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肢体功能障碍的针灸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436.50 KB
- 文档页数:34
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胡建英,黄 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眉山医院,四川 眉山 620010)[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眉山医院收治的6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康复训练。
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使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
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使用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功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偏瘫;针刺疗法[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02-0144-02中风是因患者脑脉痹阻、气血逆乱所导致的一种疾病。
该病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的速度快。
中风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生偏瘫等后遗症。
罹患中风偏瘫可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
针刺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时常用的一种疗法。
本文主要是探讨使用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眉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在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该医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中筛选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符合中风偏瘫的诊断标准[2]。
2)临床资料完整。
3)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抑郁症或痴呆。
2)有晕针的症状。
3)中途退出本次研究。
经筛选,共有60例患者成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中有男18例,女12例;其年龄为54~72岁,平均年龄为(63.16±5.21)岁;其病程为18~56 d,平均病程为(32.54±2.73)d。
传统康复方法学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迎随补泻法中的补法是A、针尖逆着经脉,顺经而刺B、针尖逆着经脉,逆经而刺C、针尖垂直经脉,顺经而刺D、针尖顺着经脉,顺经而刺E、针尖顺着经脉,逆经而刺正确答案:D2、属于原穴的腌穴是A、足三里B、部门C、天池D、公孙E、大陵正确答案:E3、下列腌穴中,善于治疗腰痛的经外奇穴是A、腰眼B、腰阳关C、腰俞D、水沟E、命门正确答案:A4、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耳前,下关直上,当额弓的上缘凹陷处的腌穴是A、听宫B、听会C、上关D、耳门E、太阳正确答案:C5、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的月俞穴是A、腰阳关B、命门C、腰奇D、长强E、腰俞正确答案:A6、足少阳胆经穴,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的腌穴是A、委中B、阳交C、太渊D、阳陵泉E、夕卜丘正确答案:D7、治疗瘫痪等运动功能障碍以及面瘫运动性失语的头穴线是A、顶旁1线B、顶中线C、顶旁2线D、顶颠前斜线E、顶颍后斜线正确答案:D8、三阳络位于A、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和梯骨之间B、屈肘,位于肱三头肌下部,尺骨鹰嘴上2寸C、腕掌横纹上3寸,尺骨和梯骨之间D、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和挠骨之间E、腕掌横纹上2寸,尺骨和挠骨之间正确答案:A9、具有镇静、止痛、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的电针波形是A^疏密波B、疏波C、密波D、锯齿波E、断续波正确答案:C10、翳风的主治是A、失语症,构音障碍B、听觉系统功能障碍C、运动性疲劳D、胆道系统引起的胁肋疼痛E、长期制动及卧床引起的消化功能障碍正确答案:B11、肩牌的主治是A、胆道系统引起的胁肋疼痛B、听觉系统功能障碍C、失语症,构音障碍D、运动性疲劳E、长期制动及卧床引起的消化功能障碍正确答案:D12、善于治疗手指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的经外奇穴是A、少商B、八邪C、百会D、四神聪E、夹脊正确答案:B13、足阳明胃经的终止穴位是A^承泣B、迎香C、下关D、厉兑E、四白正确答案:D14、捻转补泻法中的补法是A、捻转角度小,频率快,用力重B、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C、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D、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重E、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轻正确答案:C15、大横距前正中线的距离为A、1寸B、B5寸C、2寸D、6寸E、4寸正确答案:E16、治疗中风后遗症引起的手指屈伸不利,肌肉痉挛及肘臂肩背疼痛的穴位是A、关元B、液门C、复溜D、足临泣E、三阴交正确答案:B17、下列属表里配穴的是A、太冲、阳陵泉B、太溪、太冲C、合谷、太冲D、合谷、偏历E、孔最列缺正确答案:A18、位于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即耳甲18区的耳穴是A、内分泌Bs皮质下C、三焦D、气管E、肺正确答案:A19、气至病所指A、医者施针时运功使针刺感应向着病所方向扩延和传布的现象B、医者施针于疾病所在的部位C、通过一定的手法,使针尖向着病所方向扩延和传布的现象D、通过一定的手法,使针刺感应向着病所方向扩延和传布的现象E、使针刺感应达到疾病所属的脏腑正确答案:D20、八会穴之气会是A^膈俞B、悬钟C、膻中D、太渊E、阳陵泉正确答案:C21、根据循经取穴原则的治法为A、头维治偏正头痛B、后溪治腰扭伤C、曲池退热D、合谷治面瘫E、劳宫治手心热正确答案:D22、经脉循行进人下齿中的是A、足阳明胃经B、手阳明大肠经C、足少阳胆经D、足太阴脾经E、足太阳膀胱经正确答案:B23、经外奇穴中,位于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的是A、腰阳关B、腰眼C、中极D、命门E、腰俞正确答案:B24、太白穴位于A、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B、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2寸,胫骨内侧缘后方C、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D、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E、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趾关节后缘,赤白肉际处正确答案:E25、耳部的止痛要穴是A、脑点B、内分泌C、神门D、皮质下E、耳尖正确答案:C26、足少阳胆经穴,位于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的腌穴是A、阴市B、外丘C、阴谷Ds承山E、委阳正确答案:B27、经外奇穴,位于头顶部,当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的是A、上星B、神庭C、四神聪D、四缝E、前顶正确答案:C28、提插补泻法中的泻法是A、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快,时间短B、重提轻插,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C、重插轻提,幅度大,频率慢,时间长D、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E、重提轻插,幅度小,频率快,时间短正确答案:B29、属手少阳三焦经的腌穴是A、听会B、涌泉C、耳门D、听宫E、太溪正确答案:C30、不属于双手进针法的是A、指切进针法B、提捏进针法C、舒张进针法D、弹指进针法E、夹持进针法正确答案:D31、善于治疗小儿长期营养不良引起的相应生理障碍的经外奇穴是A、八邪B、球后C、四缝D、四白E、睛明正确答案:C32、推法的应用范围是A^头面部B、胸腹部C、四肢部D、腰背部E、以上各部正确答案:E33、内关穴位于A、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槎侧腕屈肌腱之间B、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槎侧腕屈肌腱之间C、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止2寸,掌长肌腱与尺侧腕屈肌腱之间D、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4寸,掌长肌腱与尺侧腕屈肌腱之间E、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4寸,学长肌腱与槎侧腕屈肌腱之间正确答案:A34、下列不属于辅助手法的是A、刮法B、循法C、烧山火D、飞法E、弹法正确答案:C35、有关皮肤针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循经叩刺常取四肢末端部位月俞穴B、叩刺部位一般分为循经叩刺、穴位叩刺、局部叩刺C、刺激的强度要根据刺激的部位而定D、穴位叩刺常取华佗夹脊穴、阿是穴等E、局部叩刺多用于局部瘀肿疼痛及顽癣等正确答案:A36、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肩上,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中点的腌穴是A、肩井B、大椎C、肩峰D、肩醪E^风池正确答案:A37、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的腌穴是A、足临泣B、丘墟C、冲阳D、内庭E、商丘正确答案:B38、可治疗大肠蠕动功能减弱或消失的足厥阴肝经腌穴是A、中封B、大敦C、丘墟D、太冲E、曲泉正确答案:B39、经外奇穴中,位于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的是A、八邪B、后溪C、少商D、四缝E、十宣正确答案:E40、足厥阴肝经穴中,是肝经募穴,主要用于治疗肝胆疾病等消化系统疾患,对胆管口括约肌有一定调整作用的月俞穴是A、章门B、曲泉C、期门D、中都E、日月正确答案:C41、下列关于押手的说法,错误的是A、辅助刺手控制针感B、按压在穴位旁或辅助进针的手C、使毫针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弯曲D、押手即指左手E、固定穴位皮肤,使毫针能准确刺入穴位正确答案:D42、皮肤针古代称为A、“半刺〃”“浮刺”“毛刺”B、“半刺”“散刺”“毛刺”C、“豹纹刺”“浮刺”“毛刺”D、“半刺”“扬刺”“毛刺〃E、“半刺”“缪刺”“毛刺”正确答案:A43、下列情况适于用强刺激手法治疗的是A、急性疼痛B、初次针灸C、年老体弱D、妇女妊娠E、久病体虚正确答案:A44、对小儿宜尽量避免操作的月俞穴是A、卤会B、前顶C、百会D、大椎E、人中正确答案:A45、呼吸补泻法中的补法是A、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B、呼气时捻转,吸气时提插C、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D、呼气时提插,吸气时进针E、呼气时提插,吸气时捻转正确答案:C46、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舐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的月俞穴是A、承扶B、髀关C、环跳D、血海E、梁丘正确答案:C47、提插补泻法中的补法是A、重提轻插,幅度小,频率快B、重插轻提,下插时用力大、速度快,上提时用力小、速度慢C、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快D、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E、重提轻插,幅度小,频率慢正确答案:B48、适用于皮肉松软部位的毫针进针法是A、指切进针法B、指切进针法C、夹持进针法D、舒张进针法E、提捏进针法正确答案:D49、在解剖结构上,对耳屏是指A、耳垂上部,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B、分别指对耳轮上端分叉的上支和下支C、耳郭边缘向前卷曲的部分D、耳轮前下移行于耳垂的部分E、在耳轮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正确答案:A50、胃经是经脉中分支最多的一条经脉,共有分支A、5支B、7支C、3支D、6支E、4支正确答案:A51、关于理法的描述错误的是A、次数可在5~7次B、常作为四肢部的开始手法C、有“握”和“捏〃两种力量D、从肢体远端向近端操作E、只操作于四肢正确答案:D52、耳部直肠穴位于A、在三角窝前上1/3的上部B、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C、耳轮棘前上方的耳轮处D、在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E、在耳轮上,与对耳轮下脚上缘相平处正确答案:C53、下列不属于辨证选穴的是A、近视取睛明B、鼻病取列缺C、腰背痛选委中D、多梦选神门E、胃痛取足三里正确答案:A54、在足内侧,当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的月俞穴是A、大钟B、太溪C、照海D、商丘E、水泉正确答案:C55、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靓连线的中点处的腌位是A、少冲B、少海C、小海D、曲池E、尺泽正确答案:B56、推拿重手法的主要作用是A、调整阴阳B、宽胸理气C、健脾和胃D、镇静安神E、行气止痛正确答案:E57、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歌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的腌穴是A、膝阳关B、曲泉C、委阳D、阴谷E、委中正确答案:B58、呼吸补泻法中的泻法是A、吸气时出针,呼气时进针B、呼气时提插,吸气时捻转C、呼气时提插,吸气时进针D、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E、呼气时捻转,吸气时提插正确答案:D5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皮内针注意事项的是A、埋针期间,针处不可着水,以防感染B、溃疡、炎症,不明原因导致的肿块处,禁忌埋针C、慢性顽固性疾病,以及反复发作的疼痛不宜使用D、关节附近不宜埋针•,因活动时会疼痛。
针灸联合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影响通讯作者:韦玲【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时使用针灸和功能锻炼两种方法叠加的效果展开研究分析。
方法:选择80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在2023年8月-12月期间按其就诊时间早晚展开分组,对照组(40例)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40例)功能锻炼后实施针灸治疗,并对其FMA(运动功能评分)进行观察。
结果:联合治疗结束后,观察组FM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高,P<0.05。
结论:经过以上联合治疗后发现,实施针灸和功能锻炼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使其运动功能恢复,临床可广泛应用。
【关键词】针灸;功能锻炼;脑卒中偏瘫;恢复期临床上患有脑卒中疾病的人数较多,使患者生活质量及其身心健康都受到影响,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仍然会留下严重的功能障碍,应在恢复期及时接收相应的功能锻炼,加之针灸治疗,改善其生活质量[1]。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3年8月-12月,收集80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分组方式为患者的就诊时间早晚,共有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两组分别实施功能锻炼和功能锻炼+针灸治疗。
对照组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有21例、19例,年龄从40岁到80岁,年龄中值为(60.84±11.17)岁,患病时长共30-60天,时长中值为(45.11±2.67);观察组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有18例、22例,年龄从45岁到85岁,年龄中值为(65.37±11.26)岁,患病时长共35-65天,时长中值为(50.52±2.15)。
2组对比,差别小,(P>0.05),可比。
纳入标准:(1)均属于脑卒中偏瘫恢复期;(2)患者同意加入研究。
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沟通障碍;(2)患者不同意加入研究。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功能锻炼。
观察组功能锻炼之后实施针灸治疗,(1)患者病情稳定后,应早日让其下床进行功能锻炼,主要加强其肢体锻炼,锻炼其上下肢、屈膝锻炼,关节活动,行走、站立等锻炼。
中医康复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康复学的主要治疗手段不包括以下哪项?A. 针灸B. 推拿C. 手术D. 食疗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康复学的治疗原则?A. 整体观念B. 辨证施治C. 个体化治疗D. 标准化治疗答案:D3. 在中医康复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康复方法?A. 五禽戏B. 太极拳C. 瑜伽D. 八段锦答案:C4. 中医康复学中的“治未病”指的是什么?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预防疾病发生C. 治疗疾病后遗症D. 治疗慢性疾病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康复学中的常用中药?A. 人参B. 黄芪C. 丹参D. 阿司匹林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中医康复学的治疗手段包括哪些?A. 针灸B. 推拿C. 心理疗法D. 物理疗法答案:ABCD7. 中医康复学中常用的非药物疗法包括哪些?A. 拔罐B. 刮痧C. 音乐疗法D. 食疗答案:ABCD8. 下列哪些是中医康复学中的饮食调理原则?A. 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食物B. 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C. 根据疾病性质选择食物D. 根据个人口味选择食物答案:ABC三、判断题9. 中医康复学强调在治疗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药物。
答案:错误10. 中医康复学中的“形神兼养”是指在康复过程中既要注重身体锻炼,也要注重心理调适。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1. 简述中医康复学中“辨证施治”的含义。
答案:中医康复学中的“辨证施治”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病因等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12. 描述中医康复学中“治未病”的主要内容。
答案:中医康复学中的“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三个方面。
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调整生活习惯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
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初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和转变。
病后防复是指在疾病治愈后,通过适当的康复措施和生活方式调整,防止疾病复发。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11 No.3 February 202163靳三针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季殿钧1△ 陈方民1▲ 付 冠21.滨州医学院康复医学院,山东滨州 256603;2.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滨州 256603[摘要] 脑卒中在各类脑血管疾病中临床死亡率和致残率均相对较高,且多遗留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功能障碍。
靳三针疗法是全国名老中医靳瑞教授及其弟子总结创造出来的一套独特针灸疗法,近年来广泛运用于脑卒中后偏瘫、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卒中后抑郁等方面的临床治疗。
文章通过整理分析回顾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对靳三针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和总结,旨在更好地明确靳三针对脑卒中康复的积极疗效。
[关键词] 靳三针;脑卒中康复;肩手综合征;痉挛性偏瘫;吞咽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抑郁[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1)03-0063-04Application of Jin-three needles in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JI Dianjun 1 CHEN Fangmin 1 FU Guan21.Rehabilitation Medical College,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Shandong, Binzhou 256603, China;2. Rehabilitation Medical College,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Shandong, Binzhou 256603, China[Abstract] The clinical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rates of stroke in variou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re relatively high, and stroke commonly leads to leftover dysfunction of different degrees and types. Jin-three needles therapy is a serious of unique therapies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ummarized and created by Professor JIN Rui and his disciples.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speech dysfunction, swallowing dysfunction, 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post-stroke depression, etc. Through reviews and analyses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the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Jin-three needles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was expounded and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so as to better clarify the positive efficacy of Jin-three needles on stroke rehabilitation.[Key words] Jin-three needles; Stroke rehabilitation; Shoulder-hand syndrome; Spastic hemiplegia; Swallow dysfunction; Speech dysfunction; Cognitive dysfunction; Depression脑卒中是一类高发的脑血管疾病,虽然目前脑卒中的致死率得到了显著控制,但患者多在病后遗留有多种永久性的功能障碍[1]。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不同针法研究进展刘旭强【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9(033)011【总页数】4页(P151-154)【关键词】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针法; 研究进展【作者】刘旭强【作者单位】天津市河西区中医医院针灸科天津 30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2脑卒中后痉挛是引起脑卒中后高致残率的重要原因[1],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大多经历四个阶段,分别为弛缓性瘫痪、痉挛性瘫痪、相对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脑卒中急性期最初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时即表现为弛缓性瘫痪,发病约2 周后,受累肢体骨骼肌逐渐出现痉挛,痉挛状态从出现到消失一般经历3 个月左右,在此时期如误治或失治措施最佳的康复时间窗口,可导致痉挛状态的永久固化而成为后遗症。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运动模式特点为:上肢以屈肌为主动肌,下肢以伸肌为主动肌,更为重要的是在运动模式上为共同运动模式。
这种运动模式破坏了患者患侧肢体发病之前的随意运动,严重破坏了患者的独立自主生活能力。
改变这一运动模式,在发病后最短时间内恢复患肢发病前以往的分离运动成为脑卒中后偏瘫治疗的首要选择。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治疗效果显著[2]。
本文将近些年不同针法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临床报道与临床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1 拮抗肌针刺疗法拮抗肌针刺疗法是一种通过针刺拮抗肌,强化拮抗肌肌力而达到制约主动肌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一种疗法。
陈佳佳等[3]选取100 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应用拮抗肌针刺针刺,选取穴位:臑会穴、消泺穴、清冷渊穴、曲池穴、手三里穴、三阳络穴、外关穴、殷门穴、委中穴、承山穴、阳陵泉穴及悬钟穴,其中三阳络穴与阳陵泉穴、消泺穴与殷门穴分别对接电针仪。
治疗效果果表明,针刺拮抗肌穴位+电针+康复训练在临床总有效率、Brathel 指数、Fugl-Meyer 及改良Ashworth评分四方面方面均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十五种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目录1、针刺技术操作规范2、敷药技术操作规范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范4、艾灸技术操作规范5、拔罐技术操作规范6、推拿技术操作规范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范8、刮痧技术操作规范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范10、温针灸技术操作规范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范12、牵引治疗操作规范13、中频电疗技术操作规范14、热熨法操作规范15、蜡疗操作规范一、针刺技术操作规范【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进针法指切进针法1.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
2.进针角度和深度2.1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第十一章康复医学基础知识一、单选题1.康复的最终目的是使病、伤、残者() [单选题] *A.重新走向生活、工作和社会(正确答案)B.恢复生活自理的能力C.恢复躯体、心理功能D.获得受教育的权利E.重建已丧失的运动功能答案解析: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康复的最新定义是: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疾)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重新走向生活、工作和社会。
2.帮助残疾者找到合适的工作属于() [单选题] *A.医学康复B.职业康复(正确答案)C.教育康复D.心理康复E.社会康复答案解析:职业康复即恢复就业能力取得就业机会的康复,包括: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等连续的过程,最终使残疾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3.通过应用医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病伤残者实现全面康复的目标,包括药物、手术、物理疗法等治疗手段,属于下列哪种() [单选题] *A.医学康复(正确答案)B.医疗康复C.职业康复D.康复工程E.康复医学答案解析:医学康复是通过应用医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病伤残者实现全面康复的目标,包括药物、手术、物理疗法等治疗手段,是康复的首要内容和基础。
4.康复医学的宗旨不包括() [单选题] *A.改善功能障碍B.治愈疾病(正确答案)C.提高生活质量D.回归家庭E.回归社会答案解析:康复医学旨在预防和改善服务对象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回归家庭、社会、学习、工作。
5.康复医学的内容不包括() [单选题] *A.康复护理学(正确答案)B.康复评定学C.康复治疗学D.康复基础学E.社区康复学答案解析: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康复基础学、康复评定学、康复治疗学、康复临床学和社区康复学等。
6.不属于康复学科内团队成员的是() [单选题] *A.作业治疗师B.物理治疗师C.聋哑学校教师(正确答案)D.康复工程师E.社会工作者答案解析:康复学科团队的成员包括: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康复护师、心理医生、康复工程师(假肢及矫形器技师)、社会工作者等。
中医护理技术促进中风偏瘫后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进展黄允香【期刊名称】《现代临床护理》【年(卷),期】2017(016)003【总页数】4页(P72-75)【关键词】中风偏瘫;肢体功能;中医护理技术【作者】黄允香【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近年来,中风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虽加强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但致残率无下降趋势,甚至明显上升,对社会及家庭造成一定负担[1]。
中医药预防治疗中风的效果显著,并以悠久的历史在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遣方用药、作用机制等领域积累了大量文献[2]。
随着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医护理技术以其简、效、易、廉的特色,在减轻患者病痛,尤其是在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彰显优势[3],其中艾灸、穴位按摩、中药药熨等针对中风偏瘫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充分发挥专科中医护理技术特色。
本文就近年来中医护理技术在促进中风偏瘫后的肢体功能恢复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艾灸法艾灸法是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烧灼,借助灸火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深入脏腑,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之功效[4]。
艾灸具有副反应小、安全性高、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疗法[5]。
灸疗时产生的温热效应能通过穴位传入肌肉深层,直达肌腱、韧带,扩张局部血管,加速血液循环,从而有效缓解肢体痉挛[6]。
池响峰等[7]将附子、干姜、炙甘草、川芎等中药各100g,放入5000g白酒中浸泡1个月后制成扶阳药酒,对3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沿背腰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铺艾绒,并沿背腰部干毛巾喷洒扶阳药酒,喷洒95%乙醇,点火烧约20s,患者感觉到热后3s扑灭,重复以上过程6次,然后在背腰部涂擦扶阳药酒,后覆盖保鲜膜,约1h取下,隔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可激发督脉经穴及调控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有利于脑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恢复肢体功能。
第9卷第23期·总第127期2011年12月·上半月刊110脑出血中医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关键词:脑出血;中医药疗法;中医诊疗标准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1.23.073 文章编号:1672-2779(2011)-23-0110-03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非外伤性原发性脑实质内出血。
脑出血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高血压、脑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溶栓或抗凝后、瘤卒中和脑梗死后出血等,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为常见。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在血管病变基础上,血压升高使动脉破裂所致。
脑出血的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人口,在我国占急性脑血管病的30%左右。
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高的。
在脑出血中,大脑半球出血约占80%,脑干和小脑出血约占20%。
脑出血预后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病因和全身状态有关,脑干、丘脑、脑室大量出血预后差。
重症脑出血多在发病数小时至数天内因脑疝死亡,部分患者可生活自理或恢复工作。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中风病”范畴。
1 诊断依据1.1 临床表现1.1.1 症状突发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意识水平下降,重症者起病即表现为意识障1.1.2 体征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空间构象障碍、精神症状、凝视麻痹、共济失调、眼震、复视、眼睑下垂、痫性发作、四肢瘫、去脑强直、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等。
1.2 理化检查1.2.1 血液检查可有白细胞增高,血糖升高等。
1.2.2 影像学检查头颅CT:是诊断脑出血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可准确、清楚地显示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占位效应、是否破人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及周围脑组织受压的情况。
头颅CT扫描示血肿灶为高密度影,边界清楚,CT值为75~80Hu,在血肿被吸收后显示为低密度影。
头颅MRI:脑出血后的不同时期血肿的MRI表现各异。
针灸治疗面瘫详解2017-3-11 针灸治疗面瘫确实很有效果,我们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针灸取穴,还是从中医理论来着手:面瘫是风邪侵袭经络,所以治疗重点是把经络的“风”驱除掉。
中医分阴阳,取穴的时候一般以头面部阳经穴位为主,比如:印堂、阳白、四白、承浆、鱼腰、迎香、颧髎、下关、地仓、颊车等穴位,一般在面瘫局部(半边脸)上要用到10个以上的穴位,以浅刺、斜刺、透刺手法为主,除了面部取穴以外,也要配合在耳后、手上取穴。
针灸治疗面瘫的取穴,大概就是这样的原则。
各个穴位详解:印堂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头痛、通血络等功效。
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
一般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
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
这时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著。
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
常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
按压此穴可止牙痛,还有通便功能。
地仓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穴位针灸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李云① 丁莉娜① 【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针灸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联合组(n=45)。
对照组行穴位针灸治疗,联合组行穴位针灸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心理状态、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生活质量。
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7.78%)(P<0.05)。
经3个月治疗,两组主症、次症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主症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经3个月治疗,两组焦虑、抑郁、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经3个月治疗,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穴位针灸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提高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神经、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梗死后偏瘫 穴位针灸 运动想象疗法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生活能力 Effects of Acupoin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Motor Imagery Therapy on Neural Function, Motor Function and Life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LI Yun, DING Lina.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17): 077-08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cupoin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motor imagery therapy on neural function, motor function and life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were admitted to Ji’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21 to November 202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45) and the combination group (n=45).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oin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oin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motor imagery therapy. The curative effec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CM symptoms scores, mental state, neurological function, motor function, lif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mbination group (93.33%)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7.78%) (P<0.05).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main symptoms and secondary symptoms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scores of main symptoms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anxiety, depression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motor function, daily living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cupoin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motor imagery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alleviate adverse psychological emotions of patients, improve neurological and motor functions and life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Acupoin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otor imagery therapy Neural function Motor function Life abi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 Ji’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Jiangxi Province, Ji’an 343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17.018①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西 吉安 343000通信作者:李云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也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近年其发病率持续上升,占全部脑卒中的65%左右,多因心脏疾病、血栓引起,表现为运动、语言、智力等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偏瘫,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
祁三针针灸+神奇的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的神奇疗效祁三针针灸+神奇的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的神奇疗效2011-06-11 09:32:11|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本文转载自古本堂绿疗馆《祁三针针灸》一、四神针位置: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针法:针尖向外方斜刺0.8—1寸。
二、智三针穴组: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部位: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针法:针尖向下或向上平刺0.8—1寸深,捻转针法。
三、脑三针穴组:脑户穴和左右脑空穴共三穴。
位置:脑户穴在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凹陷处。
脑空:在脑户穴左右各旁1.5寸处。
主治:肢体活动障碍,躯体不平衡,后头痛。
针法:针尖向下沿皮刺0.8—1寸。
四、舌三针位置: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五、颞三针位置: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
老年性痴呆。
针法:针尖向下沿皮下平刺1.2—1.5寸。
六、定神针穴组: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位置:印堂,两眉间中点。
阳白,眉上1寸直对瞳孔。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七、晕痛针穴组:四神针、印堂、太阳。
位置:太阳在颞侧,瞳子髎穴外0.8寸凹陷中。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针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脑卒中偏瘫病人的针灸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病人的针灸康复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
对治疗组患者进行针灸康复护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治疗组患者非常满意21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1例,总体满意度为96.98%,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7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9例,总体满意度为71.88%,治疗组患者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治疗组患者腹部疼痛1例,大便硬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患者腹部疼痛3例,压疮3例,大便硬结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应用针灸康复护理方式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进行治疗,能够在改善患者基本情况的同时,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强化临床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针灸康复;护理方法[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cupunctur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thods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Methods 64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9 to Sept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all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with 3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acupuncturerehabilitation nursing,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complication rate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21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group were very satisfied, 10 were basically satisfied, 1 was dissatisfied, and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was 96.98%. 17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very satisfied, 6 were basically satisfied, 9 were dissatisfied, and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was 71.88%. Theoverall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complication rate, there were 1 case of abdominal pain, 1 case ofstool indura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6.25%. There were 3 cases of abdominal pain, 3 cases of pressure ulcer and 4 cases of stool indura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31.25%. The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can improv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patient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other complications and strengthen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It has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value.【 key words 】 stroke hemiplegia; Acupunctur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thods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中,发现受到患者自身情况的影响,他们在具有的治疗中存在很多并发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