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2019年11月整理)
- 格式:pptx
- 大小:120.35 KB
- 文档页数:12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主备人:孙新军审核人:杨世伟时间:2019年11月【考点解读】人物形象是小说表现的中心和重要载体,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是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对形象的考查,常考题型有三种:概括形象的特点、分析形象的作用、赏析塑造形象的方法。
【学习目标】了解高考常见的人物形象的考查类型,掌握答题策略,提高小说理解和解题能力。
【高考链接】(1)2019全国卷1《理水》: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2)2018全国I卷《赵一曼女士》: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3)(2016·全国2卷):“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2016·全国1卷):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一、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一)常见设问方式(1)×××是一个怎样的人物?(2)×××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析。
(3)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怎样?请简要概括(二)常用的思考角度寻找概括分析的切入点,一般从五个方面思考:(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
在但在分析时要全面,注意区别主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发展变化。
考点14 小说阅读(一)(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
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
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
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
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
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
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
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
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
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
“查的怎么样?”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
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专题02 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小说拟题技巧】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
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有:1、以人物(形象)为题,如《棋王》、《阿Q正传》2、以事件为题,如《宝玉挨打》、《失街亭》3、以地点为题,如《荷花淀》4、以线索为题,如《药》、《项链》5、以主旨(寓意、情感)为题,如《差别》、《春之声》6、以问题为题,如《丧钟为谁而鸣》【小说题目的考点】在练习题或考题中,对小说标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如下两个方面:一、小说标题的含义(双重或多重)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二、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5、具有象征意义。
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7、寄托作者情感。
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
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10、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11、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
【标题含意答题思路指津】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如《名师大讲堂》P206《梦非梦》:“如何理解小说标题‘梦非梦’的含义。
”题目的本意是“梦不是梦”,小说内容叙述的是关主任做了个梦,可现实中小李、小金并没有把它当做梦来看待(“梦非梦”的第一层含义);而后关主任竟然也把梦中的事情作为衡量、提拔下级的依据,也就是说关主任也没有把梦仅仅当做梦而已(“梦非梦”的第二层含义)。
这两层含义,实际上都是“梦非梦”在文中的指代意义。
2009年揭阳二模《黑色旅游》:“‘黑色旅游’在文中的具体内涵是指什么?”这个“黑色旅游”实际上比喻一些单位或部门组织的以监狱为“警示教育基地”,让干部们在“听犯人作报告”中得到“警示”,从而达到教育干部们廉洁奉公、抵制腐败的反腐倡廉教育效果的参观活动。
2019年高考小说专题之革命军旅小说命题人董营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山顶的海风胥得意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
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
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
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
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推打着海岸,但那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
罗布想要去看大海。
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
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
又一年征兵开始了,让罗布惊喜的是要从家乡征一批海军。
当得知这个消息时,罗布像是疯了一样,他央求阿爸一定允许他报名参军。
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罗布说:“不论是什么我都会好好干,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海军。
”罗布如愿以偿了。
当他领到水兵服的时候,他觉得梦想成真了。
那天,他在草原上飞快地狂奔,雪山在飞舞,草地在旋转。
“我听到了大海的呼唤。
”罗布的喊声,一直飞向湛蓝的天空。
新兵营在城市的郊区。
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浑厚悠远。
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
可是,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
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
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新兵要穿上水兵服。
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他总会走神,一直在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
新兵下连队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罗布不停地追问班长他能够分到哪个舰上。
班长却对他说:“所有人都要服从分配。
”罗布认真地点头。
一入伍,他就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新兵下连队那天,罗布坐上了接新兵的车。
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汽车越走离海的方向越远,最后停在了一座山顶的雷达站前。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一、小说基本概念和“三要素”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二、小说的种类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焦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6.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三、高考所选小说体裁的文体特征1.微型小说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
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
其特点有:①篇幅短小,②立意奇特,③选材小中见大,④情节完整,⑤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2.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这类小说是江苏卷的首选。
因为它与散文太相似了(命题者多点明是小说体裁),但它毕竟是小说,所以还是要按小说的阅读方法去读它(答题也是如此)。
2019年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
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
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
”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
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
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
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
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
“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
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
”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
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
”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
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
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
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
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
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
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
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
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
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铁凝小小说阅读《逃跑》附答案,逃跑铁凝⑴二十多年前,老宋从北部山区来到这个城市,这个剧团。
⑵老宋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兼烧一个开水锅炉。
水烧开,老宋站在当院,亮起大嗓喊:“水开了!”喊是有称谓的。
为了这称谓,老宋还颇费了心思:将全团干部演员职工家属统称为老师,这个称谓谁都不反感,无亲疏远近之嫌,无厚此薄彼之意。
⑶份外的事老宋也没少做。
五楼的人们说,老宋,帮我把这罐煤气扛上去吧。
三楼的人们说,老宋,我买的沙发来了,你给搭把手吧。
一楼的妇女喜欢织毛衣,就喊,老宋,给我架着毛线。
⑷他沉默寡言的时候居多。
唱小生的老夏算是老宋的好友,他只向老夏说一些家事。
他的闺女,嫁的是一个更穷的地方的懒人。
前几年那人忽然扔下老宋的闺女以及一个刚满月的孩子走了,不知去了哪里。
闺女的日子很难,处处得老宋接济。
⑸光阴像箭一样。
老夏要退了,老宋也更老了。
他开始出错,但这团的人们念着他的为人和孤单,没有辞退他。
直到有一天,老宋的腿不争气地真出了大毛病。
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尽快手术吧,保腿要紧。
老宋问得多少钱,医生说,一万五左右。
老宋对老夏说,咱们回去吧。
⑹老夏走家串户,挨门敛钱,为老宋筹集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二元人民币。
老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身子像坠入云中。
老宋数了一夜钱,即便一张两块的旧票,压在掌上也沉甸甸的。
老宋数完钱就开始想心事,难道真的要把刚刚数过的这些东西都扔给医院吗?他决心不再相信这条肿得檩梁似的腿是条病腿,为了证实自己的见解,他做起了演员练功的高难动作,形态虽然怪诞,却是悲壮。
这些动作将老宋折腾得激动不已①,直到他稀哩哗啦摔在地上。
⑺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
⑻第二天,老宋从这个剧团和这个城市消失了。
⑼老夏终于气愤起来,团里的老师们也气愤起来,老宋的不辞而别显然是愚弄了他们。
近五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归类一、考查情节的整体把握2019年全国III卷《到梨花屯去》第9题“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卷《赵一曼女士》第6题“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II卷《微纪元》第5题“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2017年全国I卷《天嚣》第5题“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2015·全国卷Ⅰ卷《马兰花》第11题第(4)小题“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2019年全国II卷《理水》第8题“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2018年全国I卷《赵一曼女士》第5题“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年全国II卷《有声电影》第5题“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分)”。
2016·全国卷Ⅱ卷《战争》第11题第(2)小题“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6·全国卷Ⅲ卷《玻璃》第11题第(3)小题“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5·全国卷Ⅰ卷《马兰花》第11题第(3)小题“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2015·全国卷Ⅱ卷《垫师老汪》第11题第(2)小题“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小说《规矩》阅读附答案规矩侯发山兄弟两个每逢遇到争打不停的事情时,就比赛跑步,以输赢来定夺。
久而久之,这似乎成了规矩。
在弟弟的印象当中,每次赛跑,哥哥总是跑不过他。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临近年关,爹去镇上赶集置办年货,顺便买回一顶新帽子。
哥儿俩高兴得不行,争抢着要戴。
哥哥说,我是老大,帽子应该让我戴。
弟弟说,我是小的,帽子应该归我。
爹把帽子举起来,看看这个,瞧瞧那个,不知道该把帽子给谁。
娘埋怨爹,说你要买买两个,买一个咋整呢?爹不自然地嘿嘿一笑,说割了肉,买了鞭炮,剩下的钱就只能买一顶帽子了。
弟弟说让我和哥赛跑,谁跑得抉,帽子就归谁戴。
爹看了看哥哥,哥哥点头同意了。
比赛路程就是村头到村尾,不足一千米的路。
比赛开始后,哥儿俩都攒足了劲,像两匹脱缰的野马撒腿就跑。
两个人的体力差不多,几乎是一前一后,当然是哥哥在前,弟弟在后。
弟弟急了,索性甩掉身上的棉袄,赤着上身跑起来在别人的惊呼声中哥哥一愣神的当口儿,弟弟超过了他。
弟弟赢了,戴上了新帽子。
哥儿俩长大以后,日子依然好不到哪儿去。
哥哥到了三十多岁还没找到媳妇儿,爹急,娘也急,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最后托人从四川领回来一个女人。
按照爹和娘的意思,这个四川女人应该给哥哥当媳妇儿,弟弟还小,以后有的是机会。
可是,弟弟不干,非要娶这个女人,甚至和爹闹,和娘吵。
弟弟说,我今年已经二十九岁了,再不结婚,过了三十岁更不好找了。
一时间,搞得家里乌烟瘴气,鸡飞狗跳。
爹愁眉不展,不住地叹气。
娘呢,想起来就掉眼泪,责怪自己没本事,让孩子跟着自己受委屈。
哥哥就提议,跟弟弟赛跑,谁跑得快谁娶这个四川女人。
哥哥比自己大六岁,不一定能跑过自己。
弟弟想了想就答应了。
既然是哥哥提议的,爹和娘也没啥好说的;再说,不管谁娶,都是他们的儿媳妇,索性任由两个孩子去折腾。
专题十三小说阅读一、(2019·原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草帽面宋梅花①甘城的这个夏天,硬是热得古怪!②这个古怪的夏天,也出了一件蹊跷事:在甘城小学旁的一个小巷内,有了一个卖热面的,也就是普通的葱花肉丝面,可人人都说硬是吃出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面的香味儿!每天晚上到了凌晨两三点了还有很多人坐在那里,吃的吃,等的等,不时有一些人来了,看了看前面那些等待的人,便习以为常地找个地儿,站的站,坐的坐,边等边聊起天来。
这成了小城夏晚的一景。
③这个推着板车卖汤面的小摊主,每天都是晚上十点准时来到这个小巷,板车蓬架上挂着一个用毛笔字写的几个黑字:草帽面。
小摊主的头上,也时时戴着一顶草帽,生意再好,也没取下来过,一直到收摊儿。
④不知不觉,巷边小摊排长队等面,在这个夏天已成为一种时尚,那些在酒馆茶馆吃多了喝腻了的客官们往往会相约一句:“走,吃碗草帽面去!”师傅很奇怪,任你长队排到多少人,他还是不紧不慢,不吭不哼,一碗一碗仔细配料,他的面条不是超市里买的那种,而是那种加工的碱水面,一天就准备那么多面,卖完后,就轻轻说了一句:“面没了!”后面的人一听说面没了,只是各自散开,毫无怨言。
只等第二个晚上来早一点便可吃到了。
草帽面好吃!香!比大闸蟹还香!且要去得早!草帽面出名了!⑤小巷有一个摆摊烤羊肉串儿的,看着草帽面生意火爆,很是羡慕,打听后得知草帽面摊主是个复员军人,曾在部队炊事班做过几年,厨艺不错。
于是悄悄观察了好几天,暗自学艺,不久便也改下起热面生意来,亦美名其曰“草帽面”,并竖了一个广告灯牌做的招牌,让人还未进巷口便可看到大大的几个字。
⑥小巷更热闹了,两家生意都好,烤羊肉串儿的摊主很高兴,做生意的谁不想赚钱,有好门路了就要跟啊!可时间只过去了两周,烤羊肉串儿的热面生意就差了起来,吃面的人宁愿排队也要等那个小摊主的热面吃。
烤羊肉串儿的纳闷了,他悄声拉住一个老吃面的人问道:“为何他的生意硬是比我好,我的面条材料和做法都和他差不多啊!”那人仔细上下打量了一下他:“你的头上没戴草帽啊!”“啥?这?都是草帽面,戴与不戴有什么关系呢?”⑦那人望了望那顶“草帽”:“关系大了!你知道吗?那人是个复员军人,曾是部队的炊事班班长,在一次抗洪抢险中差点被洪水冲走,被一块大石头挡住,才保住性命,可头皮却硬生生被揭掉了一块,再也长不出头发了,现在为了贴补家用,才晚上出摊卖面,很多人去吃面,除了他的面好吃,更多的是冲着他头上那顶草帽啊……”⑧三天后,烤羊肉串儿的老板又出摊了,不过不是热面,而仍是烤羊肉串儿,只是他身后多放了很多小塑料凳儿,很多吃面的人都可在他这儿坐坐,聊聊,渐渐地,羊肉串儿生意也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