)求出圆心C 到直线m 的距离,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AB 的值. 【详解】(1)解:设直线m 的方程为340x y c ++=, 将点N 的坐标代入直线m 的方程可得40c -+=,解得4c =, 所以,直线m 的方程为3440x y ++=.(2)解:圆C 的圆心为()1,0C ,半径长为3r =,圆心C 到直线m 的距离为2277534d ==+, 因此,2249226223255AB r d =-=-=. 18.如图所示,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的底面是菱形,2AB =,14AA =,1160DAB A AB DAA ∠=∠=∠=︒,113A N NC =,1D M MB =,设AB a =,AD b =,1AA c =.(1)试用a ,b ,c 表示AM ,AN ; (2)求MN 的长度. 【答案】(1)11133,22244AM a b c AN a b c =++=++ (2)332【分析】(1)将,,a b c 当作基底,按照向量线性运算的规则计算即可; (2)运用向量求模的方法计算. 【详解】(1)如图,连接AM ,AN ,111BD BC CC C D b c a =++=+- , ()11111122222AM AB BM a BD a b c a a b c =+=+=++-=++ ,111111AC A B BC a b =+=+ ,111333444A N AC a b ==+ , 113344AN A A A N a b c =+=++ ; (2)由条件得:22cos 602,24cos 604,24cos 604a b a c b c ︒︒︒=⨯⨯==⨯⨯==⨯⨯= ,()133111244442MN MA AN a b c a b c a b c =+=-+++++=++ , ()()222221111424444216MN a b c a b c a b a c b c ⎛⎫=++=+++++ ⎪⎝⎭()2221272244224444164=++⨯+⨯+⨯+⨯= ,274MN MN ∴==; 综上,111222AM ab c =++,3344AN a b c =++,MN = .19.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长轴长为10,焦距为6.(1)求C 的方程;(2)若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且线段AB 的中点坐标为11,45⎛⎫⎪⎝⎭,求l 的方程.【答案】(1)2212516x y += (2)4520x y +-=【分析】(1)由题意得,a c 的值,由222b a c =-,即可得所求方程(2)先用点差法及中点公式求出直线的斜率,然后利用点斜式求出直线方程. 【详解】(1)设C 的焦距为2(0)c c >,长轴长为2a , 则210,26a c ==,所以5,3a c ==,所以22216b a c =-=,所以C 的方程为2212516x y +=.(2)设()()1122,,,A x y B x y ,代入椭圆方程得221122221251612516x y x y ⎧+=⎪⎪⎨⎪+=⎪⎩ 两式相减可得()()()()121212122516x x x x y y y y +-+-=-,即()()()()121212121625y y y y x x x x +-=-+-. 由点11,45⎛⎫⎪⎝⎭为线段AB 的中点,得121212,25x x y y +=+=,则l 的斜率12121212161654252545y y x x k x x y y -+==-⨯=-⨯=--+, 所以l 的方程为141554y x ⎛⎫-=-- ⎪⎝⎭, 即4520x y +-=.20.已知圆C 过点()1,1、()0,2-、()2,0. (1)求圆C 的方程; (2)过直线12y =上一点A 可作圆C 的两条切线1l 、2l ,切点分别为M 、N ,且60MAN ∠=,求点A 的坐标.【答案】(1)2220x y x y +-+-= (2)51,22⎛⎫- ⎪⎝⎭或71,22⎛⎫⎪⎝⎭【分析】(1)设圆C 的一般方程为220x y Dx Ey F ++++=,将题干中的三点坐标代入圆C 的一般方程,求出D 、E 、F 的值,即可得出圆C 的方程;(2)连接CM 、CN ,计算出AC 的值,设点1,2A t ⎛⎫⎪⎝⎭,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t 的值,即可得出点A 的坐标.【详解】(1)解:设圆C 的一般方程为220x y Dx Ey F ++++=,由题意可得20240240D E F E F D F +++=⎧⎪-++=⎨⎪++=⎩,解得112D E F =-⎧⎪=⎨⎪=-⎩,因此,圆C 的方程为2220x y x y +-+-=. (2)解:连接CM 、CN ,圆C 的标准方程为22115222x y ⎛⎫⎛⎫-++= ⎪ ⎪⎝⎭⎝⎭,圆心为11,22C ⎛⎫- ⎪⎝⎭,半径为10r =由切线长定理可得AM AN =,又因为CM CN =,AC AC =, ACM ACN ∴△≌△,所以,1302CAM CAN MAN ∴∠=∠=∠=,因为CM AM ⊥,210AC CM ∴==,设点1,2A t ⎛⎫ ⎪⎝⎭,则2211110222AC t ⎛⎫⎛⎫=-++= ⎪ ⎪⎝⎭⎝⎭,解得52t =-或72.故点A 的坐标为51,22⎛⎫- ⎪⎝⎭或71,22⎛⎫⎪⎝⎭.21.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矩形,平面PAD ⊥底面ABCD ,平面PCD ⊥底面ABCD ,4PD =,2DC =,22BC =,M 为BC 的中点.(1)求证:PB AM ⊥;(2)求平面PAD 与平面PAM 夹角的正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 3【分析】(1)证明出PD ⊥平面ABCD ,然后以点D 为坐标原点,DA 、DC 、D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计算出0PB AM ⋅=,即可证得结论成立;(2)利用空间向量法以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可求得平面PAD 与平面PAM 夹角的正弦值. 【详解】(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 为矩形,则CD AD ⊥,因为平面PAD ⊥底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CD ⊂平面ABCD ,CD 平面PAD ,PD ⊂平面PAD ,CD PD ∴⊥,同理可证PD AD ⊥,因为AD DC D =,AD 、CD ⊂平面ABCD ,PD ∴⊥平面ABCD ,又因为AD CD ⊥,以点D 为坐标原点,DA 、DC 、D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22,0,0A 、()22,2,0B 、)2,2,0M、()0,0,4P ,()22,2,4PB =-,()2,2,0AM =-,440PB AM ∴⋅=-+=,故PB AM ⊥.(2)解:设平面PAM 的法向量为(),,m x y z =,()22,0,4AP =-, 则2202240m AM x y m AP x z ⎧⋅=-+=⎪⎨⋅=-+=⎪⎩,取2x ()2,1,1m =,由题意可知,平面PAD 的一个法向量为()0,1,0n =, 所以,1cos ,2m n m n m n⋅<>==⋅,故23sin ,1cos ,2m n m n <>=-<>=. 因此,平面PAD 与平面PAM 322.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6,220x y ++=的距离为3 (1)求C 的方程.(2)若点A 为椭圆C 的上顶点,是否存在斜率为k 的直线l ,使l 与椭圆C 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且AM AN =?若存在,请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221124x y +=(2)()1,1-【分析】(1)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c 的值,利用离心率公式可求得a 的值,进而可求得b 的值,由此可求得椭圆C 的方程;(2)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m =+,设点()11,M x y 、()22,N x y ,将直线l 的方程与椭圆C 的方程联立,列出韦达定理,对0k =、0k ≠两种情况讨论,在0k =时直接验证;在0k ≠时,求出线段MN 的中点E 的坐标,利用1AE k k=-结合0∆>可求得k 的取值范围.综合可得出结果. 【详解】(1)解:由题意可知,点(),0c20y ++=的距离为d ==c =又因为c e a ==,则a =2b =, 因此,椭圆C 的方程为221124x y +=.(2)解:易知点()0,2A ,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m =+,设点()11,M x y 、()22,N x y ,联立22312y kx m x y =+⎧⎨+=⎩可得()2223163120k x kmx m +++-=, ()()222236123140k m k m ∆=-+->,可得22124m k <+, 由韦达定理可得122631km x x k +=-+,212231231m x x k -=+,若0k =,则l y ⊥轴,此时M 、N 关于y 轴对称,则AM AN =; 若0k ≠,则1223231x x km k +=-+,()121222231k x x y y mm k ++=+=+, 所以,线段MN 的中点为223,3131kmm E k k ⎛⎫- ⎪++⎝⎭,则2222621313331AE mk m k k km km kk -+-+===-+,所以,231k m +=-, 所以, ()()22231431k k +<+,解得11k -<<且0k ≠. 综上所述,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1,1-.【点睛】方法点睛:圆锥曲线中取值范围问题的五种求解策略:(1)利用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或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2)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的参数的范围,解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建立两个参数之间的等量关系; (3)利用隐含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4)利用已知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5)利用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将待求量表示为其他变量的函数,求其值域,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河南省宝丰一高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八次周练物 理 试 题2020.9.15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其中8-12题为多选题,选不全的得3分) 1.关于电场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在电场中的P 点不放试探电荷,则P 点的电场强度为0B .电场强度定义式FE q=表明,电场强度大小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 成反比 C .点电荷的电场强度2QE k r=表明,在r 减半的位置上,电场强度变为原来的4倍 D .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UE d=表明,匀强电场中距离相等的任意两点间电压U 一定相等 2.★质量为60 kg 的建筑工人,不慎从高空跌下,幸好弹性安全带的保护使他悬挂起来.已知弹性安全带的缓冲时间是1.5 s ,安全带自然长度为5 m ,g 取10 m/s 2,则安全带所受的平均冲力的大小为 A . 500 N B . 1100 N C . 600 N D . 1000 N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质量分别为3m 和m 的A 、B 两滑块,它们中间夹着(不相连)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轻质弹簧,由于被一根细绳拉着而处于静止状态。
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剪断细绳,在两滑块脱离弹簧后,A 、B 两滑块的动量大小之比p A ∶p B =3∶1 B .剪断细绳,在两滑块脱离弹簧后,A 、B 两滑块的速度大小之比v A ∶v B =3∶1 C .剪断细绳,在两滑块脱离弹簧后,A 、B 两滑块的动能之比E kA ∶E kB =1∶3 D .剪断细绳到两滑块脱离弹簧过程中,弹簧对A 、B 两滑块做功之比W A ∶W B =1∶14.★如图所示,虚线为某电场中的三条电场线1、2、3,实线表示某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a 、b 是轨迹上的两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粒子在a 点的加速度大小大于在b 点的加速度大小 B .粒子在a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 点的电势能 C .粒子在a 点的速度大小大于在b 点的速度大小 D .a 点的电势高于b 点的电势5.将质量为0.5 kg 的小球以20 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小球从被抛出至到达最高点受到的冲量大小为10 N ·sB .小球从被抛出至落回出发点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零C .小球从被抛出至落回出发点受到的冲量大小为10 N·sD .小球从被抛出至落回出发点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10 kg ·m/s6.如右图甲所示,x 轴上固定两个点电荷Q 1、Q 2(Q 2位于坐标原点O ),其上有M 、N 、P 三点,间距MN =NP ,Q 1、Q 2在x 轴上产生的电势φ随x 变化关系如图乙。
河南平顶山市第一中学高二物理上学期精选试卷检测题一、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选择题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y轴上固定有两个电荷量相等的带正电的点电荷,且关于坐标原点O对称。
某同学利用电场的叠加原理分析在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x轴)上必定有两个场强最强的点A、'A,该同学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又在此基础上作了下面的推论,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A.若两个点电荷的位置不变,但电荷量加倍,则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仍然在A、'A两位置B.如图(1),若保持两个点电荷的距离不变、并绕原点O旋转90°后对称的固定在z轴上,则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仍然在A、'A两位置C.如图(2),若在yoz平面内固定一个均匀带正电圆环,圆环的圆心在原点O。
直径与(1)图两点电荷距离相等,则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仍然在A、'A两位置D.如图(3),若在yoz平面内固定一个均匀带正电薄圆板,圆板的圆心在原点O,直径与(1)图两点电荷距离相等,则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仍然在A、'A两位置【答案】ABC【解析】【分析】【详解】A.可以将每个点电荷(2q)看作放在同一位置的两个相同的点电荷(q),既然上下两个点电荷(q)的电场在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仍然在A、A'两位置,两组点电荷叠加起来的合电场在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当然还是在A、A'两位置,选项A正确;B.由对称性可知,保持两个点电荷的距离不变、并绕原点O旋转90°后对称的固定在z轴上,则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仍然在A、'A两位置,选项B正确;C.由AB可知,在yOz平面内将两点电荷绕O点旋转到任意位置,或者将两点电荷电荷量任意增加同等倍数,在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都在A、A'两位置,那么把带电圆环等分成一些小段,则关于O点对称的任意两小段的合电场在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仍然还在A、A'两位置,所有这些小段对称叠加的结果,合电场在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当然还在A、A'两位置,选项C正确;D.如同C选项,将薄圆板相对O点对称的分割成一些小块,除了最外一圈上关于O点对称的小段间距还是和原来一样外,靠内的对称小块间距都小于原来的值,这些对称小块的合电场在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就不再在A、A'两位置,则整个圆板的合电场在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当然也就不再在A、A'两位置,选项D错误。
高二(上)期物理静电场周练试卷2020.09.01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 空间P 、Q 两点处固定电荷量绝对值相等的点电荷,其中Q 点处为正电荷,P 、Q 两点附近电场的等势线分布如图所示,a 、b 、c 、d 、e 为电场中的5个点,设无穷远处电势为0,则( )A. e 点的电势大于0B. a 点和b 点的电场强度相同C. b 点的电势低于d 点的电势D. 负电荷从a 点移动到c 点时电势能增加2. 如图所示,a 、b 两点位于以负点电荷–Q (Q>0)为球心的球面上,c 点在球面外,则( )A .a 点场强的大小比b 点大B .b 点场强的大小比c 点小C .a 点电势比b 点高D .b 点电势比c 点低3. 一电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直线由静止从A 运动到B ,AB 间的电场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子做匀加速运动B .电子做匀减速运动C .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D .动能先增加后减小4.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0q )的粒子以速度0v 从MN 连线上的P 点水平向右射入大小为E 、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
已知MN 与水平方向成45°角,粒子的重力可以忽略,则粒子到达MN 连线上的某点时( )A. 所用时间为0mv qEB. 速度大小为03vC. 与P 点的距离为222mv D. 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 5. 如图所示,平行直线AA′、BB′、CC′、DD′、EE′,分别表示电势-4 V 、-2 V 、0 V 、2 V 、4 V 的等势面,若AB =BC =CD =DE =2 cm ,且与直线MN 成30°角,则( ).A .该电场是匀强电场,场强垂直于AA′,且指向右下B .该电场是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 =2 V/mC .该电场是匀强电场,距C 点距离为2 cm 的所有点中,最高电势为4 V ,最低电势为-4 VD .该电场是匀强电场,距C 点距离为2 cm 的所有点中,最高电势为2 V ,最低电势为-2 V6. 目前,指纹锁已普遍用于智能机、门卡等,其中有一类指纹锁的主要元件为电容式传感器,其原理是手指贴上传感器时,皮肤表面会和传感器上许许多多相同面积的小极板一一匹配成平行板电容器,每个小电容器的电容值仅取决于传感器上的极板到对应指纹表面的距离.在此过程中外接电源将为所有电容器充到一个预先设计好的电压值,然后开始用标准电流放电,再采集各电容器放电的相关信息与原储存的指纹信息进行匹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湿的手不会影响指纹解锁B .极板与指纹嵴(凸起部分)构成的电容器电容小C .极板与指纹沟(凹的部分)构成的电容器充上的电荷较多D .极板与指纹沟(凹的部分)构成的电容器放电时间较短 7. ↓如图所示,A 、B 两金属板平行放置,在t =0时将电子从A 板附近由静止释放(电子的重力忽略不计).分别在A 、B 两板间加上下列哪种电压时,有可能使电子到不了B 板( )8. 如图,竖直面内一绝缘细圆环的上、下半圆分别均匀分布着等量异种电荷。
高二物理第六次周练2020.9.1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7为单选,8-10为多选)1、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 带正电,则A.B、C球均带负电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D.B、C球都不带电2、如图所示,A、B为两个等量的正点电荷,在其连线中垂线上的P点放一个负点电荷q(不计重力),由静止释放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点电荷在从P点到O点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大B.点电荷在从P点到O点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C.点电荷运动到O点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最大值D.点电荷越过O点后,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大,直到粒子速度为零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的左侧固定一竖直挡板,A球在水平面上静止放置,B球向左运动与A球发生正碰,B球碰撞前、后的速率之比为3:1,A球垂直撞向挡板,碰后原速率返回,两球刚好不发生第二次碰撞,A、B两球的质量之比为()A.4:1B.3:1C.5:2D.5:34、如图所示的直线是真空中某电场的一条电场线,A、B是这条直线上的两点。
一电子以速度v A经过A点向B点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电子以速度v B经过B 点,且v B与v A方向相反,则()A.A点的场强一定大于B点的场强B.A点的电势一定低于B点的电势C.电子在A点的动能一定小于它在B点的动能D.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一定小于它在B点的电势能5、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量很小)固定在P点,如图所示.以E表示两极板间的场强,U表示电容器的电压,P E 表示正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则( )A.U 变小,E 不变B.E 变大,P E 变大C.U 变小,P E 变小D.U 不变,P E 不变6、 如图所示,在x 轴相距为L 的两点固定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Q 、-Q ,虚线是以+Q 所在点为圆心、L /2为半径的圆,a 、b 、c 、d 是圆上的四个点,其中a 、c 两点在x 轴上,b 、d 两点关于x 轴对称。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数学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当时的值时,需要做乘法和加法的次数分别是()A.6,6 B. 5, 6 C. 5, 5 D. 6, 5参考答案:A2. 点集,N={(x,y)|y=x+b},若M∩N≠?,则b 应满足()A.B.C.D.参考答案:D【考点】1E:交集及其运算.【分析】将M中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根据M与N的交集不为空集求出出b的范围.【解答】解:由M中参数方程变形得:x2+y2=9(﹣3<x<3,0<y<3),与N中方程联立得:,消去y得:2x2+2bx+b2﹣9=0,令△=4b2﹣8(b2﹣9)=﹣4b2+72=0,即b=3(负值舍去),∵M∩N≠?,∴由图象得:两函数有交点,则b满足﹣3<b≤3,故选:D.3. 现要完成下列3项抽样调查:①从10盒酸奶中抽取3盒进行食品卫生检查.②科技报告厅有32排,每排有40个座位,有一次报告会恰好坐满了听众,报告会结束后,为了听取意见,需要请32名听众进行座谈.③东方中学共有160名教职工,其中一般教师120名,行政人员16名,后勤人员24名.为了了解教职工对学校在校务公开方面的意见,拟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较为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A.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B.①简单随机抽样,②分层抽样,③系统抽样C.①系统抽样,②简单随机抽样,③分层抽样D.①分层抽样,②系统抽样,③简单随机抽样参考答案:A4. 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直线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是()A. B. C. D.参考答案:C略5. 利用如图所示程序框图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打印一系列点,则打印的点落在坐标轴上的个数是()A.0B.1C.2D.3参考答案:B6. 已知a,b∈R,那么“a2>b2”是“a>|b|”的( )A.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非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参考答案:B【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专题】对应思想;综合法;简易逻辑.【分析】我们分别判断“a>|b|”?“a2>b2”与“a2>b2”?“a>|b|”的真假,然后根据充要条件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当“a>|b|”成立时,a>|b|≥0,∴“a2>b2”成立,即“a>|b|”?“a2>b2”为真命题;是必要条件;而当“a2>b2”成立时,a>|b|≥0,或a<﹣|b|≤0,∴a>|b|≥0不一定成立,即“a2>b2”?“a>|b|”为假命题;不是充分条件;故“a2>b2”是“a>|b|”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即若p?q为真命题且q?p为假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7.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参考答案:D【考点】L!: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分析】这个几何体由半个圆锥与一个四棱锥组合而成,从而求两个体积之和即可.【解答】解:这个几何体由半个圆锥与一个四棱锥组合而成,半个圆锥的体积为××π×1×=;四棱锥的体积为×2×2×=;故这个几何体的体积V=;故选D.8. 若下面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是30,则条件①可为()A.n≤3B.n≤4C.n≤5D.n≤6参考答案:B【考点】循环结构.【分析】用列举法,通过循环过程直接得出S与n的值,当S=30时,此时n=5,退出循环,从而可得判断框的条件.【解答】解:循环前,S=0,n=1,第1次判断后循环,S=0+2=2,n=2,第2次判断并循环,S=2+4=6,n=3,第3次判断并循环,S=6+8=14,n=4,第4次判断并循环,S=14+16=30,n=5,第5次判断不满足条件①并退出循环,输出S=30.∴条件①应该是n≤4或n<5故选B.9. 已知,,,三角形的面积为()A. B. C. D.参考答案:B略10. 一个正四棱锥的侧棱长都相等,底面是正方形,其正(主)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锥侧面积是()A.180 B.120 C.60 D.48参考答案:C【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分析】由题意可知,该几何体是正四棱锥,底面是正方形,所以该四棱锥侧面积是四个相等的三角形.由正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高为4,斜面高为5,正方形边长为6,则可以求侧面积.【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该几何体是正四棱锥,底面是正方形,所以该四棱锥侧面积是四个相等的三角形,由正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高为4,斜面高为5,正方形边长为6,那么:侧面积.该几何体侧面积为:4×15=6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对三视图的认识能力和投影关系.属于基础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某地区为了了解70~80岁老人的日平均睡眠时间(单位:h),随机选择了50位老人进行调查.下表是这50位老人日睡眠时间的频率分布表.在上述统计数据的分析中,一部分计算见流程图,则输出的S 的值是________.参考答案: 6.4212. 已知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X ~,那么方差的值为.参考答案:∵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那么,即.13. 函数f (x )=ax 3+3x 2+2,若f′(﹣1)=4,则a 的值等于 .参考答案:【考点】导数的运算.【分析】利用求导法则求出f (x )的导函数,根据f′(﹣1)=4列出关于a 的方程,求出a 的值即可.【解答】解:f′(x )=3ax 2+6x ,把x=﹣1代入f′(x )中得3a ﹣6=4,∴a=.故答案为:14. 若为锐角三角形,的对边分别为,且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 .参考答案:15.参考答案:略16. 设集合的取值区间是 .参考答案:17. 设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a 1=-1,a n +1=S n S n +1,则S n =________.参考答案: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
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中学化学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反应为NaCl + NH3 + CO2 + H2O = NaHCO3↓ + NH4Cl。
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生产制备少量NaHCO3,将实验流程分为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
下列图示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氨气B.制取NaHCO3C.分离NaHCO3D.干燥NaHCO32、下列微粒半径比较正确的是( )A.Na+>Na B.Cl->Cl C.Ca2+>Cl-D.Mg >Na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A.硫酸钾的电离方程式:K2S04=2K++S042-B.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用单线桥表示电了转移的方向和数目:D.用电子式表示硫化钠的形成过程:4、下列过程中,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钢铁的腐蚀B.食物腐烂C.工业炼钢D.塑料老化5、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碳酸的电离方程式:H2CO3 CO32-+2 H+B.硫酸钡的电离方程式:BaSO4 Ba2++SO42-C.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H2(g)+O2(g)=H2O(l)ΔH=-285.8 kJ·mol-1D.C不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s)+O2 (g)=CO(g) △H = 110.5 kJ·mol-16、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pH为7的溶液中:Ag+、K+、SO42-、Cl-B.在由水电离出的c(OH-)=10 -13mol·L -1的溶液中:Na+、Mg2+、Cl-、I-C.在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NH4+、Fe2+、SO42-、NO3-D.在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Na+、S2-、NO3-、CO32-7、在一密闭容器中,CO和H2O混合加热到800℃达到下列平衡:CO(g)+H2O(g)CO2(g)+H2(g),K=1.0,若反应开始时CO和H2O的浓度分别为0.20mol/L和1.00mol/L,则CO转化为CO2的转化率为()A.80%B.83%C.75%D.91%8、下图,两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分别为:a极:Ag++e-=Ag b极:Fe-2e-=Fe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极材料一定为金属银B.b极一定连电源的正极C.装置中电解质溶液阳离子一定只含有Ag+D.装置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一定是Fe +2Ag+===Fe2++2Ag9、燃烧1 g乙炔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50 kJ,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C2H2(g)+5O2(g)===4CO2(g)+2H2O(l) ΔH=+50 kJ·mol-1B.C2H2(g)+14O2(g)===2CO2(g)+H2O(l) ΔH=-1300 kJC.2C2H2+5O2===4CO2+2H2O ΔH=-2 600 kJD.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600 kJ·mol-110、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时,若试验结果偏低,原因可能是A.坩埚未完全干燥B.加热过程中晶体有少量溅失C.坩埚上沾有受热不分解的杂质D.加热后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11、下列关于NO2的制取、净化、收集及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NO2B.净化NO2C.收集NO2D.尾气处理12、将等体积的甲烷与氯气混合于一集气瓶中,加盖后置于光亮处。
2020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面各图中A球系在绝缘细线的下端,B球固定在绝缘平面上,它们带电的种类以及位置已在图中标出.A球能保持静止的是()参考答案:AD2. 如图所示,磁场方向竖直向下,通电直导线ab由水平位置1绕a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到位置2,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A.数值变大,方向不变B.数值变小,方向不变C.数值不变,方向改变D.数值和方向均改变参考答案:B3. 关于磁通量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磁感应强度越大,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也越大B.磁感应强度越大,线圈面积越大,则磁通量也越大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但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D.磁通量发生变化,一定是磁场发生变化引起的参考答案:c 4. 如图所示,一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E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 正交的空间区域做竖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带负电B.粒子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C.粒子的质量为Eq/gD.粒子从圆轨道的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的时间为πE/gB参考答案:BCD5. 下列实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A.气球匀速上升B.物体沿光滑斜面自由下滑C.物体在竖直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D.汽车沿斜坡匀速向下行驶参考答案:B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一根长为0.2m的导线,通以3A的电流,当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它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是6×10-2N,当导线的长度在原位置缩短为原来的一半时,它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是_____N。
参考答案:6×10-27. 在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a是大轮边缘上的一点,b是小轮边缘上的一点。
当皮带轮匀速转动时,皮带与轮间不打滑。
a、b两点的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ωa _______ ωb(选填“>”、“=”或“<”)。
高二(上)期物理静电场周练试卷2020.09.01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空间P、Q两点处固定电荷量绝对值相等的点电荷,其中Q点处为正电荷,P、Q两点附近电场的等势线分布如图所示,a、b、c、d、e为电场中的5个点,设无穷远处电势为0,则()A. e点的电势大于0B. 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相同C. b点的电势低于d点的电势D.负电荷从a点移动到c点时电势能增加2.如图所示,a、b两点位于以负点电荷–Q(Q>0)为球心的球面上,c点在球面外,则()A.a点场强的大小比b点大B.b点场强的大小比c点小C.a点电势比b点高D.b点电势比c点低3.一电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直线由静止从A运动到B,AB间的电场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子做匀加速运动 B.电子做匀减速运动C.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 D.动能先增加后减小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0q )的粒子以速度v从MN连线上的P点水平向右射入大小为E、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
已知MN与水平方向成45°角,粒子的重力可以忽略,则粒子到达MN连线上的某点时()A. 所用时间为0mvqEB. 速度大小为03vC. 与P点的距离为222mvqED. 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5.如图所示,平行直线AA′、BB′、CC′、DD′、EE′,分别表示电势-4 V、-2 V、0 V、2 V、4V的等势面,若AB=BC=CD=DE=2cm,且与直线MN成30°角,则().A.该电场是匀强电场,场强垂直于AA′,且指向右下B.该电场是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2 V/mC.该电场是匀强电场,距C点距离为2cm的所有点中,最高电势为4 V,最低电势为-4 VD.该电场是匀强电场,距C点距离为2cm的所有点中,最高电势为2 V,最低电势为-2 V6.目前,指纹锁已普遍用于智能机、门卡等,其中有一类指纹锁的主要元件为电容式传感器,其原理是手指贴上传感器时,皮肤表面会和传感器上许许多多相同面积的小极板一一匹配成平行板电容器,每个小电容器的电容值仅取决于传感器上的极板到对应指纹表面的距离.在此过程中外接电源将为所有电容器充到一个预先设计好的电压值,然后开始用标准电流放电,再采集各电容器放电的相关信息与原储存的指纹信息进行匹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湿的手不会影响指纹解锁B.极板与指纹嵴(凸起部分)构成的电容器电容小C.极板与指纹沟(凹的部分)构成的电容器充上的电荷较多D.极板与指纹沟(凹的部分)构成的电容器放电时间较短7. 如图所示,A、B两金属板平行放置,在t=0时将电子从A板附近由静止释放(电子的重力忽略不计).分别在A、B两板间加上下列哪种电压时,有可能使电子到不了B板()8.如图,竖直面内一绝缘细圆环的上、下半圆分别均匀分布着等量异种电荷。
a、b为圆环水平直径上的两个点,c、d为竖直直径上的两个点,它们与圆心的距离均相等.则()A. a、b两点的场强相等B. a、b两点的电势相等C. c、d两点的场强相等D. c、d两点的电势相等9.↓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固定的半径为R的光滑绝缘圆形轨道,匀强电场的方向平行于轨道平面水平向左,P、Q分别为轨道上的最高点、最低点,M、N是轨道上与圆心O等高的点.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小球(可视为质点)在轨道内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电场强度E=3mg4q,要使小球能沿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轨道上运动时,动能最小的位置,电势能最大B.小球在轨道上运动时,机械能最大的位置一定在M点C.小球过Q、P点时所受轨道弹力大小的差值为6mgD.小球过Q、P点时所受轨道弹力大小的差值为7.5mg10.↓如图所示,带电小球A、B的电荷分别为QA、QB,OA=OB,都用长L的丝线悬挂在O点.静止时A、B相距为d.为使平衡时AB 间距离减为d/2,可采用以下哪些方法( )A.将小球B的质量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B.将小球B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8倍C.将小球A、B的电荷量都减小到原来的一半D.将小球A、B的电荷量都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同时将小球B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2倍11.如图所示,a、b、c、d是某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ab=cd=L,ad=bc=2L,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点电势为20 V,b点电势为24V,d点电势为12V.一个质子从b点以v0的速度射入此电场,入射方向与bc成45°,一段时间后经过c点.不计质子的重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点电势低于a点电势B.场强的方向由b指向dC.质子从b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为√2LV0D.质子从b运动到c,电场力做功为8eV12.在粗糙的斜面上固定一点电荷Q,在M点无初速度的释放带有恒定电荷的小物块,小物块在Q的电场中沿斜面运动到N点静止.则从M到 N的过程中()A.小物块所受的电场力减小B.小物块的电势能可能增加C.小物块电势能变化量的大小一定小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D.M点的电势一定高于N点的电势二、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13.(8分)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原来AB两板不带电,B极板接地,它的极板长l=0.1 m,两板间距离d=0.4 cm,现有一微粒质量m=2.0×10−6 kg,带电荷量q==1.0×10−8 C,以一定初速度从两板中央平行于极板射入,由于重力作用微粒恰好能落到A板的中点O处,取g=10 m/s2.试求:(1)带电粒子入射初速度v的大小:(2)现使电容器带上电荷,使带电微粒能从平行板电容器的右侧射出,则带电后A板的电势为多少?14.(8分)如图所示,小平板车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可以忽略大小的小物块A静止在小车B的左端,已知物块A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小车B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上表面绝缘,长度足够长;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间的库仑力不计,A、B始终都处在场强大小为E(E< μmg/Q)、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
在t=0时刻物块A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开始向小车B的右端滑行。
求:(1)物块A 的最终速度大小;(2)物块A距小车B左端的最大距离15.(12分)如图所示,在电场强度E=103 V/m的水平向左匀强电场中,有一光滑半圆形绝缘轨道竖直放置,轨道与一水平绝缘轨道MN连接,半圆轨道所在竖直平面与电场线平行,其半径R=40 cm,一带电荷量为q=+10−4 C的小滑块的质量m=40 g,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问:(1)要使小滑块恰好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C,滑块应在水平轨道上离N点多远处释放?(2)这样释放的滑块通过P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是多大?(P为半圆轨道中点)(3)小滑块经过C点后最后落地,落地点离N点的距离多大?落地时的速度是多大?16.(12分)在一柱形区域内有匀强电场,柱的横截面积是以O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AB为圆的直径,如图所示。
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带电粒子在纸面内自A点先后以不同的速度进入电场,速度方向与电场的方向垂直。
已知刚进入电场时速度为零的粒子,自圆周上的C点以速率v0穿出电场,AC与AB的夹角θ=60°。
运动中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
(1)求电场强度的大小;(2)为使粒子穿过电场后的动能增量最大,该粒子进入电场时的速度应为多大?(3)为使粒子穿过电场前后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mv0,该粒子进入电场时的速度应为多大?高二(上)期物理周练答案2020.09.011. D2. D3. D4. C5. C6.D7. B8. ABC9. BC 10. BD 11.ACD 12.AC13.解析(1)电容器不带电时,微粒做平抛运动,则有l2=v0t=d2=12gt2,联立两式得v0=l2√gd,代入数据得:v0=2.5 m/s.(2)若使微粒能从电容器右侧射出,则要求A板的电势大于0,且B板接地电势等于0,则有U AB=φA=φB=φA,A板电势最小时,微粒刚好从A板右侧边缘射出,则有l=v0t1=d2=12a1t12,且mg-qφAmind=ma1,联立以上各式得φAmin=6 V,A板电势最大时,微粒刚好从B板右侧边缘射出,则有qφAmaxd-mg=ma2,且有a2=a1,代入数据解得φAmax=10 V,综合可得6 V≤φA≤10 V.答案(1)2.5 m/s(2)6 V≤φA≤10 V14. 解答:由受力分析可知物块A和小车构成的系统合力为0,所以系统动量守恒,设两者最终速度为v,则有:mv0=(m+M)v以A为研究对象根据动能定理:−μmgx1−QEx1=12mv2−12mv02以B为研究对象根据动能定理:μmgx2+QEx2=12Mv2又:x1−x2=x x=Mmv022(M+m)(μmg+QE)15.【解析】(1)设滑块与N点的距离为L,分析滑块的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qEL−F f L−mg·2R=mv2−0由滑块的受力可知F f=μF N, F N=mg小滑块在C点时,重力提供向心力,有mg=m v2R联立上式得L=20 m。
(2)滑块到达P点时,对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得qE(L+R)−F f L−mg·R=m−0在P点F′N−qE=m联立解得F N′=1.5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滑块通过P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是1.5 N。
(3)小滑块经过C点,在竖直方向上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由2R=12gt2可得t=√4Rg=0.4 s滑块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做匀减速运动,由(1)可得v=2 m/s,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qE=ma水平方向的位移x=vt−12gt2代入解得x=0.6 m滑块落地时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大小v y=gt=4 m/s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v x=v−at=1 m/s落地时速度大小v==解得v== m/s。
【答案】(1)20 m(2)1.5 N(3)0.6 m m/s16. 【答案】(1)22mvEqR=;(2)0124vv;(3)0或0232vv【详解】(1)由题意知在A点速度为零的粒子会沿着电场线方向运动,由于q>0,故电场线由A指向C,根据几何关系可知:ACx R所以根据动能定理有:212ACqEx mv解得:22mvEqR=;(2)根据题意可知要使粒子动能增量最大则沿电场线方向移动距离最多,做AC垂线并且与圆相切,切点为D,即粒子要从D点射出时沿电场线方向移动距离最多,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根据几何关系有1sin60x R v t21cos602y R R at而电场力提供加速度有 qE ma = 联立各式解得粒子进入电场时的速度:0124v v ; (3)因为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粒子穿过电场前后动量变化量大小为mv0,即在电场方向上速度变化为v0 ,过C点做AC垂线会与圆周交于B点,故由题意可知粒子会从C点或B点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