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及其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27.94 KB
- 文档页数:5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以描绘自然风景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国画山水十大名画的赏析:
1.《千里江山图》:作者为北宋画家王希孟,画面描绘了长江流域的壮美景色,色彩鲜明,构图恢弘,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2.《白雪山图》:作者为南宋画家谢赫,画面以太白山为背景,表现了独特的山水风貌和自然景观,形式上极具表现力。
3.《水墨花鸟图》:作者为明代画家徐渭,画面以花鸟为主,运用水墨技法,表现出极具生动感的自然景观,是中国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4.《清明上河图》:作者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画面描绘了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构图精美,色彩绚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经典之作。
5.《渔舟唱晚图》:作者为宋代画家马远,画面以渔船为背景,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人文情感,是中国山水画的杰作之一。
6.《富春山居图》:作者为元代画家黄公望,画面描绘了江南富春山的壮美景色,线条流畅,色彩淡雅,富有古典气息。
7.《十八学士图》:作者为明代画家顾恺之,画面描绘了唐代十八位文学巨匠的生活场景,构图繁复,细节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8.《红楼梦图》:作者为明代画家高鹗,画面描绘了《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构图精美,画风细腻,是中国文学与绘画的结合之作。
9.《山水十二屏》:作者为清代画家郑板桥,画面描绘了中国南方的山水景象,构图严谨,色彩和谐,是中国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10.《八大山人千里江山图》:作者为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画面描绘了中国南方的江山美景,构图简洁,意境深远,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流派众多。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山水画流派:
- 青绿山水: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为主,颜色鲜艳,富有装饰性。
- 金碧山水:以泥金、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为主,颜色华丽,具有皇家气派。
- 水墨山水:以水墨为主,用笔简练,注重意境和笔墨趣味。
- 浅绛山水:在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加入淡赭石和花青等颜色,色调温暖,富有诗意。
- 没骨山水:不用墨线勾勒,直接用颜色或墨色描绘山水,具有洒脱自然的风格。
- 小青绿山水:在青绿山水的基础上,减少颜色的使用,注重笔墨的表现。
- 大青绿山水:用色浓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装饰性。
- 泼墨山水:用笔泼墨,墨色淋漓,具有豪放洒脱的风格。
这些山水画流派各具特色,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和创新。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001 《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宋人摹本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恺之(345-406),字长康,昆陵人,诗文书画皆能。
画风细劲柔和,笔墨连绵不缀,有“游丝描”之称。
此画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创作的。
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
从开头描写平静的水面上出现飘飘若仙、含情脉脉的洛神,似来又去与曹植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之中。
后几段画洛神在云间遨游,或与曹植在一起游赏。
最后画洛神驾六龙云车而去,曹植坐舟追寻。
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002 《游春图》隋展子虔唐人摹本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 渤海(今山东阳信)人。
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
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创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
此画描绘达官贵人在风和日丽的春天踏青游乐的情景。
《游春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两大特点: 一是青绿勾填技法的运用。
山石树林有勾无皴, 填以青绿色为主的厚重色彩,二是在构图上, 脱离了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的处理方式, 而变为以山水为主, 人物只作点景出现的独立完整的山水画, 具有与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相适应的“远近山水, 咫尺千里”的画面效果。
003 《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绢本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
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 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 统一在一起。
山石着色, 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 显得金碧辉煌。
李思训继承和发扬了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技法, 已形成“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1.《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王希孟所作,其画面宏伟壮阔,以秀美的江山为主题,充满了山川河流的美妙景色。
2.《红岩》:这是中国现代画家李可染的代表作,其以华丽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手法描绘了岩石的质感和山水的壮美。
3.《清明上河图》:这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所作,由于其画面十分细致入微,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因此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市景观画的代表之一。
4.《富春山居图》:这是元朝著名画家黄公望所作,其画面通过对山水、人物、建筑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形成了一幅别具匠心的山水人物画。
5.《春山图》:这是明朝画家唐寅的代表作,其画面以一片春天的山野为主题,通过流畅的线条和浓郁的色彩,呈现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6.《游春图》:这是清朝著名画家郎世宁所作,其画面通过对春天的山水、花鸟等元素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7.《潇湘图》:这是明朝画家文征明的代表作,其画面以潇湘江的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江水、山岳、人物等元素,呈现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水图。
8.《山水十二屏》:这是元朝著名画家王冕所作,共分为十二幅画,每幅画呈现出不同的山水景色,构成了一幅宏伟壮观的山水长卷。
9.《溪山行旅图》:这是唐朝画家王维的代表作,其画面以溪山
的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山水和人物的互动,刻画出了山水间的和谐之美。
10.《断桥残雪图》:这是明朝著名画家文征明所作,其画面通过对断桥和残雪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冷峻、凄美的山水美感。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国画山水是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流派,通过描绘山水自然景观,表现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以下是中国国画山水史上十幅著名的名画赏析。
1.《寒山拾得图》这幅画是元代文人画家夏圭的代表作,他通过绘制冷峻的山岳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画中的人物形象含蓄而又富有内涵,让人在沉思之余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2.《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是北宋名画家王希孟的代表作。
画面以江山为主题,将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融为一体,展现了北宋时期的繁荣和美好景象。
画面中的山水风光、建筑物和人物形象都精细细致,耐人寻味。
3.《溪山行旅图》这是南宋时期画家马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山水、建筑、植物和人物,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感悟。
画面中的色彩清新淡雅,托出了自然的恬静与无穷魅力。
4.《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山水画之一。
画面中除了细腻的山水画面外,还描绘了市井百态和民俗文化,将山水画与人文画融合,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奇妙魅力。
5.《千里江山图》明代画家徐渭的代表作,画面宽阔恢弘,以长江为主线,描绘了江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画面中的各种元素相互映衬,表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理念。
6.《齐白石山水画》齐白石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画家,其山水画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特色。
他擅长表现形体的变化和色彩的饱满,使得他的山水画具有强烈的审美效果和艺术魅力。
7.《李可染山水画》李可染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以色彩饱满、构图新颖为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山水画作品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美”概念,引领了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方向。
8.《黄宾虹山水画》黄宾虹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通过对山水画的技法和审美观念的革新,使得中国传统山水画得到了新的发展。
他的山水画作品色彩明艳、构图精妙,表现了他独特的审美理念和个性。
9.《吴昌硕山水画》吴昌硕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作品风格独特、气韵生动,表现出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和探索。
中国十大著名山水画山水画在我国的历史比较悠久,主要描写的是山川景色为主,自古以来山水画的大事很多,下面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十大著名山水画。
1. 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是东晋名画。
这幅画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而作,主要讲述的是曹植和洛神之间真挚的爱情,画也体现了中国山水画早期的古朴特点。
2.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画。
拥有着超高的医术水平。
围绕着这幅画,还流传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3. 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北宋宋徽宗时期所画。
描写了北宋锦绣山河的雄伟景象,这幅画是以长卷形式画面刻画的细致入微。
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水图。
4. 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有名的国画。
很多人对富春山居图都有所了解,是当年元朝黄公望所画,也是当年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巅峰之作。
5. 汉宫春晓图汉宫春晓图是明朝著名画家所画画中游种,才是女画的典范。
包含了,当时有很多的话,绘画技巧是属于写实的画作。
6. 百骏图百骏图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一幅画,是著名的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所绘画的描绘了上百匹骏马游牧的场景,中西合璧的技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清代宫廷画风格。
7. 步辇图不撵图是唐朝著名画家严厉本的画作,这幅画主要描写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变装出行,迎接迎娶文成公主的使节的情景。
8. 唐宫仕女图唐宫仕女图可以说是一代名画,是唐代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刻,也是是女花最先盛的时段,画室是旧地取材描绘的是当时贵族妇女的行乐生活。
9. 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的时间比较久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
现在这幅画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主要描写了韩熙载摄夜宴载歌载舞行乐的场景。
10. 五牛图五牛图是唐代最为有名的一幅画作,主要描写的是当时农耕时期,牛在民间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同时也表达了五兄弟对君主的忠心。
中国山水名画欣赏及简介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山水景色为主题。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壁画和丝绸绘画,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山水画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下面是几幅中国山水名画的简介及欣赏:1. 《清明上河图》- 宋代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绘制于北宋时期。
这幅画描绘了北宋时期的都市生活场景,展示了繁忙的市井、人物、建筑和自然景观。
画面中有近千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生活的细节。
这幅画以其细腻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细节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
2. 《千里江山图》- 宋代王希孟绘《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经典之作,绘制于北宋时期。
这幅画展示了中国南方的江山美景,描绘了起伏的山脉、蜿蜒的江河和宁静的湖泊。
画面中的细节极其精细,色彩丰富,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
这幅画被视为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意境和哲学思想。
3. 《黄山迎客松图》- 清代徐渭绘《黄山迎客松图》是中国清代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由徐渭绘制。
这幅画描绘了中国著名的黄山景色,以及其中一棵迎客松的景象。
画面中的山峰、松树、云雾和水流都被精心地描绘,展现了黄山的壮丽和神秘。
这幅画以其独特的构图和细腻的画风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经典之作。
中国山水画的欣赏不仅仅是欣赏其美丽的景色,更是欣赏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这些作品通过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它们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山水画基础知识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自然山水景观为主题,通过墨、笔、色彩等手法表达艺术家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着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追求。
中国传统山水画起源于古代中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
这种绘画形式在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且影响了后世。
中国传统山水画以自然山水景观为题材,注重表现山水的形神兼备,追求意境和内涵的极致。
艺术家通过运用墨、笔、色彩等手法,以及运用传统的构图和表现技巧,将自然山水的美景展现在纸上。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创作主要包括素描和写意两种形式。
素描是通过勾勒山石、树木等细节来表现山水景观的形态和质感。
而写意则更加注重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意境,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现山水的气势和韵律。
无论是素描还是写意,都要求画家具备扎实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艺术修养。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重要的要素之一是山水的构图。
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合理地安排山、石、水等元素的位置和比例,以达到画面的平衡和和谐。
在构图中,常用的手法有对称、三分、扇形等。
画家通过运用不同的构图手法,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另一个重要的要素是画家的笔墨运用。
中国传统山水画以墨为主要材料,通过运用墨的浓淡、干湿、粗细等特点,来表现山水的质感和气势。
画家通过灵活运用笔墨,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线条、阴影和纹理,使画面更加丰富多样。
此外,色彩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也有一定的运用,通过运用淡墨和彩墨的对比,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中国传统山水画追求的是一种超脱尘俗、寄情山水的艺术境界。
艺术家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超越,通过山水画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通过描绘自然山水景观来表达艺术家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它注重表现山水的形神兼备,追求意境和内涵的极致。
国画山水的知识点总结1. 山水画的起源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山水诗和山水文学,中国古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和追求,促成了山水画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对山水的赞美和描写,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写道:“俯览玄武湖,飘举云吞箭,回回洞庭水,曲曲在长天。
”此外,古代文人还有游历名胜,吟诗作画的传统,他们把自然风景作为诗歌和绘画的题材,表现出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2. 山水画的发展山水画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山水画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成为了中国绘画中重要的一支。
在宋代,山水画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形成了“南宋四家”和“北宋画派”。
其中,“南宋四家”指的是李唐、王蒙、马远、夏圭,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画风和表现手法,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山水画的特点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它以自然风景为题材,通过绘画表现山的雄伟、水的清澈、云的飘逸等自然景观,体现着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山水画在表现手法上注重意境和意象的塑造,以及笔墨的淡墨轻重和各种虚实的变化来表现山水自然之美。
4. 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山水画在表现手法上主要有“拟人”、“以文之墨”、“既似又舍”等几种表现手法。
其中,“拟人”是通过将自然景观拟人化,赋予景物以人的形象和性格,表现景物的神韵和情感;“以文之墨”是通过文字或书法的技法来表现画面的氛围和情感;“既似又舍”是通过笔墨的淡墨轻重和各种虚实的变化来表现山水自然之美。
5. 山水画的艺术价值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类型,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还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体现。
山水画通过对自然风景的再现和表达,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更表现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山水画还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中国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艺术价值。
国画山水画介绍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画科,以表现山水为主的国画,历史悠久。
山水画在我国传统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人物画、花鸟画合称“三大画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是一种自然
的境界,山水画则是画家主观感情的一种体现。
中国山水画从产生起就受到儒、道、释诸家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具有浓厚的传统色彩。
一、山水画之源
山水画之源是中国文化。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这段文
字描述的是夏代疆域包括今天的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在内;商周时期疆域包括今天的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在内;春秋战国时期疆域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和广东等地在内;秦统一中国后,疆域则包括今天的陕西、河南等地在内。
那么,中国古代到底是以什么方式来认识自然?山水在这里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古代对自然山水的认识和描绘有哪些传统和特点?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山水这一主题上找到答案。
—— 1 —1 —。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以表现自然山水景色为主题。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为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1. 起源与初期发展(公元前206年 - 公元6世纪)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但最早的山水画作品已经失传。
在这个时期,山水画主要以壁画和绘画碑为主要形式,用于装饰宫殿和墓葬。
这些作品以简洁的线条和明快的色采表现自然景色,注重表现山水的气势和宏伟。
2. 宋代山水画(公元10世纪 - 公元13世纪)宋代是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期,浮现了许多著名的山水画家。
他们注重细致入微的描绘,追求写实主义的表现方式。
代表性的画家有范宽、郭熙和李唐等。
他们的作品以山水的壮丽景色和细腻的人物形象为特点,形成为了以“北宗”和“南宗”为代表的两大流派。
3. 元代山水画(公元13世纪 - 公元14世纪)元代山水画主要受到蒙古族统治者的影响,画家们开始将草原的风景融入到山水画中。
同时,传统的绘画技法也得到了发展和创新。
元代山水画家赵孟頫以及黄公望等人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笔墨和构图方式,为山水画注入了新的活力。
4. 明代山水画(公元14世纪 - 公元17世纪)明代山水画在技法和题材上进一步发展。
画家们开始注重山水画的意境和表现手法,追求“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明代著名山水画家有沈周、文徵明和唐寅等。
他们的作品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和鲜明的个人特色而闻名。
5. 清代山水画(公元17世纪 - 20世纪初)清代山水画继承了明代的传统,并且在题材和技法上有所创新。
画家们开始注重表现自然的变化和季节的变迁,追求更加细腻和精致的画面效果。
清代著名山水画家有石涛、郑板桥和文震亨等。
他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笔墨和构图方式,为山水画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魅力。
6. 近现代山水画(20世纪初至今)近现代山水画延续了传统的技法和题材,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绘画的影响。
画家们开始尝试新的表现方式,注重个人情感和内心表达。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自然山水景色为主题。
它起源于古代中国,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
以下是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1. 古代山水画(公元前206年-公元618年)古代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壁画和绘画传统。
在此时期,山水画主要以描绘山川河流、植物和动物为主题,追求形象的写实和自然的表现。
2. 唐代山水画(618年-907年)唐代是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期。
在此时期,山水画家注重表现山水的气势和壮丽,追求大气磅礴的意境。
代表作家有王维、李思训等。
3. 宋代山水画(960年-1279年)宋代山水画以北宋的“北宗”和南宋的“南宗”两大流派为主。
北宗注重山水的写实,南宗则更加注重山水的意境和抒情。
代表作家有范宽、郭熙、马远等。
4. 元代山水画(1279年-1368年)元代山水画受到蒙古族文化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元代山水画家注重表现大自然的奇特和神秘,追求笔墨的奇妙变化。
代表作家有赵孟頫、黄公望等。
5. 明代山水画(1368年-1644年)明代山水画继承了元代的传统,但也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明代山水画家注重表现山水的光影和氛围,追求细腻的笔墨和精神的抒发。
代表作家有沈周、文徵明等。
6. 清代山水画(1644年-1912年)清代山水画在继承明代传统的基础上,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清代山水画家注重表现山水的空灵和意境,追求笔墨的淡雅和情感的表达。
代表作家有石涛、郑燮等。
7. 近现代山水画(1912年至今)近现代山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山水画家开始尝试用西方绘画技法和观念来表现山水,形成了多样化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总结: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到近现代,山水画家们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和表现,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不论是追求写实的古代山水画,还是追求意境的宋代山水画,亦或是追求情感表达的近现代山水画,都展示了山水画作为一种独特艺术形式的魅力和价值。
山水画及其简介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
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
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但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
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
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花鸟画,我国传统绘画画科之一。
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为画面主体。
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出现的简单鱼鸟图案,可以看作最早的花鸟画。
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东音和南朝时,画在绢帛上的花画已经逐步形成独立的画科,并且出现一些专门的画家。
五代、两宋间,这一画科更趋成熟。
界画,也是中国画画科之一。
明陶宗仪《辍耕录》一书中,提出将绘画分为十三科: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赢走兽、人间动物、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
中有界画楼台一科。
指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而用界笔直尺画线的绘画也叫“宫室”或“屋木”。
从画的形式或颜色上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浅绛等。
水墨画指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体。
相传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以来继续有所发展。
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取得“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
在中国画史上占重要地位。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
”所谓“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青,或指浓、淡、干、湿、黑。
实际上都是指墨色的变化丰富而言。
青绿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作为主色的画。
若为山水画还有大青绿和小青绿之分。
前者多钩廓,皴笔少,着色浓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
金碧指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
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叫做“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
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官室、楼阁等建筑物。
浅绛是在水墨勾勒被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元画家黄公望、王蒙等好作此种山水画,形成了一种风格。
赭石又称“土朱”,有火成的和水成的。
入画的赭石,出在赤铁矿中。
原石伴随着赤铁矿产出,用手捻摸,感觉滑腻的是好原料。
原产山西雁门一带,古属代郡,所以又叫“代赭”。
凡是有赤铁矿的地方,均产赭石。
国画颜料的使用方法传统的中国画颜料,它一般分成矿物颜料与植物颜料两大类,从使用历史上讲,应先有矿物、后有植物,就象用墨先有松烟、后有油烟。
远古时的岩画上留下的鲜艳色泽,据化验后,发现是用了矿物颜料(如朱砂),矿物颜料的显著特点是不易退色、色彩鲜艳,看过张大千晚年泼彩画的大多有此印象,大面积的石青、石绿、朱砂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植物颜料主要是从树木花卉中提炼出来的。
主要色彩有以下几种一、矿物颜料1、朱砂2、朱膘(朱砂中提炼、最上面的一层)3、银朱4、石黄5、雄黄(又称雄精)6、石青(分头、二、三、四青)7、石绿(分头、二、三、四绿)8、赭石(分深赭、浅赭)9、蛤粉(贝壳磨制、虽非矿物但归在此类)10、铅粉(易变黑,常用钛白粉代替)11、泥金12、泥银二、植物颜料1、花青2、藤黄(有毒)3、胭脂4、洋红(进口,胭脂虫中提取,虽非植物但归于此类)三、化工颜料(不同于盒装软管的,也为块状,姜思序堂生产)1、曙红2、深红3、大红4、铬黄5、天蓝第一、二类为纯天然制作,除洋红外(它最初从墨西哥引进),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国画颜料。
三类为现代的化工合成颜料,用起来尚可。
我们现在用得最多的当数上海马利实业画材有限公司生产的“马利牌”中国画颜料,使用方便、但易退色。
一般来说一类为粉状,用时须加明胶,二、三类直接在水中浸泡一会就可,使用比较方便。
上色的薄厚问题:传统认为颜色应薄上,但是要表现出厚重的感觉,往往一遍遍用较薄的颜色反复上色,最终形成一种多层叠加的厚重效果。
薄上色法可以说最好是把握在用绢画时,手放于绢面之上抚摸画面不觉有色的粗糙感,而还能清晰地感觉到绢丝的经纬。
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古画上,都有着细腻而厚重的色彩,颜色的质地很细。
其实这里还要说明一点,重彩中的重,是厚重的意思,而不是厚厚的颜色。
所以不是画的颜色越多,越是符合重彩的需要。
今天随着岩彩画的兴起,有些画家追求色彩的厚画法,向油画一样的做肌理,这又是另一种手法,但是这仅限于岩彩画使用较多。
在今天大部分绘画中,还应该是厚薄结合比较好,在我的画中就是尽力在尝试厚涂与薄画结合使用。
关于用白的问题:在国画中,特别是工笔画中,白色使用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
但是它并不是为了增加厚重感。
白色可以用于画领口、袖口;衣服上的图案;土裙(就是仕女最下面穿的裙子);以及和其它颜色混合出的肤色等等……厚重感在前面已经提到,它是多层叠加出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的通过加白达到的,国画中的白要小心使用,锌钛白(锡管装的)中的胶性很大,一旦画上就不好去掉,所以要十分慎重。
特别是蛤粉(粉末状),这种颜色在使用中十分不稳定。
在加胶时,只要蛤粉一湿立刻变得十分透明,但是在颜色完全干透以后又显得特别的白,在染时要全凭经验十分不易。
因为白色是覆盖性色彩,所以在使用时多使用勾填法,留出墨线贴着线的边缘完成涂色,要做到色不压线、色不离线。
在画一些工笔的白花时,有时需要用薄涂法淡淡的罩几遍白色,然后在用曙红或豆绿分染,就形成了白花洁白、明亮的效果。
用化学合成的颜色会有许多杂渣,大家可以先用少量水把色调开,过几分后倒上面的颜色用,这样颜料中的渣就没有了。
画工笔时最好少调色,几种色调在一起,颜色也会灰,尽量用原色。
用花青色时最好加点墨,可以去火气。
画白色时,可以加入少量珍珠粉〔最好过期的,要不费用太高〕,这样的白色很白,有光泽。
传统国画颜色介绍:石色(不透明色):石色即是矿物质颜色,石色除了使用在绘画中,还应用于壁画、建筑彩绘等地方。
在我国古代,画家们有一套十分系统而完整的使用石色的方法,但随着明、清画家对工笔绘画的认识逐渐淡薄,所以,传统制造石色的方法几近失传。
今天有许多学者到日本学来了当年日本人从我国学去的制颜色方法,才有现在较为丰富的品种供画家使用。
石色主要包括:朱砂、朱磦、石青、石绿、雄黄、雌黄、石黄、黑石脂、云母粉、蛤粉、赭石、土黄、珊瑚粉和其他宝石类颜料粉以及新研制出的高温结晶颜料等。
需要说明的是:石青与石绿一般分类较细:分成头青、二青、三青、四青等头青色最重,四青色最浅,石绿同理。
水色(透明色):水色主要是由一些天然植物为主材料,配以少量动物质材料、矿物质细粉颜料组成。
石色与水色一般是相互结合着使用于国画中,已达到浓淡相间、虚实相生的丰富效果。
水色主要包括:朱磦、胭脂、西洋红、藤黄、赭石、花青、水彩色与丙烯色等。
需要说明的是:1、朱磦是朱砂最细的形态,所以有些画家在使用时以薄涂法来形成水色透明的颜色效果。
2、西洋红:在国画色中的名目较多,又叫做曙红、牡丹红等。
金属颜料:画家使用金属颜料由来已久,最早是在唐朝。
金属颜料主要是金箔、金粉;银箔银粉。
金箔一方面使用在背景上,另一方面主要是使用在局部贴金。
金箔有四个品种:紫赤金(略带红色):主要贴寺庙中的佛像。
库金(足金金箔):绘画中常用,往往是98%的纯金和2%的纯银合成。
大赤金(略带黄色的金):又称冷金,70%的纯金,相当于18K金。
田赤金(呈淡黄色):相当于14K的金。
银色相比之下不是太常用,故不细说。
1、画黑的颜色有几种办法,一种是用淡墨一遍一遍的上,直到达到黑的效果为止。
画时注意,要是想达到黑色偏暖的话就用油烟墨;想要发冷的黑的话用松烟墨。
另一种是厚涂法,用国画色(上海马利牌颜料)中的黑色,涂几遍就能达到很黑的效果。
在绢上尤其明显。
(这可是秘密噢)2、现在许多画家抱怨赭石色不好用,与墨或花青调好后会形成沉淀,几乎每一种赭石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这样的现象。
其实不是颜色的问题,而是对颜料性能不了解,赭石基本上其中的矿物质还是较多的,这和植物色的花青是无法调和的,两者不容;同理,赭石与墨也就不可能调和了,这不是颜料的问题。
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把颜色分开使用就会自然调和,即先上赭石,再等干了往上叠加其他的颜色,这样就不会出现“出渣子”的现象了。
3、从我的经验上看,水彩颜色是可以使用的,但是要注意要用性能较稳定的水彩颜色,比如日本的、英国的,如果怕在装裱时“跑”可以在水彩色中稍加一些胶就可以了。
另外还可以用丙烯颜色,性能也很好,但是要注意丙烯色中的胶性较大,如果颜色画错了,颜色干后就无法洗掉了。
天然矿物色、新岩、水干的使用方法:矿物色、新岩、水干的使用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兑上胶液即可作画。
(一)胶的溶化:胶的溶化是“岩彩”画中的第一步,也是主要的一步。
它的浓和淡直接影响画面着色的效果。
浓了易开裂,淡了易剥落,只有恰到好处。
你的画也就成功了一半。
(1)明胶的溶化方法:将所需用量的明胶倒入小碗,先加入4倍凉水泡5分钟后再加入五倍的70OC热水,用筷子充分搅拌开胶粉。
如果有疙瘩,说明未完全溶化胶粉,需继续搅拌直至疙瘩全部溶化。
溶化后的胶液保质期限:用完后放入冰箱夏天约3~5天,冬季约一至二星期。
另一种颗粒状的“骨胶”比明胶的接着力要强,且不易凝固,但需熬制。
绘画用的日本鹿胶分三千本胶、干燥鹿胶、软韧鹿胶、特殊鹿胶。
它们有固体的,也有液体的。
它们是专门为绘画而研制的胶,去掉了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不易凝固和腐臭;尤其是液体的瓶装鹿胶随取随用使用方便,永不腐臭;固体鹿胶需熬制。
(2)固体鹿胶的溶化方法:将三千本胶一根掰成几小段放入杯中注入300ml清水,再加入一粒方型的干燥鹿胶或软韧鹿胶,放置半小时。
后用温水隔水蒸化即可。
加入方形鹿胶粒的目的是增加接着力和防腐臭。
(二)调制颜色:将所需用量的色粉到入小碟,用小勺加入少量胶液,用中指拌匀。
胶液不够时可再加,直至调成糊状,用时再略加清水稀释即可作画。
调制颜色时用中指或小棍,切忌用毛笔去直接拌颜色和胶,毛笔会吸走所有的胶液,使色粉未裹上胶液而造成画面剥落。
简略地说以上两步就是“岩彩”的基本使用方法。
当然就其内在的各种具体技法是各种各样,还有贴箔等特殊技法,就如水墨画的技法,一时不能详尽,大家可参考天雅中国重彩画研究所出品的各种技法书和资料。
天雅云母色、闪光片的使用方法云母色做为一种绘画材料,在中国几千年前就已使用。
如敦煌壁画、北京西郊法海寺等壁画中都有使用。
从世界绘画来说也不乏采用云母作为绘画材料的作品,尤其是日本画中更是广泛使用,如喜多川歌磨的版画背景大量使用了银白色和银灰色的云母粉;加山又造绘画中的雪山、月光等。
它在现代绘画中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表现素材,用它表现游动的银画,迷茫的雾霭,静谧的雪景,闪烁的灯光…它是一种具有无尽表现力的素材,用好了、用巧了会使您的画面更添几分神密与灵动。
以下为几种简单、常用的使用方法供参考。