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17.00 KB
- 文档页数:11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污染物排放系数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一、废水部分Wi=Ci×Qi×10 W——某一排放口i种污染物年排放量(公斤/年)Q——该排放口年废水排放量(万吨/年)C——该排放口i种污染物平均浓度(毫克/升)餐饮业及商场年废水排放量可按年用新鲜水量的80%计;美容、理发店和浴室等行业年废水排放量可按年用新鲜水量的85%计。
二、废气部分1、年废气排放量Q=P•BQ—某一锅炉、茶炉、大灶或工业窑炉年废气排放量(万标立方米/年)B——该锅炉、茶炉、大灶或工业窑炉年燃料消耗量(吨/年)P——该锅炉、茶炉、大灶或工业窑炉废气排放量的排放系数。
各种燃料废气排污系数2、年烟尘排放量G=B·K·(1-η)G——某一锅炉、茶炉、大灶或工业窑炉年烟尘排放量(吨年)。
B——该锅炉、茶炉、大灶或工业窑炉年燃料消耗量。
煤(吨/年);燃料油(立方米/年);燃料气(百万立方米/年)。
K——该锅炉、茶炉、大灶或工业窑炉年烟尘排放量的污染系数。
η——该锅炉、茶炉、大灶或工业窑炉除尘系统的除尘效率(%)。
其中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为80%左右,水膜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0%左右。
炉脱硫系统的脱硫效率,其中水膜除尘器脱硫效率为15~20%,旋风除尘器的脱硫效率为0。
各种燃料各种污染物排污系数计算公式:SO2排放量(吨)=2X0.8X耗煤量(吨)X煤中的含硫分(%)X(1-脱硫效率%) 其中耗煤量以1吨为基准,煤中的含硫分为1.5%,则1吨煤的SO2产生量=2X0.8X1X1.5%=0.024吨=24千克其中煤中的含硫分为1%,则1吨煤的SO2产生量=2X0.8X1X1%=0.016吨=16千克3、燃煤NOX排放量的估算:计算公式:NOX排放量(吨)=1.63X耗煤量(吨)X(燃煤中氮的含量X燃煤中氮的NOX 转化率%+0.000938)NOX排放量(吨)=1.63X耗煤量(吨)X(0.015X燃煤中氮的NOX转化率%+0.000938)其中耗煤量以1吨为基准,燃煤中氮的含量=1.5% 燃煤中氮的转化率=25%, 具体可见《排污收费制度》P122页则1吨煤的NOX排放量=1.63X1X(0.015X25%+0.000938)=0.00764吨=7.6千克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编著的《排污申报登记实用手册》―第21章第4节NOX、CO、CH化合物排放量计算‖,燃煤工业锅炉产生的NOX的计算公式如下:GNOX=B X FNOX GNOX:——NOX排放量,千克;B——耗煤量,吨FNOX——燃煤工业锅炉NOX产污排污系数,千克/吨燃煤工业锅炉NOX产污排污系数,千克/吨燃煤工业锅炉NOX产污排污系数,千克/吨二、燃油1、燃油SO2排放量的估算计算公式:SO2排放量(吨)=2X耗油量(吨)X燃油中的含硫分(%)X(1-脱硫效率%)其中耗油量以1吨为基准,油中的含硫分为2%,则1吨油的SO2产生量=2X1X2%=0.04吨=40千克2、燃油NOX排放量的估算:计算公式:NOX排放量(吨)=1.63X耗油量(吨)X(燃油中氮的含量% X燃油中氮的NOX 转化率%+0.000938)其中耗油量以1吨为基准,燃油中氮的转化率=35%, 氮的含量=0.14% 具体可见《排污收费制度》P123页则1吨油的NOX排放量=1.63X1X(0.14%X35%+0.000938)=0.00232吨=2.32千克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污染物排放系数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源强]污染物排放系数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排放量, 计算方法, 污染物, 系数排放量, 计算方法, 污染物, 系数一、废水部分Wi=Ci×Qi×10 W——某一排放口i种污染物年排放量(公斤/年)Q——该排放口年废水餐饮业及商场年废水排放量可按年用新鲜水量的80%计;美容、理发店和浴室等行业年废水排放量可按年用新鲜水量的85%计。
二、废气部分 1、年废气排放量Q=P•B Q—某一锅炉、茶炉、大灶或工业窑炉年废气排放量(万标立方米/年) B——该锅炉、茶炉、大灶或工业窑炉年燃料消耗量(吨/年) P——该锅炉、茶炉、大灶或工业窑炉废气排放量的排放系数。
各种燃料废气排污系数2、年烟尘排放量G=B·K·(1-η) G——某一锅炉、茶炉、大灶或工业窑炉年烟尘排放量(吨年)。
B——该锅炉、茶炉、大灶或工业窑炉年燃料消耗量。
煤(吨/年);燃料油(立方米/年);燃料气(百万立方米/年)。
K——该锅炉、茶炉、大灶或工业窑炉年烟尘排放量的污染系数。
η——该锅炉、茶炉、大灶或工业窑炉除尘系统的除尘效率(%)。
其中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为80%左右,水膜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0%左右。
燃煤烟尘污染系数燃料油、燃料气烟尘排污系数注:1、燃料油比重为0.92~0.98吨/立方米。
2、燃料气(指液化气)1百万立方米(常压)≈2381吨 3、各种污染物排放量 SO2排放量:W=β .B (1–ŋ) CO和NOX排放量:W=β .B W—某锅炉、茶炉、大灶或工业窑炉某种污染物年排放量(吨)β—该锅炉、茶炉、大灶或工业窑炉该种污染物燃料煤、油、燃料气的排污系数 B—该锅炉、茶炉、大灶或工业窑炉燃料年消耗量。
煤(吨/年);燃料油(立方米/年);燃料气(百万立方米/年)ŋ—该锅炉、茶炉、大灶或工业窑炉脱硫系统的脱硫效率,其中水膜除尘器脱硫效率为15~20%,旋风除尘器的脱硫效率为0。
重复用水量统计用水、排水等有关指标,必须首先对给水系统有个概略了解。
在工业生产中按给水的路线和利用程度,分为直流、循环和循序三种给水系统。
1、直流给水系统指工业生产用水由就近水源取消,水经过一次使用后便以废水形式全部或大部分排走。
其生产用水量等于企业从地下水源和地面水源取用的新鲜水量。
2、循环给水系统指使用过后的水经适当处理重新回用,不再排走。
在循环过程中所损耗的水量,须从水源取水加以补充。
3、循序给水系统是根据各车间对水质的要求,将水重复利用,将水源送来的水先供甲车间使用,甲车间使用后的水或直接送乙车间使用,或经适当处理(冷却、沉淀等)后加压送乙车间或丙车间使用,然后排放。
这种系统也叫串级给水系统。
例:某厂给水系统示意图如下甲、乙、丙车间耗新鲜水量为80吨/天丁车间耗新鲜水量为120吨/天戊车间由于采取了循环用水措施,每日仅需补充新鲜水100吨,原耗新鲜水量为1000吨/天,求该厂的重复用水量和重复用水率。
W前=80×3+120+1000=1360(吨/天)W 后=80+120+100=300(吨/天)重复用水量:W 重=W 前-W 后=1360-300=1060(吨/天) 重复用水率:ξ=%94.77%10013601060%100W W =⨯=⨯前重 另:该厂全年重复用水量=1060吨/天×全年工作日废水排放量废水排放量的计算可以使用各种流量计进行测量,如监测数据、各种流量计测得的数据和连续自动监控测得的数据等。
还可以进行系数估算法,从排污单位的新鲜用水量来估算其污水排放量。
如排污单位的新鲜水量没有进入其产品,一般其污水排放量可以估算为新鲜水量的0.8—0.9倍,如有相当部分变成产品(如啤酒、饮料行业),则其污水排放量应以新鲜水量减去转成产品数量的0.8—0.9倍,还有部分行业水的重复利用率很高,如轧钢、选矿等行业水的重复利用率都高达80%~90%,水经过多次使用,蒸发和流失都很大,这时用新鲜水量推算污水排放量时所用的系数就比较小,有时甚至会达到40%~50%。
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1.废水排放量计算对于废水排放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废水的流量和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
通常情况下,废水流量可以通过测量流入或流出废水的管道截面积以及流速来计算。
而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可以通过专业化的仪器进行化验分析。
因此,废水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废水流量与污染物浓度的乘积来获得。
2.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燃烧工艺、燃料成分、温度、排放速度、废气密度等。
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质量平衡法、体积流量法、烟囱气体抽样法等。
质量平衡法是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基于质量守恒原理,通过分析燃烧系统进出口的质量和成分,计算出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体积流量法则是根据气体通过烟囱的体积流量来计算排放量,需要监测烟囱的截面积、风速等参数。
烟囱气体抽样法则是通过抽取烟囱气体样品,经化验分析获得污染物浓度,再结合烟囱的流量计算出排放量。
3.固体废物排放量计算固体废物排放量的计算可以根据废物产生量和废物中污染物的含量进行。
废物产生量可以通过对废物的监测和统计获得,而污染物的含量则需要进行化验分析。
通过将废物产生量与污染物含量的乘积,可以计算出固体废物的排放量。
4.噪声排放量计算噪声的排放量通常以声功率级(Lw)来表示。
计算噪声排放量需了解噪声源的声源数据,如声功率级和频率特性。
噪声源的声功率级是通过实验室测试或厂商提供的数据获得的。
采用指定的计算公式,结合噪声源的声功率级和距离来计算噪声的排放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环境法规和标准进行,在实际操作中要确保准确可靠。
重复用水量统计用水、排水等有关指标,必须首先对给水系统有个概略了解。
在工业生产中按给水的路线和利用程度,分为直流、循环和循序三种给水系统。
1、直流给水系统指工业生产用水由就近水源取消,水经过一次使用后便以废水形式全部或大部分排走。
其生产用水量等于企业从地下水源和地面水源取用的新鲜水量。
2、循环给水系统指使用过后的水经适当处理重新回用,不再排走。
在循环过程中所损耗的水量,须从水源取水加以补充。
3、循序给水系统是根据各车间对水质的要求,将水重复利用,将水源送来的水先供甲车间使用,甲车间使用后的水或直接送乙车间使用,或经适当处理(冷却、沉淀等)后加压送乙车间或丙车间使用,然后排放。
这种系统也叫串级给水系统。
例:某厂给水系统示意图如下甲、乙、丙车间耗新鲜水量为80吨/天丁车间耗新鲜水量为120吨/天戊车间由于采取了循环用水措施,每日仅需补充新鲜水100吨,原耗新鲜水量为1000吨/天,求该厂的重复用水量和重复用水率。
W前=80×3+120+1000=1360(吨/天)W 后=80+120+100=300(吨/天)重复用水量:W 重=W 前-W 后=1360-300=1060(吨/天) 重复用水率:ξ=%94.77%10013601060%100W W =⨯=⨯前重 另:该厂全年重复用水量=1060吨/天×全年工作日废水排放量废水排放量的计算可以使用各种流量计进行测量,如监测数据、各种流量计测得的数据和连续自动监控测得的数据等。
还可以进行系数估算法,从排污单位的新鲜用水量来估算其污水排放量。
如排污单位的新鲜水量没有进入其产品,一般其污水排放量可以估算为新鲜水量的0.8—0.9倍,如有相当部分变成产品(如啤酒、饮料行业),则其污水排放量应以新鲜水量减去转成产品数量的0.8—0.9倍,还有部分行业水的重复利用率很高,如轧钢、选矿等行业水的重复利用率都高达80%~90%,水经过多次使用,蒸发和流失都很大,这时用新鲜水量推算污水排放量时所用的系数就比较小,有时甚至会达到40%~50%。
使用实测法计算,采用公式:废气实际排放量=排放速率x生产天数x日工作时间x10-3或废气实际排放量=排放浓度x标杆流量x生产天数x日工作时间
x10-9。
举个例子:第三季度颗粒物排放速率为3.36x10-1kg/h即0.336kg/h,排放浓度为21mg/m3,标杆流量15988m3/h,每天日工作均8小时,7-9月共工作84日。
则按排放速率计算颗粒物实际排放量=0.336x8x84x10-3=0.225792t保留小数点后5位≈0.22579t,排污浓度计算颗粒物实际排放量
=21x15988x8x84x10-9=0.2256226t保留小数点后5位,约等于0.22562t。
对废气防治措施
防治二硫化碳污染危害,应将制造和使用二硫化碳的工厂企业,设在城市郊区或人口居住较少的居民区。
工厂与居民点至少要保持1km的距离,并应建在该地区常年最小风向的上风侧和当地水源的下游,厂区周围要有充分的绿化区。
在工厂中应开展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
减少二硫化碳的用量,并防止跑、冒、滴、漏以保护工人健康和减少无组织排放。
收集含二硫化碳尾气后应用高烟囱排出,排出前应回收处理,如用冷凝器凝集二硫化碳成液体回收。
也可在通风管或排气管中放置活性碳,吸收二硫化碳。
废水中的二硫化碳,可采取中和法、混凝沉淀法及生物滤池法净化后再排放。
排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公式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大量的排气污染物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排放量进行准确的计算和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排气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公式是一个基本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控制排放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排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公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因素,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和排放时间。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因素,并给出排放量的计算公式。
1. 排放浓度。
排放浓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排放的污染物的质量与排放废气的体积之比。
通常用毫克/立方米或者克/立方米来表示。
排放浓度的计算通常需要进行现场监测或者实验室分析,以确定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2. 排放速率。
排放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排放的污染物的质量。
通常用千克/小时或者克/秒来表示。
排放速率的计算通常需要考虑排放源的特性和工艺参数,以确定单位时间内的排放量。
3. 排放时间。
排放时间是指污染物排放的持续时间。
通常用小时或者秒来表示。
排放时间的计算通常需要考虑排放源的运行时间和停机时间,以确定污染物的排放时间。
综合以上三个因素,我们可以得到排气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排放量 = 排放浓度×排放速率×排放时间。
其中,排放量的单位通常为千克、克、毫克等。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计算排放量,从而评估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除了上述基本的排放量计算公式外,还有一些特定的排放物质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比如,对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计算,需要考虑燃料的硫含量、燃烧效率等因素;对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计算,需要考虑燃烧温度、氮氧化物的生成和分解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注意到排放量的计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
排放浓度的监测和测量可能受到环境条件、仪器精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计算排放量时需要对这些误差进行合理的修正和控制。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排气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企业和监管部门对排放量进行准确的评估和监测,从而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和措施。
污染物排放量的基本计算方法解析理论上,常见的污染物排放量的基本计算方法有三种:实测法、物料衡算法和污染物排放系数法,下面就这三种方法一一阐述。
一、实测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使用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连续计算设施和仪表,直接确定污染源的排放量。
用自动监控的连续计算计量依据确定排放量是最合理和科学的计量污染物的方法。
污染源排放量的实测法计算,日常更多是使用检测计量和分析手段,测量废气,污水的流速、流量和污水及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使用环保部门认可的测量依据,通过公式计算,计算各种污染物质排放总量的统计方法:g=kqc;c=∑cq/∑q。
式中:g为污染物的排放量;q为介质流量;c为介质中污染物的浓度;k为单位换算系数。
浓度和流量的单位不一致时,单位换算系数k取不同的值。
在排污费计算总污染物的排放量单位一般取kg,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单位一般取mg/l,系数k取10;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一般取mg/l;系数k取10。
实测法包括连续监测和抽样监测,目前主要采用抽样监测方法。
测量污水和废气中污染物排放的流量及浓度。
例:某石油化工厂总排污口,某日污水的排放量为90000t,cod排放浓度为390mg/l,bod排放浓度为200mg/l,计算总排污口的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cod排放量=污水排放量×cod排放浓度/1000=90000×390/1000=35100bod排放量=污水排放量×bod排放浓度/1000=90000×200/1000=18000比如污水中的污染物数量主要采用实测法计算,实测法直接计算得到的是排放量g=kqc,去除量:g=kqc/(1-η)。
式中:q为污水排放量m;c为排放污染物的质量浓度mg/l;η为污水处理设施对该污染物的去除率;以k为单位换算系数。
关于排放单位在同一个排污口排放两种或两种以上工业废水,且每种工业废水中所含的同一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不同时,可采用如下方法计算混合排放时该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c):c=nσcqy/nσqyic=混合废水中某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l;c=不同产品废水中某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l;q=不同产品最高允许排放量m/t;y=某种产品的产量(t/d)月平均计。
附件:国控污染源排放口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根据《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使用自动监测和监督性监测数据计算工业污染源排放口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特制定本计算方法。
一、使用自动监测数据计算污染物排放量(一)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要求1.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以下简称“国控企业”)国控企业应当按照《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353-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和《污染源监控现场端建设规范》(环发〔2008〕25号)等相关规范的要求,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包括污染物浓度监测仪、流量(速)计和数采仪等)。
2.环保部门按照上述相关规范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进行验收。
3.国控企业应当依据《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 355-2007》和《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 75-2007》要求,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进行运行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台账信息,储存足够的备品备件。
4.环保部门要依据《国家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3—审核办法》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监督考核规程》(环发〔2009〕88号)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开展监督考核,并根据《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监督考核合格标志使用办法>的通知》(环办〔2010〕25号)核发设备监督考核合格标志,确定设备正常运行,自动监测数据有效。
5.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应当与环保部门能够稳定联网,实时传输数据,并保持数据一致。
6.若一季度内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捕集率小于75%时,国控企业应当更换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
每季度有效数据捕集率%=(该季度小时数-缺失数据小时数-无效数据小时数)/(该季度小时数-无效数据小时数)。
(二)数据准备1.根据《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HJ/T356-2007》和《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判别缺失或失控数据,并进行处理和补遗。
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一、固定源的排放量计算方法:固定源包括工厂、电厂、锅炉等,其排放量计算方法一般基于以下几个要素:1.初步确定排放物种类:首先需要了解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的组成、化学反应等特性,确定发生的主要污染物种类。
2.确定排放量计算基准:计算排放量时需要确定计算基准,一般有两种方法:以物质质量为基准和以生产量为基准。
(1)以物质质量为基准:按照每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化学成分和排放浓度计算物质排放量。
这需要确定物质来自源头的占比、废气排出速率等数据。
(2)以生产量为基准:根据每个产品的生产量、每个产品单位产出的废气排放量来计算总的废气排放量。
这需要考虑到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产量、排放因子等。
3.确定排放因子:排放因子是指单位产品产生的废气或废水中,其中一种污染物的供给量,通常以单位产品的排放因子来衡量。
排放因子的选择依赖于所涉及的污染物的种类、过程和设备的类型等因素,可以通过实际测量、工艺模拟或根据行业规范进行估算。
4.结合排放控制设备:固定源通常会使用排放控制设备(例如过滤器、脱硫装置等)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把排放控制设备的效率考虑进去,计算出净排放量。
5.数据采集和监测:为了准确计算污染物排放量,需要收集排放源的各项数据,如物质消耗量、物质成分分析结果、产品产量、排放控制设备的运行参数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获取实时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移动源的排放量计算方法:移动源主要包括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废气排放。
其排放量计算方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要素:1.车辆种类和数量:需要确定移动源的车辆种类(如汽车、摩托车、大型货车等)和数量,因为不同类型的车辆排放量存在差异。
2.行驶里程和速度:需要获取车辆的行驶里程和行驶速度数据,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对于计算排放量是至关重要的。
3.燃料种类和消耗量:需要了解车辆使用的燃料种类以及每辆车的燃料消耗量,这可以通过车辆的维修记录、燃料购买记录等来获取。
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1.定点污染源的排放量计算:
-燃烧排放量计算:燃烧源排放量可以通过燃烧设备的燃料消耗量、燃料的含硫量、燃烧设备的效率和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等参数来计算。
例如,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量可以通过燃烧设备的燃料消耗量和燃料的碳含量来计算。
-非燃烧排放量计算:对于非燃烧源,例如化学工厂或工业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排放量通常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原料的用量来计算的。
2.移动污染源的排放量计算:
-交通工具排放量计算:交通工具的排放量可以通过燃料消耗量、燃料类型和尾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来计算。
例如,汽车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可以通过汽车的燃料消耗量和燃料的碳含量来计算。
3.区域或国家的污染物排放量计算:
-统计数据法:基于当地或国家水、电力或燃料销售数据来估计污染物排放量。
例如,可以通过能源消耗量和燃料类型来估计区域或国家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
-排放因子法:通过衡量不同行业的平均排放水平来估计整个区域或国家的排放量。
这种方法利用行业或设备的平均排放因子来计算。
例如,通过使用工业行业的平均排放因子和该区域或国家的该行业产值来估计一些特定污染物的总排放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而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更复杂的情况。
在进行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时,应当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确保计算过程准确、完整地反映了实际的排放情况。
此外,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会有特定的相关法规和准则,进一步规定了污染物排放量计算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因此,在进行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时,还应考虑遵循相应的法规和准则。
一、“三废”排放量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三废”排放量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很多,除去实测法外(实测及其计算方法在此不作介绍),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是物料衡算法;一种是经验计算方法。
1.物料衡算法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物料量等于产品重量和物料流失量的总和。
即:ΣG=ΣG1+ΣG2式中:ΣG��投入物料量总和:ΣG1��所得产品量总和;ΣG2��物料或产品流失重量之和。
2.经验计算法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放系数与产品产量,求得“三废”及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称为经验计算法。
采用经验计算法计算水和污染物的排放量时,通常又称之为“排污系数计算法”。
排污系数是指在正常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生产某单位产品所产生的污染物数量的统计平均值或计算值。
排污系数目前使用的有二种:一种是受控排污系数,即在正常运行的污染治理设施的情况下生产某单位产品所排放的污染物的量;另一种是非控制排污系数,即在没有污染治理设施的情况下生产某单位产品排放的污染物的量。
一般情况下,非控制排放系数大于受控制排放系数,二者之差即为污染治理设施对污染物的单位产品去除量。
排污系数是在用实测、物料衡算和经验估算三种方法所获得的原始产污和排污系数的基础上,采用加权法计算出来的。
目前能查找到的工业产污和排污系数的主要参考手册有二本:一本是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组织编辑的“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
该本手册给出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轻工、电力、纺织、化工、铜铁和建材等七个工业部门根据统一的技术要求确定的不同产品,不同生产工艺,不同生产规模和不同技术水平下的产污和排污系数,包括原始系数、个体系数、一次系数、二次系数、二次系数、2000年控制系数建议值,以及国外同行业的对比数据等。
同时给出了我国主要燃煤设备(包括工艺锅炉、茶浴炉和大灶)燃煤产生烟尘、SO2、和 NOx等的产污和排污系数;另一本是从国家环保总局主持的科研项目“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系数研究”中筛选出来的“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系数手册”。
污染物排放系数及排放量计算方法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污染物排放量也随之大幅增加。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影响,重要的是建立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管机制。
而制定这些标准的基础,则是准确计算污染物排放量,其中污染物排放系数是计算绝大多数污染来源的重要参数。
污染物排放系数是什么?污染物排放系数是指单位生产、单位时间或其他指标下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量。
通常表示为 kg/ (t·a) 。
排放系数的大小与物质的性质、生产工艺、排放设备和排放控制等因素有关。
根据其排放特性,排放系数通常分为工艺排放系数和环保排放系数,前者是指工业和生产企业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的排放量,后者是指企业实施的环保治理和减排措施后的排放参数。
工艺排放系数也叫未经控制排放系数。
如何计算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通常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排放量 = 产量 ×排放系数其中,产量指单位产品产出的数量,排放系数可参考环境管理部门发布的相应行业标准。
以某污染企业为例,该企业年产某种化工产品10万吨,其工艺排放系数为2.8千克/吨,那么该企业该化工产品的年排放量为 10万吨 ×2.8千克/吨 = 28万千克。
根据不同情况,排放量也可分别计算企业日、月或季度的排放量。
在实际计算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周期计算。
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对环境、生产设备进行采样分析或对某些污染源的排放口进行实时监测,来获得污染物排放数据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准确地获得排放数据,但它需要实时监测设备、昂贵的分析系统并且监测时间和范围有限制。
2. 标准数据法标准数据法又叫标准系数法,是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已有数据计算出某些污染源的排放数据,也是目前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最常用和最经济的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需要收集历史数据并考虑生产工艺和排放控制设备的实际情况。
因此,标准数据法的计算结果比直接测量法的结果更加精确。
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的简易计算法一、燃煤1、燃煤烟尘排放量的估算计算公式为:燃煤烟尘排放量(吨)=耗煤量(吨)X煤的灰分(%)X灰分中的烟尘(%)X(1-除尘效率%)烟尘排放量(吨)/ 1- 烟尘中的可燃物(%)其中耗煤量以1吨为基准,煤的灰分以20%为例,具体可见《排污收费制度》P115页;灰分中的烟尘是指烟尘中的灰分占燃煤灰分的百分比,与燃烧方式有关,以常见的链条炉为例,15%-25%,取20%;除尘以旋风除尘为例,取80%;烟尘中的可燃物一般为15%-45%,取20%,则1吨煤的烟尘排放量=1X20%X20%X(1-80%)/1-20%=0.01吨=10千克如除尘效率85%,1吨煤烟尘排放量=7.5千克如除尘效率90%,1吨煤烟尘排放量=5千克2、燃煤SO2排放量的估算计算公式:SO2排放量(吨)=2X0.8X耗煤量(吨)X煤中的含硫分(%)X(1-脱硫效率%)其中耗煤量以1吨为基准,煤中的含硫分为1.5%,则1吨煤的SO2产生量=2X0.8X1X1.5%=0.024吨=24千克其中煤中的含硫分为1%,则1吨煤的SO2产生量=2X0.8X1X1%=0.016吨=16千克3、燃煤NOX排放量的估算计算公式::NOX排放量(吨)=1.63X耗煤量(吨)X(燃煤中氮的含量X燃煤中氮的NOX转化率% 0.000938)NOX排放量(吨)=1.63X耗煤量(吨)X(0.015X燃煤中氮的NOX 转化率% 0.000938)其中耗煤量以1吨为基准,燃煤中氮的含量=1.5% 燃煤中氮的转化率=25%, 具体可见《排污收费制度》P122页则1吨煤的NOX排放量=1.63X1X(0.015X25% 0.000938)=0.00764吨=7.6千克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编著的《排污申报登记实用手册》“第21章第4节NOX、CO、CH化合物排放量计算”,燃煤工业锅炉产生的NOX的计算公式如下:GNOX=B X FNOX GNOX:——NOX排放量,千克; B——耗煤量,吨;FNOX——燃煤工业锅炉NOX产污排污系数,千克/吨二、燃油1、燃油SO2排放量的估算计算公式:SO2排放量(吨)=2X耗油量(吨)X燃油中的含硫分(%)X(1-脱硫效率%) 其中耗油量以1吨为基准,油中的含硫分为2%,则1吨油的SO2产生量=2X1X2%=0.04吨=40千克2、燃油NOX排放量的估算计算公式:NOX排放量(吨)=1.63X耗油量(吨)X(燃油中氮的含量% X燃油中氮的NOX转化率% 0.000938)其中耗油量以1吨为基准,燃油中氮的转化率=35%, 氮的含量=0.14% 具体可见《排污收费制度》P123页则1吨油的NOX排放量=1.63X1X(0.14%X35% 0.000938)=0.00232吨=2.32千克例:经济开发区在其南部设一集中供热锅炉房,提供冬季取暖用热,并不能提供生产用汽。
填报说明一、报告期及上报时间1、年报表的报告期为当年的1月1日至12月底,报送时间为次年1月10日前。
2、季报表的报告期为每年的1月1日至3月31日、4月1日至6月30日、7月1日至9月30日、10月1日至12月31日,报送时间为每季度终了后5日内。
3、各填报单位必须按规定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送,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4、各填报单位在报送统计报表时,应附有填报说明。
表号表名备注(一)年报表环年基1-1表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3张环年(季)基2表工业企业排放废水、废气中污染物监测情况2张环年基3表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情况1张(二)定期报表环季基1表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季报表1张环年(季)基2表工业企业排放废水、废气中污染物监测情况2张(三)火电厂年报表环年基1-2表火电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4张环年(季)基2表工业企业排放废水、废气中污染物监测情况2张环年基3表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情况1张注:①一般企业只需填报项目(一)的报表,共6张表;②国控重点工业企业需填报项目(一)、(二)的报表,共9张表;③火电厂需填报项目(二)、(三)的报表,共10张表。
三、填报要求1、调查表必须用钢笔或碳素墨水笔填写。
需要用文字表述的,必须用汉字工整、清晰地填写;需要填写数字的,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表中不得留有空格,表中“—”表示不需填报。
2、填报数据如为0时要以“0”表示;没有数据或数据不详的指标以“—”表示;如数字小于规定单位,以“…”表示。
3、在填写调查表中的属性标志时,首先在选中的属性代码上划圈,然后在方格中填写代码。
每个方格中只填一位代码数字。
4、调查表中所有指标的计量单位应按规定填写,不得擅自更改。
“危险废物”的计量单位保留2位小数,其它一律保留至1位小数,监测表中污染物浓度按实际使用分析方法能够达到的位数填报。
5、各报表必须有各负责人、填表人签名盖章,并注明报出日期,加盖单位公章。
四、注意事项1、各类代码需正确填写,企业法人代码、行业类别代码、排水去向类型代码、受纳水体代码、行政区代码等各类代码需完整无误填写。
行政区代码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2公布的6位数代码填写。
行业类别代码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填写。
排水去向类型代码按《排放去向代码表》进行填写,受纳水体名称指调查单位直接排入水体的名称(如××海、××沟、××河、××港、××江、××塘等)。
排入市政管网的则填最终排入的受纳水体代码。
具体如下:行政区名称行政区代码排水去向类型代码黄石市420200 直接进入江河湖、库等水环境 B 市辖区420201 进入城市下水道(再入江河、湖、库) C 黄石港区420202 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E 西塞山区420203 直接进入污灌农田 F 下陆区420204 进入地渗或蒸发地G 铁山区420205 进入其它单位H 开发区420206 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L 阳新县420222 其他K 大冶市420281水域名称代码水域名称代码长江黄石段FC00000021 磁湖FC00000022 青山湖FC00000023 花马湖FC00000024大冶湖FC00000025 保安湖FC00000017梁子湖FC00000018 舒婆湖FC00000019 长江阳新段FC00000020 富水三溪河FC19030000富水龙港河FC190400002、企业台帐需准确完整,企业台帐主要指企业各类属性标识情况,如产品产量、单位,工业总产值,燃煤灰分,硫分,单位能耗量,单位水耗量,单位煤耗量等企业基本生产情况。
3、注重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指标偏大偏小现象是否合理。
五、备注:相关资料电子版可参见黄石市环境保护局网站()【规划财务】栏目下的【环境统计】子栏目或者【下载中心】,在环境统计工作中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人:小刘联系电话:6303064电子邮箱:xiu@重复用水量统计用水、排水等有关指标,必须首先对给水系统有个概略了解。
在工业生产中按给水的路线和利用程度,分为直流、循环和循序三种给水系统。
1、直流给水系统 指工业生产用水由就近水源取消,水经过一次使用后便以废水形式全部或大部分排走。
其生产用水量等于企业从地下水源和地面水源取用的新鲜水量。
2、循环给水系统 指使用过后的水经适当处理重新回用,不再排走。
在循环过程中所损耗的水量,须从水源取水加以补充。
3、循序给水系统 是根据各车间对水质的要求,将水重复利用,将水源送来的水先供甲车间使用,甲车间使用后的水或直接送乙车间使用,或经适当处理(冷却、沉淀等)后加压送乙车间或丙车间使用,然后排放。
这种系统也叫串级给水系统。
例:某厂给水系统示意图如下甲、乙、丙车间耗新鲜水量为80吨/天 丁车间耗新鲜水量为120吨/天戊车间由于采取了循环用水措施,每日仅需补充新鲜水100吨,原耗新鲜水量为1000吨/天,求该厂的重复用水量和重复用水率。
甲乙丙丁戊循序使用一次使用循环使用外排废水损失水新鲜水解:分别计算采取重复用水措施前后所用的新鲜水量W 前=80×3+120+1000=1360(吨/天) W 后=80+120+100=300(吨/天)重复用水量:W 重=W 前-W 后=1360-300=1060(吨/天) 重复用水率:ξ=%94.77%10013601060%100W W =⨯=⨯前重 另:该厂全年重复用水量=1060吨/天×全年工作日废水排放量废水排放量的计算可以使用各种流量计进行测量,如监测数据、各种流量计测得的数据和连续自动监控测得的数据等。
还可以进行系数估算法,从排污单位的新鲜用水量来估算其污水排放量。
如排污单位的新鲜水量没有进入其产品,一般其污水排放量可以估算为新鲜水量的0.8—0.9倍,如有相当部分变成产品(如啤酒、饮料行业),则其污水排放量应以新鲜水量减去转成产品数量的0.8—0.9倍,还有部分行业水的重复利用率很高,如轧钢、选矿等行业水的重复利用率都高达80%~90%,水经过多次使用,蒸发和流失都很大,这时用新鲜水量推算污水排放量时所用的系数就比较小,有时甚至会达到40%~50%。
还可以利用产污系数进行测算。
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多根据监测数据,一般使用实测法计算。
在使用物料衡算法和经验系数法确定排污单位的污染物的排污量时,一定要结合工业企业的生产工艺、使用的原料、生产规模、生产技术水平和污染防治设施的去除率等,才能合理反映排污量。
附: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通常采用三种方法,即实测法、物料衡算法和经验计算法。
这三种方法各有所长互为补充,应用时需区别情况适时选用。
§实测法含义:实测法是通过实际测量废水或废气的排放量及其所含污染物的浓度,计算其中某污染物的排放量。
公式:G=Q×C×TG——废水或废气中某污染物的排放量,单位:千克(Kg)Q——单位时间废水或废气的排放量,单位:立方米/小时(m3/h)或标立方米/小时(Nm3/h)C——某污染物的实测浓度,单位:毫克/升(mg/L)或毫克/标立方米(mg/Nm3)T——污染物排放时间,单位:小时(h)例:某厂共有两个污水排放口。
第一排放口每小时排放废水400吨,COD平均浓度300 mg/L;第二排放口每小时排放废水500吨,COD平均浓度120 mg/L,该厂全年连续工作,求该厂全年COD排放量。
解:该厂全年工作时间T=365×24=8760(h)G COD=(400t/h×300mg/L+500t/h×120mg/L)×8760h=(400 m3/h×300×10-6t /m3+500 m3/h×120×10-6t /m3)×8760h=1576.8t注:单位说明及换算t ——吨Kg ——千克mg/L——毫克/升1吨水=1m3mg/L=g/m3=10-3kg /m3=10-6t /m3算法:由于实测法是从实地测定中得到的数据,因而比其它方法更接近实际更比较准确,这是实测法的最主要的优点。
但是实测法必须要解决好实测时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为此,常常测定时不只测定一个浓度值而是测定多次,具有多个浓度值。
此时,对于污染物的实测浓度C的取值有两种情况:①如果废水或废气流量Q 只有一个测定值,而污染物的浓度C 反复测定多次,污染物的浓度C 取算术平均值:C =C 1+ C 2+ ……+ C n②如果废水或废气流量Q 与污染物浓度C 同时反复多次测定,此时废水或废气流量Q 取算术平均值Q ;而污染物的浓度C 则取加权算术平均值C 。
Q =Q 1+ Q 2+ ……+ Q n C =n21n n 2211Q Q Q C Q C Q C Q +⋯⋯+++⋯⋯++二氧化硫排放量煤和油类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烟气和烟尘,烟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其计算方法如下:煤炭中的全硫分包括有机硫、硫铁矿和硫酸盐,前二部分为可燃性硫,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第三部分为不可燃性硫,列入灰分。
通常情况下,可燃性硫占全硫分的70%~90%,平均取80%。
根据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知道,在燃烧中,可燃性硫氧化为二氧化硫,1克硫燃烧后生成2克二氧化硫,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O 2=SO 2根据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 G =2×80%×W×S%×(1-η)=16WS (1-η) G ——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千克(Kg ) W ——耗煤量,单位:吨(T ) S ——煤中的全硫分含量 η——二氧化硫去除率,%【注:燃油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G =20WS (1-η)】例:某厂全年用煤量3万吨,其中用甲地煤1.5万吨,含硫量0.8%,乙地煤1.5万吨,含硫量3.6%,二氧化硫去除率10%,求该厂全年共排放二氧化硫多少千克。
解:G=16×(15000×0.8+15000×3.6)×(1-10%)=16×66000×0.9=950400(千克)§经验计算法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放系数进行计算,求得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只要取得准确的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放系数,就可以使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工作大大简化。
因此,我们要通过努力,不断地调查研究,积累数据,以确定各种生产规模下的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放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