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共18页PPT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817.00 KB
- 文档页数:18
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协同建设模式和经验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期刊名称】《前线》
【年(卷),期】2017(0)8
【摘要】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同时解决在京生物医药企业的原料药生产和认证的现实需求,帮助其在京津冀区域内优化布局、合理安排产业链环节,2014年5月,北京市经信委与北京市食药监局会同河北相关部门共同启动了“促进京津冀区域协作、完善首都生物医药产业链”专项工作,拟充分利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机遇,在北京周边选址建设北京生物医药专业园.【总页数】3页(P64-66)
【作者】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打造全新面貌实现跨越发展——记沧州渤海新区化工产业园区
2.沧州渤海新区某退水闸地基处理与基坑支护协同设计
3.沧州渤海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地标走进河北沧州渤海新区黄骅港综合港区物流园区
4.天津·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举办签约仪式
5.沧州渤海新区:加快打造沿海经济新引擎沧州渤海新区的发展优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日期】2021.11.01•【字号】津工信医药〔2021〕1号•【施行日期】2021.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推动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局组织编制了《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2021年11月1日(联系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生物医药产业处高杰联系电话:83608096)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天津打造“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重点之一,也是“一主两翼”产业创新格局的两“翼”之一,极具成长性和带动性。
为进一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十四五”全过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研发转化基地,根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回顾(一)发展基础与优势1. 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天津市已经建成门类完整的产业体系,在创新孵化、产业化、流通等价值链主要环节完成了布局,发展质量效益较高,增速稳定。
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600亿元,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7%。
经济效益水平在全市工业行业中名列前茅。
2. 优势产业全国领先在中药、化学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领域,产品优势继续保持,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血必净注射液、京万红软膏等中药特色产品国内知名;皮质激素、GCLE生产规模全国第一、维生素B1产业世界第一,α-2b干扰素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胰岛素生产规模亚洲最大;酶制剂、花青素和益生菌在技术水平和年产量上均居全国首位,九安医疗的电子血压计销售数量列世界第三位,国韵生物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产量位居国内首位。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9.05•【字号】京政办发〔2023〕20号•【施行日期】2023.09.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京政办发〔2023〕2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9月5日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北京教育、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更好服务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好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高位统筹、系统谋划、前瞻布局,以前沿技术能力供给引领新场景、创造新需求,工程化推进“技术-产品-标准-场景”联动迭代,系统构建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规模化的全链条未来产业生态,锚定六大领域,实施八大行动,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将北京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未来产业策源高地。
(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前瞻布局。
着眼全球科技前沿,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顶级科学家团队、领军企业“X实验室”等创新力量,加快颠覆性技术突破,提升“从0到1”原始创新能力,下好未来产业战略布局先手棋。
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引领作用,尊重产业和市场规律,加强产业规划、完善产业政策、提升产业服务,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先行先试,实现产学研用多主体联动。
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3.11.18•【文号】国函〔2023〕130号•【施行日期】2023.11.1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的批复国函〔2023〕130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商务部:你们关于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工作方案》实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我国超大市场优势,提升服务领域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开展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先行先试,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
三、北京市人民政府要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强对《工作方案》实施的组织领导,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精心组织,大胆实践,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在努力构建高标准服务业开放制度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好为全国服务业开放创新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四、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
商务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协调推进,组织开展督促和评估工作,确保《工作方案》各项改革开放措施落实到位。
五、需要暂时调整实施相关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的部分规定的,按规定程序办理。
区域经济图1 京津冀医药产业链基于产业链分析的京津冀医药产业协同发展研究王惠文 张雪姣 卜建华 北京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究一部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于2014年被提出,5年来为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强京津冀三地产业分工与协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重要支撑。
本研究旨在梳理京津冀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定位京津冀主要发展环节,进行医药产业集群转移和整合,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发展路径,提高发展效率,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医药产业;产业链;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4-0477-02一、背景2014年,总书记将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揭开了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新历程。
2015年,中央政治局正式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始正式进入了全面落实阶段。
2017年,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书记再次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为京津冀深入实施协同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
医药产业作为“高精尖”支柱产业之一,在京津冀城市群内形成产业链上的分工与协作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8年北京市医药制造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29.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212.9亿元的5.9%,同比增长15.3%,高出全市工业总产值10.9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137.1亿元,约占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4.7%。
天津市建设了天津药物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国际医药联合研究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研发体系。
河北省医药产业的优势领域是生产制造,尤其是中药原材料供应、中药饮片和化学原料药的生产等方面,目前石家庄是全国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
二、产业链分析从产业链上看,医药产业上游包括药物研发、临床实验、药物注册,中游为药物生产,下游为药物流通,如图1京津冀医药产业链。
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津南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2.26•【字号】津南政发〔2020〕2号•【施行日期】2020.0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津南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津南政发〔2020〕2号各街镇,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津南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实施方案》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0年2月26日津南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实施方案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支撑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津南,依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的通知》(津政发〔2019〕17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指示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一届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会部署,深入推动津南区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为目标,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为突破口,按照重点突出、精准施策、生态先行、持续发力的原则,强化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协同创新,加速创新型企业能级提升,开展“雏鹰—瞪羚—领军”企业评价认定,加速高成长企业梯度培育,优化平台、人才、金融、成果等要素配置,加速一流创新生态建设,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二、发展目标——企业发展能级显著提升。
到2020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00家。
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生物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邯郸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12.06•【字号】邯政字〔2019〕20号•【施行日期】2019.12.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生物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对口各单位,市政府各部门,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邯郸市生物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邯郸市人民政府2019年12月6日邯郸市生物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生物产业是指将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应用于生产及经济社会各相关领域,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统称。
大健康产业是指以优美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健康产品制造业为支撑,以健康服务业为核心,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满足社会健康需求的全产业链活动。
生物和健康产业是21世纪引领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和主要增长点,被视为全球“财富第五波”,是多数发达国家的核心产业,已经成为美国仅次于新能源产业的第二大投资重点,被日本、德国列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和重要投资方向。
本规划的生物健康产业,主要包括在邯郸规划布局发展的生物产业和融合“医、药、养、健、管、游、文”要素为一体的大健康相关产业业态。
为促进邯郸市生物健康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冀发〔2016〕4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邯郸市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目录一、基本目标和原则 (3)二、重点任务 (3)(一)建设新型网络基础设施 (3)(二)建设数据智能基础设施 (5)(三)建设生态系统基础设施 (7)(四)建设科创平台基础设施 (8)(五)建设智慧应用基础设施 (10)(六)建设可信安全基础设施 (12)三、保障措施 (13)(一)强化要素保障 (13)(二)完善标准规 (13)(三)丰富应用场景 (13)(四)优化营商环境 (14)一、基本目标和原则聚焦“新网络、新要素、新生态、新平台、新应用、新安全”六大方向,到2022年,本市基本建成具备网络基础稳固、数据智能融合、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信可控等特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基础设施,对提高城市科技创新活力、经济发展质量、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治理能力形成强有力支撑。
整体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政策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发挥社会投资主体作用,推动形成多元化参与的政企协同机制。
——场景驱动、建用协同。
以应用为牵引,聚焦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拓展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场景,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融合发展。
——夯实基础、培育生态。
充分发挥集约化、智能化建设优势,夯实基础支撑能力。
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新业态发展,构建高精尖的产业链生态系统。
——安全可控、创新发展。
鼓励协同创新,完善标准规范,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着手,全面提升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安全水平。
充分发挥创新共性平台的基础支撑作用。
二、重点任务(一)建设新型网络基础设施1. 5G网络。
扩大5G建站规模,加大5G基站选址、用电等支持力度,2020年实现5G 基站新增1.3万个,累计超过3万个,实现室外连续覆盖,五环外重点区域、典型应用场景精准覆盖。
加速推进5G独立组网核心网建设和商用。
加强5G专网基础设施建设,在特殊场景、特定领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5G专网投资建设和运营。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11.25•【字号】冀政办字〔2019〕69号•【施行日期】2019.1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冀政办字〔2019〕69号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11月25日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为全面提升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打造国内一流的产业发展生态,加快推动河北向生物医药产业强省迈进,对注册在河北省行政区域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服务的各类市场主体,制定以下支持政策。
一、破解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一)优先解决项目建设用地。
加大土地定向供给力度,对药品制剂、高端医疗器械及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精准医疗、基因检测等领域的重大生物医药项目,在符合园区规划前提下优先满足用地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
产业用地可以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方式供应。
(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有关市政府等)(二)引导大宗原料药生产能力有序集聚。
医药企业跨区搬迁生产、园区税收分享,按照省内跨行政区域“飞地”税收分享办法执行。
优化石家庄等区域大宗原料药生产布局,鼓励企业将生产能力向沧州渤海新区搬迁,实现腾笼换鸟。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药品监管局、省财政厅、省税务局,有关市政府等)(三)保障生物医药企业生产要素供应。
参照民生工程生产要素保障预案,将生物医药企业纳入天然气、电力、运输等生产要素优先保供范围,对连续性生产企业、应急药品生产企业,在电力“迎峰度夏”、天然气“迎峰度冬”及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不能轻易断电、断气,确保生产安全和药品供应。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7.21•【字号】冀政办字〔2023〕98号•【施行日期】2023.07.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冀政办字〔2023〕98号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7月21日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促进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经研究,制定如下支持措施。
一、支持研发创新(一)强化技术研发创新。
“十四五”期间,推行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制度,对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的科技型企业按规定给予资金补助。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
支持将相关横向课题列入政府科技计划,纳入主要研究者和直接参加研究者的绩效工资、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管理,做好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及评价。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税务局、省卫生健康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下同)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二)支持创新平台建设。
对晋级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平台给予300万-500万元一次性奖励性补助。
认定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给予300万元资金支持。
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择优分别给予不超过项目总投资、新增仪器设备投资30%,最高2000万元、3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支持。
对新认定为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0万元的省级资金奖励。
支持建设千升以上规模的生物药品中试服务、高端制剂中试、医疗器械工程化及药品进出口服务等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化服务平台,经认定后择优给予支持。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8.03•【字号】津科创〔2018〕87号•【施行日期】2018.08.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津科创〔2018〕87号各有关单位:为加快推进我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优化全市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市科委研究制定了《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编写提纲2018年8月3日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我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优化全市科技创新基地布局,依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国科发创〔2017〕353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功能定位技术创新中心以我市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按功能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
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市重大科技任务,以需求为导向,依托大型骨干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实施从关键技术突破到工程化、产业化的一体化推进,打造重大关键技术的供给源头、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创新高地、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的众创平台。
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求,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开展产业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艺试验和各类规范标准制定,加快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及产业化。
加强对现有市级工程技术中心评估考核和多渠道优化整合,符合条件的纳入技术创新中心等管理。
二、建设目标和原则(一)主要目标在若干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形成满足我市产业创新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技术创新网络,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催生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