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重点
- 格式:docx
- 大小:33.06 KB
- 文档页数:24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绪论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
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
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
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
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
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
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
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
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全)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基础学科。
本文将介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研究内容。
一、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有机体,即生物。
生物学的研究范畴包括生物的形态、生理、生态、进化等方面。
生物学是很具有现代性的一门学科,它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生物学注重实验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期全面深入地探究生命现象的本质。
二、生物学的种类生物学可以分为许多种类。
其中,常见的生物学种类如下:1. 动物学:研究动物的起源、分类、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
2. 植物学:研究植物的起源、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
3.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分类、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
4.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分子(主要是DNA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遗传等方面。
5.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方面。
6. 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的进化、遗传变异等方面。
7. 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与生物有关的医学问题,包括疾病的机理、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8. 生物工程学:研究运用生物技术解决人类社会问题的科学。
以上这些生物学的不同种类都有自己的研究内容和实践应用。
其中,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科学等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不仅具有理论性质,而且有着广泛的实践应用,为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了诸多好处。
三、生物学的研究内容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命现象的特性:包括有机体的生长、发育、运动、感觉、呈现形态和结构等特性。
2. 细胞结构和功能:生物结构最基本的单位是细胞,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是生物学最基础的内容,包括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及代谢过程等方面。
3. 遗传学:研究遗传现象和规律,包括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遗传等。
4. 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的进化和演化过程,包括自然选择、生物分类、演化机理、演化过程、生物多样性等。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绪论一、生物圈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生物圈(biosphere)。
二、生命的共同特性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从元素成分来看,构成形形色色生物体的元素都是普遍存在于无机界的C、H、O、N、P、S、Ca等元素,并不存在特殊的生命所特有的元素。
从分子成分来看,各种生物体除含有多种无机化合物外,还含有蛋白质、核酸、脂、糖、维生素等多种有机分子。
这些有机分子,在自然界都是生命过程的产物。
其中,有些有机分子在各种生物中都是一样的或基本一样的,如葡萄糖、A TP等;有些有机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虽然在不同的生物中有不同的组成,但构成这些大分子的单体却是一样的。
例如,构成各种生物蛋白质的单体不外20种氨基酸,各种生物核酸的单体主要也不过是8种核苷酸。
这些单体在不同生物中以相同的连接方式组成不同的蛋白质和核酸大分子。
脱氧核糖核酸(有时是核糖核酸)是一切已知生物的遗传物质,由脱氧核糖核酸组成的遗传密码在生物界一般是通用的。
各种生物用这一统一的遗传密码编制自己的基因程序,并按照这一基因程序来实现生长、发育、生殖、遗传等生命活动。
各种生物都有催化各种代谢过程的酶分子,而酶是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各种生物都是以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即A TP为贮能分子。
这些说明了生物在化学成分上存在着高度的同一性。
2、严整有序的结构生物体的各种化学成分在体内不是随机堆砌在一起,而是严整有序的。
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cell),细胞内的各结构单元(细胞器)都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线粒体有双层的外膜,有脊,脊上的大分子(酶)的排列是有序的。
生物大分子,无论如何复杂,还不是生命,只有当大分子组成一定的结构,或形成细胞这样一个有序的系统,才能表现出生命。
失去有序性,如将细胞打成匀浆,生命也就完结了。
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
在细胞这一层次之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层次。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
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
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
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
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
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
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
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
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
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
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全笔记1:生物学概述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分子水平到生态系统水平的所有生命层面。
生物学可以分为多个分支,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等。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人类健康、农业、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观察、分析、比较等。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而生命的特征是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复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是所有生命体的组成部分。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等。
物种是指具有相同遗传信息和形态特征的生物群体,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同一地区内的个体群体,生态系统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不同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
生物学的发展史包括古希腊时期的自然哲学、中世纪的阿拉伯、欧洲的启蒙运动、达尔文的进化论等重要阶段。
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受到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态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影响。
生物学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如何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如何应用生物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等。
笔记2:生物分子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等。
这些分子在生物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蛋白质是生物体内许多反应的催化物,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糖类是能量储藏和物质转运的重要分子,脂质则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分布不均,有些氨基酸在不同蛋白质中出现的频率不同。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分为四级结构,即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核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分为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两类。
核酸的主要结构为双螺旋结构,由多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而成。
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它们在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单糖可以通过链式或环式结构存在,双糖由两个单糖通过酸性或是苷键相连,多糖则由多个单糖通过糖苷键相连。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全主题:普通生物学笔记生物学是一门广阔而深奥的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机制的科学。
普通生物学是作为生物学的基础学科而应运而生的,它是探究生命作为一种现象以及生命相互关联的基础知识。
本文旨在简要介绍普通生物学的概念和内容。
一、普通生物学的概念普通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结构、功能规律的学科,包括细胞结构、细胞分化、细胞代谢、遗传学、进化论、生态学等领域,为其他生物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
二、普通生物学的内容1.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研究生命出现的历史以及不同生物种类的演化。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细胞的分类、结构、功能,以及细胞的有关生物化学反应等内容。
3.细胞代谢:研究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包括产能、合成和腐解等过程。
4.遗传学:研究遗传物质及其在遗传变异和遗传演化中的作用。
5.生态学: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
三、普通生物学的重要性普通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基础课程,它是其他生物学分支学科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学习普通生物学,可以深入理解生物的起源、演化、结构和功能。
同时,这门课程对于生物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普通生物学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门槛,它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普通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生物学是一门观察和研究生命现象和机制的科学,它采用多种手段来探索生命的奥秘。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普通生物学研究方法:1.显微镜观察:显微镜可以放大细胞和细胞器,使其变得清晰可见。
2.生化实验:生化实验可以解析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以及研究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3.遗传学实验:遗传学实验可以研究不同基因类型在生物种群中的频率分布和变异规律。
4.生态学实验:生态学实验可以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关的生态问题。
五、普通生物学的应用普通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而这些基础知识又为应用性的生物学提供了基础。
普通生物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业、医学、生态保护、食品科学、工业和生物技术等。
第1章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重点难点归纳】【要点】重点掌握生物界组构层次和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补充知识点】1.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组构系统表1-1生物界的11个组构层次2.生态系统生物部分表1-2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第1篇细胞第2章生命的化学基础【重点难点归纳】【要点】重点掌握碳元素的重要性和蛋白质的基本性质、结构和分类。
【补充知识点】1.原子组成图2-1 原子组成构架图2.人体必需的元素表2-1 人体必需的元素3.常见溶液的pH 值表2-2 常见溶液的pH 值4.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式符号 元素 占体重的质量分数/%O C H N Ca P K S Na Cl Mg氧 碳 氢 氮 钙 磷 钾 硫 钠 氯 镁65.0 18.5 9.5 3.3 1.5 1.0 0.4 0.3 0.2 0.2 0.1微量元素(少于0.01%):硼(B )、铬(Cr )、钴(Co )、铜(Cu )、氟(F )、碘(I )、铁(Fe )、锰(Mn )、钼(Mo )、硒(Se )、硅(Si )、锡(Sn )、钒(V )、锌(Zn )图2-2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式5.常见多糖比较表2-3常见多糖的比较6.常见脂质的比较表2-4常见脂质的比较7.蛋白质按功能分类表2-5蛋白质按功能分类8.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1)氨基酸通式图2-3氨基酸通式(2)20种氨基酸的分类图2-420种氨基酸根据R基团性质的分类表2-620种氨基酸符号9.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图2-5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层次图10.核酸由核苷酸组成图2-6核酸的化学组成图解图2-7核苷酸表2-7两类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第3章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重点难点归纳】一、真核细胞结构【要点】重点掌握真核细胞中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的细胞器比如线粒体和叶绿体。
二、生物膜和细胞通讯【要点】重点掌握生物膜的结构功能、流动镶嵌模型和细胞通讯的信号转导过程。
【补充知识点】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表3-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2.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控制中心(1)细胞核模式图图3-1细胞核模式图(2)染色质的组成图3-2染色质的组成(3)核小体结构图3-3核小体结构图(4)染色体图3-4染色质的层次结构图3.细胞骨架的结构和功能表3-2细胞骨架的结构和功能4.细胞壁的结构表3-3细胞壁的结构图3-5植物细胞壁第4章细胞代谢【重点难点归纳】一、能量、酶以及细胞的跨膜运输二、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要点】重点掌握酶的基本性质,影响酶活的因素,物质主动转运,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以及光合作用的碳反应。
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
特点:环状DNA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无膜,为原核生物。
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
特点:细胞核具核膜的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真菌界:真菌,包括藻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等。
特点:细胞具细胞壁,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无根、茎、叶的分化。
营腐生和寄生生活,营养方式为分解吸收型,在食物链中为复原者。
植物界: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多细胞植物。
特点: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营养方式:自养,为食物的生产者。
动物界:包括所有的多细胞动物。
特点:营养方式:异养。
为食物的消费者。
5.六界分类:我国生物学家陈世骧提出了六界分类系统:Ⅰ非细胞生物1.病毒界Ⅱ原核生物 2.细菌界3.蓝藻界Ⅲ真核生物 5.真菌界4.植物界6.动物界二、动物学及其分科(二)动物学的主要分科::::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动物学分化为许多不同的分科,主要有以下几类:动物形态学:研究动物体内外结构以及它们在个体发育和系统开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科学。
其中解剖学是研究器官构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细胞与器官的显微结构的科学,称为细胞学和组织学。
用比拟现代动物器官系统的异同来研究进化关系的,称为比拟解剖学。
研究个体发育中动物体器官系统形成过程的,称为胚胎学。
此外;研究绝灭动物在地层中的化石的,称为古动物学。
动物分类学:研究动物类群之间彼此相似或相异的程度,并分门别类,列成系统;似说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进化过程和开展规律。
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体的生活机能(如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生殖、刺激反响性等)、各种机能的变化、开展情况以及在环境条件影响下所起的反响等。
动物生态学:根据有机体与环境条件的辩证统一,研究动物的生活规律及其与环境中非生物与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
按照研究的动物对象分为原生动物学、昆虫学、寄生虫学、鱼类学、鸟类学和哺乳动物学等。
由于生物学与物理和化学的互相渗透,形成了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等边缘学科。
第一、二、三章1生物的特征:①特定的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和应激④生殖和遗传⑤生长和发育⑥进化和适应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和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8、单糖的结构和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是葡萄糖,葡糖糖和其他单糖也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
9、脂肪的功能:①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的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是磷酸。
1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
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
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①水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是极好的溶剂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和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
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普通生物学陈阅增重点笔记
普通生物学陈阅增重点笔记:
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周围由细胞膜包裹,内部含有细
胞质和细胞核。
2. 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内有细胞器,如线粒体、
高尔基体等。
3. 细胞通过分裂繁殖,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形式。
4. 生物体的组织由多个细胞组成,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5. 器官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组织组成,具有特定的功能,如心脏、肺、肝脏等。
6. 人类的基因组由DNA构成,基因是决定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7. 遗传是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过程,遗传可以分为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8. 生物的进化是指物种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进化
驱动力包括自然选择、遗传漂变等。
9. 生物体对环境的反应是通过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完成的,如视觉、
听觉、触觉等。
10.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依赖,形成生态系统。
这些是普通生物学的重点内容,对于理解生物世界和生命的基本
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生物学》陈阅增版复习提纲普通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涉及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概念。
本文将围绕《普通生物学》陈阅增版教材的内容,总结出复习提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细胞结构与功能1.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2.细胞的功能:新陈代谢、物质运输、能量转化、细胞分裂等3.细胞生命周期: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4.细胞的生物膜和内质网:结构及功能5.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的结构和功能二、遗传学1.遗传物质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2.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和分子机理3.遗传变异与突变:基因突变的种类、机制和影响4.基因表达与调控:转录调控、转译后调控的原理和过程5.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三、细胞生物化学1.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核酸等的特点和作用2.酶的结构与功能:酶的种类、催化机理、酶动力学3.能量转换和ATP合成:细胞能量代谢的基本过程和机制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应过程和产物四、生物进化1.环境选择与适应: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方式2.人类演化:人类起源和演化历程3.物种形成与演化:物种形成的方式和速率4.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生物的相似性和分子证据五、生态学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共同体、生态圈、食物链、食物网等的组成和特点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平衡、生态位、连锁反应等的作用和调控3.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分类、评价和保护4.生态环境与人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调控六、生物技术2.细胞培养技术:动植物细胞培养、干细胞技术、组织工程等的方法和意义3.生物制药和转基因生物:生物制药品生产、转基因作物的培育和应用4.生物安全与生物伦理:生物技术的道德、社会和环境影响以上就是《普通生物学》陈阅增版的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备考中更好地整理和掌握相关知识,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一、二、三章1生物的特征:①特定的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和应激④生殖和遗传⑤生长和发育⑥进化和适应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和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8、单糖的结构和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是葡萄糖,葡糖糖和其他单糖也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
9、脂肪的功能:①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的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⑥增加饱腹感.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是磷酸。
1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
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
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①水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是极好的溶剂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和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
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普通生物学(陈阅增)第一篇:生物学概述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涉及到生命起源、发展与演化、遗传与变异、生命活动、生态与环境等方面。
生物学在改变我们认识自然界的同时,也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所有生物体,从微生物到植物、动物、人类等,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环境。
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生理学、生态学、进化学、遗传学等方面。
其中,分子生物学研究生命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揭示其结构和功能;细胞学研究生命基本单位——细胞,了解其结构和功能;生理学研究生物体如何维持生存所需的各种生理过程;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进化学研究生物种类的演化和分化;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信息在遗传学和进化学中的作用等等。
生物学在现代科技和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生物技术领域,生物学的发展为以基因工程、细胞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农业生产等方面提供了新的素材。
在医学领域,生物学揭示了人类健康相关的生理和病理基础,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最后,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型学科。
在了解基本生物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将其应用在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医学健康等方面。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人类与地球的和谐发展。
第二篇:细胞生物学细胞是构成所有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对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其中真核细胞又分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的功能包括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对刺激的反应能力、分泌和吸收物质、运动、增殖等等。
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新陈代谢、细胞分裂、凋亡、细胞特化等过程。
细胞生物学不仅是一门基础研究学科,也是新药研发和治疗疾病的基础。
例如,目前在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的基因工程疗法、细胞仲裁疗法都是基于细胞生物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发展起来的。
1、特定的组织新陈代谢稳态和应激性生殖与遗传生长和发育进化和适应2、7个基本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3、生态学家惠特克提出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4,脊椎动物有4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5,不论单层上皮或复层上皮其底部都有一层基膜上上皮细胞与其下的结缔组织分隔开来。
无脊椎动物的上皮组织一般只有单层细胞,脊椎动物的上皮组织有单层的,也有多层的。
上皮组织有保护、吸收和分泌作用。
有的上皮细胞特化,具有分泌功能。
6、结缔组织由多种细胞、3种蛋白质纤维和无定形的基质构成。
结缔组织的细胞有固定的和游走的两类,固定的细胞有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等;游走的细胞有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等。
游走的细胞可以与血液中的同类细胞交换。
3种蛋白质纤维为有弹性的弹性纤维、有韧性的胶原纤维,以及分支成网的网状纤维。
7、结缔组织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致密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由密集的胶原纤维和丰富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弹性纤维和无定形基质甚少,韧带和肌腱是典型的致密结缔组织。
8、骨也是结缔组织,有骨细胞和基质细胞构成。
骨基质中有大量的钙盐沉积,因而坚硬,承重力强。
脂肪组织就是以脂肪细胞为主要成分的疏松结缔组织。
血液也是一种结缔组织。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液态的基质组成的,在血管中流遍全身。
9、脊椎动物的肌细胞分为3类:横纹肌细胞、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
10、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胞体有球形、梭形、星形等类型。
突起又分两类,一类较短而且分支多,称为树突,另一类则较长,称为轴突。
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
11、人体可以分为11个功能系统: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和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
12、只从外界吸收简单的无机物,还吸收日光作为能源,通过光合作用在体内制造有机物,提供自己本身代谢活动所需的有机物和能量,叫自养型生物。
普通生物学(General Biology)《普通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与本质及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揽了生命的各个方面,这些知识可能是比较“古老”的,也可能是比较新的科学成果但具有普遍的规律性。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整个生物界和生命科学的概况。
绪论•1 生命的特征(重点)•2 生物学的发展概况•3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重点)•4 生物学的分科•5 生物学的发展趋向(重点)•1 生命的特征•地球上生物体种类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类。
虽然它们具有不同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方式,但它们都是由细胞作为统一的基本结构单位。
•1.1 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从元素成分来看,构成生物体的元素都是普遍存在于无机界的C、H、O、N、P、S、Ca等元素,并不存在特殊的生命所特有的元素。
•从分子成分来看,各种生物体除含有多种无机化合物外,还含有蛋白质、核酸、脂、糖、维生素等多种有机分子。
•1.2 严整有序的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内的各结构单元(细胞器)都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在细胞这一层次之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层次。
它们的协调活动构成了复杂的生命系统。
•1.3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及其相伴随能量转移的过程。
•同化作用:生物体从外界摄取简单的营养物质,将其转变为构成自身的复杂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也称合成代谢。
•异化作用:而生物体把自身的复杂物质分解成简单物质排出体外,并伴随释放能量的过程,也称为分解代谢。
•1.4 生长发育•生长:通常是指生物从小到大的过程,这是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的结果。
•发育:是指生物体从受精卵(合子)到个体各部结构全部建成,直至衰老死亡的过程。
•1.5 繁殖与遗传•当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这一现象叫繁殖。
•繁殖所产生的后代,通常都与亲代相似,这一现象叫遗传,但是后代与亲代之间总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叫变异。
(1)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2)抗体(antibody)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3)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4)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免疫,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
(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异性,能抵抗同一种微生物的重复感染,不能遗传)(5)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
生物体在种系发育的长期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保护能力。
外围屏障皮肤粘膜是机体第一道防线;淋巴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以及在正常体液中的一些非特异性杀菌物质,如补体、调理素、溶菌酶、干扰素、乙型溶素、吞噬细胞杀菌素等是机体的第二道防线;(6)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组织。
成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十三分之一,相对密度为1.050~1.060,pH值为7.3~7.4,渗透压为313毫摩每升。
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内含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蛋白等各种营养成分以及无机盐、氧、激素、酶、抗体和细胞代谢产物等。
血细胞有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
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杀灭细菌,抵御炎症,参与体内免疫发生过程;血小板主要在体内发挥止血功能,血浆功能主要为营养,运输脂类,缓冲,形成渗透压,参与免疫、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7)交叉配血(主试验和副试验均不出现凝集(也不溶血)即说明受血者和供血者ABO 血型相配。
主试验和副试验都不出现凝集和溶血现象才可输血。
如果交叉配血试验的两侧都没有凝集反应,即为配血相合,可以进行输血;若献血人红细胞与受血人血清(主侧)发生凝集应禁止输血,则为配血不合,其血绝对不可输入。
第一、二、三章1生物的特征:①特定的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和应激④生殖和遗传⑤生长和发育⑥进化和适应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和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8、单糖的结构和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是葡萄糖,葡糖糖和其他单糖也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
9、脂肪的功能:①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的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是磷酸。
1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
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
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①水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是极好的溶剂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和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
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关系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
③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的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的机理等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④两个基本点:一是基因与基因产物如何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内外信号是如何传递的;二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构建和装配成细胞的结构,并使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得以进行。
⑤蛋白质组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随着一大批模式生物基因组结构的阐明,研究的重心将回归到在细胞的水平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同时对糖类的研究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1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异: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形成的细胞核,而真核就有;另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
16、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和核仁。
核被膜是包在核外的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相连;染色质是核中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含有大量的基因片段,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核仁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和RNA,产生核糖体的细胞器。
染色质和核仁都被液态的核基质所包围。
17、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内质网是由一系列囊腔和细管彼此相通,形成一个隔离与细胞溶质的膜系统。
内质网分为光面内质网和糙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上面没有糖体,是合成脂质的主要场所;糙面内质网膜上富有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以糙面内质网的功能是合成并转运蛋白质。
18、叶绿体:表明有两层膜,内部是一个悬浮在电子密度较低基质中复杂膜系统,这一膜系统由一系列排列整齐的的扁平囊组成,这些扁平囊称为内囊体。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主要功能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19、线粒体:它是由内外两层膜包被的囊状细胞器,囊内充有液态的基质,内外两膜间有空腔,外膜平整无折叠,内膜向内折入而形成突出于基质中的嵴,嵴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有利于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功能:将贮存在糖类或脂质中的化学能,转变成细胞代谢中可直接利用的能量分子——腺苷三磷酸。
20、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没有,植物细胞是由液泡、线粒体、叶绿体、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组成的;动物细胞是由线粒体、细胞膜和细胞核组成的。
21、细胞学说: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的②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能够基本相似③新细胞是由已存在上网细胞分裂而来的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④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的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作用。
22、细胞膜的膜蛋白:内在蛋白:以其疏水的部分直接与磷脂疏水部分非共价结合;外在蛋白:不与磷脂分子的疏水部分直接结合,以非共价键结合在内在蛋白的外端上或磷脂分子的亲水头上。
功能:①作为载体而将物质转运进出细胞②激素或其他化学物质的专一受体③细胞的识别作用也决定与膜表面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可以移动的,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23、细胞之间的连接类型;动物的细胞连接主要有桥粒、紧密连接、间隙连接三种类型,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连接。
第四章:细胞代谢1.酶的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另有RNA。
2.酶的作用:加速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但在反应前后并不发生变化。
3.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温度,PH值和盐的浓度,辅因子,酶抑制剂,酶激活剂。
4.生物膜的选择透性:细胞膜或质膜只允许某些离子或小分子透过,而且是常常只令一些物质进入细胞,又只令一些物质从细胞出来。
而且能够调节这些物质在细胞内的浓度。
决定因素:脂双层本身的限制和转运蛋白的专一性。
5.渗透现象:是指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6.水势:每偏摩尔体积的水的化学势。
化学势:每摩尔物质的自由能。
7.被动运输:物质通过简单扩散或易化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
8.主动运输:靠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逆着浓度梯度或化学势梯度方向的跨膜转运。
9.简单扩散:既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不需要膜蛋白协助的,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减小方向进行的物质转运方式。
10易化扩散:不需细胞提供能量,但需特异膜蛋白“协助”的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减小方向进行的物质转运方式。
11.胞吐作用:细胞先将大分子包在小泡内,然后令小泡与质膜融合,随后再将这些大分子分泌到细胞之外的过程。
12.胞吞作用:细胞质膜形成向内的小泡,把大分子和其他大的颗粒吸收进细胞的过程。
13.光合作用:①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②碳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是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生产葡萄糖的过程。
光合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形成和贮存起来的。
14.光反应: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只有叶绿素a,叶绿素b吸收的光要传递给叶绿素a后才能在光合作用中被利用;另外辅助色素还有类胡萝卜素;色素分子吸光后产生极不稳定的激发态。
15.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成绿色,在反射光下成红色的现象。
16.磷光现象: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继续放出微弱的红光的现象。
17.光系统:由叶绿素分子及其蛋白复合物、天线色素系统和电子受体等组成的单位称为光系统。
18.光反应小结:①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即造成从叶绿素分子起始的电子流动;②在电子流动过程中,通过氢离子的化学渗透,形成了ATP,电能被转化为化学能;③一些由叶绿素捕获的光能还被利用于水的裂解,又称为水的光解,氢气从水中被释放出来;④电子沿传递链最终达到电子受体NADP+,形成了还原性的NADPH,电子又再次被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于NADPH中。
19.碳反应:(葡萄糖的形成)是指叶绿体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的化学能,使二氧化碳还原成糖的过程,又称卡尔文循环。
20.细胞呼吸的过程:个(H)*,放出少量的能量,合成2个ATP,其余以热能散失,场所在细胞的基质中。
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2个分子的丙酮酸和6个分子的水中的氢全部脱下20个(H),生成6分子的二氧化碳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在前两个阶段脱下的24个(H)与6个氧气分子结合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合成34个ATP,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
2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光合:1、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
2、产生有机物糖类和氧气。
3、叶绿素等捕获光能。
4、通过光合磷酸化把光能转变为ATP。
5、水的氢主要转移到NADP+形成NADPH+H(+)。
6、糖合成过程主要利用ATP和NADPH+H(+)。
7、仅有含叶绿素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8、只有光照下才能产生。
9、发生于真核细胞的叶绿体中。
呼吸:1、以氧气和有机物为原料。
2、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有机物的化学能暂时贮存于ATP中或以热能消失。
4、通过氧化磷酸化把有机物的化学能转化为ATP。
5、有机物的氢主要转移到NAD,形成NADH+H(+)。
6、细胞活动是利用ATP 和NADH+H(+)。
7、活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8、在光照下或黑暗中都可进行。
9、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中,三羧酸循环和生物氧化发生在线粒体中。
第四章(作业:1,2,3,4,6,8T)1、人体的细胞不会用核酸作为能源。
试分析其理由。
答:核酸在细胞体内作用很重要,是遗传物质,同时有DNA和RNA ,细胞核和细胞质内都有。
如果可以利用核酸作为能源那么就必须有核酸氧化酶,这样的情况下,遗传过程中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很容易被水解。
2、乳糖催化的是乳糖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反应。
某人进行了两项实验。
第一项是用不同浓度的酶作用于10%的乳糖溶液,测定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产生半乳糖的速率),结果如下:酶浓度0% 1% 2% 4% 5% 相对反应速0 25 50 100 200率第二项是用相同浓度的酶作用于不同浓度的乳糖溶液,其结果如下:乳糖浓度0% 5% 10% 20% 30%0 25 50 65 65相对反应速率试分别解释反应速率和酶浓度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提示:以反应速率对浓度作图。
)答:反应体系中底物的浓度一定时,酶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是一种线性关系,随着酶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增加。
反应体系中酶的浓度一定时,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直至底物过剩,此时底物的浓度不再影响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最大。
3、曾一度认为二硝基酚(DNP)有助于人体减肥,接下来发现此药不安全,因此禁用。
DNP的作用是使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增加,因而磷酸化与电子传递不能耦联。
试说明DNP何以能使人体重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