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35
中央银行保持相对独立性原因1、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其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进行服务和调控时又不能不考虑货币经济本身自有的运行规律,因而它不能完全听命于政府,须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2、中央银行和政府的任务是有所侧重的,这样就使中央银行和政府在宏观经济目标的选择上并不一定在任何条件下、任何时期都保持一致。
基于政府的职责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政府行为的出发基点往往是促进经济增长,而这极有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现象发生。
而央行的首要目标则是遵循货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保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尽管现代中央银行衍生了一系列其他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但稳定币值始终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把稳定币值作为其中央银行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
亦正是通过中央银行稳定币值的功能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制约政府过热的经济决策行为,起到经济稳定器、制动器的作用。
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以中央银行具有较高的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作为前提反面例子:3、美联储在本次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拯救措施正是建立在其最后贷款人的身份上,依靠的正是自身的经济信誉和政治上的独立性。
一旦失去独立性,将会令美国国内经济付出巨大的成本,政府的干预带来的过剩流动性将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美联储的独立性受到损害,通胀向更广泛的区域传播,不仅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将可能受到威胁,也给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带来体制性、连锁性的风险。
3.美联储的独立性对稳定市场信心至关重要,美元的强势政策将对稳定全球市场信心产生重要影响。
所以,金融危机后,美联储保持一定独立性至关重要。
美联储高度的独立性,导致了金融监管不力,引发了金融危机,但是我们要认识到,独立的货币政策也许会失误,但没有独立性的货币政策将会更加可怕。
日本的“住专事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所以,缺乏独立性的央行同样也会导致巨大的金融危机。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王玮摘要: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
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探讨由来已久,而在中国这个大背景之下又该如何看待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它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到底有何区别,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定论,本文将对其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法律中央银行是一个由政府组建的机构(在美国是联邦储备体系),负责控制国家货币供给、信贷条件,监管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
作为金融主管当局,代表政府管理金融机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特殊金融机构。
它是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主要是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总是相对的。
1一、中央银行产生发展中央银行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形成于19世纪初叶,其雏型是瑞典银行,1833年英国议会规定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为无限法偿币,标志着第一家中央银行的诞生。
19世纪初形成较完善的中央银行制度。
1920年在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会议上提出的发行银行应脱离各国政府控制的观点,成为各国建立中央银行最重要的理论根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央银行国有化成为当时改组和设立中央银行的重要原则。
同时,在保持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国家加强了控制。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加强了各国中央银行的合作,在此基础上,1945年12月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推动了各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的中央银行萌芽于20世纪初,清政府光绪年间因整理币制而成立大清银行,经理国库、发行纸币。
而后历经了北京军阀及民国间的不断调整改变。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适应度问题摘要:本文主要从央行独立性问题的背景探讨,中美央行在组织形式、机构设置、与政府关系等方面的对比,以及发达国家央行独立性建设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三方面展开论述。
最终得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欠缺的结论,并相应提出了我国中央银行加强独立性方面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比较建议央行独立性问题研究背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即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具体就是说,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最早提出要保持中央银行与政府的相对独立性,是在1920 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上,这次会议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多数交战国因增发钞票而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的经济背景下召开的。
会议提出,中央银行应摆脱政府政治上的控制,从而实行稳定的金融政策。
以此为先河,就中央银行与政府的相对独立性问题,各国学者争论不休,长达几十年。
70年代中后期以后,理论界对于央行独立性的研究只要集中于两方面——央行独立性的内涵及其衡量指标体系,央行独立性与其他变量尤其是通货膨胀间的关系。
关于其内涵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包括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选择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对独立性和为实现最终目标使用货币政策手段的独立性。
具有代表性的衡量指标有政治独立性指数(BP 指数),即央行不受政府影响独立实施货币政策的能力;GMT指数,衡量央行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独立性,包括行长任命程序、央行与各部门关系、央行的责任义务等;LVAW指数,从四个方面16个指标衡量其独立性。
在央行与其他经济变量间的关系方面国际学术界争议颇多。
以Kydland、Prescott、Barro、Gordon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央行独立性越高通胀水平越低,越有利于货币稳定;以Agell、Calmforts、Johnson、Blake、Weale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则认为即使独立的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政府仍可利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制造通货膨胀;还有人认为央行独立性取决于社会态度,因而是一个内生变量;Hayo、Hefeker(2002)提出央行独立性既不是货币稳定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其充分条件。
讨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中央银行独立性(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CBI)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所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行动的自主程度。
根据定义不难看出,中央银行独立性可分为法律独立性和实际独立性。
现代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始于Barro 和Gordon 在1983年进行的分析,他们的分析建立在Kydland和Prescott在1977年提出的时间不一致性理论之上。
除时间不一致性理论之外,政治的经济周期理论是另一个重要的支持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
通过实证研究,西方学者进一步强调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重要性。
基于强大的理论基础,各种测定央行独立性的指数应运而生。
其中,运用较多的有GMT、CWN独立性指数,由于这两种指数是在对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对于研究我国央行的意义远没有LS独立性指标的大。
中国人民银行LS独立性指标测定及与东欧转型国家的比较(一)中国人民银行LS独立性指标测定Loungani and Sheets综合了GMT、DF、CWN指标,认为经济转型国家CBI包括三方面:一是目标独立性,即中央银行法是否单独将物价稳定作为央行的主要宏观经济目标;二是经济独立性,这与GMT指标的经济独立性相同,同时与DF指标的工具独立性的狭义解释吻合;三是政治独立性,包括中央银行官员的任命及解释程序,政府参与中央银行理事会的程度及理事会成员的任期。
他们根据提出的14个问题为中央银行打分,然后根据权重的不同测算出CBI-DF指数和CBI-SIB指数。
CBI-DF指数衡量目标独立性和经济独立性,CBI-SIB指数综合三方面,但更侧重于政治独立性。
依表1所示,笔者在此对表中所列每一问题的评分做出简单解释:1.《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确定中国人民银行(简称人行)的货币政策首要目标是稳定币值,而币值实际相当于物价的倒数,所以人行的确把物价稳定作为主要宏观经济目标,但同时确立了促经济增长为终极目标,法律规定中的目标双重性问题实际上会影响人行独立性,实际操作中客观存在的目标多重性影响更为严重,所以给出一个比较保守的分数2/3。
德国中央银行即德国联邦银行是世界上独立性最强的中央银行,具体表现在:(1)独立于政府,当与政府经济政策相矛盾时,德国联邦银行以完成自己的职责为主;(2)1957年通过、1992年修改的《联邦银行法》明确规定,德国联邦银行富有保证比值稳定的基本职责,自主行使法律授予的有关货币政策的职权,不受政府指令的干涉;(3)在人事方面,德国联邦银行总裁和理事会由政府与联邦银行理事会磋商后提名,总统任命,任期八年,届满之前政府不得罢免;(4)德国联邦银行严格限制用货币发行弥补财政赤字,只允许在严格规定的限额内以非现金贷款和购买国库券的的方式向政府机构、公共财政机构提供短期贷款;(5)政府官员可出席联邦银行理事会的所有会议,无表决,但可提出将理事会决议推迟两周执行的动议(很少使用该权利)。
德国联邦银行总裁有权出席政府和财政经济政策有关的机构会议。
政府在讨论与政策有重要关系的问题时,也邀请联邦银行总裁磋商。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也属于独立性较强的类型,其较强的独立性体现在:(1)联邦储备体系对国会负责,对其报告工作;(2)根据《联邦储备法》联邦储备体系有权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总统未经国会批准,不能对联邦储备体系发出指令;(3)联邦储备体系每位成员有4年任期,理事会成员任期与总统任期错开,是总统在任期内无法更换理事会的大部分成员;(4)没有长期向政府提供融资的义务,通常情况下,财政筹资只能通过公开市场发行债券。
联邦储备体系只在特殊情况下提供规定期限内的短期融资,且需要以财政部发行的国库券作为担保。
联邦储备体系不依靠财政拨款,而将所持有的财政部债券的利息以及外汇储备利息交回财政部。
日本银行属于独立性居中的中央银行,其独立性表现在:(1)日本银行隶属于财政部,财政部长拥有对日本银行的一般业务命令权、监督命令权、官员解雇命令权,但实际上财政部并未使用这种命令权;(2)1997年4月修订的《日本银行法》规定,日本银行的根本职责是通过调节货币及金融,追求物价稳定以利国民经济的健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