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调整
- 格式:docx
- 大小:81.52 KB
- 文档页数:2
权益法下对被投资方净利润的调整(原创实用版)目录一、权益法下对被投资方净利润的调整概念二、调整原因及方法1.存货成本调整2.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三、具体调整实例四、权益法下净利润调整的影响五、总结正文一、权益法下对被投资方净利润的调整概念权益法是一种会计处理方法,用于处理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
在权益法下,投资方需要根据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以确保投资方的财务报表准确反映其在被投资单位中所享有的权益。
二、调整原因及方法1.存货成本调整在权益法下,投资方需要根据被投资单位的存货成本进行调整。
原因在于,被投资单位可能按照账面价值进行存货成本结转,而投资方在购买股权时,通常会以公允价值入账。
因此,如果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投资方需要补提相对应的成本。
具体调整方法如下:净利润 - (公允价值 - 账面价值)×出售率2.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在权益法下,投资方需要根据被投资单位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进行调整。
原因在于,被投资单位的资产和负债可能会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
投资方需要根据这种差异,调整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
具体调整方法如下:净利润 - (公允价值 - 账面价值)×(1 -所得税率)三、具体调整实例假设投资方 A 购买了被投资方 B 30% 的股权,投资时,B 公司的存货在 A 公司的成本为 1200 万元,而在 B 公司的账面价值为 700 万元。
当 B 公司出售存货时,对于 A 公司而言,多计了利润,多计的利润为(1200-700)80%,因为出售的是 80% 的存货。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方A 需要根据存货成本的差异,调整被投资方B 的净利润。
四、权益法下净利润调整的影响权益法下对被投资方净利润的调整,会影响投资方和被投资方的财务报表。
对于投资方而言,调整后的净利润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其在被投资单位中所享有的权益;对于被投资方而言,调整后的净利润则能更好地反映其经营成果。
ACCOUNTING LEARNING145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股权稀释后对被投资单位仍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下的账务处理探讨文/安小燕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因被投资单位增发股份原因造成投资单位股权被动稀释,但对被投资单位仍具有重大影响,仍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情况下,怎样进行账务处理?这一问题在2006年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答案屡有变化,至今仍有争议。
本文主要涉及账务处理变化历史、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分录以及目前存在争议情况三方面。
一、账务处理变化历史关于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因被投资单位增发股份原因造成投资单位股权被动稀释,但对被投资单位仍具有重大影响,怎样账务处理这一问题,最早的依据是2006版的企业会计准则。
相关的规定是,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除被投资单位净损益以外,其他的所有者权益科目的变动,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所有者权益。
因此,在2006年至2011年期间,这类情况的账务处理一般是计提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然而,证监会《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1年第1期中有不同的答案,认为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持股比例下降部分视同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按新的持股比例确认归属于本公司的被投资单位增发股份导致的净资产增加份额,与应结转持股比例下降部分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但是,2014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并没有按照上面证监会的《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进行修改,其第十一条,仍然基本维持了2006年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方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所有者权益。
”而修订后的2号准则应用指南,更是把影响的会计科目确认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至此,应该算是尘埃落定了吧?毕竟,准则不会很频繁的修改,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股权被动稀释后对被投资单位仍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下,影响的科目应该是“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的要点权益法核算的要点(1)初始投资成本与入账价值初始投资成本是投资时点确定的,入账价值是最终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成本。
只有在权益法核算时,二者才会有不一致的情况,因为在权益法下,要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的净资产份额,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的净资产份额时,要对初始投资成本进行调整,使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等于应享有的被投资方净资产份额。
(2)对净利润的调整主要包括投资时点被投资单位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的调整,以及企业顺流、逆流交易的调整。
前者简单说就是将账面价值下的净利润调整为公允价值下的净利润,如果不一致的资产涉及出售、折旧、摊销等则需要调整。
顺流、逆流调整的则是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调整的是未对外售出部分对损益的影响。
【例题】甲公司于20__年_月_日以银行存款3000万元取得乙公司30%的有表决权股份,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假定甲公司取得该投资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1000万元。
20__年_月_日乙公司仅有100件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相等,除此以外,其他可辨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等。
该100件商品的成本为500万元,公允价值为800万元。
20__年_月,乙公司将其成本为300万元的商品以4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甲公司,甲公司取得商品作为存货,至20__年资产负债表日,甲公司仍未对外出售该存货,乙公司20__年实现的净利润为1000万元。
乙公司100件库存商品至年末已对外销售60件。
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20__年有关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不正确的会计处理是()。
A.20__年_月_日初始投资成本为3000万元B.20__年_月_日调整后的投资成本为3300万元C.20__年_月_日确认营业外收入为0万元D.20__年末确认的投资收益为216万元【正确答案】C【正确答案】20__年_月_日确认营业外收入为3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11000_30%)3300贷:银行存款3000营业外收入300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000-(800-500)_60%-(400-300)]_30%}216贷:投资收益216。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核算内容应作调整"+口!益调整"是投资企业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三时,确认在被投资企业应分享的净损益份额而设置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下的一个项目,专门用来核算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企业净利润的份额或应承担亏损的份额.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核算原理中,企业每年分回的,超过"应享有净利润"的份额,应冲减"投资成本",然而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对"损益调整"的核算规定分回的,超过"应享有净利润"的份额,是计入了"损益调整".笔者认为:在权益法中"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的借方只登记了投资企业投资后"应享有"的被投资企业累积实现的净利润,超过"应享有"部分没有计入"损益调整"的借方.笔者认为,按对应性以及配比性的要求,由于分回的,超过"应享有净利润"的份额,不是来源于"应享有"(即"损益调整"的借方),因此不能从"损益调整"的贷方转出.这个问题在企业并购中最为突出.因为并购前,企业对该长期股权投资采用的是成本法,每年分回的,超过"应享有净利润"的份额,都冲减了成本,而并购后股权比例上升,改为权益法时,对原投资的追溯如果采用回到原投资时即按权益法处理分回的,超过"应享有净利润"的份额,却计入了"损益调整",所得到的结果与计算累积影响数而追溯调整的结果,会出现"损益调整"和"投资成本"的不一致,如果将权益法中每年分回的,超过"应享有净利润"的份额,也冲减"投资成本"项目,无论是回到原投资时按权益法重新处理还是直接计算累积影响数追溯调整,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即:两种方法计算的"损益调整"和"投资成本"分别一致.鉴于此,笔者建议权益法中分回的,超过"应享有净利润"的份额,应与成本法处理一致,冲减"投资成本"项目.这样,可还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项日的真实含义.建议做这样的处理:在权益法下,属于被投资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而影响其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持表决权资本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损益调整"明细科目),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持表决权资本比例计算应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损益调整"明细科目,但如果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属于投资前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明细科目.举例说明:甲公司2004年初以银行存款250万元对乙公司进行投资,拥有乙公司25%有表决权资本,乙公司接受投资时所有者权益的总额为1000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的所得税税率均为33%,预计投资期为lO年,2004年4月乙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150万元,当年实现净利润240万元,2005年4月,乙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260万元,当年发生净亏损200万元,2006年4 月,乙公司宣告用累积净利润分派现金股利5O万元,当年实现净利润100万元.按照前述建议修改的规定对这~案例进行会计处理如下: 2004年4月,乙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150万元,按权益法规定处理.2004年末,乙公司实现净收益240万元:按权益法规定处群言堂||.lld诲翻涵s童乜峨"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核算内容应作调整文/王宗萍理.2005年4月,乙公司宣告分派2004年现金股利260万元,按修改建议处理为:由于乙公司在2004年实现净利润只有240万元,可见,其中的2O万元是属于2004年度以前实现的净损益,属于超过应享有的份额,应将其对应部分冲减"投资成本"科目5 (20x25%)万元,其余部分计入"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金额为6O(26025%一5)万元,也可应用成本法公式,冲减初始成本的金额=(15O+26o_-24JD)25%-37.5=5万元,应冲减"损益调整"科目的金额=65-5=60~元.会计分录为: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5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6o2005~,乙公司发生净亏损200万元,按权益法规定处理.2006年4月,乙公司用累积净利润宣告分派2005年的现金股利5O万元,按修改建议处理为:由于乙公司于2005年没有实现净利润,从2oo5ff.4月的分配可看出,甲企业投资后应享有的份额已经分配完毕且超过了5万元,那么此5O万元均应属于投资前乙公司的盈余分配,投资企业应将分得的现金股利全额冲减"投资成本":借:应收股利12.5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2.52006年末,乙公司实现净收益7007i元,按权益法规定处理. 2007年4月,乙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150万元,按修改建议处理为:运用成本法公式可得,应冲减"投资成本"科目的金额:(150+260+50+150)25%-(240-200+700)25%-55=-82.5万元,由于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金额只有55万元,所以,只能恢复55万元,应计人"损益调整"科目贷方的金额=15025%+55=92.5万元,会计分录为:借:应收股利37.5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55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92.5此时,"损益调整"明细科目的余额为32.5万元,正好等于(240-200+700)*25%-(150+260+50+150)25%,也即是投资后应享有的减去分回的差额.这样核算的结果是:"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项目为借方余额,即为投资后享有的,尚未分回的净利润;如为贷方余额,即为投资后应承担的累积净亏损;没有分回的,超过"应享有净利润"份额,还原了损益调整的真实面目.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责任编辑:禾言)生垦盔金进呈团。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如何核算1.“成本”明细科⽬的会计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按其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科⽬,贷记“营业外收⼊”科⽬。
2.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或发⽣净亏损根据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计算享有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贷记“投资收益”科⽬。
被投资单位发⽣净亏损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但以本科⽬的账⾯价值减记⾄零为限,借记“投资收益”科⽬,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
被投资单位以后宣告发放现⾦股利或利润时,企业计算应分得的部分,借记“应收股利”科⽬,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
收到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股票股利,不进⾏财务处理,但应在备查簿中登记。
3.“损益调整”明细科⽬的会计处理①被投资单位发⽣盈利: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②被投资单位发⽣亏损: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③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股利: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4.“其他权益变动”的会计处理在持股⽐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科⽬,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
以上就是关于这⽅⾯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不幸遇到⼀些⽐较棘⼿的法律问题,⽽您⼜有委托律师的想法,我们店铺有许多律师可以给你提供服务,并且我们店铺还⽀持线上指定地区筛选律师,并且都有相关律师的详细资料。
高人总结)长期股权投资-通俗易懂式讲解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和初始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包括对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的投资。
这些投资都是长期持有的,因此需要在长期股权科目下核算。
对子公司的投资是指投资方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
对合营企业投资是指投资方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且对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享有权利的权益性投资。
对联营企业投资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包括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是指受同一个投资者控制的子公司之间相互投资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这种情况下,初始成本应该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股东权益的公允价值计量。
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应该按照购买日被购买方股东权益的公允价值计量。
合并方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需要确定企业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工具或债务性工具的公允价值之和。
如果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的方式作为合并对价,那么合并日取得的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例如,如果合并方持有被合并方51%的股份,那么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就是被投资方账面价值乘以51%。
合并方支付现金或其他资产给被合并方时,投资方原有的资产应该是有公允价值或市价的,因此需要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如果余额不足,则继续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这个规定是为了避免集团企业通过内部企业合并来产生虚假利润。
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需要支付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这些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财务会计:长期股权投资知识学习1、单选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进行的企业合并,应当在合并日按照所取得的被合并方账面净资产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江南博哥)初始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记入()科目。
A.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B.营业外收入C.投资收益D.营业外支出正确答案:A2、多选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能够引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发生增减变动的有()。
A.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股票股利B.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净亏损C.被投资单位购入土地使用权D.被投资单位因增资扩股而增加所有者权益E.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正确答案:B, D, E参考解析:选项A,收到被投资企业发放的股票股利,不进行会计处理,应在备查簿中登记;选项C,被投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投资企业不需要做账务处理,两者都不会引起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增减变动。
3、单选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正确的会计处理是()。
A.计入投资收益B.冲减资本公积C.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D.计入营业外支出正确答案:C4、单选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下列各项中应相应调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是()。
A.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净利润B.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净亏损C.收回在被投资单位的投资D.被投资单位计提盈余公积正确答案:C5、单选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进行的,应在购买日按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公允价值加上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与所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账面价值及发生直接相关费用的差额,正确的会计处理是()。
关于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纳税调整问题关于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纳税调整问题新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主表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税法规定为标准进行间接纳税调整,即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确定年度应税所得额。
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和税法上确认的投资收益并不一致,在计算应税所得额时,应对权益法下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进行纳税调整。
一、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确认收益的调整权益法核算下企业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损益。
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通过支付现金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为成本;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不计入计税所得额,计算所得税时应作纳税调整调减项目处理。
例如:甲企业于2008年1月取得对乙企业40%的股权,支付价款1500万元,取得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4000万元;甲企业对该项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1500万元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的净资产公允价值1600万,差额100万元在会计核算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计算应纳所得税时,纳税调整减少金额100万元。
二、持有期间投资损益的调整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损益。
而在计算所得税时,这部分投资收益并不计入应税所得额;被投资单位发生的损失,按税法规定由被投资单位进行弥补,投资单位不得将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损失在所得税前扣除,因此需要做纳税调整处理。
例如:A公司2008年12月取得B公司40%的股权,采用权益法核算;B公司2009年实现净利润3000万元;A公司按持股比例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利润1200万元,在会计核算上贷记投资收益;但是该项投资收益按税法规定并不计入应税所得纳税,因此计算纳税时应调减应税所得额1200万元;如果B公司2007年亏损3000万元,会计核算上借记投资收益,因该项投资损失不能在税前扣除,故纳税调增增加额1200万元。
中级会计: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权益法【知识点】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权益法(★★★)对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的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投资方在判断对被投资单位是否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时,应综合考虑直接持有的股权和通过子公司间接持有的股权。
在综合考虑直接持有的股权和通过子公司间接持有的股权后,如果认定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个别财务报表中,投资方进行权益法核算时,应仅考虑直接持有的股权份额;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投资方进行权益法核算时,应同时考虑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的份额。
权益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的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这个定义的理解非常重要,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权益法和成本法处理最根本的不同点在于权益法要根据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的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而成本法则不需要做这样的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应当分别“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等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提示】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类型不同,使用的明细会计科目也不同:会计明细科目核算适用范围“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对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净亏损、分配的现金股利“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被投资单位除上述内容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一)“投资成本”明细科目的会计核算情形会计分录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该部分差额是投资方在取得投资过程中通过作价体现出的与所取得股权份额相对应的商誉价值,这种情况下不要求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进行调整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相关税费】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贷:银行存款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两者之间的差额体现为双方在交易作价过程中转让方的让步,该部分经济利益的流入应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1)会计分录同上(2)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贷:营业外收入【提示】可合并编制。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调整
作者:gaonan66
长期股权投资是中级会计实务考试的重点知识,权益法下对净利润的调整又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好多学员一碰到这部分知识总是没有思路,这里告诉大家这部分的处理思路:这里包括两个地方的调整:
一个是投资时点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不等的调整,一个是对内部交易的调整。
投资时点是指初始投资取得股权的时候,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不同,此时会告诉具体的项目,比如说甲对乙公司投资,投资时乙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不同,是由固定资产引起的,其公允价值是100万,账面价值是50万。
内部交易就是指的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比如说甲对乙投资,然后甲向乙销售货物,或者乙公司向甲公司销售货物。
这里是内部交易。
这两种情况,主要区别就是在于第一种是在投资当时的时点上,投资单位的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存在差异;第二种是在投资后发生的内部交易。
调整销售出去的:是指在初始投资时,被投资单位的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而进行的调整。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由于投资企业在取得投资时,是按照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来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并且可以按照应享有可辨认净资产的份额对其初始确认金额进行调整,所以在计算投资收益时也要按照公允价值也核算,即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口径对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进行调整。
如果被投资企业当年将存货出售一部分,那么被投资企业不是按照账面价值来结转出售的存货成本的,而按照公允价值来调整时。
由于存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所以结转的成本大于按照账面价值结转的成本,所以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要在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基础上调减该部分差额。
调整未销售出去的:是指在投资企业投资后,与被投资企业发生内部交易,如果存货没有全部对外销售,在期末就会存在未实现利润,这时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是就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调减这部分期末的未实现利润。
日后未销售出去的,仍然没有对外销售时,不需要调整,实现对外销售时,调整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