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
- 格式:docx
- 大小:30.54 KB
- 文档页数:7
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000一、“为什么(原因)类”【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这样说”“这样做”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意义(重要性)。
二、“认识(评价)类”【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1、“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2、“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3、“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三、“意义或影响类”【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文化意义”等。
【解题技巧】:理论依据意义(重心在意义)。
一般意义类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常用术语:1、有利于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促进我国民族文化传播,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2、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3、有利于增强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文化主权。
4、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从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6、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7、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先进文化等8、时政:有利于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实现等意义:(1)、文化的作用P9—11、P17—21(2)、文化多样性的意义P32(3)、文化传播、交流的意义P37⑷、文化创新的意义P49—50⑸、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P71、76、78—80⑹、爱国主义的重要性P74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P98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P100⑼、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P105⑽、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的重要性P109—110⑾、包容性的意义⑿、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说明弘扬儒学的意义。
选择题常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文化的创新、文化的传承等。
主观题常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创新、民族精神等。
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两点:设问分析:通过具体情境,分析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通过相关事例,考查文化传承的理由、措施,等等。
解答技巧:在知识上,要宏观把握文化的交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的创新的相互关系等相关知识的网络结构;要微观记忆各具体知识。
在答题技巧上,要根据题目意境选择合适的知识角度进行作答。
☞重点知识答题归类:【特别提醒】1、答题时要明确设问的范围,比如: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创新、民族精神……。
2、要看是哪种类型的题目,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①意义类,要用:“有利于……”;②怎样做?要用:……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创新等;③为什么?要用:“文化的作用”,最好写上文化对人、对社会的作用。
一、文化的作用1、为什么重视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或“文化软实力”)尤其是对社会的影响(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同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的发展不同。
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相互交融: A:与经济的交融:在经济发展中,a.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重要,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B:与政治的交融:a.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提高文化素养,b.随着世界多极化,世界范围内的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②文化与综合国力。
A、为什么: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必修三 文化生活简明主观题必背一、文化的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3.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对人的影响二、文化多样性: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2. 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为什么)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C 、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①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特点: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 ④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韵味。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一、文化的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具体表现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①国内: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国际: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1)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我国如何提高文化竞争力。
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5.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对【个人】①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④塑造人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生活类主观题万能答题模板1有关“文化的作用”的命题01文化的社会作用【设问模式】运用文化社会作用的知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
【答题模板】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答题要素】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02文化对人的影响【设问模式】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答题模板】来源+表现+特点+塑造人生【答题要素】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与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有关“文化创新”的命题01文化创新的举措【设问模式】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某地创新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或表达了文化创新的什么知识。
【答题模板】根本途径、主体+基本途径+正确方向【答题要素】①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02文化创新的原因【设问模式】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创新。
【答题模板】必然要求+重要意义【答题要素】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与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有关“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命题01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设问模式】为什么要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答题模板】现实要求+作用+意义【答题要素】①思想文化现状(高举火炬、极为重要的任务)。
必修三政治答题模板,必修三政治题模板篇一:政治必修三答题模板1.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作用”或“文化意义”知识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参考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材料中??(2)文化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材料中??(3)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或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材料中??(4)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材料中??(5)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材料中??(结合材料而定)(6)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材料中??(结合材料而定)(7)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结合材料而定)例1:(2019安徽)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加大了中国的影响力,增强了炎黄子孙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
(3)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
(4)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给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了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在《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创新的途径”或“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或者“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知识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参考答案:(1)立足社会实践。
文化生活常用答题语言文化影响1.文化与社会(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逐渐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个人(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对文化:有利于繁荣文化市场;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文化发展1.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必要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5)原则: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6)文化传播的途径与特点途径:商业贸易、教育、人口迁徙。
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7)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①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③有利于增进各国家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2.文化继承与发展(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的特点。
(2)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否则,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
《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逻辑例析作者:张文娟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0年第11期掌握必备知识、提高关键能力是高三复习备考的核心,总结答题方法、理清答题逻辑同样必不可少。
准确理解试题考查意图,精确调动学科知识,遵循答题逻辑,能取得理想分数。
笔者对近几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政治主观题答题逻辑进行了研究,整理出了政治主观题设问指向的特点和答题逻辑图,以供高三考生复习备考参考。
一、《文化生活》主观题设问侧重价值思辨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又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下面以202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40题第(2)题为例进行说明。
【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医疗救治工作不断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1版方案较简单,主要包括病原学特点、病例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发现与报告、治疗等方面内容。
第3版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等内容。
第7版方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增补和调整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出院标准等,并纳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新发现,形成了包括13个方面内容的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
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形成了覆盖诊疗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
中医药还走出国门助力全球抗疫,中方专家线上线下与日本、韓国、意大利、柬埔寨等国专家分享救治经验,将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译成英文并发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与世界各国共享。
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一、“为什么(原因)类”【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这样说”“这样做”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意义(重要性)。
例:1.“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作为中华民族三大传统节日的“中秋”,深厚地蕴涵了“团圆”、“和谐”的东方人伦精神。
为此文化部已将中秋节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准备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秋”申遗的原因。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中秋”申遗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中秋”申遗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中秋”特有的文化特色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例:2.华夏民族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创造了象征着东方灿烂文化的中国瓷器。
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精湛绝妙的工艺、光致茂美的质感、异彩纷呈的品类而名震寰宇,极大地丰富了民族文化和世界艺术宝库,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中国瓷器由商代原始瓷发展到东汉成熟的青瓷,至唐、宋、元、明、清各代,历经了原料配制由粗到精、坯胎由不透明到半透明、釉色由单色到多色、烧成温度由低到高、工艺技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不断进步。
装饰艺术由“素瓷”到“彩瓷”、单彩到多彩、釉下彩瓷到釉上彩瓷的长期演变,为现代瓷器艺术百花竞艳的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20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国无宁日、经济衰败、民不聊生,虽有不少有志之士与爱国的陶工及匠师们结合起来,为陶瓷的发展而拼搏努力,但整体上说,是中国瓷器艺术黯淡失色的历史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整个工艺美术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广大陶瓷美术工作者不断深入生活,探索创新,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时代气息浓郁的艺术瓷以及经济适用、朴素大方的日用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瓷器艺术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发展新时期,展现出包容性、多样性、科学性的特征,许多新工艺、新材料、新形式、新品种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原因:⑴国家对采取“保护、发展、提高” 的方针,鼓励包括陶瓷艺术在内的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⑵广大陶瓷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探索创新;⑶中国陶瓷艺术具有包容性,注重实用性;⑷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的繁荣;⑸对传统陶瓷技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⑹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启示: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是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保证;②文化工作者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文化创新;③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④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例: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
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
(9分)①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②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③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④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杨;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二、“认识(评价)类”【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1、“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2、“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3、“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例:1.社会的发展必将带来人的全面发展①以上说法是片面的——【是什么】②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社会越发展,人的物质文化条件就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同时,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就会创造得越多。
因此,我们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③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的全面提高。
社会发展并不一定带来人的全面发展——【为什么】④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⑤我们既要看到社会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又要看到个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怎么办】例;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到我国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占据了部分人的头脑。
请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为了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1)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目的之一。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为什么】(4)由此可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为了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影响,题目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是什么】例: 3、“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
(1)“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题中观点有其合理性。
(2)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文化的继承,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从头开始。
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批判性继承;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还需要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3)题目中的观点只看到文化创新的一个方面,是片面的。
例:4、加强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就能推动我国的文化创新。
(1)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在实践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但如果认为只要交流、借鉴就能推动文化创新则是不科学的。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首先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其次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再次,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必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推动我国的文化创新。
(3)要推动我国的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这是我国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还应着眼于中华文化传统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旧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还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因此,题中观点片面的。
例:5、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消除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否则气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2)由于各国、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着各国、各民族文化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和多样性。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要尊重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3)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它们是统一的,思想文化越是多样,越需要主心骨,我们不应该把两者对立起来。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
题中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三、“意义或影响类”【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 “文化意义”等。
【解题技巧】:理论依据意义(重心在意义)。
一般意义类文化生活主观题中常用术语:1、有利于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促进我国民族文化传播,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2、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3、有利于增强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文化主权。
4、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从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6、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7、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先进文化等8、时政:有利于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实现等意义:(1)文化的作用P9—11、P17—21(2)文化多样性的意义P32(3)文化传播、交流的意义P37⑷文化创新的意义P49—50⑸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P71、76、78—80⑹爱国主义的重要性P74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P98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P100⑼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P105⑽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的重要性P109—110⑾包容性的意义⑿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说明弘扬儒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