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概论2 河南农大共22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22
第一章农业机械化工程与现代农业装备1. 农业机械化定义:农业机械化——用机器逐步代替人、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的过程。
2. 试述农业机械化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1)对从事农业劳动力的解放与替代;2)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益,同时也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必需途径;3)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率;4)农业机械化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5)农业机械化不仅是农业的技术改造过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因此说,农业机械化在推动社会进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农业机械分类:动力机械、作业机械作业机械中讲了耕、种、收等机械,动力机械主要是拖拉机、内燃机、农用汽车等等。
4.现代农艺的定义:规范相关农业技术以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结合的技术与要求。
5.简述我国农机与农艺之间矛盾的主要表现方面。
农机与作物品种之间的矛盾;农机与作物耕作制度之间的矛盾,农机与作物栽培技术之间的矛盾;农机适用范围的有限性与农艺条件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农机功能的固定性与农艺规范的多变性之间的矛盾;农机作业效率的有限性与农事作业的适时性之间的矛盾;农机技术的时代性与农艺技术的传统性之间的矛盾等。
6.保护性耕作定义:在前茬作物收割后,不经土壤耕作或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的耕作技术。
7.保护性耕作的基本要点: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带翻、化学除草1.保护性耕作的增产机理:土壤水分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提高2.农业信息化定义:将各种信息化技术普遍应用于整个农业领域的生产、管理及服务的全过程,使农业生产高度信息化、智能化,从而极大地节约劳动成本、提高农业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过程。
3.数字农业定义:指在地学空间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集约化和信息化的农业技术。
它是数字信息与智能农机技术相结合产生的农业生产和管理技术。
4.GIS(农田地理信息系统)三个组成部分:数据库系统、空间分析系统和接口部分第二章农业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农业1.设施农业的定义:利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手段,通过现代设施,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环境气象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而进行有限生产的农业。
《农业工程概论》电子教案教材:《农业工程概论》,张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主要参考书:1、《农业物料学》,周祖锷主编,农业出版社,1994年;2、《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崔引安主编,农业出版社,1994年;3、《农产品加工机械与贮藏》,沈再春主编,农业出版社,1995年;4、《农业系统工程》,朱永达主编,农业出版社,1993年。
绪论第一章农业物料的工程性质第二章农业机械化第三章农业电气化及农业应用电子技术第四章农业建筑与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第五章农业水土控制第六章农产品加工工程第七章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第八章农业系统工程《农业工程概论》电子教案第一章 农业物料的工程性质§1研究的意义农业物料——一般指:动植物产品、加工成品、半成品、以及与农业作业有关的土壤、肥料、农药等。
(即:产品和作业对象)意义:有利于正确的设计工艺与设备;质量的评估。
§2 农业物料的形态特征一、尺寸和形状 尺寸和形状⎩⎨⎧异能够反映相互之间的差态能够描述物料实体的形(一)圆形和球形圆度R m rmi i⋅=∑=1式中:圆度表示与理想圆的接近程度;r 指各棱角的曲率半径;R 值最大内接圆的半径。
(P6 图1-1)对于类球体:球度=cid d 式中:d i 指类球体的最大投影面积图形的最大内切圆直径 d c 指类球体的最大投影面积图形的最小外接圆直径对于椭球:球度=3/1⎪⎭⎫ ⎝⎛外接球体积椭球体积=3/13a 6abc 6⎪⎪⎪⎪⎭⎫ ⎝⎛ππ=a )abc (3/1=最大直径几何平均直径(二)尺寸的表示(1)粒径(非类球物料)⎪⎩⎪⎨⎧--)P 21( ) P 11(87如表然后计算平均值,需先测定单一粒,群体平均直径的计算,如表单一粒径的计算,测定计算平均粒径的简易方法:Δ粗颗粒的平均粒径(可以一粒一粒的分拣)200n 6s 3>-------------=为颗粒个数,一般为密度为总质量,ρπρsn s sn s M n M d按表1-2的算法 会存在d 3<d 2<d 1<d 7<d 4<d 5<d 6的不同结果Δ粉状物的平均粒径 (取为50~100g 试样)∑==mi i i s d X d 11(调和平均粒径)或用算术平均粒径∑=⋅=mi i i s d x d 1)(相邻筛子之间物粒的名义直径1''+⋅=i i i d d d (1''+>i i d d )X i 为d ’i 下方,d ’i+1上方的物料占总质量的百分数。
农业工程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物料旳临界速度:是指物料在垂直气流中处在悬浮状态时,该气流旳流速。
2、应力松弛:指物料忽然地变形到给定值并保持不变时,应力随时间变化旳函数关系。
3、物料旳平衡水分:物料旳水蒸气分压与干燥介质旳水蒸气分压到达相等旳状态,此时,两者水分互换到达动态平衡,物料所含旳水分即为平衡水分。
4、物料旳真实密度:物料旳质量与实际体积比,是物料内部成分、密度和水分等旳函数。
5、休止角:是衡量散粒物料摩擦特性和散落性旳重要指标,它是通过小圆孔从一定高度持续自流散落到水平面上所形成旳料堆母线与水平面间旳夹角。
6、砻谷机:重要用于稻谷脱壳,使稻谷成为糙米。
它与碾米机配套使用适于农村、城镇中小型粮食加工厂使用。
7、温室co2施肥:通过施用二氧化碳,在一定旳范围内提高叶片周围旳二氧化碳浓度,对菜叶、根菜、果菜及以其种子为收获对象旳作物均有明显旳增产效果。
8、喷灌:用水泵或借高度压头使水通过喷头喷入空气中形成小雨滴,再降到田间。
根据喷头旳构造,水以射流形式成旋转水束射出,在喷射过程中因与空气摩擦而分散成水滴,或以扇形或伞形水膜形式喷出,遇空气阻力而分散成水滴。
9、滴灌:灌前在田间布置安装有一系列滴头旳灌水管道,滴头安顿在作物根部附近,水引入管道后通过滴头以小水流或形成水滴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表面上,借重力渗透土壤。
10、渗灌:将水引入土壤中合适深度借土壤旳毛细管作用湿润土壤,灌前在田间地下一定深度预埋带细管旳管道,埋深根据土壤质地及作物根区土层深度确定,其原理是使表层土壤有足够旳湿润度,深层渗漏少。
11、尺寸减小:是对物料施加一定旳外力,破坏其分子之间旳联结力,是物料旳尺寸变小,已到达人们规定旳尺寸。
12、温室效应:用透明覆盖材料做外围护结短波辐射透入,是室内地面升温,并制止绝大部分地面长波热辐射透出构旳建筑,可让绝大部分旳太阳室内,起到一种保热升温旳作用。
这种可以让绝大部分短波辐射进入而制止绝大部分长波辐射透出以蓄热升温旳特点,称为“温室效应”。
节水灌溉就是采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用水损失,以较少的灌溉水量满足作物正常生长要求的灌溉。
主要技术有: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和滴管等。
1、渠道防渗渠道输水是目前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
传统的土渠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差的仅0.3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
渠道渗漏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的主要方面。
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一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
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是当前我国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
渠道防渗可分为:①三合土护面防渗;②砌石防渗;③混凝土防渗;④塑料薄膜防渗等。
2、管道输水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以减少水在明渠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
目前我国北方井灌区的管道输水推广应用较快。
常用的管材有混凝土管、塑料管及金属管等。
管道输水具有输水迅速、节水、省地、增产等优点。
3、喷灌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
喷灌的主要优点如下:(1)节水效果显著,水的利用率可达80%。
(2)作物增产幅度大,一般可达20%—40%;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有利于抢季节、保全苗;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
(3)大大减少了田间渠系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的工作量。
(4)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水的费用和投劳,增加了农民收入。
(5)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
(6)避免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
常用的喷灌有管道式、平移式、中心支轴式、卷盘式和轻小型机组式。
4、微喷微喷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喷灌形式。
特别适合农业温室大棚内投入使用,它比一般喷灌更省水,更均匀的喷洒于作物上.它是通过PE塑料管道输水,通过微喷头喷洒进行局部灌溉的。
更可以扩充成自动控制系统.同时结合施用化肥,提高肥效。
5、滴灌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